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常德盛同志心得体5则范文

2024-04-22

学习常德盛同志心得体5则范文(精选2篇)

篇1:学习常德盛同志心得体5则范文

学习常德盛同志心得体会

来源:本站

| 编辑:本站

| 点击:368 | 时间:2010-10-19 | 收藏本文 【字号:大 中 小】

今天我学习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常德盛同志的先进事迹。

常德盛同志是苏州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总支书记。4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带领全村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做率先发展的带头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蒋巷村在常德盛书记的带领下,以“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和“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经过三、四十年的不懈努力,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学习常德盛同志的先进事迹,让人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同时这位服务于农村基层一线的优秀党员干部也给我们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我们要学习他扎根农村的精神。常德盛同志44年如一日,扎根在农村,奋斗在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大学生村官,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份服务于农村基层的工作,那么我们就必须拿出致力于这份工作的精神气来。农村工作不熟悉?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多听、多看、多学、多走动,自然就会熟悉起来;与老百姓沟通有问题?没有关系,只要我们热情待人,以理服人,用心帮人,那么我们一定能以真挚的心换来老百姓的认同。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与工作,我已经慢慢喜欢上村官这份工作,通过学习常德盛同志,我将更加热爱我的工作,更加坚定我奉献农村的决心。

我们要学习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了壮大工业经济,创业之初,他四处奔波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发展项目,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就是在这样急匆匆赶路中,有一次他的面包车与摩托车相撞,坐在副驾驶位上的常德盛牙床错位,一只左眼被撞瘪,如今视力仅0.2。但是他依旧坚持不懈的为村级经济的壮大而奔波,才会有现在的常胜集团。而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也会遇上问题和挫折,但是关键是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如何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而不是一声声的叹息和一句句的抱怨。比方说,现在我村正在进行全村土地入股工作和人口普查工作,有些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但是我们不会抱怨,更不会回避,我们始终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坚持不懈的耐心开导他们,争取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一遍遍的真诚讲解终究会打动他们的心。

我们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精神。常德盛常说:“在我心中老百姓的事最大!村民们找我帮忙,肯定急得不得了,我一定要设身处地帮他们解决困难。”在幸福村的一年时间里,我跟随村领导及党员干部拜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为困难户送去慰问金及慰问品,帮助村民调解邻里纠纷,与大农户交流谈心,跟随村主任帮助需要帮助的村民,诸如此类的村务工作使我成为了一名名符其实的“小村官”。在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问题解决后笑脸总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感受到付出的幸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向常德盛同志靠拢,以一颗为民服务的心做好村官工作。

我们要学习他廉洁奉公的精神。常德盛从不吃请,从不收礼。一次,邻村孙浜村在插秧季节面临着断电的困境,常德盛得知后,立刻派人送去二万元交电费,又支援资金帮助孙浜村购置发电机。孙浜村领导十分感激,送去一只羊腿,可常德盛却说:“对邻村给予一点帮助是应该的。”随后又把羊腿退了回去。几年来,常德盛先后退回价值三万多元的现金与礼品。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一定要保持廉洁奉公的精神,我们是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基层,帮助村民是我们的职责,如果就因为做了一点点小事情就沾沾自喜,吃拿索要,那离腐败还有多远呢?

学习常德盛同志先进事迹,我们不能因为学习而学习,而要把学习成果运用到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去,我要以常德盛精神不断提醒和鼓舞自己,学习他扎根农村、坚持不懈、心系群众、廉洁奉公的精神,我将立志当好一名常德盛式的好村官。

在观读《常德盛先进事迹》之前,对于这个名字是非常陌生的,但是读完之后,查阅了关于他的一些个人简介,发现“常德盛”这个名字代表的是不可思议!

