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关注生活的细节

2024-04-22

我关注生活的细节(共16篇)

篇1:我关注生活的细节

我关注生活的细节

十二岁以前,我是个活得很辛苦的女孩,用力地抓住身边的朋友,家人,抓住那些看得见的小幸福。甚至为了这些而可以去迎合别人。

十二岁,因为一本书的影响,我开始将自己解脱出来。沉重的负担不属于我,虚伪的面具不属于我,没有声色的生活不属于我!

十二岁以后,我真正开始融入生活,关注生活的细节。

朋友不必太多,真心就行;家庭环境不必太好,不愁吃穿就行;做事不必苛求完美,对得起自己且让人满意就行,要的只是生活的质量。

怎样将火候调整好,使菜即不流失营养又美味可口?怎样控制水温将咖啡冲得香浓?怎样大口吃零食又不担心体重?怎样将房间布置得舒适、温馨?怎样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外与家人相处融洽?

这些我也许不知道,但我正在竭尽所能地去学。

可这些仍只是表面。我更关注的还有细节末梢对心灵的触动。

今年,我们学校来了一位新语文老师。他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笑。无论课上课下,我们从未见他对任何人扳过脸。

碰巧与他同路。我们漫无边际的聊着。快走到他家口时,他蓦地停下脚步,微笑的偏着头问道“你们觉得我的课上的好吗?”他好象是在问我的意见,又好象在问大家的。凭心而论,他的课真的不错。脉络清晰;他讲得仔细,全面,我们听的也认真。所以,我当然毫不犹豫得说:“好啊,好啊。”他把头完全转过来,嘴巴咧开笑着,又说:“好?那就好!”那一刻,阳光仿佛全洒在他脸上、身上,褶褶生辉。他整个人显得那么神圣。我想那时,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或是荣誉感,应该真正满足了吧。

我想,生活不在于是否富足,而在于你拥有多少广阔的心灵空间。同样,也不在于你是否高贵,而在于你是否能始志不渝得把握并珍惜生活的细节之处,坚守心灵的自由。

篇2:我关注生活的细节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存在着一些小的细节。而在平常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将这些小的细节放在心里,在我们的心里,一直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不需要特别的注意。比如那些:妈妈提醒我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态度端正,我却总是不以为然。因为在我的心里,一直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不会给我造成影响。我们只需要在乎那些大事情就好。虽然,我也曾经想要做到十全十美,可是总是做不好。而父母对我的做法只是稍稍的提醒,我便愈发的“眼中无小事”、浑水摸鱼。然而在今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小事的看法。

在风和日丽的中午。虽说风和日丽,但彩虹的后面是乌云。我刚吃完饭,准备去做作业。突然,我被妈妈喝住了,“看看你的碗,你怎么连饭都吃不干净?”我一见,轻松的说:“哦!我下次再吃干净!”妈妈见我这副模样把我训斥了一通。“你到别人家这样吃饭怎么能行?”我掉以轻心回了一句:“反正我到别人家又不吃饭!”妈妈这回真的火了,我没想到妈妈为了这件事而发这么大的脾气!“从你这个吃饭的行为上,就可以看出你这个人的品德与生活习惯!何况粮食是宝贵的,你这样浪费粮食!雷公会出来骂你的!快把饭吃干净!”妈妈认真严肃的表情使我不得不吃光碗里的饭。

这件事情,让我非常的惭愧。也让我非常的后悔。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小事是不容许忽视的,因为,我们看人的品质时,就是从一个人做小事的习惯。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篇3:我关注生活的细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细节,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由课改初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转向为理性、睿智的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细节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 它是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可能是一个细小的片段, 甚至是老师或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课堂教学细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产生参与的冲动, 也能让课堂教学气氛更融洽。那么, 我们怎么关注教学细节呢?

一、充分预设教学细节,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课堂中容易注意力分散, 我们要及时引导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因此, 我们在备课时就要预设教学细节, 结合文本、学生和教学环境,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 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如在苏教二年级下册第21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中, 在导入的时候, 我就问学生:如果你有孙悟空那样的本领, 你想变成什么?于是, 学生纷纷思考并举手回答, 他们一时间热情高涨。我告诉学生, 老师我愿意变成一片大大的荷叶, 学生很诧异, 也很新奇。我就告诉学生, 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让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而一个同事开设公开课也做了精心的预设:不少同学特别是女生喜欢《巴拉拉小魔仙》吧, 假如你有了魔力你想在夏天变成什么呢?学生们想着自己变成什么的时候, 老师播放了《巴拉拉小魔仙》的一些美丽的蝴蝶等可爱的动物进一步启发学生;于是, 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愿望, 课堂显得活泼而有生气。

