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能源消耗

2024-04-09

降低能源消耗(精选14篇)

篇1:降低能源消耗

降低炼钢系统能源消耗的实践

分析了武钢炼钢系统的.能源消耗状况,介绍了武钢降低系统能源消耗的主要措施: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降低煤气、电力、氧气、蒸汽等能源介质消耗,加强转炉煤气回收,并不断强化节能管理工作.

作 者:魏建新  作者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80 刊 名:能源研究与利用 英文刊名:ENERGY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F4073 关键词:节能   炼钢系统   转炉煤气回收   能源管理  

篇2:降低能源消耗

1、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选用可重复使用的代替一次性使用的。

2、建立材料消耗指标考核制度,节约奖励,浪费罚款。

3、加强对领取、保存等环节的管理,防止丢失、损坏和失效。

首先是制定了材料管理考核办法,将定额指标分解到各区队、班组,工资结算与材料配件指标挂钩,节奖超罚。第二是细化材料供应流程,要求各区队在井下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材料、设备完好无损,交货时不缺件、数量清。第三是在各区队建立了材料配件领用、回收台帐,提高了设备的回收率。严格执行物资交旧领新制度,避免了材料的流失。第四是加强物资修旧利废和复用的执行力度,对矿井上下回收的各种废旧物资和小型设备、配件分品种、类别进行加工、修理、改造,达到旧品复用,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五是加强工程质量的日常检查,确保工程质量,避免因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返工浪费材料。

篇3:首先应该通过规划降低能源的消耗

所以我们必须要朝着低碳发展。这一点不可否认, 不然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对将来的影响也太大了。要把碳排放量降低, 现在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占85%左右,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最近报道的哥本哈根会议, 很多媒体讲这是全人类最重要的会议, 提出了低碳发展、低碳经济, 这是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讲能源消耗, 产出多少煤、多少气, 人均碳排放量合适还是不合适?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们也确实感觉到人均碳排放量是很可观的。

现在来看, 最主要的碳排放还是工业, 但生活方面也占了很大比重, 有的说30%、有的说40%。那么建筑呢, 我觉得我们的建筑业多年以来——我是搞规划的——我觉得规划上有很多的浪费, 首先应该通过规划来降低能源的消耗。我觉得低碳经济非常符合我们国家的方针, 原来我们叫节能减排、绿色建筑, 现在又加了低碳发展, 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肯定会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4:降低能源消耗的组织和技术措施

1.节能降耗的技术管理措施

(1)热电煤耗分为发电煤耗和供热煤耗,可以认为热电的标准煤耗主要取决于锅炉热效率、输汽管道效率,汽轮机运行效率及热网管道效率和公司的电能负荷。

锅炉热效率是影响消耗的关键因素,而影响锅炉热效率的因数主要有排烟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以及散热损失组成。降低上述热损失和提高热效率应采取下述措施。

1)降低排烟热损失。

排烟热损失约占锅炉总的热损失30-50%,排烟热损失受排烟温度和排烟量影响。据资料表明排烟温度每下降10-13%,可减少0.8-1%燃料消耗;排烟量容积中的二氧化碳每下降1%将多浪费燃料1-1.2%,降低排烟损失的关键措施是经常性的测漏,堵漏以及保持锅炉受热面内外壁清洁,增强传热效果。

a.定期进行各部分漏风系数的测定,超出允许数值时应设法寻找漏风点,进行堵塞;并利用大小修机会改善炉膛烟风道、风室、入孔门、侧密封等状况,定期清理,保证风道畅通。

b.坚持定期的炉内水加药,汽水品质监督,定期地进行省煤器吹灰,运行中高、低温过热器管子清焦,保持受热面内不结垢,管壁处不积灰和焦。

c.利用大小修机会时,锅炉尾部烟道的空预器运行疏通,检查情况,强化传热的换热面。

2)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一般为0.5-1%,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的关键在于合理搭配风量和风速,控制较高的炉膛温度。

3)降低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灰渣中可燃物每增加1%,锅炉热效率约降低0.3%左右,飞灰燃物影响尤大,这项损失与运行人员操作水平与燃料品质有关。

4)降低锅炉散热及其它损失。

a.稳定锅炉负荷,保持额定负荷或较高负荷运行。

b.清除设备、管道、阀门的“跑冒漏滴”等缺陷,加强汽水监督,制定科学的排污时间和数量。据资料测算表明,每增加1%的排污量,约影响锅炉效率0.4%。同时应加强管、伐、设备的保温工作。

(2)对于管道上的“跑、冒、滴、漏”应及时地消除,做好管道的保温工作。

(3)提高汽轮发电机组的凝汽器真空,降低汽耗。资料表明,热耗一般利用相同热量时,真空变化1%,大约影响出力变化1%。而真空的高低与循环水量,循环水温有密切关系,汽轮机负荷变化时,循环水流量一般不变,而真空变化较大,那样,低负荷时热耗变化大,而高负荷时则影响较小些。应从提高循环水泵的出力,定期清理泵的叶轮,打捞循环水池里的垃圾,减少水系统的阻力。从实践看出,水温每降低1℃,凝汽器真空约可提高0.3-0.4%,相应节约燃料0.4-0.6%。

1)定期进行凝汽器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是保证真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可以消除真空系统泄漏点,降低汽耗、热耗。

2)降低凝汽器端差,保持凝汽器铜管换热面的清洁程度。(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温度与排汽温度的差值被称为凝汽器端差),机组的端差应不大于6-8℃,据测每降低端差1℃,汽机真空约可提高0.3%,汽耗可降低0.25%。降低端差应从改善凝汽器铜管热阻,污垢阻和循环水水质进行。

3)开展机组微增率经济调度,保持连续稳定,压红线运行状况。稳定运行工况是经济运行工况,主蒸汽压力每降低0.1Mpa或汽温度低10℃,均将多耗煤0.5%。

2.厂用电分析及节电措施

一般中小型热电厂的厂用电率为6.5%,耗用电能的设备主要有:锅炉送、引风机,运煤除灰设备,循环水泵,给水泵,工业水泵,化水用泵等,主要节电措施如下:

