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画课件

2024-05-13

认识中国画课件(共14篇)

篇1:认识中国画课件

一、欣赏:

以齐白石的《南瓜和茄子》为重点,指导学生欣赏水墨写意国画。先介绍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分析笔墨技法,讲解画面布局,然后说明在哪一部分使用中锋、侧锋笔法,以及如何用水、用墨。欣赏时,结合上一节基本技法练习入教材分析进行。

二、教师示范以青菜为题材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

(教师边讲边示范):

1、先想好画什么,画面怎样安排,然后用指甲轻轻刮出大体轮廓。初学者可用铅笔、炭素铅笔或森炭条起稿。

2、中锋蘸淡墨勾出菜帮,先从中间一块着手。

3、用大笔的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浓墨,以侧锋法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落笔要生动,大胆肯定,注意墨团要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4、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5、中锋蘸浓墨(稍干),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也往下按,然后向外撇出,如有些飞白效果,更为理想。

6、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选择大师作品中的主要物体,重新组织画面,下笔前要先想好用笔方法:水墨应如何调合?浓的还是淡的?运笔采用铡锋还是中锋?运笔方向如何确定?总之应“意在笔先”。

练习时,教师要特意说明,练习水墨画法,因经验不足,往往要画上好几次才能画好一幅画,效果也不一定令人满意,只有多练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讲评:

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业与大师的作品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篇2:认识中国画课件

1、介绍名家画的葡萄。

2、请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国画葡萄。

分析葡萄:

分部:葡萄、叶茎。

葡萄画法:色彩、侧锋、湿画。

二、画法:画面上的一整串葡萄可以分为若干小组。一般分为三、五组,每组六、

七枚葡萄。每一枚葡萄的画法,是将大白云笔在笔洗中蘸湿,笔中的水挤干,然后用笔尖蘸紫色在色盘中调至毛笔中部,此时毛笔上的紫色为笔尖深、笔根浅。再用笔尖蘸汁绿色少许,在色盘中调至汁绿与紫有过渡。此时毛笔上的颜色变化应为:绿——绿紫——紫——淡紫。最后将调好色的毛笔用笔尖蘸吸清水,在色盘中微调,使笔尖的水吸入毛笔,但是不可破坏毛笔上已调好颜色的顺序。如果觉得笔尖清水不够,可以再次用笔尖蘸清水。这一调色过程是画出葡萄立体感和丰富色彩的关键,比实际画葡萄的过程更为重要。

三、作画时用左右两笔画成一枚完整的葡萄。左一笔细短,用笔锋画,右一笔宽

长,用笔锋和笔腹画,画成半圆形。由于笔尖有清水而且含有汁绿,画出的葡萄应该是左上部明亮泛绿色,右下部灰暗呈紫色,彼此形成了极强的明暗立体感和微妙的色彩变化。葡萄的形状可以画圆形,也可以画成长圆形,每枚的大小要有些变化。用此方法画的葡萄亮部已含有高光,所以不必留出或再点高光。高光太强则像玻璃球,反而会破坏葡萄应有的质感

3、学生示范,集体评讲。

4、教师纠正。

5、学生再示范。

叶子:淡墨面、浓脉、干、中锋。

茎:浓墨、干、中锋。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小结。

六、展示作品。

七、集体讲评,择优表扬。

中国画梅花的画法

1.演示并分析笔墨变化。

焦墨、浓墨、交融的墨色分别可以表现梅花的哪个部分?(演示)

篇3:认识中国画课件

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素材有机的结合, 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所要表达的内容, 并以其生动直观、传达信息量大等优势已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从最初走进课堂到现在的广泛普及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现在大多数学校优质课程的评审标准中都把多媒体课件作为必需的要素, 在评比表中对这一“技术分量”给分很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教员并不都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专业人士, 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精力上都很难达到评审表中的要求。因此, 一些不正确的导向致使多媒体课件在制作和使用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技术、重形式, 而对课程内容缺乏足够的设计

