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什么

2024-05-14

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什么(精选14篇)

篇1: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什么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等于没有制度

“上班期间,严禁携带危险化学品,严禁饮酒,严禁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这是企业劳动组织管理中的一项纪律,属于安全管理中狠反“三违”行为的内容之一。

但是,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组织实施,不去认真执行,也就等于没有制度,制度就形同虚设。

透过现象看本质,该起事故之所以会发生,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在严格执行劳动纪律方面存在不到位、不落实等诸多问题。上班期间,严禁这,严禁那,是企业明文规定的东西,有的甚至挂在墙上提醒职工去注意。但是,对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如何去检查,去把关,我们的企业往往没有了下文。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在职工非正常上班之前设有一道额外上班申请、检查、批准关口,我们完全可以杜绝该起事故的发生。

注重在文件、规定、表面上下功夫,不注重实际去落实,去检查,去把关,是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软肋”。意外事件险情的发生往往是在企业安全管理的“软肋”之处先折断,进而演化为事故。

因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导致事故,实属意外,也许可以称为“百年不遇”,但是只要有危险存在,“百年不遇”的事情就出现在你眼前。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落实和把关应是我们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安全管理中“三违”指的是什么?

安全管理中“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一、违章指挥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违章指挥具体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二、违章作业主要是指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交接制度等)的作业行为。违章作业具体包括:不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不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不执行安全生产指令。

三、违反劳动纪律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纪律的行为。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及其他纪律等。注:违章就是生产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要杜绝违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违章: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所从事的活动。违章包括:作业违章,指挥违章,失职违章。作业违章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指挥违章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行为;失职违章是指承担安全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

实际经验表明,反“三违”要控制23种人:

一是善于冒险、不考虑后果的“大胆人”;

二是冒失莽撞的“勇敢人”;

三是吊儿郎当的“马虎人”;

四是满不在乎的“粗心人”;

五是心存侥幸的“麻痹人”;

六是投机取巧的“大能人”;

七是固执己见的“怪癖人”;

八是牢骚满腹的“情绪人”;

九是难事缠身、心事重重的“忧愁人”;

十是急于求成的“草率人”;

十一是心神不定的“心烦人”;

十二是习惯违章的“固执人”;

十三是凑凑和和的“懒惰人”;

十四是带病工作的“坚强人”;

十五是休息不好、身体欠佳的“疲惫人”;

十六是变化工种岗位的“改行人”;

十七是酒后开工的“不醉人”;

十八是力不从心的“老工人”;

十九是初来乍到的“新工人”;

二十是受了委屈的“气愤人”;

二十一是不求上进的“抛锚人”;

二十二是单纯追求任务指标的“效益人”;

二十三是盲目听从指挥的“糊涂人”。

这23种人不仅存在于现场操作人员中,也存在于管理人员之中,更要加强警惕。

新安法需要我们学安全,懂管理,强责任

新安法的颁布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人员明确了职责和权限,对企业安全的摆位与落实做出了具体规定。安全摆位与落实实现了有法可依。为企业安全部门和人员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承担后果,是法律的核心内容和本质。新安法在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赋予权限的同时,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义务和责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可以说是任务重,责任大,任重而道远。如何抓好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则是我们每一个安全管理人员全部责任和任务。

干啥就得学啥,干啥就得吆喝啥。这虽是民间俗语,但它是真理。它向我们表明了在工作中坚持学习,不断进取的重要性。新安法的颁布,把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过去的安全生产,转到安全发展,由过去的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转向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主体作用。面对时代的变革和新安法的实施,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首先得学安全,懂安全,会安全,认真阅读新安法的每条条款,结合单位管理实际,查缺补漏,完善管理,向单位领导层、决策层反映情况,争取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支持。懂安全就是学会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理论,辨识和识别威胁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害物质、有害因素,制订防范措施和处置方案,使自己由一个外行向内行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素质。会安全就是学会责任分解,学会安全培训,学会强化过程管理,把安全融入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是懂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其实质就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安全工作,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它要求我们安全管理人员回答在什么情况下,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就处在安全状态下,在什么情况下,就处在危险状态下,就有可能发生事故,形成灾难性事故。这里面涉及到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安全评估问题。所以,要想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必须懂得企业的生产管理,懂得生产工艺流程,懂得生产工艺流程存在事故的风险性。只有能够深入学习企业生产所需设备、所需规程和岗位操作说明,我们才能够抓住要害,提纲挈领,在关键技术环节方面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杜绝企业发生重大事故。离开了生产管理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管理,谈安全生产工作,则是空谈安全管理,自己制定的规程和管理制度,也就得不到职工的认可。

