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张姓名人

2024-04-11

古代张姓名人(共5篇)

篇1:古代张姓名人

张姓名人(部分)

一、古代

张仪(前?~309年),战国时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政治家、外交家、纵横家、谋略家。鬼谷子门生,相秦惠王。后惠王卒,六国复合纵以背秦,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初名臣,政治家、谋略家。汉初三杰之一。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被誉为“第一谋士”。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卒谥文成。

张苍(前256年—前152年),西汉丞相,封北平侯,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富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张耳(前264年-前202年),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人。楚汉战争时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后归汉,封为赵王。汉高帝五年薨,谥曰景王。习称赵景王。

张道陵(34~155年),道教的真正创教人,第一天师。本名陵,东汉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从学者须出五斗米,故世称五斗米道。亦称张天师。著《老子想尔注》等。

张衡(公元78年),东汉建初三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发明人。著述极丰,科研成果极多,有“科圣”之称,有“张衡环形山、张衡小行星”命名。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东方朔(前154—前93),本姓张,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西汉辞赋家,官至太中大夫,后人辑有《东方太中集》。

张角(?—184),号天公将军,钜鹿(今河北平乡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

张鲁(?-216年),字公祺,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张道陵孙,第三代天师(称为系师)。道教奠基人,集大成者。东汉末年道教领导人,割据势力。改革道教,教化百姓,兴建义所,诊治病患。汉末有“天下人望尽在张鲁”之说。后汉中降于曹操,张鲁有十子。时人语曰:“张氏十龙,儒雅温恭。”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三国魏国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大夫庄)人,曹魏著名将领,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征东将军。

张郃(?-231),字隽义,三国魏国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征西将军。

张飞(?~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谥桓,五虎将之一。

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著名政治家,著《论语注》,谥吴文侯。

张松(?——212),字永年,蜀郡(四川成都人),谋士、官至别驾,助刘备取西川。

张载(?——?),字孟阳,西晋文学家、辞赋家、田园诗人,河北安平人,官至著作郎、中书侍郎。著有《剑阁铭》、《榷论》、《濠汜赋》等。与其弟张协、张亢俱以文学、辞赋著名,史称“三张”。

张协(?——?),字景阳,河北安平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擅长五言诗,与其兄张载齐名,官至中书侍郎,河间内史等。

张亢(?——?),字季阳,河北安平人,西晋文学家,辞赋家,诗人,著述颇丰。

张华(232——300),字茂先,河北固安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著《博物志》、《张华集》书。

张契此,五代高僧,明州(浙江奉化)人,人称“布袋和尚”,传为弥勒佛化身。

张丽华,南朝陈后主妃,神采艳丽,聪慧强记,后主常抱置膝上,共商军国大事。国亡,与后主俱入井,隋军擒而斩之。后祀奉为十月芙蓉花神。

张元素,字洁古,医学家,金代易州(今河北易县)人,中医易水派创始人。著《医学起源》、《医方》、《洁古本草》等书。

僧一行,本名张遂,(683——727),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中国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得道高僧。精天文,通历法。谥一行、大慧禅师。著述颇丰,科研成果极多。是世界上第一位测量子午线的人。

张柬之(625——706),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唐朝著名宰相,以“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恢复李唐社稷而闻名。

张巡(708年--757年),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名将,“安史之乱”时,他和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杀伤敌军十二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但终究寡不敌众,最后英勇就义。[4]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始兴(今广东韶关始兴县)人。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官至平章事(丞相)。有《张燕公集》传世,诗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绝唱。

张果老,唐代道士,八仙之一,邢州广宗(今邢台广宗县)人。

张籍,唐代诗人,江苏吴江人,著《张司业集》。

张说(667——730),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世居河东(山东永济),官至宰相,谥文贞。有《张燕公集》、《张说之集》传世。

张继(715——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官至检校郎中,湖北襄阳人,著《张祠部诗集》,代表作《枫桥夜泊》。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民族英雄。

张旭,字伯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书法家,以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相传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挥洒落笔,有时以发濡墨而书,故世称为张颠、书颠。