一些教员片面认为,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具越复杂,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就越好。笔者在参加多媒体课件评比的过程中发现, 很多教员使用A u t h o r w a r e、Director制作多媒体课件, 而制作出来的课件只是使用了这些软件最基本的功能, 而且这些软件制作出来的课件还存在着跳转、返回等方面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就其内容的设计和功能的实现而言, 使用Power Point完全可以实现。其实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在制作工具的选择上应该以能实现教学需求为目的, 而不能盲目地认为制作工具越复杂, 制作的课件就越好。因为教员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教员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而对于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学习上没有必要舍易求难浪费过多精力。

在多媒体课件的评审过程中, 笔者还发现一些教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把大量精力放在美工设计上, 而对于内容则是缺乏设计, 没有主次之分。事实上多媒体课件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把抽象问题形象化, 生动直观, 增大教学信息量, 为攻破难点重点, 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在课件的引导下让学生看到书本上看不到的东西,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持久。

在教学活动中, 多媒体课件担当的是补课堂之短, 攻破难关的辅助角色, 因此应该把课件内容的设计放在首位, 要做到主次分明, 该下工夫的地方才下工夫, 而不应该本末倒置, 重形式而轻内容。

二、课件内容与教学内容需求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有些教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过于重视课件的技术含量, 而学习多媒体工具软件, 不仅力不从心, 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所以很多教员就拿出自己的教学方案, 请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专业人士帮忙制作。但是, 让别人代劳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使用过程中,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件的内容与教学需求的脱节。因为一个学科之外的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无论制作的多精美, 都不可能完全把握该学科的精髓, 更谈不上内容的设计了;另一方面, 即使是同一学科之内的人帮你制作多媒体课件, 由于两个人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不可能完全一致, 所以制作的课件使用起来也不会得心应手。

作为现代教育中的教师, 主动学习教育技术, 利用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这本身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所以首先应该端正认识, 没有必要追求制作工具的复杂化, 只要亲历亲为把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表达出来, 使用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同样的可以实现教学目的。

三、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

笔者在观摩一些教学授课时发现有些教员使用一些不相关的素材来企求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在新的课程导入过程中, 教员为让自己的开场更吸引人, 在课件中大量的使用与该课程相关性不强、甚至没有什么相关性的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这种不顾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纯粹的来提高学生兴趣的做法是一种明显的本末倒置, 不仅违背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初衷, 还让多媒体课件变成了课堂教学的负担。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 一些教员想通过花哨的动作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在多媒体课件元素的初乳中动作, 并以动作幅度大, 新颖为目标, 还有的在每个动作发生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课后让学生评价这堂课时, 他们说:“只记得新颖夸张的动作和刺耳的声音, 对于内容则没有多少印象”。可见这堂课是失败的, 因为他用喧宾夺主的方法, 干扰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大家对多媒体课件功能的一个共识。但对于多媒体课件趣味性的认识, 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要让趣味性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钥匙, 把趣味转化为学习得兴趣, 为克服学习的难点服务, 这才是多媒体课件应该追求的趣味性。如果歪曲了多媒体课件的趣味性, 不仅不能让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添彩, 还有可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篇4:多媒体课件的认识与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参与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中,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应用逐渐成为教师或从事课件设计的专业人员需要掌握的不可缺少的知识。

一、什么是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英文是“multimedia”,“mulit”意思是“很多”,“media”的意思是“媒体”的复数形式。媒体的本意是指各种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也称媒介或煤质。在现在的计算机领域媒体大体可以分为五类:(1)感觉媒体。(2)表示媒体。(3)表现媒体。(4)存储媒体。(5)传媒媒体。我们教学中所说多媒体主要是感觉媒体,它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知器官,包括语言、声音、图形、图像、文字、视频等。这些媒体经过表面媒体的加工,借助于其他某种媒体就成了课件,称为多媒体(CAI)课件。

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参与度

教学统计的认识时,书中呈现的是一幅学生在交通路口统计过往车辆图,而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这一场面,学生按组分工进行统计,人人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再如:作文教学中写景文章的指导时,利用课件展示祖国的秀美山川、风景名胜,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写作素材。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想写,有的写,且写好。

2.加大教学容量,使教学节奏快、效率高

美术课上认识国粹中的脸谱与服饰,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了许多剧照,让学生从不同的人物角色去认识脸谱与服饰,加大了信息容量;同时运用幻灯演示,速度快,节省了时间,自然效率也会提高。

