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024-05-18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精选9篇)

篇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了规范我校校舍安全管理工作,杜绝校舍发生不安全事故,制定以下制度:

一、学校成立校舍安全排查领导小组,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

二、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学习校舍安全防范常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对校舍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现和发生及时做好逐级上报、排除和积极处理工作。

三、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要坚持对校舍安全作到“六查六看”,即查墙基看下陷风化,查墙体看倾斜裂缝,查屋架看断裂虫蛀,查流水看排水畅通,查校外四周看危及师生安全因素,查死角看隐患。

四、学校管电人员要经常对学校用电进行检查和修缮,在组织各类活动用电时,要考虑不利于安全的隐患,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学校要经常作好校舍安全防范工作。学校和班主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教师和学生家长要定期签订安全责任书和安全保证书,并认真组织学习实施。

六、校舍安全领导小组要作好有关校舍安全工作的会议、检查、安全责任等记录工作,一并纳入学校安全档案。

七、校舍安全领导小组要作好消防器材检查,气压是否充足,药剂有无失效,罐体是否锈蚀,喷射软管是否老化,有无随意挪动,喷嘴是否堵塞变形等。每学期检查两次,同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

八、教室由班主任负责管理使用,并具体落实到个人。门窗有专人负责,做到及时关、锁;教室做到手不摸墙,不乱涂、乱画,不乱拉乱刻桌凳,不随意开启照明灯及电教设备;爱护教学用具、生活用具、卫生用具。

九、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由专人管理,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

十、校教职工都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加强校园校舍等方面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向领导汇报,及时处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杜绝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财产安全和师生的人身安全。

篇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进行危害识别,查找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提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的方法和纠正不安全行为的措施,确保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得到落实执行,特制定本制度。2 使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的储存、生产等过程的活动。3 引用文件(无)4 职责

4.1安全主任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并监督执行。

4.2安全主任组织公司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事故隐患的建档、监控工作。

4.3安全主任负责安全、消防、职业卫生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工作。4.4 各部门负责辖区内消防设施、器材的日常维护、检查,安全主任负责抽查。4.5所有员工负责本岗位班前、班中和班后的巡回检查。负责本人所管辖区域的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整改;本人不能处理、整改的,应立即报告班组长或部门经理。

4.6其它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进行整改。4.7安全主任每日或不定期地对本公司各生产、贮存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对员工的作业行为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要求相关单位整改;发现不安全行为,立即制止,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5 制度内容

5.1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检查和现场安全检查两部分。5.1.1 安全管理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5.1.1.1 检查各级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各级部门研究安全工作情况的记录、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记要(录)等;

5.1.1.2 安全职责、安全管理制度等修订完善情况;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安全基础工作落实情况等;

5.1.1.3 检查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安全法规教育和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格教育是否达到要求;检查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教育,以及特殊作业的安全技术教育是否达标。5.2 现场安全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5.2.1 按照安全标准标准、规范、制度等,检查生产、施工现场是否落实,是否存在隐患。

5.2.2 检查各部门及个人的安全职责是否落实,检查员工是否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纪律和操作规程;

5.2.3 检查搬运、检修、施工等直接作业环节各项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是否落实。5.3 安全检查形式

5.3.1安全检查主要有综合性检查、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等形式。5.3.3.1 综合性检查

综合性安全检查是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及现场检查为重点,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5.3.3.2 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包括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各部门主管和工艺、设备、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各岗位应严格履行日常检查制度,特别应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危险点源进行重点检查和巡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解决,并做好记录。5.3.3.3 专项检查

专项安全检查包括季节性检查、节日前检查和专业性安全检查:

1)季节性检查——是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检查。春季安全大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跑漏为重点;夏季安全大检查以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洪防汛为重点;秋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为重点;冬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爆、防滑为重点。2)节日前检查——主要是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仓库、应急预案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应对节日干部、检维修队伍值班安排和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3)专业性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主要是对电气设备、安全装备、监测仪器、危险物品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及在装置开、停工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转等时期进行的专项安全检查。5.5隐患整改 5.5.1检查记录和统计

5.5.1.1 安全检查应依据充分、内容具体,必要时编制安全检查表,按照安全检查表科学、规规范地开展检查活动。安全检查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做好安全检查总结,并按要求报安全主任。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检查组应向被检部门提交《隐患整改通知单》见附表,被检部门应签字确认。

5.5.1.2 被检部门对查出的问题应立即落实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项目,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纳入计划,落实整改。

5.5.1.3安全主任对隐患和问题的整改情况,应进行复查,跟踪督促落实,按《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形成闭环管理。5.5.2 隐患登记

5.5.2.1安全主任设有“隐患治理台账”,作为本公司安全隐患统计的依据。5.5.2.2市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检查或监测后签发的“安全隐患隐患整改通知单”,由安全主任复印给隐患所在单位,并在“隐患治理台账”上登记、编号。5.5.2.3市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检查或监测后直接签发给隐患所在单位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隐患所在单位须将复印件交安全主任登记、编号。

5.5.2.4本公司组织安全检查或监测发现的安全隐患,由安全主任向隐患所在单位签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并登记、编号。

