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

2024-05-09

市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精选6篇)

篇1:市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

市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

发布单位:南通市政府 发布时间:2012-02-03 索 引 号:FA200-B0000-2012-004 文件编号:通政发〔201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和省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 切实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解决当前融资难、税费负担偏重的问题,现就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鼓励支持力度。制定市区小微企业信贷业绩考核办法,综合运用再贴现等货币信贷政策工具,鼓励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法人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争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并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设立银行贷款风险准备资金,用于对初创期中小企业的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项目银行贷款支持。

二、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引导商业银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对符合产业政策且有足值抵质押的中小微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浮原则上不超过30%,中小微企业整体利率上浮水平不得超过当前水平。商业银行不得将贷款业务与存款业务挂钩;不得强制贷款企业购买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不得强制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再到相关担保机构办理担保;不得变相收取手续费和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三、进一步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中小微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组建资产监管有限公司,解决小微企业动产质押融资环境,成立股权托管中心,改善小微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融资。推动保险公司积极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

四、细化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获准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商业银行,该债项所对应的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在计算“小微企业调整后存贷比”时,可在分子项中予以扣除。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应根据相关规定,在权重法下适用75%的优惠风险权重,在内部评级法下比照零售贷款适用优惠的资本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应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五、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机构改革,促进基层社区化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鼓励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向社区、县域和大的集镇等基层延伸;鼓励在现有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中设立专门的科技金融服务部门或团队。鼓励大型银行将机构向重点乡镇延伸;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立机构;鼓励邮政储蓄银行二类机构改革,有效发挥邮储机构小型金融业务职能。

对于小型微型企业授信客户数占该行辖内所有企业授信客户数比例不低于70%以及最近六个月月末平均小型微型企业授信余额占该行辖内企业贷款余额比例不低于30%的商业银行,在综合评估其风险管控水平、IT系统建设水平、管理人才储备和资本充足状况的基础上,积极报送江苏银监局审批,可允许其一次同时筹建3家同城支行,但每次批量申请的间隔期限不得少于6个月。

稳妥地加快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创造条件加快科技小贷公司试点进度,鼓励农村小贷公司、科技小贷公司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六、推动资金加速周转,加强贷款监管和资金链风险排查。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促进小微企业手持商业票据加快流转,适当提高商业票据再贴现比例。加强对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用途的跟踪与检查,确保资金用途不变更不挪用。商业银行应认真贯彻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和“贷款三查”的基本要求,及时排查资金链风险。

七、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扶持计划”。遴选出3000家左右信誉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作为财税部门、金融部门重点扶持的对象,在贷款门槛、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贷款担保抵押方式创新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完善财政支持机制,单列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八、加强组织力度,逐力推进金融顾问制度。为全市1500家中小微企业选聘高级资深人才金融业务人员担任金融顾问。通过“政府引导、银企互动、结对包挂、任务到人”方式,积极为企业开展个性化、差异化和精细化的金融业务服务,增进银企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建立起优质高效的“政、银、企”合作新机制。

九、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困难援助机制、融资协商机制、应急互助机制和主办银行机制。提高中小企业应对复杂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能力,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十、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理性投资理念和风险意识,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实现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加强预警防范,建立健全民间融资防范和预警机制。加强协作配合,建立依法防范打击民间金融领域高利贷、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合作机制。严格监管,建立参与民间非法集资、放高利贷“黑名单”库,对于“黑名单”企业和个人取消一定时期内的贷款授信。

十一、加大对小微企业税收扶持力度。对从事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行业并符合条件的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并延长至2015年。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经批准可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对个别小微企业纳税人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定期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对符合条件安置残疾人的小微企业用地暂免征土地使用税;对小微企业纳税人符合困难性减免条件的,可以申请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性减免。

十二、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金融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发生的损失,凡符合规定条件的,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专项申报后,在税前扣除;2013年底前,金融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所计提的专项准备金,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比例在税前扣除。中小微企业因货款、货物无法收回等所造成的资产损失,凡符合规定条件的,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在税前扣除。

十三、减轻生产经营者个人税收负担。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从2011年11月1日起,增值税起征点调整为: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的,为月销售额2万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500元。营业税起征点调整为: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2万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500元。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严格按照新的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表,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计征个人所得税;将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个人所得税预征率从2.5%下调至1.5%;将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的单位和个人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比率,从不低于工程价款的1%下调至不低于工程价款的8‰。

十四、及时兑现中小企业各类减免税。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优先办理中小出口企业退税,对中小出口企业按月优先办理退税,中小出口企业凡退税资料齐全的,实行当月申报当月审核退税。同时,加强培训辅导,帮助企业提高退税申报质量和速度。

十五、加大市级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适当增加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规模,加大与国家、省专项资金的配套对接力度,科学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微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及中小企业收费,贯彻落实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通知精神,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十六、扩大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市财政出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阶段参股和直接投资的运作方式,加强对新兴领域中小企业的支持。今后,根据基金运作情况,逐步扩充创投引导基金规模,加强与国家、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配套对接和合作。

十七、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科技银行、创投机构、科技担保机构“政银投保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通过不断完善费率补贴和风险补偿等财政金融政策,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建立满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需求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服务链。

