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场管理论文

2024-05-06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通用8篇)

篇1:企业现场管理论文

一、基础性

二、整体性

三、群众性

四、规范性

五、动态性

第三节 加强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一、从管理理论上分析

优化现场管理是企业整体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大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第三节 加强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二、从管理实践上分析

三个面向: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生产

五到现场:生产指挥、思想工作、材料供应、科研设计、生活服务到现场

三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四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态度、严明纪律

四个一样:黑天和白天、坏天气和好天气、领导在场和不在场、有人检查和没有人检查一个样

现场管理落后的主要表现

1.现场生产秩序混乱

2.现场到处存在浪费现象

3.现场环境“脏、乱、差”

4.现场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第三节 加强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三、加强现场管理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四、加强现场管理是提高企业素质,实现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需要

现场管理的任务

1.全面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

2.消除生产现场的浪费现象

3.优化劳动组织,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

4.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料和能源消耗

5.优化专业管理

6.组织均衡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

7.加强管理基础工作

8.治理现场环境

现场管理的内容

现场管理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管理,既包括现场生产的组织管理工作,又包括落实到现场的各项专业管理和管理基础工作。

篇2:企业现场管理论文

(二)科学性原则

(三)弹性原则

(四)标准化原则

现场管理办法

最基本的方法是工业工程

现场管理有一些方法只适用于某些行业和某种生产类型,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场管理的内容与特点决定管理方法

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规范制约

包括严格执行管理标准及其操作规程、工艺标准、生产纪律等等

(二)以法律人

(三)知识启迪

(四)榜样示范

(五)评价激励

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六)政策调动

(七)评比竞赛

(八)协调关系

(九)热心服务

(十)与人为善

现场管理主体

篇3: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

1 施工现场管理概述

1.1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从某种意义来说, 施工现场就是直接建造建设工程的地点和为建设工程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 作用于劳动对象, 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它既包括生产前方的作业场所工地。又包括生产后方各种辅助生产的作业场所。有现场就必然有现场管理, 所谓施工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 保证现场按其预定的目标, 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建筑企业管理的落脚点。企业管理中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现场得到反映, 各项专业受理工作也是在现场贯彻落实。施工现场管理, 共首要任务是保证施工活动能高效率、及时、有秩序地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 实现预定的日标任务。从这个意义说, 施工现场管理也就是现场的生产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天天要跟施工现场管理打交道, 施工现场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 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而言之, 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创造出更高的利润。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 将现场管理作为施工企业的重中之重。从某种意义上说, 现场管理优化水平, 代表企业的管理水平, 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 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 外抓市场, 以市场促进现场。用现场保证市场, 并在此基础之上, 不断优化现场管理。

1.2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必要性

一般来讲,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解放生产力的需要。建筑施工现场是建筑工人直接从事施工活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场所, 它是生产力的载体。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建筑产品必须通过施工建造起来, 即企业投入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只有在施工现场优化组合后才能转换为生产力。建筑产品施工进度的快慢、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效益的好坏, 都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有些施工单位现场管理混乱、施工无计划、操作无标准、规章制度不执行, 材料、工具到处乱堆乱放。浪费惊人, 现场环境非常的脏、乱、差。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这些情况严重地制约了建筑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只有重视优化施工现场的管理, 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也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总体来说,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飞速发展, 高层、大跨度、复杂的建筑物越来越多, 在建筑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 并得到了推广应用。建筑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现场施工如何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 已成为建筑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筑企业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 就必须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是专业化、协作化。现代化人生产, 要求整个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因此,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只有按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严格的规章制度及管理程序, 才能保证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才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据悉,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小求生存。求发展, 就必须向市场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合理的建筑产品, 而这种产品是在施工现场建造出来的, 就必须靠施工现场管理来保证其质量。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用户招标时, 在审查完施工企业的资质条件并通过后, 主要考察的是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的条件和管理水平能否保证施工质量, 是否具备履约能力。因此。施工现场也代表企业的形象。只有狠抓现场管理, 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 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3 施工现场管理的任务及内容

由施工现场管理任务可知, 施工现场管理是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它不仅包括现场施工的组织管理工作, 而且包括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在施工现场的落实和贯彻。从生产力要素在施工现场优化配置的角度来分析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应包括施工现场计划与控制、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施工现场成本控制、施工现场设备、物流、劳动管理与班组结社和岗位责任制。如果从构成现场的点、线、面的管理内容来看:可以概括为工序管理、物流管理和环境管理。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充实, 并不断出现新的内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除了研究建筑产品生产的特点外, 还应考虑施工现场管理本身的特点, 只有掌握施工现场的特点, 才能充分理解施工现场管理的含义, 并为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总的来说, 施工现场管理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群众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2 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施工企业管理者认为建筑工程施工就是抓工程质量, 而管理施工现场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因而就忽视了施工现场的各种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抓得不紧, 文明施工无人过问, 导致了整个施工现场管理松弛、管理混乱, “脏、乱、差”现象大量存在, 人员伤亡、塌陷事故屡有发生, 各种问题不断。