5.5.2.5部门自身进行安全检查或监测而签发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仍须将复印件交安全主任登记、编号。5.5.3确定整改方案

5.5.3.1安全主任接到市有关部门签发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或向部门签发列有一类隐患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或部门自身签发列有一类隐患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后,应尽快(视隐患危急程度而定,一般须在三日内)召集隐患所在单位负责人、安全主任及有关技术人员开“隐患整改准备会”,讨论决定具体整改的方案、负责人、时间。凡自身不具备整改能力,外委能解决的,则由该部门写出专题报告给安全主任。安全主任审核后,报请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联系外委。

5.5.3.2凡部门不能解决的或公司决定暂不于解决的隐患,安全主任须写出专题报告,报公司领导批准决定。此报告由安全主任留存。5.5.4隐患整改通知单

5.5.4.1检查组视所发现的问题的性质、可能引起的后果等因素,可向被检查单位签发书面《隐患整改通知单》,指出需整改的问题、整改期限。被检查单位须认真进行整改。

5.5.4.2如《隐患整改通知单》涉及对安全隐患的整改,则被检查单位须按安全隐患管理文件执行。5.5.5整改实施

5.5.5.1隐患整改涉及须报市有关部门批准的改造工程或动火申请,整改前先由整改单位向安全主任提出,并提供必要材料。安全主任负责报批手续。5.5.5.2整改条件齐备后,整改单位须提前通知安全主任,以便后者协助、监控。5.5.5.3整改中涉及动火作业,整改单位须按本公司“动火作业审批制度”事先办理动火申请手续,并在整改中切实采取规定的监护措施。5.5.5.4整改后,整改单位填制《隐患整改回执单》。5.5.6整改验收

5.5.6.1安全主任负责对安全隐患整改结果进行验收。验收过程须有整改单位负责人、安全主任在场。

5.5.6.2如验收合格,则安全主任和整改单位分别在《隐患整改回执单》上签字确认。

5.5.6.3如验收不合格,则安全主任责成整改单位限期重新整改,安全主任和整改单位分别在《隐患整改回执单》签字确认。

5.5.6.4如市有关部门需要亲自验收,由安全主任和整改单位人员陪同再次验收。5.5.7整改统计

5.5.7.1安全主任负责本公司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统计,每季度一次,并在季度末的次月10日前填制《安全隐患整改(季度)统计表》 ;到年末,计算全年的“安全隐患整改率”。

5.5.7.2安全主任统计中发现各部门或各单位的“安全隐患整改率”达不到安全目标中所规定值时,须及时召开会议,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限期让隐患所在单位整改。5.5.8重大隐患

5.5.8.1公司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竣工验收报告。

5.5.8.2公司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5.5.8.3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6 支持性文件

6.1《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7 相关记录

篇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作为重要的能源类型, 煤炭开采及利用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生产的永恒主题, 也是煤矿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 由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不安全因素, 导致安全问题频繁发生, 这一方面影响了煤矿企业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 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企业人员伤亡事故, 造成难以挽回的痛苦和损失。因此, 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隐患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来排查和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

1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生产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煤矿生产人员是煤矿生产主体, 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生产技术水平、文化程度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能影响煤矿生产工作的质量, 进而影响煤矿企业事故发生率。另外, 部分煤矿企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再受安全培训时间短、安全生产观念差等因素影响, 致使部分煤矿无法按照“专管群治、全员管理”的原则来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进而导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据2014年全国重特大事故汇总数据显示, 2014年全年煤矿企业重特大事故多达14起, 参照事故调查报告, 一方面说明煤矿行业安全控制力度薄弱, 一方面也显示出人为因素对事故发生的影响较大。所以为确保煤矿生产安全性, 就必须充分重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在确保生产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性, 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煤矿事故。

1.2 生产机械设备管理水平低下

煤矿生产机械设备向高性能、自动化、机械化方向的发展是当前煤矿生产机械的主要发展方向, 合理使用生产机械设备是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劳动强度的有效手段。源自生产机械设备方面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a) 煤矿生产机械设备本身质量不高。比如部分煤矿企业为节约成本而采用了达不到标准要求或翻新的生产机械设备, 或由于其它原因, 采用了不适合生产实际情况的生产设备, 且在设备采购、入库等过程中, 未严格执行验收制度, 导致影响生产质量;b) 由于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 比如没有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日常维护检修走过场, 不注意设备运行环境等, 导致机械设备失检失修、超负荷运行、带病作业, 致使事故发生[2]。

1.3 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煤矿生产环境大都复杂多变, 常常容易因自然灾害导致顶板、水、火、瓦斯和煤尘等事故隐患发生。根据事故隐患持续时间的长短, 可将其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类型。短期性事故隐患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变化、涌水异常变化、临时性瓦斯超限、煤尘超标等;长期性事故隐患主要包括顶板压力、煤层自燃、煤尘和瓦斯爆炸、瓦斯超限及水患威胁等。