十八、进一步完善市担保体系建设。市财政安排资金确保市再担保规模达到1亿元,为市区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业务,并分摊30%的风险;充分发挥再担保资金的作用,凡是会员单位,所担保的项目,银行利率上浮原则上不得超过30%,并应与担保机构按照一定的比例承担风险,以增强担保机构偿付能力、抗风险能力和信用放大能力。

十九、引导担保公司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服务。鼓励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实行低费率。对符合要求的,在省级财政担保收费专项补助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再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实际收费和国家规定收费差额的20%给予专项补助。加强对担保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对业绩好、服务优的担保公司,市财政按年日均担保余额增量给予适当奖励。

凡经市科技局、财政局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执行基准利率,担保执行1%的优惠费率。市区各家银行和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可享受贷款利息补助、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担保公司可享受担保费补助、担保风险分担政策。

二十、对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给予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市外经贸委关于扶持市区外贸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政办发〔2009〕214号)文件,对市区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给予50%的补助,扶持我市企业扩大出口业务。

二十一、实行社会保险缓缴政策。在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保基金不出现缺口、保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对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中小企业确因特殊困难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通过提供资产担保或者其他有效缴费担保,经县级以上地方税务机关征求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意见后予以批准,可缓缴除基本医疗保险费之外的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为1年,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加收滞纳金。缓缴期满后,缴费单位按有关规定及时补缴缓缴的社会保险费。

二○一二年二月三日

篇2:市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已于2008年9月17日经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八年九月二十四日

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适应当前宏观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家、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我市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1.鼓励中小企业上台阶。对于符合产业政策,首次年销售收入达到 5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按当年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 50%一次性奖励给企业;对当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5000万元以上且入库税金达3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按当年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 20%一次性奖励给企业;对当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 1 亿元以上且入库税金达 8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按当年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10%一次性奖励给企业。

2.鼓励中小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按行业制定鼓励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对亩均用地实现地方税收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企业,按其实缴土地使用税给予分档奖励,具体政策另行制定。

3.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企业设立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获得上级专项资金补助的,按上级补助额的 25%一次性配套补助给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道路,对获省百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对企业扩大规模,提升装备水平,购置单台设备价款超过 100 万元以上的,按其设备购置价的2%给予企业补助,每户企业设备补助累计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4.鼓励中小企业加快人才引进。对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到中小企业工作或创办中小企业的,经市人事部

门或劳动保障部门确认后,3年内其工资薪金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奖励给个人。

5.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主渠道作用。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小企业贷款政

策和贷款规模。人行市中心支行要足额争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运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信贷政策,指导、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用好、用足新增贷款。

6.不断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意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贯彻落实《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加大金融服务品种的创新力度;制定适合于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办法,降低授信门槛;对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企业可实行公开授信或适当发放信用贷款;要根据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确定适当的贷款种类,细分融资渠道;要积极推进支付结算业务创新,提供多样化结算工具,加速中小企业资金周转;要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和中间业务“一条龙”式金融服务。

7.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鼓励现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通过联合重组或增资扩股做大做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保费补贴和担保机构贷款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受保中小企业,按在担保机构当年实际融资担保额的1%补贴标准给予保费补助;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当年实际增加的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余额的 1%补贴标准给予风险补偿,专项用于风险拨备。充分发挥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导向作用,积极开展再担保业务。

8.创新贷款担保方式。银行、担保机构积极推行中小企业存货、出口退税单、应收账款、仓单等抵质押贷款或担保;提倡联户担保、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大股东承担无限责任担保、由担保公司全额担保的贷款担保新方式;积极探索以收益权、现金流、股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农村集镇商住房、林权、渔权等为抵质押的融资新方式。对开展以上金融新产品业务的银行、担保机构,单个贷款规模达10万元以上的金融新产品,给予一次性奖励 1 万元。中小企业申请不动产登记时,登记机关一律不准要求抵押人或抵押权人对抵押物进行评估。中小企业在担保过程中所发生的它项权证抵押行政性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

9.开展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抵押贷款业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抵押贷款业务。需要以农民集体建设用

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中小企业办理贷款前,先与所在县、区政府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土地取得时原始价格及地面合法建筑物的建筑成本扣除折旧后的净值签订转让协议。银行以转让协议金额与企业、各县、区政府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三方协议后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相关手续。具体办法按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芜湖市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贷款抵押的若干意见》执行。

10.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支持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农村信用联社规范改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尽早挂牌营业。继续做大做强扬子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设立试点工作。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试点期间,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的营业税、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全部奖励给公司,并单设帐户,封闭运行,专项用于风险拨备。

12.鼓励和支持典当业健康发展。支持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典当企业,依法在市区和三县设立分支机构。对典当余额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且中小企业典当金额占当年典当余额2/3以上的,当年给予典当企业实交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20%补助,单户典当企业当年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13.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引进和培育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方式投资于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2年以上的,可按其投资额的 70%在股权持有满 2 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创业投资企业自获利起 2 年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奖励给企业,2年期满后延续3年按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 50%奖励给企业。对创业投资企业的个人投资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照地方实得部分奖励给个人投资者。对创业投资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奖励政策,按第4条规定执行。

