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2024-05-01

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通用8篇)

篇1: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2018年春季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从来不会停下它的脚步,尽管,我们有时也曾尝试努力抓住它的尾巴。悄然而至的二月,让我不得不感慨时光的稍纵即逝。新学期伊始,再次站在八年级的讲台上,面对着这群熟悉却也陌生的孩子。他们在我心中是一朵朵需要精心呵护的花骨朵,是我内心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期待。这个寒冷的春日,再次在教室里看到他们,一句笑容满溢的”好久不见,老师好”,明媚了我的心。为切实有效地搞好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努力使学生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胆尝试语文教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力求创设风格独特、充满活力、学生欢迎的语文课堂和语文学习氛围,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综合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学期我的具体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技巧、写作水平等综合能力,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的总要求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小组建制,务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验探索,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除教材安排的必读内容以外,我班学生在2016年订阅了大量的邮政刊物,加上学校图书室,配合少年宫大阅读活动,让学生坚持做手不释卷的“批注式”阅读者。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写作能力。继续实施素质作文过程体系与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的积累、写作和欣赏、评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写作特长。

4、适当组织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手抄报、书法日日练、诗歌朗诵、辩论赛、古文默写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编排,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册共有24篇课文,按主题合成6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根据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和对语文教学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我担任的两个班级,学生数为211班60人,213班66人,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的平均分分别为94分、77分。213班两级分化严重,差生较多。目前这个班级学生最大的缺点是自觉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和对知识的尊重不够。部分学生积弊难除,难以转化。上学期,由于学生生理、心理处于转变阶段,加之语文学科任教老师的改变,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抵触,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三分之二的学生已经适应了我的教学方法。而211班虽然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但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不管是教学还是纪律上都取得一定成绩。本学期我将针对上学期遗留的问题进行有针对的纠正,并对教学中不好的部分进行改进。

五、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继续实施“小组建制,务本课堂“实验探究,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班实际情况出发,对重点现代文篇目进行有选择的精讲,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切实掌握知识点;对文言文则稳扎稳打,归类整理,在学生读背写基本功到位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会翻译、会理解分析,有独到见解。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结合每周两篇随笔指导、交流,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8、指导学生读书和写好读书笔记,每周一节交流随笔和读书笔记课,形成丰富、生动的语文学习过程,避免死读课本和读死书现象。

9、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0、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信心和决心。

六、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民风民俗,总课时10课时:

《社戏》3课时,《回延安》1课时,《安塞腰鼓》2课时,《灯笼》1课时,口语交际l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写作1课时。

第二单元 科技之光,总课时 9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课时,《大雁归来》l课时,《时间的脚印》l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写作1课时。

第三单元 养性怡情,总课时15课时:

《桃花源记》3课时,《小石潭记》2课时,《核舟记》2课时,《诗经两首》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1课时,名著导读1节课,课外古诗词诵读3课时。

第四单元 思想光芒,总课时9课时

《最后一次讲演》2课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课时,《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l课时,《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l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1课时,实践活动1课时。

第五单元 江山多娇,总课时9课时

《壶口瀑布》2课时,《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2课时,《登勃朗峰》1课时,《一滴水经过丽江》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2课时。

第六单元 情趣理趣,总课时l8课时

《庄子二则 》3课时,《 礼记二则》2课时,《马说》 2课时,《唐诗二首》3课时,口语交际l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写作2课时,名著导读1课时,课外古诗词诵读3课时。以上课时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机动安排。教学顺序也不必拘泥。

总之,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帮助者。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使他们健康睿智的成长。

篇2: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在读中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由家愁到国愁的升华。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四篇课文都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鉴赏诗歌,理解意象,培养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领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有一定的认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激发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联想具体意象来欣赏诗歌意境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 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 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诵读

三、品读

四、解读

1、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2、介绍作者 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分析,解读本诗

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的画面。教师读第一节诗的解读文字

了解作者

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研读文中四个意象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学生解读并朗读其余三节文字

创设情境,为理解作品内容奠定基础。

深入理解诗歌的形象和诗人的感情,感受优美的意境 训练联想和想象能力 ☆板书设计

小时候--邮票(思母--亲情)

长大后--船票(恋妻--爱情)

思念亲人 后 来--坟墓(念母--哀情)

