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作文教学计划

2024-05-15

五下作文教学计划(精选6篇)

篇1:五下作文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 一 篇

习作题目:观察某个地方的春景或冬去春来的变化。习作要求:

1.写下你在某个地方见到的春景,或者第一次去某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把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或者冬去春来的变化写下来,题目自拟。

2.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进行描写,详略得当,学习在景物中融入人物的活动和自己的感想。

3.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习作重点:

主要景物的选择(初步学习动静结合)要有顺序,抓景物特点写,并能展开想象。习作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把景物写美。习作准备: 1.学生阅读有关春天的文章、诗歌;到郊外、校园、公园等地去寻找春天,观察春天。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习作时间:四课时。习作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始时,不知不觉,我们又步入了春了怀抱中。.春天,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天,耕耘播种,充满希望。可是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放音乐《春天在哪里》。板书课题:春天。2.学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你就会发现春天的美丽。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描写,再次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二、说春天:看谁说得精彩。

1.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礼物,你们想看看吗?(播放一段春天的录像)你会用什么词语或诗句来形容这大好的春色呢?(春光明媚、柳绿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风和日丽、春回大地、花红柳绿、大地回春、春暖花开、百花争艳……)

2.从冬天到春天,想必细心的同学们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春的影子了,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你发现了春姑娘带来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你还从哪里找到了春天?请同学们闭目想想去了哪些地方寻找春天?在那儿,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她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植物:花、草、树;动物、天气、人物…………)

4.全班交流。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组织学生评一评、议一议。(小草发芽、冰雪融化、桃花盛开、风筝高飞、燕子归来、百花盛开......)

5.小结:从植物、动物、人物、天气等变化中,我们发现了春天,从动听的歌曲和优美的文章中,我们也可以欣赏到春天,可见,处处有春天啊!

三、指导选材,教给方法,明确要求。

1.同学们,春天这么美,想不想把你心目中的春天写下来?

2.本次习作是写出自己对春天景物的发现和体会,内容范围宽,可以写的材料很多,因此所选择的写作材料,要突出春天的特点。讨论交流:

(1)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可从形状、颜色、时间、空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方面去描写。甚至可联系读过的诗词,唱过的歌等方面去联想,想象。)

(2)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生动、形象、具体)

(3)怎样能使自己的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引用诗词、歌曲等,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4)选择的材料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呢?(按空间顺序、按人物游览地点的先后顺序……)选好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排一下序,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做到观察细致,真实自然。要突出景物画面中的主体对象。3.小结,巧妙地引出本次习作要求: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移步换景)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引导从学过的古诗中感悟)《江畔独步寻花》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发挥想象要适度,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空想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5)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

第二课时

一、写春天,看谁写的精彩。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搜集的图片、积累的词语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对先完成习作的同学,指导修改。1.要求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

2.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抓住“春天的景物及春天的感受”写具体这一要求进行修改。尽量能把景物的特点和任务的活动巧妙融合,写的生动、具体,突出特点。3.书写干净,整齐。修改后誊抄。

习作批改、评讲记录

一、习作完成情况综述:

二、具体情况记录

1.优秀习作:

2.良好习作:

3.合格习作:

4.待合格习作:

三、典型问题记录:

四、好词佳句:

第三、四 课 时(评讲作文)

一、导入:

上星期,我们完成了习作《我眼中的春天》,细心翻阅大家的习作,老师被大家的文章吸引着,徜徉在你们的作文中,老师也感受到了春的美好。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评析本次作文,静静感受你们眼中的春天。

二、回顾总结习作要求

1.首先,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本次的习作要求。请大家快速浏览、回忆一下,想一想,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你认为本次作文评改应注意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忆,出示习作要求)

板书:观察细致,抓住特点,感受真实。运用修辞方法。

2.除此之外,大家在批改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交流。(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存在病句、要注意错别字......)