我们的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关注他们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细节还要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也要有一定的预设。如《姥姥的剪纸》教学中, 让大家读“……又忆起与姥姥在一起的童年生活, 想起了姥姥的剪纸, 思绪万千, 热泪盈眶……”的内容, 想想自己的外婆对自己的关爱, 我们最想对外婆说什么呢?之后配上一些感人的音乐, 于是, 学生们想说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感受与生活体验被调动起来, 有着浓郁的感恩之情, 有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课后, 我让大家写写自己想对外婆说的话, 好多同学都写得非常感人。

二、善于敏锐捕捉细节,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我们除了要课前预设教学细节外, 还要能够很好地放大教材上的细节, 抓住课堂中学生表现出的细节, 并恰到好处地利用, 使得教育活泼而又富有深意。首先, 我们要注意教材当中能够点燃学生心智的优美细节。小学语文很多文章都是饱含深情的篇章;锁定、放大这样细节很有意义。如《长城与运河》这篇课文, 精选了能够体现我们祖先伟大的两处古迹。那么, 让我们感动的还有什么呢?我就结合我们的洪泽湖古堰, 让学生感受我们家乡的美好, 让学生生出自豪感。而让学生仿照课文, 进行以“洪泽湖古堰”“洪泽湖”为对象仿写的时候, 有个学生把洪泽湖比喻成一只美丽的天鹅。我就把握这一细节, 让学生们感悟, 课本中对长城如“绸带”等比喻的分析, 如此, 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一教学重点。而特级教师王崧舟在《鸬鹚》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引领他们分析“渔人”的“一抹”这一动作。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 体会该词的好处。这看似没有什么细节的点, 王先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经过层层分析之后, 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愫和意蕴。不仅引领学生分析用词的精妙, 更让学生获得了丰厚的情感。如此, 我们捕捉到了教学细节后, 要机智地让学生去分析、感悟和提高, 只要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 我们的教学才真有成效。

三、合理运用教学细节, 突出教学侧重点

我们的课堂既要生动, 更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每一节的教学中, 都要落实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因此, 合理运用教学细节, 我们对细节巧妙点拨, 能使得学生很快地明白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在《林海》教学中, 班上一名学生在朗读“大兴安岭的‘岭’, 可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时将“大不一样”错读成了“不大一样”, 如果我不意识到这是一个较好的教学细节, 顶多在学生读完之后强调一下。但是我意识到这两个看似语序的差异, 但是细分析意思却大相径庭, 一个是差别很大, 突出“大”;而“不大一样”是强调他们差别的小, 也就是说他们很多地方相同, 有一些地方不同。而文章就是想通过对比来表现他们的“异”的。于是, 我抓住学生的这一误读细节, 让学生思考这两个词意的差别, 分析内容, 找出这两个岭的特点, 进而让学生找出作者对哪个岭更有情感。于是,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由这一细节展开并得以解决。

当然, 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的细节很多, 如教师的言行教态, 教授时的情感体现等等。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学生, 眼睛看着学生, 关注着预设的细节, 捕捉着课堂动态的细节, 那么, 我们的课堂就有活力, 有成效。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特别是“关键性细节”的落实、深化, 那么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必定增强, 我们的教学效率必然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培.关注学生, 实现高效课堂——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31) .

篇4:我关注生活的细节

名词释义: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一种倾向于形象思维的智能,主要指宝宝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并且能把所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

空间智能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表现为宝宝善于辨识方向、方位,善于发现环境中出现的细小变化;二是视觉辨别能力。表现为宝宝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三是形象思维能力,表现为宝宝对图画比较感兴趣。且富于想象力。

宝宝的空间智能如何?

宝宝若对以下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恭喜你,宝宝可能具备高水平的空间智能呢。拥有较高水平的空间智能,意味着宝宝会是当画家、建筑师、飞行员、雕塑家、设计师的好材料。

相比于文字更喜欢看图画

喜欢涂鸦、画画

喜欢玩积木、橡皮泥等塑形游戏

喜欢玩拼图、走迷宫等视觉游戏

善于认路、喜欢阅读地图

喜欢艺术活动

比同龄宝宝更喜欢想入非非

0~3岁宝宝空间智能发展

1岁以内

宝宝的视觉发展很快,出生后3—4个月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此时宝宝喜欢注视移动的物品。妈妈可投其所好,在宝贝面前摆动颜色鲜艳的玩具,宝贝的目光会随之移动,这对宝贝视觉空间智能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6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区分东西的大小、知道怕摔了。可以让宝贝练习把小物件放到大容器里,举高高、“骑大马”也是宝贝喜欢的活动项目。多跟宝贝玩藏猫猫的游戏,可提高宝贝对时间、空间中人或物的理解,强化对物体永久性的认识。

