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后随笔

2024-04-15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后随笔(精选7篇)

篇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后随笔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后随笔

文本是教学之本,阅读教学活动应聚焦文本,以文本为依托,在充分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走近文本,走进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文本的作用。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文本的价值;既是一个载体,教学时就必须充分利用文本是教学的重要凭借。

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的教学中,我努力以文本为依托,展开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本课的人文性很强,让学生谈谈这些人文性的东西并不难,但怎样就能带领好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凸显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呢?教学中,我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走进文本,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品味,感悟谈迁的坚强,感受信念的力量。具体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引导复习,发现“厄运”。

在读题、揭题之后,我就给学生出示了几个词语,让他们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回顾了上节课内容。而后直奔主题(自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国榷》被偷,领悟“厄运”,点明课题。

二、围绕“厄运”,走进谈迁。

从“厄运”一词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在学生在圈点勾画后,反复品味第一自然段的几组数字。让他们在鲜红、醒目的数字中感受《国榷》完成得不易,感悟谈迁的孜孜不倦、呕心沥血。让学生明白《国榷》就是谈迁的全部,就是谈迁的生命!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数字中获得了阅读感官,得到了阅读感悟。从“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感受谈迁书稿被盗后痛不欲生的心情。从文章的细节描写中,让他们在形象、直观的感悟中解读文本。使学生体会人物品质,感受到了人物形象,走进了人物内心,与文本产生了共鸣。

三、悟读“打不垮”,读懂谈迁。

第3自然段是领悟人物感情精髓的重点段落,在谈迁重写《国榷》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谈迁的行动中感受谈迁的“打不垮”。从“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更感受到在厄运面前,谈迁没有低头,没有退缩,终于写成了一部更为翔实的《国榷》,他不仅留给我们一部史学巨著,更留给了我们后人那种与厄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在反复引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需要重组教学,设计成更加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的感悟、理解是多元的,教学中,我尊重了学生思想,张扬了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引导学生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比如从“终日奔波”一词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谈迁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辛,进而感受到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撑着他。

四、走出谈迁,拓展延伸。

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这个问题简单易操作,学生可以对谈迁说几句话,也可以谈谈自己遇到挫折后该怎么做。这样的拓展和训练紧扣文本,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升华了主题,使学生受到了挫折教育,在今后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是啊,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不断拓宽文本的范围,适度的文本拓展与训练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本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回归本位的最根本途径。因此,我们要走进文本,细读文本,夯实自身解读文本的功底,去正确打开解读文本之门,走出文本,提高处置文本的水平,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篇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后随笔

今天周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两堂精彩的课。她的课堂没有华丽的表演,有的是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课堂亮点很多,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

一、情

周老师充满感情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精炼而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无论是过渡语,还是即兴生成的评价语都十分感染人。似乎让我们听到了老人内心颤抖的声音。真的是浸润了孩子的心灵,激起了他们的情感。

二、实

1、抓得实实在在

周老师教得很扎实。主要体现在抓重点字词来理解课文,有扶有放。20多年的心血、致命的打击大做文章,联系老人体弱多病、一袭破衣来感受谈迁为了信念而不惜一切的坚毅刚强。并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文中找词句,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划边体会,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2、练得扎扎实实

周老师在讲到谈迁第一次写成《国榷》时,安排了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说说此刻的心情,学生各抒己见,说了兴高采烈,心花怒放等词,与下文这个训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早晨起来,他想:( );中午,他想( );晚上,他想,为了写《国榷》,我( )。

一喜一悲,弄突出了《国榷》被盗,对谈迁的打击的巨大。但谈迁最终站了起来,战胜了厄运,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

3、读得扎扎实实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周老师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反复地读,我们完全可以从学生的朗读中感受到他们情感的宣泄

4、课堂内容实实足足

发展性课堂就是想让孩子在课堂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周老师的课堂设计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并与课外资源相结合,还用上了作者最后的话。课外资源的加入使课堂显得很充实。

篇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1.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史学家谈迁, 感受他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 这信念是什么?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