常德盛是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只有中学文化水平的他,凭借着一颗火热的心,44年如一日,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带领着整个蒋巷村共同从贫困村发展成为如今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园。蒋巷村是一个奇迹,是常德盛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创造出了这个奇迹。一滴水的力量并不强大,但是滴水可穿石,常德盛正是那个将水滴凝聚在一起的那个人。

在如今这个价值观紊乱的社会,一个接一个的干部被揭露收贿受贿,而常德盛,既朴实又淡泊名利。在他刚当上书记时,就知道自己“位高权重”,难免会有人想走后门,为此,他还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不受礼、不吃请、不徇私;后来村子发展了,他又更新了“三不原则”,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不坐高档车子;上了年纪后,他又更新了“三不原则”,职务不搞终身制、职位不搞世袭制、厂班子不搞家族制。这些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但也正是这些原则,体现出了常德盛的人格魅力,使得所有村民能够团结在一起,成为最终的那一股拧绳的“力”。

常德盛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相较之下,当我们在条件优越的环境下乐不思蜀,他却在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开拓创新,他处处以身作则,无私奉献。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他为榜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学习常德盛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刻刻充满热情、激情,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争当一名优秀的服务员。

“穷不失志,富不忘本”是我通过网络学习常德盛同志事迹后产生的第一印象。他以自己仅有的中学文化水平,在蒋巷村通过四十年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将一个穷乡恶土的滞后村变成江南水乡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所具备的廉洁勤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淡泊名利的品质。

一则则常德盛同志先进事迹和蒋巷村建设成果的报道,使我对争先创优工作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理论结合现实成果,真正做到“五个好”和“五带头”是何等的重要。在蒋巷村里我看到了“五个好”:

一、领导班子好。常书记一声“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展现了个人人格魅力,发挥了党组织凝聚力,团结了群众,带领村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掀起治水土改的四大战役。

二、党员队伍好。蒋巷村领导班子在党建工作中强调党员素质,加强党员意识,以身作则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工作机制好。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手段,蒋巷村党组织科学地制定体制,完善制度,用村规民约来约束别人和自身,从而保护了集体的利益。

四、工作业绩好。蒋巷村可谓是全方面发展,各项工作成绩突出,不仅注重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还着手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民生福利等方面的建设。

五、群众反映好。随着村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村经济效益也迅猛增长,致富不忘老百姓,打造了独具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亲们住上了别墅,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党和领导当然好评如潮。同时我还在常书记的身上感觉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五带头”素质:

一、带头学习提高。常书记在学习上一直带头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上级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农村发展的大方向;带头学习科学文化,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实现民主管理;带头学习创业本领,富而思进,永不止步。

三、带头服务群众。常德盛常说:“在我心中老百姓的事最大!”常书记四十多年如一日,一直抱着服务基层,为民办实事的信念,改善人居环境,使得家家有别墅,集体投资为居民家中安装电话、数字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洁具、小水井等生活设施,还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园林式农民休闲娱乐区,农民剧场、老年之家、迎宾楼、小学、幼儿园、展览馆、图书馆、卫生室、广播电视室等公共设施,为村民铺设了一条通往幸福大道。

四、带头遵纪守法。常书记作为一村之主,在职期间廉政勤洁,遵纪守法,为人光明磊落,给他人树立榜样,营造和谐守法的农村环境。

五、带头弘扬正气。蒋巷村以教育的方式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利用广播电视室等现代化手段宣传“八荣八辱”,同时常德盛还处处以身作则,为其他党员和普通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蒋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东濒上海、南临昆山、西接苏州、北依常熟,处于苏嘉杭、沿江、苏州绕城等高速公路的环抱之中。3分钟可上高速公路,204国道、锡太一级公路交叉经过镇区,旅游交通条件十分便捷。全村186户,800多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而从地理角度来讲我们华莺村也不逞多让,座落于苏州上海和浙江三地的交界处,南有318国道太浦河畔沿村横贯东西,西有苏同黎公路穿村贯南北,陆运和水运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域面积5.6平方公里,辖3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965户、2724人。在相同的农村发展大政策下,天时因素也可以算是相同,唯一的差别也就只剩下人的因素。我们在看到他人他村优异表现的同时也应深刻反思自身还存在的不足和欠缺。常德盛大伯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句赫赫有名的“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喊出了江南汉子的血性和霸气。他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深地感动着我这个初入农村的年轻人。在他身上我要学的还有很多,首先要学会带着热亲投入农村工作中去。论工作激情自认输给了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伯,我到村一年来主要工作便是协助主任完成村的多个创建工作,但觉得获得这些服务中心、卫生村和示范村等称号只是得到块奖牌,渐渐地情绪有些消极。现在看到蒋巷村获得的大大小小的各级称号,我所完成的工作便相形见绌,自愧弗如。常老伯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是我要学习的。第二、要学会任劳任怨,扎根基层的务实作风。作为一个刚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最欠缺的便是农村工作经验和面对复杂难题的处理能力。我要向周围和常德盛一样有着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老前辈多了解“三农”,融入农村,学习常老前辈的奉献精神,做一个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大学生村官。其次是学习常德盛同志的创业精神。学习他在艰苦环境下还能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学习他勇于突破敢于变革的勇气,学习他和谐增长的细心谨慎,学习他的“富而思进,永不止步”的理智沉稳。最后还要向他学习,学会做人。他的“三不原则”(职务不搞终身制;职位不搞世袭制,不传自家人,要培养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接班人;村厂班子不搞家族制)让有些人不能理解,但正是原则两字,充分体现出了常书记在村民心中的高大形象,迷人的人格魅力,也正是有了这个才是当初能够团结全村,使全村村民支持和参加农村各项工作。