1~2岁

1~2岁的宝宝已经有了初步的方位感,知道高矮、上下、里外的概念,能根据妈妈的提示,在箱子里、床底下、桌子上找到相应的物品。妈妈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玩具架,引导宝宝把玩具放到架子的固定位置,这种各就各位的方法,可以提升宝宝的空间秩序感。

正处于蹒跚学步阶段的宝宝,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这时,妈妈要多鼓励宝宝爬和走,在宝宝摸索着前后左右移动身体的过程中,对空间的意识将更加明确。

2岁以上的宝贝手部精细动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多能抓紧画笔了。此时宝宝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涂鸦。涂鸦可以锻炼宝宝对线条、色彩、形状的把握,是提升空间智能重要方式,妈妈一定要支持。

3岁的宝宝就可以玩积木了,他们能正确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而且能用积木搭些简单的造型。同时,3岁的宝宝具有了辨别左右方位的能力,给宝宝一张简单的地图,他能找出自己家庭所在的位置,也可以把简单的拼图拼好。日常生活中,让宝贝去感受、体验行走的路线和认明标志物。如熟悉幼儿园路线,公共汽车线路图、公园导游图等,发展空间定位能力

亲子游戏

纸飞机

适合年龄:4个月

这样玩:选几张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的彩纸折几个纸飞机。拿起红色纸飞机,告诉宝宝,“看,这是红飞机。”然后抛向前方。宝宝的目光会追随纸飞机的飞行路线,可以锻炼宝宝的视觉反应,发展对空间的认知。

适合年龄:8个月

这样玩:爸爸膝盖跪在垫子上,双手撑地,搭成一个“山洞”。在爸爸身体的一侧放些宝贝喜欢的玩具,让宝宝从另一侧钻过“山洞”拿玩具:宝贝拿到后鼓励他“往回爬”,把玩具交给妈妈。这个游戏,可以让宝贝不断地变换身体方位,有助于丰富宝贝的空间知觉。

传皮球

适合年龄:1岁

这样玩:准备一个小皮球,爸爸妈妈和宝宝围成圈坐着,妈妈把球传给宝宝,宝宝拿到球后。鼓励他再传给爸爸,反复进行。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其空间知觉的发展。

妈妈迷路了

适合年龄:2岁

这样玩:妈妈带宝宝去家附近的超市,出门后,妈妈装作迷路了,对宝宝说:“妈妈不知道怎么回家了,宝宝带妈妈回家吧。”这时,如果宝宝知道回家的路,会很高兴地领着妈妈回家。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对空间方位的认知能力。

“画”故事

适合年龄:3岁

篇5:生活的细节作文

我先是把奶茶上的小饼干一点点细致地吃完,然后把奶茶上面那一层甜甜的奶油也一点点吃干净,等露出里面和过去一样可人的热可可时,我还特意用手机拍了张照片,以示我对这种热可可奶茶的喜爱。可我没想到的是,我喝进去一口热可可就差点吐出来,实在是太甜了。本来这种热可可的奶茶就比其他的奶茶要甜那么一点,但是却是我很喜欢的奶茶口味,但今天的甜度甚至已经像是打翻了糖罐子的甜了。

我赶忙跑去点餐台找他们加一点开水。服务员告诉我,他们这里不允许这样的操作,他们可以帮我重新做一杯奶茶。我一想到我已经把奶茶上面的部分吃掉了,再让别人帮我重做一杯有些过意不去,我就找他们另外要了一杯开水,坐在那里慢慢地倒了起来。把开水往奶茶杯里面倒一点就用吸管搅拌一会儿,直到我把那杯开水都倒了进去,我还是觉得这一天的奶茶太甜了。我又去找店员要了第二杯开水,在我把第二杯开水也都慢慢倒进去之后,我的这杯奶茶才恢复了平时里的甜度。整个过程下来,我已经不太想喝这杯奶茶了,因为它不再像是一杯奶茶,而像是一场化学实验了。

篇6:生活的细节作文

小学时开运动会,我参加了班上的接力赛。同学们都在专心的练习交接棒,而我自以为胸有成竹,就没花功夫多做准备。比赛开始后,随着哐嘡一声,正冲向终点的我,手中的接力棒掉了。班上的大好形式被我断送,虽然我捡起棒以后全力飞奔,但也无济于事。比赛完后,同学们纷纷责怪我,讽刺我,连着几天都不理我,我非常伤心。下课时,看着同学们快乐玩耍的身影,默默流下了眼泪。“你没事吧?过去的事就算了,别放在心上。走,咱们去和他们打篮球!”好朋友关怀的对我说着,就是这一句话,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让我的悲伤一瞬间烟消云散,鼓起勇气面向同学们。至今还不能忘了他,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非常感谢他。

