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医疗鉴定

2024-05-12

如何做医疗鉴定(精选8篇)

篇1:如何做医疗鉴定

专家教你如何做医疗事故鉴定

故背景:

今年8月,46岁的刘某因突发疾病,送到市内某医院急诊室急救,然而因当时病人较多,当医生忙不过来,对前多次要求先对其进行诊治的刘某家属“病人多,排队来”为由拒绝,且不前往观察,约半小时后,当轮到刘某时,刘某却死亡。

第一步:与医院协商

次日,家属找到院方论理,要院方负责全部责任,而院方则认为,刘某的死亡是自身疾病因素,医院对其死亡只负次要责任”。双方不欢而散。

第二步:医政调解

家属反映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双方接受调解,但在责任认定上没有达成共识,再次不欢而散。

第三步:双方申请鉴定

医学会工作人员接到双方书面申请后将会告知,并在5日内答复双方是否受理,当事人双方应在收到通知之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鉴定费分别预付一半,正式启动鉴定程序。

第四步:抽取专家名单

A.患者家属在专家库里寻找,如有需要回避者,须在“专家回避记录单”上的“回避理由”栏里注明回避原因。

B.专家库里的专家由电脑编号后,医患双方便可随机抽取。之后,医学会工作人员也将随机抽取某名专家。

C.专家组由单数组成。同时,当场将双方抽取的专家名单进行封存。

第五步:进行鉴定

A.B.C.D.E.F.医患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陈述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鉴定组的专家们推选出鉴定组组长,负责主持鉴定全过程; 双方将被要求如实回答专家鉴定组的专家们的提问; 专家们将对双方提供的书面材料、陈述等进行讨论; 经和议,根据半数以上的专家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

专家们分别在结论上签名,然后下达鉴定书,鉴定书包括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医疗事故等级等、如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还应当在鉴定结论中说明;

G.鉴定结果及时送达当事人,如无异议,医学会及时将病历资料原件等退还当事人,保留复印件;

H.当事人提出再次鉴定,首次鉴定医学会及时向省医学会移送收到的鉴定材料。

另外,医学会将鉴定结论、鉴定书文稿和复印或复制的有关病历资料存档,至少保存20年。

特别提醒:医患纠纷早注意 这些事患者应知道

A.有三条途径可以解决医疗事故争议:

1.协商解决;2.行政调解;3.民事诉讼

B发生事故争议时你有权复印这些资料:

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表、医嘱单、化验单(体检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

C.事故等级这样划分:

1.一级:造成患者残废重度残障;2.二级:造成患者中度伤残、器官组织损伤导致辞严重功能障碍;3.三级: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4.四级: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D.事故赔偿项目有这些:

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住宿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E.赔偿考虑这三个因素:

1.医疗事故等级;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间的关系。

这些事医生当心 A.抡救急危患者不能及时书写病历时,抡救结束6小时内一定要补记且特别注明并完整、准确;

B.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病情发展、治疗过程进行的观察、分柝、讨论以及所提出的诊治意见等都要详细记录;

C.病历记录一定要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出过程中出现错字时,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要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急诊病历书写就诊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D.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患者具有知情权;

E.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临床医疗等治疗活动,应有患者本人或患者近亲属或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关系人签署同意书。

您必须明确~非法行医不能参与医疗事故处理

医疗行为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不一定都有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中医疗行为的主体应当是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开展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江湖游医等不在其列。非法行医,触犯刑律的应该追究刑事责任,患者可向法院直接起诉要求赔偿。

病历复印~主观病历不复印

医疗机构应当受理患者或其代理人、死亡患者近亲属或代理人及保险机构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但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发展、治疗过程进行观察、分柝、讨论并提出诊治意见等而记录的主观病历资料,患者不能复印。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封存的病历可以是复印件。但法院要求提供的是原件,因此原件也应当特殊保存。

六种情况不属医疗事故 1.在紧急情况下为抡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果的; 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篇2:如何做医疗鉴定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医疗纠纷诉讼一定要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并非医疗纠纷诉讼的前置程序。一般来说,患者只要有证据证明接受过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并因此受到损害,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就应当立案受理。

