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探

2024-05-05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探(精选9篇)

篇1: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探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审计机构)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实践证明,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权力的制衡和监控,有利于整治违法乱纪和贪污腐败,促进勤政廉政,有利于科学合理考察,选拔和任用干部,避免用人失察和失误。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有关各方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在当前的一些党政部门或企业部门,存在贪污受贿、跑官卖官、以权谋私、乱花公款等腐败现象,有许多高级干部被查处,所以反对腐败,从严治党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考察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单位财政政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有效情况,检查其财经法纪的执行情况。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现其存在的腐败问题,对其进行揭露和处理,同时实行这一制度后,对促进广大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也能发挥作用。

(二)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的需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实行,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监督管理机制改革,优化了监督管理机制。将审计监督引入到干部监督管理领域,实现了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互补。组织和人事等部门在考察和任用干部时,可以根据审计结果对干部分别给予表彰奖励或重用、警示教育、诫勉或依法惩处,同时审计结果还可作为考察干部的历史资料分别归档,作为下次再审计的参考资料,归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档案;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作为备案材料,归入干部实绩档案。通过施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各部门职能和作用的优势互补,形成协调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

(三)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履行职责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对领导干部权责一致理论认识不够,权力与责任处于分离状态,部分领导干部只看到手中的权力,未意识到身上的责任,甚至出现这样一种逻辑,似乎只要主观愿望良好,哪怕造成的损失最大,也可以“问心无愧”、免除责任,这是十分有害的。经济责任审计正是针对这一现状,为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而设置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承担过错责任,也要承担无过错责任。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失职、渎职的行为要追究责任,对无所作为、没有政绩的,也决不放任自流;对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要绳之以法。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一)审计任务与力量存在冲突。经济责任审计相对于其他例行审计来说,一般人员较少、时间紧、任务重,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存在一定冲突。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广泛。从横向看,不仅包括账簿、报表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还包括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被审计者所做的重大经济决策、制定的经营方针;从纵向看,某些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不但包括被审计人直接经营和领导的单位,还包括下级单位和关联单位。二是审计力量明显不足。往往在年初岁尾时,干部调整大,特别是党委或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更换,必定带来基层领导的批量变动。由于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相当一部分工作要依靠被审单位的财务人员协助进行。对被审单位资产的清点、债权债务的清理等,都要以被审单位的数字为主,而有些被审单位有关人员提供的数据、资料等,往往受到被审者的影响,使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性、真实性打了折扣。三是集中开展审计影响效果。由于当前干部管理工作依然沿袭用人部门推荐、组织部门考核、政府或党委研究批准的模式,所以领导干部的提拨任用、调动免职均是批量进行,而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较多,时间要求比较集中,这种一次性集中审计不利于领导干部的经常性审计监督。

(二)审计观念和手段相对落后。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在观念上常常混淆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差别,由于职业习惯,常把主要精力用于微观具体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上。在审计实施阶段比较常见的偏颇有:一是微观查的多,宏观查的少。囿于审计工作习惯,审计人员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对具体的财务收支关注的多,对宏观的经济活动关注的比较少。二是具体行为查的多,抽象行为查的少。党政领导干部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出现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比具体处理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很多倍,审计人员所做出的审计结论往往是隔靴搔痒,不能切中要害。三是审计检查的范围偏狭。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经常性的财政财务收支上,对重大经济决策、和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关注不够,特别是那些在财政账面未体现投资而是通过土地出让,或地方出台优惠政策而实现的重大投资项目关注不

够。

(三)任期经济责任界定难。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及有关问题的责任进行界定,存在一定难度。一是划清前任者与继任者责任难。领导干部任期之间存在着承前启后的联系,前任领导离任时的财政财务管理状况,必然要影响到继任者的业绩,继任领导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与前任领导有必然的联系,这

些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给审计人员正确划定责任增加了难度。二是划清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难。由于离任者所在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集体研究的事情无记录或记录不全等,导致领导责任与具体岗位责任、主管责任与承办责任、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责任无法划清。三是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不足以证明问题的责任承担者。如在党政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某单位挪用专项资金,而会计资料和有关资料都不足以证明谁是责任人,当问起原因时,有关人员相互推卸责任,给审计人员正确划分责任带来了难度。

(四)审计结果作用难发挥。一是审计结果应用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的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足,因而应用审计结果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不注重审计结果的分析、利用和考核,在干部使用上仍然沿袭旧观念,采取老办法,导致审计结果与干部使用两脱节。二是审计结果应用无标准。干部管理和监察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在中央两办的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在组织部门任用时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三是审计结果不透明。按照中央两办的规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报送同级人民政府,抄送干部管理和纪检监察部门;审计机关出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不公开披露。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难题的成因

(一)审计依据尚待完善。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法律依据主要是《审计法》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法律依据尚不健全,对被审计者的范围界定过窄,而在我国的审计实践中,对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拓展到了更大范围,不仅是对县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审计,甚至已经对高级领导干部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已经超出“两办”的规定;审计的内容也由于过于宽泛和要求过高,部分缺乏可执行性。

