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2024-05-01

信息技术教改论文(精选8篇)

篇1: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2006—2007学年(上)信息技术学科教改总结

李文强

星转斗移,转眼又是一个学期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今后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七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的要求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共4班,共有学生200多人,由于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本学期上课的情况开看,教学成绩仍不够理想,还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⑴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⑵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光盘上或到其它学校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2、加紧学习课程标准,贯彻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3、加紧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4、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四、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

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好(一周每班二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二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二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年级组工作等等。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2、我校是从本学期才开始信息技术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能按时结束课程,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准备以后努力加强一下,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部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畏难情绪,不善于动手操作,影响了今后的学习。

篇2: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其实一堂课总少不了这么几个重要的对象,一个是学生,另一个就是教师,教学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互的双边活动。在当今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里,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模式,着眼于课本教材的教学就显得“不灵活”,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就必然会产生教学与课程的改革,倡导课堂的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引人”,为学生提供学习所必需的学习资源和有利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课前认真地备学生、研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怎样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怎样导入新课,怎样讲解新课内容,怎样选讲例题,怎样选择学生练习题,怎样进行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怎样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教师要使课上得深入浅出,就得精讲多练,让大多数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消化。教师对教材研究得透不透,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师上课好坏的“量尺”,教师如何根据这把“量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无疑是要仔细琢磨的。

俗话说“熟能生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现代实用性科学,其中技能占据主要地位。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步调,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将第二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有步骤、有条理的进行温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疑惑”,这其实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学生在课前开始产生了“恐惧感”,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消极情绪,这很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时教师就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耐心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教他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或者笔记本上进行有目的地标注,有“惑”的学生在第二天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更加聚精会神的听教师讲解,做到有的放矢。可见,教师在学生整个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既教会了学生学习知识和调整心态的方法,又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课堂需井然有序,教学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教学的过程大部分体现在课堂上,这就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教师才有可能有条不紊地教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上有纪律做后盾是教师正常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单凭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学生交头接耳,大声喧哗,显然教师在做“无用功”。课堂的氛围跟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和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从问题的解决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出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最大限度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与班级的管理有联系,班主任应该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可见教师上课的思路就要十分清晰,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做好课堂记录,为课后知识的巩固与消化做好铺垫。教师在讲完后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这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清题目的本质,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可见,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显得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于从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结合课堂笔记分析问题,最后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有可能做到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这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中心环节。

3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学生复习、调整学习步调

学生常常在课堂上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就不去复习,一旦再做同样类型的题目时,忘记做题目的要领,这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现象。应遵循学生记忆发展的规律,学生在课后要及时复习,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实战演习”,有助于学生巩固与消化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教师可以从习题的完成情况点评,采用互评、自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以鼓励为主,提出可行性建议,还可展示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追求完美的品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教师鼓励学生登陆专题学习网站,通过在线测试得到反馈。系统随机出题,对每个学生来说产生不同的试卷,对网上测试过程进行控制,比如在教学需要时锁定系统,不允许学生进行与测试无关的浏览,能够对测试时间进行控制,时间一到系统自动提交试卷,学生测试完后,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答题的学生作出过程性评价,对他们下一步的学习提出建议,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步调。

4 结语

篇3: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一、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更新中职语文教学理念

中职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 其与普通中学生相比, 语文基础较为薄弱, 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这对中职语文教师来讲是教学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再者, 中职生往往在语文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 且思想叛逆严重, 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薄弱等, 这些问题都对中职语文教改的实施形成了一定障碍。鉴于此, 语文教师应更加关注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首先,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学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给予学生自由化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引进科学、现代的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便是迎合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高效教学方法, 教师应强化重视。其次, 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认知、学习期待以及学习能力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要巧用、妙用、适时使用, 要得当、科学, 恰到好处, 要善启发、能创新。

二、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 构建高效中职语文课堂

在中职语文教改中,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且是其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活泼新颖、信息丰富、人机交互的多元特征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它能为学生营造趣味横生、生机盎然的语文学习情境。因此, 教师应善于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和谐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 通过多媒体设备构建生活化学习情境、问题学习情境、探究式学习情境等。具体来说, 教师要做到两点:1. 制作声情并茂的课件。2.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情境营造方式。