现 在--海峡(忧国--爱国情)

思念祖国

(层次美)(意象美)(情感美)

(升华美)☆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 评价 同学 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参与讨论,作业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主 动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主动回答问题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回答问题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很少回答问题

团队合 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课堂反 馈 课堂检测无误。课堂检测正答率高 课堂检测有误 ☆教学反思

1、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

2、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篇3: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一、八年级地理学科知识的渗透

1、政治学科的渗透

政治和地理都有区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是中国地理,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和政治形态正是在中国地理的基础上完成的。地理学科教学离不开对思想政治知识的运用。例如在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资源、环境等知识的教学中就离不开政治知识,许多地理知识中都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如,在海洋国土的教学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告知学生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再介绍钓鱼岛和南沙群岛,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这些都涉及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

2、历史学科的渗透

历史是一定时空条件的产物,与地理有着天然的联系,许多历史事件都是以发生地命运的,可以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历史学科的比比皆是。将历史典故和相关背景引入地理课堂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如,在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这一节中,要记住各省简称,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这个时候,那些与历史遗留问题相关的典故就可以派上用场,如山东简称鲁,为什么称为“鲁”呢?原来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大地,有两个国家,以鲁国称之。贵州简称“黔”,是因为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时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而且,秦王朝在此设立黔中郡。唐王朝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

3、生物学科的渗透

中学生物学知识,尽管只是生物学科的入门阶段,但是就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定律来说,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物学科知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如,在八年级的“走科技强农之路”一节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科学技术是农业増长方式从广种薄收到优质高产。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杂交水稻等。杂交水稻就牵扯生物学科有关知识,可以简要的介绍给同学们知道。又如,在北大仓的学习中,为什么东北地区往往是一年一熟,其中就与光照有关,也与生物学科直接相关。

当然,八年级地理学科的知识渗透远不止这些,如与语文学科、与化学学科同样有相关知识渗透,重点在于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学科渗透,使教学内容多姿多彩,生动形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科交叉教学策略研究

1、合理进行渗透教学

多学科渗透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师应探寻合适的交叉切入点,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科间知识交叉知识点的精准把握,以此开展学科知识滲透教学。教师们对学科间知识交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影响着学科知识渗透教学的实施,在这个时候学科交叉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在备课的时候,对学生有知识结构基础和学科的交叉渗透点的掌握这两方面上必须下功夫。同时,还要明确基础还是学科教学,要做到渗透有度。综合能力是在长期学科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的。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促进地理课程教学必须以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为前提,多学科知识作为辅助地理教学的手段,应该是为完成八年级地理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

2、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多学科渗透也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使用提供了诸多机会,在地理学科交叉教学策略中,使用较多的有发现教学法、独立作业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被称为发现教学法。这种方法在学习新的地理概念、概念性结论或揭示地理知识间联系的教学内容时应用广泛。具体步骤包括,明确学生任务、明确思考方向、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等。发现教学法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研究,允许和提倡学生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地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甘为配角”,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鼓励者。例如,在中国行政区划这一节中,地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门别类记忆省份简称,如以历史地名简称的有几个,以河流名简称的有几个,以山名简称的有几个等。地理教师运用发现教学法帮助学生比对易混淆内容,深入分析,寻找异同,得出结论。

3、尊重学生差异性

篇4: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还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 但体材不同。它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忧思。

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简直是一滴水之于大海,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而且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应该是一致的。

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才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悲剧。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说明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最后大声疾呼,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位梦华的《旅鼠之谜》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主要讲述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第一是繁殖能力强;第二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是死亡大迁移。文章卒章显志,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心目中,一群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雁群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富有亲情。它们的鸣叫似乎表明它们也具有社会性。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有时自愧不如。作者通过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为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勃勃的生机和情趣,我们应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则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却不料,到头来出现了报应的迹象,最初扔进的一块小石子飞了下来。小说警示世人,如果不从根本上搞好环境保护,最终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它提供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思考自然的启示”“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科学技术两面观”这样四项活动,将写作、口语交际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既要把握其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相结合的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注意理解关键语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以及多角度理解和开展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懂得人类只有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爱护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注意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单元导读示例

一、课前欣赏

如果你浑身上下没有一颗痣,那你不是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了,因为绝大多数人身上都有痣。据统计,人体上的痣多者可达50颗,平均为15~20颗。多数人都知道,痣是人体皮肤上的良性肿瘤,它的存在一般不会使携带者罹患癌症。那么,为什么痣里面的肿瘤细胞长期存活着,却不会发生癌变呢?它们是生性善良,还是因为被关在黑色“小包包”里而无法肆意妄为呢?

