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技术资料编写

2024-04-10

控制测量技术资料编写(精选8篇)

篇1:控制测量技术资料编写

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一、概述

概要说明测绘任务总的情况,包括任务来源、目标、工作量等。任务的安排与完成情况,以及作业区概况、仪器工具及已有资料利用情况等。

二、技术执行情况

主要说明、评价测绘技术文件(技术标准、规范等)的执行情况。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所依据的测绘技术文件执行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技术性更改情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具达到的效果等,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应用情况,经验、教训、遗留问题、改进意见和建议等。

三、成果质量说明和评价

简要说明、评价测绘成果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质量指标。

四、上交的成果及其资料清单

分别说明上交成果的形式、数量等,以及一并上交的资料文档清单,并附相应材料。

注1:各组打印目次技术总结报告1份

封面样式如下:

测量学实习技术总结报告

专业年级: 班 组: 成 员: 指导教师:

二〇一 年 月 日

篇2:控制测量技术资料编写

实训报告的质量体现了学生实训后的整体水平,综合这几年的各班级学生上交的各种实训报告,普遍存在如下问题:①书写格式不符合本专业的要求②针对实训任务,书写内容不全面、不充实,整个是流水账③各种图表不规范④语言叙述不能够正确采用专业术语。现根据我个人理解针对本专业学生就如何书写实训报告进行阐述,从中找出规律性,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文中叙述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本专业实训报告在生产中其实就是技术总结,不过技术总结实际性更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实训任务与生产任务有着本质区别,因此也称为技术总结报告。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及格式不完整或不正确,现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训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必须书写的内容加以说明:

一、书写的基本格式

实训报告按照以下顺序书写即可:

1. 封面:封面应书写实训名称、实训地点、实训时间、组别、组长、学生本人姓名、实训指导教师。

2. 目录:将实训报告总体分几个大部分,构成目录的一级标题,每个一级标题下可以增加若干二级标题即可,标题后接前导符,然后接页码。

3. 正文:

二、书写的基本内容

虽然实训的内容不同,但归纳起来这些报告都有如下基本要点: ①概述:实训的目的、实训的性质、任务及等级标准、实训的时间、实训的要求、测区的范围、测区内的自然地理情况、已有测量资料的情况、作业所依据的技术规范。

综合实训是针对一门课程,以一个大型任务的方式集中进行实训,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巩固和深化,是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训的性质主要是教学实训、生产实训还是毕业实训等;实训任务针对本次综合实训本小组应完成的具体任务分为哪几项,应交待清楚是什么级别;实训要求要根据指导书各项要求加以说明并结合本组及本人的具体情况;测区的范围是指实训所涉及的整个区域,对本区域内的地形特点、道路的交通状况、水文地质、测区内实训期间根据往年的天气总体情况(影响测量外业的工作安排)、根据完成的任务对测区

内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已有的测量成果、测区内已知的点的坐标和高程分析其可利用情况,注意点的成果及标石均存在,其精度能否满足现任务的需要,是何坐标系统等;本次作业所依据的各种测量规范,结合任务、现有的测量仪器设备确定方法,注意规范的版本,这是完成作业任务的技术依据。

②实训前的准备: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组长对本组人员任务分工,以组长为核心,各种测量设备的准备、各种手簿、必要的工具。外业工作进行前,应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主要项目的检校,并认真填写检校结果等,如果设备有重大故障,影响作业精度,应及时提出更换,这是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

③实训过程及内容:即本人如何配合本组成员完成任务,这部分是报告的重点,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如果确实按要求真正进行野外的各项实训,就能够掌握基本的作业过程,重点是围绕按什么程序、用什么方法、仪器设备完成任务等方面进行阐述,这也体现出学生实训后的效果。阐述时主要是根据任务的先后顺序、抓住关键,结合自己情况与同组成员如何完成各项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如何处理的,说明方法,解决问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与其它方法比较有何优缺点,本次实训本组所完成任务的多少、效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④实训体会:也可以是实训小结或总结,对本次实训的意义、学生可以根据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大胆提出合理化建议,结合自己的实训经历,抒发自己对实训的感受。

⑤上交实训成果:这一部分主要是图、表形式,因此也可以作为报告的附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训报告上交的成果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集体成果,这主要是本小组所有成员团结协作的成果,如外业观测各种手簿、数据等,每一小组上交一份即可,注意必须是原始资料,原则上不许转抄或涂改。另一部分个人完成的成果,主要是根据外业观测的数据进行解算并形成测量成果,它主要包括:测区基本控制网图(含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仪器检校结果、计算所需要的各种草图(虽是草图,但要求美观,大小适当)、计算的各种表格等。测量计算中的表格数据要做到清晰、准确,注意数字取位。

篇3:高铁控制测量技术研究

基础GPS网采用国家坐标系统或地方城市坐标系统, 采用的起算点为国家坐标系统或地方城市坐标系统的控制点, 因此其约束平差也是在国家坐标系统或地方城市坐标系统进行, 得到所有基岩点的国家坐标或地方城市坐标。采用斜轴圆柱投影时, 将基岩GPS网的控制点通过投影计算转换到相应的斜轴圆柱投影平面上的平面坐标系统中, 作为施工控制网的基础。