3.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媒体出示了停车标志“P”或是麦当劳的标志“M”,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要比教师用语言来描述更准确、更直观。再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课件演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用二分之一表示,并将两份重叠,强调了平均分。

4.变抽象为具体,揭示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文章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是一种把具体事物用抽象文字表现的过程。有些描写,学生理解起来是很吃力的,如果借助于媒体展示,将所描写事物的形象、动作、表情、场面等展现出来,学生能利用感官去接受那些信息,更直观、更具体,有利于理解。再如,文中的大海、泰山、核电站等一些事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一个抽象概念,运用课件进行展示或演示,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帮助学生认识。

5.浓缩时空,集中展示

这是传统教具所不及的地方,也是多媒体课件优势所在。教学《蚕的蜕变》时,课件可以将蚕的生长过程用几分钟时间演示一遍,学生一目了然。再比如,种子发芽,花朵的绽放等等。此外,多媒体课件还可以解决跨越空间的问题,《月食的形成》《四季的形成》《昼夜的形成》《了解地震》等,都可以借助课件来模拟展示,帮助学生学习。

6.利于技能形成

体育课中的技能训练,多数是教师做师范后学生练习的模式。有时学生只能从某些角度去接受示范动作中的信息,造成信息不全面,学生无法准确地练习,也就无法形成技能。课件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还有计算机课中的鼠标练习等内容都可以得到课件的帮助,让学生加强练习,从而形成技能。

篇5:认识自己课件

1.知识目标

懂得全面地认识自我,必须既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又注重内在素质;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懂得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我,不断更新,完善自己;了解认识自我的几种途径。

2.能力目标

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合作能力,辩证地看待他人和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注重自我整体形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全面地认识自我,如何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这是教学的重点。初一学生容易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因为许多学生的自我分析意识不强,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会使自己出现认识偏差,评论别人的不足容易,认识自己的不足难。所以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式

以情境,活动为载体,利用各种方式,多方聚焦,来认识自我,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动中学,在动中悟,在悟中成长。

(四)教学构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

(让欢快、愉悦的音乐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并形成和谐的教学情境,为顺利导课作铺垫。)

导入新课

故事引入(学生演讲)

一个叫黄美廉的女人,自小就患上脑性麻痹症。此病症十分惊人,因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这样的人在常人看来,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黄美廉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个中学生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在场的人都责怪这个学生不敬,但黄美廉却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定稿;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六……”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要想成功,必须接受和肯定自己。接受自己才能不回避现实,勇敢面对现实;肯定自己才能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信心百倍,充满活力。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多看看自己拥有的,就会觉得阳光更多地洒播在你身上。

同学们,你们认识自己吗?也许很多同学会说,世上最了解自己的莫过于自己,我当然认识自己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文学家苏轼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平时我们的眼光审视的都是别人,今天,要好好地认识自己,让我们把目光对准自己,“我”是今天的主角。

(故事引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效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及参与意识。同时引出第一部分内容自我新认识。)

第一节日新又新我常新(板书)

1.自我新认识(板书)

活动一:猜猜我是谁(投影)

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填写5至10句描写自己的句子“我是……”,不必具名。

猜猜我是谁

我是;

我是;

我是……

将表格收回,请学生随机抽取,念出其中的句子,大家一起猜是谁写的,并说出理由。

(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互动。在学生表述理由时,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真正要表述的“我”,必须从外在和内在加以认识,这才是比较完整的“我”。)

(1)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注重自己的内在素质。(板书)

活动二:她美吗(投影)

场景一: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乘公交车去上班,运气不佳,没有座位。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那优雅的坐姿让我感到赏心悦目,也为枯燥的行程增添了一丝愉悦。

问题一:她美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场景二:不久,上来一位抱着婴儿的农村妇女,站在我们身边。车子颠簸得厉害,那妇女一手紧紧抓住扶手,一手抱着哇哇啼哭的婴儿,随着车子的颠簸不断摇晃着身体。不时碰到坐着的那位姑娘,时时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问题二:如果你是她,你会怎么做?