美国生命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人体上包括黑痣在内的各种颜色的痣,大多数都包含有能够引起致命皮肤癌的突变基因,痣是一个个很有杀伤力的“恐怖分子”基地;这些坏家伙之所以未能施展它们的魔法,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他们发现,人体细胞内部有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它能够细致地辨认出痣里头的致癌基因;当内质网发现这些“恐怖分子”后,便会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这就等于把这些恶毒的基因砍断了手脚,使得它们继续扩张的梦想化为泡影。不过,人体里的这张内质网还很有人情味儿——给这些“恐怖分子”留了条小命,把它们终身囚禁在“小包包”里,让它们混吃等死。

不过,生命科学家的兴趣并没有全部聚集在对痣的探秘上面,让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个人体内质网所隐藏的深层秘密。如果将来有一种药物,能像人体内质网一样,把任何癌细胞都封锁并囚禁起来,让它们无法扩散,伤害生命,到那时,我们还真的要好好感谢这些痣里面的“恐怖分子”,感谢它们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启迪。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

【赏析】

俗话说:“十人九痣。”而面对人体表面的多色痣,科学家们却大胆设想,如果有一种药物,能像人体内质网一样把任何癌细胞都封锁并囚禁起来,让它们无法扩散,伤害生命,那该多好。这是痣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启迪。由此可见,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但愿科学家们能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早出成果,降服癌魔。

二、《敬畏自然》导读

学习本文首先应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知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本文的体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揣摩本文语言特色,学习作者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一)文题理解

《敬畏自然》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散文》1998年第9期,有改动)。“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它的宾语是“自然”,合起来的意思是: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尊重一切生命存在的权利,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二)作家作品

严春友,1959年生于山东省莒县大砚疃村。1979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和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研究。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三)字词积累

1.生字字音

(zhǐ)尺 (kūn)鹏

(jí)蓬(hāo)

相形见(chù)混(xiáo)

(jǐng)深(suì)

(yáo) (shuò)大无比

2.词语注释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咫(zhǐ)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本文通过对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进行比较,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通过层层论述,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错误认识,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观点。敬畏须落脚于爱护,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结构层次: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观点,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7段):比较人与自然,重点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得出人类的智慧远不及大自然智慧的结论。

第三部分(第8段至第10段):进一步论述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第四部分(第11段):得出结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写作特色

1.逐层深入,卒章显志是全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这篇议论性的散文,开篇就否定了人类的错误认识——“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不自量力的妄想。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这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又进了一层。在逐层深入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卒章显志,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2.以理服人,启人深思是全文最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阐释道理,论述观点。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硬塞给人类要“敬畏自然”这个观点,而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先是论述“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接着又论述“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后才号召人类要敬畏自然,中间不断启发人们思考:“我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己掘的陷阱呢?”……使得全文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既以理服人,启人深思,又以情动人,催人猛省。

3.修辞生姿,形象生动是全文最精美的语言风格。

全文重在说理,但并没有板着面孔说教,而是恰当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反问、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如“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个“笑”字,把大自然拟人化了,“笑”出了人类不自量力的狂妄实质;再如,“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呢?”熔比喻、反问于一炉,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喷涌的激情,同时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还有排比、反复也大显神通,如“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何等炽热浓烈,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人文关怀。这些修辞手法犹如一朵朵秀立于文中的小花,把文章点染得活泼生动,使文章散发出亲切动人的气息。

三、阅读精品屋

①世界上什么动物最耐渴?人们马上会想到骆驼。的确,骆驼极其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而死亡,但是骆驼长达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来。骆驼有这样的本事,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在体内大量地储存水分,一次能够饮用相当于其体重30%的水,然后再慢慢地消耗掉。

②但是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相比,骆驼的这点本事就算不上什么了。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头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③作为恒温动物,哺乳动物一般必须使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蒸发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的话,身体就会很快地脱水。