1 高速铁路精密控制测量技术

1.1 高速铁路测量技术要求

高速铁路轨道分为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无砟轨道是以钢筋混凝土或者沥青混凝土道床取代了有砟轨道的散粒体道砟床的整体轨式结构。与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连续性和平顺性, 良好的结构的耐久性和少维修性等特点, 但无砟轨道对基础要求比较高, 一旦基础变形下沉, 修复比较困难, 因此在测量精度方面要求比较高。为了适应高速铁路高速行车的平顺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高速铁路轨道必须具有较高的铺设精度, 甚至精度要保持到毫米级范围内。同时, 对于无砟轨道而言, 轨道施工之后除了依靠扣减进行微量调整外基本不具备调整的可能性, 这就要求为防止测量误差的积累, 提高测量精度的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测量必须具备更严格的控制网标准。

1.2 德国高速铁路控制测量网布设方案

德国的平面控制网共分为四级:PSO、PS1、PS2和PS4。德国的高速铁路线路采用大地测量基准是以德国土地测量管理部门的ETRF89为基础的DB_REF, 采用七参数转换到局部参考椭球体, 使用3°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将球面投影转换到平面上。

(1) PS0是在联测德国国家控制网点 (网点的间距为30~50 km) 的基础上采用GPS大地测量方法测定的三维网络, 其控制点一般分布在线路交汇的范围内, 尽量保证能被多条线路应用, 它构成了德国高速铁路网的坐标框架。 (2) PS1是在PS0的基础上采用全站仪和水准的方法建立的大地测量三维网。 (3) PS2建立在PS1和PS0基础上, 只是采用全站仪大地测量方法建立的平面控制网, 其控制点以永久的控制点标准设立。 (4) PS4则是根据需求设立的其他测量方式获得的控制网。 (5) 德国的高程网只有一种PS3, 其控制点只建立在适宜的大楼和建筑物处, 是采用联测国家水准点, 建立的水准网。同时, 对于上述维数少于三的控制网, 需要用分米级精度标称缺少的维数。

1.3 我国高速铁路控制网布设方案

依据误差分析理论和仿真试验, 借鉴德铁的技术标准, 并考虑我国的技术力,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测量平面控制网是建立在ITRF2000或者ITRF2005框架下选用北京54或者西安80参考椭球体, 通过地区的具体情况, 选择抵偿带坐标系统任意中央子午线系统、任意中央子午线的较窄宽度带横轴墨卡托或者斜轴墨卡托投影到平面上其一般共分为四级:第一级为结合第二级的基础平面控制网 (CPⅠ) , 主要为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第三级为线路控制网 (CPⅡ) , 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第四级为基桩控制网 (CPⅢ) , 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供控制基准。

(1) 基准网和CPⅠ是采用B级GPS静态测量布设的, 其中基准网点间间距一般50~100 km左右设置一站。CPⅠ则是在联测基准网点的基础上, CPⅠ则是的基础上, 一般按3~4 km布设一个单点, 困难地段点间间距不得小于10 m, 同时应在特长隧道进出口和特大桥附近应增设CPⅠ控制点。CPI网的邻点应尽可能通视, 每个控制点至少保证有1个相邻的通视方向, 或者增方向辅助点, 以达到“三网合一”的目的;控制点的点位以便于加密布设CPⅠ导线和施工、运营检测需要为原则沿线路布设。为了与国家坐标或地方坐系建立关系, CPⅠ控制网至少应该联测3个国家或城市控制点。以便确定相互的转换关系。 (2) CPⅡ可同时使用全站仪建立附合导线和C级GPS静态测量两种形式布设。点间距或者导线间的距离一般为500~1000 m, 困难地段不短于600 m。沿路走向布设网点, 网点应选在离线路中线50~100 m, 观测条件比较好的方。 (3) CPⅢ应在联测CPⅡ的基础上, 平面采用沿线路两侧布设五等导线测量的法进行施测, 高程控制是在联测一等水准或者国家二级以上水准点的基础上, 布设三等水准。其控制点一般采用在墙体侧面嵌入螺栓或者桥梁点防护墙上方埋点的方式, 其中嵌入墙体侧面的点位和高程位置均为轨道标记螺栓前缘的上侧。 (4) 我国高速铁路高程控制网也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方式布设, 用二等水准路线联测每隔50~1 0 0 km左右布设, 离线路中心至少2 0 0 m的基岩标, 顺便联测沿线的每隔25 km布设, 离中线150 m的深埋水准点, 并至少需要联测两个或以上的国家不低于二等的国家水准点, 以将高程统一到国家85高程系统中, 或建立两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布设三等水准路线, 联测各个浅埋水准点, 附合在一、二等水准点上。其中, 浅埋水准点尽量与CPI、CPⅡ、CPⅢ控制点公用。

1.4 高速铁路控制测量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控制网布设方案。 (2)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 (3) 各级控制网数据采集方法和预处理。 (4) 基线解算及其质量控制。 (5) GPS网三维无约束平差, 质量控制, 内符合精度的评定。 (6) 起算数据检查和计算基准的选择。 (7) GPS网三维约束平差, 质量控制, 外符合精度评定。 (8) 二等水准精度评定和GPS水准方法研究。