例如, 在中职语文《员工守则》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先认真研究教材内容, 制作精美实用的课件。在导入阶段, 用音乐“员工守则之歌”导入, 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文讲解过程中, 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趣味生动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同学们, 请对照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作风, 找出课文中对你未来工作更具指导意义的条款, 并说明为什么。”这一生活化、实用性的问题情境极大活化了课堂氛围, 为高效课堂构建奠定基础。

三、发挥互联网的强优势, 拓展中职语文学习渠道

互联网蕴含着海量的学习信息, 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利用互联网对于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互联网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挥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的促进作用。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自身受知识能力的限制, 很多知识未能及时为学生普及, 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传递信息, 教师应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搜索功能丰富自身教学知识, 这为激发学生兴趣, 增长学生见识,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构建中职语文高效教学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来讲, 一旦出现语文学习瓶颈, 便可直接借助互联网工具进行学习资料搜寻与下载,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更开阔了学生视野, 丰富了生活阅历。例如, 在《我有一个梦想》的学习中, 一些学生为能了解更多的课文背景, 便可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提高学习质量。

四、建立网络互动交流平台, 激活中职语文学习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拓展了中职语文教学师生交流互动平台, 课堂不再是师生交流沟通的唯一场所。在中职语文教改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沟通功能, 建立师生网络学习与交流平台。具体来说,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 建立微信群、QQ群等语文学习交流群。无论是作业的布置、任务的下达, 还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指导都可通过语文学习群来完成, 网络化的交流, 避免了师生面对面, 一定程度上会削减部分学生的胆怯心理, 使其更自由、更高效完成任务。2. 公布教师的博客、E-mail信息。当学生遭遇学习困境或者对教师教学存在意见时可通过此种方式与教师沟通, 引起教师的关注, 使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3. 建立专门的中职语文学习网站。教师可以将平时教学所使用的课件资料、视频资料放在指定的网站上, 鼓励学生下载学习。一些学生教师授课结束后, 对某一知识点仍存疑虑, 便可通过登录网站, 二次学习的方式克服学习难题, 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语文教改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 故中职语文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师要在尊重中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优化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并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现代信息技术渗透于中职语文教改中, 有效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互联网资源优势、构建师生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等方式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中职语文教育在整个中职教育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 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创新精神, 推动学生智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中职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成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教师如何妙乘信息技术的东风, 扬起语文课改的风帆?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语文,理念更新,发展渗透

参考文献

[1]王海安, 仇敏;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 2015 (3) .

篇4:教改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运用是硬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如果没有运用,再好的硬件也无异于一堆废铁。因此,我校重视硬件建设,更重视教学应用。首先从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将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整合,努力让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发挥作用。

语文:让学习的道路“宽”起来。课程整合实验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声像俱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势,借助网络中课件资源,把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机盎然,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主动去体验、去获取。

数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设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概念、推理过程,同样可以“动”起来。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这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知识上的重点、难点问题,还使学生发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随着形象、直观的画面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利用这些生动的、信息化的知识,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

英语:让学习的活动趣味化。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简单、枯燥而又难学的英语课堂,在动画环境下变得趣味无穷。学生可以边观赏可爱的动物造型,边聆听模拟对话,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消化了课本的知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化学:让抽象的现象形象化。难以理解或难以想象的物理概念、模型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十分直观形象地解释、演示出来,被学生充分理解,做到难点突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用网络课件模拟物理现象、过程,可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且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美术:让想象的空间立体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影响并实践于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是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课整合的最好体现。校园网络环境存储的大量动画、影像、图像、图形等,为美术课的教与学提供了多角度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画图板、金山画王、图片处理、图片编辑、三维动画等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再次为美术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美术课的欣赏、讲解、练习、讲评,甚至群体创作、组合、展览,都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经过整合而得到尽善尽美。这样的教学,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学习精神都是十分有利的。