三、共评共析作文

1.选择两篇例文(一篇优秀习作,一篇问题较大的习作,是写不同景物的)

优秀习作评讲:

(1)本次习作,进步最大的是()同学,她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请她来朗读自己的习作,同学们要认真听,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发现文章的精彩和不足并做好标记。

(2)根据评改要求,哪位同学能从整体上评价一下这篇文章?(3)谁能结合字词句段来具体说说,她的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刚才几位同学品评了()的习作,给予了她肯定,那么她在这篇文章里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就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5)结合大家的意见,谁能给这篇作文下一个总评

(6)请看老师的总评:小作者眼中的春天是美丽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小作者主要抓住了田野、果园和学校三个地方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恰到好处的修辞方法,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景物的特点,从作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处处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也感受到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孩子,希望你继续努力。

2.问题习作评讲:

(1)大屏幕出示习作,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并发现问题。

(2)你觉得这位同学的习作有哪些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你还有哪些建议?

四、赏后自改

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善作不如善改。我想应当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老舍

2.请同学们参照她的文章以及评改标准,再次看自己的文章,进行第二次修改。3.学生动手修改习作,教师巡视指导。4.请例文修改的作者交流改后的文章。

5.还有哪些同学愿意交流一下你修改前后的文章?(2、3位同学)

五、小组修改、欣赏、学习。

1.那么同学们修改后的文章到底怎么样呢?请前后桌的四为同学将作文交换过来,互相修改、欣赏并学习同伴作文中的精彩之处。2.交流批改情况

⑴推荐精彩片段:

在评改中,同学们肯定发现了不少优秀的文章,他们有许多可取之处,谁愿意做伯乐,来推荐一下最精彩的部分。

⑵交流主要问题

刚才同学推荐的部分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老师为你们高兴,因为你们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当然我们的文章肯定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谁能将你们发现的问题来交流一下。3.小结:同学们发现的这些问题,也是老师在课前翻阅时发现的主要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能逐步克服这些不足,争取写出更优秀的文章来。

篇2:五下作文教学计划

教材介绍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从内容到编排面貌焕然一新的教科书。它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色:

1、人文内涵丰富

2、拓宽题材体裁

3、灵活设置专题

4、系统设计导练 ﹙一﹚教材概貌

1、按专题分成8组,每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2篇,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选读课文8篇

2、口语交际、习作各7次

3、生字:认200个,写150个

4、“词语盘点“列出的词语:读读写写176个,读读记记154个

5、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 第一组“走进西部”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 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 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

(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本册专题安排的特点

1、采取“双专题”形式,即从内容和语文读写点两方面去考虑专题。

2、更加关注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3、单元组成的方式更加多样。﹙二﹚单元结构

高年级单元结构编排回顾:

1、单元导语增加了新的内容。

2、将口语交际与习作单列,并提供多个话题供师生选择。

3、将“语文园地”改为“回顾·拓展”,并增加了新的栏目。

4、有一次综合性学习采取全新的编排方式。教学建议: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本册语文学习目标(一)对教学目标的再反思

1.对于教学目标所形成的共识

(1)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3)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

(二)本册教材阶段性目标的具体表现

识字写字:

1、继续识字200个,会写15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操作建议:

1、高年级识字教学要以字义为重点,以字义带动字音和字形,注意读音和书写的难点,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减少机械的单字抄写。

3、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

4、用好配套的《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仿影教材》。阅读教学: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的。

八个专题的读写重点:

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六、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七、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八、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习作教学: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学写简单的书信、发言稿、研究报告等应用文。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习作题:

1、给远方同学的信

2、看图作文/童年趣事

3、发言稿

4、一件感动的事

5、缩写

6、简单的研究报告

7、写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人

8、自由作文 口语交际:

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

口语交际教材的特点:

1、话题足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愿望

2、一次口语交际有几个话题可供选择

3、讲述、对话、表演等形式多样

4、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

1、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2、初步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二 把握教材内涵,着眼学生的学力发展

(一)改进阅读教学,着力有效学习。

1、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1)落实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2)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3)采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基本的任务之一,概括能力的养成足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要根据不同文体,让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记叙的要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大意等做法都有助于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丝绸之路》、《白杨》、《童年的发现》、《晏子使楚》、《金色的鱼钩》、《桥》、《景阳冈》、《草船借箭》、《金钱的魔力》等有具体情节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在朗读或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是像《草原》、《祖父的园子》、《再见了,亲人》一类课文也要让学生简要地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日后写作条理清楚。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横向” ﹙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两大序列。