2 勘测设计阶段控制测量工程概况

为满足某段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运营以及后期复测和维护需要, 保证高速铁路运营的高平顺性, 按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 在该段铁路客运专线全线建立高精度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下面主要针对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获取的某高速铁路控制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研究高速铁路精密控制网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2.1 己有测量成果

该段勘测设计工作开始, 既有工程控制测量数据资料情况如下。

(1) 国家A、B级GPS点7个, 间隔为50 km左右, 各点基本与既有一等水准路线公用, 但其坐标框架不统一, GS43、GTIO、GS51、HDOI是ITRF93参考框架下的, 其余三个为0016、0017和1169都是工TRF97参考框架下的。 (2) 国家三角点9个, 其中国家工等三角点两个:9014和9055;国家11等三角点七个, 分别为:9012、9013、9056、9023、9003、9004和9021。 (3) 测技中心布设GPS点2个, 分别为:JSGPS125, JSGPS126。

2.2 施工坐标系选择

在观测过程中, 联测上述点, 进行基准网的测设。由于观测条件限制, HD01采用了偏心观测, 经过兼容性分析, 参考框架JTRF93:GS43、GT10、GS51、HD01四点与参考框架JTRF97:0016、0017、1169三点兼容性较差, 最终处理方案为:全线约束国家GPS点四个, 分别为:WGS-84椭球、参考框架ITRF97:0016、0017、1169和参考框架ITRF93:HD01。并且对HD01进行了框架改化。

2.3 己有测量成果的评价和利用

本线在勘测设计阶段己经充分考虑了投影变形的影响, 因此本次精密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可以利用原勘测阶段的坐标系统参数。但是由于采用框架不同, 原来定测采用的是97框架, 所以原有设计资料可能会修改。既有工程控制网坐标系统设计参照依据为《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相关要求, 在精度等级、分布密度、规格和埋深都与无碴轨道施工控制网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不能满足无碴轨道铺设技术要求, 需在全段建立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的精密工程控制网。本段联测的国家三角点兼容性差。因此应重新建立B级GPS框架网——基准网, 以便作为后续精测网的起算约束点。但是要与原有约束点进行联测, 以确保新建精测网资料与既有勘测设计资料保持一致。

3 高速铁路测量平面控制网处理实例分析

3.1 基准网基线解算

(1) 基准网网中的GPS基线向量采用精密星历和精密基线解算软件Gamit进行平差计算, 其解算的精密基线的同步环闭合差严格为0。 (2) GPS的基线解算质量主要通过重复边和异步环闭合差检核。 (3) 基准网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观测, 在内业数据处理时, 分三种方式进行基线向量解算。

(1) 24小时作为一个时段, 整体计算。 (2) 将24小时分成两个时段, 每个时段16个小时, 中间重复4小时。 (3) 24小时分成四个时段, 每个时段6小时。

经过对比分析, 三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值均小于10 mm, 最终成果采用将24小时分成两个时段的计算结果。

由于两种约束网平差坐标成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点位空间三维坐标分量差值最大达到9 mm, 基线长度差值最大达到5 mm。这一差异主要由双方选用坐标位置基准和约束平差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为了保证该段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的CPO控制网坐标基准的统一, 采用精测网评估验收专家组建议该段铁路客运专线工程CPO控制网坐标采用评估验收专家组计算的CPO约束网平差计算的坐标成果统一平差。

3.2 CPⅠ和CPⅡ基线解算

该段高速铁路CPⅠ和CPⅡ均是采用GPS静态差分技术, 按照相关规范布设的。限于精度要求, 它们一般选用L e i c a或者trimble双频GPS接收机来采集数据。数据采集完成后, 经预处理没有任何问题后, 将所有原始观测文件 (trimble数据需转化为rinex数据) 输入商用软件LGO, 再对点号、天线量高方式、天线高复核后进行基线解算基线解算前, 考虑以最佳的方式构网。数据采集过程一般采用四台GPS在各自的测站上, 同时观测相应的时间, 便完成一个时段测量;然后, 以边连的方式, 其中两台不搬站, 另外两台仪器翻滚推进或者四台仪器分两组共同推进, 准备进行下一个测段。其中翻滚推进方式的两个处于不搬站的仪器应改变仪器高。

其中A、B、C、D为同步观测的四台接收机。CPⅠ和CPⅡ在LGO软件的构网方式一般采用由三条同时段采集的基线和另一时段公用边基线构成异步环, 各异步闭合环采用边连式连接, 逐环构网。在联测基准网时, 有可能采用三台仪器观测, 此时也应用边连式连接其它异步环。CPⅠ和CPⅡ构网的唯一不同点只是CPⅠ观测了两个时段, 要进行两次异步环的连接。

WGS-84坐标系下基线解算设置一般采用软件系统推荐的系统缺省值, 均解算出整周未知数, 同时存储基线结果, 并将异步环数据导出为.asc格式ASCⅡ码基线文件。然后把.asc格式文件导入软件依次进行闭合环差计算, 无约束平差、建立相应的坐标系, 输入已知点坐标进行约束平差。