场景三:只见她皱紧了眉头,急促地拍打着衣服,如见瘟神般地将身子闪开,一边说着“真倒霉”,一边将头转向窗外。

问题三:她美吗?为什么?(学生回答,陈述理由)

问题四: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学到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正如这个故事最后所说的,再看她,她仍以刚才的姿势坐着,“我”却再也不感到赏心悦目了。美的事物值得欣赏,但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内在美的真正含义,并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让学生的品德得到升华。)

(2)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自己的缺点。(板书)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当然,我们不必为此沮丧,也不必为此沾沾自喜,同学们可以看看下面两个故事,体会一下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优缺点。

故事一:《孔雀和朱娜》(投影)

孔雀向天后诉苦,说夜莺以她的歌声取悦每个人的耳朵,而她的声音非常难听,别人都笑她。朱娜安慰她,说她有美丽的羽毛是别人的鸟儿所不能比的,但孔雀还是很伤心,最后在悲观绝望中死去。

故事二:《橄榄树和无花果》(投影)

橄榄树笑无花果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换叶,一阵大雪下来,无花果因为落尽了叶子,雪就无法落在它身上。而橄榄树满树都是叶,雪就落到它的枝桠上,压断了它的枝桠,夺去了它的美丽和生命。

老师:从上述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孔雀和橄榄树只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或缺点,结果造成了可悲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认识自己的时候,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通过不断弥补不足来完善自己。

活动三:填写表格

填写表格,回顾自己的经历,找出几件有助于你认识自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对照自己的经验,总结自己的优点。经验优点母亲遇到了一些烦心的事,我想方设法安慰她,开导她,使母亲转忧为喜。我善解人意,善于与人相处。

根据自己的教训,总结自己的缺点。教训缺点有一次,朋友弄坏了我的铅笔,我大发雷霆,结果失去了这个朋友。缺少对他人的宽容与理解。

其中,我最想改正的缺点是。我要通过来改正。改变这一点,会让我变得。

老师: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每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我们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同时,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回忆和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自己和存在的不足,从内心发出要完善自我的呼声。从而解决课文的重点。)

(3)发展地看待自己,更新自己,完善自我。(板书)

故事:《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投影)

老师:谁是我们生命价值的创造者?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优点和缺点也是不断地变化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同样的道理,面对自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你将会悲观绝望,停步不前,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做到扬长避短,你将会充满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

(老师总结,让学生在看待自己的问题上有一个更清晰的答案。)

活动四:改造缺点(投影)

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缺点是可以改造的,老师可适当提示。如贪玩、好动等。(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缺点是可以改造的,从而树立起发展地看待自己的观点。)

承转过渡

老师:太阳每天升起,开始崭新的一天。同学们,明天的你又将是一个全新的你。我由衷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用自己的双手去设计自我,超越自我,营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有这样一句话,现与同学们共勉:“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世界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世界的礼物。”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不断认识自己呢?

2.认识自我的途径(板书)

活动五:分组活动

先分组活动,各组由一名同学负责,每位同学先将前面填过的优点、缺点表格展示给大家,其他同学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每位同学对比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有何不同。然后各组将结果在全班内交流,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1)人贵有自知之明——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板书)

(2)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他人了解自己。(板书)

(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集体了解自己。(板书)

每位同学记录活动结果,全面认识自己。

老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认识自我的三条途径,也进行了评价。现在我们回过头反思自我认识的内容需不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然后拿出另一张纸,用恰当的方式(可以用文字、画画等)来表示应该继续发扬什么、改进什么。

(通过自我分析,鞭策自己,勉励自我。通过多方面的调查、交流,让更多的角色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更具有开放性。做一名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人。通过行为训练,加深学生印象,使之学有所得,行有所进。老师巡视并适当点拨、启发,得出我们要做一名不断更新、完善自我的人。)

3.做一名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人(板书)

活动六:

由班长宣读《做一名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人》倡议书,播放主题曲《我是一只小小鸟》,以学习讨论小组为单位上来签名,把它张贴在教室后面激励全班同学。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人。

(前后呼应,突破课文难点,让学生将语言转化为行动。)

结束:

画面展现小鸟在蓝天中自由飞翔。使学生心中充满希望。

篇6:认识钟表课件

日常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建立时间观念,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那么“苏教版认识钟表课件”有哪些呢?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把数学引入实际生活,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学生会根据时刻拨钟,画钟面。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图片资源、学具钟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仔细听。

2.师:猜猜它是谁。

3.师:看,请来了那么多的钟表。

4.提问:那么,钟表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钟表的作用可真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学习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观察

师:(出示实物钟面)问: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些什么呢?