《草船借箭》: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童年的发现》: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关注细节,设计好关键性问题

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不宜太琐碎。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提供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

(1)通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教材中对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特点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从词语的训练来说,有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的,如,《草船借箭》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从句子的训练来说,有涉及句子表达的形象生动的,如,《草原》课后练习二;有感受句子表达情感的效果的,如,《再见了,亲人》;也有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如,《白杨》课后第三题。从段的训练来说,有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如,《将相和》课后练习:“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有抓段落表达的效果的,如,《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表达方式相同,都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语气,而且都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落实到课后练习,要求是“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从篇的训练来说,本册教材对篇的训练要求明显加强,有体会选材和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的,如,《武松打虎》一课安排的思考题是:“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有揣摩文章是怎样条理清楚地表达的,如,《草船借箭》:“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有揣摩语言表达艺术的,如《晏子使楚》,引导学生体会晏子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除了凭借课后练习,课文中还有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值得学习和品味。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冬阳•童年•骆驼队》 体会用词的准确: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把“横”换成另外的词,你感觉有什么不同?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是确数吗?)──《牧童》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 体会表达的丰富内涵: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桥》 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威尼斯的小艇》 寄情于物的方法: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祖父的花园》

课文中这样鲜活的语言是很多的,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把发现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体会。

(3)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对一组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如果把一组课文的教学看作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交流平台就起着帮助学生把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再用来指导实践的作用。如,在“他们让我感动”这一组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学习,了解了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情感的方法;通过《桥》这一课的学习,揣摩把强烈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对事情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之中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本组的交流平台中得到了总结和提升。与此同时,还把以前学到的其他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在这里进行归纳、小结,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实用的读写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熏陶感染主要凭借的就是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本册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这些场景、形象、意境、故事,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在阅读、感悟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课程标准所说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体验文本与个性化感悟的关系。

阅读就是与文本对话。既是对话,就是双方互动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但又不能走极端,还必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2)把握内涵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老师们会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甚至只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或直奔文章的主题,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空洞的说教,使原本应该充满情趣的课堂死气沉沉、了无生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要警惕仅关注人文精神的开掘,而忽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语言能力培养的苗头出现,防止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分离或偏向一端。要在正确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下功夫,否则两败俱伤,导致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

4、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本册教材体裁广泛,文体的丰富给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的研究课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文言文,要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了解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如课文中的“曰”是“说”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甚”是“很”的意思,并能背诵短小的文言文。

剧本和相声,适于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或重点部分,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可以分角色读一读,或者演一演。这两类文体课文的教学都不适宜用集体朗读的方式。作为略读课文的两篇近代白话文,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不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释。作为精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抓住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人物服饰的大段描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不必去深究,大概知道王熙凤穿的是什么就可以了,重点要把握的是,在这个片段中,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

此外,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故事,宜在初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之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熟悉重点词句,而后以线索为经,以重点词句为纬,练习复述。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小说,宜在初读有个初步印象之后,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体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教材在提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前,都有几句激趣的话,大多是由课文的学习引导到交流的话题,如,第二组的口语交际:“本组课文讲述的童年故事是那样真实、有趣,一定勾起了你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说不定你从祖父的园子联想到自己玩耍过的一个地方;从‘我’看见骆驼吃草的样子联想到童年生活中某个记忆犹新的场景;从课文《童年的发现》联想到一次自认为是了不起的发现„„”教师要联系上述提示,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采用其他适合本班学生的方式来激趣。

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文明修养的养成需要情境来实现。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

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教材中多次出现“商量一下”“和同学分享”“小组交流”“评一评”“讨论”等提示,第五组“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提出:“先商量选哪篇课文演课本剧,然后具体商量怎么演„„商量好后,就可以分角色进行排演。最后,在班上表演,互相观摩。”这些提示,强调了在交流中的双向互动,也提供了一些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的方法。老师可以参考这些提示,设计、安排具体的教学过程。