(二)社会期望值过高。由于主观认识上的片面性,目前整个社会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和作用期望值过高,干部管理部门期望经济责任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广,社会公众期望审计机关能毫无遗漏地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所有的违法违纪行为。但审计人员并不是万能的,审计过后,如果一些犯罪分子的违法行为依然没有被发现,就会造成社会认为审计人员没有勤勉尽责的误会。不但如此,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由于承受了过高的社会期望值,压力增大,往往会设定过高的审计目标、过宽的审计范围,从而迷失了正确的方向,达不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三)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应在哪些方面进行评价,依据什么标准评价,是当前审计中的一大难题。国家审计署没有制定统一的审计评价规范,没有建立完善、科学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部分审计机关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一些评价标准,但评价的内容不够准确,责任界定标准不够清晰。具体处分标准也缺乏可操作性,依照“两办”规定,对于存在经济问题的领导干部可以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至降职、免职等处分,但对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给予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的处分,则没有明确指出和做出具体规定。

(四)审计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尽管经过多年的审计实践,审计机关也积累了一定的审计经验,但审计方法仍然相对单一。由于审计主要是通过财务及相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但有些违法违纪问题不一定就在会计资料中反映,用审计手段难以深入查证,必须由有关执法执纪部门运用特殊手段进行调查,才能查清。如受贿索贿、收受回扣等问题,由于手段的限制,审计机关不具有检察、纪检等部门所拥有的手段和强制措施,致使审计陷于僵局,容易造成对问题查处的不深不透,给审计结论带来风险。

四、规范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面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原则,既要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又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扎实有效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

(一)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通过定期审计,将行业和部门的基本情况、基础数据和有关的财政、财务数据等进行分类汇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实施监控,使审计人员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流向和基本情况,分析审核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并对照检查其内控制度、行业政策和发展状况、执行财经纪律等情况,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动态管理。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标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量化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标准,审计方式单一,审计的效果和深度不易把握。所以,应尽快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明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方法、评价标准,明确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以及违反准则的处罚办法等。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标准,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积极推行任中审计。对领导干部在任时进行审计,尽早掌握其经济责任情况、廉洁自律情况和遵守执行财经纪律情况。领导干部离任后,离任审计可以直接利用任中审计的结果,只对部分未审年度进行补充审计。这样,审计人员就有了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宏观的、全面的评价,既减轻了离任审计的工作量,又可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有效利用。

(四)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政、税收、审计知识,而且要具备法学、系统论、工程学、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等许多其他学科知识。同时,审计中定性和定量方法的普遍运用,要求审计人员有更高的分析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应加强审计人员培训,使审计人员尽快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本领。

(五)建立高效运转的协调机制。开展高效能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确定科学的协调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形成整体合力。首先,各级领导应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领导,提高广大干部认真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其次,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牵头单位,应提前向审计部门提供待审对象名单,合理安排免、审、任的时间差,为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再次,纪检监察机关应向审计机关提供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及时调查处理经济责任审计移交的有关问题。

五、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

既然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为政治体制改革服务,为廉政服务,为考核干部服务,就必须利用审计成果实现最终目标。由于审计成果利用需要经过一个复杂过程,因而还需要有一定行政措施来加以保证。

(一)建立审计成果利用制度。在确定实施审计对象范围后,对利用成果的相关事项应加以明确,对违反规定和要求应承担的责任也要作具体规定。在相关事项中,如在强调对领导干部的任免和提拔一定要经过审计问题上,应明确做出:干部不经审计,组织人事部门不予办理任用离职手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法人变更登记手续,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不予兑现奖惩或授予荣誉称号等,在确保能充分利用审计成果问题上也应明确规定,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对通过审计发现有问题的干部,不应重用提拔的,坚决不能重用提拔,谁违背了原则,就追究谁的责任。

(二)创新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一是加强反馈工作,审计机关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审计查明问题;有关部门对审计结果利用情况也要及时函告审计机关。二是加强督办整改,对于审计中查出的一些突出问题,有关部门要配合审计部门促进其整改落实。三是纪检、监察机关和人事组织部门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按规定予以区别处理。四是加强综合研究,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措施,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惩治和防范的双重作用。五是完善建立监督制度,不断加大行政责任的监督力度,及时修补体制及制度上的疏漏和不足。

(三)制定具体工作衔接措施。为了确保审计成果的科学和有效利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为规范,使该项工作有章可行,依规推进,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和审计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如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做到对领导干部的考察方案和审计方案同时研究,实施和审计同时进行,考察材料和审计材料同时形成,同时汇报,组织部门切实将审计成果作为选拔、任免、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机关将审计成果作为考察干部廉洁勤政情况重要依据。

篇2: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探

姜铭(山东省胶州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2011-04-27 发布人:管理员 信息来源: 审计署网站 浏览数:315 【字

号:大 中 小】

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在审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是新形势下摆在基层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几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应关注的方面:

1、关注经济财务指标。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其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应关注经济财务指标,注重领导干部任职期初与期末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家底、债权债务等指标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任期内各项收入、资产(净资产)是否增加,支出、债务是否递减,分析增减原因,提出审计整改建议;同时应实行离任财务交接制度,清理未及时入账的债权债务,为前后任分清责任。

2、关注领导决策方面。通过对领导经济责任决策审计,一方面能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推进国家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推动党政领导干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避免领导决策时盲目投资、违规担保、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决策失误,给国家和集体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能界定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既是警示领导者要合理使用并节约资金、努力提高使用效益,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和化解决策风险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决策审计时,一是审计决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审查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建立。二是审计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审查决策机制是否有效,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有效的决策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