A. 有数字:多少个数?哪些数?

师:我们一起把12个数读一读,边读边记住他们的位置。

B. 有两根针。

师:他们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师:长一些的是分针,短一些的是时针。(板书:时针,分针)

2.制作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做个钟面。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白板上完成一个钟面的制作。

师: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

(二)认识整时。

1.学会看整时。

(1)师:钟面制作好了,你知道钟面上是几时吗?

生:8时。(板书:8时,贴图钟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8时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2)师:钟面上的时针继续走动,你还能说出是几时吗?

拨动钟面:9时,12时,让学生说出几时,并说说怎样看的。

12时两根针都指着12。

(3)师:(出示3个钟面:1时,5时,11时)这里还有3个钟面,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是几时。选择一个钟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指名汇报。

(4)聪明的你发现这些钟面有什么特点?

(5)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像这样的时间我们称做整时。你是怎样看几时的。

2.拨一拨。

师:小朋友自己来拨一个喜欢的时刻,并说说那时候你可能在干什么。

师:指名说说怎么拨的?

师:6时的时候,钟面上的两根针有什么特点?12时的时候呢?

(三) 识大约几时。

1.谈话:小朋友拨得又对又快。有三个小朋友时这样拨的,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拨的都是7时整吗?

第一只钟: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第二只钟:不是。为什么?分针还没走到12,但靠近12,也就说明7时不到。

第三只钟:不是。为什么?分针超过12,但靠近12,也就说明7时刚过一点。

小结:象这样分针离12还差一点点,快到7时了,分针超过12一点点,7时刚过一点,都是很接近7时,所以我们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板书)

2.(白板出示三只大约几时的`钟面)那么谁来说这三只钟是几时呢?你是怎么看到的?(大约8时,大约9时,大约5时。)

(四) 小结:现在小朋友都会看钟了。怎么看整时的?怎样看大约几时的?

三、联系生活,巩固运用。

1.谈话:现在我们一起去钟表店看一看吧。

(1) 这两个钟面上是几时?你是怎么看的?

(2) 这是什么?你知道上面是几时吗?你是怎样看的。

生:电子表。5时。两点后面是两个0,前面的数是几就是几时。

(3) 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4) 出示火车票和后车室告示牌上的时刻,找一找时刻在那里,说一说是几时。

2.钟表店里有几只小闹钟坏了,老板想请小朋友帮忙修理,愿意吗?(1)第一个钟面要我们画几时?少了什么针?时针应该指着几?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2)还有两个钟面,你能修好吗?先看看是几时,再看看缺了什么针,记住分针长,时针短。

3.小朋友画的小闹钟真漂亮。闹钟能告诉我们几时起,几时睡。那么,你能说一说,你是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的吗?

4.小朋友们的生活真有规律,早睡早起身体好,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学生一天的生活。

5.出示:两个9时。提问:钟面上都是9时,怎么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

师:一天有24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会出现上午9时,小朋友在睡觉,晚上9时,小朋友在睡觉。

四:小结。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看钟表,你学会了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忆教师在白板上拖出相应的内容。)

篇7:认识数字课件

1本次设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利用直观的教具,幼儿就能很快的准确描述(1-5)各数,知道数字符号代表的意义。

2根据数字儿歌,帮助幼儿认识数字。

3设计一棵果树,树上有许多苹果,每个苹果都是一个数字(1-5)然后让幼儿根据老师的口令涂上颜色!例如:给标1的苹果图上绿色……。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5)

2区分数字(1-5)

3知道数字符号代表的相应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1-5)

难点:理解数字符号代表的相应意义

活动准备

1装有5个数字卡片的箱子

2彩色笔若干

3幼儿的操作材料包:橡皮泥一根筷子

活动过程

一手指谣。

二认读5以内数字。

1 教师:说说数字像什么依次举出五个数字,让幼儿说出每个数字像什么?

问题:12345的形状各像什么?