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表达能有中心,有条理。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目标,要在学生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加以落实。在口语交际中,发现学生用词不当,出现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评议,纠正。对重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还应加以强调,以期引起注意。此外,还要加强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目标,要认真落实。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就不会让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一上来大讲写法或用范文、例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讲评一般的程序是:总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带有共性的问题;交流、欣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段,教师相机点评写法,学生相机谈出习作体会──讲评也是指导,是以学生习作为例的实实在在的指导,对日后习作定会产生影响;用中等的习作或针对班上带有共性的问题编纂的短文,指导如何修改;最后互改、自改。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习作素材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及独特的感受,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可是由于缺乏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表达的内容常常是一般化的,缺少个性的。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

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合理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谱”,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本册教材安排了3次小练笔,一次在《白杨》课后,仿照课文句式夸夸祖国的建设者或保卫者;一次在《再见了,亲人》课后,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一次在《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教材的安排是有限的,关键的是老师要形成这样的意识,特别是在高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写段、写篇,可以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可以在典型处仿写、在可变处改写。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也可以进行由简到繁或者由繁到简的语言转换练习。

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比较强调作文的社会意义,而比较忽视作文对于学生自己的作用。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之,生活的广阔,为读写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在前几册教材介绍中已经有所涉及,不再赘述。就阶段特点来说,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要比较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就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体验等形式,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就阅读材料的教学而言,《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与《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三篇文章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和领悟古代传递信息的形式和特点,以及现代社会以网络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体会到信息传输的速度、效果都已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可开展一些相关的阅读实践活动,加深对所了解的知识的体验。比如,绘制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表,形象地展现从古代的驿差长途跋涉到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再到现代的电报、电话再到当代的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再比如,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网上呼救》这个故事,我们除了看到桑恩的热心和机智外,还应该关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自己所知道的网络的作用,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ATM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在给家中的病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把握自己》是一篇演讲稿。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习《把握自己》这篇演讲稿的行文格式、了解演讲稿与其他文体的区别,而应该以此为话题,讨论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再从网络问题引出一系列如何对待媒体的问题,比如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影响,希望学生举一反三,开展讨论,提高认识,正确使用媒体。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 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 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比如:

1、阅读两篇阅读材料,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师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而后,确定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3、分头搜集资料,在组内交流汇总搜集到的资料。

4、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明白搜集到的信息是要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的;搜集到的信息还要进行筛选。

5、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筛选,形成初步观点。

篇3: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教学实录

(师屏幕配乐播放茉莉花图片, 生欣赏。)

师:同学们, 身处在如此整洁的环境之中, 欣赏着美丽的茉莉花图片和动听的音乐, 融入在众多的老师和同学之中, 这一刻, 你的心情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吗?

(生积极举手)

生:高兴。

师:能有这么多老师来和我们一同上课, 确实是一件高兴的事。

生:紧张。

(师走到该生身边, 轻抚着她的头。)

师:为什么紧张?

生:因为人太多, 怕自己上课时表现不好。

师:那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呀!现在请看, 在座的老师给予了你什么? (众教师热烈鼓掌)

师:面对如此热烈的掌声, 你应该对老师们说什么?

生:谢谢老师们。

师:在老师们的掌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老师们对我的鼓励。

师:你真善解人意。面对老师们的鼓励与信任, 你能在这节课上好好表现一番吗?

生:能。 (小声)

师:能不能再对自己更有信心一些?

生:能! (声音大而有力, 众教师再次鼓掌。)

师:真好!还有吗?

生:幸福。

师:老师和你心有灵犀, 因为能和五一班的你们共同学习而幸福。

生:激动、兴奋……

师:同学们, 刚才你们道出了此刻真实的心理体验。下面,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真诚走进那个平凡生活中的动人故事———《爱如茉莉》。

师:现在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下面书空。注意书空时也要一笔一画, 态度认真噢! (生认真书空)

师:注意“茉”字的写法, 草字头下面是“末尾”的“末”。书写时, 上横长, 下横短。你写对了吗?再写一遍。

师:下面来齐读课题。

(生大声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读课题时, 有时候声音低一点, 速度慢一些, 反而更有韵味。让我们再来读一遍。

(生重读课题, 声音低了, 速度慢了, 很有韵味。)

师:你们真棒!