1.4 规范规程制度落实不到位

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国家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规范煤矿生产行为, 实际工作中, 企业又会制定具体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 但部分生产人员由于综合素质水平较差、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等原因, 即便是接受了培训、进行了学习, 仍不能主动将这些规范、规程、制度落实到实际生产操作中。从另一方面来看, 规范、规程和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的原因在于煤矿企业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工作稳定性、持续性差, 导致生产人员生产行为的主观性、随意性, 进而导致生产安全问题频繁出现[3]。

2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策略

2.1 事故隐患排查的目的

为避免事故发生, 煤矿企业必须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完善的隐患排查制度, 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加以处理, 防微杜渐, 预防事故发生, 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2 事故隐患排查的步骤

隐患排查治理应遵循“排查—四定—落实—复查验收—销号—分析评价”的程序, 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闭合管理。

a) 隐患排查。煤矿企业应落实从企业层面到具体工作岗位的逐级排查制度, 采取以定期及日常安全检查为主, 结合专项检查、要害部位检查、节假日及季节性安全检查等的方式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b) 隐患管理。所查隐患均应登记建档, 并按危害程度及专业类别进行分类, 隐患要严格进行四定 (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时间、定整改措施、定处罚) , 并抓好相应落实工作;c) 复查验收。所查隐患整改结束后, 要经专职安全员复查验收并确认签字后方可销号;d) 分析总结。

企业应定期召开隐患分析会议, 评价安全生产状况。通过各专业自我分析总结、安监部门总体分析评价的方式, 梳理问题与不足, 总结本阶段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并作出相应安排部署[4]。

2.3 事故隐患排查的实施重点

如上所述, 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煤矿生产人员可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处理事故隐患。因为人为因素是影响煤矿生产安全性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所以仍应通过培训、监督等手段, 提高各级生产人员安全素质, 落实防范措施, 做好预控工作, 并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力度, 做到:a) 不安全不生产;b) 隐患未得到彻底处理不生产;c) 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不生产;d) 发现事故隐患, 应立即上报, 同时进行处理和整改, 并在上级指令下, 视隐患大小或严重程度做出是否需停止生产的决定;e) 交接班过程中, 上一个班的负责人应就安全生产情况、隐患处理情况等, 向下一个班的负责人交代清楚, 以避免后续作业中出现安全问题。

3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策略

3.1 提高煤矿生产人员的整体素质

不论是生产操作、隐患治理, 还是煤矿工作的其它方面, 都需要一支责任心强、有扎实技术、规范作业的生产人员队伍, 这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目前煤矿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各不相同的情况, 煤矿企业应以人为本, 树立安全红线意识, 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培训策略, 做好人员入职培训、岗中考核等基础工作, 以不断增强全体生产人员的技术性与纪律性, 及对事故的预见性、防范性、应急能力。在此基础上, 还需确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不断增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责任心, 提高事故隐患的处理能力, 进而达到治理隐患、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目的。

3.2 加强生产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

生产机械设备是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确保生产安全性的重要条件。正如上述所述,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部分煤矿企业生产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 导致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出现。因此:a) 要根据本企业生产实际情况, 对不同方案进行比选, 做出最优化、最经济的选择, 并规范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工作;b) 还应注意机械设备间的相互配套性, 完善设备布局与运行环境管理, 保证设备能充分发挥效率;c) 要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操作, 合理维护、按期按规定检修, 保证完好率、利用率及效率, 这样既能确保设备安全, 又能节约运行成本, 促进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3.3 合理调节不利环境因素

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环境因素可分为长期性和短期性两种类型。对于长期性事故隐患, 可采取重大危险源管理、仪器监测预警、合理配置生产设备、优化设计开采方案等手段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水平, 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对于短期性事故隐患, 可根据其突发性、临时性的特点, 通过应急设施设置、警示告知、安全培训等方式, 不断提高生产人员的生产知识水平及应急能力, 从而在隐患出现时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应对措施, 避免事故发生。

3.4 强化安全监管及隐患闭合管理工作

制定并完善规章制度、规程措施, 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重视现场管理, 定期组织、深入排查治理煤矿各生产系统、生产环节的安全隐患。按照“严标准、依程序、重细节、求闭合”的原则, 不断强化安全监管力度, 查执行、查隐患、查整改, 对隐患排查不认真、未按规定报告、整改措施不落实的相关责任人, 要严格责任追究, 依法严肃查处。要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通过执行PDCA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循环管理方法, 促进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 使安全质量标准和措施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执行、隐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消除, 落实隐患闭合管理工作, 实现风险预控。

4 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 对安全生产、高效生产、清洁生产、和谐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煤矿企业管理工作中,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 充分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及抓好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深刻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切实把安全工作抓细抓到位。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时刻紧绷安全弦, 始终把安全生产上升到事关职工生命安全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真对待, 多方面多角度入手, 严抓安全管理, 落实全员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带动企业自上而下做好隐患排查管理工作, 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 提高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摘要:在中国煤矿生产过程中, 隐患管理工作的不足导致生产事故频繁发生。从煤矿生产工作中隐患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 就隐患的排查方法和治理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刘艳萍, 曲福年, 任佃忠, 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4, 5 (2) :185-188.

[2]裴永涛.新桥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的研究及应用[J].企业管理, 2012, 23 (7) :96-97.