④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了这个温度才会通过出汗把体温降下来。骆驼也有类似的防止出汗的机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摄氏度的体温。

⑤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能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所以空气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但是,大羚羊处于如此“高烧”状态,为什么无碍于正常生理功能呢?许多细节还不清楚,不过我们大体知道它是如何防止头脑发热的。来自大羚羊心脏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经过头部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在那里颈动脉变成了数百条细细的小动脉。在海绵窦里还有许多流向心脏的小静脉,它们来自鼻腔,其中的静脉血在流经鼻腔时,被空气冷却了,它的温度要比动脉血低。这样,小动脉血的热量就会传递给静脉血,从而使进入大脑的血液得到了冷却,温度能降低3摄氏度,从而防止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

⑥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作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累积更多的水分。

⑦这种适应性竟如此成功,使弯角大羚羊曾经是撒哈拉地区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一度多达数十万只。

(选自《中国少年文摘报》,有删改)

【阅读思考】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文中所说明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自然段中的“高烧”为什么要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型哺乳动物耐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弯角大羚羊是用哪几种方法保持体内热量不向外散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人都品尝或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永不疲劳吗?

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所产生的代谢物质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至在体内形成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万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先得到休息。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美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泰勒博士发现,一个身强力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时他已经筋疲力尽,搬运的生铁量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在每一小时里干活26分钟,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里搬运的生铁达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实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之前休息,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会疲劳。

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睛,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隙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伏案工作者可尽量利用工间休息做做操;一般上班族可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美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休息的辩证真谛。

(选自《读者》)

【阅读思考】

1.细读全文,根据文本填空。

(1)疲劳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2)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要使自己永远不会疲劳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说明“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使用设问句,这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你对“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一辩证关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怎样才能永不疲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最耐渴的动物》

1.(1)骆驼耐渴的原因;(2)世界上最耐渴的弯角大羚羊耐渴的原因;(3)弯角大羚羊储存身体热量的方法。

2.因为这儿不是常用的“高烧”的意思,而是特殊含义,故用引号。

3.(1)用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来散热;(2)保持身体水分。

4.(1)把体热储存起来;(2)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出去,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作深呼吸,这样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积累更多的水分。

《人体疲劳的奥秘》

1.(1)新陈代谢(2)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3)在疲劳之前休息

2.列数字、举例子。运用数字说明,目的在于使读者对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关系有精确的了解。通过举例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让人信服。

3.通过设问,便于文章展开,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4.合理安排好时间,正确处理好休息与工作的关系,不打疲劳战,抓住有利时机尽量多休息。

篇5: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学科复习教案(八年级下 文言文)中

《诗词曲五首》 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酬”,这里是________的意思。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赤 壁》 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 _朝人。 2.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过零丁洋》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又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 _。 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 _。 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水调歌头》 1.这首词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 2.请用原文语句来回答问题。 1)“此事古难全”中“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1.这首散曲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 ,_____代____ _家。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六.根据要求默写句子: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借典故来抒写归来后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 5.《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小中见大论东吴命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的《赤壁》一诗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的诗句是: 7.《过零丁洋》中脍炙人口,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忠 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诗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词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13.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17.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 18.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曲人驻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曲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歌鉴赏 (一).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以下题目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烂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赤壁》完成下列问题 折戟沈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销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如果把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下片中“ ”“ ”两词表示夜已深,“ ”表示离愁正浓。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小石潭记》 一、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翻译重点语句。 3.背诵理解名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翻译重点语句。 复习步骤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篁( ) ②坻( ) ③( ) ④蹋ā 。 ⑤m( ) ⑥怆( ) ⑦邃( ) ⑧翕(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水尤清洌________(2)青树翠蔓________ (3)倘徊欢________(4)m尔远逝________(5)往来翕忽________ (6)斗折蛇行________ (7)犬牙差互________ (8)悄怆幽邃________ (9)鱼可百许头________ (10)空游无所依________(11)影布石上________(12)斗折蛇行_______ (13)凄神寒骨________ (14)其境过清________ 3.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①倘徊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翻译下列句子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三、阅读 (一)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坻( ) ②屿( )③( ) ④岩( )⑤缀( ) ⑥蔓( ) 2.理解下面的短语 ①伐竹取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水尤清洌 ③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参差披拂 3.按要求摘录相应的语例 ①妙用比喻写水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巧用动词写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运用排比写石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精用短句写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 5.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 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7.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的情感。 8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1)新课程的学习。明确形势发展要求,学习新课程,在思想上树立新课程意识。