 医疗纠纷诉讼案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另一类是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即医疗事故之诉与医疗人身损害之诉。虽然这两类案件都与医疗行为有关,但前者是以构成医疗事故为前提,而后者则是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其它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与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无论是法律适用、鉴定类别、赔偿项目,还是计算方法和赔偿数额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说,以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案由向法院起诉,无论是从诉讼策略,还是从利益权衡上讲,都对患者更为有利。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第2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所以,有的人就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就不赔偿,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我国民法确立的对侵权行为造成损害予以救济的基本原则,也是法制社会对人权提供的最基本法律保障,作为行政法规的《条例》,不可能与民事基本法的这一基本原则相抵触。《条例》调整的仅是因医疗事故而造成的损害赔偿纠纷,仅限于医疗行政处理的层面。而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没有经过医疗事故鉴定或者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其它因医疗行为而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自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处理。所以,对于《条例》第49条第2款的规定,应当理解为: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能按照《条例》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该条规定并没有免除其按照《民法通则》有关规定应当承担的侵权民事赔偿责任。在有的情况下,虽然患者身体因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受到了损害,但是经过鉴定,医疗机构的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或者没有经过医疗事故鉴定以及无法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对于这类情况的医疗纠纷,当然不能作为医疗事故进行处理。但医疗机构仍应当对因自己的过错行为给患者身体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不能因为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就不对受害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在法律适用、鉴定类别、赔偿项目、赔偿标准和赔偿数额上,都有很大不同。



1、在法律适用方面,审理“医疗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而审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则要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对而言,前者对医疗患者有利。



2、在鉴定类别方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必须委托医学会组织专家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医疗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则可以进行司法鉴定即可。相对来说,前者对医疗机构有利,后者对患者有利。



3、在赔偿项目方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没有“死亡赔偿金”,且在项目计算及赔偿系数上差异很大。



4、在赔偿数额方面,以一个城镇居民死亡为例,按“医疗人身损害赔偿”案审理,可能赔偿二十余万元;而按“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审理,则最多只能赔偿六万元。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2款第8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举证责任倒置。对此,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 患者(原告)应当承担初步举证责任。患者(原告)应当首先证明其与医疗机构间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接受过被告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并因此受到损害。如果患者(原

告)不能对上述问题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其请求权是不能得到人民法院支持的。上述问题,患者(原告)用门诊或者住院病历、检查诊疗报告单、诊断结论或者诊断证明等就足可以证明。故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在第一时间及时向医方要求复印病历、保存第一手资料尤为重要。

医疗机构(被告)应当证明其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并证明其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这种证明不能是只有言语的抗辩,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

 如果医疗机构(被告)拿不出具有合理说服力、足以使人信赖并符合法定要求的证据,证明不了其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人民法院就会依照法律的规定推定医疗机构(被告)的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并推定其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医疗机构(被告)就要承担败诉的结果。所以,一般情况下,通过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来获得证明,便是对医疗机构较为有利的选择;而作为患者(原告)一方的代理律师,一般都不会主动申请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篇3:医疗机构如何应对司法鉴定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诉讼的10%不赔偿和90%的法医类医疗过错鉴定,已经充分说明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必须高度重视医疗过错的法医类司法鉴定。根据上海、浙江、江苏数十家法医类司法鉴定机构的分析意见,医疗机构在应对法医类司法鉴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1)不管原告方提出的理由,鉴定答辩陈述意见“自说自”。(2)鉴定会答辩如同法庭辩论,只讲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不根据病人实际诊疗环节做陈述。(3)陈述过多依据某某学术专著,忽视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联合出版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以及药典、说明书、卫生部规划教材等基本规范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办案实践,对医疗机构应对法医类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提出如下建议:

1 弄清原告争议焦点,做好充分的申辩准备工作

1.1 认真研究原告在诉前争议过程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绝大多数的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均经过了诉前的纠纷谈判过程。在该过程中,原告方大都经过了较为详尽的医学和法律咨询,并已反复与医疗机构交涉过,医疗机构理应对原告方的观点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或许诉讼代理人与诉前纠纷谈判人不一致,但作为诉讼代理人必须清楚了解这些争议焦点,并做认真研究,制定出能够说服鉴定法医的申辩意见。

1.2 认真研究起诉状

起诉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如果在答辩中没有针对起诉的内容做详见的辩驳,根据法律规定,就可以认定原告诉请的理由是成立的。作为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起诉状所述的“事实与理由”,尤其在应对法医类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时,切不可疏忽大意。

众所周知,临床法医学与法医学是两个相距较远的学科领域。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临床法医学是应用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体伤、残以及其他生理病理等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方在医学院校开设了“临床法医学”专业,根据“临床法医”的培养模式,所有法医出身的‘法医临床类’鉴定专家,均不具备实际的临床工作能力,也基本没有临床实践经验。应对基本不具备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法医进行医疗过错的司法鉴定,医疗机构必须用医学知识清楚地解读原告诉状所述的所有诊疗护理争议,否则将面临法医“似是而非、牵强附会”的鉴定分析意见。