3、关注私设“小金库”问题。“小金库”的问题仍然存在不仅造成国家和单位收入的流失,导致乱支滥用行为的大量发生,而且诱发和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审计中发现“小金库”设立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利用截留、隐瞒各种行政性收费收入的方式;二是利用自购票据违规收取收入的方式;三是利用应收利息不入账方式;四是利用以购物券、物品、招待费抵算应收收入方式;五是利用单位资源性资产发包、出租或出售收入不入账方式;六是利用工程转移方式;七是利用虚列支出,虚增招待费、劳务费、手续费、修缮费、印刷费、办公费等支出方式,转移资金。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审计主体独立性缺失。我国现行的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的管理结构,均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说到底,审计机关与其说是政府组成部门之一,到不如说是地方政府的一个内审机构,在具体审计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受制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领导的影响、干扰和牵制。因为在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往往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瓜葛,当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审计机关就不得不考虑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的意见,尽管上级审计机关也会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和关心,但是,力度、强度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往往部分甚至全部隐瞒,导致报告写得温和,欲言又止,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

2、审计的时效性滞后。按照要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均应坚持“先审后离”。但是一些组织、人事部门并没有本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原则进行安排,而是在干部集中调整后,采取“批发”、“一揽子”委托的办法,审计机关只能被动接受审计任务,“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形式和程序上,审计成果没有真正运用到干部管理监督中去。

3、审计内容的局限性。经济责任审计既应包括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还应注重效益性的促进,这本来应该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功能。然而我国自1999年正式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至今,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围绕“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主要局限于审查领导干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审查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查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审查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主要侧重于对报表资料等书面材料的核查监督。这种审计模式强化了监督功能,而忽视了效益促进功能。

4、责任难界定。影响一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班子集体的,有领导干部个人的。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功过是非、应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界定,没有统一、具体的责任界定标准是难以做到的。当前,在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时,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准确界定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虽然修订后的审计法,对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有定义,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只要所管辖范围内的部门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的概括为该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主管责任等于没责任。二是如何准确界定党委和政府两个“一把手”的经济责任。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有的是班子集体研究决策,有的是两个“一把手”共同决定,有的是其中一个提议另一人同意,如何界定清楚他们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很困难。

(三)解决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难点的主要办法

1、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从“财务型”向“绩效型”转变。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和审计转型的重要标志。经济责任审计从本质上讲就是绩效审计,也必须定位于绩效审计。各类经济责任审计都必须按照这个要求,真正转变审计理念,真正拓展审计视野,真正抓住审计重点,真正提升审计水平。一是必须更新审计观念,把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以绩效评价与促进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转型的有效途径。二是必须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贯彻温总理关于“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指示精神,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了审计的视野,使得经济责任是建立在全部而不是部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避免了审计的非客观性。三是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在其领导下能否体现科学发展观,应纳入审计评价范畴。

2、建立交叉、联合审计和公开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面广、关联度高、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机关在工作中要加强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由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较难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独立、公正和客观,应当实行交叉和联合审计制度。着眼于经济责任审计的长远发展,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公开化程度是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这种公开不仅包括结果的公开,也涵盖到审计实施以及审计评价等环节。

3、从以往单一的集体问责向突出个人问责转变。近年审计工作中,总是发现一些部门单位同类问题屡查屡犯,原因就是所在部门单位领导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这是一种“集体行为”,既便查出来,大不了对单位进行处理处罚,对个人往往会“放一马”,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认识偏差,原因就是问责不够,尤其是个人问责制的缺失。这不免让民众感到些许失望,毕竟,他们不再满足于知道有什么问题,而是更多地希望知道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责任人将如何追究?为了有效制止财经领域的违法乱纪行为,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同时树立审计威望,在今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以问责政府建设为导向,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尤其要突出“个人问责”。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违反财政法规、行政不作为、决策失误等方面的行政过错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对责任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查处,使审计监督与行政监察、行政问责等切实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1、领导重视到位。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发展,地方党委、政府越来越信任审计,越来越重视审计,把审计当作监督管理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和决策的重要参谋,注重运用审计手段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领导不重视支持审计,审计则无所作为,更无发展前途,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内审机关则应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经常听取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情况汇报,争取领导重视,及时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及困难,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撑腰壮胆并提供坚强的领导后盾,才能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2、协作配合到位。审计职能相对有限,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涉及到被审单位和领导干部个人消极配合审计,设置工作障碍影响审计或出现重大的审计情况时,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则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帮助协调审计关系,了解和查处有关重大问题。

3、创新措施到位。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必须把贯彻落实好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作为根本任务,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和指导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工作中心,创造性地提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及服务干部监管需要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并将思路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始终,并引导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积极探索审计工作中的新方法、新路子,促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队伍能力到位。要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为此,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纳入审计机关的重要议事日程,教育职工树立勤奋学习、服务大局意识,在工作思路上求新;树立服务基层、贴近群众意识,在工作作风上求实;树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意识,在工作方法上求活;树立依法审计、强化监督意识,在工作质量上求精;树立善于领先、争创一流意识,在工作效果上求优;树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意识,在工作形象上求好。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科学认识和分析形势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篇3: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探