张弘范(1238-1280),元大将,字仲畴,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人。曾从伯颜攻宋,任前锋渡江,长驱建康(今南京)城。后又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南取闽广,俘文天祥,南宋亡。不久病亡。他善槊,能诗,《金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四首。

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杰出医学家。有《景岳全书》巨著传世。

张三丰,生卒年不详。宋武当道士,所创太极拳术,闻名当时,其法传于后世,称内家拳,又称武当派。或作张三峰,名全,一名君宝,号三丰,明朝辽东懿州(今黑山县境)人,生卒年不详。因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史称其辟谷数月不饥,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时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廷玉(1672——1755),满清重臣,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学士。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在朝辅政五十年。官至刑部吏部尚书。封三等伯。主撰《康熙字典》、《雍正实录》、《明史》、《清会典》。配享太庙,其母吴氏封一品夫人。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清四川遂宁人,清代名臣、治河专家、清代第一清官。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及第,累官吏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史称“清官”、“贤相”。是清代268年间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物。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清代名相张鹏翮玄孙。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山东莱州知府,著有《船山诗草》。张船山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台公、无竞居士,晚年字号抱冰。河北南皮人,人称张香帅,谥号文襄。大学士、军机大臣、封建大吏。中华民族工业、重工业主要奠基人,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蔷庵。江苏海门人,祖籍江苏常熟,大清状元,中国近代杰出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官居三品,历任中央教育总长、实业总长、总商会总长、水里总长等职务。先后创办上海海洋大学等,与马相伯和创复旦公学,创佳南通博物馆,军山气象台等。创办实业数家。

张三禄,河北(今北京)人,中国相声创始人。

二、近现代

张作霖(1875~1928年),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民国官至东三省巡阅使,握三省军政大权,为奉系领袖。两次直奉战争,先败后胜。民国十六年称大元帅,在北京组政府。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由张善子、张大千昆仲共同创建的画派,简称“大千画派”,为中国综合性绘画流派之一。他的治学方法,值得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张学良(1901~2001),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西安事变发动者。

张自忠,山东临清县人,抗日名将,民族英雄,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衔中将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阵亡。

张治中(1890~1969),著名爱国将领,字文白。安徽合肥市人。黄埔系骨干将领,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

张云逸,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百色起义、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张澜(1872~1955),字表方,汉族,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继黄炎培之后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胡风,原名张光人,湖北省蕲春县人。1929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日本共产党。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书记,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常委,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张召忠,1952年生于河北盐山,著名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评论家,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海军少将军衔。

三、现当代

张国荣 张学友 张柏芝 张艺谋 张燊悦 张艾嘉 张会广 张乾龙 张昊阳 张楚 张德豪 张德兰 张帝 张东健 张丰毅 张文超 张凤凤 张镐哲 张恒 张洪量 张惠春 张惠妹 张家辉 张杰 张琳 张敬轩 张俊张可颐 张可芝 张克帆 张瑞敏 张丽瑾 张立基 张迈 张萌萌 张明敏 张 蔷 张清芳 张琼瑶 张桑悦 张善为 张韶涵 张腾 张伟文 张卫健 张文森 张信哲 张行 张杏月 张秀卿 张瑶 张也 张茵 张雨生 张宇 张玉华 张元蒂 张真 张震岳 张振富 张振宇 张志家 张智成 张智霖 张赫 张靓颖 张含韵 张国立 张超 张一山 张远 张嘉译 张嘉倪 张嘉儿 张梓琳 张峻宁 张曼玉 张鸿祥 张楠 张敏 张庭 张君睿 张勋杰 张磊 张小磊 张(大)伟 张莉莉 张博 张潮 张翰 张彪 张培亮 张国伟 张角 张海等

篇2:古代张姓名人

高二语文组

王淑婷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梳理探究”中的一个小专题。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这个专题的目的是就中学语文课文中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一些梳理,借此以提高同学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提高学生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促进学生梳理探究能力的发展。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这个梳理探究小专题,教科书仅用短短的三段对十分复杂的古人的姓名字号作了简明解说,简明中有侧重,重点解说了名与字的关联,学生生疏的古人谥号问题。学生梳理探究这个繁杂的小专题,可以了解复杂的古人的姓名字号,了解姓名字号承载的文化知识,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培养自主学习、对复杂问题进行梳理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