3.3 CPI和CPⅡ精度分析

(1) CPⅠ和CPⅡ重复独立基线和异步闭合环误差统计该段高速铁路数据处理过程中, CPI共取独立基线178条, 独立重复基线共38条, 其中较差最大的为8 mm;重复基线均小于限差。

(2) 不同等级GPS网部分同、异步闭合环限差分析。

对CPⅠ、CPⅡ和D级分别建立同、异步闭合环, 在软件tgppsw中进行最小独立闭合环的解算。然后从各级控制网中所有同、异步环中任意选取构网相同的对应闭合环, 进行同、异步环闭合差分量及闭合差统计分析。计算闭合环精度可以得出, CPⅠ同步环与异步环闭合精度和闭合差相当, 而CPⅡ和D级网主体上异步环大于同步环闭合精度和闭合差, 也就是说当同步环满足限差的时候, 异步环不一定能满足, 建立异步环闭合环在精度控制方面优于同步环闭合环。这种优势在所构建闭合环CPⅡl99-CPⅠO51-CPⅡZOO-CPⅡl98-CPⅡl99中体现得比较明显。建议在CPI数据处理时, 同时构建同、异步环进行对网闭合差的检核, 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可靠性。而对于CPⅡ和D级网,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可只构建异步环对闭合环的检核。

3.4 平差计算精度分析

(1) 无约束平差及精度分析。

复测基线及异步环满足要求后, 继续在测量软件tgppsw中进行无约束网平差计算。对观测值标准差、后验中误差、残差和点位精度进行统计分析。剔除粗差和明显的系统误差, 同时考察网的内符合精度从网平差报告和上述分析看, CPI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改正数最大∆X为3.6 mm, ∆Y为10.6 mm, 业为14.9 mm, 点位标准差基本在2.2~8.8 mm范围内波动, 大地坐标经纬度RMS主要分布在0~4.5 mm, 高程RMS主要分布在0~10 mm, 平面精度控制在0~6 mm以内, 高程精度控制在0~11 mm以内;而CPH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改正数最大为∆X 19.7 mm, ∆Y为13.1 mm, ∆Z为7.6 mm, 点位标准差基本在2.5~10 mm范围内波动, 大地坐标经纬度RMS主要分布在0~4.9 mm内, 高程RMS主要分布在0~10 mm平面精度控制在0~6 mm以内, 高程精度控制在0~13 mm以内。其上指标均严格符合限差要求, 说明基线向量网内符合精度很高, 基线向量网的质量十分可靠。

(2) 约束平差。

(1) 不同参考框架下约束平差对CPⅠ和CPⅡ精度分析。

基于该段高速铁路C P I分别在GPS2005坐标框架和2000坐标框架下, 在WGS84坐标系下, 选用114.75度和114.1度为中央子午线经度, 横坐标Y偏移量为500 km, 设置相应的高程异常值和投影面大地高程, 利用基准网在2005框架下的平差结果作为起算基准, 在tgppsw软件中进行约束平差。其中基准网是在GPS2005坐标框架下, 采用WGS-84坐标系, 选用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7°, Y坐标的加常数为500 km进行平差的。同时, 以CPI平差结果作为起算数据, 应用与相同的方式, 对CPⅡ进行约束平差。

比较CPⅠ和CPⅡ在GPS2000和2005框架下的平差结果, 计算表明, 两种坐标数据间存在几乎固定的相对差值:

∆X=13.4cm, ∆Y=-33.9cm, 固定差值浮动只在1 mm范围内。选用中央经线114.1度进行不同控制网的约束平差, 比较两种参考框架下的坐标, 同样可以得到上述结论。因此, 常规GPS测量中, 选用GPS2000或2005框架进行约束平差都能满足相应工程要求。而对于高速铁路控制网高精度要求而言, 最好选用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GPS2005坐标参考框架。

(2) 最终约束平差结果分析。

C P I起算点选用基准网控制点的成果, 采用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抵偿坐标系在软件上整体平差, 点位中误差xm最大为3.1 mm, ym最大为2.9 mm, 均小于±10 mm的限差, 满足规范要求。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大为0.6 3″, 小于1.3″的限差, 满足规范要求。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最大为3.6 0 mm, 小于 (8+D*lppm) 的限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大为均严格小于1/170000的限差, 满足规范要求。

篇4:控制测量技术资料编写

关键词:矿山测量 GPS-RTK技术 应用 影响

在当前的矿山测量工作发展过程中,GPS-RTK技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矿山测绘的测量难度,也大幅降低了其工作强度,缩短了测绘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山测绘的精度及准确性,有效推动了新时期我国矿山测绘工作的开展,为后续的决策和开采提供了依据,对于我国的矿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GPS-RTK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1 原理 作为GPS测量技术的一种,GPS-RTK技术本身具有精确度高及实时性强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具体说来,GPS-RTK测量仪器主要有三部分,数据传输系统、GPS接收机和相应的软件系统,在具体的应用中,会用到两台接收机,一台作为流动站,另一台则作为基准站的一部分,后者的作用提供原始的坐标,工作时,在收集到所在地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对所得的载波相位数据利用其内部的软件系统,进行差分处理,这样就可以得到测绘地点的详细信息,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而言,在矿山测量时,基准站需设立在信号充足的固定位置,进而确保对原始数据有效收集,过后利用其进行载波相位数据的差分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传输系统传送至流动站的接收机,接下来,流动站的GPS接收机也在进行数据搜集,将前述二者的数据统一上传至接收机构,进行完备处理,继而形成了不同GPS接收机之间的基线向量,然后对其和基站内的原始坐标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相应地区的测量结果。总体来看,GPS-RTK技术的运用,可以简化矿山测量的难度,可有效减少GPS接收机数量,为使用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未来矿山-测量工作的发展趋势。