二、检查预习, 铺垫“爱”的认知

师:同学们, 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你们的一份责任, 并且能体现出你们对老师的尊重。虽然这是我们的首次合作, 但我相信昨天晚上的预习要求你们一定完成得很好。现在就让我们首先来认读一些应该读准读音、了解含义的词语。

(屏幕出示词语)

师:谁来领读一下?

(生积极举手, 师指名领读。生领读正确。)

师:真了不起! (竖起大拇指) 谢谢你带领同学们安全抵达目的地。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

(生大声齐读)

师:在这些词语中, 有没有你昨天通过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了含义的词语, 如果有, 能汇报一下吗?

(生积极汇报自己已经理解的词语)

师:你们的自学能力真强, 老师真高兴!现在有几个词语我们还要着重学习一下。首先来看“嗔怪”这个词, 它是什么意思?

生:对别人的言语或行为表示不满, 有点生气。

师:是真的生气吗?

生:不是, 是假装生气。

师:说得好。不是真生气, 是假装的。所以当假装生气地责怪别人时, 我们就用“嗔怪”这个词。再看“眸子”这个词, “眸”是什么意思?

生:眼珠。

师:因为它代表了眼睛, 所以是目字旁。那么“眸”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眼眸。

师:看我们眼睛的颜色, 可以组什么词?

生:黑眸。

师:你真聪明。老师再提供一个———“回眸一笑”。现在我来到了同学们的身后, 请大家对我回眸一笑好吗?

(生做动作, 课堂气氛活跃。)

师:谢谢同学们可爱的笑颜。请同学们来看大屏幕上的诗句。

(屏幕出示: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白居易)

师: (朗读一遍后) 大家知道这两句诗是描写古代哪位美女的吗?

生:杨贵妃。

师: (拍拍该生的肩膀, 面露赞赏之色。) 你的知识真渊博!这两句诗的确描写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那么通过它, 大家要注意“回眸一笑”一词多用来形容美丽女子回头一笑的娇美姿态。下面, 请大家一起读一下这两句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 “袅袅”一词含义很多, 用处很大, 让我们来认识它, 了解它, 进而和它做朋友吧!请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

我和“袅袅”做朋友,

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袅袅炊烟)

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垂柳袅袅)

形容声音延长不绝——— (余音袅袅)

形容女子走路体态轻盈——— (袅袅婷婷) 】

(师生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 像这样一词多义的好词, 在今后的写作中, 我们可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呀!

师:通过刚才的生词检查, 老师知道大家确实按照要求, 把课文做了充分的预习。现在, 老师想问一下, 昨天有谁和家长交流了这篇文章?

(多数学生举起了手)

师:老师相信这些同学的家长一定是非常关心你的学习, 非常爱你。谁愿意把交流的内容透露一下。

(生举手, 师指名回答。)

生:我给妈妈读了课文, 她夸我读得不错。

师:换成我, 也会夸你。

生:读完课文, 妈妈对我说, 文中夫妻的爱情确实像茉莉花, 虽然那么平凡, 却让人感觉那么温暖。他们互相关心, 互相体贴, 处处体现出深深的爱意, 真让人羡慕。

师:太精彩了, 你妈妈真棒!掌声在哪里? (全场掌声) 有和爸爸交流过的同学吗?

生:我和爸爸交流了。爸爸说往后要好好爱妈妈和我。 (全场会心一笑)

师:多么可爱的爸爸, 为爸爸鼓掌! (掌声)

师:同学们, 你们的家长多么令人尊敬呀!他们每天工作那么忙碌, 却还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着你们学习。有一首歌唱得好, “爱我你就陪陪我”, 能陪你交流的家长一定是非常爱你、并且对你的成长极其负责的人。

三、研读文本, 感悟“爱”的细腻

师:同学们, 在刚才的交流中, 虽然每个人的说法不同, 但看法基本一致:文中夫妻俩之间那暖暖的爱意与浓浓的深情, 就像那茉莉花, 虽平淡无奇却清香弥漫, 令人回味无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请看课文的第1耀5自然段, 谁来读一下课文?