[3]唐黎标.感受日本的煤矿安全管理[J].安全与健康, 2013, 18 (2) :14-15.

篇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翻开近几年来福建省煤矿安全事故选编,翻阅着一起起带血的事故案例。事故,是令人痛惜的,更是不堪回首的,它是用前人的鲜血和生命代价换来的惨痛教训,是留给后人一份特殊的“财富”。这是我省某煤矿发生的一起因顶板安全隐患不排除,敲邦问顶工作落实不到位引起的事故案例。2006年9月8号的中班,某矿综二队工人田某某(班长)、赖某某、林某某3人到+255-15#下运巷掘进工作面作业。早班作业人员交接班时告诉当班人员,掘进头顶板有脱层,经撬撬不下来,提醒当班人员要注意。中班3人到达迎头后,首先撬脱层顶板但也撬不下来,于是便不去在意,也不先套架就开始进行打眼、放炮和出渣作业。出完渣后才进行支架,田某和赖某2人在+255石门处锯木头做棚梁。约21:40分,田某和赖某听见“哎呦”一声和顶板冒落的响声,马上进入运巷察看情况,发现林某被冒落的顶板压住动旦不得,田某和赖某立即搬开石头,并赶紧打电话给矿井调度室汇报,请求救援。23:03分,林某被运送出井口,但在送去医院的途中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这起顶板事故原因。一方面,当班作业人员思想麻痹。早班矿井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时已经发现顶板脱层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但班长田某在明知存在较大隐患的情况下,没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带班冒险作业,导致脱层顶板悬顶面积进一步扩大而发生冒顶。另一方面,是执行规章制度不力的问题。当班安全员在查出较大隐患和发现空顶作业情况下,未及时制止违章作业,而放任至中班处理,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加强煤矿隐患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如何加强事故源头的隐患治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是本起事故给广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出的一个问题,应引起我们深思,不让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事故源于隐患,隐患不除,则事故未已。鉴于现阶段安全生产的主要任务和高危重点行业企业安全隐患仍然相当严重的实际,国家安监总局把2008年定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安全监管总局局长王君在3月20日的总局干部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启动“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措施。王君指出,今年是安全生产的“隐患治理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总局和相关部委也陆续下发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内容、重点、方法和要求。排查治理隐患,是加大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的重要措施,也是今年安全工作的一条主线。当前我们工作的重心,就是要着眼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抓落实,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的抓落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抓落实,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抓落实。当务之急,就是要推动各地全面启动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落实好煤矿和重点行业、领域的实施意见,把这项工作全面铺开,以此带动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巩固和发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成果,切实做好停产检修煤矿、受灾煤矿的复产工作;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认真排查治理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隐患点;健全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通过努力,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我们应该根据煤矿企业的灾害特点,认真查找安全生产工作和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明确排查重点,深入开展多层次、多专业、多循环的自我排查和整治,努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边远采掘头面、系统和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注重用事故教训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认真分析近年来的典型事故案例,掌握事故发生的部位、环节、原因、特点及规律,举一反三,制定并落实措施,预防和杜绝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篇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总则

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管理,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此文件。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仓储服务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3.制定依据

3.1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3.2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明电[2008]15号《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3.3苏安监危化[2008]9号《关于认真做好化工生产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4.术语和定义

4.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公司仓储服务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或者因其他因素在仓储服务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4.2一般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4.3重大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自查制度

**部负责制定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并督促落实,各相关部门遵照执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在班组自查与部门抽查相结合、公司安巡督查与公司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基础上,采取日常、定期自查的方式进行。5.1定期排查治理

5.1.1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于每月23前,至少组织一次全面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组织对排查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整改措施进行落实,保持相关记录。

5.1.2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国家法定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月和“119”活动期间,以及重大恶劣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必须组织安全检查。5.2日常排查治理

5.2.1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生产工人应严格履行班中巡回检查制度,对各自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艺设备运行、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操作规程执行及劳动防护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如班组无法处理的,应立即向部门汇报。检查结果应保持记录,对查出的事故隐患于每周日前上报至部门。

5.2.2非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工人,应根据本岗位特点进行检查。5.2.3各部门应对本部门工作每周不少于1次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如部门无法处理的,应及时向公司分管领导汇报。部门查出的事故隐患应于并于每月23日前报部门分管领导及**部备案。

5.2.4***部门及**部安巡人员对库区和码头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按隐患的大小及时视情况做出当即责令整改或发出整改通知书落实责任部门或班组限期整改,并保持相关记录。

5.3排查治理内容

5.3.1重点部位“十必查”,具体如下:

a)重要部位安全运行情况,主要包括码头、罐区、栈台、消防、变配电、应急设施等重要部位; b)工艺制度规程执行情况; c)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d)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e)检修和受限作业制度执行情况,主要包括动火、用电、动土、登高、进罐、起重、检修等作业制度执行情况;

f)防雷、防静电、防汛、防台、防火防爆、防建构筑物倒塌等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

g)职工培训教育情况。主要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持证上岗、劳动防护、应急技能掌握情况;

h)应急预案制定落实情况,包括应急物资储备、与当地政府应急联动机制、人员急救和消防环保应急系统完好、防污染措施等方面;

y)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情况。主要新改扩建项目安全“三同时”执行情况;

j)危废处置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5.3.2根据每年季节变化特点进行排查,具体如下:

a)春季以防雷、防静电为重点。对公司的避雷设施、接地系统作一次全面检查。

b)夏季以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汛、防火、防爆为重点。c)秋季以防火、防爆为重点,并做好防冻措施。d)冬季以防火、防静电、防冻为重点。