14.积极引进和培育资产监管公司,为中小企业动产向银行申请动产质押贷款提供服务。对在我市投资设立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各类资产监管公司,自运营之日起 3 年内,按企业实缴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50%给予补助。

15.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专业网站。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定期上网发布有关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重点扶持项目、金融新产品和贷款流程等,开展网上银企对接和金融产品推介。

16.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以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量、增幅和创新金融产品作为主要考核内容,按照《芜湖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每年由市政府进行通报嘉奖和奖励。

17.减轻企业负担。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芜湖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的通知》(芜政〔2006〕64号)、《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清理经营性服务收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的通知》(芜政办〔2008〕9 号)。物价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各项收费监督和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工业企业房屋建筑物墙改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分别暂按现行标准的 10%征收,在企业房屋建筑物报请市建设部门竣工验收前,须经有关部门现场查验认定,对于认定符合墙改散装水泥政策规定的,不再征收。对于认定不符合墙改散装水泥政策规定的,按现行标准足额补征。查验认定和补征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制定。

18.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各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主动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市政府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落实情况和上级支持的实绩纳入各县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直相关部门综合考核体系。

19.本意见中财税政策适用于芜湖市区范围内登记注册的中小工业企业法人实体和为中小工业企业投融资服务的各类机构。享受相关政策标准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计算。对企业同一事项涉及多项补助的,按就高不就低、不重复享受原则执行。各项补助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分级承担。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项目认定、资金调配、使用监管等具体办法。各县政府参照本意见执行。

篇3:市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

一、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由于受自身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制约, 中小企业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资源, 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抵御各类风险等方面, 具有天然的弱质性。如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温州市, 其经济中最富生命力的部分就是中小企业, 也正是无数生机勃勃的中小企业支撑起了“温州模式”这块金字招牌。“它几乎生产了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 其低压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陶瓷制品等, 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 温州制造就是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 温州不少的中小企业也陷入困境。

(一) 原材料价格急剧波动, 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量迅速增加

温州最有特色的产业——金属外壳打火机, 占到全球的百分之八九十。但目前, 温州的打火机企业数量已由600家锐减到30-50家, 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重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使得企业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 则成品的价格随之提高。但是, 很多企业却面临着“不涨价等死, 涨价速死”的两难状况。因为, 这些中小企业通常采取低成本、低价格的薄利多销策略。如果产品不涨价, 面对节节攀升的生产成本, 中小企业只能是不断地亏损;如果产品涨价, 对一些原本销售渠道狭窄的中小企业就面临业务被人吞食, 产品的滞销使企业马上面临倒闭。相反, 一旦原材料急剧下跌, 企业又会遇上产品价格下降和消化高价原材料库存的问题。

(二) 劳动力成本上升, 使中小企业支付的工资报酬大大增加

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 给中小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尤其是一些服装、鞋帽、电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大部分以加工为主, 本身的利润并不高,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 让企业面临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

(三) 贷款利率与人民币汇率波动, 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与难度增加

2006年开始的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和信贷紧缩政策, 使中小企业所支付的贷款利息节节上升, 民间借贷利率更是高得惊人。2008年底利率开始下调, 但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实惠。中小企业一旦遇到经营困难, 商业银行, 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马上实施信贷退出, 由此而来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案例比比皆是。另外, 近几年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 这对于以外贸为主的中小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为直接和明显, 外向型中小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

由此可见, 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与人民币升值等问题, 其最直接的反映是企业资金紧张。但是, 3季度以来, 钢材、石油等原材料价格迅速回落, 央行也大幅调低了贷款基准利率, 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局面却仍在持续扩大。而所有这些, 事实上都与营商环境的突变密切相关。但是, 营商环境的变化对所有企业应该都相同, 所以导致中小企业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其所处的营商环境不公平。

二、中小企业需要公平的营商环境

当前, 各地正在积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致力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表面上看, 中小企业似乎已经获得了公平, 甚至更为优越的营商环境。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营商环境仍存在众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一) 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温州市是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城市, 一大批中小企业在这里得到迅速成长。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 温州市有私营企业户4.1万户, 个体工商户25.88万户, 民营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的97.9%, 工业总产值、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市的70%、50%和70%以上。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温州这个相对偏僻的地方率先得到发展, 主要还是得益于当时温州政府部门所创建的良好营商环境。当时温州的良好营商环境, 即率先放手发展, 给予民营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或相近的政策待遇。今天, 中小企业发展仍只能依靠自己, 更多的是在自发、激烈的竞争和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的环境下去发展。中小企业所担负的经济与社会功能与其所获得的政策扶持形成鲜明的反差。如果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同等程度上的扶持, 其所面临的生成与发展危机就要小得多。

(二)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资金成本先天不足, 需要给以特殊的政策平衡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资金成本先天不足, 这就造成无论是国内国外, 还是过去和将来, 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中小企业易受营商环境的影响, 抗风险能力差, 融资时需付出更大的风险溢价;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小, 负债能力有限, 很多表现为融资担保难;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 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 增加银行操作的管理成本;融资途径单一, 众多直接融资的手段不适用于中小企业。不管市场利率上调还是下调, 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不公平是一直存在的, 最大的不公平是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远远高于优质大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不公平还体现在融资渠道上。所以说, 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需要给以特殊的政策平衡。

