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右脑可提高孩子记忆力

2024-05-04

多用右脑可提高孩子记忆力(共3篇)

篇1:多用右脑可提高孩子记忆力

多用右脑可提高孩子记忆力

“怎么背也记不住”、“明明记得清清楚楚,一转眼就想不起来了”……记性不好的孩子经常出现这些问题,平时不知要承受老师和父母多少训斥和责罚,难道这一切都是孩子的错?

“这种所谓记性不好的孩子,是左右脑发育不均衡造成的”,多年致力于儿童神经心理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尹文刚教授认为,处于生长期的婴儿左右脑发育是不均衡的,本来通过后天的正常发育是可以平衡的,但是由于现在有时更强调孩子死记硬背,使偏于抽象思维的左脑比较“忙碌”,致使一些孩子因左右脑功能不均衡,出现学习障碍。

怎样让悠闲的右脑动起来?

可以采用游戏式的教学编程,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能力的训练,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孩子面前没有生硬的课本,而是五光十色可以动手操作的游戏。游戏的内容是每天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虽然是紧张的学习,更应该是饶有兴趣的玩。

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将枯燥、单调、每天需要背诵才能记住的公式、单词等功课内容,通过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游戏学习方式,开发右脑的记忆储量,减少孩子左脑抽象思维的疲劳,促进左右脑的`配合。通过开发右脑形象思维,达到扩充记忆容量的目的,孩子们就可以轻松地记住每天需要掌握的知识。

尹教授说,少年儿童,尤其1~6年级的小学生,对色彩、声音的五光十色只是单纯的喜爱,这种喜爱是无形的资源,一旦转化到学习上,就是无穷的动力。

篇2:多用右脑可提高孩子记忆力

这次测查结果暴露出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这样的误区:过早地对儿童进行以数学、语文为主的所谓的“学前教育”,而不注重培养儿童的空间转换、形体感知、想象力和创造力,结果由于左脑开发过度,反而影响了右脑的开发。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左、右半脑有一定的分工。

左半球主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左右脑分工协作,才能充分发挥大脑的潜力。

右半脑由于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又称“创造脑”。

因此,忽视右脑开发,记忆,在创造力显得愈来愈重要的21世纪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孩子学钢琴,是对她智力开发的一个过程,我们一向把读、写、算的能力当作智力的全部,其实这只体现了大脑左半球的功能。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它们各自控制着相对应的半边,大脑的每一半球主管着不同的智力活动,左半球主管人的数学、语言、逻辑、分析、写字等能力;右半球则主管人的想象、颜色、音乐、节奏等。

所以学钢琴是开发右脑的运动,这种学习对我们家长也是一种考验,我们必须跟着学,并且要转变观念,才能完成好督促孩子学钢琴的任务。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很可爱,也很精良的器官,您给它什么、它就回馈您什么。

但是,平常我们并没有很刻意的让大脑的左、右边交叉互相使用!就如吃饭时,并不会左、右开弓一样。

然而,左、右脑各司其职,左脑控制我们右侧的身躯。

同理,不常用的右脑却控制着左侧的手脚。

所以,以指枪左、右对打的`方式,来训练左、右脑的圴衡使用,并让右脑动起来,是速读训练重要的一种方式。

孩子学钢琴手指的练习方法

1、以左、右手指对指的方式来训练左、右脑的灵活度。

2、举出右手的姆指与食指,比成枪形,然后打向左手,当指枪打向左手时,左手比出任一手指,代表1。

3、反之,将左手指枪指打向右手时,右手比2(两根手指头)。

继续手指对比3、4、5、6…

4、刚开始时,各指会不听话,但多练习一段时间后,自然就顺畅而且有成就感。

这个训练有点像比手画脚一样,伸出您的双手,先从那只手开始都没关系!

12种开发孩子右脑的方法

孩子右脑开发方法1.学音乐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尤其古典音乐对孩子右脑的开发有很大影响。

听钢琴曲时让孩子用左手模仿按琴健的姿势、听小提琴曲时让孩子模仿压琴弦的样子。

此外,还可以在孩子从事其它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

孩子右脑开发方法2.培养绘画感觉能力

右脑具有绘画感觉能力。

让孩子练习绘画,能培养其观察能力。

尽情欣赏绘画作品、自然风景,陶醉其中。

带孩子参观花展、盆景展,直观整体地欣赏作品。

涂鸦也是一种综合训练,包括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能力,对右脑刺激也是多方面的。