2.2 对施工现场管理不力

有的施工企业至今未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度, 仍然沿用过去旧的一套工程施工的管理模式,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材料、工期、安全、质量没进行分体管理, 致使工程管理混乱。

2.3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差

有的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观念淡薄, 对危及人民群众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各种废弃物到处乱扔、嗓声不加控制。

3 搞好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3.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把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当作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l) 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提高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 从思想教育入手, 狠抓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 提高职工的管理意识, 把施工现场管理当作企业的重要工作来抓, 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紧紧围绕施工现场管理开展各项工作。

(2) 要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落实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 重视施工现场管理规律和管理经验的研究和总结, 不断推动施工现场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3) 要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和解决, 始终保证施工现场管理正常进行。

3.2 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 确保施工现场科学管理

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全面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需要。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施工过程的具体组织者和指挥者, 对整个工程项目负责, 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全面落实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的可靠保证。必须重视项目经理的选拔和使用, 把那些懂专业技术、有施工管理经验、有一定政治素质、年富力强的同志派到第一线。企业要担当起项目经理的培养教育工作, 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丰富他们的知识和协调管理能力, 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3 严格科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环节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现场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是各项工作的中心, 必须紧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 采取科学有效地方法, 认真加以研究和编制, 对整个工程的现场布置、人员安排、特别是秋、夏季节的季风性时期的人员安排都要认真考虑周到, 对施工进度计划表、平面布置图等要经过严谨的计算和合理的安排, 对控制工程施工周期的质量、安全都有详尽的安排, 并且要留有余地。施工组织设计经建设单位领导批准后, 就要认真执行, 确保整个工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

3.4 紧紧抓住安全生产这个主要环节, 不断促进安全施工迈上新台阶

由于施工现场是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 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 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 安全隐患时有出现。施工现场应着手控制好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落实安全管理决策和目标, 以消除一切事故, 避免事故伤害, 减少事故损失为管理目的, 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要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保障体系,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重点加强施工现场用电、脚手架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推行标准用电设备, 实行全封闭的施工现场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 使所有施工人员都要熟悉安全生产知识, 掌握安全生产要领,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定组织现场施工。

3.5 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

施工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影响环境的污染物的产生, 杜绝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要建立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废水、废物、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的管理, 要采取措施, 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同时对现场施工人员生活环境也要下大力气管好, 让施工人员身心健康得到保证, 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3.6 加大执法力度, 坚持以法管理好施工现场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 不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坚持以法行政, 严格执法, 对不按照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施工的, 要按照法规赋予的权力予以认真查处, 一要建立定期检查的抽查制度,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的法规得到贯彻执行, 使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逐步迈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参考文献

[1]廖品槐.建筑工程与质量安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张主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M].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 2005.

[3]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篇4:企业现场管理之道

日前召开的第46次山东省长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自今年开始,在质量工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单位将得到以省长名义的嘉奖。这对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引导和激励该省各行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都将有所促进。

质量植根于管理。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管理的基础素养如何,决定了企业发展可以达到的高度。在为企业开展培训咨询服务的过程中,作为山东省质量管理协会的质量工作者,我们深切地感到,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的需求太迫切了。把现场管理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切入点,来开展管理素质提升工程和执行力提升工程,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企业管理者们感到,管理正在向精细化发展,基础和细节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影响全局。

需结合企业管理背景和现状

我们先从管理阶段的角度来谈。管理是有阶段的,各个企业处于不同的管理阶段,并且不能跨越阶段去发展。一般来说,企业管理有三个阶段,即严格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精细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人文管理阶段(学习型组织)。

在严格管理阶段,重在整肃纪律,约束员工行为。严格管理阶段有三“严”:严干部、严制度、严考核。通过持续的严格要求和规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形成强大的执行力。典型的例子如海尔创业的初期阶段。张瑞敏刚接手海尔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海尔电冰箱厂企业管理十三条规定》,除了规定“不准占用、偷窃工厂物资”、“不准在车间吸烟、打扑克、聊天”等条款外,还专门写上了一条“不准在车间和厂区随地大小便”。这就是当时的企业管理现状。

在精细管理阶段,企业按照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分专业地深入研究管理,各项工作向“精”、“细”深化,目的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大幅提高生产力,实现高产高效低耗。制度为基础,加入了文化管理的因素,奖罚之中更重奖励。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处于这个阶段。

在人文管理阶段,企业以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统领企业,开展文化管理,更注重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进步。企业效益较好,员工收入也多。有余力兴办新的企业和产业。

再从管理次序的角度来说。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是有次序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管理效果大不一样。正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有的企业管理,最先思考的问题,都该是员工的福利,把关心员工作为出发点,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做到了以人为本,得到员工的理解,统一员工思想,共患难,同努力,工作会越做越顺,才能干出一番事业。青岛港务局常德像局长说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我是这个企业的长子”,等等,体现了我国优秀企业家深沉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责任感和对员工的深厚感情。在这样的企业里,员工也处处为企业着想。“上下同欲”,这样的企业不可能搞不好。