(三) 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需要加以区别对待

由于一些行业对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等方面有着严格的准入标准, 中小企业因达不到这样的标准而无法进入, 因此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能力进入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其主要集中于传统制造业、普通服务业和加工业, 且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 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这些行业都是充分竞争的行业, 行业利润率低。在产能过盛, 行业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产品升级换代, 技术改造跟不上步伐, 而形成经营风险, 面临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中小企业以往所拥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已经荡然无存。因此, 我们需要对中小企业加以区别对待, 从而促进它的生存与发展。

三、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 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我们要通过政策研讨, 制定出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度过难关的政策和行之有效的扶持措施, 以帮助中小企业缓解危机、走出困境。如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政策从严的形势, 可以建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 激励银行将信贷资金更多地发放给中小企业。一方面可以直接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另一方面也是对商业银行的一种道义支持。具体补偿机制可以采用直接的损失弥补或奖励, 也可提供应急救助基金等间接补偿方式, 以达到杠杆作用, 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一些民营经济落后、信用环境较差的地区, 则要重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为中小企业融资营造更加适宜的持续发展环境。同时, 大力支持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的规范发展, 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信用和法治环境。

(二) 给中小企业以融资帮助

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 重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应对优质大企业金融“脱媒”, 利率市场化改善贷款集中度, 调整信贷结构, 实现盈利模式多元化的必然趋势。不管是执行货币从紧的金融政策, 还是执行“有保有压”的区别化政策, 对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创新性、科技性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多少融资政策障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这一问题, 关键是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不管是风险补偿机制、固定资产贷款贴息, 还是提供政策性担保, 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所有这些政策都应该是有针对性的, 要针对有一定成长性、创新性、科技性的中小企业, 而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采用“有保有压”政策, 通过规范的程序识别出需扶持的中小企业, 把这些企业推荐给商业银行、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普通投资人, 也可以同时提供风险补偿政策、贴息政策。在中小企业扶持方面, 值得探讨的是如何筛选扶持对象, 如何让财政扶持资金能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集国内外各类经验, 包括从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上吸取经验。如台湾地区行政部门创设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就是针对具有发展潜力但欠缺担保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 “并依照保证对象所属的风险族群采用0.75%、1%、1.5%几种不同的保证手续费率。”

(三) 帮助中小企业获取信息和技术

各级政府要勇作优质中小企业的发现者和扶持者, 广泛收集价值信息, 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 及时提供灵活、可行的信息、技术和人才服务。还要鼓励中小企业突破传统制造业, 从夹缝中寻找对策, 如对其中的一些产业进行转型或者不断地研发出新的产品, 创新是中小企业走出逆境的一条重要出路。中小制造企业面临的危机警示我们:只有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将廉价劳动力优势变成技术创新优势, 只有真正参与到产业链上游的竞争, 获取更多的附加值, 我的中小企业才不会变成跨国公司、大型垄断企业的附庸, 才不会变成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垫底的中国制造。

(四) 发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作用

建立并真正发挥中小企业协会和特色产业行业协会的作用, 这些协会除了向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外, 还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代表中小企业向政府提出政策性建议和意见, 然后通过协会协助、指导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一定规模的行业协会还可以在市场价格、产品标准等方面起到协调作用, 以避免中小企业散兵游勇、单兵作战, 最后陷入“不涨价等死, 涨价速死”, “原材料涨价亏损, 原材料跌价滞销”的怪圈。

(五) 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环境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必须打破泛政策性支持的传统思维模式, 而应把中小企业视为普通的市场主体, 坚持商业化的市场运作。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是扶持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良性营商环境。在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 对具体的中小企业不能一概扶持, 要让市场来做出选择。“优胜劣汰”是最公平、高效的自然法则。对于那些高污染、能耗高的中小企业就应该主动淘汰, 坚决打击中小企业逃废债行为,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和法律维权。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 才能培育出极具特色的“中小企业群体”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一支生力军。而21世纪更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要积极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 以推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摘要:诸多复杂因素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文章通过对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 发现其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小企业所处的营商环境不公平。为了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 文章提出的主要策略是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给中小企业以融资帮助, 帮助中小企业获取信息、技术, 发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作用, 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营商环境,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哲.创业投资温州民间资本新去向[J].今日浙江, 2008 (15) .

篇4:市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不同地区的具体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阶段性规律,立足现有条件和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项目,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防止大拆大建。

——城乡统筹、突出特色。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弘扬传统文化,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相结合,不搞形象工程。广泛动员农民参与项目组织实施,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政府大包大揽,不得强制或变相摊派,增加农民负担。

(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二、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一)加快编制村庄规划。编制和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根据镇、村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论证,明确重点镇和一般镇、中心村和一般村的布局;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与建设标准,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依据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加快编制建设活动较多以及需要加强保护村庄的规划。

(二)提高村庄规划可实施性。村庄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体现乡村特色。规划编制要深入实地调查,坚持问题导向,保障农民参与,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防止强行拆并村庄。规划内容要明确公共项目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强村民建房质量和风貌管控的要求;充分结合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统筹安排生产性基础设施。规划成果要通俗易懂,主要项目要达到可实施的深度,相关要求可纳入村规民约。

