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2024-04-22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共11篇)

篇1:“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大连市第四中学 王婷

新的形势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这些初中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下面就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谈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现以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说明“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首先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同学们可找出课本中所有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参考课本第五章第四节内容,探究课本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及体会,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分工合作,用家中的小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

2、实验探究。周末的两天里,各科学小组都行动起来,我用电话摸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较弱的小组,到现场辅导和鼓励。

3、成果展示与交流,上课开始后,各小组开始展示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陈述探究的过程。学生有酒精灯有小药瓶做的,有玻璃胶水瓶做的;反应容器却用医用吊瓶、各式各样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水笔芯、圆珠笔芯、自行车气门芯、细软管代替;而橡皮塞只有这些具有原创力的、可爱的学生想得出:用橡皮擦、捏成小动物的橡皮泥、小木块加橡皮筋代替。实验过程中针筒、衣服架、风钩、回形针、瓶盖等,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家里的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蜡烛、泡沫、雪饼中的干燥剂等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这不仅使他们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制法装置和原理,而且回顾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置,还掌握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4、反思与评价。当一个“科学小组”展示完毕后,先由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后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总体评价。

二、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本次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帮助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化学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完全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师应当做探究“向导”。在学生探究阶段,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如有的小组只是在盲目地做实验,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更为后面的整合、精致及今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具体的学生情况。

篇2:“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这些初中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下面就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谈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分为5个阶段:关注、参与;实验、探究;解释、推论;整合、精致;反思、评价。现以初中化学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说明“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首先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同学们可找出课本中所有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参考课本第五章第四节内容,探究课本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及体会,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分工合作,用家中的小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下星期三各“科学小组”进行展示(班中共40位学生,根据住址自愿组成8个“科学小组”。

2、实验探究。周末的两天里,各科学小组都行动起来,我用电话摸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较弱的小组,到现场辅导和鼓励。

3、成果展示与交流,上课前要求各“科学小组”先把设计的实验方案先交上来。

上课开始后,各小组开始展示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陈述探究的过程。八个小组实验方案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小组有多种方案,实验的用品更是五花八门,酒精灯有小药瓶做的,有玻璃胶水瓶做的;反应容器却用医用吊瓶、各式各样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水笔芯、圆珠笔芯、自行车气门芯、细软管代替;而橡皮塞只有这些具有原创力的、可爱的学生想得出:用橡皮擦、捏成小动物的橡皮泥、小木块加橡皮筋代替。实验过程中针筒、衣服架、风钩、回形针、瓶盖等,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家里的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蜡烛、泡沫、雪饼中的干燥剂等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他们的实验橱更是哪个国家实验室也找不到的,用各种粘粘纸、彩笔画装扮得漂漂亮亮。

曾有一位科学院的院士说:能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出实验来是最了不起的。我们的学生不正是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出实验来的了不起的人吗?而且有的实验跟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完全不同,当然不一定更好,但都是他们通过查资料想出的,这不仅使他们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和原理,而且回顾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置,还掌握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4、反思与评价。当一个“科学小组”展示完毕后,先由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后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总体评价。

力,并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二、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本次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如把探究学习的5个基本阶段印成小册发给学生,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帮助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化学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完全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师应当做探究“向导”。在学生探究阶段,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如有的小组只是在盲目地做实验,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更为后面的整合、精致及今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具体的学生情况。

三、有待反思的问题

篇3:初中化学学习小组合作教学的探究

一、在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合作教学方法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一种有效的方法,就会对化学学习产生一种厌烦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面我们将对初中化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

1.合作实验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死板、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别提在教学中自主学习、探索问题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鼓励他们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增强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视觉上领悟化学神奇的力量,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才能更好地提高辨别能力。

例如,在学习粤教版初中化学中,会有“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就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进行精密的实验设置,明确燃烧的几个必要条件,是氧气、燃料等;其次,教师要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使他们能够在相互帮助的前提下,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最后,教师要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并明确告诉学生,该如何操作相关仪器,实验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本节内容结束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2.教学联系法