1.2 特点 首先是缩短了测量时间,相比于原始的GPS测量,此技术的运用省略了计算数据处理环节,使得测量的时间缩短了,这样也有利于测量的实时性发展;其次,测量的精度得到了提高,此技术的应用下,使测量达到了厘米级别,为矿山开采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数据;再次,缩短了数据反馈时间,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技术,此技术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更少,拓展了其对测量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得相应的测量作业效率得到了提高;最后,基准站和流动站无需通视,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进行远距离观测,提高了测量的效率,便于测量工作的高质量开展[1-2]。

2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矿山开采规模的逐渐扩大,所在地的地形地表日趋复杂,基于此现状,为了更好地进行矿产开采,很有必要进行严谨高效的矿山测量工作,进而实现对地形的不断修正和重新规划,这时,GPS-RTK技术适时而出,由于其本身具有很多优势,已经广泛应用在了矿区规划建设方面。

2.1 测量矿山地面形变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区的地形是否变化是矿区人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测量分析地面形变则可以为矿区地面形变的分析提供重要依据,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及GPS-RTK技术的运用来看,实际操作中,先以地面某一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为基础,进行定期观测,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就可以得到此点的水平位移变化及相对应的下沉值。此外,在常规的测量方法方面,先是建立监测网,其根据矿区地面所设置的观测点和基准点建立,然后对各个测点的高度差用水准仪进行测定,并根据测量数据,对检测网各个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进行计算,最后的步骤则是求取矿区转换的参数。

2.2 测量矿区的工程建设 基于其实际运用方面来看,RTK技术在工程放样和定位过程中的应用极为方便,此外,其可以利用自身的监测优势,提供测站点在制定坐标中的三维定位情况,正是由于此方面的优势,使得GPS-RTK技术在矿区建设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正在土地勘测定界、开采灾害防护与检测以及矿区地面建设工程测量、开采沉陷地表岩移动观测等等多个方面。以在矿区设立多个地表岩移观测站为例,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先测量各个观测点的二维坐标,根据此过程收集的数据的对比分析,即可得出相应的到测点的水平移动变形数据及其他信息等,可为设立多个地表岩移观测站提供据测依据。

2.3 矿区控制网的建立和使用 在矿区建设工作中的测量环节,常规测量时要求控制点能相互通视,这种需求前提下,因为常规测量固有的精度不准确以及测量工序复杂的特点,使得矿区开采单位不能马上知道测量结果的精度,不利于后續开采工作的高效展开,但是运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可以确保矿区开采单位可马上知道实时定位精度及结果,这无疑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此外,此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将实时定位的精度细化到厘米级,使得所提供的数据更为精确和实用。GPS-RTK技术在布设矿区控制网的过程中,其所具有的测量精度完全可以适合规范的要求,为后续的便捷作业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整个施工的有效进行[3]。

3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绘应用的注意事项

3.1 操作的规范性方面 在新时期的矿山测量过程中,对于GPS-RTK技术的应用,还应注重对操作人员的相关培训,确保其业务水平可达到测量要求,不会影响到测量的结果,基于此,应当选用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人员,并及时采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设备,使得测量的全过程严格按照相关工作标准来实施,这样,才能严格测量出最为精确的数据,也才能保证GPS-RTK技术运用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2 选择测量基准站方面 从当前的具体实践来看,测量中基准站的选择对于测量的精度有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应当选择合适的地点确定测量的基准站,具体实施中,首选是地势较高、环境开阔的地带,还要确保电台覆盖良好,且所在地的四周无明显遮挡物,另外,为了监测中数据的不丢失和不受到破坏,应严格保证其基准站周边200m内为没有无线电发射台及高压电线等。最后,对于基准站具体位置的设定,工作人员应确保其在坐标精确的已知点位上,综合全部位置来看,测量区域的中间地带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可有效避免其电台天线的架设位置处于卫星空洞区,便于后续精确的测量。

3.3 测量时间的选择方面 即便新时期的GPS-RTK技术可以进行全天候测量,但结合以往实践看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依旧会受到测量时间的影响,基于此,对于最恰当测量时间的推算,应当按照卫星运行的角度和位置来进行,进而确保GPS接收机的PDOD值小于6,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减少卫星运输过程产生的误差,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促进测绘的高效性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采矿事业发展中,对矿山进行控制测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情况,在分析其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其在矿山测量中的实际运用,分析了其在测量矿山地面地形等使用过程,并探讨了其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能为我国矿山开采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董应文.试论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23:33+37.

[2]李鹏,李燕.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09:81+83.