我们还应了解的是,管理知识三来源和员工行为三动机。管理知识三来源: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管理的知识多数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也有不少是通过突发事件而加强管理的。例如菜钢炼钢厂以1999年3月10日转炉喷爆恶性事故为转折点,置之死地而后生,“因而知之”,加强管理,奋发有为,取得了目前的优异成绩。员工行为三动机: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强而行之。有的企业的价值观是“精品报国,追求卓越”,这是“义而行之”行为动机的体现。有的企业通过严格管理约束员工行为,这是“勉强而行之”。多数企业员工的行为动机是“利而行之”,即员工依靠企业致富,企业依靠员工发展。

另外,还有个市场周期问题。行业性的市场周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很大。企业内部的管理必须适应企业市场营销的需要。按照波特的价值链理论,管理工作不是直接的价值创造过程,而是为支持价值创造过程服务的。管理好坏、管理水平高低的唯一检验标准就是绩效。

其他还有管理的人治特征、管理易滑坡易反复特征,等等。搞清楚了当前企业管理的特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再来认识和把握现场管理,就清晰可见了。

观念转变是基础

如何正确认识现场管理,解决好认识问题,是开展现场管理工作的首要课题。现场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最基础、最具体的工作,使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这是增强企业活力、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然途径,也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现代化程度的标志。特别是当前竞争加剧,企业进入微利时代,要深刻认识到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对现场管理的认识中,有几个典型的错误观念:

一是认为现场管理是生产车间的事,是基层的工作。忽视了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现场管理中的指导、服务的职能细化和职能下沉,造成检查与被检查的矛盾,带来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的危害。现场管理当中,除了生产现场,还有服务现场、管理现场和生活现场。在我们了解的企业当中,多数企业的情况是生产现场整体水平好于服务现场、管理现场和生活现场。因此,企业现场管理改进的重点是后三者。

二是认为现场管理最重要的是制度标准。组织几个人闭门追车写制度,完全忽视了与员工的沟通,忽视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员工的认同度,有的制度还自相矛盾,制度“撞车”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的标准、制度,说白了就是一种契约、一种约定,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达成的一种共同认可和遵守的约定,大家都按照这个约定行事,就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规章制度·定要简洁明了、实用、易操作,并且要给员工解释清楚。

三是认为现场管理就是加大投入,搞外在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不注重与内在的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不注重向现场管理整体机制的深层次发展。环境约束人,但要发挥环境的约束作用,还要增加文化的正面引导作用。并且现场整洁状况的维持,还要靠一套整体机制和内在制度。所以要研究现场管理长效机制。

四是对现场管理缺乏系统思考和系统设计,长期无规划,年度无目标,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现场管理的研究和改进。正如同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管理一样,如果没有系统规划和系统推进,现场管理只能维持一时,不能开展长久,也就不能起到规范员工行为,塑造企业品格的作用。

五是认为现场管理和市场没有必然联系,只要产品市场销路好,产量上去了,生产现场差一些没有关系。这是对现场管理比较初级的认识。这种观念经常存

在于一些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对这些企业而言,一时的市场热销和经济效益掩盖了内部管理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不乘此时改进内部管理,一旦市场情况变化,企业马上面临巨大风险,甚至突然崩溃。这样的例子,三株、巨人、飞龙、春都,等等,不胜枚举。一定要让企业上上下下都认识到“现场就是企业形象”、“现场就代表企业的管理水平”、“现场就是市场”、“现场就是竞争力”。

正确认识现场管理除了澄清以上误区,还要把握现场管理的三个过程和一个减法公式。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企业的资源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优化的过程;是不断细化管理职能,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能的过程;是按照市场的要求,不断改善内部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实现员工收入和企业经济效益基本同步增长的过程。一个减法公式是:现场管理标准-现场管理现状=问题和差距。

各专项管理的典型经验

在现场管理各专项管理中,各行业企业开展了深入的探索,仅举几例,与众多的企业管理者共享。

设备管理——有的企业开展了设备巡回检查制。实行“五定”、“六重点”,即在对设备进行的巡回检查中做到:定路线、定设备、定位置、定项目、定标准;重点检查正在运行的设备、重点检查检修过的设备、重点检查启动频繁的设备、重点检查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设备、重点检查带病运行的设备、重点检查负荷重的设备,并在所到之处设备巡捡卡上签名确认。各专业、职能科室则执行巡视制度,不定时放置抽查单,有巡检人员发现后收回上交。若巡检人员未发现抽查单,则说明巡检流于形式,要对相关人员予以考核处罚。在巡检时,巡检人员带一块干净的抹布,走到哪里,顺手擦干净设备表面、栏杆、楼梯扶手、开关盒等暴露易脏部位。这样既巡捡了设备,又保持了卫生。以上这两种方法简便易行,实效显著,也适用于安全巡回检查。