5.4排查情况上报

**部负责对每月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汇总,于每月25日前向上级安全管理部门报送隐患自查自改情况表,对当月排查和整改的较大隐患应以书面形式上报。当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和紧急情况时,公司主要负责人应根据相关规定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安监部门。6.专家排查制度

篇6: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及时治理,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16号令),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有可能产生的各类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范围包括客运管理、货运物流管理、汽车维修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工程建设管理、防火防爆、职业健康、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等。

3.职责

3.1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全面负责。

3.2公司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责任人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3.3公司安全管理科和相关部门按照安全生产职责,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实施排查治理和综合监督管理。

3.4安全管理科负责签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和重大隐患治理计划的收集、整理、送批、上报,并对各部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

3.5各职能部门负责涉及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隐患治理。

3.6财务科负责对重大隐患治理项目的经费使用进行监督。

3.7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公司安全管理科和有关领导报告。

4.工作程序

4.1 隐患治理的范围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隐患可能涉及:

a)可能导致客货运输车辆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

b) 可能造成员工伤亡、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安全隐患。

c) 可能导致事故的设施、设备隐患。

d) 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隐患。

e) 其他危及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4.2隐患分级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a)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不危及人员伤害,仅对设备、设施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b)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危及设备设施、道路安全和人员伤害。

4.3 隐患评估

4.3.1公司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范围,进行隐患排查,对各种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隐患进行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由安全隐患部门编写评估报告和管理方案。对危及人身安全、导致设备、设施事故的.本部门无力整改的重大隐患,由安全隐患部门编写《隐患评估报告》报送公司安全管理科,提交安委会审定,落实整改措施。

4.3.2隐患评估的内容:

a) 评估报告。

b) 评审意见。

c) 技术结论。

d) 隐患治理方案。

e) 整改进度和责任人。

f) 资金概预算情况。

4.4 隐患治理

4.4.1一般隐患整改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般隐患,由安全隐患部门负责实施限期整改,整改结果报安全管理科。

4.4.2重大隐患的治理

4.4.2.1 安全管理科负责编制公司隐患项目治理方案,在征得相关职能部门意见,经经理批准对重大隐患治理的立项。

4.4.2.2 重大隐患治理项目立项后,由隐患治理负责人按照隐患治理方案组织实施。

a) 重大隐患治理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b) 对不能按期完成的重大隐患治理项目,要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并加强监护。

4.4.2.3 重大隐患的治理由安全管理科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a) 竣工后的重大隐患治理项目,由安全管理科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实施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投入运营。

b) 报上一级主管部门的重大隐患治理项目,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审批,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投入运营。

4.5隐患治理资金管理

隐患治理项目,其治理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4.6隐患治理项目的验收和考核

4.6.1 隐患治理验收

a)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安全管理科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已完成的隐患治理项目进行实际效果的验证。

b)一般安全隐患由安全隐患部门对已完成的隐患治理项目进行实际效果的验证。

5.工作要求

5.1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各部门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在排查出重大安全隐患后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科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5.1.1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5.1.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5.1.3隐患的治理方案。

5.2对于重大安全隐患,由安全管理科制定并实施安全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5.2.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5.2.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5.2.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5.2.4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

5.2.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5.2.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5.3安全管理科应当定期组织,确定专人负责,有效利用每月的安全综合检查,路检路查,车辆和驾驶人资质排查和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机制,针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4安全管理科的监督检查人员,在按照公司管理制度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各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5.5各部门应当于每月20日前将本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公司安全管理科,安全管理科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每季末月25日前和每年末月25日前向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处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5.6各部门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登记,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要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定人、定资金、定时间”的三定原则在各自职责分工的范围内实施监控治理。

5.7各部门在事故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科应当向当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6.监督管理

6.1公司安全管理科应当指导,监督各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

6.2安全管理科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对各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必要时报告安全行业管理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6.3安全管理科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非法和违法行为及其责任者。安全管理科发现属于其他有关行业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大事故隐患,应该及时将有关资料移送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6.4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前,安全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落实相应责任。

6.5安全管理科应当将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表按规定报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7.罚则

7.1各部门负责人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按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给予处理。

7.2各部门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公司责任追究制度给予处罚。

7.2.1未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

7.2.2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

7.2.3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

7.2.4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

7.2.5未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

7.2.6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7.3各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依法给予处罚。

7.4安全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8.附则

8.1本制度从颁布之日起执行。

8.2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8.3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委托安全管理科负责解释。

9.附录

附录1、安全检查记录表 CCJ/jl/13

附录2、安全隐患整改目录 CCJ/jl/14

篇7: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了贯彻落国家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做好公司下发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巩固和提高我公司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实现我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