六年级的毕业篮球赛上,我代表本班出战,和同学们下定决心要赢得冠军。开始打得顺风顺水,势如破竹,直到四分之一决赛时,我班的对手是强劲的二班。开局后,他们便一直压制着我们,到了上半场结束,他们还领先我们6分。这使我们只得背水一战,下半场人人都拼了命,但似乎命运女神倾向于对手,几次得分都耐人寻味,我方士气低到了最低点。跑位时,无意中闪到一个人影,定睛一看,妈妈,“她怎么会来这里,这次可糗大了。”我心里想这些时,又被对手得了四分,我无奈的看着她,她却向我竖起了大母指,并用眼神鼓励我,我的信心似乎来了,手也感觉发烫,我知道,该我表演了。于是我得到球,射中了二分,防守时成功抢断,轻松上篮……我带领全队连得8分,把比分追平。这时我又看见了妈妈的微笑,于是我鼓足了勇气,将最后一球投入对方篮圈。“我们赢了”我兴奋的喊着……

篇7:生活中的细节

There are many details in life that adults can‘t find, and only children can find them.

When I was playing at my classmate’s house, I went to the toilet and found that there was a small crack in the bathroom with a mushroom. Oh, my God!What‘s going on? I dare not say, for fear that they will eat this poisonous mushroom, is their house very dirty? But they don’t have any bugs in their house. Why is that?

One day, I was drinking water at school and took a sip. “Hey”, how come the taste is not boiled water? So I asked everyone, and they said, “No.”Is there something else in the water or has the water been changed today?

When I had lunch, I ate vegetables, all of which were spicy and some of them smelly. Could it be that the cook didn‘t know the food? Or is that what the dish tastes like? I doubt it.

On another occasion, I found a very small stone on the ground. I couldn’t kick it. I couldn‘t pick it up. It turned out that this stone was connected to a big stone, so it was very strong. What’s going on?

篇8:关注教育的细节

1. 关注教学方式

在一节数学课上, 我看到题目就读给学生听:“走哪条路最近?近的画‘√’。”然后就让学生自己画“√”。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 只是感觉气氛总不如我所想。于是我换了一个情境:“小明从家到学校可以走两条路, 可是他不知道走哪一条路更近一些。小朋友们, 你们能帮助他吗?”我换这样的方式出现, 引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注意用适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语言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关注课堂实效

现象: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回家后再读读, 再试试。”“课后再练练。”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对知识准备不足的学生应付了事, 另一方面对于学习习惯差一点的学生来说, 这种要求是“耳旁风”, 根本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实际上, 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根本, 做到课堂结构优化。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克服随意性, 课堂是否被教师很长的讲解所占用;二是克服教学的盲目性, 切记放任自流, 表面轰轰烈烈, 没有实际效果。

3. 关注评价方式

现象:在教学中会有这样评价:“这位小朋友回答的不够完整, 谁补充?”这种评价是一种否定性的评价, 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样的情况, 可运用肯定性评价:“这位小朋友经过认真思考, 已经回答出我的一部分了, 再想一想, 还有没有其他方面?”这种鼓励性评价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更应给予肯定性评价。又如一特级教师的语言, 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评价方式的艺术:“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 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 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 是一种乐观的眼光, 一种激励的表达。所以说, 细节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 而并非自己的“表演”。细节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如果课堂教学有更多的细节被教师关注, 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

二、细节在“不经意”的课堂瞬间中

教育过程中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 学生的一句话, 一个表情, 一个手势, 一次低头, 甚至是一件饰品, 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的细节。如果我们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的教育细节, 在细节上做文章, 于细节之处见精神, 关注细节, 研究细节, 善等细节, 便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

1. 关注孩子的眼神

“眼睛是心灵之窗”, 透过这扇“窗户”, 可以看到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能看到他们的欢乐和忧伤, 也能看到他们的成功和挫败。他们的眼神是那样纯真, 那样无邪, 那就是一扇永远敞开的、明净的玻璃窗, 它会为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而目不转睛, 会为老师的大发雷霆而暗淡失色……所以学生的眼神不仅可以被欣赏, 而且是一种无声的提醒。它提醒我们, 要让这天使般的眼神永远清澈纯净, 我们就需要随时捕捉到从“窗户”传出的信息, 随时去呵护。

2. 关注孩子的语言

学生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 其有意无意的语言正是内心的流露。在教育中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教师, 但却很难找善于倾听的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说话, 并善于从中捕获学生内心世界的大量信息。

3. 关注孩子的行为

总能听到孩子无缘无故能笑得很开心, 总能见到孩子有事没事都能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总能发现孩子做出一些奇奇怪怪,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这就是孩子, 这就是孩子的天性, 而这些行为虽然存在于课堂中, 但却因特殊的时间约束, 变得十分细小, 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心地去寻找、去发现。在课堂内,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每一点一滴的“细微事”, 使学生时时感受到老师有形和无形的关爱, 这将成为师生间情感互融的催化剂, 有了这一情感基础, 课堂教学就会成为精神与语言的和谐共振。