过去从事的审计工作, 立足点是对单位的监督, 即对“事”的监督, 经济责任审计是第一次把对“事”的监督与对“人”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监督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力度更大;且这项工作涉及到领导干部个人利益和前途, 是组织人事部门决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升迁、去留提供参考依据, 任务重、风险大、要求高, 是一项崭新的工作, 有些同志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表现在:

(一) 有些审计人员担心工作量大面广, 担心完不成任务;有些审计人员担心这项工作政策性强, 要求高, 担心有风险, 担心超出审计职权范围。有些审计人员顾虑重重, 怕得罪人, 存在畏难情绪和消极等待思想。

(二) 有些地方的主要领导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对审计工作支持不够, 过问很少, 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作为一项新型审计职能, 经济责任审计因尚未写进审计法, 并因审计作为廉政监督的一种强有力措施而触动了某些领导干部神经, 在实施中常遇到阻力, 在某些地方, 众首翘盼的经济责任审计, 经常出现过走过场的现象。

(三) 被审计领导干部认识不足。有些领导干部存在“重业务、轻财务”思想, 不清楚自己肩负哪些经济责任审计, 对财务工作很少过问, 单位会计基础薄弱, 管理混乱;有些领导干部认为“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自己没有把钱“落腰包”, 没有必要审, 对审计抱着不信任的态度;有些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不如实提供资料;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阻力与困难。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当前,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如下问题:

(一) 审计的信息化建设迟缓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 各行各业都积极结合本行业的实际和发展需要, 将信息技术引入以便为其更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在我国, 工商、税务、银行、保险以及财务部门等都基本上建立了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作业的信息技术网络。而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通用的或专用的审计软件产生, 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实施基本上以手工为主。由于审计手段落后, 加之从业人员少, 任务重, 往往使审计人员不堪重负。而且, 随着会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各种经营成果多以数据文件存储。此时, 审计人员如不运用一定的审计软件协助工作, 整个审计程序将无法得以施行, 审计的效率也将大大降低。这些都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要求不相符, 势必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二) 审计经费没有得到保障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面广、难度大, 需要投入的力量多、同期长、审计成本高, 虽然中央下文件要求各地财政要保证经济责任审计专项经费, 但由于我区大部分地方财政资金收不抵支, 供求矛盾突出, 有些地方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使得大部分地方审计经费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三、经济责任审计人员

不论是过去, 现在还是将来, 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都将是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向前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一) 审计人员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审计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从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事项的审查与评价、审计意见的形成、审计决定的做出, 这整个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宏观知识、较高的技能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然而, 长期以来, 审计机关事多人少、项目不断, 审计人员长期忙于审计项目, 知识更新速度很难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难以走出就事论事的套路, 审计质量难免不受影响, 监督的力度也很难进一步深化。要提高或改善审计质量, 保证审计效果, 就要加大审计人员培训工作的力度, 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继续学习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面提高提高审计人员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 审计人员少, 审计任务重、审计力度不足

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广, 周期长, 内容多, 难度大, 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和时效性, 且任务逐年增多。这与机构改革后审计机关人力资源不断减少, 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相矛盾, 在审计力量普遍偏少、审计任务重的情况下, 应审的经济事项没有审全审透, 对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是制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 我们通常对审计方案中确定的重点范围和内容审的比较深、比较透, 而对其他的内容往往仅作一般性审查, 这样做容易使任期内的所有经济往来或漏审或审的不深不透, 导致审计结果不完整, 评价依据不充分, 增大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 常需延伸审计范围, 才能揭开深层次的问题。审计人员在审计中, 必须树立查案意识, 把审计数据背后隐藏的案件线索梳理出来。

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存在着差距

从理论上来说, “先审后离”是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和利用审计成果、加大对领导干部监督力度的重要原则和手段。但从实践来看, 由于组织人事工作的特殊性, 也由于审计机关的力量有限, 或其他种种原因, 现在绝大多数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还是“先离后审”, 多数领导干部已经到其他岗位新任职务或已被提拔任用后, 要求审计部门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这不但给审计核实、取证带来困难, 而且加大了审计风险。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结果的运用和审计决定的执行, 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

(一) 贯彻“先审后离”的原则难度大

“先审计、后离任”是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基本原则, 也是充分利用审计成果的一个必要条件。但目前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 “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相当普遍, 这种任期终结的审计方式导致审计的预警功能差、审计的时效性差, 不能及时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情况, 不能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难以防患于未然, 同时难以与干部的任免相同步, 从而造成离而不审、审而不用、审用脱节等现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干部考核中发挥的作用不大。

(二) 审计结果的运用滞后

目前,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一是在审计程序上普遍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 先离后审、先升后审, 使得审计行为往往滞后, 审计结果出来后, 已很难起到作用;二是有些地方未把经济责任审计摆到应有位置, 对审计结果运用不够重视, 未使其真正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依据, 使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流于形式。据统计, 博白县审计局2003年共对43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其中有38个领导干部在审计前已调整了职务。