2.1锅炉风机用电

送、引风机用电约占发电量的2.5-3%左右,是厂用电中的大用户之一。对于风机的电耗的考核可以用单位蒸发量的情况来进行;可以说,锅炉在高负荷工作时,单位风机电耗较低。

a.在操作中应注意保持合适的风煤比例和较小的炉膛负压,即保持最佳过剩空气系数和减小漏风。

b.对于炉膛及烟道应经常进行漏风测定,及时地对漏风处进行堵塞。

c.对各台风机进行效率测试,以便在低负荷时经济调度风机。

d.对烟风管道进行定期清理,减小系统阻力,并经常性对受热面吹灰,减小积灰和防止烟道阻力增大。

2.2输煤设备用电

运煤设备用电所占份额相对较小,但仍须努力降低,运煤设备应尽可能使期满负荷工作,以缩短运行时间,如减小输空带,行车满载等。

2.3循环水泵用电

循环水泵用电占发电量的2-3%,是厂用电的大户。

a.做好全厂循环水泵经济效率调度试验。做好单台泵的效率试验,再分析增加一台循环能提高多少真空,能降低多少煤耗;从而制定出不同负荷情况下、不同循泵组合的运行方式。

b.循环水泵运行时应可能保持最大出力的工作状态,要定期清除水泵系统中的节流现象。

c.根据循环水源的情况,调整循泵的运行组合,如大小循环、水温、水质情况等。

2.4给水泵用电

给水泵用电约占电量的2%左右,给水泵的空载电负荷较大,所以它的负荷出力越高,单位电耗反而越小。

a.做好各台泵的出力试验,编制不同负荷下的经济调度方案。

b.根据锅炉给水负荷的情况,为了减少电能消耗,应尽量调整运行泵的台数,使运行给水泵满负荷运行。一旦负荷增大时,应及时关闭运行给水泵再循环门。

篇5:能源使用消耗计划

办公室能源使用消耗计划
编号:JL-BG-004

编制时间 主管部门

年 月



负责人 编制

1.目的 为规范办公用品管理,使公司办公用品有效,合理使用,本着“物尽其用,节约为本 ”的原则,制定本办法.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低值办公用品的采购,领用,使用管理.3.职责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用品的统一管理,负责采购计划汇总审核,实施,使用 控制和分发.4.办公用品的分类管理 消耗品是由个人领用并由个人使用保管的消耗性文具,公司按照统一标准配发.消耗品包括:铅笔,刀片,胶水,胶带,大头针,图钉,曲别针,橡皮筋,笔记本,复写 纸,夹子,水蜡,打印油,笔,订书钉等.消耗品计划用量依据历史记录(如过去半年 耗用平均数),经验法则(估计消耗时间)设定领用管理基准(如圆珠笔每月发放一 支),并可随部门或人员的工作调整发放时间.鼠标,U 盘,键盘及其它电脑硬件等属于特殊消耗品,由个人使用和保管,采购和 领用程序与普通消耗品不同.5.申请采购和领用程序 消耗品每人每月只限领取一次(签字笔,圆珠笔等每月只可领取笔芯),如有特殊 情况需由办公室主任签字后方可领取.每周三下午 1:00-3:00 为消耗办公用品领 取时间,其它时间一律不予办理.每月 25 日前由各部门负责人认真编写本部门下月办公用品需求使用计划,报总 经理办公室.计划主要列清本部门下月的管理品和管理消耗品需求,清楚描述品 牌,型号,规格,以便总经理办公室统一安排采购.并将计划,由采购.逾期不报视 为自动放弃,由此造成工作受阻,责任自负.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将各部门的办公用 品需求计划汇总,进行统一采购,并于次月 1 日前将各部门办公用品发放到位.需要领取或更换鼠标,U 盘,键盘及其它电脑硬件等特殊消耗品时,需填报特殊消 耗品申请单,由部门领导及分管副总签字,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打印机,复印机的耗材如打印纸,墨粉等物品由总经理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随时 进行采购,以保证各种机器的正常运作.6.新进人员到职时由各单位提出文具申请单向总经理办公室请领文具,并入领用 卡,人员离职时,应将剩余文具一并交办公室.7.公司办公用品严禁取回家私用.

审批:








篇6:企业能源消耗审计报告

二、企业能源消耗流向 原煤:

电力:

蒸汽:

柴油、汽油、水等: -------

篇7:太西洗煤厂降低介质消耗的措施

李翔、杨程、任贵涛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太西洗煤厂,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 要: 太西洗煤厂结合该厂实际,严把介质质量关,降低管理损失,通过对弧形筛、脱介筛、磁选机及其结构参数、磁铁矿粉质量的控制,实施有效措施,有效降低了选煤厂的介质消耗。

关键词: 弧形筛;脱介筛;介耗;管理;效果

太西洗煤厂是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洗选加工“太西无烟煤”的中心型洗煤厂,年入洗能力560万吨以上,年产值50亿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无烟煤洗选加工出口基地[1]。太西洗煤厂为跳汰—重介—浮选联合工艺,其生产的代表产品为灰分小于≤3%的超低灰无烟煤。超低灰重介系统选用2HMCC精选型圆筒重介旋流器,该重介旋流器属无压给料旋流器,分选物料与悬浮液分开给入,入料无压、自重给入上部中心入料口,悬浮液用泵以一定压力沿切线压入圆筒。沿切线压入的悬浮液从底至顶造成一股上升的空心旋流。尾煤和高密度悬浮液沿桶壁上升,从矸石排出口排出。精煤与低密度悬浮液聚集在漩涡中心向下流动,通过下部排出口排出,实现分选。生产过程介耗消耗较高,同时重介悬浮液密度波动较为频繁,在增加该厂生产成本的同时,直接影响了旋流器分选产品的稳定性。1 生产状况分析

1.1 工艺及介耗分析

太西洗煤厂超低灰末煤车间在生产正常情况下吨煤介耗0.8kg/t左右,生产时间按12小时/天计算,一天消耗铁粉7200kg,铁粉单价为1400元/t,那么一天需材料费10080元。按330天/年生产计算,一年需材料费332.64万元。如果吨煤介耗降低1%,那么一年可节约材料费4.16万元。因此可见,降低介耗是减少洗选加工成本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工艺流程如(图1):

图1 太西洗煤厂超低灰末煤重介工艺流程图

1.2 介质质量分析

选煤厂对磁铁矿粉的技术指标要求为:磁性物含量不小于92%,真密度≥4.5kg/m3,<0.074mm粒度含量必须达到90%以上,<0.045mm粒度含量必须达到65%以上。另外由于水分过高介质易结节成团,导致悬浮液的不稳定,所以磁铁矿粉的水分不应高于10%。表1为太西洗煤厂生产介质质量分析:

表1 2012年磁铁矿粉基本技术数据分析

项目 水分%

粒度组成(-200网

目)磁性物含量%降低介质消耗的原因及措施

本厂重介质选煤工艺存在工艺管理难度大、介质消耗大等缺点。因此,严格控制重介选煤生产过程中的介质消耗,是降低选煤厂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2.1 降低介质消耗的措施

2.1.1 加强煤质管理,降低介质消耗

原煤中煤泥含量的变化是影响介耗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持合格悬浮液中的煤泥含量,稳定悬浮液密度,有利于降低介耗。

太西洗煤厂入选原煤由三部分组成:红梁矿原煤、白芨沟矿原煤和大峰矿原煤。红梁矿原煤和白芨沟原煤的原煤性质比较稳定。而大峰矿原煤的煤质波动较大,对末煤系统分选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实验证明,末煤系统只入选红梁矿原煤和白芨沟原煤,无论是产品煤的质量还是末煤系统的稳定性都要好于三种原煤混合入选。因此,保证大峰矿原煤的煤质对降低介质消耗,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产品煤的质量都有一定的作用。

2.1.2 加强对磁选机运行操作与维护

为提高磁选机的工艺效果,保证其回收率在99%以上,本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定期对磁选机刮板和磁偏角进行检查调整。(2)调整入料量大小,稳定磁选机入料浓度。

第一季度 9.44 67.56

第二季度 9.86 69.31第三季度 9.65 66.43

第四季度 9.59 65.27

92.81 94.67 95.83 94.71

(3)及时调整磁选机底流口大小,保证磁选机溢流正常。2.1.3 加大对弧形筛的管理

正常情况下,弧形筛可脱掉70%以上浓介质,如果弧形筛脱介效果差,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脱介筛和磁选机的介质回收效果,本厂对弧形筛的管理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当发现弧形筛脱介效果变差后,采取翻转使用或立即更换,杜绝为了节约材料费而延长更换周期,造成介耗更大的损失。

(2)定期对弧形筛分配箱进行检查清理,保证弧形筛入料均匀。(3)均匀分配超低灰重介13台旋流器的处理量,稳定弧形筛处理能力。

2.1.4 加大对脱介筛的管理

脱介筛是脱介过程的最后一道环节,在脱介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对脱介筛的管理,本厂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由于选煤厂煤泥水采用闭路循环,循环水中含有草棒、煤粒等杂物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堵塞喷嘴,影响介质回收。在循环水管中部加设过滤罐,使用废旧0.5mm筛板作为内部过滤层,并利用检修时间及时对筛面喷嘴及过滤罐进行清理,保证喷嘴喷水顺畅。

(2)在脱介筛入料溜槽处加设胶带挡皮,减缓入料流速,延长物料在脱介筛上的脱介时间。

(3)严格执行本厂工艺文件要求,喷水下方筛板必须有挡水堰,延长物料在脱介筛上的停留时间,提高脱介效果。

(4)每天夜班对喷头喷水效果进行检查,确保当煤流从挡水堰上翻过时,喷水相对于煤流是垂直喷射。

2.1.5 严格控制磁铁矿粉的质量

当采购的磁铁矿粉入厂后,相关检测科室对其中的磁性物含量、密度及粒度组成等进行严格检测,磁铁矿粉的磁性物含量越高,介质的相对消耗量越低,本厂选购磁铁矿粉时要求磁性含量在90%以上,密度在4.5kg/cm3以上。3 结束语

太西洗煤厂在降低介耗方面取得的很好的效果,如表2:

表2 2013年5月末煤重介产品带介情况分析

产品名称

最大

超低灰纯末煤 末尾煤

介质消耗高低是评价重介质选煤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洗煤厂的经济效益。太西洗煤厂在降低介耗方面所采用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超低灰重介选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程等.太西无烟煤合理加工、高效利用的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3,(1).1.论文题目:太西洗煤厂降低介质消耗的措施 2.作者:李翔、杨程、任贵涛

3.单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太西洗煤厂

4.地址: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山水大道中段太西洗煤厂 753000 5.电话: 0952-2434037

6.电子邮箱:lixiang@nxmy.comyangcheng@nxmy.com 9.作者简介

李翔(1984年-),男,籍贯宁夏银川,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硕士,助理工程师现在在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西洗煤厂洗煤车间工作,电话***。

0.08 0.09

产品磁性物含量%

最小 0.06 0.07

篇8:如何进一步降低钻井能源消耗

科技提供给我们强大的生产力, 人们能否熟练的掌握各种操作要领和技巧就成为了生产提速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就要求进行操作的员工们不断的学习, 提高个人业务技术水平, 不断缩短生产停滞时间, 进一步提高生产时效。

1.1 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产的需要, 大量的新工人加入到生产的行列, 频繁的人员调动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许多新工人技术不够扎实, 在其独立顶岗的时候, 会大大的降低生产效率, 还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新工人还未明白工艺流程就上岗操作的的情况屡见不鲜, 造成“传、帮、带”的严重脱节, 进而导致生产效率的逐步降低。

钻井行业是个高耗能单位, 时间对于生产来说就是能耗, 耽误了生产时效就是加大了能源消耗。下图为各种类型钻进月均消耗柴油定额。

从上表不难看出设备的消耗之大, 随着井深度的逐渐增加, 柴油的消耗也进一步加大。要想从根本上降低能源消耗, 简单的说就是提高生产效率, 缩短误工、停工时间。这样, 如何预防设备故障和井下复杂事故的发生就成了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

在工作中, 部分员工对待各种隐患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 致使犯过的错误一错再错, 就如钻井工作中的必需的长杆泵、潜水泵来说, 由于职工的马虎大意使用而造成的电机进水, 外壳破损、电缆线砸断等问题屡见不鲜, 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影响了生产的有序进行。

1.2 如何提高生产时效

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开展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的清洁生产工作, 一方面加强了企业员工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认识, 一方面可以调动大家发明、创造节能技术措施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从小处着眼, 从点滴做起, 使节能降耗工作深入人心, 蓬勃开展起来。

进一步加强岗前和岗位培训, 提高新工人们的技术熟练程度, 提高生产效率, 加大赏罚力度, 鼓励员工们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对造成误工、生产停滞的故障进行分析研究, 为更好的完成下一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创新创效开展技术革新