任何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横向或者纵向总能找到一些相关的知识信息,在教师的合作教学中,离不开课程设计,而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就离不开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将知识点进行总结整理。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联系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水平,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体系。同时,联系法在运用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在化学课堂上适当地告诉学生一些水文、地质、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将多种智慧完美地融合到一起,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向学生提供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样一来,不仅仅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粤教版初中化学的时候,会有“认识氧气”这部分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之前学过的“空气的成分”和“生活与化学”这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因为每一部分都涉及氧气的学习以及氧气的具体特性,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使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也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地阐述相关内容。比如说,教 师可以通过“我们生命的存在是依靠呼吸运动,那究竟是什么物质支撑着人体的循环和成长呢?”这个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神经,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同样也是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

3.相互沟通法

初中学生由于在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或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而沟通法正是根据学生特定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来进行教学的。沟通法在合作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能在教学中加强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再针对这些缺点进行重点讲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与此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沟通交流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法,能够在综合训练中充分发挥小组力量,从多个角度阐述问题的解决方向。合作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一个独特、有效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合作教学水平的相关措施

1. 提高合作教学意识,创新教学手段

第一步,就是要将合作教学深入人心,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化学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手段,调整死板的教学课堂氛围。第二步,就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化学素养为目的, 进行丰富的教学实验,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最后,教师要在合作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平时的教学成果中,科学评价自己的教学成绩,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深入学生的学习中,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及时听取学生的教学意见。这不仅是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过程,还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2.要进行科学合理小组划分

在我们的合作教学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分组活动。 小组成员的整体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对不同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性格方面的特征、个人接受能力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使分组更加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一定难度,所以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例如,粤教版初中化学在涉及“镁条燃烧”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镁的化学属性,教师往往采用实验教学法,由于其中会涉及实验器材的使用,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将小组分为三到四个人是最合适的,分别由两到三个学生进行试验操作,一个学生进行实验记录等,通过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实现高效教学。

3.要在小组合作时加强监督管理

合作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多交流空间, 然而对于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课堂走神的情况,对于那些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偏离主题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要及时引导,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程度有限,对于一些较深层的知识点很难理解,通过自主交流或许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产生。所以及时对疑难问题进行指导,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中走进误区,能够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验证。其次,要防止过分依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永远处于主体地位,虽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但是教学活动围绕学生来讲,是绝对没有错的,毕竟学习的过程是需要学生自己努力的。所以,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就要让学生积极动脑,要学会通过自己的智慧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单单依靠教师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合作教学融入沟通法、联系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中去,能够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对于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也有非常明显的成效。另外,本文对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提出相关措施,希望对以后的教学过程能够提供有用的信息,为实现高效化学课堂做出一份贡献。

摘要: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符合现代教育的相关要求,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改善传统而沉闷的教学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学习习惯。在简要论述合作教学几个具体方法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合作教学的整体水平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化学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篇4:初中化学学习小组合作教学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合作教学方法;相关措施

较之以往的传统初中化学的教学方式,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更主张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吸收接受、理解记忆化学知识与基本的化学探究活动自主运用的能力,而合作学习正是根据这一特点而展开教学活动的。

一、在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合作教学方法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一种有效的方法,就会对化学学习产生一种厌烦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面我们将对初中化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

1.合作实验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死板、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别提在教学中自主学习、探索问题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鼓励他们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增强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视觉上领悟化学神奇的力量,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才能更好地提高辨别能力。

例如,在学习粤教版初中化学中,会有“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就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进行精密的实验设置,明确燃烧的几个必要条件,是氧气、燃料等;其次,教师要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使他们能够在相互帮助的前提下,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最后,教师要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并明确告诉学生,该如何操作相关仪器,实验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本节内容结束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2.教学联系法

任何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横向或者纵向总能找到一些相关的知识信息,在教师的合作教学中,离不开课程设计,而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就离不开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将知识点进行总结整理。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联系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水平,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体系。同时,联系法在运用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在化学课堂上适当地告诉学生一些水文、地质、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将多种智慧完美地融合到一起,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向学生提供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样一来,不仅仅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粤教版初中化学的时候,会有“认识氧气”这部分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之前学过的“空气的成分”和“生活与化学”这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因为每一部分都涉及氧气的学习以及氧气的具体特性,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使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也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地阐述相关内容。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我们生命的存在是依靠呼吸运动,那究竟是什么物质支撑着人体的循环和成长呢?”这个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神经,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同样也是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