1.3 认真研究鉴定要求

不同的案件,司法鉴定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对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司法鉴定,一般法院只委托鉴定患者的伤残程度及医院是否存在医疗过错,而不委托鉴定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错的责任程度、疾病在损害后果的参与度等鉴定项目。作为医疗机构,在应对医疗过错法医类司法鉴定时,必须明了法院委托鉴定的要求,并详细说明进行前述多项目鉴定的必要性,力争一次就委托全部的鉴定。因为,法医鉴定的基本准则是问什么答什么,所以医疗机构在司法鉴定辩驳时,一定要根据法院的委托鉴定要求进行逐项陈述,千万不可遗漏。

1.4 认真研究原告提交的鉴定陈述意见

多数情况下,医疗机构难以看到原告方的鉴定陈述意见,但作为医疗机构的代理律师具有法定阅卷的权力,而原告的鉴定陈述意见在多数法院是作为卷宗材料入卷的。所以,提请医疗机构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一定要委托律师代理。律师的介入不但为案件的诉讼提供了可靠的程序法律保障,最关键的是为医疗机构了解案件的进展及原告的意思,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证。医疗机构的代理律师,一定要在法医司法鉴定的任一环节,时时注意阅卷工作,以便及时了解原告意思,提前准备符合法律与医学的鉴定辩驳意见。

2 理清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好应对原告在鉴定会临时发难的准备工作

2.1 统筹所有书证资料,做好书证资料不统一的申辩准备

根据证据规则的规定,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与患者有关联的所有文字资料均可作为书证使用,如所有的病历资料、医护交接班记录、诊疗日志、处方等等。因此,医疗机构在应对鉴定时,必须充分重视所有书证资料,尤其对书证间记录内容不完全一致的资料,一定要给出合法、合理、合规的解释。曾经轰动全国的要案-河南郑州某儿童医院“七米长的账单”案,就是因为护士的交接班记录与病历中的医疗、护理记录不吻合而败诉。医疗机构应当明白:法医,比任何临床医师更具备证据意识,也更注重证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2.2 调查所有当事医务人员,弄清各争议焦点的实情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原被告双方均有举证的责任、义务与权利,证据包括七种,任何一种证据,只要能够满足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并经法庭质证,均可作为定案的依据。因此,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并非只有医务人员完成的记录资料、报告资料、残余药液及血液、医疗器械及耗材是证据,患方取得的各种录音、录像资料,证人证言等都可以是定案的证据。在许许多多的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时有修改病历记录的不良习惯,更有一些医务人员为了规避自己的法律责任,欺上瞒下,私自修改(篡改)病历资料,并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直至看到原告提交的相关反证。作为医疗机构的代理人,在面对庭审或鉴定之前,必须详细调查每一名当事医务人员,从医师、护士、检验员到药剂师,甚至护理员都不要漏掉。根据原告方所述的“事实与理由”,即原告争议的焦点,逐项、逐人调查核实,弄清各争议焦点的实情,以防原告方在鉴定现场提交与病历记录相反的证据资料,做到“有备无患”。

2.3 了解诉前争议阶段双方的争辩与解释,杜绝“一事多解”现象

绝大多数的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案件都经过诉前的调解阶段,多数为调解未达成协议,少数为原告方反悔已达成协议。无论何种情况,诉讼之前原被告双方已经有过较为详细的争辩,医疗机构也就相关问题作出过解释与说明。或许当时的解释与说明为了达到和解协议与事实之间存有一定的偏差,或许当时的纠纷处理人员并没有完全调查清楚事件的真相。为此,医疗机构的诉讼代理人,一定要向处理纠纷的人员核实曾经的解释与争辩,防止庭审或鉴定会现场出现异样解读,自相矛盾、前后矛盾。

3 针对争议损害后果,寻找科学证据

3.1 对于常见、多发疾病的损害后果

发生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损害后果,首先要分析是疾病的必须转归,还是医疗意外后果。如果是前者,要根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具体阐明,如果是后者,要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具体阐述患者损害后果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并发症、是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无法避免和防范的医疗意外;还要清楚的阐明,医疗行为符合《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的要求,不存在医疗过错。