篇5:《测量实习》报告编写参考

《测量实习》报告编写参考模板

一、实习目的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书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练习用经纬仪(全站仪)测记法测绘地形图;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土建施工放样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等一些主要一起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4.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5.测绘地形图;

6.建筑物放样;

7.建筑基线。

四、实习项目与程序: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3.测绘地形图:

(1)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

(2)根据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测量某些点的高程,再标在图纸上。

4.施工测量:

(1)建筑基线、建(构)物放样。

五、实习方法: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

1.测量的方法:

(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旗袍居中,然后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3)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子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4)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

2.角度测量的方法:

(1)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通过对中器观察是否对中,否则反复调平。

(2)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右面的读数,记录读数。

(3)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是的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左边的读数,记录读数。

(4)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40秒,否则重测。

3.距离测量的方法:

(1)用前面的方法将经纬仪对中整平,再进行定线。

(2)然后用钢尺沿着路线测出导线长度。

(3)往返各测一次,两次距离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三千分之一,否则重测。

六、测量精度:

1.距离往返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1/3000;

2.水准仪高差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在容许值±12vn mm或±40L mm范围内;

3.测内角时一测回中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超过±40``。

七、计算成果和示意图见测设数据计算表。

八、体会:

篇6:地形测量实习报告编写内容

1.目的2.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

1.测区概况

2.仪器设备

3.仪器的检验与校正

1)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2)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4.图根控制测量

1)测区已有控制点资料

2)坐标系统的选择

3)技术依据

4)平面控制测量

5)高程控制测量

6)内业数据处理

5.地形碎部测量

1)技术依据

2)数据采集作业过程

3)特殊地物的测量

6.内业成图

1)成图软件介绍

2)内业成图方法

(1)方法简介

(2)内业成图具体过程

三、实习体会

(节选部分--做参考)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

篇7:控制测量实习技术报告

1.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学生《大地控制测量学》后的实践性课程,通过该大地测量计算和集中教学实习,使学生对大地测量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但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动手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使学生通过实习,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设计,踏勘选点,仪器检验,重点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熟悉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和线路的检核方法。

实习小组由4人组成,轮流分工为: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2人立尺。

1.2 工作进程:

本次工作从10月28号上午开始查线,观测准备,下午开始进行观测,11月4号完成水准测量工作;11月5号开始内业技术整理,平差计算,11月13号完成全部工作。

2.作业依据

GB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3.人员组成4人:

4.仪器设备

4.1 投入的仪器设备

精密光学水准仪DSZ2,铟瓦水准尺,尺垫,记录板

4.2 水准测量仪器的检校

根据规范要求,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作业前按规定进行了检验、检查,具体详见仪器检验资料,经检验、检查结果表明作业所用仪器设备性能状态良好。

4.2.1 水准仪

水准仪在作业前进行了下列检查、检验:

⑴水准仪的检视;

⑵水准仪上概略水准器的检校;

⑶光学测微器隙动差和分划值的测定;

⑷i角检校。

4.2.2 水准标尺

水准标尺在作业前进行了下列检查、检验:

⑴标尺的检视;

⑵标尺上圆水准器的检校;

⑶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

⑷标尺名义米长及分划偶然中误差的测定;

⑸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的测定。

5.水准观测

水准测量在观测过程中,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

测量规范》中的二等水准要求进行作业,二等水准标尺的尺承使用

6.5公斤重量的铸铁尺台。

二等水准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沿相同路线进行往返测。

具体情况如下:

往测:使用仪器精密光学水准仪DSZ2,铟瓦水准尺。完成水准路线总长3.389km,观测总站数为66站,路线闭合差:5.01mm,后验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2.721(mm/km),水准观测无重测测段。

返测:使用仪器精密光学水准仪DSZ2,铟瓦水准尺。完成水准路线总长3.410km,观测总站数为64站,路线闭合差:3.89mm,后验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2.107(mm/km),水准观测有三个重测测段。

6.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6.1 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6.2 起算数据

起算点:承露台边的已知点MJ02,高程为8.00m。

6.3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观测数据的处理分为预处理与平差计算两部分。预处理内容包括:水准高差的尺长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高程网的平差计算采用间接观测平差法。预处理与平差处理中所推导的计算公式及处理方法严密。数据处理软件为 <<地面测量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系统>>。数据预处理方法及平差计算方法

均符合规定要求。

7.高程精度统计

根据水准网平差计算,往测相对起算点最弱高程点位中误差是MJ51为2.50mm,返测相对起算点最弱高程点位中误差是MJ51为

1.94mm。

7.1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计算公式为:

MΔ=±△△/R]/(4*n)mm(1)式中:Δ为测段往返测不符值,单位为mm;R测段长度,单位为km;n为测段数。

根据公式(1)计算的二等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为MΔ=0.12mm(限差为1.0mm)

7.2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计算公式为:

MW=±WW/F]/Nmm(2)式中:W为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单位为mm;F为水准环线周长,单位为km;N为水准环个数。

根据公式(2)计算的往测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MW=返测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MW=