3.相互沟通法

初中学生由于在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或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而沟通法正是根据学生特定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来进行教学的。沟通法在合作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能在教学中加强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再针对这些缺点进行重点讲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与此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沟通交流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法,能够在综合训练中充分发挥小组力量,从多个角度阐述问题的解决方向。合作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一个独特、有效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合作教学水平的相关措施

1.提高合作教学意识,创新教学手段

第一步,就是要将合作教学深入人心,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化学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手段,调整死板的教学课堂氛围。第二步,就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化学素养为目的,进行丰富的教学实验,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最后,教师要在合作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平时的教学成果中,科学评价自己的教学成绩,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深入学生的学习中,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及时听取学生的教学意见。这不仅是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过程,还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2.要进行科学合理小组划分

在我们的合作教学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分组活动。小组成员的整体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对不同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性格方面的特征、个人接受能力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使分组更加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一定难度,所以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例如,粤教版初中化学在涉及“镁条燃烧”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镁的化学属性,教师往往采用实验教学法,由于其中会涉及实验器材的使用,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将小组分为三到四个人是最合适的,分别由两到三个学生进行试验操作,一个学生进行实验记录等,通过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实现高效教学。

3.要在小组合作时加强监督管理

合作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多交流空间,然而对于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课堂走神的情况,对于那些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偏离主题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要及时引导,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程度有限,对于一些较深层的知识点很难理解,通过自主交流或许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产生。所以及时对疑难问题进行指导,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中走进误区,能够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验证。其次,要防止过分依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永远处于主体地位,虽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但是教学活动围绕学生来讲,是绝对没有错的,毕竟学习的过程是需要学生自己努力的。所以,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就要让学生积极动脑,要学会通过自己的智慧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单单依靠教师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合作教学融入沟通法、联系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中去,能够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对于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也有非常明显的成效。另外,本文对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提出相关措施,希望对以后的教学过程能够提供有用的信息,为实现高效化学课堂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嵇学飞.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实效性初探[J].化学教学,2013(01).

[2]高琳.浅议初中化学教学学习策略的运用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3]梁笑桃.对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10).

[4]陈松俭.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8).

[5]张志武.浅谈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与合作学习[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8).

注:本文系长乐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批准号:ClktC2013058)。

篇5:“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肖谋良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那种“出示结论→寻求证法→记住结论→应用结论→模仿练习”的经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问题情境→初步探究→建立模型→深入探究→结论→应用与拓展”这样一种全新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把重点落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体验成功的艰辛与乐趣,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因而,它充分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采用,不仅使教师与学生从枯燥、繁重的课业任务中解放出来,也大大提高了师生的能力与素质,更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后续学习中节节攀升,让人惊喜不已。

一、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1.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这一步应注意三点:一是应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来源于实践;二是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教师引导要得法,既不能固定学生的思维,也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去探究。这一步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观察能力。如在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一类问题时,我们通常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来实现目的的。

(2)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的基础上做出大胆的猜想或总结出内在的规律。例如,在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时,教师在学生动手画图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度量,猜想出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就是典型的案例。这一步是探究过程中最精彩的一幕,对培养学生的发现、洞察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都是极为有益的。如:在讲授《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时,在学生画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位置关系与度量关系来观察、猜想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等于第二边的一半。”

(3)对猜想进行有限验证。从特殊到一般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但一个特定图形具有的性质并不能代表全部图形具有同样的性质。因此,在猜想的基础上,再进行有限验证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对“SSA”的否定就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例证。

(4)在对猜想有限验证的基础上,对猜想从逻辑角度进行推理,严密论证。一条猜想,一个结论,在一万种特定情况下成立,但只要在一万零一种情况下不成立,那就不能算做是一条真命题;只有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才能成立。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已经论证的结论进行拓展、应用。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同时,对培养学生把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是大有帮助的。

以上五步,可以概括为:初步探究(即问题情境→动手实践→观察→猜想)得猜想,深入探究(即验证→论证)出结论,继续探究用定论(即应用、拓展)。

2.实践探究性学习所取得的成果

湖南省武冈市邓家铺双桥中学数学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实验从1999年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在这十年时间里,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真正实现了教研兴校、教验强校的目的。