(2)新理念的学习。学习国内新的语文教改成果和新的教学理念。

(3)教学常规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教学常规的学习,要做到常学常用,反复学,经常对照检查。

(4)加强网上研讨。本学期要继续加强站上的应用能力。与其他老师多交流自己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经验或一些教学日志,多看一些文学的以及自然科学的书籍,因为语文毕竟是语文,语文教师要博学多知,讲课才能旁征博引,才能深入浅出,学生才能觉得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2、严格执行和落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

(1)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优化教学教学为目标,以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把学校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2)制定好计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计划办事,根据教学实际,对照学校教学常规,找出薄弱环节,力求做出成效。

(3)积极参加备课小组活动,保证每周一次的活动时间。各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标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资料、统一测验。

(4)加强听课评课活动。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不能弄虚作假。加强评课活动,发扬教学民主,浓厚教研气氛,提高教研水平。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研水平。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学”实践,积极探讨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要有自己的教研课题。坚持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小”“实”、“短”。“小”就是课题研究的范围内容小一点;“实”就是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短”就是周期时间短一点,见效快一点。总之,坚持实效第一,不搞花架子。

篇7: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

老店中学 张世荣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应知)

2、3、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和写法。(应会)

体会各篇文章所流露的对花草树木以及鸟兽鱼虫的真情,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应会)

二、教学设计:

本单元五篇文章都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人造的风景,叶圣陶先生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身处优美的大自然中,不能不为建筑师巧夺天工的技艺而赞叹;《都市精灵》则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人叹服之余,深深赞同作者的观点: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在写美的过程中多了一些愤慨,更加能引起人们对于自身愚昧的反省,可谓振聋发聩;《明天不封阳台》记叙的事情虽小,但作者却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文中处处透出智者的思索;《治水必躬亲》 则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三百年前的治水图,相信读完这篇短文,我们更应知道顺应自然,才能真正造福民众。

学习本单元,除要领略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还要学会欣赏雅致的语言,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课题名称:二十一《苏州园林》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二、学习目标:

1、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爱美爱国的情感。(应知)

2、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应会)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应会)

三、自主学习

布臵任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并能简要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

四、当堂检测(PPT展示)

五、合作探究

1、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处处入画的原则的?

2、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除了这四个方面外,苏州园林的设计还从哪些方面注意到了“图画”的效果?由此归纳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

3、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六、学生展示

小组上台展示,组与组再交流讨论。

七、评价总结

教师评价展示的成果,给予表扬。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八、作业拓展

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和至少三种说明方法,写三百字的说明文介绍自己的学校。

课题名称:二十二《都市精灵》

一、激情导入 导入:《动物世界》——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材和写法上的特点。(应知)

2、感悟本文语言形象、用语生动的特点。(应会)

3、结合现代城市污染,领会本文主旨。(应会)

三、自主学习

1、通读全文,查字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查阅资料,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四、当堂检测(PPT展示)

五、合作探究

1、“都市精灵”指的是什么?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城市中的哪些动物?这些城市中的人们与这些动物的关系如何?

2、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了哪些问题?请找出你感受较深的语句。你认为作者提出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请你出谋划策。

3、找出你认为文章中对城市小动物的精彩描写,并加以分析。

4、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钟爱的小动物,你赞成这个观点吗?城市有钟爱的小动物,对城市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使城市拥有可爱的小动物?

六、学生展示

分组上台展示交流成果

七、评价总结 给优秀组赞扬鼓励、学生总结本课收获。

八、作业拓展

1、设计一条有新意的标语,号召同学们保护动物,和动物交朋友。

2、如果请你为我们所在的城市选择一种标志性、象征性的动物,你选什么动物,说说理由,并描绘出你喜欢的这种动物,想象一下人们与之友好相处的和谐场景。

课题名称:二十三《幽径悲剧》

一、激情导入(图片导入法、PPT展示)

二、学习目标:

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应知)

2、3、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应会)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应会)

三、自主学习

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四、当堂检测(PPT)展示

五、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并用彩笔画出这棵古藤萝来。

2、作者着力描写这棵幽径古藤萝的美有何作用?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古藤萝的美?而要先描写幽径之美?