在设备检修管理中,还有常用的ABC管理法,对A级设备实行计划性检修,对B级设备实行计划与状态检修相结合,对C级设备实行状态检修。这样可以大幅降低检修维护成本,确保设备健康运行。设备管理做到“有标准、可测量、能评价、能改进”这四条,就确保了设备处于受控状态。

交接班制度——有的企业探索出交接班“七交五不接”制度。“七交”即交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交接产品质量和指标控制情况。交接安全生产情况、交接设备运行和检修情况、交接原始记录记载情况、交接区域环境卫生情况、交接其他情况和异常情况;“五不接”即生产不正常、事故未处理完则不交接、发现的安全隐患不排除则不交接、设备问题不清楚则不交接、记录不清晰不准确不整齐则不交接、卫生区域不整洁则不交接。这样的交接班制度,只要认真执行下来,员工的基本素质就可以稳步积累和提升。

安全管理——许多企业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安全管理理念方面,某煤矿企业提出“八个没有”,即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员工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候工区和走廊里,醒目悬挂下井矿工的家庭合影照片,下井之前,矿工集体宣誓安全誓词“违章操作我不干,违章指挥我不听,别人违章我制止,发现隐患我提出”,牢记安全在心间。可见,充分发挥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预见性和遵章积极性,是当前安全形势下一个必行的也是长久的思路。只有一线人员自身充分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彻底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管理方面,企业常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是对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化工、煤矿、冶炼等行业。进入厂区的企业外来人员一般有如下几类:第一类是来视察工作的领导、专家、贵宾等,第二类是参观考察的兄弟单位等,第三类是企业客户或经销商或供应商,第四类是土建施工、装修单位等人员。对以上四类人员进入生产区,也必须进行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教育。对前三类人员,企业应该发放统一的工作服、安全帽等必要的安全装备,并有专人讲解厂区重点安全部位、安全理念等,专人引导,固定参观路线,按照工业旅游的高标准进行规划。对于第四类人员,要按照事前合同、协议进行安全管理,划定区域,规定操作时间,并派专人负责协调,确保安全。

考核机制建设——考核机制是形成现场管理长效机制的根本。在企业里,管理者评价和倡导什么就将得到什么。考核不严,没有执行力度,这样的考核是保护落后,损害先进,挫伤员工积极性,损害企业管理的权威性。所以要运用考核机制,引导形成现场管理的长效机制。要研究管理方式的三个转变:员工被动的依赖式的管理方式要转变为引导员工主动的自我管理方式、企业内部“制度加扣罚”的管理方式要转变为“学习加激励”的管理方式、低标准的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要转变为高标准的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现场管理工作法——有的企业提出“411”工作法:每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就把工作做好;每次用一分钟时间讲清楚一件事情;每一个岗位都要有一名补位人员;每一次汇报工作,要有一份辅助领导决策的解决方案。并提出“四个在现场”:问题发现在现场、解决问题的措施制定在现场、措施的实施在现场、效果评估在现场。

篇5:制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

常思己过

提 纲

一、什么是现场

二、什么是现场管理

三、生产现场究竟制造什么

四、现场作用及管理者作用

五、现场管理体系

六、现场管理基本理念

七、如何搞好车间班组现场管理

八、班组现场管理基本内容简介

一、什么是现场 广义上,凡是企业用来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都称之为现场。如厂区、车间、仓库、运输线路、办公室以及营销场所等。

狭义上,企业内部直接从事基本或辅助生产过程组织的结果,是生产系统布置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基本要素之一。狭义上的现场也就是一般大家默认的。

二、什么是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工艺、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生产现场究竟制造什么

■生产现场制优秀干部

■有人说生产现场是制造产品的地方,把产品做好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说法不完整,生产现场首先“制造人”,“制造”优秀的生产管理干部,优秀的生产干部“制造”一批批优秀的员工,通过这样的优秀团队长久不衰地制造出优质产品。

■干部“造人”首先要“造己”,处处事事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员工中有着良好的干部形象,是员工的榜样。这样你才有资格去教育和培养员工,只有优秀的干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因此,干部在现场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干部要勇敢地肩负起这个重担。

四、现场的作用及管理者作用

■现场作用:

1、使所有资源转化成价值的地方;

2、经营管理中各种信息的主要来源;

3、最积极的而不确定最大因素—人集中的地方。

■管理者作用:

1、支持和援助现场—危机意识;

2、走动式管理。

五、现场管理体系

现场管理体系图解

一流现场管理:布局管理,单元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基础1:正确的现场管理意识、基础2:GMP结合5s管理。