新农村建设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这需要一代甚至是几代村领导班子日积月累呕心沥血地统筹规划。同为江南富庶地区的农村,从蒋巷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我看到了我村在全方位发展上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看到了发展本村经济的希望;作为村委工作人员,从常德盛大伯的身上,我看到了自身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通过不断向常德盛和沈浩等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前进,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不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体现自身价值。

当前,以“推动科学发展筑堡垒,建设乐居吴江当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中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干部要认真开展向常德盛同志学习活动,迅速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要学习他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44年前,22岁的新任蒋巷大队大队长常德盛面对着全县最落后的村庄,喊出了“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宣言。自此,他带领村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掀起了治水改土的四大战役。十年时间,蒋巷从吃返销粮一跃成为苏州售粮状元。为了壮大工业经济,创业之初,他四处奔波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发展项目,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就是在这样急匆匆赶路中,有一次他的面包车与摩托车相撞,坐在副驾驶位上的常德盛牙床错位,一只左眼被撞瘪,如今视力仅0.2。40多年来,常德盛扎根农村,与蒋巷人一起吃苦、干事、创业,全身心投入到蒋巷村的发展事业上。向常德盛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心想基层、情系基层、服务基层,爱岗敬业,扑下身子,踏实工作,“做一件事情就要做成一件,做好一件”,努力做人民群众叫好的“双强双带”型党员干部。

要学习他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纵观蒋巷村40多年来的“发家致富”史,从“农业起家”、“工业发家”到“旅游旺家”,从双季稻改为单季稻、推广“免耕法”到新农村建设,从彩钢复合板小厂到产值超12亿元的常盛集团,再到如今的常盛小额贷款公司,常德盛始终带领村民们奋斗在一线,在突破前进中把蒋巷由一个穷村恶水之地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生态村”、“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向常德盛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在村级发展中不断破解难题、解决问题,成绩面前不满足、不停滞、不懈怠,真正做到样样评比争先进,各项工作抢第一,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乐居吴江建功立业。

要学习他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常德盛常说:“在我心中老百姓的事最大!村民们找我帮忙,肯定急得不得了,我一定要设身处地帮他们解决困难。”日常工作中,他也是这么做的。为村民垫钱建房,替患癌村民联系名医、垫付医疗费,关心照顾孤儿兄妹,挽救帮助失足青年„„常德盛热心帮助村民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正是这种“当一天村书记,就要为百姓铺一天幸福路”的爱民为民情结,让他和村民打成一片、鱼水情深。向常德盛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把群众当亲人,始终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学习他舍己为公、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作为蒋巷村的发展带头人,他虽然一手带出了产值突破12亿元的常盛集团。但是,常德盛对财富却从不动心。随着村级经济的迅速发展,镇里给他核定的岗位报酬也不断上升,但他只拿一小部分;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期间的报酬也分文未取;企业改制时应该持有的常盛集团股份,被他谢绝了,他坚持这份资产由全体蒋巷人共同拥有。常德盛说:“这些钱我不能要,要了就会失去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但是,我不是什么都不要。我要的是农民长期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要的是乡亲们早日过上小康生活!要的是蒋巷人对一个老党员的理解和认同;要的是老百姓都说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作为一个年集体经济收入超千万元村的党委书记,常德盛没有自己的专车,看他坐着金杯小面包车出去谈业务,甚至看他坐着手扶拖拉机出门开会,村民都从心底里敬佩。向常德盛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作风俭朴,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扎实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学习常德盛