(一)了解汉代以前,为什么有姓有氏的知识;了解古人的名、字、号知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梳理:语文1(必修)——语文5(必修)中古代诗文单元中涉及到的作者的姓名字号。在此基础上探究:

1、古人的名与字的关系;

2、古人的名字号所蕴涵的文化;

3、古人的名字号与古人的思想情操的关系(可根据情况调整、删减);

4、《论语》中,孔子对弟子称名,记录《论语》的人对孔门弟子一般都称字,为什么?(可根据情况删减)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一)学生梳理探究该专题的认知起点:学生对于古人姓氏名字号不生疏,因为在学习相关作者的篇目时,都要看一下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但真正深究细想古人名字号的文化内涵的同学少之又少,即便有的同学有此探究的想法,但由于没有时间或由于其他诸多方面的原因,也搁之一边了。因此,对该课题进行探究,可以起到对整个语文必修阶段古诗文的作者进行梳理复习的作用,并以此为“桥梁”,勾连课内与课外,做到“知人论世”,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有着积极的教学意义。

(二)学习兴趣(探究兴趣):由学生本人的起名,名字的意义,联想到对古人名字号的探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学习障碍(探究障碍):古人的名字号十分繁杂,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细心的整理、思考、归纳;有的名字号的用字本身就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还有梳理探究时间、查阅资料等其他方面的困难。

(四)学习难度(探究难度):探究古人名与字的相关意义对于基础知识欠缺的同学有难度;探究古人名字号的文化意义有难度;如何使每位同学在探究过程中落到实处,使每位同学都有收获,操作起来有难度。

四、设计思想 机密

(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以及教材编排意图制定专题梳理探究目标,学生通过梳理探究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注重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为了学习形式的花样,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锻炼能力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梳理探究过程突出语文科特点:紧密结合语文必修中古诗文作者的姓名字号进行梳理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ppt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人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那么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如此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大戴礼记.五帝礼》记载澹台灭明(字子羽)投师孔子门下,孔子因为他体态和相貌很丑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碍于他“有教无类”的主张,勉强收徒,但澹台灭明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二、探究合作

1、姓氏的演变过程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这暗示先民曾经经历过母权社会。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例如旧说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分为殷、时、来、宋、空同等氏。这样,姓就成了旧有的族号,氏就成了后起的族号了。

什么是名?什么是字?

2、名是人之间相互区别的符号,由父亲命名。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屈原在《离骚》里自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就是“平”,“灵均”就是“原”。他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意义相同的。如: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宋代文学家曾巩字子固。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机密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清代作家管同字异之,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同”与“异”都是反义。

3、什么是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

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为“阿瞒”。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谥、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4.古人称谓习惯 1:【称籍贯】

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2:【称郡望】

韩愈 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

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3:【称官名】 《琵琶行》:“江洲司马春衫湿”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杜甫曾任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

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 4:【称爵名】

名将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

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5:【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6:【兼称】

1:《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2:《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机密

三、课堂练习

1.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从学过的课文中各举几例加以说明。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项字羽,名籍)

②勃(字子安)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③单于闻陵(字少卿)与子卿素厚。(《苏武传》)

2.根据古人的名与字的相关原则,解析下列作家的名字关系。

(1)班固,字孟坚(2)曹操,字孟德(3)韩愈,字退之(4)刘禹锡,字梦得(5)李商隐,字义山(6)秦观,字少游(7)陆游,字务观(8)姜夔,字尧章 3.下面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多出自我们学过的诗文中,请指出“名”和“字”之间的关系。

(1)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2)清代的宋端已,子耻夫(3)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4)清代的奚疑,字子负(5)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