六、现场管理基本理念

◇现场、现物、现实

◇正确的意识与正确的工作方法

◎不当的管理意识:只要认真,工作就能做好。熟练工人是靠师傅带出来的(没有标准化意识);按计划完成生产就行(没有不断改善的意识);7s没有生产重要。

◎不当的工作方法

〃靠威胁部下,让他们全力地去工作。

〃不知如何借助无形的压力激励部下。

〃贴标语、喊口号、多开会、开长会来解决问题

◎正确的现场管理意识 案例分析

外包车间

枕式包装机发生故障,机器出现跳齿,产品出现间隙性压伤现象。我们的管理者立即奔赴现场,经检查发现:前后轴不同步,确认参数、防损系统无问题,发现是前轴齿轮跳齿。我们设备维修人员立即动手维修,最后把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运用三直三现法

三直三现主义(直接现场、直接现物、直接现象)

.马上现场,马上现品,马上现象

.第一时间进入问题的中心,找出问题就变得容易;

.短时间找到症结,并实施策略解决故障;

.如果发生的问题我们不能解决,也可以让厂家知道根源,准备备品,为维 修提供最直接的简便;

.节省了时间,缩短维修周期。

案例分析——标准化

.现场发生问题-----到达现场观察现象-----找出问题根源-----.确认解决问题方式有效-----找出新的工作程序予标准化

.确定以后不发生同样的问题!

.针对上述案例,如何标准化?

管理人员要有问题意识:

1、靠老经验已经无法应付的工作是否增多?

2、是否认为世上只有自己的专业高?

3、是否不愿与其他部门更多地沟通?

4、计划中途变更的次数是否增多?

5、多品种,少批量,短交期的生产任务是否越来越多?

6、是否重视最终业绩?

7、有无轻视电脑的学习与应用?

8、发觉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无提高?

□走动式管理

□百闻不如一见,看一百份报告、听一百次汇报,都不如亲自到现场巡视一趟深刻得多,管理职务不同,巡视的次数、范围、角度都有所不同,但巡视的目的却是相近的,一般来说,巡视有以下几种目的:

1、落实管理结果;

2、可以把握真实情报;

3、可以发现新情况;

4、增进上下级的沟通;

巡视时要注意:

1、整洁的外表穿戴;

2、要有问题意识;

3、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4、要真实地记录一切;

5、谦逊的举止。基础5S管理

5S: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6S管理:

管理:

七、如何搞好车间班组现场管理

.车间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

.车间班组的管理离不开生产现场的管理,.制药企业车间生产现场大到生产厂房设施设备,小到尘埃粒子必须全部都在有效的掌控之中,而这些工作的执行都是在车间班组有效的管理中进行着。

一、培养得力的班组长和建立强大的班组 1.班组长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班组长是班组的领导者,是班组在生产管理中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也是企业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

…班组长既是生产合格药物的组织领导者,也是直接的生产者,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个得力并密切配合工作的班组长来协助组织开展工作是车间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为管理者也必须帮助班组长确立其在班组中的地位。

2.班组长的权力 要使班组长成为得力助手,促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赋予他应有的权力。根据药品生产流程,制药企业车间班组长应有5项管理权力:

(1)计划生产的安排权:当班组接到月或周生产计划后,根据上级的指示,班组长应根据原辅料到位情况和车间人员、设备状况等第一时间将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呈报上级领导;

(2)员工管理的调配权:当班组接到生产计划和生产指令后,为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班组长有权根据当前的生产进度情况将本班组的人员进行合理地调配;

(3)药品监督的检测权:为生产出符合GMP要求及药品质量标准的药品,班组长有权对本班组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对本班组生产的药品有权进行抽检或送检;

(4)现场工作的作业权:班组长是生产的直接组织者和劳动者,是班组的技术骨干,所以在关键的岗位上离不开班组长;

(5)设备使用的维护权:班组长带头维护保养好设备使生产计划顺利进行是员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班组长生产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 班组长是企业中人数相当庞大的一支队伍,班组长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政策能否顺利地落实,因此培养得力的班组长还必须使其明确其在生产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班组长的职责主要包括:(1)劳务管理:人员调配、排班、勤务、严格考勤、员工的情绪管理、新进员工的技术培训以及安全操作、生产现场的卫生、班组的建设等都属于劳务管理。

(2)生产管理职责:包括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产品质量、制造成本、材料管理、设备保养等

(3)协助上级:班组长应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做好上级领导的参谋助手。

4.建立强大的班组。班组强大不单单是指组员多,更重要的是每个组员的素质,培养每个组员都成为岗位上的精英、技术高手,作为班组的领导者,班组长必须从以下方面努力:(1)强化人文关怀和“情感投资”。管理者要多关心员工,了解员工的生活、工作情况,帮他们及时解决生活、工作上的问题,就可以让员工及时平衡心理,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作为管理者应多到员工一线去走走、看看,一句鼓励的话,一句中肯的期许,就会给员工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动力,因此这种最人性化的“廉价”投资,会收到丰硕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是不可估量的。5.班组长应具备的条件。培养得力的班组长应让其明确作为合格班组长应具备的条件,以便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合格的班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本岗位相关的技术知识;

(2)熟悉本岗位的职责与任务;