在生产过程, 鼓励职工开拓进取, 在点滴中发现问题, 能够对设备和工艺技术提出合理的意见和见解, 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查漏补缺, 确保其正常运转的同时, 积极的对其进行改革创新, 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最大的效能。针对电路、气路、油路、泥浆各个生产环节积极开展挖潜增效, 使它们运转流畅, 高效生产。

2 技术的因素

2.1 面对的问题

随着钻井市场的开拓, 我们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四川地区, 也有可能是新疆、大庆、胜利等地方的钻井区块,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分析当地的地质构造, 深入学习了解当地钻井市场的工艺流程, 掌握更多的钻井技术和工艺流程,

2.2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1) 近些年在四川地区采用的空气钻井、氮气钻井等欠平衡压力钻井技术, 使得我们的钻井时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选择适当的井段进行气体钻井, 提高钻井速度效果非常明显, 钻井机械钻速提高了3~15倍, 不仅可以保证井身质量, 同时还可以减少井漏、卡钻和断钻具等井下复杂, 大大缩短了建井周期, 节约了钻井成本。

(2) 采用大尺寸钻铤塔式钻具、垂直钻井系统、变径稳定器和测斜接头等防斜打直技术, 可以有效地控制井斜, 可以获得较高的机械钻速。

(3) 根据地层情况优选钻头, 因地制宜的配置钻具结构, 尽量提高钻头的使用率, 缩短为更换钻头、钻具而延误的时间。

3 设备方面的因素

3.1 降低耗能设备的损耗

为了更好的发挥耗能设备的功率, 根据钻井生产的需求, 合理的利用发电机组, 能使用一台发电机组就不用两台, 两台能满足负荷要求, 就不使用三台, 当使用小型发电机就可以满足负荷要求时, 就及时的停止大马力的运行, 从而降低柴油的消耗, 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效率的同时, 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效能, 从而保障生产的安全有序高效运行。

尽量采用高压转换装置, 将超高电压转换为井队可以使用的电压等级, 带动整个电控设备运转, 从而节省了柴油的消耗, 还大大降低了柴油发电机组的配件损耗, 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针对不必须要使用的耗能设备就要对其及时的停止, 严禁各种用电设备长时间不载负荷运转, 从而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不必要的磨损的目的。

3.2 提高耗能设备的功率因数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设备的传动效率, 功率因数高的设备, 无功损耗低, 可以将更多的电能或者机械能转化为有用功。经过现场实际比较, 直流电动设备的功率因数要优于机械设备, 而在直流电动设备中, 数字量控制的直流系统要优于模拟量控制的直流系统, 而交流变频控制的电动设备较直流控制的电动设备要更胜一筹。此外, 采用先进的节能发电机组不仅能够大大的降低柴油的消耗, 而且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对于正在使用的功率因数低的设备, 难以及时的对其进行更新换代, 这就需要对电源端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可采用并联电抗器, 并加装阻容滤波装置, 从而达到抑制谐波, 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对那些耗能多, 产生谐波高的大功率设备例如顶部驱动装置, 尽量采用单独的电源输出, 防止谐波影响到整个用电系统的电网质量, 尽可能的提高整个钻井系统功率因数。

4 结论与建议

可以看出合理的配置人员素质、设备运行、技术管理三个方面的因素将会大大的提高整个钻井系统的工作效率, 从而达到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汉立.国内外石油钻机现状及我国钻机发展探讨.石油机械, 2003 (7)

篇9:降低能源消耗

一、“极限用能管理”的理论

1、“极限用能”管理的概念。

指所使用的各种能源在满足安全工作环境条件、生产要求、工艺规范、产品质量与品位及环境保护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有效的技术改造、控制管理措施或手段,使各种能源的实际使用达到最佳、最合理的临界状态,从而以最低(或小)的能源成本,获得最大的生产经营效益。

2、“极限用能”的管理特征。

①“极限用能”管理方法具有科学性。“极限”limf(x)是一个数学名词,它反映了数学变量的无限趋势。“极限用能”管理就是以数学理论模型为依据,通过“数学极限”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控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追求最大边界效益。

“极限用能”管理方法以新技术的应用与技术改造为依据,技术含量高。设备用能通过现场管理潜力是有限的,现场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涉及工艺与设备技术问题,必须依靠技术人员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设备工艺技术改进与优化等对当前现有状态进行改善,因此技术要求高,它对参与人员的整体技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②“极限用能”管理方法的系统性。“极限用能”管理自上而下,层层管理,形成班组自我评审,车间评审与公司三级评审管理模式,涉及全公司的每一个用能点的特点。同时根据生产情况将设备工作状态分为正常状态与非正常状态,以便能源使用进行动态合理控制。

③“极限用能”管理方法的全新性。“极限用能”是观念上、方式上、构成上的全新能源管理概念。首先,它首次将极限思维观念引入能源管理;其次,运用技术评审方式,对用能状态进行诊断并实施对策;再次,“极限用能”评审是由主管技术人员会同一线能源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具体开展。

④“极限用能”管理重在全员性。“极限用能”管理涉及内容点多面广,必须各层次人员共同参与管理,通过方方面面的控制与管理,积少成多形成公司阶段性的整体经济效益。

⑤“极限用能”管理的长期性。要使“极限用能”管理长期产生效益,那么“极限用能”管理的思想必须始终贯彻在生产活动之中,必须持之以恒有效的持续开展“极限用能评审”工作。

3、“极限用能”管理融于能源管理之中。

“极限用能”管理产生的实际效果是在能源管理中的合理利用能源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是管理、技术与边际效应的有机融合。能源管理的目的,从总体来说,就是使用有限的能源,取得最大的效益,即对于每一个用能单位来讲,就是在满足本生产单位能源需求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以最少的花费和能耗,创造出更多的符合下一个生产单位及社会需要的产品和较多的利润。“极限用能”管理实现整体能源利用率最高和效益最优化。“极限用能”评审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公司能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能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将促使公司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极限用能”评审实施

1.现场“极限用能”评审。

①确立评审内容:a、非正常生产情况(生产线限产、临时性设备故障、周末检修、节假日停产检修等)的能源管理措施、标准及执行情况;b、正常生产情况的生产组织、生产线节拍确定等管理措施及执行情况;c、现场用能状态评价。所有设备生产工艺用能(含水、电、气)的合理性;现场所有设备、设施用能管理情况;能源再利用、节能改造等技术革新项目开展情况;现场无泄漏管理情况。