2 根据幼儿的描述选择变成儿歌,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像铅笔能写字、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挂东西)

3从数字箱抽卡片,读数字

教师:请小朋友抽出一张卡片,然后大声读出卡片上的数字,这项练习,幼儿轮流从箱子里摸出数字卡片,并读给大家听。正确的小朋友掌声鼓励,错误的小朋友再给他(她)一次机会。大家帮助他说正确,反复进行。

4涂色:(出示大树的图)

教师:让幼儿把树上的数字1涂成红色、数字2涂成绿色、345也用同样的方法,多次进行。

三找找数字1和5。

教师介绍材料操作内容:

问题(1)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小鱼、太阳、数字等)

(2)找找看,图中有哪些数字宝宝?(1、2、3、4、5)幼儿找出所有数字大声认读数字。

四理解数字代表的相应意义。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操作。幼儿分五组,根据教师提示,在筷子上串上数字。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的开始,我用了手指谣,因为我们每只手是五个手指。大部分孩子都知道,我尽量把手指谣和今天我们认识的1~5各数联系在一起,通过老师和幼儿的对话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引出来。幼儿容易理解和掌握,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次教学内容是,结合纲要的五个领域与幼儿生活的经验相贴近。自主学习,让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学习。而且教育活动都以三个级别制定活动目标,体现了课程领域的综合和渗透,而且还顾忌幼儿的发展水平。

我想,一位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自主学习,教师和孩子的互动密切配合,教师随机应变,达到孩子的锻炼目的,和教学目的。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孩子没有被老师调动起来,这是我在以后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各位老师的评析,达到了教学目的,本节课的优点就是幼儿大部分都能参与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没有被调动起来。

篇8:中国乡村医药网课件素材征集

科学、准确、真实, 经临床专家审核, 看得懂, 用得上, 有一定的知识含量, 鼓励原创和创新。尽可能地利用各种静态图像 (如肉眼观察到的症状体征照片、X线片、CT片、MRI片、心电图、涂片、病理标本和切片等) 、动态图像 (如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过程、手术演示、彩色多普勒等) 、声音 (如心音、胎心音、呼吸音) 、动漫等来表现主题。图像演示注重解决教与学的过程中文字不易说清的重点、难点、疑点, 兼顾系统性、全面性, 使之有积累价值。图片要求清晰, 剪裁合理, 色彩还原准确, 放大时不得出现马赛克;照片最好用数码相机拍摄;视/音频播放连贯、流畅, 色彩还原好, 画面稳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南小街领行国际1-2-1 7 0 2邮编:1 0 0 0 6 1

篇9:浅谈对课件制作的认识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一定遇到过下面这些情形:你被要求制作一个课件,说是“被要求”,是你有很多的不情愿,却不得不做。多数人并没有从课件学习中得到快乐,从初始的兴趣激昂、满怀憧憬到最后的不堪其烦,直到放弃,你也许会有以下感受:使用课件太麻烦了,还不如用粉笔黑板的效果好;做课件太占用时间了,每天自己上课,批改作业,哪还有时间来折腾课件呢;看着别人做的课件都很好,自己怎么就做不好呢,还是请别人替我做吧。是的,看着那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课件理论与烦琐的软件操作手册,有谁能不心生厌烦?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使用课件,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偶尔使用课件却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效果。为什么还要用课件呢?难道它只是用来克服走上讲台的紧张心理,或是用来展示教学内容?

其实,你并不是不需要课件,而是要正确地认识课件,让课件发挥正确的作用;你要掌握一种快速高效的课件制作方法,这就要求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建立自己的课件资源库,在需要的时候快速找到它们;在制作课件时,你要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流程转换成课件的形式。

那么,什么是课件?有人认为课件是一种软件,与其他软件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有人认为课件是一种教材的形式;也有人认为课件是讲稿;还有人认为用于教学的电子信息和数据就是课件等。所有这些或是对课件功能的描述,或是对课件形式的解释,都没有体现课件的本质,它其实是借助软件工具将教学思想与流程展现的一种形式;它不是课本内容的复制,而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加工。选择恰当的方式呈现,是使用课件的优势,也是课件的精华与特色之处。