三、细节在“缜密周全”的课后反思中

观察不到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 不善于捕捉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 记忆中不存储细节的教育是缺少真爱的教育。挫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 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我们要记录、交流教育细节, 聚沙成塔, 这才能铺就专业成长之路。

1. 回顾课堂中的成功之举

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 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 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 详细得当地记录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 思考课堂中的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教师应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吸取的教训。

3. 整理课堂中的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我们应一有所得, 及时记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长期积累。

篇9:我关注生活的细节

宝宝特别爱玩藏猫猫,而且爱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各样的形状,还很会认路……细心的妈妈通过观察,会发现宝宝在空间智能方面的一些优势。对于那些没有突出表现的宝宝,妈妈也要不灰心,我们教你如何从生活细节入手,提升宝宝的空间智能。

名词释义: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一种倾向于形象思维的智能,主要指宝宝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并且能把所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

空间智能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表现为宝宝善于辨识方向、方位,善于发现环境中出现的细小变化;二是视觉辨别能力,表现为宝宝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三是形象思维能力,表现为宝宝对图画比较感兴趣,且富于想象力。

宝宝的空间智能如何?

宝宝若对以下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恭喜你,宝宝可能具备高水平的空间智能。拥有较高水平的空间智能,意味着宝宝会是当画家、建筑师、飞行员、雕塑家、设计师的好材料。

◇相比于文字更喜欢看图画。

◇喜欢涂鸦、画画。

◇喜欢玩积木、橡皮泥等塑型游戏。

◇喜欢玩拼图、走迷宫等视觉游戏。

◇善于认路、喜欢阅读地图。

◇喜欢艺术活动。

◇比同龄宝宝更喜欢想入非非。

0-3岁宝宝空间智能发展

1岁以内

宝宝的视觉发展很快,出生后3~4个月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此时宝宝喜欢注视移动的物品。

妈妈可投其所好,在宝贝面前摆动颜色鲜艳的玩具,宝贝的目光会随之移动,这对宝贝视觉空间智能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6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区分东西的大小、知道怕摔了。可以让宝贝练习把小物件放到大容器里,“举高高”、“骑大马”也是宝贝喜欢的活动项目。多跟宝贝玩藏猫猫游戏,可提高宝贝对时间、空间中人或物的理解,强化对物体永久性的认识。

1~2岁

1~2岁的宝宝已经有了初步的方位感,知道高矮、上下、里外的概念,能根据妈妈的提示,在箱子里、床底下、桌子上找到相应的物品。妈妈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玩具架,引导宝宝把玩具放到架子的固定位置,这种各就各位的方法,可以提升宝宝的空间秩序感。

正处于蹒跚学步阶段的宝宝,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这时,妈妈要多鼓励宝宝爬和走,在宝宝摸索着前后左右移动身体的过程中,对空间的意识将更加明确。

2~3岁

2岁以上的宝贝手部精细动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多能抓紧画笔了,此时宝宝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涂鸦。涂鸦可以锻炼宝宝对线条、色彩、形状的把握,是提升空间智能重要方式,妈妈一定要支持。

3岁的宝宝就可以玩积木了,他们能正确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而且能用积木搭些简单的造型。同时,3岁的宝宝具有了辨别左右方位的能力,给宝宝一张简单的地图,他能找出自己家庭所在的位置,也可以把简单的拼图拼好。日常生活中,让宝贝去感受、体验行走的路线和认明标志物,如熟悉幼儿园路线,公共汽车线路图、公园导游图等,发展空间定位能力。

亲子游戏

纸飞机

适合年龄:4个月

这样玩:选几张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的彩纸折几个纸飞机。拿起红色纸飞机,告诉宝宝:“看,这是红飞机。”然后抛向前方。宝宝的目光会追随纸飞机的飞行路线,可以锻炼宝宝的视觉反应,发展对空间的认知。

钻山洞

适合年龄:8个月

这样玩:爸爸膝盖跪在垫子上,双手撑地,搭成一个“山洞”。在爸爸身体的一侧放些宝贝喜欢的玩具,让宝宝从另一侧钻过“山洞”拿玩具。宝贝拿到后鼓励他“往回爬”,把玩具交给妈妈。这个游戏,可以让宝贝不断地变换身体方位,有助于丰富宝贝的空间知觉。

传皮球

适合年龄:1岁

这样玩:准备一个小皮球,爸爸妈妈和宝宝围成圈坐着,妈妈把球传给宝宝,宝宝拿到球后,鼓励他再传给爸爸,反复进行。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其空间知觉的发展。