音乐:让流淌的歌声可视化。有了校园信息技术环境,音乐课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一架琴、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枯燥的音乐理论、无休止地唱歌和听那些似懂非懂的音乐。网络上的一个个小游戏,童话故事中的7个小矮人变成了7个小音符,生动活泼的情境,使本属听觉的音乐同样变得可视化,使流淌的声音变成了流动的画面。通过网络的BBS交流学习体会,进行视唱练习,最后进行网络欣赏,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篇5: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和发展,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信息工作正以迅猛之势渗透到各行各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从前的单一化转为复合型。为此,教育部在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时,将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整合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此措施是我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生于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对于培养适合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有管理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的特点,它既不同于计算机专业又不同于管理专业,更不是计算机与管理专业的大拼盘,而是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的学科。课程涉及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系统管理与分析、经济管理类课程,要求学生在知识结构上除了掌握扎实的管理科学、经济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对企业的内外部数据的集成,ERP这种集成性和面向企业的特性决定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虽然目前已有的一些教学方法如沙盘模拟、流程模拟等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但通过调查发现,8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ERP教学普遍存在割裂其系统性,以及教学案例与真实企业有差距的情况。与此同时,现有的教学模式很难同时满足ERP应用型人才、ERP开发型人才和ERP高级人才的培养。所以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ERP课程的研究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企业对ERP人才的需求

ERP是由GartnerGroupInc咨询顾问与研究机构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当前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软件。在国内,大多数注册企业已经采用和购买了相关的ERP产品,而且在未来两年我国的ERP软件产品市场将达到500亿元左右。国际上,全球ERP市场近5年内将以年综合增幅37%的速度发展(来自于美国权威市场预测研究机构AMRResearch)。全球ERP市场总收入达100多亿美元,到这一数字已增至500亿美元以上,其中中国的ERP市场总收入达到100亿美元。现在,市场对ERP人才的需求极其旺盛,而未来5年内,各种ERP人才缺口还将会越来越大。

目前,在ERP领域主要存在三类企业:软件供应商、软件代理、咨询服务商,以及软件应用企业。综合三类企业的需求,ERP人才[1]分为三类:

・软件研发类:这一类是到软件公司就职,从事软件实施工作,负责软件研发、测试、技术支持等工作。

・ERP实施维护类:这一类是到软件供应商或代理商、软件咨询服务的公司,担任企业ERP实施顾问,维护服务等工作。

・ERP软件应用类:这一类是到软件应用的企业任职,作为ERP的使用用户或企业内信息化的项目负责人,担任企业ERP项目推动,提升企业软件使用的效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ERP人才需求是多样的。因此,为了满足市场对各类ERP人才的需求,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采用崭新的培养模式。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ERP教学改革

现有的ERP教学模式并没有针对ERP市场对多样人才的需求而开展,所以建立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求、ERP市场需求的教学新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该模式采用校企合作、自主开发、理论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ERP公司合作及共建实训基地,并对不同就业意向的学生有侧重点地安排实习任务,使学生提前达到企业要求,保证学生毕业后快速进入角色。

1.ERP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

ERP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满足目前市场对ERP人才的需要[1]。课程主要涉及3个方面:技术与方法、操作与开发、过程与管理。教学过程既要考虑内容的连续性、继承性,又要考虑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涵盖如下层面。

(1)基本理论层面:介绍ERP基本理论,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流程等。为了更好地理解理论部分,一般采用讲解与实验穿插进行的方式,此部分内容是本专业的必修课,一般放在大二进行。

(2)技术层面:介绍开发ERP软件所涉及的计算机技术、目前开发ERP系统大多采用的方案和流行ERP系统的二次开发的工具。

(3)实践层面:ERP实训,包括流程实训和开发实训。流程实训是必修环节,通过给学生一个设计好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模拟ERP的流程,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此部分一般采用相对集中的课程实习,实习时间大约2周。开发实训是选修内容,此部分一般是面向毕业后从事ERP软件开发的学生而设定的,采用学生到ERP软件公司培训的方式进行。 2.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大量课件。这些课件可以形象化地说明ERP的基本原理,能在同样的一节课内比以前传授更多的知识。

(2)网上教学: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在软件工程的教学中建立网站,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网站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下载和相关业界信息,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离线的交流,同时网站也经常开展课程的专题讨论和专家在线讲座。

(3)双语教学:考虑到此领域国外发展较快,以及学生以后可能会阅读大量的外文资料,尝试实施双语教学,采用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课件和作业大部分采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并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英文的课外阅读资料,使他们及时了解国际最新发展。

(4)虚拟教学:在ERP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按专业划分教研室的组织方式,根据ERP教学的需要,由来自全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组成虚拟教研室,既分工又协作地进行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