(生举手, 师指名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互动来完成口头填空。

师生互动:妈妈的一句“爱就像 (茉莉) ”, 让映儿差点 (笑出声来) , 因为她心里藏着一句话——— (这也叫爱) 。但文章的结尾, 映儿又发自肺腑地感叹:哦! (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

师:是什么让映儿对真爱的认识有了如此大的转变?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 来解读那些饱含深情的细节、拥有温度的词语。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要求, 请同学们在课文的第6耀17自然段中, 找出使你感动的细节, 圈出有体会的词语, 写出你的感受和理解, 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生举手, 但人不多。)

师:同学们, 今天的发言机会很难得, 我和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期待着你的精彩表现。来, 拿出我们的自信! (师同时有力地举起右手。想发言的学生多了不少, 气氛活跃了起来。)

生:读了第8自然段的“然而, 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 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 便直奔医院”, 我知道了爸爸很爱妈妈, 知道妈妈生病了, 他非常着急, 恨不得一步就来到妈妈身旁。

(场内有笑声和掌声)

师:你的体验真深刻, 发言真精彩, 了不起! (老师竖起大拇指) 你能告诉大家, 这段话中的哪些词最能体现出爸爸着急的心情?

生:“直奔”。

师:谁还有补充?

生:“没有吃”“没听”。

师:非常准确。这段话中, 通过写爸爸两件没做的事和一件急做的事, 告诉了我们“爱是什么”。爱就是这份爱人为先的急切心情和默默牵挂。一个“直奔”两个“没”, 让我们的体会这么深刻, 这就是词语的温度。下面让我们读出这份急切和牵挂吧!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文中还有哪些打动你的地方?

生:第7自然段打动了我。妈妈即使生病了, 也要照顾好爸爸, 她很爱爸爸。

师: (抚摸着学生的头) 你说得真好, 老师和你有同感。你能试着读出妈妈对爸爸的这份爱吗?

(生认真朗读, 效果欠佳。)

师:你读得很流利。但是妈妈说的这些话是在得了急病后用很虚弱的声音说的。想想我们生病身体虚弱时, 说话声音怎么样?

生:声音很轻。

生:感觉没有力气。

师:再来试着读一下。

(生轻声有感情地朗读)

师: (点头微笑) 真好!在妈妈虚弱的话语中, 我们还听出了什么?

生:妈妈很关心爸爸。

生:妈妈很体贴爸爸, 因为她说“记住, 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 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师:有理有据, 好好加油!同学们, 一顿普通的饺子, 几句平凡的话语, 虽平淡无奇, 却饱含着真切的爱意。我们接着交流。

生:我最喜欢第10自然段的一句话:“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 轻轻放下妈妈的手, 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 把我拉了出去。”我觉得爸爸非常细心。

师: (笑了) 你的心更细。让我们为这份细心而鼓掌。 (全场掌声) 这句话中, 细腻情感的存在, 悄无声息地拨动了我们内心的琴弦, 尤其有两个词最为动人, 哪两个?

生:“轻轻”“蹑手蹑脚”。

师:很好, 谁来读出这份细腻?

(生读, 感情不到位。)

师:同学们, 怎样才能读好这份细腻呢?最重要的是读好句中的重音词, 像“轻轻、蹑手蹑脚”。所谓重音词, 并不是指声音加重, 而是在读这些词时, 与临近词相比较, 声音有了轻重变化, 速度有了快慢变化。听老师读一下。 (师范读)

师: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

(生齐读, 效果很好, 现场有掌声。)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对话是谁与谁的语言?