(3)具备本岗位发生异常情况的应变能力;

(4)具备培育本岗位员工的技能;

(5)具备处理好本班组人际关系的能力;

(6)对工作敢于担当、不推诿,注重细节。

八、班组现场管理基本内容简介

1.人的管理。人是现场管理的最重要要素。人是现场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应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经常参加培训,不断学习和总结,从而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

而作为管理者,除了知人善用、关心员工、了解员工的生活、工作情况等“情感投资”外,还应该做到保持岗位人员的相对稳定性,进行人员的储备。

人员稳定对班组或团队的建立、产品的质量都非常重,人员的流失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如新员工在正式上岗前,需要进行必不可少的岗位技能培训,从接触、掌握到熟练操作这个过程中,班组或团队、人与设备就须重新建立和磨合,而人与机器设备磨合的这段时间,就是产品质量可能产生波动的时候。因此当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及时的补充储备人才是有效应对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任何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进行人才储备就显的非常重要。2.机(设备)的管理。设备是制药企业硬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设备的管理通常有效的方法是实行“谁使用,谁养护”的原则。主要生产设备实行定人定机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多班制作业或几个人操作的设备,由班长负责。认真贯彻“预防保养为主、维护与修理并重”的理念,通过日常维护保养,使设备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有效的状态。在使用前不管是专职维修人员还是操作工,都应该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等,在现场管理中,除了按设备的SOP操作,定时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是设备管理的关键外,还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设备的现场管理。

(1)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工应学会通过设备运行的声音、设备显示的参数来确认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停机排查隐患,避免设备带病工作。维护和使用的设备应该小心呵护,及时添加润滑油、及时更换易损件将会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克服那种“小毛病不是病,大毛病才是病的”思维模式。

(2)每一台设备都有其设计的技术运行参数,让设备在设计能力范围内运行是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最直接的方法。因此,无论生产多么紧张,我们都应避免让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

(3)规范维修人员队伍,提升维修技能。专职维修人员应对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等方面都有所了解,虽然不要求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规范的拆解、维修和调试至关重要。虽然规范的操作是设备正常使用的保证,但一批懂技术的维修人员对一些突发性的设备故障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是设备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

(4)新员工在使用设备前,必须对所在岗位的设备进行日常使用维护保养知识的培训,学习有关设备的结构、性能、使用、维护、安全技术等方面业务知识,在有关技术人员和车间师傅指导下学习实际操作技能,经考试合格方可独立操作。

3.料(物料)的管理。物料管理是GMP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生产来说物料既包括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也包括生产用工艺用水、工艺助剂等。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物料存在最大的风险就是使用过程中的混淆、污染和交叉污染等,因此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是工作的关键。

每一个进入生产车间的物料或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在中间站必须按品种、批号码放整齐,不同品种、不同批号之间要按规定距离码放,并及时悬挂有明显的标明其品名、批号、规格、数量(或质量)、本批容器数量及加工状态、工序名称、领料日期或生产日期等信息内容的标签。

对有可能互相影响质量,有混药可能的中间产品(如药物粉末、液体药物及易挥发性的药物)不能同室存放。

如必须同室存放时,要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杜绝混药。物料出、入中间站必须与中间站管理员办理出入库手续,车间QA确认,并填写出、入库台帐,做到帐、卡、物相符。这种“溯源”的管理模式可有效避免混淆、污染和交叉污染事故的发生。

4.法(法规制度)的管理。法规制度的管理包括生产工艺规程、生产岗位操作程序、生产管理制度等文件,法规制度的设立应坚持规范性、科学性、适用性,而在文件的使用管理中对于每一个既定的文件,应坚持以下原则:

(1)任何一个操作都要遵照文本规定的要求,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有生产指令作出详细具体要求,任何的投机取巧或“三步改两步”的操作都是禁止的;对于既定的操作,无论是多么简单的操作,每一次都坚持做。

(2)查找每一个异常点。对于生产操作中出现的任何异常数据,都要求认真处理、及时查找出现此情况的真正原因并作出书面报告,杜绝那种似是而非的结果或原因。比如产品物料平衡,是GMP认证必须具备的管理制度,产品物料平衡管理制度执行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3)定期对生产工艺规程、生产岗位操作程序、生产管理制度等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审核、评估,通过审核确定文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环(环境)的管理 在制药企业,“环”一般是指生产工艺的控制点,如工艺卫生、温湿度、压差、噪声、微生物和尘粒的检测等,如何确保这些工艺控制点符合要求都是我们对环境的管理目标。而人作为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被人们所忽略,特别是无菌区,人员的健康状况、身体活动的程度、工作习惯等情况对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

6.安全管理 车间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抓好车间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