妈妈迷路了

适合年龄:2岁

这样玩:妈妈带宝宝去家附近的超市,出门后,妈妈装作迷路了,对宝宝说:“妈妈不知道怎么回家了,宝宝带妈妈回家吧。”这时,如果宝宝知道回家的路,会很高兴地领着妈妈回家。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对空间方位的认知能力。

“画”故事

适合年龄:3岁

篇10:关注自己的每个细节

在纽约梅瑞公司的购物大厅,设有一个很大的咨询台,

这个咨询台的主要职能是为来公司没购到物的顾客服务的。如果哪位顾客到梅瑞公司没有买到自己想要买的商品,咨询台的服务员就会指引你去另一家有这种商品的商店去购买。梅瑞公司的做法本不足道,但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人们对它津津乐道,对其的记忆也极为深刻。不仅赢得竞争对手的信任和敬佩,而且使顾客对梅瑞公司产生了亲近感,每当购物时总是往梅瑞公司跑,慕名而来的顾客也不断增多,梅瑞公司因此而生意兴隆。

反思

篇11:英国留学生活要注重的生活细节

英国留学生活要注重的生活细节

正所谓入乡随俗,我们来到英国留学学习和生活,自然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本期英国留学攻略中,天道老师将会为大家介绍英国留学生活指南,指出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细节。

一、日常交流沟通常识

1.英国人谈正事的时候,喜欢直接切入主题,表达意见也不喜欢拐弯抹角。这项英国留学生活指南与我们中国的思想有点不一样。

2.说话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不要用手来指着别人,因为在英国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不友好、不尊重人的行为,在说话时不要跟对方距离太近。

二、宴会礼仪常识

1.在留学的时候,很有可能被邀请到英国人家去做客,去赴约要注意几点,准时赴约,不要早到,更不能迟到,并且还要准备一些小礼物。英国留学攻略中,这几项是常用类型,大家好好记住啦。

2.吃饭时,吃完自己餐盘里的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如剩下食物,在英国意味着客人不喜欢这些食物。

3.英国人比较喜欢在吃饭时聊天,但不能口里有食物的时候说话,那样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吃饭时,最好只往嘴巴里放少量食物。

4.如果你必须张大嘴巴,最好用一只手遮住它。在英国文化中,饭后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因此聚会可能会很长。

三、服装服饰礼仪常识

1.英国人尽管穿衣非常讲究,但十分节俭,一套衣服一般要穿十年八年之久。一个英国男子一般有两套深色衣服,两三条灰裤子。

2.英国人的衣着已向多样化,舒适化发展,比较流行的有便装夹克,牛仔服。英国人讲究在什么场合穿什么风格的服饰。但是,很多老百姓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本期英国留学攻略中,主要讲述了在英国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的三个生活礼仪,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同时也学到更多的东西。更多英国留学生活指南信息,请多多关注天道英国留学攻略。

天道六步曲服务体系由六大步骤和36项子模块组成,核心内容包括留学理性规划和背景提升、考试个性化辅导、文书创作和学校申请、套磁和面试、签证辅导及后期服务、海内外求职。天道六步曲体系贯穿天道所有服务项目:美国名校本科申请,名校硕士申请,博士奖学金申请,TOP 20 MBA精英申请,英国/加拿大TOP 10申请等。天道六步曲服务体系适合人群:适合现在高

一、高

二、天道教育 带您走向成功留学之道!天道留学http://tiandaoedu.com/

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希望自己未雨绸缪,从根本上提升申请竞争力,从而于毕业之际成功步入世界名校。

篇12:伟大来自平凡的生活细节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

他是战士又是统帅

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

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简单明了的开场白,穿越历史的风风雨雨,展现给我们一个不为人知的,平凡生活中的毛泽东。

一直以来,毛泽东在我的记忆里,是一个伟大的人,那种可望不可即让人觉得神秘。我以为,有人生来就是伟大,就被人敬仰。然而看了纪录片之后,除了加深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心头平添了几分亲切感。

镜头一:小小竹杖无限情

在影片中,一根伴毛泽东走过山山水水的小竹杖引起了我的兴趣,并非它有多珍贵,恰恰相反,它很普通。这是毛主席1954年在杭州登山时,工作人员随手砍了根竹竿,简单的缠上了胶皮。但是,毛主席甚是喜欢,每次外出都带在身边,渐渐地,竹杖被摸的又光又亮,成了他的心爱之物。毛主席曾经拄着它攀登过杭州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峰,到过北京的长城、故宫,还在1965年重游了助他走向辉煌的井冈山,重登了黄洋界„„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甚至还想带着这根竹杖亲眼看一看祖国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去感受它们那波澜壮阔的气势。他爱祖国的壮丽山河,爱祖国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毛主席不仅拄着这根竹竿畅游祖国山水,还带着它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的心声,了解人民的疾苦。田间、街道、工地、灾区„„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和亲切的问候。毛主席曾到武汉的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视察时,感概万千地对街道居委会主任说:“我真羡慕你们的工作,每天能跟群众打交道,真有意思!”是啊,人民在毛主席的心里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他常用“水里可以没有鱼,但是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他是喊出“人民万岁”的第一人。他关心人民,并深受人民的爱戴。