(5)案例教学:考虑到ERP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我们将案例教学融入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案例的分析,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刻领会和明白企业的内部流程。

(6)实践教学:通过与企业合作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课题。这种方式能够解决当前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7)讲座:资深ERP专家、工程师的讲座,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需求和前沿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指导方向。

3.特色实训基地建设

ER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课程的合理开设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校在ERP实训课程的建设上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而另一种则是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建立一套独立的ERP实验教学系统来模拟真实的企业运作。这两种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各有利弊。“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大多数院校采取的模式,这种模式相对效果是不错的,但是这样一种培养模式难免局限于个别厂商的个别产品,缺乏对该领域的全面了解;自主开发模式由于教师的行业性质存在开发周期长等弊端。我们提出以校企合作为主、兼顾自主开发的特色模式。

(1)同知名ERP软件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建立ERP实验室(建立仿真企业环境、仿真企业流程使学生可以分角色模拟职能岗位)、大学生创业之星平台(训练学生的决策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抗游戏获得知识)、开展教学培训认证,以及共享专家资源、开展学生实习等多项内容。

(2)借助于高效丰富的教师资源和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可以与知名的企业合作共同申请国家或省市级基金,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对ERP教学上的持续改进、资源积累,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共赢。

4.多形式考核方式

ERP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考核的重点不应该只是理论考试,而应该看学生是否掌握了ERP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另外,考核的功能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的情况,而且是鼓励和督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理论采用考试的方式,实践课程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决定,而参加ERP开发实训的成绩由学生的答辩成绩和企业给出评价综合而定。

三、结语

总之,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特点改进ERP的课程教学,我们必须针对其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的特点,根据市场需求、学生选择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宪奇.中国当前ERP人才需求的特点.首届高校ERP教学研讨会,.6.

[2]王海红.增设ERP训练课程提高管理实务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7):38.

[3]姚安琪,方美琪.ERP教学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C].第八届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篇6: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引言

年 6 月,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NationalScience Foundation) 在题名为 《知识在信息中迷失》(Knowledge Lost in Information)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到“泛在知识环境”这一新词,报告还指出“数字图书馆应该定位于提供泛在知识环境”[1],而这种环境“是通过计算,存储和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完全彻底地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2]

泛在知识环境下,海量的信息无处不在,互联网和各种社交网络工具以及现代化的智能终端设备,搭建了一个丰富却冗杂的信息网。而作为此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人,人的信息辨别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利用能力、信息安全能力等均需要培养和提升。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本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特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都将经历一系列变革。

一、泛在信息环境的新特点

(一)信息源与信息服务泛在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成熟,新的信息源与信息服务大量涌现:更为专业的数据库商如汤姆森路透 Web of Science 等提供了更多的电子资源以及更为专业且精深的信息服务;学术界开始推行开放获取的理念,让更多的人,能够免费获得科学和学术研究成果。

年 10 月 20 日开始,《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只接受开放获取研究,成为 Nature 集团首个完全开放获取(OA)的子刊。

网络资源更加广泛而多样,对其获取、利用或分享更加泛在和便捷。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在引导大学生对信息的利用的过程中,应该从对信息检索技术的关注,转变到对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知识发现与知识创新的延伸。

(二)信息需求与应用泛在

当今,互联网以及手机等智能终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使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与依赖更为显着。从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对国家和民生时事的关注,到学习上的知识获取、学术探究与创新实践等都存在着巨大且多样性的信息需求,甚至是强烈依赖。除计算机网络外,网络空间、QQ、微博、微信等日益成熟的现代社交新媒体,正成为他们获取、传播与应用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新的必须,伴随而来的是新的信息应用理念的逐渐形成。

(三)信息素养培育途径泛在

除文献检索课教学外,大学生还有更多途径进行信息素养的自我培育与提高:一是图书馆或数据库商专门的信息咨询与讲座培训;二是网络搜索、OA 资源、开放课程(MOOCs)、社交新媒体等;三是其他重要媒介:广电、影视;新闻、政府、行业等。与传统的文献课教学相比,上述途径更加泛在、灵活且形式多样,且能满足学生个性化信息需求,甚至可以即时即地即得。