二、设疑研读, 理解谈迁撰写《国榷》的惊人付出

1. 小偷把书稿偷走, 为什么能称得上厄运?到第二自然段找出原因, 用横线画下来。

2. 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致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国榷》被偷, 对谈迁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过去的20多年里, 谈迁为《国榷》做出了哪些牺牲? (时间、精力、心血、健康、金钱……)

3. 投影上的字字句句都令我们心疼, 让我们惋惜, 使我们难过, 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个别读, 齐读。)

三、激活想象, 感受谈迁失去原稿的切肤之痛

1. 这一部《国榷》, 来之不易, 可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如果是你, 经历这样突如其来的大不幸, 会是怎样的感受?

2. 启发想象, 建构画面。 (出示:“他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此时的谈迁, 不禁让大家为他担忧。他儿子一次次为父亲送去饭菜, 看到了什么?他的邻居在半夜醒来时, 听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展开想象, 移情入境, 走近谈迁, 感受他那切肤般的痛。】

3. 这一次厄运, 对谈迁来说, 是精神上致命的重击。此时, 他泪如泉涌, 心在滴血, 我们一起读!

(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齐读。)

四、对比揣摩, 体悟谈迁重写《国榷》的坚定信念

1.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 的确, 历史上被致命的打击打垮的人可不少啊!

2. 引入资料, 对比识人。

(出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钱谦益修订明史时, 已经成稿250卷。一天, 他的藏书楼发生火灾, 书稿全被烧毁。他精神崩溃, 彻底绝望, 于是出家做了和尚。”

“……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 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 又回到了书桌旁, 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个别读。)

3. 情境采访, 走进内心。遭受如此致命的打击, 谈迁竟能很快地从痛苦中挣脱出来, 他的内心必定有一番复杂的心理活动, 谈迁会想些什么?

情境采访: (1) 谭老先生, 您为了编《国榷》已经耗费了20多年时间, 现在还要从头再来, 值得吗? (2) 前几天看到您, 还见您整天以泪洗面, 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就振作起来重写《国榷》?

师:你们不愧是谈迁的知己。一起读, 读出他的坚强, 他的坚定!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齐读。

4. 链接名句, 读出心声。 (1) 致命的打击摧毁了钱谦益的追求, 但是, 谈迁向厄运发起了挑战, 他发誓—— (出示“吾手尚在, 宁遂已乎!”) 意思是:我的手还在, 难道就这样停下来吗? (2) 这是强者的心声, 请你读出他的誓言—— (个别读) , 这是不屈的呼喊—— (个别读) , 这是谈迁向命运挑战的号角—— (齐读) 。

师:是什么支撑他发出如此强有力的声音?

生:是他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设计意图:谈迁为什么能够从痛苦中挣脱出来?这是文本的空白点, 是学生认知的盲点, 也是教学的拐点。通过采访活动和链接谈迁的誓言, 学生想谈迁之所想, 从而加深对完成《国榷》历史意义的认识, 与谈迁产生心理与情感上的共鸣。】

五、内联外引, 走进谈迁重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 谈迁是怎样凭着坚定的信念去战胜重重厄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多读几遍, 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2. 重点交流环节。 (1) 问题引领。谈迁用4年回忆出了《国榷》的大概内容, 再修改修改就行了, 为什么还要再去北京? (2) 链接资料。在南方, 流传着王公大臣李国桢英勇就义的故事, 谈迁想把它写进《国榷》。到了北京一打听, 发现北京的传闻和南方的截然不同。为了了解真实情况, 谈迁终于打听到李国桢的舅舅在北京的住址, 他就一次又一次地去找李国桢的舅舅。年老体弱的谈迁鞋子磨破了, 脚上起泡了, 他的诚心感动了李国桢的舅舅。原来李国桢是因为贪图享受、投降敌人而被杀。谈迁感叹:“流言真是误人啊!”于是, 他把真实的历史记录了下来。师:听了这个故事,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师:追求真实, 是历史学家的使命啊!像这样的事何止一桩一件! (3) 配乐引读。师:据史料记载, 在谈迁重写《国榷》的9年时间里, 他先后寻访了173人 (次) , 跑坏了几十双鞋。清晨, 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 人们还钻在暖和的被窝中, 他一袭破衫, 已经奔波在——生: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师:中午, 烈日炎炎, 人们正躲在树阴下休息, 他一袭破衫, 仍然奔波在——生: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师:晚上, 月黑风高, 人们已进入睡梦里, 他一袭破衫, 依然奔波在——生: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师:从清晨到中午, 再从中午到晚上, 他都在奔走、忙碌, 一句话:他一袭破衫——生: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4) 启发想象。用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那“四处寻访图”“风沙奔波图”“孤灯奋笔图”, 清晰而又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相信大家的眼前一定会出现更多感人的画面, 请大家展开想象, 补全句子。