8.结论

8.1 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由于我们实习路线是从学校到超山寺再到学校构成闭合环,因此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在出学校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过往的车辆和人都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那种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完成精细的水准测量。还有在超山寺附近测量时也遇到一些麻烦,在上坡的时候高程在短距离就相差的很大,有时在前视读数直接在30cm以下了,或者是后视读数超过尺的最高值,这样我们在上坡的时候就打Z字型上坡,在上去的同时选点,测量也格外注意。最后在进行往返闭合差检验的过程中,我们组遇到了一个很特殊的问题,那时基本上完成了整个外业工作任务。那就是MJ11到MJ10往返测高差较差很大,当初我们没有直接去反工,而是想到当初记录员说过由于观测要始终先观测最开始观测的那把尺,因此不知道记录那把是前尺那把是后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把往测前后尺数据对调,结果发现较差没有超限,并参照其他组发现对调后的数据正确。这样我们基本上确定是记录员在记录的时候前后尺的顺序明显记反了而避免再次返工。

8.2 实习体会

实习终于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更熟练的使用精密水准仪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测量实习的进度,甚至是

带来严重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侯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出现一些矛盾,但大家都想着如何把这次实习完成得更加完美。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对以前的学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篇8:北京地铁某区间控制测量技术

北京地铁某线工程起自南四环北侧马家楼, 向北沿马家堡西路、菜市口大街、宣武门外大街、宣武门内大街、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至新街口, 再由新街口向西, 沿西直门内大街、西直门外大街至首都体育馆后转向北, 沿中关村大街至清华西门, 之后向西进入颐和园路, 并经圆明园、颐和园, 终至龙背村。该线路全长28.14 km, 共设车站24座。

二、工程特点

1. 施工方法多而复杂。

该标段包括一站两区间, 全长3 001 m。如, 北京南站主体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 出入口过路段辅以暗挖法施工;两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 区间联络通道使用暗挖法施工。

2. 施工干扰多, 施工配合要求高。

如, 北京南站地处交通枢纽, 人员流动性大, 车辆多, 施工场地狭小, 施工交通干扰大;车站周围住房密集, 且大多为民房, 扰民和民扰问题突出。盾构法施工从陶然亭车站进入, 从角门北站推出, 和相邻标段的施工配合、施工协调要求高, 同时相互间的施工干扰多。盾构法施工通过北京南站, 要求北京南站配合施工, 同时对北京南站的施工造成一定影响。

3. 工程量大, 工期短。

区间线路长3 001 m, 施工工期529 d;北京南站施工工期592 d, 同时还要配合区间施工。标段的工期压力非常大, 要求较高的设备完好率和较强的施工生产组织能力。

4. 管网改移及建、构筑物监测工作量大。

如, 北京南站附近地下管线密布, 大部分为市政主干线, 数量多、种类多, 涉及的管线管理单位多、牵涉面广, 大部分需要改移, 协调难度大;区间沿线穿越居民住宅楼、桥梁、河道多, 对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 监控量测工作量大。

三、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施工测量指的是标定和检查施工中线、测设坡度和放样建筑物等作业。测量是施工的导向, 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地铁工程的施测条件和复杂环境, 对于施测的精度要求相当高, 必须精心施测、仔细整理成果, 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如, 北京地铁隧道工程规定开挖的贯通中误差为横向±50 mm、竖向±25 mm, 极限误差为贯通中误差的2倍, 纵向贯通误差限差为L/5 000 (L为贯通距离, 以km计) 。

1. 测量控制网的检测。

为满足盾构施工的需要, 应检测业主提供的首级GPS控制点、精密导线及精密水准点, 保证上述各级控制点、相邻点的精度 (精密水准路线闭合差) 分别小于±10 mm, ±8 mm和 (L为线路长度, 以km计) , 并以此作为盾构测量工作的起算依据。地面控制网是隧道贯通的依据, 受施工和地面沉降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点有可能发生变化, 所以在测量时和施工中应先对地面控制点进行检测, 确定控制网的可靠性, 检测内容包括检测相应精密导线点、检测高程控制点等。

2. 施工控制网布设。

在地面控制网检测无误后, 依据检测的控制点加密施工控制网, 以保证日后施工测量及隧道贯通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测量包括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和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两个方面。

(1) 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通常, 地面精密导线的密度及数量都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 因此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加密施工控制网, 以满足施工放样、竖井联系测量和隧道贯通测量的需要。施工平面控制网采用Ⅰ级全站仪进行测量, 测角4测回 (左、右角各2测回, 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 , 测边往返观测各2测回, 用严密平差处理数据, 点位中误差小于±10 mm。

(2) 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根据实际情况, 将高程控制点引入施工现场, 并沿线路走向加密高程控制点, 高程控制点必须布设在沉降影响区域外, 且保证其稳定。水准测量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施测精度为 (L为水准路线长, 以km计) 。