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深入排查治理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公司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制度中的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机制建设,以治理安全隐患为重点,防止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长效机制。

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原则

按照“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总体要求,坚持统一部署与分级实施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短期治理与长期规范相结合,对公司全面覆盖,排查不留死角,治理不留后患。

三、检查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对施工现场的检查,有深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周期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确定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每月采取个别的、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对现场生产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消除,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安全监察室、项目经理、工程师、专职安全员等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并形成记录。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根据季节变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危险,突出重点进行季节检查,如防火、防爆;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

由于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国庆节)前后,职工注意力在芝节上,容易发生事故,因而应在节假日前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4、专业(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对某个专业(项)问题或在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或定量检查。如对危险较大的在用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环境条件进行专业(项)安全检查。专业(项)检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要求,用于检查难度较大的项目。通过检查,发现潜在问题,研究整改对策,及时消除隐患,进行改进。公司每季度应各做一次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用电安全专项检查。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由安全监察室、专职安全员、项目经理等进行的全面综合性检查,每月检查一次,内容涵盖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登高安全、环境卫生、安全技术操作等。

五、排查治理内容

1、制度措施制定与落实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2、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与落实情况;

3、对风险性较大工程风险评估及施工专项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

4、生产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5、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情况;

6、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情况是否达到要求;

7、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满足各类事故的应急抢救,应急设备是否合格;

六、排查治理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结合起来,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与日常安全生产监管结合起来,完善应急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三是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结合起来,联合各职能部门开展抽查,加强督促指导;四是与强化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和落实安全投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升本质安全度。

七、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

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各生产部门对分管领域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实行排查整改和上报责任制。

1、对部门和个人通过各种途径上报的事故隐患,应及时按规定进行查实,并认真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及企业进行彻底整改.2、各生产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尤其要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监管。

3、各班组对重大隐患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隐患,要及时采取必要的临时安全措施,并立即上报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负责协调解决;项目经理不能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应随时上报公司安全监察室,召开领导办公会研究解决措施。

4、各生产部门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将检查发现、上报等各类事故隐患的发现、隐患具体情况、采取的措施、监管责任人、整改结果、复查时间等逐条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档案。

5、专职安全员对事故隐患进行定期汇总向项目领导汇报,并对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查。

6、对事故隐患未履行职责,不认真监管或未按规定上报的各类隐患,发生问题,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深刻认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公司领导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将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做到各个环节责任到人,凡是由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疏漏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不落实到位,造成严重后果或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公布隐患举报电话,强化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加强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及极端天气多发季节的值班和检查,及时沟通和掌握安全隐患治理活动进展和动态趋势,推动各阶段工作任务的开展实施。

八、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陕西恒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篇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控体系是冀中能源张家口矿业集团董事长董传彤主持创建的。这套管控体系把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层层进行了分解, 压力逐级进行了传递, 把安全管理工作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当中, 调动企业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安全管理, 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排查并治理隐患局面, 建立长治久安的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真正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为从源头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2 详细实用的事故隐患认定标准, 使隐患排查有据可依, 确保了排查工作的全面及时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以及《煤矿安全规程》、国家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融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相关要求, 制定了事故隐患认定标准。这一标准涵盖了煤矿生产的六大专业, 即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 并把特殊生产工艺、人的行为因素、环境的安全状况、设备的完好情况、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等, 全部纳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范围, 为全面、准确地排查事故隐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照认定标准, 各矿井制定井下生产地区隐患排查治理表、单人岗位及流动作业人员的巡查表。班组长携带事故隐患排查表, 进入工作地点后首先排查安全状况, 并把隐患和问题记录在排查表上;区队跟班区队长入井要携带巡查记录表, 负责对所辖区域以及单人岗位、流动作业人员进行巡查, 并做好巡查记录;矿级领导和其他区 (科) 级管理人员, 要对下井行走区域内事故隐患和问题进行排查。矿每月至少要组织三次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集团公司领导和部门管理人员随时对各矿事故隐患、问题进行排查。反过头来, 从集团公司到班组, 逐级监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漏查隐患情况, 形成有效闭合。所有排查信息全部由矿信息站汇总、整理, 按照隐患级别, 逐级通知有关部门, 上报矿有关领导。这样, 从班组到集团公司, 层层有任务, 层层有压力, 确保了及时准确地把隐患排查出来, 进入治理程序。

3 严密的治理程序, 确保了隐患的消除和治理过程的安全

事故隐患、问题以及职工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排查出来后, 当班能够治理整改的, 要积极组织整改治理, 治理难度较大或者短时间内无法治理完成的, 要报区队进行治理;区队整改不了的, 报矿进行治理;矿一时整改不了, 或者治理存在困难的, 报集团公司, 由集团公司协助治理。对于治理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强的隐患, 严格执行“五定原则”, 制定“四项措施”进行治理, 并派安监员进行专盯, 确保隐患能够及时治理消除, 并保证治理过程的安全。