(1)通过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极大的转变,教师素质得以迅速提升。实验刚开始时,个别以前靠给学生加班加点、靠搞题海战术“致胜”的老师观念一时转不过弯,表面答应参与实验,实际仍按自己老一套来教学,结果教师与学生都觉得很苦很累,但成绩却普遍比实验班差。事实胜于雄辩,两年后,宁肯苦干蛮干而不愿参与实验的人全部消失了。再者,教师从繁重的阅卷任务中解脱出来后,更加有时间与精力去思考如何设置情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因而业务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2)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受到良好的启迪,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得以养成,学会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特别是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初步形成。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后续发展潜力不可限量。近几年学校向省市重点中学输送了一大批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大部分同学在高中阶段学习轻松、成绩拔尖,已有一批学生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

(3)在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中,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减负”。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实验教师把时间与精力重点放在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放在如何巧妙引导学生去探究,如何合理安排学生讨论、合作以及相互交流上面来,尽量减少学生的死记硬背,坚决反对机械训练,搞题海战术。对作业要求有四:一是除课本练习与基础训练外,一律不得再增加任务;二是重复性习题只选一两道题目做代表,不能全部布置;三是简单题尽量做在书上面,尽量避免抄题挤占时间;四是作业批改采用教师批阅、学生互相批改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实践证明,减负后,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由厌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终身学习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创新的思想与能力也在逐步形成。

二、对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反思一:探究性学习是对以往历次教法、学法改革的总结、概括与创新。学校数学组在近十年中先后参加了教改实验课题“自学辅导法”“目标教学法”与“中学数学优化思维教学”的实验,实验教师深切感受到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必须尽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因此,学生的自主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反思二: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既要借鉴“启发式教学”的精华,同时又要防止把探究性学习同化于“启发式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不加以任何的点拨与启发,很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的探究漫无目的,不得要领,教师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但如果启发过多,则探究失去了实际意义,学生的探究变成了教师的探究,这样就容易养成学生的依赖性,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创新。

篇6:“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而巧妙地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是指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前提,是学生学而有效的基石。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建立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相应的有什么样的表现,其核心就在于教师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的策略不同。以《空气的组成》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建立“问题情境”的学习环境策略:投石击水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创新的起点。所以,教师引入话题时,创设的情境和从情境中产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探究创设“激情”和“冲动”。如果在引入课题的时候,所提的问题太简单,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太难,学生会产生挫折感。课堂伊始,我利用简短、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和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化学史,在短短一两分钟里,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现在怎样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由于刚学化学,学生还没有实验经验,故引导学生在5分钟内读书自学。自学完成后,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如:为什么今天我们不用拉瓦锡分解氧化汞的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为什么要用红磷燃烧的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可不可以选用其他物质的燃烧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燃烧之后,水为什么就进入集气瓶?红磷燃烧时有什么现象?等等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加以必要的点拨、提示。并且在课堂第一时间,尽快让学生接触探究事物,思考探究的问题,并最大可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集中到要探究的活动中。

二、建立“动手实验”的学习环境策略:因势利导

学生提出了诸多问题,有些问题生生之间可以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我告诉学生不能等老师告诉你们,你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我给了学生红磷、木炭、铁、硫四种物质,在他们自学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作了类似于红磷燃烧的四个实验。学生自己看到了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在空气中不燃烧;木炭、硫能燃烧,但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红磷燃烧才能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些实验的提交时机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时候,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最快的改变。

探究活动中,学生不免又会有新问题 “为什么只有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且测定的结果为什么会少于五分之一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当学生的探究获得某种成功,并急于展示时,教师可以顺水推舟给予表扬,并推广学生的成果;当学生处于困惑,急需帮助时,或当学生的某种强烈的愿望未能实现时,给予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的探究热情才可以延续下去。

三、建立“指导帮助”的学习环境策略:审时度势

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结果少于五分之一,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探究之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药品的用量、实验操作、物质间的关系等方面,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假设和预测。然后思考:计划的制定、实验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分工情况等。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教师的指导既可以表现为对结果和目标的合理要求,又可以表现为对过程的适时帮助,还可以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难题的顾问、参谋。

在探究中,学生需要主动权,但是更需要适时、必要的帮助。在探究中,教师必须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探究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有效地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 去。