五、部门间协调与配合有待加强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纪委、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等多个部门, 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需要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 相互配合、协调进行。但目前各部门衔接配套的制度或办法还不完善, 没有形成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致使经济责任审计的项目计划管理不到位, 随意性太大;部门间的信息互通方面存在脱节现象, 影响审计的作用和效果。审计机关只有对违纪案件作审计结论和处罚建议的权力, 无权对当事人进行处理, 缺乏应有的权威;正是基于人们对审计法规“软性”的思维定势, 有意无意地将审计结论的兑现推到了尴尬境地, 导致一些失职渎职的官员和不法分子得以逃脱。只有严格执法, 确保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得到落实, 确保有关责任人员受到应有的查处, 才能提高审计机关的权威, 才能使我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得以实现。经验表明, 光有健全的制度, 没有严格的执行, 同样会功亏一篑。

六、审计风险加大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人格化、变量大的特点, 趋势涉及领导干部的前途与命运。如果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存在问题, 不能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就会影响审计机关的信誉, 有关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加大了审计风险。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是否真实、准确, 而且也关系到审计工作是否落到实处。所以, 我们应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 并尽可能的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要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是否能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在新形势下的创新, 一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丰富并发展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经济责任审计, 被称为是专审“一把手”的审计, 目的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近两年, 审计机关逐步深化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各级党政领导、组织人事纪委、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发挥审计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呈逐年增多的态势。但从总体来看, 仍然处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主要困难和问题, 亟待我们去解决。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人员,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1版.人民出版社, 2002.

[2]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5月版.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1.

[3]董大胜.审计技术方法.1月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4.

[4]陈秋华, 等.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和实践.1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5]张成起.加强审计对权力的监督.中国审计:半月刊, 2004 (10) .

[6]审计署科研所课题组.论国家审计对权力的监督.审计研究:双月刊, 2003 (5) .

篇4: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探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已脱离了单一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模式,其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而暴露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所暴露出的不足。笔者就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 单一审计效果不佳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般采用分别审计不同领导,并单独实施某一位领导的任前审计、任期审计或离任审计,这样不仅不容易找到问题,还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审计人员自身的工作量。

2、审计资源稀缺与任务繁重的矛盾。

由于审计部门的编制有限,高校院一级审计部门人员很少,完成预算、决算、基建、专项效益、法纪等审计任务已经是超负荷运转,再来实施时间紧、工作量大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力资源显得更加紧张。

3、缺乏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内容过于全面化。表现为:一是充分肯定责任人的成绩,如实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种对成绩、问题、分析的全面评价实质上是避重就轻的评价,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二是把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审计评价内容;三是把被审计单位可持续发展也纳入评价内容,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

4、部分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加大了审计风险。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这就决定了审计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质量要求高、政策性强,必须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目前大多数审计人员所具备的水平,难以适应需要。

以上问题和困难的存在,需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予以解决,以促进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改革措施

笔者认为,针对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实施多元化审计与动态审计

离任审计不单只是对离任者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客观公正地评价,还可以成为对后续领导人员实施任前监督的标准,利用离任审计的双重效果可以避免重复审计,提高工作的效率性与准确性。还可以将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和期后追踪审计三者动态的结合,真正查清离任者离任后过一段时间才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清是非,划清后续领导与离任领导之间的责任归属。

2、注重结合,提高效率。

可以把经济责任审计同常规的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合起来,做到一次进行两项任务,高校审计处在安排年度计划时,做到常规审计、专项资金及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在出具常规审计报告的同时,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记录台账和审计档案。这样做,可以发挥审计人员的整体合力,还能够减轻经济责任审计的压力。

3、重视审计评价,保证报告质量。

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上坚持六项原则,即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统一性、量化性、谨慎性原则。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把握“五条标准”,划清“六个界限”。“五条标准”一是对审计查实的情况进行评价,未经审计的情况不评价。二是未经核实的指标和证据不充分的经济事项不评价。三是围绕审计事项的内容评价。四是对个人廉政情况,未发现问题的一般只作客观说明。一经发现有个人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及时按规定向有关机关移送。五是评价用语采用直接陈述,不用主观修饰性语言,紧扣经济责任,采取写实、量化的评价方法。“六个界限”即: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的界限;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的界限;国家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健全与钻改革空子、谋取小团体和个人私利的界限;改革措施失误与玩忽职守的界限;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界限;一般违纪与重大违纪的界限。

四、加强学习,强化素质,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提高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对领导个人的评价,审计人员在恪守审计职业道德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一要多学习一些宏观经济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要多学习一些现代审计方式和方法,学习运用好计算机辅助审计;三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勇于揭露矛盾和问题,做到审计结论既能使被审者服气,又能使领导和群众满意。

综上所述,重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但是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锐《经济责任审计若干法律问题之我见》[J]《审计研究》2010年第2期

篇5: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探

当前我国各种宗教有迅猛发展的势头,宗教影响力不断扩大.本文剖析了当前我国宗教发展的`原因,进而对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义相适应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作 者:沈从凯 赵辉  作者单位:沈从凯(江苏省灌南县委党校,江苏,灌南,223500)

赵辉(江苏省行政学院,江苏,南京,210004)

刊 名: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3 2(6) 分类号:B911 关键词:宗教   引导机制   社会主义  

篇6:集团当前经济形势的工作调研

一、企业当前国内外环境变化。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细则出台,房地产调控进入新的实质阶段,**集团作为玻璃行业企业受房地产业影响较大,短期的利空作用仍将持续。国际:美联储释放继续实施宽松政策的信号;欧元区经济仍在寻底,区内多数国家财长将加大力量改善经济的信号,侧面反映欧元区经济状况仍不乐观的现状,经济痼疾仍困扰欧元区。