“五定原则”就是定项目、定措施、定资金、定时间、定负责人。技术措施的制定是“五定原则”的中心内容, 资金、时间、责任人的明确, 为隐患的及时治理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四项措施”即隐患治理的安全技术措施、治理过程中的安全保证措施、专项技能培训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根据隐患的具体情况, 从安全和技术的角度制定的, 指导隐患治理的技术要求。治理过程中的安全保证措施是为了保证隐患治理过程的安全而制定的, 考虑了隐患治理过程中各个环节万一遇到的安全问题该如何处理, 确保治理过程不发生事故。专项技能培训措施就是对参与隐患治理的人员, 进行安全技术措施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主的专门培训, 让治理隐患的人员熟练掌握治理技术和工作程序, 不发生操作上的失误, 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治理并消除隐患。强制执行措施是为了保证各项措施在治理过程中落实到位, 人、财、物及时供给, 为隐患治理并最终消除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五定原则”和“四项措施”的强力执行, 使事故隐患的治理过程环环相扣, 严密严谨。既保证了隐患的及时治理消除, 又保证了治理过程的安全可靠。

4 完善的资料管理体系, 保存了从排查到治理消除过程中的所有资料

张家口矿业集团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资料管理体系。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事故隐患治理监督报告、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的验收报告和安全生产主管的月度安全评价报告, 到班组长现场事故隐患排查表、各级管理人员的排查记录、重点隐患治理过程的监督报告、验收报告, 矿信息站都留有第一手资料, 并把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分类, 送达矿有关业务科室和主管领导。各业务科室和主管领导分别保留本专业隐患排查治理纪录, 与信息站掌握的情况相对应, 并形成互动, 记录各项隐患排查治理信息。集团公司安全监察部汇总各矿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并在每月的安全工作例会上进行通报。

这一整套完整的资料, 记录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过程, 每项工作做的怎么样, 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资料中都清晰地记录下来, 为深入研究事故隐患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 也为有关责任的追究留下了充分的资料。

5 严厉的责任追究体系, 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扎实开展。

为了有效地实现安全管理责任的层层分解, 安全压力的逐级传递, 责任追究的“四个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

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就是从集团公司到矿的各级、各个岗位, 每一级都明确了安全责任, 负责哪项工作的, 就要对本项工作的隐患排查治理负责, 在哪个岗位的, 就要对本岗位的安全负责。从而保证了安全责任的层层分解、压力的逐级传递。形成了一级抓一级, 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的局面, 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安全监督检查体系就是从集团公司到各矿, 上一级监督检查下一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并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要求, 对漏查隐患以及对隐患治理不积极等行为, 提出处罚意见。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约体系就是各级、各个专业相互监督制约, 充分落实安全责任。需要哪一级排查的隐患没有排查出来或者没有及时治理, 影响了其他专业或者其他工序的工作, 就要及时反馈信息, 否则将一并追查责任, 为隐患的及时排查治理增设了一道保障。

安全责任前追后纠体系是由集团公司向下, 对漏查隐患或隐患治理不认真、不及时等情况, 一级一级追究责任。这种追究连带着一系列人和部门, 一追就是一条线, 从职工到管理人员, 哪一级没有把该负责的工作落实到位, 都要受到追究。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6 全面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 为深入分析研究、超前治理防范隐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煤矿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控体系是一套完整的、严密的、闭合的安全管理流程。事故隐患排查出来后, 经过治理, 消除了隐患的威胁。继而, 各级管理人员通过排查治理工作反馈回来的大量信息, 深入分析、研究隐患发生、发展的规律, 摸索治理和预防隐患的经验,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从人、机、环境等各个方面改善生产现场的条件, 超前治理, 超前预防, 从源头上控制隐患的发生, 实现最有效的管控。

各矿专业副矿长每月都要写出本专业安全评价报告, 总结本专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隐患发生的规律, 会同有关技术人员研究控制隐患发生、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 修改、完善原有技术措施, 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集团公司定期召开专业总结分析会, 从深层次研究各矿重点隐患的治理方案, 探索超前预防和控制措施, 形成深入治理、长治久安、常抓不懈的局面。

7 信息平台的启用, 为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掌握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为进一步提高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 张家口矿业集团开发使用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系统管理软件, 建立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 实现了信息电子化办公。各矿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都能够及时输入信息平台, 利用网络实现隐患上传、隐患查询、在线提示、责任纠察、领导批示、统计汇总、制度文件查询等功能。通过公司局域网络, 在电脑终端, 各级管理人员能够按照管理员赋予的权限, 履行对隐患的认定、审查和批示的职责。通过信息平台, 哪个矿井存在什么问题, 新发生了什么隐患, 哪个区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地区, 现场存在的重点隐患治理到什么程度, 等等, 各级管理人员都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为领导们了解和掌握现场情况、及时做出决策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真实、可靠的依据, 为各种灾害的超前预防、及时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大促进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8 煤矿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控体系的先进性