3.2 对于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损害后果

对于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引发的损害后果,首先必须阐述新技术、新项目审批程序符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规定,并提交相关规定的文件资料;其次,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阐述不存在医疗违规行为;最后,如果在上述指南、规范与规程中无法找到相关的规定,要在国内外最新学术报导-期刊论文、国家或省部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术团体主办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资料中寻找证据,以证明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符合现有规范。

3.3 对于疑难疾病的损害后果

疑难疾病是指诊疗不明,或虽然诊断基本明确,但疗效不满意的疾病。对于该类疾病,往往会花费患方较多的钱财和带来较重的精神压力,而且治疗结果多不满意。由于不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医患之间沟通不到位,就容易引发纠纷。在这种纠纷中,患方的要求较高,进入诉讼的相对较多。疑难疾病由于诊断不明或疗效不佳,往往不被法官理解,所以委托鉴定要求应当尽量全面。对于这类病例的医疗过错法医类司法鉴定,医疗机构一定要严密、认真组织,要在院内多学科医学专家和代理律师共同参与下,组织全面、可阐释病情演变的答辩意见,要多角度地向法医阐明“疑难”的理由,答辩中要注重对现阶段医学科学局限性的介绍,要注意阐述诊疗程序符合病情演变过程。指明损害后果是现代医学科学无法预见、无法防范、无法避免的。

3.4 对于危重暴发疾病的损害后果

危重暴发疾病往往损害后果严重而快速,几乎所有的病患家属都难以接受,是最容易引发重大医疗纠纷的一类疾病。对于这类病人医疗机构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诊疗过失,比如说该做的检查没有做,该请的会诊没来得及请,该举行的讨论未来得及组织等。所以,对于危重暴发疾病的法医类鉴定,一定要着重强调疾病的参与度在损害后果中所占的责任比例,强调时间的紧迫性与救治的及时性,以减轻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4 分析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4.1 阐释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款的规定,医疗人身损害赔偿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即“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换言之,如果医疗机构不能完成规定的举证义务,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绝大多数法官是不懂医的,所以法院对医疗过错和因果关系的认定,多数采纳鉴定意见。在此情况下,鉴定时的辩解与辩驳成了比法庭庭审更加重要的一环。

4.2 结合案件,针对争议焦点逐层分析立论

在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中,原告方的争议焦点往往只有一点-医疗过错。针对原告之争议焦点必然会牵涉到对医疗事实的认定,对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辩驳。医疗机构应当对原告诉状的“事实与理由”逐层分析,层层立论。

4.3 依法、据实、客观、负责任地阐述己方观点

篇4:如何做医疗鉴定

患者交纳鉴定费有以下几种情况:

1、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而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交纳鉴定费。

2、患者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患者预先交纳鉴定费。

3、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

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对需要移交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

5、法院首次委托鉴定的,由医疗机构缴付。

6、对首次鉴定不服,再次申请鉴定的,由申请再次鉴定人缴付。

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可以向双方当事人调查取证。

案例:

王敬祥老人因为下壁心梗被送进某医院住院治疗,不久出院。一年之后,老人发生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又被收入该医院的内科病房治疗。入院的时候他被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赛、不稳定性心绞痛。医院针对该症状进行治疗,老人的病情尚属稳定。第二天,老人的心绞痛频繁发作,以后每天发作两三次,医院按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治疗,老人的症状明显缓解。

一个月后的一天,老人的心前区出现持续性疼痛,医院给老人口服硝酸甘油,但症状仍不见缓解。医生立即肌肉注射杜冷丁,又口服活心丹后,症状有所缓解。第二天凌晨,老人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几个小时后神志不清,医院立即肌肉注射强尔心、呼吸兴奋剂及静滴扩容升压药物并进行胸外按摩,但老人还是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猝死。

老人死亡后,家属以医院的某些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没有积极救治为理由,提出病人的死亡属于医疗事故。由于医院予以否定,双方产生争执。老人家属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评析:

本案属于患者一方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应由患者家属预先交纳鉴定费。如果属于医疗事故,该费用由医院支付,如果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则患者家属自己承担鉴定费用。

医疗事故争议如何进行行政调解

医疗事故赔偿行政调解是在卫生行政部门的主持下,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医疗机构和患者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而达成对医疗事故赔偿的和解协议。

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按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如何通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申请行政调解?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行政调解是对医疗事故赔偿的调解,应当在已经确定为医疗事故后,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如果医患双方当事人对是否为医疗事故还有争议,不能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卫生行政部门也不能对此进行调解。

篇5:如何启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

启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有两种方式:

一、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

这种启动方式适用于两种情况: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

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

(一)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的移交鉴定(1)移交鉴定的前提不能仅仅理解成专指发生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实施了严重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同时还应当伴随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4条第2款规定的其中任何一项人身损害事实,二者缺一不可。(2)移交鉴定的时间应当是“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之后,医患双方均未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或者没有共同委托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以前。(3)只有在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再行移交,如果认为不需要鉴定,则不移交。这种启动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两个问题:1)防止或者减少出现规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掩盖医疗事故发生、逃避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2)促使医

患双方尽早启动鉴定程序,缩短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时间。

(二)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移交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承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而负责组织医

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属于学术性社会团体,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如果医疗事故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和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另一方当事人拒绝提供与鉴定有关的病案资料、实物等,或者以其他方式不配合鉴定,该医学会势必陷入无可奈何的境地,致使鉴定工作无法进行。为此,确定了由卫生行政部门移送鉴定的方式来启动鉴定程序。当医患双方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任何一方均可以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查,予以受理并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在规定时间内,将有关材料移交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

作的医学会。

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

这种启动方式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虽然对发生的医疗损害事实及其形成原因、损害程序、医疗过失行为在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序等未能达成共识,但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协商解决上述争议的情况。这种启动方式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由医患双方共同提出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申请;(2)医患双方按照鉴定机构的要求提供鉴定所需要的病案资料、实物等;(3)接受

篇6: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如何写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如何写

核心提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格式:

一、写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出生年月、职业、住址、电话等);

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三、申请事项;

四、事实和理由;

五、证据材料。下面法律快车编辑为您详细介绍。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格式:

一、写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出生年月、职业、住址、电话等);

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三、申请事项;

四、事实和理由;

五、证据材料。

医疗鉴定的时间期限:

负责组织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也就是说如果是现在申请鉴定,医学会正式受理后60日内应该拿到鉴定书。

医疗事故的鉴定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

篇7: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医疗销售人员

对于做销售的您来说,怎么样做好销售,让自己的业绩节节高升?

这个过程就需要有强大的信息去支持,以往人们了解生产厂家和销售商的信息不是通过朋友介绍,就是搜索各个网站,再不就是登门拜访,不光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产生了很多消费,这些消费对于没有跑到业务的销售人员来说,只能自己承担,那么如何打破这样的僵局,让自己业绩有个更好的提升呢?就需要专业的信息支持。

第一、要找到你要找的人.第二、要让他想起你时,想到你们公司的产品.第三、要对自己需要的信息了如指掌。

确航网的鹊航桥 <>是为了改变传统的生产厂家与区域经销商的赴地拜访的接触模式,组建7*24小时实时的生产厂家与区域经销商的网络联姻平台。

帮助生产厂家“一键式”了解经销商的主营方向。业务强势区域,曾经合作过的厂家、现代理产品、现分销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该经销商希望的具备何种资源的生产厂家展开合作。

帮助区域经销商“一键式”了解生产厂家强势的区域,待强化地区,待开发地区各在哪里?当年度实行何种营销政策,该生产厂家希望与具备何种资源的经销商展开合作。

帮助医疗职业经理人在医疗圈内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名气影响力,为自身的职位发展开辟更加宽阔的通道。

销售人员不仅仅是要作好自己的业务,而是要站到一定的高度去考虑自己的这块市场如何去良性的运作,销售的速度才会最快、成本才会最低。这也为自己将来升为业务经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说服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除了凭有竞争力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外,就凭业务员的嘴怎么去说,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既有艺术性又有逻辑性。

平时要多注意向成功的销售人员请教,要成功毕竟不能靠理论,在这个行业里,经验和能力比理论更重要。

有时要利用团队的力量,有时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别人求助。但通常情况下不要轻易求助,尽量自己解决。

如何销售产品要注意一点,销售中的市场信息很重要

有时可以采用非常规的方法,有时有可能实现跳跃式发展。要创新、创新、创新,别人

也在发展,你要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绩,你就必须不断创新。

如何销售产品要利用别人的力量,单靠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纵然能取得成功,也是有限的成功。成立公司为什么能加速发展,主要是公司能集合别人的力量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销售代表

篇8:医疗损害责任鉴定问题研讨

关键词:医疗损害责任,医疗事故,医疗损害责任的鉴定

医疗行为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职业行为,在医疗损害责任案件中,专业鉴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般情况下,责任认定和因果关系认定方面的专家鉴定,对于医疗纠纷诉讼的结果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我国目前实践中存在医疗事故鉴定和法医司法鉴定两种鉴定机构和模式,本文从法律规定、鉴定内容、鉴定结论等方面对两种鉴定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利弊讨论。