(屏幕出示:

我夜里睡得沉, 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 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 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 手脚都麻木了。)

生:这是爸爸和妈妈说的话。

师:在他们的真情告白中, 大家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爸爸妈妈互相关心。

(师点头微笑)

生:我读出了爸爸妈妈互相为对方着想。

师:你与他们的心相通了。他们这份动人的夫妻之情, 使我们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生:心心相印。

生:相敬如宾。

师:老师再推荐几个, 相濡以沫、比翼双飞、同甘共苦。还有一句话,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同学们, 现在你们可能对这些词句的理解还很朦胧, 但是当你们长大成人以后, 尤其是有了心爱的人之后, 你一定能体会到这些词句中所饱含的深情。现在男生读爸爸的话, 女生读妈妈的话, 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这份深情。

(男女生深情朗读)

师:同学们, 本文动人心弦的细节有很多处, 唯有这一处, 给予了老师更为深刻的感受。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读来想象画面。

(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老师读的是文章的第9自然段。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幅动人的画面。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读着、想着这幅画面, 你想到了哪些词?

生 (纷纷回答) :温馨、浪漫、感动、幸福、关爱……

师:是呀!多么温馨动人的画面, 使阳光也有了人的情感, 是哪一句, 谁能读出来?

生: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 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师:真美好呀!同学们, 一切景语皆情语。但凡那些把景物写得生动、优美的语句, 都是融入了作者浓浓的情意, 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以后我们在写景时, 也应该这样情景交融。

四、回归主题, 再享“爱”的绵长

师:同学们, 真爱无痕, 至爱无声,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就像茉莉, 虽平淡无奇, 却清香弥漫。让我们再一次回顾那些动人心弦的细节吧!请看屏幕。 (响起背景音乐) 首先来看一顿普通的饺子饱含的真切爱意。大家齐读。

(屏幕出示:

第二天早晨, 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 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 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 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 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生齐读)

师:爱是什么?爱就是这份爱人为先的最真的关心与牵挂。读———

(屏幕出示:

然而, 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 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 便直奔医院。)

(生齐读)

师:温馨的画面情景交融, 感人的真情尽在无言中。读———

(屏幕出示:

妈妈睡在病床上, 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 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 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 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 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生齐读)

师:爸爸细腻的心思悄无声息地拨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读———

(屏幕出示:

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 轻轻放下妈妈的手, 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 把我拉了出去。)

(生齐读)

师:爸爸妈妈饱含体贴与温情的自白, 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不渝深情。读———

(屏幕出示:

我夜里睡得沉, 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 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 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 手脚都麻木了。)

(生齐读)

师:最后, 就让这如茉莉般的真爱, 袅袅地、深深地融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吧!读———

(屏幕出示:

哦, 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

篇4:五下作文教学计划

一、 课后练习不等于强化知识的记忆

课后练习的目标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再现和强化。纵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后的练习不外乎以下几项:1 朗读、背诵或复述;2 描红、临写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3 读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4 写法揭示和迁移等。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后练习是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积累词语,学会想象和探究,学会查字典,通过朗读或表演表达阅读感受、学会迁移文中写法进行表达……由此可见,课后练习的价值取向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高年级的课后练习更是集中在“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感悟、理解后的“表达”上。

二、 课后练习不等于到了课后才做

通读课后练习,我们不难发现课后练习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于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后练习有的可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如:《只拣儿童多处行》第3题:查字典,先弄清两个“解”字的读音,再理解整个语句的意思。有的练习需要在课上进行讨论,如这课中的第4题: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的含义,并思考括号里的问题。这些题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文本来深入思考才行。有的到课文学完后再讨论巩固,如学完课文后,讨论第5题“这篇课文主要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经过讨论,大家更清晰地知道花儿有儿童的品质,儿童也像花儿一样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花儿就是儿童,儿童就是花儿。