三是强化责任。责任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没有责任感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工作中会发挥多大作用。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人命关天的大事。在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前面,容不得我们存在任何侥幸、麻痹和大意。作为一个每天与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安全打交道的安全管理人员,一定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感,多学习,多研究,强化管理,认真工作。尤其是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一定认真负责,一抓到底,做到责任、资金、措施、期限和处置措施“五到位”,决不允许变通和犹豫,以自身敢抓敢管的影响力,带动企业职工强化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任务重,责任大,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也是国家新安法赋予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历史使命。在任务和责任面前,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学安全,懂管理,强责任,才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安全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2: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什么

2S-整顿定义:要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方法摆放整齐,明确数量,明确标示,既实现“三定”:定名、定量、定位。目的是不浪费“时间”找东西。

3S-清扫定义:清除职场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目的`是消除“脏污”,保持职场干干净净、明明亮亮。

4S-清洁定义:将上面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目的是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

5S-素养定义:培养文明礼貌习惯,按规定行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成为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篇3:数学问题中的任务指的是什么

我先让学生尝试, 有一学生只用一种方法解答后过来问我了, 她是这样解答的:600÷40%=1500 (件) 600÷5=120 (件) 1500÷120=12.5 (天) 。我让她解释600÷40%=1500 (件) 这一步的意义。她说:完成了600件正好是任务的40%, 600对应的分率就是40%, 所以600÷40%求出总件数。我对她说:任务是指定的工作, 这个工作既是指定的工作总量, 同时也指定完成的时间, 所以, 这里“5天生产了600件, 完成任务的40%”有两层意思:一是600件是任务的40%, 另外还指生产了5天, 完成了总天数的40%。如果将这段话理解成5天就是生产天数的40%, 应如何解决?在我的启发下, 她马上领悟到5天所对应的分率也是40%, 列式:5÷40%=12.5 (天) 求出所完成任务一共需要的天数。

这道题设计得很好, 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使得学生 (或教师) 有了另辟蹊径的思考。如果没有这个要求, 可能多数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只满足于第一种解法, 没有及时启发学生理解“任务的40%”不只指工作总量的40% (这是多数人的理解) , 同时也是“完成天数的40%”。数学是严谨的, 当生活中的概念进入我们数学的视野时, 不能满足于习惯性的思考, 否则, 以偏概全地引导启发学生, 造成学生思路固囿, 思维就得不到拓展, 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就停滞不前。

后来又遇到这么一道题“一条公路长750千米, 汽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60%, 照这样的速度, 行完这条路还要几小时? (用多种方法解答) 。”在题目的要求下, 学生都较好地找到了两种方法:

解法一:750×60%=450 (km) , 450÷6=75 (km) , 750÷75=10 (小时) , 10-6=4 (小时) 。

解法二:750×60%=450 (km) , 450÷6=75 (km) , 750-450=300 (km) , 300÷75=4 (小时) 。

我让学生将上述的题目联系起来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学生脸上一片茫然, 都忘了学过这么一道题了。晕, 我及时找出两道题对比, 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很快地意识到“6小时行全程的60%”, 速度不变, 则行完全程的时间的60%就是6小时, 所以, 解法三:

6÷60%=10 (小时) , 10-6=4 (小时) 。

篇4:“楚河汉界”指的是什么地方

据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退到荥阳。此后,楚汉两军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的成皋,守将曹咎经不起刘邦军士多次到城下叫阵谩骂,怒而率部出城,欲渡过汜水与汉军作战。当船至河中时,遭到汉军突袭而败,曹咎后悔不迭,自知无颜去见项羽,遂自杀而亡。刘邦顺利攻取了成皋,屯兵广武。项羽得知成皋失守后,立即调兵前往救援。为了迫使刘邦投降,项羽据城东把俘虏来的刘邦的父亲拉至广武山(今霸王城)上,隔涧要挟刘邦说:“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亲下锅煮死。”刘邦却故作镇静地说:“当初咱二人共同反秦,盟誓结为弟兄,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煮咱们的父亲,别忘了给我一碗肉汤。”项羽听后更加恼怒,决定杀掉刘太公。在项伯的力劝之下,“太公幸存”。但刘邦闭城不出,并派大将韩信率兵抄了楚军的后路,占领了河北、山东一带。项羽因为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楚河汉界”。

如今,在河南荥阳城东北的广武山上,还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的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分别是当年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刘邦与项羽对垒的鸿沟。

篇5: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

其他含义:

1、指西方,西天。

牟融《论》:“夫佛之所以夷迹于中岳,曜奇于西域者,盖有至趣。”

恽敬《文昌宫碑阴录》:“后世佛氏日昌,所祀神皆托之西域及所谓四天下焉。”