(出示:也许这是一个中秋节的晚上, _____________;也许这天谈迁累倒在病床上, ____________;也许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师:同学们, 通过前面的交流,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

【设计意图:补充句子的训练, 训练了表达, 丰厚了文本, 帮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谈迁重写《国榷》的艰辛远远超乎常人的想象, 谈迁的光辉形象已然矗立在他们心中。】

六、纵深拓展, 汲取谈迁熠熠闪光的精神养料

1. (出示《国榷》图片) 今天, 我们读《国榷》, 除了能读出明王朝317年间的历史, 你还能读出什么?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个别读。)

2. 古今中外, 还有许许多多谈迁式的人, 他们也拥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你想起了谁, 想起了他 (她) 的什么闪光事迹?

3. 同学们, 无数事实证明:“信念是希望之光, 能驱散绝望之云。”想一想:信念还是什么?能发挥什么作用?请结合自己的感受,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出示:信念是希望之光, 能驱散绝望之云。)

信念是__________, 能____________。

(组织交流。)

篇4: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其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就下落不明。

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60、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谈迁又继续奋斗10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详实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也遭遇了类似谈迁的厄运。

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

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做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

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

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簿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

他又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不错,当无事时,应像有事时那样谨慎;当有事时,应像无事时那样镇静。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实在是难以完全避免崎岖和坎坷。

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局,不管这结局是胜还是败,是幸运还是厄运,客观上都是一个崭新的从头再来。

篇5: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我掩卷沉思。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历尽千辛万苦,花费了二十多年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可是,就在这时,《国榷》被盗,55岁的.谈迁茶不思,饭不想。但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挣脱了出来,重新回到书桌旁,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又用了许多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任务了更翔实精彩的《国榷》。

一个人从平地掉入深渊,而他凭着坚强的意志从深渊里爬起。这样的人现在也有许多。被誉为“宇宙之工”的霍金就是一个。1963年,21岁的霍金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了,从此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一直凭着坚强的意志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在这种令人难以想像的艰难中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编写了在世界上拥有数万名读者的科学巨著——《时间简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科学巨人。因此霍金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

我的表哥王同在读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出了车祸,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但表哥并没有被厄运击垮,而是重新握起笔,发誓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好好学习!哥哥奋发向上,在初中和高中的六年时间里,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终于在2007年高考时以理科581分(超过一本分数线8分)的好成绩被山东农业大学录取。

篇6: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篇7: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在小学五年的学习中,我知道了许多伟人:27岁才发奋读书的文学家苏洵,屡次失败却永不放弃的发明家爱迪生他们都给我很大的触动。而史学家谈迁却深深地震憾了我。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历经20多年的奋斗,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可以流传千古的《国榷》。不幸的是锁在竹箱里《国榷》被小偷误认为值钱的财物盗走了。这样的打击对谁来说都是致命的,更何况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但内心强大的人,是什么力量也打不垮的。谈迁又重新编着了一部更加翔实更加精彩的新的《国榷》。

上一篇:模版单项奖学金申请表下一篇:新雪 寄杨舍人。,新雪 寄杨舍人。白居易,新雪 寄杨舍人。的意思,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