三、 课后练习不等于答试题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第4题:诵读课文,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山岭在植树前后有什么不同。这道题具有综合性,集朗读理解,想象说话于一体,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又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抓住关键字词“荒山野岭”、“青山碧岭”展开想象。试想一下:“诵读课文——想象意境——想象植树前后的变化”这不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顺序吗?这不就是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吗?所以这道题应该贯穿于整首诗的教学过程中,而不仅仅只是回答这道题。因而,教学应该是这样的:一读,达正确、通顺,学会生字新词;二读,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读,用直线标出描写“荒山野岭”的词句,用曲线标出描写“青山碧岭”的词句组成版块,再交流;四读体会我们植树的欢快心情;五读体会诗歌的表达方法。“想象”,即把文字幻化成画面,这是学习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表达效果的好办法。学生可借助相关的词句进行具体想象。由词句“千年裸露的山岩”、“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浑浊咆哮”等想象“荒山野岭”,由“披上绿袍”、“枝繁叶茂”、“美丽的家园”、“丰收的果园”、“碧波轻抚”想象“青山绿岭”。学生还可根据画面进行想象,利用书上的插图、老师收集的森林画面、平时看到的相关动物画面想象“烈日的煎熬”的寂寞和痛苦以及动物们在“美丽的家园”里快乐生活的情景。“说话”在诵读、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学生除了将诗中的词语正确运用之外,还在写法上借鉴诗歌对比、比拟等表达方式,有效地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 课后练习不等于只做一次作业。

課后练习有的一次能完成,但有些写作迁移类的练习则需要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感悟写法——迁移仿写——点评强化——巩固练写,经历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不好到写好,达到人人过关的效果。

如《早》一课中的练习4:“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处所。”在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感悟写法: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三味书屋的陈设。说说你为什么把这些物品画在这个地方?找出表示方位的词,与老师接读,让我们清晰地知道物品的位置。然后让学生明确仿写要求,观察“我们的教室”再写下来:一要恰当使用方位词,二要用一些词语表达物品的特点及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 课后练习不是编者的专利设计

我们要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充分利用在课程实施中不断生成的资源,创造性地设计课后练习,让学生“语言的活性”得到进一步的滋养,进一步的培植,进一步的发展。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中的第5题“这篇课文主要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早》一课中的第3题“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我们教完这两篇课文后可以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将两道课后练习组合提升,让学生找到海棠花和儿童,蜡梅与鲁迅之间的交汇点,帮助学生体会“以花喻人”的写作方法。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从荷花、小草、野花等事物中选择一个描写来赞美一个人。

篇5:小学科学五下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小学科学五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矗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学生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1、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而在四年级的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声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搜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音乐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相信、着重证据、敢于重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写发展。

四、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各方面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天气变化,向学生进行看图听懂天气变化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1.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建立初步概念。

2.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点,发现其中规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九、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篇6:五下教学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通关小学沐晓洁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又回到五年级担任五(2)班的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一年来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学校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2)班现有学生49人,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进步不大。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显示出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字形掌握比较好,错别字很少。这是与家长在家听写指导有力还有每天早自习听写过关有很大关系。可见付出就有收获。字义的理解对文章的感悟很重要,而现在收入的课文中有很多难以理解的词,在家庭作业中有些孩子的词语解释就是一味的抄参考资料或字典,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课堂上如果一个一个要学

生解释,显得枯燥,有些学生就是照着参考资料念出来,没有什么实效,放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费时多,我们略读课文一般是一课时,讲读课文一般是二到三课时,时间也不允许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只能讲解重点词句,其它词语的疏通理解还是要在预习时完成。老师已教给孩子方法,具体实行还有待于个人,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自觉完成,本学期在这方面进行了狠抓。我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结方法,练习巩固等,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过关。另外,对于学生马虎做作业书潦草的现象,我要求全班学生做作业一律用钢笔书写,课余让他们练写字帖。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画—思—写—问”的五步预习方法,意思是“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对于热点的奥运火炬传递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事件,让学生时时追踪事态的发展,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

在综合性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我组织多种展示课,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确定研究主题,走出学校,深入家庭,走进社会来进行调查研究,学生的研究报告虽然内容欠具体,结论欠精准,但已初步闪现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则始终在整下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三)做好转差工作

本班极需帮助的差生大约有五名,提高他们的成绩,对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我采用的方式是“以多优带一差”的方法,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因为是多名优生来帮助,所以他们都不会有增大负担的感觉。另外我还设了奖励的制度,形成了竞争的机制。通过单元和知识点的小测,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差生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辅差工作完成较好,培优工作则显不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5、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上一篇: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下一篇:高校师德师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