4、姓氏的读音

斗、乐、参、燕、尉迟、尉、令狐、宿、澹台、鲜于、长孙、查、仇、任、盛、单、华、盖、解、宁、过、翟、区、朴、冼、黑

四、交流

苏轼,名轼,字子瞻;苏辙,名辙,字子由,苏轼、苏辙的名字都与“车”有关。苏洵在《名二子》一文中对苏轼、苏辙兄弟取名缘由有交代:轮、辐、盖、轸都是车的重要部件,缺少不得。轼(车前横木,供站立车上远观时扶手之用)似乎可有可无,但如果没有轼,车也不是完整的车了。苏洵给苏轼取名“轼”,是希望他不忽视看起来似乎不重要的“外饰”之物。所有的车都会留有车辙,但在功劳簿上却没有它的份。但车坏马死,祸不会殃及车辙。车辙处于祸福之间,虽然没有福也不至于有祸。给苏辙取名“辙”是希望他平安免祸。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名字的含义

篇3:俄罗斯人姓名称谓的演变形成

俄罗斯人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色,其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俄罗斯人名、历书名(按教会历书起的名字)、及十月革命后的新名三个阶段。

1. 古俄罗斯时期名字

古俄罗斯人的名字(以下简称古名)是指公元988年以前俄罗斯人使用的名字。由于古时生产水平和文化水平低下,人们认识事物肤浅,因而思维也是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人们把名字视为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认为幸福或成功、疾病或死亡、坚强或软弱等,往往和名字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借助于人、事物、自然现象和周围环境的特征相互称呼。

古名大致由以下三类组成:

(1)古俄罗斯名:如:Бел Белухэ Неулыба等。

(2)斯拉夫名(即斯拉夫人在分化成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之前共同使用斯拉夫语时产生的名字):如:Ялослав Любомир Богдан等。

(3)当时借用的外来名:如Кощей(由突厥传入),Олег Ольга Игорь(北欧诺尔曼人所用的名字)。

关于古名产生的年代,研究人名的专家们也没有定论,因为无法考证史前没有文字记载时期所发生的事情。但有一点可以定论,在11世纪有俄罗斯文字记载之前,古名就存在了。

2. 历书名时期

所谓历书名(календарное имя)又称基督教名(христианское имя),教会名(церковное имя)或东正教名(православное имя),就是教会历书上所列的圣徒的名字。婴儿出生到教堂接受洗礼后,按当月历书的名字命名。这些名字大部分早由罗马、拉丁和东方的名字演变而来,现在俄罗斯人用的大部分是传统的历书名,如: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ей Анна等。

历书名进入俄罗斯后,并没有马上替代古名。俄罗斯人先是抵制改用历书名,继续沿用古名,后来由于教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一面去教堂洗礼接受教名,一面继续沿用祖先用的名字,有时两名字共用。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最后到17世纪末古名才完全被历书名所代替。

3. 十月革命后的新名时期

十月革命后,基督教已不是人人必须信仰的宗教,教会也不再拥有革命前那么大的权力,教会与国家、学校分离,父母获得了给孩子自由取名的权利。人们给孩子们取名大多不讲究内容,只要听起来美丽动听即可,也有些是带有纪念意义或表示父母殷切希望、良好祝愿之类的名字。一时间,人们纷纷选取新名,创造新名,大批新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据统计,当时人们熟知的新名就有三千多个。例如:Владимир Реаолюция Спартак(古罗马奴隶起义领袖)等。

以上例证说明新名的一大特点:用具有革命涵义的词造名,如按照革命领袖、英雄名、按革命年代、革命口号、革命事件等取名。新名的构成方法还有很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然而,苏联时期二三十年代这股造名热很快就平息了。造名热的浪潮过后,传统名字(即历书名)的地位更加牢固。即使在造名热期间,用新名命名的人从全民角度讲也是少数。此后,90%以上的人一直采用传统的历书名,只有少数新名经受了历史的考验使用至今,如:АллаВикторияМария等等。

俄罗斯人名字的历史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总的来说,外来的教会名占了统治地位。这些曾经是外来的名字已经成了俄语的组成部分,他们从发音、语法以至使用功能都进入了俄语的规范。由这些名字构成的父称、姓氏同这些名字一起组成俄罗斯人名称谓系统的三元素。因此,从历史角度讲俄罗斯人的名字是外来的,但从现代角度讲这些名字是典型的俄罗斯名字。