教师的帮助又必须恰到好处。实际教学中,教师过早介入,会使学生丧失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甚至打乱学生的探究思路,使学生无法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过晚介入,会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困境,从而使学生丧失探究的热情和兴趣。有时,教师的指导又是根本不必要或不应该,却因自己强加的指导而剥夺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反思的机会;有时教师的指导又不够充分,使学生手足无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进行不同的指导,正如教育家所说的:“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学生能够自已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对学生多看、多听、多问,少发号施令。

四、建立“讨论交流”的学习环境策略:掀风鼓浪

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时,倾听他人探究经验和过程,从而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学知识。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调控至关重要,教师要不停地做出判断,做出决定。什么时候改变讨论方向?什么时候集中个别人的注意力?什么时候允许学生探究个人感兴趣的东西„„

在组织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争论,让他们产生“冲突”和“碰撞”。在本节课中,学生探究出测量结果不到1/5的原因有: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温度没有恢复到常温;④导管中有空气等,学生在争论中提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否定了④的不合理性。在交流中教师要延迟自己的判断,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活动时间与空间,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念,允许其他学生反驳,并列出理由。只有这样,大家才心服口服,接受新知识。老师的简单评判只会压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必须善于抓住课堂上引发学生争论的因素,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阐述自己的真实看法。

五、建立“总结评价”的学习环境策略:推波助澜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表象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总结,对潜藏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梳理、分类、归纳和提升,最终形成科学映像。因此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和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一课中经过探究讨论,学生对“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为什么只能用红磷燃烧来验证空气的组成?为什么进入的水小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等问题。有了一些认识,但个人的认识可能还有差异或者不全面。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说,让学生对他人提出的认识进行归纳,而教师则将学生归纳的结论进行适当的板书,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性帮助也要注意坡度,不能以相同的探究结论评价所有学生。探究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水平和兴趣,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有些学生的自信心就会丧失。所以,哪怕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六、建立“反思拓展”的学习环境策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探究式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其真实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探究的态度,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一节课将要结束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深入探究的活动,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回顾和运用,也是对下一学习内容的铺垫,更是对养成科学探究习惯、培养科学素养埋下的伏笔。本课结束时,教师提出“为什么有的实验中进入的水大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如果用木炭做实验,怎样改进实验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出氮气有哪些性质?你还可设计出哪些装置?”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课后会继续去探究,去解决,就好比课堂的波浪还没有平息,又一个波浪紧随而来,为学生继续探究创设了新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饶有趣味、意犹未尽。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

篇7:“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阜宁县丰唐实验学校 张海波

摘要:新课程倡导教学模式的改革,反思我们传统教学模式。对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化学探究学习模式做了思考和尝试。

关键词:科学探究 学习模式 构建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式学习,从广义来说,它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学习实践活动。从狭义来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或课题研究。课程标准要求从三个方面,即: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来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我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所以如何构建科学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就成了新时期化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谈一些体会。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构建

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基本要素。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模式构建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为此,我认为可以将“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分为5个阶段:关注、参与;实验、探究;解释、推论;整合、精致;反思、评价。

例如我以新人教版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为例来说明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过程

1、提出问题。我课堂上首先演示了那个烧杯实验,很快同学们就发现另一只未加氨水的烧杯内的水变红了,然后向同学们提出: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结果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总得来说有这样的一睦猜想与假设:A烧杯内滴入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烧杯无关;大烧杯中可能存在某种物质,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色;烧杯B中的浓氨水会挥发,可能是它A中的溶液变色等,2、实验探究。

针对上述不同的结论,我再次安排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我在现场指导,我发现学生都很不错,能够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实验。

3、成果展示与交流。

我在观察到各小组都已基本完成实验时,要求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首先是要求各小组将本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先交上来。然后安排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很快我便发现,大部分小组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烧杯浓氨水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了烧杯A,使其变色。各小组还能就本组的实验以及其它小组的实验方案做出一些评价。

4、反思与评价。

在课后的实验方案设计的检查中,我还发现了有些小组的实验方案设计的相当精彩,甚至是用和书本上不同的方案来完成的实验。体现了学生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说明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在课堂上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完全是有可能的。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的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在构建和实施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要提倡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活动。

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准备,学生已完全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并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在化学课堂上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也成为可能。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活动。