3、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 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4、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 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5、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6、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六、学生展示

小组轮流上台展示

七、评价总结

八、作业拓展

1、本文作者在描写幽径时,从春、夏、秋、冬四季写其美景,请你模仿这一写法描绘一下你熟悉的环境。

2、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

课题名称:二十四《明天不封阳台》

一、激情导入 PPT展示阳台、析其作用导入

二、学习目标:

1、能较深入理解文本表达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观念。(应知)

2、能说出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应会)

3、能说出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应会)

三、自主学习

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生词的大意。

四、当堂检测(PPT展示)

五、合作探究

1、封阳台的利与弊。

2、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理清思路。

3、随着线索延续,作者的情感和对问题态度都起着变化,请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说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找出对鸽子描写的部分,细心品读,说说作者描写动物的语言好在哪里?文中还有这样精彩的描写吗?找出来加以体会。

5、如果当时你也在场,目睹了鸽子的伤情,你会作怎样的决定?

六、学生展示(分组进行)

七、评价总结(PPT)

八、作业拓展

1、布臵任务:小小辩论会:封\不封阳台好

2、根据“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试做仿句。

课题名称:二十五《治水必躬亲》

一、激情导入

介绍作者、海瑞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正反对比论述观点。(应知)

2、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应知)

3、理解文言大意、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应会)

4、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

三、自主学习

通读全文,要求读流畅。解决字词音义。

四、当堂检测(PPT展示)

五、合作探究

1、概括内容、翻译全文。

2、文中第二小节强调作者的观点的是哪句话?末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六、学生展示 分小组轮流上讲台展示

七、评价总结 学生教师交替评价、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八、作业拓展

篇8: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一、跨学科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近年来, 中外教育部门都开始有意识地淡化专业界限, 设置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在这样的大趋势下, 基础教育理应逐渐向高等教育靠拢, 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因此, 可以说跨学科学习是新时期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通过其他学科来学习语文当然也是可能的。同样, 语言文字也是其他各学科知识的载体, 各学科教材可以说都是用语言写成的, 那么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应该也都能学习语文。换言之, 各学科知识的获得可以说是以语文学习为基础的, 而反过来, 各学科的优秀教材也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所以说, 语文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整合学习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

二、跨学科语文教学的学科整合方向

“大语文教育”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整合不只局限于语文学科内部, 即单篇课文的整合、专题的整合、模块的整合、必修与选修的整合, 更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的整合。

首先, 语文学科与传统领域学科的整合。在中国传统教育中, 文史哲向来是不分家的, 例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因为它既是杰出的史学著作, 也是不朽的文学经典, 很难将其单独划归于某一单一学科。再如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有鉴于此, 语文学科和历史、政治、地理学科的教材完全可以相互渗透, 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也都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此外, 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也完全存在着整合的可能性。自然学科所培养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 如归谬法、统计法、归纳法、图表法、实验法等都是值得语文学科借鉴的。

其次, 语文学科与新兴领域学科的整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革命性的变化, 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影视作品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这些都将给传统的语文学习带来新的变化。

信息技术革命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变化是空前的, 多媒体软件具有信息存储量大, 画面丰富, 兼具文字、图画、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图文并现、声情并茂的自我控制的发现式的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的合理应用, 可以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使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切实高效。

此外, 现当代影视剧中的优秀作品完全可以成为跨学科语文学习的素材, 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画面的设置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 以及关于信仰、人性主题的探讨, 不但贴近学生生活, 而且具有现实性、趣味性, 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兴趣, 能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三、跨学科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大语文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语文学习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语文教师必须跳出单一学科教学的条条框框, 以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重新审视语文教学。

首先, 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 关注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了解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兴趣所在, 以及对各学科关注点及关注度的差异, 制定有利于其到达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计划。其次, 教师应对本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有所了解, 有效整合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 掌握其他学科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并拿来为我所用, 有可能还应自主编写独具特色的跨学科校本教材。最后, 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那么相应地, 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也应作出适当调整, 教师应根据跨学科的语文教学及时更新评价体系, 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 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上一篇:电子白板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洞烛其奸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