二、企业当前市场需求状况。“国五条”调控政策出台,且地方细则还未知,玻璃远期需求被暂时压缩。两会热议新型城镇化建设,且会后将公布具体规划,玻璃远期需求有望获得支撑,“城镇化”博弈“国五条”在宏观上主导玻璃市场走向,下游需求则使玻璃市场价格随季节宽幅波动,同时接受宏观政策的扰动。玻璃加工企业恢复生产,对玻璃需求增加,拉动玻璃现货价格上涨,但近日的消化速度较缓慢。预计随着天气回暖,建筑工地逐渐恢复施工,玻璃需求将或由南向北逐渐向好方向发展。2013年2月25号至3月3号全国商品房成交数据显示,供给略微偏紧,各地成交面积稳步上升,一、二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增幅居前,部分城市环比增长超过100%。新年汽车市场稳中向好,继1月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6.38%表现不俗后,2月销量继续维持高增长。短期来看,“国五条”细则的利空将逐渐消化,同时行业复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细则的利空。玻璃市场季节性复苏与城镇化细节的远期利多,逐渐在强烈支撑。预计“城镇化建设”概念将一定程度提振市场信心,部分抵消“国五条”的强烈棒杀效应。对行业景气状况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三、企业产品市场价格走向情况。春节后,各地玻璃价格上涨幅度在3-4%之间,厂家库存逐步降低,低库存与下游开工支撑价格进一步回升使行业及市场普遍看好后市。行业在经历一年的亏损后涨价心态迫切,低库存与下游开工将支撑价格继续回升。2013年需求增速快于供给,预计价格上涨15%左右。从国内与出口情况看,13年需求好于12年确定性较高。预计13年玻璃需求增速在9%左右,消化7.2%的供给增长问题不大。供求改善将支撑价格回升,预计13年价格增幅可达15%左右,下半年回升速度会加快。

四、当前企业产品订单状况。当前集团产品订单充足。集团持续跟踪落实重点工程项目,发挥资源合力,充分放大品牌效应,开拓潜力市场,如包括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尊府等在内的重点工程订单已排至四月份。出口订单部分,其中深加工订单中温室订单发货量较大,low-e镀膜玻璃亚洲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

五、当前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状况。企业生产正常,主导产品浮法玻璃为窑炉式连续生产,生产能力正常发挥,基本与设计产能接近。深加工订单受传统节日、季节性影响,2月份产能利用率在75%左右,节后已恢复正常。

六、当前企业投资意愿情况。2013年集团项目情况:年产100万m2Low-E节能中空玻璃,该项目年产100万平方米Low-E中空玻璃及配套的钢化玻璃夹胶玻璃产品。项目预计总投资1214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00万元。

七、当前企业能源原材料、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主要生产要素供需状况。能源:集团使用能源种类主要有天然气、焦炉煤气、燃料油、电等,目前供应正常,可满足企业生产需要,价格稳定。原材料:企业主要原材料砂岩、石灰石等市场供应正常,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需求,但因为是资源性原材料,有价格上涨趋势。土地:企业项目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目前土地供给可以满足企业正常发展需要。资本:企业资本运作良好,可以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及项目资金需求。目前贷款利率执行银行基准利率。劳动力:目前劳动力供给可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但随着企业新的商业模式的改变,企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技术、营销、管理高端人才目前存在短期内引进难留不住的困难。技术:集团玻璃生产制造工艺技术成熟,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八、当前企业运营成本费用情况。集团重点推行“倒逼机制”,其中倒逼成本费用取得良好成效,通过指标层层分解、定期考核公布、及时激励,得以有效落实,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及公司三大费用与预算相比,均实现突破。

九、当前企业盈利能力与空间情况。集团充分发挥产品结构优势,加大超白、薄板、大板的产、销量,增强产品竞争力,规避普通产品的激烈竞争,产品附加值提升。其中颜色玻璃金茶产品作为全国唯一生产的厂家,价格优势明显;超白玻璃及时调整大板厚板比例,其中1月份超白产品平均价格实现环比增长13%;出口深加工订单中温室订单发货量较大;积极开展LOW‐E节能玻璃业务,low-e镀膜玻璃亚洲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自2012年第四季度建材行业已实现悄然筑底,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逐渐向好以及城镇化建设、建筑行业回暖为玻璃价格指明了方向,市场整体信心开始恢复。原材料方面集团采取大宗原燃料重新招议标等措施,虽面临矿山开采成本的增加,价格上涨情况,保持原材料的价格稳定,部分原材料的价格实现小幅下降、纯碱价格处于低位,对于行业毛利率提升有利;深化推进精益生产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集团产品盈利能力提升,为集团首季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当前企业转调创(转方式、调结构、创新)进展情况。近年来,**集团为摆脱传统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在外部环境牵引和自身发展需要这两方面的推动下,按照“小调大、大调优、优调特”的调整策略,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集团致力于中国建筑节能产品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已先后对三条浮法线实施了升级改造,扩大深加工产能,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在线镀膜生产线和离线镀膜玻璃生产线。相继开发出了包括在线、离线、超白、压花、颜色、功能六大系列LOW-E玻璃以及多功能组合的绿色节能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深加工比重显着提高。集团推进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25mm世界最厚玻璃及3.66*18米世界最大玻璃、在线CTO镀膜玻璃,复合型功能玻璃的陆续问世,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十一、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及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原燃材料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不断整合治理的矿山将面临着开采成本的增加,价格的上涨。如果未来玻璃需求不能达到预期,无法将成本压力传导,玻璃企业将会因成本上涨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可能。建材行业的人均年工资福利费用不断上升,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致使企业劳动力成本压力增大。