1 医疗损害责任鉴定主体的争议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损害鉴定体制存在双轨制问题:既有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导的各级医学会组织进行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有由统一在司法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组织进行的医疗过错鉴定。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对医疗损害的司法鉴定缺乏统一而明确的法律规定,而已有的各种规定又相互冲突,还没有构建起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鉴定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2002年9月1日,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正式实施,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赔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组织机构及鉴定程序等做了具体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了医学会成为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惟一合法机构,主要是对医务人员是否违反医疗法律法规、诊疗常规,过失导致患者出现人身损害后果,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鉴别行为。200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对医疗纠纷诉讼中涉及的医学专门问题的鉴定作了规定。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讼到法院的,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事故司法鉴定的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因医疗事故以外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按照《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组织鉴定,这一规定无疑会导致医疗纠纷司法鉴定呈现二元化的现象,即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法医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的鉴定。

《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的鉴定问题没有做出规定。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损害鉴定的,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委托鉴定、评估、拍卖等工作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组织鉴定。上述规定应该如何操作,亟需明确。

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法医司法鉴定机构医疗过错鉴定,两者是否有资质承担医疗损害责任的鉴定,是目前讨论的重点。两种模式虽各有优势但本身都存在难以忽视的问题。对于将来的鉴定由谁来做、鉴定机构资质、鉴定的证明力等问题,《侵权责任法》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两类鉴定的存在,使得大部分案件经历多次鉴定,并可能导致不同结果,影响司法权威性。因此,构建一种合理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体制是当前运用《侵权责任法》处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当务之急。

2 我国医疗责任鉴定制度构建

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医疗纠纷的鉴定模式:医学会主持进行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法医司法鉴定机构开展的医疗过错司法鉴定。那么究竟谁有鉴定医疗损害责任的资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讨论。

2.1 鉴定机构成立的法律依据

从有关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法医司法鉴定机构和医学会鉴定在成立法律依据上具有很大的不同。

2.1.1法律授权不同。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国务院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直接授权其有临床医学行为鉴定资质;法医司法鉴定机构成立是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必须进行登记,同时明确授权是进行法医类鉴定,不是临床医学行为鉴定。

2.1.2成立条件不同。医学会进行鉴定的建立,是依据国务院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学会成立医疗事故鉴定办公室,同时组成有临床医学经验的专家的专门专家库,采用公平抽取专家的程序,组织专家组针对临床医疗行为进行鉴定,保证鉴定结论的客观、公正性。法医司法鉴定机构只要具备了规定的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即告成立,即只需具备3名以上的法医、不少于20万的资金,少量必须的病理检查的设备,便可从事法医鉴定业务,从其设立的条件可以看出,并没有临床医师的设置及相关临床专业的专家库及抽取的专家参加鉴定的程序要求,由此法医司法鉴定设立之初,目的即不是为从事临床医学行为鉴定而成立。

2.1.3鉴定的组织者和鉴定人员不同。医学会医鉴办负责组织医疗行为鉴定,医疗事故鉴定人员,由双方当事人从省、市两级医学会分别组建辖区范围内的医学专家库中,遴选出专科专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担任。法医司法鉴定只是由司法鉴定机构组织两名以上具备司法鉴定人资格的法医主持鉴定,由鉴定人自行负责,并没有抽取临床专家程序,也没有临床专家参加。部分法医司法鉴定机构邀请临床专家参加也没有专家签字,邀请专业专家也不全面。

2.1.4单位性质不同。医学会是由政府出资设立并由政府管理的学术团体,由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即事业编制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费较低。法医司法鉴定机构是在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注册并受其监督的自负盈亏的企业性质的营利性组织,以盈利为目的,有趋利性,收费较高。

2.1.5学科不同。根据我国教育部制定的二级学科目录,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都是并列的单独的一级学科,而法医学是从属于基础医学下的二级学科,和临床医学并没有从属关系,法医临床是法医学的分支学科,其学科内容主要是伤情情况与伤残等级的鉴定,尸检属于法医病理学科。

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临床医学和法医学不是同一学科。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进行临床医学行为的评价鉴定,无论从资格条件上,还是鉴定人员设置程序上都具有法律依据。而法医司法鉴定机构法律授权从事的只是法医类的鉴定,并不包含临床医学行为的鉴定,即法医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临床医学行为鉴定没有法律的授权。