(四)新技术、新媒体泛在

据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 高等教育版》调查显示“地球上近40%的人口,经常使用社交媒体。”

教育工作者、学生以及普通大众经常使用社交媒体分享科学等方面的信息。虽然这些交流方式对于学习的影响以及其信息的可靠性尚待观察,但社交媒体已经在教育的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牵引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报告指出,目前及未来 5 年,数字化策略技术、互联网技术、学习技术、可视化技术、使能技术等将对教育教学主流应用的技术产生重大影响,并将成为新的信息环境下高等教育教学重要的技术特征与支撑。文献检索课作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着,更有着先行与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二、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文献检索课面临的挑战

(一)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挑战

年 OCLC 在 《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Information Resources (2005)》中[5],通过对 6 个国家 3300人的调查,发现信息用户使用图书馆的次数在减少,人们越来越多的享受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源,并通过搜索引擎自行操作查找信息资料。新的泛在知识环境下,这一现象更加突出。“内事问百度,外事问谷歌”的顺口溜在坊间广泛流传,足以验证网络搜索引擎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对人们的影响程度之深。其对文检课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容易使用户高估自身的检索能力,轻视文献检索课程。网络搜索引擎有“易检、易得、易学性”、“内容广泛性”、“快捷实用性”等特点,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各个网络商业搜索引擎不断研究用户行为使其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快捷,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选择,因此,许多大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对是否有必要开设文检课存有疑虑或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网络搜索引擎体现着与生俱来的商业性:信息庞杂、良莠不齐、不系统和不稳定等,文献检索课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培养学生搜索环境中良莠不齐的搜索结果的辨别能力。

(二)信息资源构成与利用方式变化的挑战

数字化策略等新技术的实施,使数字资源日趋重要,数字资源的构成日趋多样,除传统的商业数据库资源外,OA 开放获取资源以及其它多种媒体网络信息也迅速兴起,并在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撑下成为大学生的新宠。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变化与运用,使得信息的存储和显示方式更多地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知识化和泛在化等显着特征。这些新变化,使大学生们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习惯逐渐发生改变,由传统的、在实体空间中对资源的利用,到当今移动的、实时的、泛在的对信息资源利用。这些,不仅影响着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改变,也必然影响着教学思维与模式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以文献信息检索为主要授课内容等的教学已不能满足时代的新变化。

(三)信息资源剧增与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挑战

随着网络巨量信息资源的出现---巨大到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用传统的 IT 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信息呈现出数据巨量、形成快速、种类繁多、高价值与低密度等的时代特征。人们不再仅限于对某个或某些有限信息源的检索与应用。打破信息孤岛、进行数据分析、开展深度知识挖掘、整理与发现,是现代信息利用的新理念,也应是现代文检课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巨量繁杂的信息资源,给大学生带来新的信息困扰和盲区。著名的穆尔斯定律:“一个情报检索系统如果对用户来说,取得情报比不取得情报更伤脑筋和麻烦的话,用户就会倾向于不使用该系统。”因此,新的信息环境下,对信息的甄别、科学有效、合理合法的利用,将成为文献检索课教学新的重点。

(四)大学生信息应用行为局限与偏差的挑战

目前大学生对文献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存有如下不足:

第一,对消遣、娱乐、生活类的信息获取仍是大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的主要目的,而对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信息获取动力和鉴别利用能力偏低。北京大学赖茂生教授在调查中发现北京大学的本科生“他们对娱乐和生活类的信息需求强烈, 搜索引擎主要用于其日常生活而并非学习和研究。本科生很难形成明确且强烈的对数据库使用的需求。”

第二,仍将网络信息检索作为信息利用主要或唯一的途径,而对高校图书馆等专门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优质资源利用较少,或不够成熟和深化。周剑通过对西南大学本科生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网络检索的高级检索技能(或检索界面)十分迷茫,特别是没有进行《文献检索》教育的动物医学大一学生。”

第三,利用信息的行为较为被动和机械,多数情况下,旨在获取或找到信息为目的,较少注重对信息的甄别、评价、分析与合法利用。

(五)文献检索课教学时间的挑战

泛在知识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革需要任课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笔者通过访谈形式分别采访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文献检索课教学的馆员。他们均认为泛在知识环境对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冲击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因为工作繁忙,感到力不从心最终没有坚持下来。另外,各高校对文献检索课的重视程度差异明显,且普遍存在文献检索课学时数缩减、多为选修课的现状。任课教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面临的共性问题。