(三)合理确定整治重点。根据不同村庄人居环境现状,规划编制要兼顾中长期发展需要,分类确定整治重点,分步实施。基本生活条件尚未完善的村庄要以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基本生活条件比较完善的村庄要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三、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全力保障基本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危房改造任务,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做好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和管理,落实农房抗震安全基本要求,提升农房节能性能。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因地制宜推行城乡区域供水,完成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任务。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基本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电,全面解决不通电农村居民用电问题。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消防、防洪等防灾减灾设施。

(二)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深入开展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可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处理;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可通过适当方式就近处理。离城镇较远且人口较多的村庄,可建设村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人口较少的村庄可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整乡整村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

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引导农民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养畜,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农村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快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合理处置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加快废弃物回收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和户用沼气。推动农村家庭改厕,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考虑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需求,统筹建设晾晒场、农机棚等生产性公用设施,整治占用乡村道路晾晒、堆放等现象。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节约集约使用土地。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清理乱堆乱放,拆除私搭乱建,疏浚坑塘河道,推进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建设。统筹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

(三)稳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对村域的规划管理,保持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结合水土保持等工程,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与田园景观。开展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保护和修复水塘、沟渠等乡村设施。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民居名录,建立健全保护和监管机制。继续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利用小城镇基础设施以及商业服务设施,整体带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四、完善机制,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一)创新投入方式。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中央政府投资要重点向中西部和贫困地区倾斜。以县级为主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做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调动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引导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推动政府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河道管护等公共服务。

(二)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建立村庄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沼气、河道等公用设施的长效管护制度,逐步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培育市场化的专业管护队伍,提高管护人员素质。加强基层管理能力建设,逐步将村镇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河道管护等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三)强化农民主体地位。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以多数群众的共同需求为导向,推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实施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村民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推行项目公开、合同公开、投资额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

(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负总责,要科学编制规划,建立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安排年度建设任务,规划及年度工作情况要及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备案。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加强对各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指导。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要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研究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统计和评价机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告国务院。

篇5:市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北京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2004]10号,以下简称《纲要》),结合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本市行政执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建设世界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和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总体任务,转变执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努力塑造“严格、规范、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执法形象,营造和谐、以人为本的执法环境,全面提升首都行政执法水平。

二、创新执法体制和方式,切实改善执法的社会效果

(一)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进一步精简下放许可事项,简化办理流程,禁止任何部门在法律规定之外自行增设许可事项、环节和条件。许可事项涉及多个部门或一个部门办理多项许可的,要实行“统一办理”、“联合办理”和“集中办理”。要深入研究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全面落实许可听证和许可决定公开制度,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办事便利。

(二)加强基层执法工作。进一步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将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执法事项主要交由区县政府及其所属执法部门实施。完善行政执法级别管辖制度,明确不同层级执法管辖范围,避免重复交叉执法。继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合理规范综合执法部门职权,完善综合执法部门与相关管理部门职能衔接机制。总结推广加强基层执法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整合基层执法力量,强化区县、乡镇(街道)两级对各专业执法机构的统筹协调与监督考核,努力提高基层执法效能。

(三)创新执法方式。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切实把保护合法、服务守法与制裁违法相结合,全面推行行政指导,逐步通过制定规划计划、发布政策信息以及行政合同等方式实现行政目标,引导行政相对人自觉守法、依法办事,努力降低守法和执法成本。改进执法检查工作,转变单纯依靠处罚进行管理的做法,注重疏堵结合。切实落实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行政处罚对违法当事人的警诫和教育功能。努力完善行政调解机制,积极做好与履行执法职责相关的行政争议和民事权益争议调解工作,切实发挥行政调解的功能和作用。逐步整合行政相对人守法和违法信息,探索建立守法状况信用评价体系,将自我约束、行业自律与执法监督相结合,切实改善执法的社会效果。

三、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执法效率

(一)建立和完善经常化的执法模式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和实践定岗、定责等多种形式的执法管辖模式,切实解决怠于履责以及执法不到位、缺位等问题。建立执法检查、公众举报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各类违法现象,力求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对违法建设、非法营运载客、滥发“小广告”等一些城市管理的痼疾顽症,以及其他社会危害较大、直接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现象,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努力提高执法到位率。

(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将其作为层级执法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奖惩任免挂钩。全面开展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建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规范评议考核工作,将社会评价与内部考核相结合,切实提高评议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把执法评议考核结果纳入依法行政考核,切实发挥执法评议考核奖优罚劣的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执法协调制度。建立执法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市场监管、城市建设与运行管理、公共安全监管等领域为重点,逐步实现执法信息的互通与共享。建立执法协调机制,各执法部门要主动承担协调与配合责任,努力实现执法工作的无缝衔接和有效合作。区县政府对市级以下垂直管理部门在本辖区内的执法工作,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法制、编制部门要加强法规、规章具体实施的说明和解释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执法中的问题。要切实支持和保障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执法职责,对阻碍甚至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执法的行为,要依法坚决处理。

(四)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以及行政机关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与公安、检察机关对执法中发现的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办理、监督、反馈等工作以及相互间的衔接与配合,纠正“以罚代刑”现象,及时惩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明确执法部门之间案件移送的范围、种类、标准、方式和程序,落实承办机构和责任,切实保证行政违法案件及时移送和处理。