2、指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地方。

篇6:诗仙指的是什么意思

李白的个人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李白以乐府、歌行及绝句的文学成就最为显著。

诗仙李白的.诗歌五绝与七绝兼长。在歌行方面,他打破了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采用多端的笔法,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神奇境界;在绝句方面,他的诗歌风格飘逸潇洒,利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篇7:举孝廉指的是什么意思

古代举孝廉的发展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篇8:食物链指的是什么

食草动物称为第一级消费者,它们吞食植物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和能量,这一类动物如一些昆虫、鼠类、野猪一直到象。食草动物又可被食肉动物所捕食,这些食肉动物称为第二级消费者,如瓢虫以蚜虫为食,黄鼠狼吃鼠类等,这样,瓢虫和黄鼠狼等又可称为第一级食肉者。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动物的大型食肉动物如狐狸、狼、蛇等,称为第三级消费者或第二级食肉者。又有以第二级食肉动物为食物的如狮、虎、豹、鹰、鹫等猛兽猛禽,就是第四级消费者或第三级食肉者。

篇9:本一上线率指的是什么

各批录取院校都有各自的控制分数线。控制分数线是由各省(自治区、市)招生委员会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考生中,根据本省(自治区、市)考生文化考试成绩,按略多于某批院校计划录取总数划定的一个“分数”。

院校自己决定录取分数线,另外资格线、省控线、投档线这三个相关的.分数线均由省招办划定。是否被录取光看录取线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同一个学校内不同的专业录取分数线都不一样的。比如AB两个学生分数一样,也报同一所大学,A报的专业比较热门,B报的专业比较冷门,B被录取了,A却不一定会被录取。

篇10:北航国际留学直通车指的是什么?

项目本着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知识结构的实用型高端人才为宗旨,在教学上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方式,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职业规划,在管理上强化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在这里,学生可享受各种教学资源,学习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大学文化熏陶,提高语言成绩的同时全面提升个人能力,学会各种必备的`学习技能,包括写作、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并提高自己的学术英语水平,还能对国外当地习俗和教育体系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学生将被塑造成合格的留学生。

截止初,北航教育培训中心国际合作项目对接的海外大学已达80多所,已向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知名高校输送了数百名优秀学生,学生的学术表现得到了海外大学的普遍肯定。项目学生可顺利进入埃默里大学、杜伦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克大学、UCLA、华威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

多年来,项目凭借高水平的教学和严格的校内管理及优秀的教学成果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成为国内外广泛认可的精品留学项目,以自身显著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

篇11:诗词鉴赏的整体把握指的是什么

要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诗意。所谓整体把握,是指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中感知、理解、鉴赏诗词,不必太过咬文嚼字,用诸葛亮的话说叫观其大略,用陶渊明的话说叫不求甚解。具体到一首诗、一首词,我们在鉴赏之初所要做的,是明确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而不是执著于某一个生字难词的求解。

例如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鉴赏之初切忌受苦愁寂寞等局部字眼的干扰,影响对全词的理解,以为是慨叹梅之不幸,抒写怜惜之情;而应当通过整体把握,领会词人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现了自己坚贞的节操,也流露着孤芳自赏的感伤情绪。

各地中考试题中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类题目,考查的都是对古典诗词的整体把握。而这一考点,可以说是各地古诗词鉴赏的`必考考点。如浙江金华卷,诗词鉴赏选用的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第二道题即考查整体把握: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诗词内容集中单一,而有些篇目,内容则不仅一个方面,如20青海西宁市选取的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除了表达对被贬遭弃境遇的愤懑不平之情,还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我们在答这类题时,概括要全面。

诗词鉴赏的品析探究要关注什么

第一,关注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作特点。我们来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这首诗: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明明是作客他乡的诗人在思念家人,诗中告诉我们的却是:在这个举家团圆的冬至节日里,夜深人静,家中人围坐在灯前,他们在谈论、牵挂着我这个远离家乡的游子。这种从对方的角度来写自己感情的写法,能更深一层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便是这首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

第二,关注锤词炼字。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著名的如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等。我们要注意品味咀嚼这类字眼的妙处。这里有一点要强调,那就是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比如我们读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这首诗中的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了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而每一次回望,都令送行人(诗人)肝肠寸断。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离别的酸楚。

篇12:英语单词中的前缀后缀指的是什么

6 amphi- 表示 两个、两种

7 an- 在词根前, 表示 不,无

8 ana- 表示 错误,在旁边,分开

9 ante- 表示 前面,先

篇13:文言文当中的虚词指的是什么意思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篇14: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什么

如题,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指的是什么?那里是干什么的?去那都做什么工作?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指的是什么?是干什么的?]

上一篇:市场销售一周工作计划下一篇:旅游经历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