二、俄罗斯人的父称

父称(отчество)是俄罗斯人称谓的特有形式,是俄罗斯人称谓三元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父称形式的产生、发展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公元945年以后的文字记载中,人们就可以见到父称的形式。父称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古代俄罗斯人强调家族、关系,强调父业子承;二是俄罗斯人同名者多,父称可以用来区别同名现象。

古时的父称并没有今天所说的父称所具有的概念。起初父称没有一种固定的形式,只是为了上述目的在人的名字之后加一些说明解释的文字。经过数世纪的演变,才发展到今天这种形式。отчество这个术语也是17世纪时才出现,18世纪初彼得大帝改革时期才在全俄罗斯通用。

但是,以—ич、—ович、—евич结尾的父称形式形成后,并没有立即在社会上普遍使用。在很长时期内,它主要用于上层社会中沙皇、大臣和达官显贵的称谓之中,成为权贵的象征。彼得大帝执政前,大臣和高级官员要想用父称,必须经过沙皇法令批准,或者向沙皇呈文,请求赐予这种称呼。彼得大帝实行改革后,这种父称形式的使用才扩大到一般官员,以后慢慢地普及开来。劳动人民在旧俄时代处于社会最低层,大多终生没有或不用父称。

十月革命后,人人平等,父称也成为全民共有的称谓形式。到了40—60年代,由于民族相互影响等原因,俄罗斯的父称形式跨越了民族的界限,在苏联的少数民族中普及开来,因此,使用父称这种称谓形式已成为普遍现象。

三、俄罗斯人的姓氏

古俄罗斯人没有姓,也没有фамилия(姓)这个术语。到了15世纪俄罗斯姓氏才在文献中出现,18世纪,姓(фамилия)这个术语才为全俄接受。

俄罗斯人姓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早已产生的名字,绰号(这里的绰号不同于现代的概念,它是特定时期俄罗斯人的特有称呼,曾起过姓氏的作用,绰号是古名的变体,后成为姓氏的来源之一)和父称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传宗接代保持宗教的要求。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交易往来的日益增多,人们的活动范围也日益扩大,相互的关系也日趋复杂,因而原来供认别的称呼形式已不够用,特别是缺乏一个表示家庭的共同称呼和具有继承性的世代相传的称呼形式,因此,人们开始寻求能够表示一个家族纵横关系的称呼形式。

14—15世纪姓氏首先出现在上层社会,当时统治阶级的王公、大臣等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产,为了把这些财产传给后代,就需要一个家族共同的称呼。因此,在这些人中出现的姓氏大多以自己拥有的封地为姓,如:Мещерский Коломский Волконский等。这些姓氏都有-ск(ий)这种共同斯拉夫词型的后缀。

16—18世纪期间贵族继而有姓。贵族的姓氏不同于王公大臣的姓氏,他们虽有领地,但那是由于为沙皇、大公效忠作为报酬而得到的土地,如果贵族去世,又无子女继承父业,土地就归国家所有。由于领地所有权强调继承性,所以贵族大多数采用由表示父子、父女关系的父称转变成的姓氏。如:СалтыковТургениев等。

当时贵族的出身很重要,一段时期内以外国人祖上名字为姓成为时尚。当时确实有不少外国人到俄国为沙皇效力,后来被封为贵族,如著名诗人莱蒙托夫(Лермонтов)的祖上便是苏格兰人,名叫莱蒙特(Лемонт)但是真正是外国血统的后代并不多,而极力把祖先说成是外国人,并臆造出祖先的外国名,并以之为姓者不少,此举无非是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份,赶潮流而已。

随着彼得大帝的改革,用以说明是谁的后代的姓氏失去了以前作为炫耀自己的作用。

17—19世纪随着贸易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居民开始为自己选定姓氏。他们的姓氏一般由出生或迁出地的地名加上后缀-ов-ев构成。如:Астраханцев Ростовцев等。