3. 联系测量。

联系测量是将地面测量数据传递到隧道内, 以便指导隧洞 (道) 施工。具体方法是:将施工控制点通过布设使其趋近导线和趋近水准路线;建立近井点, 通过近井点把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引入竖井下, 为隧道开挖提供井下平面和高程依据。联系测量是联接地上与地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地下控制测量精度, 保证隧道的准确贯通, 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多次复测, 复测次数应随贯通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一般1 km内取3次。联系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趋近导线和趋近水准测量。地面趋近导线应附和在精密导线点上。近井点与GPS点或精密导线点通视, 并使定向具有最有利的图形。趋近导线测量用Ⅰ级全站仪测量, 测角四测回 (左、右角各2测回, 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 , 测边往返观测各2测回, 用严密平差处理数据, 点位中误差应小于±10 mm。测定趋近近井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趋近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相邻的精密水准点上。趋近水准测量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施测精度要求为 。

(2) 竖井定向测量。为保证盾构施工基线边方向的准确性, 采用投点仪和陀螺仪定向方法或吊钢丝联系三角形法为主要手段进行定向测量。以竖井联系三角形定向测量为例, 首先通过竖井悬挂2根钢丝, 由近井点测定与钢丝的距离和角度, 从而算得钢丝的坐标以及它们的方位角, 然后在井下认为钢丝的坐标和方位角已知, 通过测量和计算便可得出地下导线的坐标和方位角, 这样就把地上和地下联系起来了。竖井联系三角形定向测量如图1所示。

(3) 高程传递测量。高程测量控制通过竖井采用长钢卷尺导入法把高程传递至井下, 向地下传递高程的次数与坐标传递同步进行。先作趋近水准测量, 再作竖井高程传递, 竖井传递高程采用悬吊钢尺 (经检定后) , 井上和井下2台水准仪同时观测读数, 每次错动钢尺3~5 cm, 施测3次, 高差较差不大于3 mm时, 取平均值使用。当测深超过20 m时, 3次误差控制在±5 mm。竖井高程传递如图2所示。

地下施工控制水准点, 可与地下导线点合埋设于一点, 亦可另设水准点。水准点密度与导线点数基本相同, 在曲线段可适当增加一些, 其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与地面精密水准测量相同。地下施工水准测量可采用S3水准仪和5 m塔尺进行往返观测, 其闭合差为 (L以km计) 。

4. 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测量。

地下导线测量按Ⅰ级导线精度要求施测。测角中误差≤±5, 导线全长闭合差≤1/15 000。在隧道未贯通前, 地下导线为一条支导线, 建立时要形成检核条件, 以保证导线的精度。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是隧道掘进的依据, 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导线前, 应对已有的施工控制导线的前3个导线点进行检测。将地下导线点布设为导线锁的形式, 形成较多的检核条件, 以提高导线点的精度。导线点如有变动, 应选择另外稳定的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施工导线延伸测量。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应测量3次, 其测量宜与竖井定向测量同步进行。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小于±10 mm时, 应采取逐次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曲线段施工控制导线点宜埋设在曲线5大桩 (或3大桩) 点上, 一般边长不小于60 m, 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施测, 左、右角各测2测回, 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6, 边长往返观测各2测回, 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7 mm。

5. 施工放样测量。

施工中的测量控制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 可用另外2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 用同样方法来检测放样点位置正确与否;或者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 用另2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 放样点理论坐标与检测后的实测坐标X, Y值相差均在±3 mm, 可用这些放样点指导隧道施工;也可放线2个点, 用尺子量测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复核, 如距离相差在±2 mm, 可用这些点指导隧道施工。暗挖隧道施工放样主要是控制线路设计中线、里程、高程和同步线。隧道开挖时, 在隧道中线上安置激光指向仪, 调节后的激光代表线路中线或隧道中线的切线或弦线的方向及线路纵断面的坡度。每个洞的上部开挖可用激光指向仪控制标高, 下部开挖采用放起拱线标高来控制。施工期间经常检测激光指向仪的中线和坡度, 采用往返或变动两次仪高法进行水准测量。在隧道初支过程中, 架设钢格栅时要严格控制中线、垂直度和同步线, 其中格栅垂直度允许误差为3°, 中线和同步线的测量允许误差为±20 mm。

6. 盾构机始发的相关测量和掘进测量。

(1) 盾构机始发前的相关测量。主要包括:盾构机始发设施的定位测量, 其中包括盾构导轨安装测量和盾构机拼装测量等;盾构机内参考点复测, 即盾构机拼装竣工后应进行的测量, 主要包括盾构机各主要部件几何关系测量等;SLS-T导向系统的正确性与精度复核, 主要包括对SLS-T导向系统中的TCA仪器和棱镜位置的测量。

(2) 掘进测量。主要包括:一是洞内平面控制点测量。洞内控制导线点应布设在隧道貌岸然的两侧墙壁上, 采用强制对中标志, 在通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每100 m布设一点。以竖井定向建立的基线边为坐标和方位角的起算依据观测。采用Ⅰ级全站仪进行测量, 测角4测回, 测边往返观测各2测回。二是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洞内水准测量以竖井高程式传递水准点为起算依据, 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 测量精度要满足 。三是盾构机姿态测量。测量瞬时盾构机与线路中线的平面、高程偏离值, 盾构机的旋转角度等数据。四是对SLS-T导向系统的检核测量, 以保证衬砌环的环中心偏差和环片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姿态。五是成环管片环位置和姿态测量, 以保证隧道施工的精度达到施工设计要求。

四、结论

上一篇:宽窄巷子的说明文下一篇:邪恶的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