孩子右脑开发方法3.干力所能及的家务

家长先有意把房间弄乱,然后同孩子一起清理房间。

开始时孩子可能会做不好,分不清垃圾的种类、不知怎样用抹布擦桌子等,家长要耐心地指导,教几遍后孩子就会做好。

孩子右脑开发方法4.体育运动

右脑在运动中对形象的感知及细胞的激发比静止状态更快更强。

每天跳半小时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多重复几个动作,以刺激右脑。

孩子右脑开发方法5.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是右脑形象思维能力开发的最佳方法。

童话富于幻想,听童话故事,孩子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情节的发展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场面和情景,这对右脑的图形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促进。

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这时右脑呈现最佳状态,开发孩子想像力的效果比白天紧张时要好得多。

孩子右脑开发方法6.训练空间识别能力

经常变化孩子的环境,送孩子上幼儿园时不妨有意改变路线;玩玩捉迷藏游戏;只给孩子看小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让他想象整个小动物是什么样子;将一幅画的一部分遮起来,让他猜其他部分是什么样等;放一堆糖果在桌上,训练他用目测法判断糖果的数量;下棋也会对孩子的右脑产生很好的刺激。

孩子右脑开发方法7.带孩子逛商场

带孩子一同去商场是开发孩子右脑的另一种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孩子综合各种知识及判断的能力。

可以教孩子独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教孩子如何根据价格来挑选面包或水果等。

孩子右脑开发方法8.手指训练

用左手剪东西、抓玩具、玩石子,玩豆豆等,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可以增强手指的柔韧性;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活动,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玩积木、橡皮泥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经常让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 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孩子右脑开发方法9.爬行和梳头

平时多用梳子或以手指代梳给孩子梳理头发,特别是多梳右侧头发,强化对右侧头皮的刺激,加快头皮血液循环。

从小训练爬行,对孩子的平衡感及运动细胞都有帮助。

孩子右脑开发方法10.益智玩具

益智玩具是开发右脑的最佳工具。

主要以拼插、组装、游戏等活动形式为主。

电脑游戏机也是锻炼孩子右脑的好工具,要为孩子选择一个以图形为主的游戏,如想象游戏、猜图游戏等。

买新玩具后,父母没有必要按说明书告诉孩子应该怎么玩,放手让他们去摸索。

孩子右脑开发方法11.学外语

研究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因为当孩子只学会一种语言时,仅需大脑左半球,如果培养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就会“启用”大脑右半球。

孩子右脑开发方法12.观看体育比赛

观看体育比赛能够锻炼孩子右脑,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篇3:多用右脑可提高孩子记忆力

游戏实例一:被子里抢玩具

床边,东东(2岁半)和东东的小姐姐(2岁8个月)把双手都藏在了被子里,四只小手像小兔子似的,在被子里面乱窜呢!只听旁边的东东妈手拿一张卡片一声喊:“小猪猪,快出来!”紧接着“嗖”一声,一只玩具橡皮小猪从被子里变了出来!是东东抢到手啦!

裁判员妈妈把小猪放在小东的篮子里,接着又从手中抽出一张写着“鸭子”的卡片下口令:“小鸭子,快出来!”

被子底下,又一轮热火朝天的争夺战开始了。大概是东东摸不到鸭子,差点儿要把脑袋伸进去看,被妈妈制止了:“不准犯规哦!”东东只好继续摸。很快,东东大喊:“我抢到了!”结果,拿出来的却是玩具小狗。泄气!东东正要继续摸,小姐姐却把小鸭子亮了出来,兴奋地喊着:“鸭子是我的啦!”东东不服气,等着妈妈下令,他要反攻猛抢??

没多久,被子里的玩具被抢光了,两个孩子的篮子里盛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有动物,有布偶人,有交通工具??

东东兴致未减,还想再玩一次,但妈妈却说每次只能玩一回,明天才能玩了。东东数了数自己篮子里的玩具,又数了数小姐姐的,说:“我比你多!”争强好胜的东东,总算满足了一下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游戏解说:

为什么要把玩具藏在被子底下呢?因为被子很柔软、面积大,可以放多种东西在内,有足够的空间让两个孩子边触摸边争夺。争夺活动有刺激性,能迫使孩子快速作出反应,又能增添游戏的乐趣;通过手来触摸玩具,可以发展孩子的感知觉,使手的触觉灵敏度提高。为什么盲人的听觉和触觉特别灵敏呢?因为视觉功能的缺失,迫使他们要更多发展听觉和触觉。要判断摸到的是什么玩具,就要原先记住这种玩具的特征,这也运用了记忆力。

游戏指导:

触摸游戏是通过触觉来进行判断的游戏,能促进右脑的发展。它需要感性经验作基础。即要摸对某样东西,就要对这一东西较为熟悉,知道它的外观、特性、形状、大小等,因此我们要放一些孩子见过或玩过的东西。可以一次放一些质地不同的东西,橡皮的、塑料的、木质的、布料的等,让孩子去感知软与硬、光滑与粗糙、轻与重等。年龄再大一些时,可放一些积木让孩子摸,去感知大小、长短、形状等。

游戏提示:

(1)开始时一次不要放太多,以后再渐渐增加数量。

(2)在放进去之前,最好让孩子知道你准备放进被子里的是哪些东西、有几样。这也能用上记忆、计算、推理和判断呢!比如大人放了5样东西进去,孩子摸出来3样后,还有几样在里面?还剩下什么东西了?还剩一样东西的时候,一定是什么东西了?是不是连摸都不用摸、更容易猜了?

游戏延伸:

NO。1:其它物品作遮盖物。找来纸箱,挖个能伸进两只手大小的小洞,让孩子从小洞里把箱里的东西摸出来。也可以做个神奇的布袋,能从布袋里摸出什么东西呢?很神秘吧!

NO。2:摸人游戏。全家人分成两组,一组蒙上眼睛,去摸另一组没蒙上眼睛的人。比赛看谁能快速准确地猜对身份。特别是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摸爸爸妈妈相信是孩子最喜欢的游戏!

家长经验:

有一次,我和女儿(3岁)玩盲人摸东西的游戏。我给她的眼睛蒙上一块布,领着她从刚进家门开始摸。她边走边说:“这是我们家的鞋架,这是饭桌,这是椅子,这是我喝的水杯??”每摸对一样,我就给她在表格上画一个圆圈,整个房间转下来,她得了好多圆圈。接下来,轮到我摸了。几次这样的游戏下来,孩子对家中的物品摆放位置了如指掌,这也促进了她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

游戏实例二:魔术变变变

瑶瑶(2岁7个月)最爱和我玩变魔术的游戏啦!怎么变呢?我先挑她最喜欢5样东西——洋娃娃、小喇叭玩具、纸做的花、纸折的飞机、核桃,摆在桌上,让她看上30秒钟,然后用一块布遮住它们,嘴里念:“变变变,妈妈变魔术!”接着我在布下抽走一样东西,又念:“变变变,看看少了谁?”然后把布抽走,要瑶瑶说出桌上少了什么。

第一回,瑶瑶喊:“核桃变没了!”第二回,瑶瑶又喊:“小喇叭变没了!”玩得不亦乐乎。我看难不倒瑶瑶,便增加了物品,让瑶瑶在玩中练记忆。

我们还互换角色玩。有时我故意猜错少掉的东西,每当这时,瑶瑶就会亮出被她藏起的东西说:“看,它不见了!”

游戏解说:

人类的记忆信息中有70—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画家、设计师和图纸设计人员的视觉记忆能力就特别强。因此,通过给孩子提供视觉刺激信息来促进记忆力的发展是个很好的办法。这个案例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捕捉所见到的材料,并记住它,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能锻炼注意的广度;接下来猜猜少了什么物品,又是在考验孩子再现物品的回忆能力。

游戏指导:

为了增加记忆的难度,可以根据难易适中的原则逐渐增加物品数量,以及缩短孩子观看的时间(30秒甚至更少)。还可以一次拿走多样东西。此外,游戏内容可以不变,为了增加乐趣,坚持玩下去,可以变换说法,比如“谁丢了?”“谁偷偷溜了?”“哪个不听话的小朋友走了?”“谁回家睡觉去了?”“谁上幼儿园走了?”等等。这些问话能调动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游戏延伸:

既然是“变魔术”,我们还能制造怎样的魔术来变呢?

NO。1:多出了什么物品。上面的案例是通过减少材料来让孩子识记,发现少了什么。还可以变通为增加材料,让孩子发现多了什么。父母的问话可以是:“谁跑来凑热闹了?”“谁跑来捣乱了?”“又多了哪个小朋友?”“谁到我们家来了?”

NO。2:用识物卡变“魔术”。把实物换成识物卡,玩“少了什么”或“多了什么”的游戏。识物卡中有动物类的、植物类的,可以一次选同类的,这样方便记住。在提问上可以说:“哪个小动物跑走了?”“哪种树木消失了?”“哪种植物又长出来了?”

知识链接:

上一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钳屯乡教育教学工作检查细则下一篇: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转变作风 推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