学生探究的内容要体现教学内容的价值。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探究活动的内容。本次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要求教师必须进行严密的挑选。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探究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是进行合适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比如文前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再比如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可以设计成一些具体的探究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二是开展一些合适的调查和讨论等。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但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因为学生此时尚不具备完整的探究能力,尚不知道探究的具体环节,此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老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并能地教学设计中预以渗透、体现,注意科学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课堂上对传统实验进行再控究,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三)重视开放实验室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传统实验进行再探究以外,应该注意将实验探究向课外延伸。积极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资源,积极开放实验室。组织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指导。教师应当做探究“向导”。在学生探究阶段,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如有的小组只是在盲目地做实验,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更为后面的整合、精致及今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具体的学生情况。

三、模式构建中应该注意避免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了很大的帮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同时发现了一些其它问题有待解决:

1、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模式是“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验探究――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结论汇总”。为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信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重视学生个体潜能的开发,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多样化的思维,多样化的见解为师生、生生之

广

阔的空

间。

2、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力戒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不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务求在教学中能够较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不要一味地将演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要注意探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探究活动、教学的设计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它们发现总理、展开探究以获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4、探究学习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能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同时不能过分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探究形式和效果,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探究的场所既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向课外延伸,探究的问题可以来自课本,也可以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外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

5、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探究式学习成果是一个动态、多元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所得,可能与我们预期掌握知识点的要求有所差异或也可能出现一些错误的结论或意外的现象。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探究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对于学生中一些明显存在错误的观点或结论,教师也要做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对于错误和不足,可以通过生生交流等形式帮助提高。要肯定个人探究的过程。

总之,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符合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构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下,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个人的意志品质,思维能力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当然对于构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效地提升科学探究教学的水准。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敏勤 《和谐教学的原理与模式》,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篇8:“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式学习,研究

化学是一门中学教学中的必备学科, 它以实验作为基础, 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探究式学习的素材。初中生属于刚刚接触化学的群体, 在教学过程中, 使他们更好的领悟前辈的探索历程, 体味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以达到能够自主的去学习化学。这不仅使得初中生能够更好的对化学知识进行接受, 也可以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一、化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含义

探究式学习已经发展成为当代化学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是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探究式学习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资料分析、问题讨论、实验操作以及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能直接的得出化学结论, 所以不是纯粹化学知识的学习, 而是在实践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谐统一, 达到全面的提高。

二、化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1、探究学习的过程是面对学生

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由学生本身对整个教学探究实践课程进行设计与控制, 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的活动。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的方法, 设计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掌握。

2、以问题为中心塑造学习环境

好的问题环境, 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活动的问题意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问题环境, 将新知识融入到问题情境中, 通过活动观察、材料阅读以及互相交流讨论来发现和提出问题, 使得学生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获得认知。

3、探究目标十分明确

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 结合学生实际和化学知识来制定出可行实际的培养目标, 保证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

4、探究过程相对完整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这就没有必要完成所有的探究环节, 可以进行分析, 取出其中一两个环节来进行精心的设计, 使得这个环节相对的完整。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研究

1、问题的提出

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或者自我启发可以从日常现象中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对于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使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也可以使老师创造问题环境来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但是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对所发现的问题有清楚的表述。

2、假设与猜想

学生在他人的启发或者是自己主动下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假设与猜想, 并且对自己的假设做初步的验证。

3、计划的制定

制定计划的过程中, 教师指导或者经过小组讨论来提出计划方案, 制定探究活动计划。学生以提出的问题作为根据, 有目的性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条件控制的意识。

4、师生之间进行交流

在实施实践计划之前, 学生和老师交流时很必要的。课堂的时间很短, 学习内容又是定量的。因此, 交流就显得很是必要, 这样学生和老师知道对方所想, 在做实验时就没有了盲目性, 可以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实验任务。交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和老师有共同的方向。

5、实施探究的方式

实验室进行探究活动最重要的方式, 通过实验, 学生们积极的参与, 通过合作顺利的进行实验的基本操作。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老师围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除实验的方式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6、证据的收集

学生通过调查、查资料等方式来搜集解决提出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方式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 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和记录, 来看看是不是和证据相符, 这是在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7、得到结论

学生对事实和论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对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这个过程也就是通过比较、分类、归纳以及概括等方法来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个明确的认识, 形成合理的化学知识结构。