(六)新型教育理念的树立与教学创新推广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影响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近两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催生的` MOOCs(大规模在线公开课)以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为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来新的活力和巨大的挑战。桑德尔的哈佛大学网络公开课《公正》风靡世界,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聆听名家讲授的课程。“慕课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作为该课程的教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需要改革,信息素养、教学能力需提高。

三、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文检课教学改革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

理念是先导,是决定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第一,要提高认识,充分理解文献检索课在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及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且与现代高等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革密切相关。第二,要解放思想,充分了解和尊重文献检索课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应对当今各种机遇和挑战。第三,要开拓创新,敢于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加快适应时代变化的新要求。第四,立足能力培养,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务求取得实效。

(二)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将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条件以及评价等多因素紧密结合。对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改革与构建,应体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体现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化结合。第二,要体现模式对象的特色性。第三,要体现模式运行的可操作性。第四,要体现模式的与时俱进性。

(三)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案

由于大学生群体在知识构成的专业性、阶段性和层次性等方面存有差异,对信息需求及信息素养教育也存在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单一类型的文检课教学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区分出不同的文检课教学类别,并制订出相应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案很有必要。

(四)科学构建教学内容

当今,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需充分考虑学生“学”的需求,就课程内容而言,以满足学生需求和能力培养为目标,明确课程教学主线,确定清晰教学内容模块,具体如下:第一,基础内容模块,着力于再学习能力目标的实现,主要开展基于大学生基本信息素养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信息语言、检索系统、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第二,核心内容模块,着力于应用能力目标的实现,开展各类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应用能力的教学,包括信息资源的检索、整理、组织、管理、分析与决策、信息理解、评价与构建、知识挖掘与发现等的能力与技巧。三是拓展内容模块,着力于创新能力目标的实现,开展对信息高效、合法利用与传播、知识创新等的教学,包括信息分析、信息写作、信息伦理与法律等。

(五)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

与教学模式相一致,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需通过一定的技术和环境,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新的信息环境下,文检课教学,应真正确立学生位于此环境中心的理念。教学方法上,需引入新技术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如翻转教学法、社交新媒体、网络教学新平台等),以延伸和拓展文检课教学的课堂空间;需借鉴和学习国内外高校文检课教学的一些新做法(如嵌入式教学、项目驱动法等),使文检课教学更加贴近专业与实际需求;需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实施课堂教学与课外竞赛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相融合,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六)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教师作为文献检索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教学改革要为其提供两方面的保障:一、保障足够的教学时间。二、多提供继续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应该多为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课教师提供进修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

(七)有效开展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考核与评价与教学模式紧密相连,指在某种教学模式下,对特有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完成与实现情况等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是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组成。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闭卷考核与评价方式,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和能力为总目标,对理论、技能、方法与应用等的教学考核评价予以综合考虑,探索适合文检课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促使课程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

四、结语

文检课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但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需着力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并将现代信息应用于教学的理念、技术与方法等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教学创新;文检课教学改革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予以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以寻求具有本校特色且具一定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高校文检课教学模式。

[参 考 文 献]

[1]Background :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The Cyber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Ether [EB/OL]. [2014 -12 -16].

[2]陈维军,李亚坤。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9):3-6.

[3]Nature 旗下期刊酝酿新变革 [EB/OL]. [ -1 -16].

[4]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4 地平线报告:简单地利用新技术是不够的[EB/OL].[2015-1-19].

[5]美国 OCLC. 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Resources (2005)[R/0L].[2014-12-25].

[6]赖茂生,曲 鹏。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1):96-104.

[7]周剑。本科生信息检索能力实证分析-兼论“文献检索”课程改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 .(2):121-129.