(五)努力提高行政执法的科技水平。总结、推广区县和部门推行电子政务的经验和举措,鼓励和支持执法部门积极开发利用在线申请、投诉、缴付以及在线监督、监测等功能,逐步实现执法信息网上传递和执法文书电子化操作。切实加强对不同执法领域和不同执法类别技术装备问题的研究,按照执法的实际需求,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提升行政执法的技术装备水平。

四、完善执法程序制度,切实提高执法的规范化水平

(一)全面清理和修订行政执法程序。各执法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现行执法程序清理、修订工作。清理和修订执法程序,要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和《纲要》,体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既有效规范行政行为、促进公正执法,又高效便民,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规范重点环节的执法程序。进一步完善执法检查程序,对不同情形规定不同的执法检查措施,明确进行检查的具体要求和规范。进一步完善调查取证程序和证据规则,规范调查取证活动,不得以违法方式获取证据。进一步完善听证程序,适度扩大听证事项范围,把听证记录作为行政决定的重要依据,增强听证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继续深化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积极开展行政许可案卷评查试点,不断提升执法人员对执法程序与文书的操作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和落实行政决定裁量基准制度。按照平等原则、比例原则以及排除干扰等法律适用原则,制定并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给付等执法裁量基准,逐步提高裁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力求做到对一个事实或行为在法律适用上大体一致,从制度和程序上抑制和减少随意性,确保公正执法。

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执法形象

(一)大力开展执法形象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和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增强规则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塑造“严格、规范、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执法形象,营造首都和谐的执法环境。制定并推行执法行为基本规范,推广执法规范用语,开展创建执法标兵、模范执法示范区(岗)活动,努力展现首都行政执法新形象。

(二)切实加强执法资格管理。按照不同执法岗位要求,制定岗位资格标准,建立执法人员数据库,实行执法资格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对执法部门必须聘用的辅助人员要建立培训考核和资格管理制度,严禁无执法资格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三)切实加强执法培训考核。以提高执法人员依法履责、协调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应急处置和运用岗位专业技能等五种能力为核心,以执法岗位资质需求为标准,编纂执法培训系列教材、大纲及题库,逐步实现执法人员培训考核标准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六、拓宽执法监督渠道,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一)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监督制度与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层级监督、专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的行政机关自我监督机制,完善检查、报告、评估、备案、评查、公开等执法监督制度。要把执法监督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切实增强监督力度。建立执法问题收集、处理、反馈系统,对社会关注的执法热点问题,要及时反馈和处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监察机关要依法列为“重要检查事项”,及时介入并调查处理。全面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中有刁难当事人、推诿扯皮、怠于履责等行为或有重大过失行为的,要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直至追究

行政责任。要进一步完善执法投诉举报制度,把社会公众和行政相对人对执法行为的投诉与监督意见作为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逐步提高社会评价在执法监督和考核中的权重,切实增强层级监督、专门监督与社会监督的互动与合力。

(二)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要进一步畅通申请行政复议的渠道,推行案件公开审理,努力化解行政争议,加大复议纠错力度,促进执法部门不断改进执法工作。继续推进行政复议制度创新,努力发挥复议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复议指导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诉讼法,制定行政机关应诉工作规则,规范应诉工作,提高应诉水平,自觉接受人民法院依法对执法行为的监督。

各相关单位要统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认真抓好落实。各级执法部门要着重对照群众普遍关注的执法问题,认真查找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法制、监察、编制、人力社保等部门要做好本意见的组织推动和指导协调工作。要把贯彻落实本意见的情况列入政府绩效管理,加强督查考评,切实推动本市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提高。

北京市人民政府

篇6:市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

干意见(试行)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全面提升金融业服务水平,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担保与中介服务

(一)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诚信宣传,积极推进信用企业、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建立企业上网、信息发布、信用信息查询共享等制度。实现银行、法院、工商、税务、公安、海关、质监、公用事业等部门和单位的信用信息互通共享、联动监管。大力支持人民银行金融征信体系建设,重点落实工商、税务、房产登记、法院等部门和单位的信息采集。健全企业征信评价、披露制度,由人行南通市中心支行和市银行业协会牵头组织金融信用评价认定,由市工商局和企业信用协会牵头组织“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价认定,由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本行业单项信用的评价认定,由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AAA级综合信用企业”评价认定工作。健全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对诚实守信企业,提供主体准入、年检、招投标、融资 等方面的便利;对违法失信企业建立曝光制度,实施重点监控。

(二)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增资扩股或联合重组扩大规模,提高信用担保能力。培育一批注册资本超亿元的担保机构。从2007年开始,实行财政无息借款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增资扩股挂钩办法。增资扩股时,以注册资本 2000万元为起点,凡上年度为市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日均担保放大倍数在3倍以上的市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每增加1000万元,财政配套给予增资额10%~20%的借款。借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财政借款专项用于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银行保证金。联合重组时,以规模较大一方的注册资本为基数,规模较小一方注册资本可视为增资,参照享受财政无息借款政策。