18—19世纪,还出现了神父、僧侣的专用姓氏。这些姓氏有的以教堂的名字为姓,如:Троицкий Покровский等。有的是以教会和教会节日的名称作为姓,如:Успенский Богоявленский等。还有许多人把俄语译成拉丁、希腊语作姓等。

从农村迁往城市成为工人或成为佣人的农民都逐渐有了姓氏。而那些占人口80%留在乡下的农民在19世纪前大多无姓,许多人直到十月革命后30年代普遍登记时才获到姓氏。

了解一些俄罗斯人姓名称谓的常识,对于学习俄语有很大帮助,同时从俄罗斯人名字、姓氏的变迁也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变化,对了解俄罗斯文化、历史也有一定的益处。

参考文献

[1]葛福东.俄语中姓名的起源和演变及称谓形式的变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

[2]李金秀.谈俄罗斯的人名称谓[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篇4:英美人姓名的含义

女孩常用名及其含义:

Agnes阿格尼斯纯洁

Alice艾丽斯真理,美丽

Diana黛安娜月亮女神

Anna安娜优雅,仁慈

Lily莉莉百合花

Catherine凯瑟琳纯洁,真诚

Elizabeth伊丽莎白献身于上帝的人

Mary玛丽海上明星

Helen海伦光明的使者

Dorothy多萝西珍贵的礼物

Susanna苏珊娜纯洁,可爱

Sarah萨拉公主

Ruth露丝美丽

Emily埃米莉勤劳

Jane简神之爱

Jenny珍妮文静

Joan琼温柔

Judy朱迪珍宝

Karen卡伦纯洁

Margaret玛格丽特珍珠

Nancy南希高雅

Susan苏珊小百合

Anne安妮高雅

男孩常用名及其含义:

David戴维(大卫)被爱的人

Donald唐纳德世界之主

Richard理查德勇敢的人

John约翰上帝的礼物

Alan艾伦英俊的人

Stephen斯蒂芬王冠

Robert罗伯特名声赫赫的人

Edward爱德华财富的守卫者

Victor维克托胜利者

Harold哈罗德英勇善战者

William威廉强大的捍卫者

Charles查尔斯男子汉

Michael迈克尔上帝的使者

Alexander亚历山大人类救星

Arthur阿瑟高贵的

Andrew安德鲁刚强

Benjamin本杰明得力助手的儿子

Abraham亚伯拉罕犹太人的祖先

Edgar埃德加荣幸

Daniel丹尼尔卓越的法官

Francis弗兰西斯自由

George乔治农夫,耕作者

Henry亨利富有的贵族

Lewis刘易斯人民的保护者

Peter彼得岩石

Paul保罗小的

Mark马克战胜者

Rose罗斯美丽的

Philip菲利普爱马的人

Roland罗兰国家的声誉

Solomon所罗门和平的

Thomas托马斯一对

Victoria维多利亚胜利

Frank弗兰克自由

Fred弗雷德和平

Jack杰克刚强

James詹姆斯愿神保佑

Ronald罗纳得忠告,权力

篇5:赵姓名人有哪些

赵姓名人有哪些

1.赵姓与刘姓、李姓、朱姓为中国古代四大“国姓”。2.赵姓是用封城名命得的姓氏,在宋代编写的《百家姓》中排列第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3.第三次全国人口普造时,按人口多少,在全国排名在第七位,为全国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十大姓氏之一