2.2 两者鉴定内容的比较

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内容:(1)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2)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医学会的调查材料;(3)对鉴定过程的说明;(4)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5)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6)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7)医疗事故等级;(8)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根据人大《决定》规定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内容:(1)法医病理鉴定;(2)法医临床鉴定;(3)法医精神病鉴定;(4)法医物证鉴定;(5)法医毒物鉴定.针对法医参与医疗事故鉴定的情况,人大给卫生部的复函法工委复字[2005]29号文件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二条规定,国家对从事法医类鉴定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组织方式与一般的法医类鉴定有很大区别,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内容也不都属于法医类鉴定。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涉及的有关问题,如尸检、伤残等级鉴定等,属于法医类鉴定范围。

综上,医学会进行的医疗事故鉴定的内容事实上就是在《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中需要鉴定的内容;而法医鉴定是运用法医学、生物学、人类学及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与人身有关的活体、尸体及生物物证等的检验鉴定工作,从而取得死亡原因、伤害程度、凶器种类、血型分析、事实确认等结论性意见,法医临床仅涉及伤残等级、伤情状况内容鉴定,法医涉及临床专业的鉴定的内容主要是定义在尸解、伤残、伤情状况的判断。由此也可以看出,两个鉴定机构法律赋予的鉴定内容是不同的,法医承担医疗行为过错鉴定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2.3 两者鉴定程序的比较

医学会从事临床医学行为鉴定,是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关于医学会鉴定程序,针对医患双方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单方交由的鉴定,规定了一系列申请、提起,以及专家抽取鉴定的程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鉴定专家的选取和鉴定程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建立专家库。《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对专家库的建立、鉴定的提起、鉴定的受理、专家鉴定组的组成及如何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都有详细的程序上的规定。

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对法医司法鉴定的鉴定程序做出规定,“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司法鉴定人应当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并对自己作出的鉴定意见负责”。“司法鉴定人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应当出庭作证,回答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问题”。“司法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后,应当指定本机构中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委托人有特殊要求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从本机构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司法鉴定机构对同一鉴定事项,应当指定或者选择二名司法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对疑难、复杂或者特殊的鉴定事项,可以指定或者选择多名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对比分析可知,医学会进行鉴定和法医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在程序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具有法律明确规定的、较严格的鉴定程序,如鉴定专家库的建立、鉴定专家的选取都有法律严格规定的程序。医学会鉴定程序除了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文规定的程序进行,保证了鉴定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以外,经过书面质证的特征也满足了其作为有效证据的要求。而法医没有法定的鉴定程序、专家库的设立及稳定的临床鉴定专家队伍,临床专家亦不在鉴定结论上署名。

2.4 鉴定结论的不同

医学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建立在医学会组织下的医疗专家集体鉴定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是医疗权威至上,体现了临床医疗问题由医疗专家分析的同行评议的基本理念。这种集体鉴定制度是一种可取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但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也存在一定问题,描述过于简单,仅用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作为结论,对于为什么构成,为什么不构成,分析不够。尤其不能使用法官明白的法律用语,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的回答,以致法官在判案中无法很好的使用。

部分社会法医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结论最大的弊端,是家庭作坊式管理模式所致的个别人的意见。实际上就是法人说了算,法医对于临床医学的问题分析欠缺科学性和临床经验,有时甚至自相矛盾,完全不符合医学规律,有违临床医学的知识。但是法医司法鉴定的鉴定结论书写常常符合法院的口味,其使用法律语言,分析医院的过错,并明确写明比例和参与度,有利于法官判案。

综上,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医疗事故鉴定和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从成立机构到鉴定程序、鉴定内容,都完全不一样,应当说法医司法鉴定机构没有法律明确的授权,可以承担临床医疗行为的鉴定。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限制在医疗事故的构成鉴定,与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医疗损害责任”名称不同。因此目前承担医疗损害责任鉴定,两个鉴定机构都存在问题。

2.5 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机构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利弊分析

通过对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机构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两种鉴定模式的利弊进行充分比较后,可以看出,医学会的鉴定是一种专业技术鉴定,和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相比,有如下结论:

2.5.1法医司法鉴定机构从事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并不比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模式优越,鉴定人并非医学同行专家,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实践均不足,无法提供客观科学的鉴定结论,且鉴定人的产生缺乏程序保障,同样有不署名、不出庭的问题。唯一的优势就是独立于医疗系统,患者更容易信任其鉴定结论。

