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阅读习题及答案

2024-05-05

《敬业与乐业》阅读习题及答案(共10篇)

篇1:《敬业与乐业》阅读习题及答案

《敬业与乐业》练习题

1.给加粗字注音。旁骛()

佝偻()

解剖()

扯直()

2.根据注音写字。亵dú()

pián进()

教huì()

jiǎn择()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敬业乐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章取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理至易明:(3)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强聒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填空。

(1)孔子说:“饱食终日,________,难矣哉!”(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________。”(3)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作者认为乐业的理由是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6.选文作者的观点是

7.什么是“敬”? 8.为什么该敬业?

9.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 10.怎样理解画线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11.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1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傅雷家书两则》练习题

1.给加粗字注音。谀词()

羲皇()

枘凿()

借鉴()

2.根据注音写字。yōng碌()

灰jìn()

滔滔不jué()刻骨míng心()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扶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式和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枘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重蹈覆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自知之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填空。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________,一半靠________,但只要________,就不怕________,不怕________,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5.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从这两封信可以看出傅雷与儿子有“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两处“证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

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社交不仅仅需要技巧,更需要真情。不懂得感谢的人对人是冷漠的,不论他有多少技巧,人们都会疏远他。懂得感谢的人则不同:由于有感谢,在他们眼里的,周围的人都是那么善良美好,他们对人有更多的爱,他们愿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6.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一句中的“安慰”和“鼓励”两个词颠倒顺序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其中的“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的一种心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语句?请联系实际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学会感谢

你去过印第安原始部落吗?

如果去过,你会发现,那里的原始人有种习惯:喜欢感谢万事万物。他们感谢太阳——他们心中的神——给他们送来光明。他们感谢大地生长草木。他们感谢牛羊给他们奶„„甚至临死时,他们还感谢:感谢神带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去。

有些现代人变“聪明”了,他们认为不必这样时时感谢:太阳发光,土地生长植物,天下雨,这是自然规律,不必感谢。工人制造日用品,农民生产粮食,教师教我知识,医生为我治病,我都出了钱,也不用感谢。

我见过一个最“聪明”的人,他完全不知感谢为何物。他也常常会求助于朋友,他也会在口里说谢谢,但在背后,他却得意地说:“我有办法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他说没什么可感谢他们的,他们帮我也有他们的目的。他认为自己很会社交。

另一个人仿佛很傻,他习惯让自己回忆别人对自己的善意,哪怕是一点点,让自己时时有感激的心情,他说这是他的社交方法——他叫歌德。

究竟谁是真正的社交高手?我们只要看效果。原始部落的印第安人虽然物质享受远不能和现代人相比,但是人际关系很好,生活很满足。“聪明”的现代人却感到人与人关系疏远、人情冷漠。歌德是公认的社交大师。而那个“聪明”人却无奈地发现他周围的人“都是些小人”。

意关心别人不求回报——这样的人,别人当然会喜欢。

不懂感谢的那些现代人错了。错在他们把自然当成一个掠夺的对象。错在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当他们这样想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这样对待别人,于是别人也自然这样对待他,世界就因此变成了地狱。他们看不到:工人农民工作时,不仅仅在想着钱,他们也想让自己的产品对别人有用。这种对别人的心意值得感谢。教师教课时,不仅在挣钱,他也对学生有一些关心、喜爱,对此应该感谢。医生治病时,更会有对病人的关心。对医生的劳动,我们应该付钱,而对他的关心,我们应该感谢。朋友帮助我时,也许会掺杂自己的目的,但是他在帮助我,我就该感谢。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让我们学会感谢。

第一,我们可以每周一次,专门抽出一点时间来想想谁做过帮助自己、对自己有益的事,像歌德一样。第二,我们可以在其他朋友处,谈论这个帮助过自己的人,谈论他对自己的帮助,尽可能讲得细致。这比仅仅在心里感谢别人强,因为讲出来是一种行动,行动对我们情感的影响更大,讲出来会使你心里的感动增加。

第三,我们可以直接向对自己好的朋友表达自己的感谢。“人喜欢自己帮助过的人超过帮助过自己的人”,这话绝对是真理,惟一的条件是被帮助者懂得感谢。表达感谢要具体,要讲出来对方的帮助对你有什么意义。在感谢别人时,正确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感谢必须出自内心,必须诚恳。另一方面,感谢不能带有自卑、低三下四的样子。即使对方救了你的命也不要低三下四。否则,对方会轻视你,你也把对方推到了一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的位置上了。友谊和爱的付出应该得到的回报是爱和感谢,而不是奉承,奉承是一种亵渎。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13.作者在开头记叙印第安原始部落的习惯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4.作者一开始就运用了两组对比事例,突出论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5.“不懂感谢的那些现代人错了”。请问:他们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惟一”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感谢别人时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怎样理解“友谊和爱的付出应该得到的回报是爱和感谢,而不是奉承,奉承是一种亵渎”。请你引用名言来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业与乐业》练习题参考答案