②综合评审:根据现场情况,评审小组按照强制项、催促改进项、建议项、潜力项等对评审内容进行分类,填写“设备、设施极限用能评审表”;并对每个被评审单位作出总体评审小结并进行通报。

2.针对具体项目填写“极限用能整改项目评审表’。落实责任,形成最终结论,对可行性项目必须明确效益预测。

3.可行性项目立项。

4.评审小组对可行性项目进行动态跟踪落实,对产生明显效果且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在公司范围内予以强制推广。

5.考核:评审小组对各车间班组自我开展的节能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现场“极限用能”管理活动开展及评审组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要求各班组严格执行已确定的“极限用能”管理制度及现场“极限用能”标准,对未按规定进行管理的班组与个人,“极限用能”管理小组根据相应的能源管理制度对所在单位予以处罚;对大的用能点,如大型炉窑,因工艺、生产条件改变致使用能状态发生变化时,要求使用班组及时通知管理评审小组,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复审确认,确保“极限用能”标准的动态特征。

三、“极限用能”管理评审制度

1.每年各车间开展一次自我评审、整改活动,在此基础上,公司“极限用能”评审小组对此进行全方位的评审。

2.评审范围涉及全公司每个车间、小组、区域,每台设备、每个工位的所有用能点。

3.公司评审小组每年组织评审。

4.确定班级“极限用能”管理标准,按制度要求各车间要制定详细的班组用能管理制度,同时对用能较大的设备制定“极限用能”管理制度,并确保其长期有效。

5.动态跟踪、检查:①依据“极限用能标准”,能源管理员在日常管理或班组达标时应随时进行检查、考核,确保现场用能文件受控。②较大的生产线改造,由评审小组及时对工艺、设备进行全方位评审,同时进行整改完善。

6.对各班组用能制度、现场设备用能状态,每年评审时必须全面检查审核,凡因条件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对可改进优化项目由评审小组及时组织评审。

7.评审程序:现场检查——综合评审——确定班组“极限用能”管理标准——改善项目的确定与实施——跟踪、检查。

篇10:降低能源消耗

强化科学管理 实现运输成本经济运营

——运输公司关于降低油料消耗的调研报告

运输公司 2009年4月 强化科学管理 实现运输成本经济运营

——运输公司关于降低油料消耗的调研报告

2009年是集团公司的“科学发展年”,要求各基层单位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密切联系实际,查找不足。根据集团公司这一总体要求,运输公司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理论,了解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此,结合本部门的工作特点,以科学发展的角度,对运输公司主要运行成本——油料消耗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从而查找影响运输油料消耗的核心问题,为下步有针对性开展运输工作奠定基础。

一、运输公司基本情况

(一)设备情况:运输公司现有生产车辆28台,分别为铲车13台,自卸车10台(含两台帐外车),推土机2台;辅助生产车辆3台,分别为1台油槽车(已到报废期限)和2台办公用车。其中10台自卸车中,2台1091型斯太尔自卸车2009年6月份到达报废年限,6台341型斯太尔自卸车2010年7月份到报废期;

(二)生产任务:2008-2009运输供热煤炭32万吨,2009-2010计划运输煤炭17万吨。

(三)2009年计划油料费184万元。其中:

1、自卸车计划油料消耗98.64万元

2、铲车计划油料消耗71.925万元

3、推土机计划油料消耗5.48万元

4、附属车辆计划消耗7.85万元 油料消耗占总成本的32.7%

二、影响运输公司油料消耗主要因素的分析

(一)车辆自身因素:

1、先天因素:车辆型号不同,额定载重量不同,对与车的油耗也就不同;运输公司自卸车中2台是斯太尔1091型,功率为240马力,额定载重量为10吨;有6台是斯太尔341型,功率为260马力,额定载重量为13.5吨;均是属于大马力小吨位车辆。也就是俗称“大马拉小车”,在同等运输任务情况下,油料消耗偏高。

2、后天因素:车辆的使用年限,日常的使用与保养情况。运输公司现有自卸车分别购于1999年和2000年,均已临近报废年限;同时,由于多年来超负荷运行,设备磨损严重,尽管加强了日常维护保养,但是,各部磨合间隙过大,还是增加油料消耗。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由于车辆基本都是柴油车,因此,根据不同季节使用的油料不同,因此油料价格也不相同;

2、交通环境:行驶路线的复杂情况,是否通行顺畅,保持经济时速行驶都对油料消耗存在影响。(1)集团公司煤场位于76线,在城市的西北部,而主要用煤单位东岭公司和净月公司位于城市的东南方向,单程平均里程在18公里左右,运输距离远,自然就增加了油料消耗;(2)由于长距离在城市内行驶,受各路口信号灯的影响,无法保持经济时速运行;(3)从76线向各供热站运煤最佳路线是从西环城路直接进入到春城大街,然后再根据不同方向驶往各供热站,但目前由于从西环城路到春城大街属于单行线,因此,车辆需要绕行至青洲路,每趟增加近1.5公里重载路程,对运输公司油料消耗也产生影响。

(三)驾驶因素:

驾驶者对车辆的控制是关系车辆油耗最重要、也是可控性最强的因素,其实磨合、保养及交通环境的选择也应属此范畴。实际上,汽车驾驶就是驾驶者追求安全性、经济性和动力性平衡的一个过程。驾驶者责任心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辆油料消耗的高低。运输公司有些司机还存在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因此,对油料消耗同样存在影响。

(四)其他因素

油品质量:油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车辆油耗的高低。油品质量的参差不齐,对油料消耗也能产生影响。

三、降低油料消耗的解决办法

针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种种问题,运输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总结和仔细分析,认为:要想解决运输公司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关键要解决人的思想观念问题,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整体利益出发,提倡“以人为本”,通过有意识的管理控制和规范的科学运营,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油料消耗,保证年终各项经济指标顺利完成。为此,决定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停运高消耗车辆,向集团公司提出申请购置新车。

1、对即将报废的2台低载重、高油料消耗斯太尔1091型自卸车进行停运;

2、对6台341型斯太尔自卸车进行不同等级的车辆维护保养,提高综合性能,做为短途的下线、倒垛用车;