2.5.2医学会的鉴定,集中了医学领域前沿顶尖的专家,有长期从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经验,科学性没有问题,但由于法律知识不足,有时也会存在法律分析不足问题。

2.5.3医学会鉴定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规范程序,但该程序是针对医患双方共同委托或卫生行政部门交由鉴定,而法院委托的鉴定如何进行没有规定。由此医学会在法院委托时照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内容,结果只要患方争议病历问题,就中止鉴定、退卷法院,致使法院只能委托法医鉴定或以案件不能举证判医院败诉。

2.5.4医学会的鉴定结论由医学专家出具;但临床专家不愿出庭质证,不能在庭审中表达意见。法医司法鉴定参与鉴定的临床专家与司法鉴定人分离,法医司法鉴定只有司法鉴定人的签字,没有临床鉴定专家的签字,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临床专家的鉴定意见。法医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往往流于形式,也不能针对医学问题回答。法医虽有法院委托程序,却没有在鉴定过程中,抽取临床专家的相应程序,以致鉴定过程中随意性较大,邀请的专家专业学科也不对应,鉴定结论不够科学、完整和公正,有时双方当事人都不能接受。

2.5.5医学会的鉴定结论太简单,缺少对患者争议问题的分析,不利于法院判案。而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结论有明确的责任程度的分析意见,鉴定结论符合法院审理的需要,医学会应当借鉴。

2.5.6医学会鉴定办是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司法鉴定机构是营利性的企业化组织,组织方有趋利性,可能会产生谁给钱就偏向谁的情况,难保公平性。

两种鉴定机制平行存在,从表面上看,似乎为患者寻求权利救济增加了一条途径,而事实上人为地使医患纠纷的解决更加复杂化。由于两种鉴定方式都存在自身的优势和弱点,且法律上也没有解决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鉴定机构所出具的鉴定结论的效力级别问题,使得医疗纠纷二元化鉴定、重复鉴定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会增加鉴定成本,鉴定结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急需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改革幅度较小、比较容易实现的医疗损害责任的鉴定之路,建立统一、独立的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体系,结束医疗损害鉴定的双轨制。

3 医疗损害责任鉴定的建议

3.1 过度时期还应当由医学会承担医疗损害责任鉴定

医疗损害责任调整的是临床医疗行为,医疗过错鉴定属于临床医学的鉴定范畴,是针对临床医学诊疗中的过错、因果关系进行的鉴定,其鉴定内容是涉及医学这门经验科学中最复杂、最特殊的部分,既有临床专业科学知识,还涉及临床实践经验。其鉴定内容与医疗事故鉴定内容相类似。法医临床鉴定人员是法医司法鉴定人,不具有医师执业资格,多数完全不具备临床工作经验,少量临床出身的鉴定人其知识和经验也受专业学科的限制,其专业知识不足以涵盖所有临床学科,很容易导致误判,由此在国家尚没有医疗损害责任鉴定规定出台之前的过度时期,还应当由医学会承担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可以吸纳法医参加。

3.2 构建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应该在现有鉴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关于医疗损害责任鉴定的模式,目前实践中有三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为医学会主持鉴定的模式,即全部由医学会来主持承担,组织形成一个专家库,设定统一标准程序把法医吸纳入这个专家库,保证医学会每次组织鉴定时均抽取法医参加,这样既保证临床专家和法医均参加鉴定,不必重新建立一个机构,可弥补临床专家法律知识不足,也解决了法医没有临床医学资质的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独立于原来的医学会和司法鉴定机构,成立一个全新的专门医疗损害责任鉴定机构,可以设在司法部门下,设定一个统一鉴定标准和程序,一个专门的含有临床专家医师和法医的专家库。专家均注册为司法鉴定人,鉴定机构只是组织者,专家是鉴定人:第三种观点,司法机关通过年检,批准一些具备条件、有临床专家库的法医司法鉴定机构,作为具有临床医学鉴定资质的组织者,同医学会一样,都是组织者,每次按照规定程序,抽取临床医学专家进行鉴定。我们认为第三种方案,如果法医司法鉴定机构能同医学会共用一个专门的专家库,共使用一个程序规范,就是比较理想的模式。第一种方案较后两种方案更易实现、可行。我们认为,构建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应该在现有鉴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在医学会主持鉴定模式中,法医可以加入专家库担任鉴定人以弥补医学会公正性的不足。在坚持公开、公正、科学等原则的指导下,采用统一标准、同一程序、实行统一收费、统一办法管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煤矿承包开采协议书下一篇:二次经营年度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