一般课件应当具备三大功能:情境创设、化抽象为直观、交互学习。课件可以响应学习者特定的操作,为每一个学习者实现特定的学习反馈;在课件中集成一定的教学策略,代替教师的部分功能,如代替板书、代替部分内容讲解;课件又有别于传统的學习资料,相比印刷材料,课件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直观化、多样化呈现知识。如果在教学中设计与使用课件,一定要围绕这些功能去做。

所以,衡量一个课件的好与坏,要看课件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实现得如何,要从教学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去分析它的质量。

篇10:认识计数单位课件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计数器,一百元,一万元,一百万元,一千万元的假纸币各10张,老师10张100元的真的人民币,轿车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最近老师想要买辆轿车开开,你知道买辆轿车要

花多少meney

1,学生自由猜,看来买一辆中等的轿车,需要的钱是一个大数目.老师板书几个学生说的`大数目,你见过像这样的大数吗

篇11:学校认识左右课件

1、幼儿能以自身主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2、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3、与同伴交流,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活动准备:

黑皮筋若干个 文具盒 铅笔 橡皮 黑板上画好的一双手

活动过程:

(一)、认识左右

1、老师背向幼儿举右手,请幼儿和老师举相同的手,告诉幼儿这就是右手。

2、给右手套上黑皮筋。

3、告诉幼儿有黑皮筋的手就是右手,提问幼儿:“平时喜欢用右手做什么?”(幼儿交流回答)

4、游戏:我说你做。同桌握右手;右手猜拳,赢的小朋友举右手。

5、告诉幼儿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请幼儿看一看自己的身体,左边有什么,(左眼、左脸左耳、左肩、左胳膊、左手、左腿、左脚),右边有什么。(同左)

6、强化练习:区别左右。

7、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你左边的小朋友是谁,右边的小朋友是谁?

8、游戏:点鼻子(老师说,幼儿用右手食指点出自己身体相应的部位)

9、游戏:我说你做。(增加难度,老师发指令,幼儿做动作。口令由慢到快。左手摸右耳,右手放左肩,右手摸肚子,右手摸左脸,左腿放右腿上,头向左侧,右手放后面,闭左眼,耸右肩)

(二)、以主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1、请小朋友出示自己的文具盒,拿出一支铅笔,一块橡皮。

2、老师说幼儿摆。请小朋友把文具盒摆在中间,左边放橡皮,右边放铅笔。

3、老师请小朋友自己把文具盒、铅笔、橡皮任意摆一个位置,然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表扬说得好的小朋友)

小结:今天认识了左右,我们在生活中整理物品时,或站排时,要有秩序。回家看一看玩具架或书架,说一说什么左右。

4、认识左右,大家都很高兴,让我们跟音乐一起把你的身体摆一摆。音乐《健康歌》。

活动反思:

篇12:大班认识整点课件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 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篇13:中国乡村医药网课件素材征集

科学、准确、真实, 经临床专家审核, 看得懂, 用得上, 有一定的知识含量, 鼓励原创和创新。尽可能地利用各种静态图像 (如肉眼观察到的症状体征照片、X线片、CT片、MRI片、心电图、涂片、病理标本和切片等) 、动态图像 (如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过程、手术演示、彩色多普勒等) 、声音 (如心音、胎心音、呼吸音) 、动漫等来表现主题。图像演示注重解决教与学的过程中文字不易说清的重点、难点、疑点, 兼顾系统性、全面性, 使之有积累价值。对于临床实用技术类选题, 既要考虑简便易行, 也要注意先进性, 并应附加相关的基础知识。素材要求:适用性、完整性、丰裕度良好, 对主题表现的支撑能达到较好效果。图片要求清晰, 剪裁合理, 色彩还原准确, 放大时不得出现马赛克;照片最好用数码相机拍摄;视/音频播放连贯、流畅, 色彩还原好, 画面稳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南小街领行国际1-2-1702 邮编:100061

篇14:认识中国画课件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运用;认识偏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教育的手段、方法和媒质越来越现代化、信息化。多媒体课件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因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能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过程、方法、细节等活起来,动起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审美愉悦,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性地位;能减轻教师劳动负担,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偏差,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

偏差之一:

多媒体课件运用当然是“多多益善”