(三)鼓励担保机构放大担保倍数,扩大担保贷款总额。实行风险补偿与担保机构年日平均担保倍数挂钩办法。对市区注册资本超过2000万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年日均担保放大倍数达到3倍的,市财政按其年末担保责任余额实际计提的风险准备金给予最高不超过20%的专项补助;年日均担保放大倍数达到5倍以上的,给予最高不超过30%的专项补助。对市区注册资本超过 2000万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低于国家规定收费标准收取担保保费收入的,市财政按其担保额给予最高不超过2%的专项补贴。

(四)激励担保机构积极从事担保业务。鼓励各担保机构在开展担保业务时,减少实物资产反担保要求,尽可能采取信用担保方式。鼓励担保机构采取联合方式向贷款银行提供保证担保,解决重点企业 2 大额融资问题。对市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市财政按其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所缴纳税收的地方留成数额给予奖励。鼓励担保机构为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对为市区财源建设定向扶持企业进行担保服务的,给予适当奖励。鼓励担保机构为科技孵化器企业服务,市区凡为科技孵化器内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根据担保额度及服务质量情况,除提高担保机构奖励标准外,市财政按国家规定收费标准给予担保收费的全额补助。

(五)规范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加快中介服务机构在机构、人员和财务等方面与政府部门脱钩。政府部门依法实施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不干预中介组织的日常事务,不从中介组织收取费用或平调资产。在办理贷款过程中,评估机构及评估结果使用期均由银企双方协商确定,贷款抵押登记机关不得指定或变相指定。市区免收金融机构贷款担保所涉及的抵押物登记管理费和服务费,由市财政每年对抵押物登记服务单位给予定额补助。抵押土地资产评估按件收费,原则上每件收费不超过 2000元。各中介机构的行业协会要根据市场规则制定行规或公约,规范和约束会员行为,重点加强收费和服务管理,及时处理客户投诉。鼓励中介机构联合重组、归类合并、发展壮大。开展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和诚信经营状况评比,对规模大、信誉好、服务质量优的市内中介机构,在政府各类服务项目招标中优先考虑。

二、推进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六)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时间紧、周期短的特点,进一步简化环节,再造流程,建立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力争在3个工作日内下达授信、发放贷款。建立中小企业组合式风险分析和评级系统,明确信贷人员尽职要求,合理界定免责范围。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加快发展适合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金需求的金融工具、融资方式和金融衍生品。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积极试行保单、仓单、提单、应收账款、产成品和原材料质押等贷款方式,开展将中小业主个人资产和经济责任进行信用抵押试点,适当降低担保机构保证金的存储比例,探索解决市区部分改制企业因土地与建筑物所有权分离而出现有效抵押不足的问题,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

(七)整合金融资源,联手促进企业集团做强做大。积极推动银行之间联动合作,切实为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搞好信贷服务。对市场需求旺、成长性好的项目,积极提供项目贷款和配套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体的综合融资服务;对规模大、借贷金额高、周期比较长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旗舰型产业项目和符合城市规划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大胆进行银团贷款探索;对优势企业有偿兼并、收购其他企业以及资产、债务重组而产生融资需求的,提供并购贷款等专业融资服务。对规模大、影响深、具备发展潜质的大型企业集团,银行通过财务顾问、战略合作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咨询、方案设计和财务管理等贴身服务。对外贸企业,通过加强银行与海关等部门联网合作,开发大通关业务,提供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办理报关和支付关税等方面便捷服务。

(八)切实为创业、再就业提供融资便利。充分利用我市作为“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江苏省唯一地级试点市的政策优势,完善联合审查机制和创业辅导机制,进一步加强青年创业贷款工作。将失业人员举办的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列入小额担保贷款和微利贴息的范围;对在申请贷款的近3年中有一年使用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失业人员达到企业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的,视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给予享受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的优惠政策。对已经享受一轮小额担保贷款,到期后能及时守信还款的,由借款人向经办机构申请可以增加一轮小额担保贷款,但不再享受财政贴息。对符合条件、有创业意愿但无法向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的特困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时可以采取创业培训、项目评估和个人信用承诺的方式,免除反担保。实行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与经办银行的信息沟通,在银行柜面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时间由15个工作日缩短到9~11个工作日,其中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办理时间为3个工作日(含2个工作日公示期);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的办理时间从2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提供抵押或质押反担保的时间为5个工作日(需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政府指定的担保公司对由第三方提供反担保的,办理担保时间为3个工作日;经办银行贷款办结时间从5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根据小额担保贷款办理的业绩,在全市金融业目标考核中,对经办银行酌情加分。

(九)突破薄弱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扩大对基层网点的授权和县级金融机构的转授权,积极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不良资产处臵力度,加快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工作,探索引进战略投资者,“十一五”期间,全市力争2~3家农村信用社成功组建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健全农户贷款工作机制,建立农户经济、信用状况台账,及时给信用良好的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证,并视信用状况适当提高小额贷款额度。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投保自愿、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试点地区政府要对农业保险试点给予适当的保险补贴或奖励,建立健全大灾风险补偿机制。市政府对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给予奖励。

(十)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到2008年,逐步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发卡机构和专业化服务机构运转有序、服务体系完善、银行卡业务和技术不断创新的银行卡产业体系。2010年末,全市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超过30%,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商户受理银行卡的比重达到60%。