8、对结果进行交流

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等方式对探究结果进行明确的表达是学生应该培养的能力, 这样既可以展开讨论来对问题进行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这样可以不偏离讨论的主题。在讨论中, 发表意见和听取意见都很重要。

9、反思和评价

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反思, 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不足, 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建议。在反思和评价的过程中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学习的喜悦。这样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总之,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是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活动实施的过程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施探究、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反思与评价等基本的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 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的活动过程, 能够形成初步的化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润银:《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郑金涛:《探究式学习18法则》,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年。

篇9: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问题进行小组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可见,问题探究对高效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例如:在教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对下面几个问题在小组内进行思考探究,即:(1)燃烧的现象有什么特点?(2)在燃烧的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就会熄灭,为什么?(3)为什么土也可以灭火?(4)做菜的时候,如果不慎锅烧着,为什么要用锅盖盖灭?……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而且对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率以及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实验进行自主探究

实验是探究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关键内容。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在自主操作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制取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借助“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试管、带橡皮塞的导管、烧杯、铁架台”等实验用品进行自主实验,并思考:为什么稀盐酸不能换做稀硫酸?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学生的理解,而且对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健全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有效将探究学习法应用到课堂活动中,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发展,进而也为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做好保障工作。

篇10:“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

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出发,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②;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方案

现象和结论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较为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命题紧扣课标和各版本的教材,同时又对学生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块状固体的原因进行猜想和探究。事实上本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一旦做到这一点,思维就很通畅,解题就很顺手,所有设置的探究性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这也就平时一再强调双基重要性的原因,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的原因之所在。

[规范解题]⑴Ca(OH)2;CaCO3(填物质名称同样对)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⑵放热;①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②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立即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③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同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④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在试管口套上一只瘪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只要写出其中的正确答案或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3)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方案

现象和结论

步骤①:将所得固体C加入到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再向其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

步骤②:再向试管中滴入稀盐酸。

①若溶液变红,则白色固体C中含有Ca(OH)2

若溶液不变红,则白色固体C中不含有Ca(OH)2

②若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C中含有CaCO3

篇11: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探究

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它能让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将化学分层全面关注的量化管理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整体得到发展,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以此,我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探究》课题,并付诸于教学实际中,在这几个月的研究与实践中,我组织学生完成了很多实验,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分组进行指导教学,对不同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发现原来不爱上化学课的学生比以前更加积极、主动了。实验动手能力也逐渐增强了。以下是我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分层实验,机会均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喜欢让优等生来进行操作,以保证实验效果,导致中等生难以参与,学困生只能在一旁观看。分组实验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动手参与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分组实验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定哪些实验由哪个层次的学生操作,使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

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课中用排水法制取氧气时,我首先让学困生上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装药品于试管中,塞上塞子。接着中等生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最后,由优等生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同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先将导管撤出,再熄灭酒精灯?”,使优等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充分拓展。

2.动态分层,增强信心

教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即学生学习的基础,发展可能性及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在化学教学中将学生分为相对稳定的若干层次。通常我们以A、B、C来命名:A类学生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成绩稳定;B类学生基础较好,非智力因素也较好,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成绩忽起忽落不稳定,但潜力较大;C类学生基础薄弱,非智力因素也较差,基础不扎实,成绩不太好。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上进心,以上的分层不在班级公布,只跟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样的分层是动态,可以进行调整。分层完毕,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做好学习记录,并及时调整学生层次,以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3.目标分层,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重要保障。教学目标的分层,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认可和发展,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分层提问,把握梯度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不同问题要有难易的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分别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基础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回答;有一定灵活性的问题可以让中等生来回答;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激励。

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课,在学生通过实验制取氧气结束后,可提问学困生:氧气有颜色、有气味吗?向中等生提问: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在1L水中仅能溶解30mL的氧气,从而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再让优等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作出总结归纳,即氧气无色、无味,比空气略重,且不易溶于水。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提示,让提问到的每位学生都能作答。

5.作业分层,各有所获 课后作业的布置非常重要。每次布置时都要设计一些数量,内容、形式,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当层次的题目进行练习,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得到落实强化。

上一篇:个人述职报告镇长下一篇:新教师入职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