选用合适的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运用多媒体课件更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首选“利器”。当前,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公开课就不能称作为优质课这条不成文的规定也基本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然而不少教师哗众取宠盲目追风,为“多媒体教学”而利用多媒体,他们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对于如何把课件制作得精美考虑得多,而对于如何合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料为语文教学服务考虑得少。课堂上,教师只顾忙着播放预先制作好的课件或剪辑的资料,既不深入讲解,也没有重点、难点的板书;学生是“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所获多为“转瞬即逝”的影音杂烩。语文课上成了现代版的美术、音乐欣赏课。

许多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有这样共识,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需要或者都适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语文课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语言文字自有其想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传媒,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众所周知,由经典名著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常常不能为大众所普遍认同,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固化的人物形象与读者自己解读的理想人物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现在,语文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受到压抑。

偏差之二:

多媒体课件运用尽管实行“拿来主义”

一个成功的语文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精心设计而成,理所当然的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习惯,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如果单从这个角度而言,多媒体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区域不同、对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自然也应不同。所谓“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药不变,向为寿民,今为殇子”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此外,从课件实际运用效果来看,开放式互动式的课件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而,交互性越强、开放性越强往往意味着制作难度越大,技术含量更大。当前,真正能利用各类软件开发课件尤其是制作富有动感、声色俱佳课件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借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解燃眉之急是可以理解的,尤其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切不可产生依赖心理,降低对自身业务精深的要求,更不能忽视对课件制作的必要认识;而应积极主动研发课件,至少根据教情学情对借用的课件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目前来看,“拿来主义”非常盛行,“占有”的多,“挑选”的少,“改造”的就更少了。语文多媒体教学在课件制作和课堂结构设计上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非常普遍,无非是:展示音像资料、介绍知识——展示思考、讨论的问题——学生讨论作答(或画图或填表)——展示参考答案。课堂上“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教师上课就像已设置好程序的机器,按部就班,语文课完全缺失了原有的机动与灵活,生动与风趣。

偏差之三:多媒体课件运用应该“我的剧本我做主”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教师在注重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信息功能的同时,切不可把教学过程程式化,用固定的程序控制整个课堂。课堂上,教师往往根据课前已有的教学构思,事先设定了一套程序进行课件的演示,但是教情学情变化多端,偶发事件层出不穷,教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制定有相应的预案,那种“我的剧本我做主”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有些教师在课堂里只是按着既定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要求学生按教师的“剧本剧情”发展,一旦学生“忘了台词”或“偏离剧本”,就只好代替他们回答。教师变成了导演,学生变成了演员。课堂上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要么是荧屏演示不断,表面上热闹非凡,其实学生从被动到被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这种过分强调“人机对话”,忽视师生心灵沟通的课堂,导致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交流氛围大大削弱,甚至造成隔膜,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诱导下,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来用心体悟文章之美之真,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只是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面包”。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来说没有比这样的教学更乏味的了,更如何奢望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呢?

偏差之四:

多媒体课件运用可以“不拘小节”

优秀的语文课件不仅要精心考虑到教情学情,还应该在细节上认真斟酌,那种大而化之、不拘小节的想法是错误的。例如课件中字号大小、字体选择、颜色安排等这些细节方面很重要,否则上课时学生看不到或者看不清课件中的文字,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3号字最适合班级教学,字体要有变化最好加粗,蓝色字体视觉效果最佳,红色的离远则看不清。再如不少语文课件的页面角上都设计有一个活动的图标或动画,其实它对理解无任何帮助,但它在不停转动甚至还发出奇怪的声响,不要以为这是在增加课件的动态效果,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认为课件不要有无关紧要的声音、图片、影片,不要面面俱到,要简洁明了,要突出重点,更有必要留一些资料给学生查阅,这样不仅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上所例举的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几点偏差,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手段是为实现目的服务的。语文课件从本质上来说只是而且永远只能是一种资源、工具,课件用不用,用多少,怎么用,永远要服从实际教学的需要。不同的语文课件,使用方式可能会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课件,不同的人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用法;即使是同一个人使用同一个课件,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其用法也可能会不同。因而,多媒体教学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辩证关系,不能盲目利用,要掌握得适时、适地、适量、适度,力求科学、合理、生动、有效。

上一篇:中西学学习心得下一篇:新年元旦第一天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