三、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十一)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对企业上市中需要并入拟上市企业的资产,在调整股权、划转资产时不变更实际控制者的,办理权证过户手续按非交易过户办理。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购并企业,在办 理房产、土地、车船等过户手续时,行政性收费给予50%的优惠。对市区企业上市中因审计调账增加利润等原因而增加的税费,从地方留成部分中给予一定补贴。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投资高新技术项目或进行技术改造,符合有关规定的,优先推荐享受国家及省贷款贴息等各类扶持资金。市区进入上市程序和已上市的企业一律列入财源建设扶持激励范围。

(十二)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市政府与省高投联合组建的江苏高胜科技创业投资公司,要积极开展业务,加大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吸引和联合发达地区的创业投资资本,再组建1家创业投资企业。建立多元化的资本筹集机制,引导国有和民间资本共同参股,构建较为完善的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创业扶持体系。

(十三)争取利用债券融资。引导和支持一批经营稳定、业绩优良、市场信誉良好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筹集资金。争取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我市新兴产业。探索发展期货和产权交易市场。

(十四)加快保险业的改革发展。按照2010年末全市保费总量增速、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高于全省水平的要求,大力推动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开办农业保险和失地农民养老、健康保险,逐步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外出和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发展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优抚对象养老和医疗保 险;推动承运人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扩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承保面,积极发展火灾、雇主、公众、建筑工程等责任保险,推动高危行业、公共场所积极参加保险,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

四、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进驻南通

(十五)加强协调服务。对在通设立总部或地区分部的金融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实施一条龙服务,提供办公选址、人员招聘、业务拓展等方面咨询和协调工作。鼓励金融机构自建办公大楼,优先安排金融业用地计划。

(十六)提供财税支持。对在市区新设的银行分支机构,提供财政性存款业务支持,首期存款金额一般不少于1亿元、期限不短于3个月;对2010年底前入驻市区并开业的,市财政在其开业后的两年内,按其新增实缴地方税收(不含契税)给予不超过50%的奖励;对在市区购臵办公和本部配套经营用房的,市财政按购房款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2008年底前入驻开业的,按购房款的3%给予奖励,2009至2010年底入驻开业的,按购房款的1.5%给予奖励;对在市区租赁办公用房的,市财政两年内按年租金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2008年底前入驻开业的,每年补贴10%,2009至2010年底入驻开业的,每年补贴 5%。

(十七)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本市出资新办各类重在为中小企业和“三农”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的银行机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扶持和优惠。

五、强化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十八)依法维护金融秩序。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建设,严肃查处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经营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地下钱庄、地下保单、非法外汇交易和非法股票交易等行为。要充分利用各金融机构电子网络系统、银监部门监管信息系统和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分析系统,强化金融风险评估和预警监测。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金融机构存款挤提、证券保证金挤提、集体退保或其他债务挤兑等突发性金融风险事件,快速、高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在市金融稳定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整体联动,及时处臵。

(十九)坚决维护金融债权。坚决遏制、依法打击逃废债和保险索赔诈骗案。在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和企业破产、重组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严格把好方案审批关,严禁借改制重组逃废银行债务。对涉嫌骗贷、骗保等危害金融秩序的犯罪线索,司法机关要优先受理、优先立案、及时查处,加大打击力度,努力减少经济损失。

(二十)积极支持银行做好不良贷款处臵工作。在金融机构处臵不良资产、核销不良贷款、贷款重组以及取得抵债土地、房产过户、9 出售过程中,税务、工商、国土、规划、房管、市政管理等部门要简化程序,优先办理。对列入政府改造和收储范围地块内涉及房地产等不良资产的,可由政府资产管理公司以现金收偿。抵贷资产受偿实现盈利一次性交纳企业所得税。免收地方金融机构在以资抵贷、抵贷资产接受和变现资产过户、登记、抵押等事项过程中所发生的房屋所有权登记费、房产交易手续费、机动车辆检测费和过户交易费。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财政引导,促进金融业发展

(二十一)完善金融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市、县(市、区)政府要定期研究金融工作,建立健全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协调和目标考核。市发改委作为市政府管理和协调金融事务的职能部门,负责履行与省金融办对应的相关职能。具体职能包括:贯彻落实国家货币政策,执行金融工作方针和政策法规,组织制订全市金融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协调解决金融业改革与发展中应由地方政府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配合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组织银、政、企合作活动,促进保险业的改革发展,推进企业上市,发展创业投资,协调市政府有关政策性金融合作等。

(二十二)积极发挥财政杠杆对金融发展的撬动作用。归并、统筹市本级财政用于扶持金融业发展的各类资金,作为南通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上述各项金融业发展政策的兑现。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金融机构在通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奖励或补贴,市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目标考核奖励,市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设支出,市区中 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就业、再就业贷款补贴,对创业投资机构的引导扶持,以及其它经市政府批准的支持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支出。市发改委、财政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建立财政性资金存款与银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挂钩制度,对支持中小企业、重大项目、“三农”、就业再就业和市政府定向扶持企业有突出贡献的银行,财政性资金在符合相关法规规定的前提下给予专项储存支持。

各县(市)区可结合实际,参照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和筹措财政扶持资金。

上一篇:高校学生大一上学期学习总结下一篇:基层海关面临的廉政风险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