3、根据生产任务量和目前车辆的使用情况,向集团公司提出购置吨位与马力适中的新车申请。

4、根据工作任务,向集团公司剥离闲置设备。

(二)加强日常管理,提倡科学运营

1、主要在春、秋两季,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延长对0#柴油的使用时间,从而降低油料的平均价格。

2、将负责装车任务的铲车停放在燃料公司,减少车辆不必要的空驶。同时,在夏、秋两季煤炭储运期间,将自卸车也停放在燃料公司,减少出入库。

3、与交通部门进行协调,根据我公司运输车辆主要在夜间运行情况,对春城大街到西环城路的全天单行限制,提出改为早6点至20点的限时控制,从而降低载重行驶里程。

4、对行驶路线进行合理选择和制定,寻找最佳运输路线。

5、加强进油渠道的管理,不定期的对油品进行检验,同时,采取使用有效的燃油添加剂改善油品质量。

(三)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素质教育

1、加强司机的驾驶技能培训。对司机进行考试上岗,定期对司机进行车辆原理以及驾驶技术培训,提高司机的综合能力。

2、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落实。重点加强车辆“三检”制度的落实,争取故障早发现,早解决,消除隐患,保证车辆始终处于完好状态运行。

3、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对司机的爱企敬业和主人翁意识教育,增强司机责任心,建立良好的软环境。

四、预期效果与目标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力争将运输公司2009年油料消耗控制在114万元以内。其中,各单项消耗费用控制如下

(一)、自卸车:74.31万元;

(二)、铲车:29.37万元;

(三)推土机:2.4万元;

(四)附属车辆:3.5万元。

从而为全面实现运输公司顺利完成2009资产经营承包指标奠定良好基础。

运输公司

篇11: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河池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要点》及《河池市公共机构节能实施办法》,客观反映我局公共机构能耗情况,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节能数据和分析资料,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特作如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分析报告。

一、基本信息情况

根据2011年上半年统计,我局总用能建筑面积为1418平方米,用能人平均数为43.5人,公务车辆9辆,其中,汽油车8辆,柴油车1辆。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用电、日常用水、公车耗油等。

二、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1年上半年用电消耗18760千瓦时;用水消耗854吨;汽油消耗10748升;柴油消耗464升;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13.2度/平方米,人均用电量为431千瓦时/半年,人均用水为20吨/半年,单车耗汽油量1343.5升/半年,单车耗柴油量464升/半年。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11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下降的态势。其中,单

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同比下降0.21%,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0.15%,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0.39%,单车耗汽油量同比下降0.13 %,单车耗柴油量同比下降0.71%。

2011能源消耗总量同比总体下降,实现局本级用电、用水、用油能耗指标有所节约,但下降幅度还应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1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市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大能耗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局机关各处室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利用局门户网站、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媒介进行宣传,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局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四)完善节能考核评价。不断完善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处室通报批评和问责。

篇12: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为全面掌握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将我局2012能源消耗情况汇总分析,汇报如下。

一、能源消耗总体情况

2012年,我局办公楼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用能人数80人,其中编制人数20人;公车总数1辆,为汽油车。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用电、用水,公车耗油等。

2012年全年用电消耗37265.79千瓦时;用水消耗1195.85立方米;汽油消耗4878.89升。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49.69度/平方米?年,人均用电量为1863.29千瓦时/年,人均用水为59.79升/年,人均单车耗汽油量243.94升/年。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12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有升有降,总体下降”的态势。其中,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13.58%,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16.7%,人均车耗汽油量同比下降7.22%。2012能源消耗总量同比下降10.32%,实现局级用电、用水、用油能耗指标节约5%以上。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2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大能耗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公共机构节能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适时举办节能专题讲座,提高节能管理能力,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局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通讯和邮资、公务接待费用、差旅费用、会议费用、印刷费用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篇13:降低能源消耗

1.1 举升能耗

随着地层能量的衰减, 石油已不能依靠自然能量从井底流到地面, 需要借助外力将它举升到地面。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利用抽油机有杆泵提供举升力, 抽油机是四连杆机构, 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上下往复的直线运动, 从而带动井下的抽油杆、抽油泵, 将石油从井下输送到地面来。这部分电能大约占石油整个开采过程中电能总量的40%。

1.2 集输能耗

石油流到地面后, 将它们集中起来分离其中的水、天然气, 留下纯净的石油, 然后分别输送到相应的地方。对于大规模的石油生产, 一般采用管线将70℃左右热水输送到油井, 在井口与采出液混合在一起, 提高采出液温度, 降低石油的黏度, 再输送到脱水站进行脱水处理。在这其中主要消耗的能源是电能和天然气, 电能主要用在掺水、脱水和外输的动力上, 占电能总量的10%左右, 天然气主要用在保持掺水、脱水和外输的温度上, 占总量的75%左右。

1.3 注水能耗

为保证地下石油流动, 需要给地层补充能量, 目前注水是最主要的能量补充方式之一。注水设备一般有离心泵和柱塞泵两种, 这部分耗电占电能总量的35%左右。

1.4 其它方面能耗

石油生产中电能消耗还包括电网损失, 大约占总量的5%;天然气消耗包括生产生活采暖, 约占总消耗量的20%。

2 节能措施

2.1 控制举升能耗

1) 合理选择抽油机。通过合理选择抽油机型号, 提高抽油机载荷利用率, 避免出现载荷过低情况的发生。采油九厂已累计完成抽油机设计1939台, 实现累计节电4434×104k Wh。

2) 合理选择拖动装置。试验结果表明, 与偏置抽油机匹配, 双功率电动机节电效果较好, 平均效率能够达到7.8%;与双驴头抽油机匹配, 永磁电动机的节电效果较好, 平均效率能够达到8.77%。采油九厂主要应用偏置抽油机和双驴头抽油机, 配套应用双功率电动机和永磁电动机, 其中双功率电动机应用404台, 累计节电2 631.7×104k Wh;永磁电动机417台, 累计节电2 937.9×104k Wh。

3) 应用间歇采油技术。在正常生产井上采取间歇采油技术, 使油井在合理流压范围内生产, 既保证产量稳定, 又达到节电的目的。采油九厂目前共实施340口间歇采油井, 实施前平均单井日产液1.2 t, 日耗电77.2 k Wh;间抽后平均单井日产液1.3 t, 日耗电30.9 k Wh, 平均单井日节电46.3 k Wh, 年累计节电198.9×104k Wh。