九、结束语

对于制药企业来讲,规范就是标准化的演绎,程序化的运作,而现场管理就是规范的实践和执行,更是人性化的体现。

篇6:制造企业现场管理检查表

1、通道顺畅无物品

2、通道标识规范,划分清楚

3、地面无纸屑、产品、油污、积尘

4、物品摆放不超出定位线

5、墙壁无手、脚印,无乱涂乱划及蜘蛛网

1、现场标识规范,区域划分清楚

2、机器清扫干净,配备工具摆放整齐

3、物料置放于指定标识区域

4、及时收集整理现场剩余物料并放于指定位置

5、生产过程中物品有明确状态标示

1、各料区有标识牌

2、摆放的物料与标识牌一致

3、物料摆放整齐

4、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区分,且有标识

1、常用的配备工具集放于工具箱内

2、机器设备零件擦拭干净并按时点检与保养

3、现场不常用的配备工具应固定存放并标识

4、机器设备标明保养责任人

5、机台上无杂物、无锈蚀等

1、消防器材随时保持使用状态,并标识显明

2、定期检验维护,专人负责管理

3、灭火器材前方无障碍物

4、危险之场所有警告标示

1、标签、标识牌与被示物品、区域一致

篇7:日本企业现场管理见闻

一、对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

日本人对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重在实际工作能力,下面从车间主任这一职位为例,讲述日本人对这一职务是如何要求的。

车间主任必须熟悉本车间所用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对为保证产品质量所需的辅助设备应了如指掌(必要时能自己设计或动手制作),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须能非常及时而准确无误地确认其原因,并采取与之相应的对策(解决、实施方案),应立即加以解决。

二、全员质量理念的训导

质量,并不仅仅是针对生产工人而言的,生产工人、勤杂工、文秘财务、管理干部都有各自岗位的工作质量指标。为了增进和强化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理念,日本企业除了经常性定期组织全体员工集中学习有关质量的基本知识部分之外,对新产品的投产都要先进行针对该产品的认知训导——这产品是何物,起何作用,怎样生产制造,应使用何种设备和仪器、工具,如何正确操作它,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有哪些,对策是什么,等等。在认知训导中,当全体人员都明白了之后,再由产品设计工程师,生产工程师亲自动手做给工人看,必要时还手把手地教他们做,直到会做为止。

三、质量保障体系和措施

日本企业的质量保障机构叫做“品管部”。他们直接对工厂最高领导负责。品管部下设QA、QC、IQC三个部分(或小组)。QA(Quality Assurance 品质保证)是质量保证的一种管理手段,其职能是对规范的适应性要素进行连续评价,并对生产制造、安装调试、检测检验等工作进行验证和审核,拟定并发布各种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手段及方法,通报产品质量状况,并对QA检测到的质量因素进行质量技术分析,对生产现场不良品的突发事件会同技术设计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进行质量检讨和确认,找出其原因及对策并迅速加以实施,

QC(Quality Comtrd 质量检验)即事后检验部门,将工作结果上报QA部。IQC(Imyplortss Quality Control进料,质量控制)是对工厂内的所有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及外协件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的手段和部门。它渗透到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在实施中,不论是首次进料还是信誉很高的老客户供应或加工的,每次都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如合格,即加盖Pass章后方可入库;如不合格,则毫不含糊地予以退货。经过层层的“IQC”,产品优质率自然提高。

四、5S管理(文明生产)

日本企业特别重视文明生产,他们把文明生产的5个管理手段简称为“5S”管理,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身美”。

# 整理。整理就是把要与不要的东西彻底分开,要的东西摆在指定位置挂牌明示,实行目标管理;不要的东西则坚决予处理掉。这些被处理掉的东西包括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设备仪器、工模夹具、管理文件、表册单据等。

# 整顿。当那些不要的东西被处理掉以后,要的东西按目标管理定位放置,一切乱堆乱放或暂时不用需放置且又无特别说明的东西,均应受到现场管理干部(小组长、车间主任、生产部次长、科长等)的责任追究。这种整顿对每个部门都同样重要。

# 清扫。就是将工作场所、环境、仪器设备、材料、工夹量具等上的灰尘、污垢、碎屑、泥砂等脏东西清扫抹拭干净。

# 清洁。清洁就是在“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最一般的日常维持活动。如地面无落物(零部件)、无油渍、无垃圾纸屑、东西无乱摆放、操作者不留指甲 (特殊工序)、女工的长发卷入工作帽内、只穿工作拖鞋(特殊场合)等。这一管理手段的实施是每位员工随时检讨和确认自己的工作区域内有无上述不良现象,如有,则立即改正(并不是下班后才改正!)。在每天下班前

# 3分钟(视情况而定,也有用5分钟的)时间实行全员参加的清洁作业,使整个环境随时都维持良好状态。 身美。身美就是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礼貌礼节、工作习惯、组织纪律、敬业精神。

篇8: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探讨

关键词:化工企业,现场管理,措施

化工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 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但由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 危险性较大, 有些企业工艺流程还会涉及到高温、高压等, 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另外化工企业所处的生产环境较为特殊, 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 具有一定的精密性, 一旦发生泄漏、燃烧或爆炸等事故, 对企业及员工的生命财产所造成的伤害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化工企业对于员工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生产现场管理作为化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是一项综合而又复杂的管理活动, 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 是企业安全和质量的有力保证。