一根普普通通的竹杖凝聚了它的主人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

镜头二:书香满屋

在影片《走近毛泽东》中,我们有幸见到了他生活起居的第一影像资料。从最开始在私塾读书,他想尽办法借阅自己感兴趣的《盛世危言》,并留下了张还书的便条。到中南海的卧室,书架上全是书,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诗书,还有一张特制的大床,床的一边,摆满了书籍,这别具一格的书香生活让我自行惭愧。他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无论多忙,无论情况多紧急,无论环境多糟糕,他总是挤出时间,沉浸在书香笔墨中。满腹诗书气自华。除去革命战士这个身份,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大文豪。无论是诗词散文还是文艺理论,说不上前无古人,但绝对是后无来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满腔热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豪迈情怀;“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泪也无由”的儿女情长„„他的《论持久战》,让人们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他的《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社会变革:革

命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他没有上过专门的军事学校,却有着惊人的军事才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四渡赤水、三大战役,他用他的智慧战胜了强有力的反动派。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毛主席博览群书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在书海中如痴如醉,他挥舞着文房四宝,他手中那根小小的笔杆子,比千千万万的枪杆子更有杀伤力。他以书籍充实自己,以知识捍卫真理,以笔杆子武装整个革命。

镜头三:中流击水写人生

纪录片给人印象深刻的另一个镜头就是毛泽东在水里自由畅游。在这之前,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不知道毛主席有这一爱好并且游的非常好。当得知他曾以雄伟的气魄13次横渡长江,1966年游渡时已是73岁高龄时,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从儿时家门口的那小池塘开始,毛泽东畅游了祖国的许多江河湖海,他甚至想游出中国,去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游泳,仅仅是去游泳。看在在水里如鱼得水的毛泽东,我想,他是喜欢那种搏击风浪的感觉,迎接挑战,这种自信,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游完长江的毛泽东,就很自然地来到人民群众中,交谈甚欢,我想他们大概是在交谈游泳的乐趣吧。有一年深秋,浓霜满地,毛泽东邀请了几位同学,沿粤汉铁路跑到猴子石旁,随即脱下衣服,稍微活动便舒臂跃入江中。江水刺骨,可他和伙伴们毫无畏惧,奋臂击水,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一气游到橘子洲头。当年和毛泽东一起游泳的有蔡和森等人,他们游完泳后,喜欢盘坐在橘子洲头的沙滩上,讨论共同关心的国家大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游泳是他们每天不可缺少的功课,也是他们奔向人生战场的准备。

上善若水,毛泽东通过这水,一来强身健体,二来内心的理想得到充分的释放。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灵动的水给他无限前进的力量。

看完《走近毛泽东》,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的,在我心里毛泽东一直是个伟人,但不再是那种遥不可及,虚无飘渺,被神化的伟人。伟人,最基本,最首先就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我们一样,过着真真实实的平凡的生活。但是,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恰恰就在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之中,他能够把一根普普通通的竹杖,培养出独特的情感,他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他能老当益壮,畅游长江13次。伟大出自平凡,没有人天生伟大,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情有义的毛泽东,这才是他真正的人格魅力,也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学习的地方。

篇13:关注教学中易被忽视的细节

某些教师在概念教学时,有时为了快速地得出某一个概念,而忽略了探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过程的严密性。如果仅凭一个事例就妄加结论,既不科学,也不严密。长期以往,学生会形成一个误解———只要有一个是对的,得到的概念就正确。

二、不注意诱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转换。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这往往不是学生不会,而是学生不会将此问题转化成自己熟知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成学生熟悉的问题,通过转换使原本含糊不清(应该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学生解答时就毫不费力。

三、不注意引导学生从算法多样化中筛选出最佳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变原来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为关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这是个可喜的现象。然而,部分教师当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各抒己见,得到许多不同的解法时,不是引导学生去分析哪种方法简便或哪种方法最优,而是告诉学生“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对学生的“片面之词”听之任之,到最后部分学生连一种解题方法也没有掌握。

四、不注意研究学生发生错误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把做错的误认为是正确的,即使别人告诉他是错的,他还是不以为然,这是学生受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干扰所造成的。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学生理清正确与错误两者之间的区别,使学生尽早走出解答的误区。