4) 应用平衡调整技术。应用净扭矩曲线计算公式及实测功图数据, 编制扭矩曲线绘制及平衡诊断软件, 实现了扭矩曲线的绘制, 能够对抽油机平衡状况进行判定, 并且给出了平衡半径及平衡重的调整值。通过现场应用, 扭矩法能够指导小电流井现场调平衡。采油九厂目前共实施188口井, 日耗电由调整前的136.8 k Wh下降到调整后的126.5 k Wh, 年累计节电27×104k Wh。

5) 应用参数优化技术。以低渗透油田油井流入流出动态为基础, 以保证油井在合理流压下生产为目标, 给出了机采井量化调参的方法, 并且编制了计算机计算软件, 经过现场试验, 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指导现场调整参数。根据上述方法采油九厂进行参数调整1415井次, 其中调大参数75井次, 调整前后流压由8.6 MPa下降到6.7 MPa, 平均单井日产液由7.7 t上升到8.5 t, 日增液0.8 t, 日产油由2.5 t上升到3.2 t, 日增油0.7t, 含水稳定;调小参数1340井次, 调整前后流压由3.7 MPa上升到4.6 MPa, 泵效由23.1%上升到31.3%, 年累计节电314.8×104k Wh。

2.2 控制集输能耗

1) 低温集输降低天然气消耗。用降低掺水温度, 来降低天然气消耗。厂大部分油田的原油凝固点为35℃, 集油采用环状掺水流程, 流速大于0.5m/s以后, 结蜡程度相对减弱;油井综合含水70%, 掺水后含水可达85%以上, 失流点温度明显下降, 见表1。以油井回压为标准, 形成了“降温集输、掺常温水集输、周期掺水集输、不掺水集输”4种低温集输方式。目前已实施1500口井, 累计节气2472×104m3。

2) 控制掺水压力减少能量损失。当掺水泵出口压力过高时, 一般采用调小掺水汇管阀门的方法控制掺水压力, 减少能耗损失。为此, 通过变频器调整掺水泵转速, 降低掺水压力, 可以减少在掺水阀门的截流损失。目前各站掺水压力下降了0.3~0.9 MPa, 年节电51.2×104k Wh。

3) 更换外输泵叶轮, 工况点回落高效区。由外输泵效率和流量的关系可知, 见公式 (1) , 在所输液体密度、扬程和实际排量都不变的情况下, 降低泵的额定排量, 可提高泵效。

式中:

η——泵的效率, %;

ρ——液体密度, kg/m3;

Q——泵的实际排量, m3/h;

H——泵的扬程, m

N——泵的额定排量, m3/h。

因此, 针对大排量外输泵采用更换小叶轮的方法, 降低额定排量, 使泵况回落到高效区。

更换小叶轮后, 外输泵负荷率由50%提高到70%, 见图1、图2, 年累计节电0.7×104k Wh。

4) 更换真空炉, 提高加热炉效率。天然气的最终消耗是在加热炉上, 加热炉效率的高低决定天然气的利用率。老式水套炉平均效率只有72%左右, 真空加热炉热效率可达到90%以上。

由公式 (2) 可知, 在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 使用高效的真空炉将大大节约天然气消耗。

式中:

Q′——耗气量, m3;

ρ′——被加热介质密度, kg/m3;

V——被加热介质体积, m3;

Δt——被加热介质温升, ℃;

C——被加热介质的比热容, k J/ (kg·℃) ;

η′——加热炉效率, %;

q——燃气热值, k J/m3。

通过技术改造, 将39台老化严重、热效率低的水套炉更换为真空加热炉, 更换后平均热效率由70.1%提高到80.3%, 年节气718×104m3。

5) 应用燃气发电技术, 实现天然气综合利用。采油九厂区块分散、天然气管网不完善, 为此, 建设燃气发电装置, 最大限度回收利用伴生气, 1 m3天然气可以发电3 k Wh。同时, 安装余热回收装置, 回收烟道气中的余热, 与掺水进行换热, 提高天然气利用率, 见图3。目前该厂共建发电机组32台, 年发电2600×104k Wh, 利用天然气870×104m3, 其中21台机组安装了余热回收装置, 年可节约天然气140×104m3。

6) 安装井口组合阀回收伴生气。井口组合阀是将取样阀、止回阀、油压阀、出油阀、定压放气阀、套压阀合成一体, 各阀独立开关, 其中定压放气阀主要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力与气体压缩力的平衡来实现套管气的定压排放, 确保套管气集中回收, 厂共建油井3628口, 安装组合阀2302个, 年回收天然气350×104m3。

2.3 控制注水能耗

1) 柱塞泵加变频技术。柱塞泵属于容积泵, 其排量Q、扬程H及轴功率P的变化关系为

式中:

Q1、Q2——柱塞泵排量, m3/h;

n1、n2——转速, r/min;

H1、H2——扬程, m;

P1、P2——轴功率, k W。

由公式 (3) ~ (5) 可知, 排量与转速成正比, 扬程与转速无关, 轴功率与转速成正比。变频器通过改变电动机的转速来调节泵的排量, 而扬程不变, 但相应的功率发生变化。从2000年起, 先后将注水站高能耗的42台电潜泵和离心泵更换为柱塞泵, 并加变频器, 注水单耗降至6.5 k Wh/m3, 年节电821×104k Wh。

2) 柱塞泵更换柱塞。与离心泵更换叶轮原理类似, 对11台泵的柱塞进行了调整, 理论排量由5682 m3/d下降到4064 m3/d, 泵效由43.4%上升到75%, 单耗由6.7 k Wh/m3下降到5.9 k Wh/m3, 年节电67.1×104k Wh。

3) 分压注水技术。由于注水井压差大导致注水泵压高、能耗高, 采用分压注水, 减小泵井压差。某油田有3条注水干线, 北干线、南干线和中间干线注水压力分别为18.6 MPa、19.1 MPa和8.3 MPa, 注水泵出口压力20.4 MPa, 注水单耗9.5 k Wh/m3。根据3条干线的压力及注水量, 分别设计不同压力的柱塞泵, 实现分压注水。注水电动机功率由560 k W下降到365 k W, 注水单耗由9.5 k Wh/m3降到6.0 k Wh/m3, 年节电166.1×104k Wh。

4) 单井增压技术。单井增压主要针对无法实施分压注水的区块, 在注水井井场或配水间旁设置增压注水泵, 对注水站供至注水井的高压水进行二次增压, 降低注水系统整体压力, 见图4。目前共实施单井增压48口井, 年节电460×104k Wh。