篇7:教研教改课题

本学期音乐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音乐学科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人的性格。并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纲要》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教学方面

对于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培养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二、抓好课题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要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扎扎实实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艺术学科的研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业务和专业技能耐方面的提高与进修,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组织并开展好学校“减负”以后的艺术类兴趣小组活动。

三、教学观念随教育教学需要改变、促使素质教育发展

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已成为其重要环节,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凭借课堂教学来落实,要发挥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研究音乐课堂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在音乐课中,给学生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无拘束的、自由的发展。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江湾中学音乐学科教研教改计划

江湾中学音体美组

篇8: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 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点, 得以风靡。微课即“微课程” (micro-lecture) , 最早来源于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于2008 年提出的“一分钟微视频”的微课程概念, 强调将教学内容与目标紧密结合, 以产生一种更加“聚集式”的学习体验。[1]2006 年, 萨尔曼·可汗推出可汗学院, 他录制的数学学习微视频在美国基础教育领域迅速风行, 并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全世界。在国内, 微课最早见于2011 年的佛山日报等报刊的报道, 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一般时长为5~10 分钟, 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 (课例片段) , 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2]

一、微课在会计信息化实训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

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注重理实一体化, 综合性与实践性强。当前实训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模式单一化。传统的模式是教师先讲解工作流程, 然后进行示范性操作与纠错式指导, 学生边听边做实训, 师生的主导与主体地位难以有效体现;二是受实训室场所、课时等客观条件以及学生动手能力、领悟能力个体差异等主观条件所限, 导致实训进度呈现差异化, 难以实现分层教学, 实训效果不够理想。三是实训课堂学习方式呈现“被动化”, 学生缺乏主动探究式的思考与实践, 一些学生被动接受技能训练, 出现问题难以自行解决。由于本课程的实训操作流程要求严谨, 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发生的每个细小失误都会让教师一遍遍地重复指导与示范, 令教师疲惫不堪。

微课在实训课堂中的应用得到了一些高校、专家与学者的论证, 如意大利学者Marco Renchetti探索利用现代技术变革传统教学模式, 探讨了教学视频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分析了基于在线视频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3]卫亚华老师实践了引导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开展了JAVA微课学习, 实践结果表明:传统课堂+微课程平台的混合式学习, 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 促进了知识协同建构, 达到了预期的结果。[4]胡海星等老师分析了高职实训教学引入微课的必要性, 并以具体实训课程建设为例, 构建了基于微课的高职实训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运用模式, 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推进高职实训教学改革进程。[5]此外, 还有众多的高校老师、学者论述了微课在实训课堂中的应用取得的正面效果。因此, 随着我国“互联网+教育”的推进, 微课在高职实训课堂中的应用将起到更好的效果, 也能较好地解决在传统会计信息化实训课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微课在会计信息化实训课堂中的建设实践

微课在会计信息化实训课堂中的建设实践概括起来为一个体系、两个突出、四个维度。具体如下:

(一) 以实际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 构建基于微课的项目化实训教学体系

基于“微课”的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实地调研得到典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岗位工作流程, 编制企业信息化案例并分解成专项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和顶岗实践项目。基于“微课”的实训项目设计重点改革落脚点在课程的专项实训项目上, 将每个专项实训项目再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项任务, 通过有序地完成每个单项任务, 从而掌握该专项实训项目;有序地完成若干个专项实训项目, 即具备综合处理企业信息化能力;进一步训练综合实训项目, 若条件允许, 对学生再进行顶岗实践项目的训练, 从而具备零距离上岗的职业技能 (如图1 所示) 。

(二) 突出专项实训中的“重点任务”和“难点任务”, 并以此作为制作微课的主要依据

每个专项实训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单项任务后, 考虑经费、投入产出有效性等因素, 选择重点、难点的单项任务作为制作微课视频的基础, 以充分发挥其“解决关键问题”的作用。比如, “账务处理系统”专项实训项目, 包含的单项任务数有5 个:凭证处理任务、凭证审核与记账任务、账簿管理任务、往来账核销任务和期末业务处理任务。分析该专项实训的重点与难点任务为凭证处理和期末业务处理等任务。因此, 教师可以针对以上两个任务设计并制作两个微课视频以及辅助资源, “一对一”地指导学生重点、难点的实训操作, 从而完成该专项实训的实操能力培养。

账务处理系统专项实训单项任务与微课开发的关系如图2 所示:

(三) 四维度出发完善微课教学设计, 有效组织合适的素材, 完成微课视频及辅助资源的开发

微课的教学设计很重要, 笔者基于微课的建设实践, 并结合实训教学应用中的信息反馈, 认为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微视频表现方式应从教育、心理、技术和艺术四个维度予以体现。[6]