时集镇党委副书记

董学功

今天我与大家共同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常德盛的先进事迹。

常德盛是苏州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总支书记,1966年当选蒋巷大队大队长,继而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蒋巷村以前是个远近闻名的“野人村”、“光棍村”、“贫困村”。全村 186户人家 , 绝大多数住的都是泥土墙、茅草房 , 人均年收入不到 70 元 , 村里 35 岁左右的小伙子半数以上娶不到媳妇。当时常德胜掌管的集体资产仅为3.6元。4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带领全村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做率先发展的带头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蒋巷村在常德盛书记的带领下,以“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和“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经过三、四十年的不懈努力,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如今,蒋巷村一二三产并进,建成了“蒋巷生态园、常盛工业园、村民新家园、农民蔬菜园、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四园一基地。去年尽管遇到国际金融危机,但全村经济总量仍然达到1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还有社区股份制分红4000元,村民也全部住进了别墅。

党和人民给了常德盛很高的荣誉,群众称赞他是“当代的焦裕禄,活着的孔繁森”。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9十大杰出村官、“50位新中国成立60周年感动江苏人物”和省道德模范、省勤廉标兵,受邀参加了建国60周年的国庆盛典系列活动。

学习常德盛的先进事迹,让人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叹。一个曾经落后的无人问津的乡村,现在出落得如此“亭亭玉立”。蒋巷村的发展历程,积累了许多经验,也给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加快发展必须敢于突破,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常德胜坚持“富不是天生 , 穷不会生根”, 他相信“天不能改 , 地一定要换”。常德盛在1965年挑起了建设蒋巷村的重任,当时蒋巷还是穷山恶水血吸虫成行的苦地方,人丁稀少,但是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决心,硬是把1700亩低洼地整整抬高了1米,解决了地势低洼,传染病盛行的问题。至此,他让全村的百姓依靠高产的农业,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蒋巷村的集体经济,已经由过去的3元6角发展到了1979年的35.6万元,人均由过去的不足70元达到316元。实践证明,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哪里的干部精神状态好,哪里的工作就处于领先;哪里的干部不思进取、松松垮垮,哪里的工作就没有起色。

第二,加快发展,必须求真务实,始终保持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发展的差距,除了思路和决策外,很大程度上是抓落实的差距。必须保持求真务实、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要形成抢抓落实、快抓实施、狠抓实效的生动局面。常德盛当村官近40 年 , 每年只休息一天 , 就是大年初一 , 即使这一天也往往不能如愿。为了抓发展、抢进度 , 他总感到时间不够用 , 天天都是早上 6 点半之前就来到办公室 , 往往是开着电灯等天亮。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求我们每一名同志都要养成求真务实、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我镇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定位、项目管理、招商政策、产业策划等一些重大问题,要坚持不懈地思索,随时随地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

第三,加快发展,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在蒋巷,种粮大户承包了全部的粮田,涌现出一批养殖专业大户,其他的劳动力都转移到了村里的企业去,这样一来,农业结构、人力资源得到了较好的调整,形成了现代化农业格局。按照党委安排,我负责经济工作,主抓工业、农业。时集是一个农业大镇,如何发展农业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当前,时集要重点抓好马厂万亩绿色稻米基地、山东万亩花生、明甫万亩设施蔬菜、凤云蛋鸡养殖、踢球山万亩桃园的建设,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第四,加快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时集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镇,加快经济发展是政府的第一要务,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主线。当前,面临着很多很好的机遇。从经济总量看,纵向比比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横向比,与全市其他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缩小发展差距,实现提速和跨越,必须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我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要以时集工业园为重点,举全镇之力,做好小王庄板材工业园、郝湖石粉工业园、山东村花生脱粒园的建设与提档升级,引导产业有序集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第五,加快发展,必须善待百姓,始终保持一心为民的先进本色。常德盛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一心为公、一心为党、服务人民,带领百姓致富奔小康。他让蒋巷村民住进了220平方米的农民别墅,而他自己却仍住在集体公寓;他让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2000元,而他却只拿上级核定工资的零头;他把常盛集团打造成了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却拒绝了应得的1000万元股份。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要做到善待百姓,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干群众之所需,只有做到善解民意、善待百姓,才能脚踏实地,狠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一门心思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自身好的形象维护党的形象,使党的优良作风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学习常德盛,决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要把学习落实到行动上,把学习结果体现在工作成效上。要学习常德盛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拼搏,务实创新,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为党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2:学习常德盛同志心得体5则范文