煤矿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控体系的推行, 改进了安全管理方式、方法。过去只靠有限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到现场检查隐患, 这样的检查总是形式上的, 不具有连续性, 往往集团公司检查矿, 矿要做准备, 矿检查区队, 区队要做准备, 查出有限的问题只是表面现象, 不能够真实反应安全状况。而且, 检查出了问题就要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罚, 使得各矿、各区队想方设法应付检查, 遮掩问题。所以, 大量的事故隐患、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为隐患进一步发展、升级埋下了根源。实行这套安全管理体系以后, 从班组、区队到矿, 逐级排查治理隐患, 哪一级漏查、漏报了隐患, 被上一级查出来, 相关的责任人都要受到处罚, 而隐患排查出来了, 治理了, 上报了, 或者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是不进行处罚的。这就促使各矿、各区队、班组都能够认真地排查隐患, 充分地暴露问题, 积极地进行治理。从而实现了动态的过程管理, 建立了长治久安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促进了安全工作的稳。

摘要: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控体系是依据隐患认定标准, 利用“四个报告”、“四个体系”、“五定原则”、“四项措施”来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使生产现场的隐患能够及时的排查和治理, 并保证治理过程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是一个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 能够及时向各级领导反馈隐患排查治理信息, 并根据全方面的信息, 分析和研究隐患的发生、发展规律, 从而实现超前治理、超前预防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篇9: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通知》明确了排查治理的工作目标是在2007年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确保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率100%,及时有效地整改事故隐患,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增强预防监控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实现到2010年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知》指出排查治理范围为:各地区、各行业(领域)的全部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内容为在继续落实2007年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有关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通知》明确了省有关部门的期责分工,具体为:

(一)省安监局负责全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与监督,负责指导、督促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二)省经贸委、福建煤监局负责指导、督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三)省公安厅负责指导、督促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四)省交通厅负责指导、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内河运输企业、客货运输站(场)、公路建设及养护施工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五)省建设厅负责指导、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交企业以及城市公园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六)省经贸委负责指导、督促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冶金、有色企业、石油、化工、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商场、市场、非涉外宾馆、饭店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七)省农业厅负责指导、督促农机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八)省水利厅负责指导、督促水利行业、电力企业(5万千瓦以下在建水电企业)、河道采砂以及易受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和场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九)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指导、督促地质公园、易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区域和场所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非法矿山排查、取缔工作。

(十)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指导、督促渔业企业安全生产以及渔港、渔排(含库港养渔渔排)及其它渔船停泊点等场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十一)福建海事局负责指导、督促海上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十二)南昌铁路局福州办事处、福建地铁建设办公室负责指导、督促铁路行业企业、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十三)民航福建监管办负责指导、督促民航交通设施、航空公司、机场和油料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十四)福州电监办负责指导、督促电力企业、重要电力设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十五)省教育厅负责指导、督促学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十六)省国资委负责指导、督促省属国有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十七)省卫生厅负责指导、督促医院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十八)省文化厅负责指导、督促歌厅、舞厅、卡拉OK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网吧、文化保护场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十九)省林业厅负责指导、督促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二十)省技术质量监督局指导、督促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二十一)省旅游局负责指导、督促旅游景点、涉外星级宾馆、饭店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二十二)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负责指导、督促道路交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二十三)省公安消防总队负责指导、督促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二十四)省煤集团公司负责组织实施省属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通知》要求做到“四个结合”既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监察执法、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和加强应急管理相结合;要建立健全“三个机制”,既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机制、分级监控治理机制和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机制,努力构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并围绕重点时段有序推进。

《通知》指出全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分三个重点时段实施。第一时段(2月至4月):围绕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做好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第二时段(5月至9月):围绕汛期和“奥运会”期间安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第三时段(10月至12月):针对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冬季雨、雾、冰、雪天气多发的特点,深入推进隐患治理,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为确保工作有效落实,《通知》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还提出了六项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成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并将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各生产经营单位。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负起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认真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整改资金和责任,制订隐患监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报告。各级安全监管监察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隐患工作加强监督管理。

(二)突出重点,全面排查。隐患排查治理要突出“五个重点”:要突出抓好本地区安全生产状况有关键性影响的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等重点行业;要突出抓好工作滞后、事故多发的市县、工业园区等重点地区;要突出那些基础差、管理乱、水平低、存在重大隐患以及“三合一”场所等重点企业;要突出做好全国“两会”、汛期、“奥运会”期间、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要突出那些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点隐患,切实加大排查治理工作力度,坚决遏制重特

大事故的发生。

(三)落实整改,确保到位。生产经营单位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必须立即整改,重大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高危行业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必须重点用于隐患的整改治理,确保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对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定期督办,确保资金投入,加快整改进度,及时跟踪落实,定期通报情况,做到整改到位一个、验收合格一个、销号撤案一个。

(四)强化督查,严格执法。各级政府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规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监督检查的内容、程序、标准和方法,采取联检、巡检、抽检、互检等方式,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的督促、检查。要强化行政执法,打“三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和交通运输超载、超限、超负荷),对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严肃查处,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难以整改到位的企业坚决取缔,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五)加大宣传,广泛发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大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知识,大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先进典型与工作经验。加大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力度,对排查治理走过场的单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和违法违纪行为、事故背后的腐败现象等典型案例要予以公开曝光。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主要媒体公开隐患排查治理举报电话号码和举报信箱,建立并落实举报奖励制度,接受社会各界举报,并及时调查核实,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把“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

上一篇:蚂蚁将军作文下一篇:备战期末双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