2.4 其他

1) 更换节能变压器降低损耗。新型S11型变压器选用铁芯3.0硅钢片, 环型无接缝工艺, 与老旧的S7型变压器比, 大大减少了磁阻, 提高了功率因数, 损耗降低30%左右, 该厂共计更换233台, 空载损耗平均下降37.7%, 负载损耗平均下降24.2%, 年节电90×104k Wh。

篇14:尿素装置降低蒸汽消耗分析

关键词:蒸汽消耗;尿素;生产;措施

中图分类号:TQ44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50-01

当前尿素生产从提汽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氨提工艺及二氧化碳汽提工艺。由于二氧化碳汽提工艺操作条件较低、流程短等优势在我国最为常见,但是这种原理下的尿素生产装置蒸汽用量相对较大,这对于当前尿素行业急需要降低成本的要求是相违背的。本文以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装置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是探讨如何去通过改善二氧化碳汽提法来实现尿素生产中的蒸汽消耗。

一、二氧化碳汽提法概述

利用该原理进行尿素生产主要是通过高压合成、然后低压分解、真空浓缩及最后的造粒分解极大工序组成的,这种工艺要求温度和操作压力都是较低的,当前国内引进的主要是Urea2000 plus工艺 ,在生产过程当中对尿素合成的主要因素有氮和碳的比值、氢与碳的比值,以及二氧化碳纯度等。该原理下汽提效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从上面的公式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当装置释放出的液体量不变的时候,随着汽提效率的增高,在低压循环系统当中负荷就会相应的降低,那么返回到高压圈当中的水量就会降低。相反的,当汽提效率降低的时候,返回到高压圈当中的水量就会相应的增加。但是并不是说我们要将汽提效率越提高越好,因为汽提效率提高的时候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也会相应的降低,那么就是说我们应该应该采取适当的汽提效率。

二、造成尿素生产中蒸汽消耗过高的原因分析

传统的二氧化碳汽提法生产尿素的工艺实际上是存在很多缺陷的,而这些缺陷和不足都会在尿素的生产过程当中使得蒸汽消耗过高,进而导致生产尿素成本的增加。

1.尿素生产装置当中部分装置换热效率降低。当前的尿素装置中存在着部分加热器管道出现了结垢的现象,这就对换热器传热的效率严重受到了影响,尤其在是高压分解装置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并且在装置管道当中的结垢非常难清除,所以长期积攒下来就造成了装置对蒸汽消耗过高的现象。

2.设计上的不合理导致蒸汽消耗过高。在尿素生产装置当中有一部分装置在节点上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正常生产的时候所提供的尿素生产原料的浓度高于所需的浓度,也就是高于设计值,那么就使得热量回收变难。而经过装置进行换热之后通过分解系统的装置气体的温度就会比设计值高出大约10摄氏度左右,那么装置的上段低压蒸汽的消耗量每小时的增加量就会增加7吨左右。

3.回收热量的不合理导致蒸汽消耗过高。整个尿素生产装置当中浓缩系统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富裕度,这就会使得尿素在浓缩的时候在加热器当中停留过长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尿素的生产就需要将装置的内列管缩短,尽量的缩短尿素在装置当中所停留的时间。由于对该装置的部分管道进行了堵管,就会使整个换热器当中的面积降低了1成,传热效率就相应的降低了15%左右,使得整个分解系统中温度高的气体回收出现障碍,而为了能够让尿液达到设计温度的要求,上段的蒸汽消耗量就会相应的增加。

4.尿素装置汽提效率不够稳定导致蒸汽消耗过高。在尿素生产装置当中会出现惰性气体积聚的现象,虽然在整个装置当中的顶部存在排气阀,但是仍旧无法实现对这些惰性气体的有效排放,大量聚集的惰性气体就会导致汽提效率不稳定,最后就会导致出现返回到高压圈当中的甲胺液流量高于设计值,导致出现了水碳比偏高的现象,导致出现了整个装置的蒸汽消耗过高的现象。

三、改善二氧化碳汽提法降低蒸汽消耗的措施

从二氧化碳汽提法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当回收的压力不断增高的时候,甲铵液当中的含水量就会相应的被降低,例如在0.3兆帕的压力下甲铵液的含水量大概是32%,而当在1.8兆帕的时候甲铵液的含水量大概是24%,我们对回收的氨气和二氧化碳进行简单的计算,就能够得出返回到高压圈当中的水量大概要减少到30%左右,所以在装置的改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考虑增加一个中压段来实现降低蒸汽消耗的目的。在改善装置后,将实现对低压和高压装置的负荷转移到中压,这样既能够实现对整个装置蒸汽消耗的有效降低,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解决返回到高压圈当中的水量过高的问题。

另外面对着本文上述分析出的导致出现装置蒸汽消耗过高的问题,笔者建议除了要改善二氧化碳汽提法之外,还需要从下面几点来实现。

1.改变原装置中的缺口接收蒸汽的方式:引入合成氨蒸汽管网,然后将合成自产蒸汽同步的送到尿素装置当中,再从级间将蒸汽抽出送至2兆帕,这样的方式就能使整个缺口上的蒸汽能量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蒸汽消耗被有效的降低。

2.保证整个二氧化碳汽提过程的汽提效率稳定性: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汽提效率对装置消耗蒸汽的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保持其稳定性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针对所分析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设备的改进,例如在设备的中部增加气体排放阀,定期将惰性气体排放出去,使得装置的汽提效率稳定性得到提高。

3.有效除垢实现装置传热效率的提高:例如我们可以聘请有经验的除垢公司来进行清洗,通过清洗后达到尽快恢复生产的目的。

总结:

二氧化碳汽提法在一种较为传统的尿素生产方法,其具有流程简单、条件温和等优势,在二氧化碳汽提法工艺当中降低蒸汽消耗是保证生产成本的关键,其中从工艺上增加中压段的方法是有效降低蒸汽消耗的有效措施,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原装置中的缺口接收蒸汽的方式、保证整个二氧化碳汽提过程的汽提效率稳定性及有效除垢等措施来保证有效的降低蒸汽消耗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夏炎华,孙喜.先进的高效合成与低能耗尿素工艺技术[J].化肥设计,2014,52( 6) : 27 -30.

上一篇:中国梦-教育梦下一篇:白掌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