赵姓名人如下:?赵振开:诗人赵文卓:演员赵文瑄:演员赵承嘏:化学家赵士寿:药学家赵纪彬:哲学家赵 丹:艺术家赵丽宏:当代作家赵超构:新闻名家赵宝刚:著名导演沈傲君:原名赵燕赵学煌:台湾演员赵虹乔:台湾演员赵鸿飞:大陆演员赵志凌:香港演员赵家骧:国民党将领赵景深:戏曲理论家赵九章:著名物理学家赵敏光: 著名物理学家赵少康:台湾新党创始人赵蕊蕊:女子排球运动员赵克石:南京军区司令员闻 捷:原名赵文节,诗人赵忠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本山:大陆著名小品演员金 山:著名演员,原名赵默赵紫宸:基督教神学家、学者赵萝蕤:翻译家、比较文学家赵 薇:大陆著名女演员,歌手赵雅芝:香港艺人,前香港小姐赵忠尧: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赵世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赵又廷:台湾演员,赵树海之子赵洪娉:前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夫人赵树海:台湾名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赵紫阳:曾任国务院总理、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柔 石: 原名赵平复,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赵朴初:诗人、书法大师、佛学家、社会活动家赵 佗:秦朝著名将领,后南下百越,建立南越国赵美心: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美籍华人联邦议员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抗日烈士赵简子:春秋后期晋国杰出的政治家,赵国的奠基人。赵 云:三国时蜀名将,勇武果敢,刘备曾赞誉他一身是胆。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赵襄子:春秋末期晋国政治家,与其父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赵 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赵武灵王之子,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赵志华:黄埔军?校10期毕业,曾入美国维吉尼亚军校与蒋纬国同时进修赵 奢:赵国宗室名将,善用兵,因功被封马服君,成为汉族马氏大宗的始祖赵宣子:春秋中期晋国的正卿,是晋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政治家,赵国的先祖赵戴文:山西五台人,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民国时任国民党山西省主席赵海珠:法国巴黎银行零售衍生工具部联席董事,前香港无线新闻主播兼记者赵之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末三大画家之一,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影响甚深赵 普:北宋初期的贤相,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誉赵孟頫:元代杰出书画家,其笔法圆转遒丽,人称“赵体”。对后世影响甚深,人称一代宗师赵政:即秦始皇,杰出的政治家,秦朝的建立者。在位期间任贤用能,终翦灭六国,统一四海,被后人尊为“千古一帝”。赵佶:即宋徽宗,政治上昏庸,丧权辱国,被俘后禁于金国,艺术上却卓尔不群,曾创立宫厅院体画派,其书法被称为“瘦金体”。赵树理:山西沁水人,当代著名作家,著有《三里湾》、《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其语言朴实生动,多反映当时新农村生活。赵雍:即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改革赵军传统装束,实行“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军战斗力,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一度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赵登禹:山东菏泽人,国民党二十九军师长,长城抗战血战赤峰口,芦沟桥事变后,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壮烈捐躯,是抗战中最早牺牲的中国军队高级将领之一。赵元任:天津人,当代语言学家,通晓中、英、德、法等多种语言,诸多领域,颇有建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著述颇丰,有《中国语入门》、《现代吴语的研究》、《语言问题》、《赵元任歌曲选》等。赵启民(1910-1997)陕西省蓝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2月7日因病逝世,终年87岁。赵杰(1913-)又名赵东斌,河南省商城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赵俊(1915-1994)原名赵诗元,安徽省六安市人。1929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少年先锋队,参加了当地的打土豪劣绅活动和六霍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1月因病逝世,终年79岁。赵镕(1899-1992)字伯陶,云南省宾川县彩凤村人。1919年在昆明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赴广州投身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1924年在拱卫军任参谋。1926年入朱德创办的南昌军官教育团任副官、书记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2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3 岁。赵丽蓉:(1928年3月11日-2000年7月17日),中国著名评剧、小品演员。天津宝坻人。她最初登上春节晚会舞台表演小品是在1988年(60岁)。她是歌舞小品的创始人。也是赴赵本山之前与其齐名的第一代小品王。有“小品太后”之美誉。1991年,她凭《过年》中的“母亲”一角获该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以及中国电影政府奖。1992年,她又获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后殊荣和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大奖。2000年7月17日清晨7时30分因肺癌逝世,享年72岁。赵尔陆(1905-1967)山西省崞(今原平)县人。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28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央苏区红一纵队教导队党代表、第二支队支队长,红四军第29团团长,红四军军需处处长,红一军团供给部部长,前敌指挥部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晋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张家口第五小组中共代表,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二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第二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上一篇:广西南宁中考满分作文:这个夏天下一篇:建美丽曙光做文明少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