十二、企业发展意见和建议。新一届全国人代会已经召开,期盼政府出台政策强力推行节能玻璃的应用。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近30%,建筑能耗的50%又是通过门窗流失。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节能玻璃普及率已达90%以上,我国节能玻璃的普及率只有4%。在城市化不断提速的情况下,建筑、地产业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地。节能玻璃的用途广泛,比如办公楼及住宅等,市场前景更好,也符合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在目前节能减排大背景下,我们期待政府继续加大力度推行节能玻璃、安全玻璃的应用。

一、出台并不断完善相关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将建筑节能纳入建筑验收标准,强化标准引导作用;

二、出台节能减排优惠政策,采取激励手段,通过财政和税收等政策,扶持符合要求的厂商发展,激励企业、居民使用节能材料的积极性;

篇7:梅钦当前经济形势与我们的工作

门店开发部-柯梅钦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数据显示,4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环比上涨0.1%。其中,4月份食品同比上涨11.5%,非食品上涨2.7%。

现在我们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通货膨胀,缺货情况严重。例如我们现在所经营的低档产品,间接限制了其他商品的出售,使我们的营业额下降了。一方面影响了销售利润,一方面对公司的声誉也造成了影响。

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

第一、根据实际情况,协助客户维持合适的存货数量,避免产品长时间断货。第二、随时关注市场经济形势的新动态,进一步维护好与客户及供应商的关系。第三、调整商品价格梯度,努力开发周边、地级市场,加快发展步伐。

第四、根据销售情况,及时做好销售计划、进货计划、市场分析,降低资金占有率。前些年普遍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仓库里面的货越多,就表示企业越强大,经验发现“零库存”才是最好的库存管理。所以我们要做到在不出现断链的情况下尽量加快存货周转速度,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实现保值、增值、盈利的目的。

第五、做好库存管理,保证安全存货量,降低仓储、人工等成本费用

篇8: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探

关键词:经济职责审计,问题,措施

2010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为加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力度, 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建设, 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依据。分析研究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经济责任界定问题, 对于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切实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 在保证国家资产的完整、安全、保值、增值方面, 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显示出了其他审计无法代替的作用。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 缺乏明确的审计目标

一方面,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理念比较陈旧和狭隘, 审计的重点内容仍然停留在对财务收支的查弊、纠错上, 不能完整地反映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全部经济活动, 所确定的审计目标与领导干部拥有的权力和肩负的责任不能相对应;另一方面, 国家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对领导干部决策权、管理权、政策执行和监督权"三权"的经济考核目标过粗, 使得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不明确。

(二) 缺乏完整的评价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 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操作规范, 由于审计评价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 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不能很好地体现出领导干部的差异性, 使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了质疑。尤其是涉及领导干部个人的直接经济责任时, 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往往会出现分歧。实际的审计工作中评价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 实事求是地结合客观条件分析问, 不能对审计证据不足或不太清楚的事项做评价, 对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给予评价。也不能通过表象论功过、断是非因此, 用感情色彩浓的词语。

二、对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和思考

(一) 对于审计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一是从领导干部“执行政策”和“承担责任”入手, “纲举目张”的抓住审计重点, 在纷繁复杂的审计内容中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政策”一个是“责任”, 就是领导干部执行的各项经济政策以及落实政策中所应负的责任, 然后分解这些政策和责任。这样以来审计可以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中解脱出来, 涉及的范围更能贴近被审计领导的工作中心, 站位更有高度, 反映的问题更宏观, 审计目标更明确, 报告更能让被审计人信服和接受。

二是要坚持“有所审, 有所不审”, 集中力量找准权力与责任运行的主要轨迹, 做到重点突出。重点关注土地管理、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三农”、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不被那些与被审计领导中心工作不紧密、不必要的“细枝末节”绊住手脚, 占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充分利用会议纪要、会议记录、政府工作报告、述职报告、建设项目情况等这些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的经济责任的重要载体, 来确定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审计事项。

三是充分利用好财政预算账目, 它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经济状况、财务状况比较便捷的途径。它既能反映整个区域经济宏观情况, 又能反映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既能纵向的了解某类资金的几年的增减变化, 也能横向的对比各单位这类资金的分布情况, 便于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过渡到经济责任审计。

四是拓宽审计线索的来源, 密切联系群众, 采取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走访调查等形式, 并且结合“面谈”、“点谈”、“散谈”的方式, 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 掌握“活”情况, 降低审计压力和审计风险, 确定审计方法与重点内容。

五是审计人员应该调阅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来了解以前存在的问题, 分析发现新问题, 找准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六是“有问题, 也有长处”, 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做得比较好比较成功的地方, 要发扬, 要学习, 也便于对其他问题整改时提供借鉴的方法。