1.教育维度

微课一经上传网络教学平台, 即具有知识与技能的共享属性。因此, 微课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其教学性和教育性应成为其设计的根本。

2.心理维度

微课的设计定位应坚持“宁慢勿快”的原则, 教学设计时应把学习者定位为基础最差、理解最慢的学生, 保证每个微视频都易懂, 而不会成为后续课堂的拦路虎。学习较好的学生, 可能看一遍就继续下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 而其他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观看的节奏与次数。这种方式能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个体差异性, 使其对知识与技能产生心理共鸣。

3.技术维度

包括教师的内容选取把控技术和视频制作技术。教师在微课内容选取时应以讲完一个单项任务为依据, 注意对知识点和技能操作要领详细划分, 越细越好, 保证每段视频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操作要领能够在特定的时间 (一般不超过20 分钟) 里被充分讲解和示范。在微视频制作上, 选择适宜的技术表达方式来制作微课是至关重要的, 在视频的影像表达上, 也要充分考虑到镜头语言的表意性以及镜头的组接、多媒体的应用对学习者无意注意的影响。

4.艺术维度

主要体现在教学艺术和视频影像创作艺术两方面。教师应考虑到微课具有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特点, 运用教学艺术, 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情绪, 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对于视频影像创作艺术, 需考虑其呈现的艺术效果, 以此来刺激学习者的感官, 使其乐意去学习体验或动手操作。

三、微课在会计信息化实训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一)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由“教”转为“导”

由于课前将一些教学录像视频、微课视频、课件、实训指导书、实训习题等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课堂教学网站上, 为学生的课前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因此, 在进行实训课教学时由教师进行教学讲解与示范、学生跟着操作的边讲边练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同伴式示范操作, 教师的角色由“教”转为“导”, 在台下进行补充与指导的教学方法。尽管教师在示范时流程更加清晰、动作更加到位, 但是同伴式的示范性教学更好地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解决了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易错处与正确评估学生接受能力问题, 并且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 打通课堂内外、时空界限, 基于微课的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在“互联网+教育”的今天, 微课实现了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延伸到课堂外;空间上, 从教室、实训室等公共教学场所延伸到了学生宿舍、家里;教学手段上, 也从多媒体延伸到了基于互联网的视频点播或手机APP终端的技术应用等。教学模式得以创新, 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能力也得以较大的发展。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实际情况, 自2013 年浙江省课堂教改立项以来, 会计信息化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内容难度在提升, 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在不断提高, 不及格率为零, 成绩分布的标准差在减小。因此, 改革后的基于微课的实训教学模式使学生得以不断进步。

(三) 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微时代”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由面向课堂内的“教学水平”评价向课堂内外的“课堂设计与引导水平”延伸。

对于教师而言, 设计一堂10~20 分钟的微课并非轻松之事, 归纳起来整个流程历经确定教学内容、细分知识点、分析学习者特征、设计微教案和微课件以及微练习、撰写视频录制脚本、教学活动实施及拍摄过程、微视频后期编辑、微教学反思、形成微课资源包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微课教学应用、微学习和微反馈、微课资源动态优化和完善等系列工作过程。因此, 新时期的教师应具备新能力, 教学评价体系也要进行动态改革, 不仅要注重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评价, 而且还应纳入具有较好的微视频策划、组织、设计水平以及互联网时代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评价。

课堂教改与创新是一名教师的责任, 唯有课堂不断地教改与创新, 学生才会创新。基于微课的会计信息化实训课堂教改还处于不断地探索与完善过程中, 在翻转课堂、MOOC不断涌现的今天, 改革与创新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由此, 课堂教改其实又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在“互联网+教育”的今天, 教师唯有不断地学习与改变, 才能在学生面前精彩绽放。

参考文献

[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1) :19-20.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3]Marco Renchetti.The VOLARE Methodology:Using Technology to Help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Lecture Model[J].TECH-EDUCATION, 2010.

[4]卫亚华.基于微信的高职JAVA程序设计微课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 2015.

[5]胡海星, 张春霞, 张春艳.微课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 2015 (2) :125-127.

上一篇:登万里长城小学作文下一篇: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答题卡需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