五、不注意引领学生跨越思维上的“坎”。

篇14:关注物质的密度细节

例1 在实验室里,老师给大家展示了甲、乙两块矿石,老师说它们的质量相等,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若将甲切去一半,将乙切去三分之二,则剩余矿石的质量之比为?摇?摇 ?摇?摇?摇,密度之比为?摇?摇?摇 ?摇?摇。

解析:在切除之前,甲、乙矿石的质量相等设为m,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故甲的密度是乙的一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是相同的,故切除前后,甲、乙的密度不变。因此第二空密度之比为1∶2。甲剩余质量为原来的1/2,乙切除后,质量为原来的1/3,故甲、乙质量之比为3∶2。

答案: 3∶2 1∶2

例2 下面的几个物理量中,能反映物质某种属性的是( )。

A. 质量 B. 体积

C. 密度 D. 温度

解析:“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形态、温度、位置等变化而变化,“体积”、“温度”是物体的一种状态量,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不能反映物体的特性,只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故选C。

答案:C

例3 暑假里,小虎看到爸爸喝啤酒时喜欢放一块冰,小虎想,这块冰在啤酒中融化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

A. 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B. 密度变大,质量不变

C. 密度变小,质量不变

D. 密度变小,质量变大

解析:密度和质量有着密切联系,但它们却有不同的意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质量是描写“物体”性质的物理量。一块冰化成水只是状态变化了,其质量是不变的。因此选项A、D可以排除。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描写“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因此冰化成了水密度是变大了,选项C也可以排除。

答案:B

名师开讲:密度计算公式为ρ=m/v。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所以这仅仅是计算某种物质密度的方法,而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是无关的。也就是说,物质的密度与质量m不成正比,与体积v不成反比。

例4 一块表面涂有油漆的金属,质量为5.4×103千克,体积是2米3,则这种金属的密度是?摇?摇?摇?摇 ?摇?摇?摇千克/米3。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其密度是?摇 ?摇?摇?摇?摇?摇?摇千克/米3。从密度表上可知这种金属是?摇?摇 ?摇?摇?摇?摇?摇。

解析:已知金属块的质量m=5.4×103千克,体积V=2米3,则该金属的密度

若将这种金属截去一半,金属的密度不会因形状大小的改变而改变。从密度表上查出该金属是铝。

篇15:生活中的细节作文

没过几天,她就发现了一个细节问题,那就是大家不管是出入宿舍还是卫生间,都不喜欢关灯。

于是,老妈就成了一个帮大家关灯的人,可很快就有人跟她提到:反正是公司的电费,干嘛要一直开了关了,多麻烦。

听到这个说法的老妈,当时就觉得有点无语,但还是很心平气和地跟人家解释,这不是谁的钱交电费的问题,而是一种节约的习惯。

不管别人有没有听进去,但至少是不反对了,有的人也会跟着老妈一样随手关灯。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一个亲戚的厂子里帮忙的情景。

他们的办公室是一个全景玻璃的房间,平日里是很亮堂的,但是如果是阴雨天,一般都会把灯都开起来。

这本来也没有什么,毕竟在很明亮的空间里大家做事也更有干劲呀。

但是有时天气转晴,太阳都当中照了,整个房间亮的跟室外一样了了,可光还是开着,没有人起身动手去把灯关掉。

我有时候想起来,就随手关了几次,但好像大家都没有去注意这个细节。

不由想到,如果是他们家里用电是不是也是这样,还是说,这已然成了他们的习惯呢?

篇16:生活中的细节作文

今天,我谈的不是大爱,不是轰轰烈烈的爱,而是小细节中的爱。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其实,处处留心也能发现爱。

比如,小草给露珠的爱,星星给月亮的爱,蜜蜂给花儿的爱。这些都是我们不留意的爱,看似平淡而又打心底的暖和。

再比如,风。春风就不用说了,今天来说说冬风。其实冬风也懂得爱,可是不会表达,总会把人“抚摸”的全身发冷,他的爱就像父亲的爱,粗中带着细。

接下来我要说说蚊子的爱,他懂得爱,只是长了一个会吸血的嘴,每当情不自禁时,他就会亲吻你,而就是这样一个爱的吻,换来的却是人们对他们的厌恶。

还有笔对我们的爱,每当我们写下或喜或悲的文章时,他就会和我们一起去品味,畅游在文字世界里。他爱我们,他喜欢你的小手握着他。他对你无声的爱,就像超声波一样无处不在。他对你的爱看不到,也听不到,只有用心去感受。所以对他们好点,别有事没事的就去抠抠他,咬咬他,他们会伤心的!

还有飞蛾对灯光的爱,植物的根对土壤的爱,乌云对雨点的爱……从这些可以证明,爱,无处不在!!

上一篇:把希望播种在春天下一篇:古华《芙蓉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