(二) 审计评价不准确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一是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善评价的标准或指标体系, 但要坚持每一点评价都有根有据, 决不能单从表象论功过、断是非, 对问题要结合客观条件进行分析, 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做到审计什么反映什么, 审计到什么程度就反映到什么程度。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环境指标, 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 既要看当期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 既要看经济增长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 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 不用一般的标准去衡量特殊场合下出现的个别情况, 才能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二是突出重点的原则与谨慎性原则。就是要“有所评有所不评”, 要注意审计的职权和审计的范围, 要分清经济事项与非经济事项, 领导干部任期内与非任期内, 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界限, 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的, 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 玩忽职守与工作失误的。在进行评价时, 审计只对与经济责任相关的事项进行评价, 只对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 其他的一律不评价评价, 有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以做专报单独说明。要遵循谨慎性原则, 实事求是, 审什么就评什么, 要有针对性, 评价时不用感情色彩浓的词语。

篇9: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探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尚未到位,认识尚未统一。尽管两办印发两个规定已有两年多,但有些部门、单位、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尚存在相当的差距。先离后审,计划安排过于密集,时间要求过紧,被审计对象本人及其所在单位、所在单位群众对审计配合不积极,需调查函证的其它单位也是消极应付等等,诸如此类都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所引起的。当然我们还应看到在审计部门内部,有些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也尚未到位,有的审计人员片面强调审计在考察领导干部中的作用,认为审计是“第二组织部”、 “了不得”,而有的审计人员则又过于消极,认为“审了也白审”、 “例行公事走过场”。这些不正确的认识都给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其正常运行,也就难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2、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不健全。现阶段,我国审计立法与审计实践不能够很好地协调。审计立法对审计领域出现的新问题缺乏规定,立法的步伐跟不上审汁实践的发展。另外,社会审计刚刚实行脱钩改制不到一年,立法落后,行政性影响还客观存在,审计业务争执问题比较突出,从而或多或少地导致不良竞争,恶化了审计环境,损害了审计的独立形象。

3、审计质量不高。现阶段,审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存在使得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比较生疏,易被欺骗蒙蔽,降低了审计的质量。再就是经过体制改革,各级法人主体的地位发生变动,老上级与部下的关系有可能发生转变,人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适应这一情况,在实际的审计工作当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和阻力,干扰了审计的独立性。再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虽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仍就以查错纠弊为主,没有发挥内审“防护性、验证性、促进性”的重大作用,内审只是企业的一个附属,甚至企业内审人员就是本企业财会部门的会计组成的,从而也就失去了内审应有的作用,自己审自己使内审形同虚没。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审计力度不够,质量低下。

4、 “先离后审”的滞后式审计仍然较为普遍。中办《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领导干部任用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明确了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这显然是不规范的,不仅丧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也给审计机关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5、离任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尽人意。因受双重领导体制的制约,审计监督会受到当地某些领导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干预,又由于是先离任后审计,使一些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重视和解决,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组织考察意见,不能得到有机结合。

6、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尚未设立,审计力量不足。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的期望越来越高,从而在客观上加大了审计责任,使许多人退出审计领域。为此,我国每年都有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关门、改造。另一方面,我国进行机构改革、审计人员相对减少。每年我国虽然有新的几万名注册会计师加入审计队伍,但是这种供给仍旧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粥多僧少”的情况。

7、审计人员自身的问题。①审计队伍建设落后,知识层次结构参差不齐。有些审计人员忙于审计业务,对新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方面的学习比较欠缺,知识更新不快,审计方法和手段固定。另外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不强,在执行审计程序当中,具有相当大的敷衍性和随意性。②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审计职业道德问题突出,严重损坏了审计行业的良好形象。审计队伍当中有些审计人员为了物质利益与被审单位串通起来。采取不正当手段来欺骗审计委托人和社会公众以从中渔利,这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审计合谋。

二、如何解决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宣传力度。要使经济责任审计的思想真正深入人心,充分认识到其对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取得社会各界及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经济责任审计得以全面有序地开展。

2、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逐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新的工作,政策性强、要求高、风险大,必须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制度,规范运行,才能确保审计质量。国家权力机关应把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写入《审计法》作为国家立法,明确其法律地位,使经济责任审计在法律上得到确认,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成为一种法律上的强制行为,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另外,应制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统一指导全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各地方也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必要的配套性法规,如具体操作办法和协调性制度等。目前就是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建章立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规范运行,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加强审计力量,建立机构,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培训,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素质。①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配备业务骨干人员,使审计机关有一支经济责任审计的常备力量能随时投入工作。②将经济责任审计与日常财政财务收支审汁、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及各专项审计相结合,以解决“任务重与时间紧、人员少”的矛盾。⑧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管理,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随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也为审计机关以后的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基础资料。

各级政府要加快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充实经济责任审计专门人员,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队伍的现代化素质建设,以更好地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光荣而艰巨的重任。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探】相关文章:

当前经济04-30

当前经济形势论文05-12

当前社会经济现象06-26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06-26

当前经济热点问题06-26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06-26

当前经济发展环境06-26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07-27

当前经济发展环境05-20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05-22

上一篇:水浒传第四回读书笔记下一篇:树之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