所谓现场管理, 是企业利用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企业内部各个生产场所、各个生产流程中员工、材料、工艺、设备等进行严密的控制与管理, 科学、合理的安排生产活动, 从而保障整个生产的安全、质量和有效性。由于化工企业不同于其它企业, 因此其现场管理也是涉及技术、组织、管理与调控等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 是化工企业的基础性管理, 也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优秀的现场管理能够有效的保障企业的顺利生产,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价值, 从而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当前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安全管理意识不强, 一切以经济效益为重

对于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来说,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但目前国内许多的化工企业对安全管理认识并不到位,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切以眼前的经济效益为重。每年多家化工企业事故频发足以证明, 其生产现场管理急需提高。而这其中, 最根本的就是提高安全观念。很多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是第一位的, 把重点放在了抓生产上面, 对现场管理抱有侥幸心理, 认为一般不会出多大事情, 因此无论在人员还是设备、技术上的投入都比较少。安全观念淡薄, 对可能发生事故的流程、设备巡检和改进不重视。管理意识差, 态度不端正增加了化工企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 现场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本人通过阅读大量理论研究性文献, 并结合自己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发现多数化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安全管理方面, 二是环境管理方面, 三是人员管理方面。首先, 安全管理是现场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很多化工企业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安全管理部门往往形同虚设, 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监督与检查, 厂区内随处可见的设备、工具乱摆乱放, 现场混乱, 设备故障频繁等得不到有效处理, 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 对于不符合安全规范的生产管理流程受到观念、资金及水平的限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等, 都是安全管理失职的地方。其次是环境管理, 企业的厂区环境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的精神面貌, 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这是最容易被管理人员忽视的地方, 混乱的作业现场, 物品乱发, 工具乱用, 导致使用时难以寻找, 数量也得不到保障, 有的材料堆放到了紧急通道, 影响美观的同时还影响安全。第三是人员管理方面, 首先要求现场管理人员既要具备化工专业知识又要懂管理, 才能制订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操作规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但目前有部分化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现场管理人员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其次是对现场操作人员管理不规范不严格, 由于化工企业作业的特殊性, 要求现场操作人员着装规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但很多作业也做不到, 这不仅影响企业形象, 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 专业人才匮乏, 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过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很多化工企业对于设备更新、技术创新、专业人才引进及培训的投入过低。化工企业生产危险性较高, 对专业技术要求严格, 但有些企业不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造成人才匮乏, 在遇到生产工艺或者设备事故时, 无法迅速解决问题。其次, 技术水平落后, 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而企业又不舍得在这方面投入资金, 设备陈旧了又不更新, 经常出现故障, 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同样也是诱发事故发生的因素。

二、加强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 加强培训力度, 树立安全管理的意识

安全管理不仅仅是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 也是每一个参与化工作业人员的责任, 因此要将安全管理和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深入每个人的头脑中, 才能确保化工企业生产安全顺利进行。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针对现场管理人员和企业现场操作人员定期举办现场管理及安全培训活动, 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解化工企业安全作业知识, 通过竞赛、警示宣传等活动, 提高每个人对安全生产与管理的意识, 并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做出贡献。其次, 带领员工参观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 加深他们对科学管理的认识, 切实帮助他们认清身边每一个危险源和安全隐患, 加强对人才观念教育培训的力度, 实行零容忍法则, 即坚决不能容忍任何一个由于疏忽而酿成事故的可能性, 真正将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落到实处。

(二)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确保科学化管理

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之下, 化工产业的发展必须紧随其脚步, 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到生产与管理之中来, 既保证了生产, 又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做到科学化的现场管理, 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确保各项生产流程的规范化与可视化。由于化工企业现场管理要求的专业性较强, 因此必须运用科学化的手段优化整个管理流程, 确保企业现场有序、高效的安全生产。

(三) 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在现场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本人认为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保障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应该着重从以下三点来加强。第一点是做到明确责任制, 进一步强化明确每个现场管理人员应当负责的区域与内容, 并进行定期督察, 对责任感不强, 疏忽细节而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员一定追究其责任, 严厉惩罚;第二点是制定严密的符合本企业发展形势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一定要落实到细节之处, 对于任何一项可能发生事故的点都不能小视, 真正做到零忽视;第三点就是建立健全当前的现场管理制度, 增强现场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性, 提高相应的规范标准, 从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到人员管理, 都逐渐完善一套自有的管理模式与制度, 人性化与标准化相结合, 最终保证化工企业现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企业效益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张桂英, 张景钢, 王闪, 王德广, 田达.中小型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探讨.山东化工, 2008.

[2]量欣刚.谈谈如何深化化工企业现场管理.化工管理, 2010.

上一篇:锅炉安全责任承诺书下一篇:亮点工作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