—— 有感于杨善州同志的“自讨苦吃”

大屏幕渐渐的暗了,杨善洲同志的事迹报告会缓缓落下了帷幕,而我的心情却从微澜到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曾被一代代英雄模范、一个个先进典型人物感动过、激励过的我,再一次被杨善洲胸怀大爱、赤诚一生的事迹所震撼;再一次被他无怨无悔、百折不回的品格所折服;也再一次被他大国小家、奉献一生的情操所感动。他的一生是“穷”的一生,粗茶淡饭,衣着简陋,几乎没有任何积蓄。他的一生是“苦”的一生,为官时,轻车简从、亲临一线,与老百姓摸爬滚打在一起,赢得了“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的美称;退休后,放弃了组织安排舒适的晚年生活,扎根大亮山,用了22年的时间,将不毛之地变成了生命的乐园。他的一生是坚持的一生,一心为民,执着造林,老牛拉车不回头;他的一生是豁达的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但对杨善洲来说,他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富足的一生、称职的一生、无憾的一生。他安于贫、乐于苦,襟怀坦荡、胸怀天下,用自己的一生写尽了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同志就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杨善洲同志用一辈子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词,有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正是以这种自讨苦吃的精神完美地诠释了做人、做事和做官的真谛。

做人当学杨善洲。杨善洲告诉我们,人活着要有信仰和担当。

信仰是做人的灵魂,它是一个人外在表现的决定性因素。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信仰耶稣的人会时刻监督自己,做错事会去忏悔;信仰释迦牟尼的人,会经常做善事,努力修行他的来世。杨善洲信仰的共产主义,曾经,我们有雷锋、董存瑞这样伟大而又光辉的形象,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共产主义伟大信仰,温润了几代人的人生。今天,杨善洲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们在新世界中看到了信仰所铸造的伟大品格和力量。他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住了清贫,耐住了寂寞;他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杨善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伟大信仰又写下了光辉的一笔,阐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真正的内涵。

活着,不是享受,更不是索取,而是奋斗和承担起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杨善洲的高尚的价值观念。于是,他放弃了安享晚年的优越生活,毅然登上了“半年雨水半年霜”的大亮山,开始为这片寸草不生的山上种树。条件的艰苦并没有摧毁杨善洲坚定的信念,资金和树种的缺乏,并没有改

变他为民造福的初衷,左腿的粉碎性骨折并没有阻挡住他奋斗的足迹,他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生命和同事们一起在大亮山深处筑起了一片绿洲。

做事当学杨善洲。杨善洲告诉我们做事要认真、务实,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当了保山地委书记,依然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他脸色黝黑,双手老茧,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受冤屈的人主持公道,自掏腰包给困难户力所能及的帮助,下乡不给农民添负担,从来都自掏饭钱……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给杨善洲担任秘书11年,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书记一直认为,与农民 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从不为家人办事、不为家乡办事的杨善洲,信守“退休后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白手起家,捡果核做树种,在荒凉的大亮山上营造起几万亩林木,一干就是20年。为乡亲开辟致富的道路,把价值数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在他日渐衰老的身体里,始终燃烧着尽党员职守、为群众谋利的火热情怀。

做官当学杨善洲。杨善洲告诉我们,做官要堂堂正正,心中要装着国家和百姓。

“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政几十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始终保持着“草鞋书记”、“泥腿书记”的本色。他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从没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任何私利,甚至没有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

职务的高低,权力的大小,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职位是暂时的,事业是永久的。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杨善洲没有为自己攒“资源”、留“退路”,而是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带领群众致富的事业中。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

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自家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却把近乎所有的积蓄投入到义务植树造林上。认识他的人都说,杨善洲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和家人很抠门,他手中的权力,“前门”开得很大,“后门”关得很紧。他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关系”和遗产,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自立自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百姓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

上一篇:小学生过春节作文下一篇:关于对乱收费行为进行严肃自查自纠的紧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