1.wù gōu pōu chě 2.渎 骈 诲 拣 3.(1)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与原意不相符。(2)道理极容易明白。(3)唠唠叨叨说个没完。4.(1)无所用心(2)万恶懒为首(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首先,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其次,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6.我们要敬业。

7、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

8、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9、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答对意思即可)10.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上说,就是轻慢职业的神圣,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就不能从内心深处认真思考如何做好,那么其结果肯定是一团糟,连自己也不会满意,结果自己害了自己。比如教师如果不敬业,就不会认真研究教材、大纲,也教不好学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自己当然很痛苦。11.不好,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就少了一层意思,论证不严密。12.示例:看大门的师傅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忱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傅雷家书两则》练习题

参考答案

1.yú xī ruì jiàn 2.庸 烬 竭 铭 3.(1)扶持,提携。(2)比喻两不相容。(3)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4)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4.人力 天赋 坚强 失败 挫折 5.示例:“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傅雷以朋友的身份与口吻,平等地和儿子谈心交流,字里行间渗透着自己对儿子的关爱。6.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7.要学会用平常心态去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保持心理平衡,不要高潮时使自己过分紧张,低潮时使自己过分颓废,才不至于受到伤害。8.不好,因为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逻辑顺序来说,在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先安慰他,再去鼓励,如果颠倒顺序就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与逻辑顺序。9.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一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能用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大意正确即可)10.敢于面对一切事实而又不大悲大喜的冷静的、理智的心怀。(大意正确即可)11.示例:人生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避免不了要遇到或多或少的风险与挫折。既然是避免不了就必须以平常心去正视他,作出理智的分析,正确积极地选择,并把其中的经验或教训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为将来借鉴。我们正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遇到困难,甚至是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对此持有怎样的一种态度:要多找主观上的原因,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与过失,重新开始,知难而进,迎头赶上。(言之有理即可)12.我们要学习感谢。13.与下文形成对比,引出论题,并用来论证“我们要学习感谢”这一中心论点。14.懂得感谢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论证了“我们要学习感谢”这一中心论点。15.错在他们把自然当成一个掠夺的对象。错在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当他们这样想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这样对待别人,于是别人也自然这样对待他,世界就因此变成了地狱。16.因为“惟一”的意思是“只有一个”,在文中突出强调了“懂得感

谢”的重要性,更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语言不准确严密。17.感谢必须出自内心,必须诚恳。另一方面,感谢不能带有自卑、低三下四的样子。即使对方救了你的命也不要低三下四。18.友谊和爱的付出是真情的付出,是心与心的交换,是灵与灵的碰撞,不掺杂任何虚伪的东西。要回报“友谊和爱”,也必须用真情去浇灌,用真心去呵护。而奉承完全是虚假的吹捧,是与真情格格不入的。因为“友谊也像花朵,一旦任性或冷淡,这朵心灵盛开的花朵,便会顷刻萎谢”,何况深沉的爱呢?!

篇2:《敬业与乐业》阅读习题及答案

1.注音或写汉字。

(1)rú()家(2)老dān()

(3)xiè dú()()(4)承蜩()

(5)强聒()()(6)骈()进

(7)调()和(8)折()本

2.解释词语。

(1)强聒不舍: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3)惟其:

(4)旁骛:

(5)精微:

(6)敬业乐群:

(7)不二法门:

(8)神圣:

3.简答题。

(1)作者在开篇为什么要谈“有业”的必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大量引用古今贤能语言的好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凡职业都有趣味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4.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并写出一个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1)一点不旁骛:

成语:

(2)拣择:

成语:

(3)因自己的才能、境地:

成语:

5.写出下面句子的主干。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1)各用四个字概括文中所列举的两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本段文字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包括标点在内不超过20字)

创新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般来说,旁观者未必清。

这些“旁观者”究竟清不清呢?其实,一点也不清。

试想,四个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按理说,人人都应当是“当局者”,是主人翁。碰到困难,自己应尽一份力量。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见他是不主张做旁观者的,何况我们是新社会的主人呢?如果你竟当了旁观者,就表明你完全忘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起码责任,这正是最大的“不清”。

一个人一旦置身于旁观者的地位,就会渐渐地与时代隔绝,与人民疏远,既尝不到创业的艰辛,也领受不到胜利的欢乐。甘与苦,爱与憎,冷与热,跟时代全不相通。这样就会变得庸俗猥琐,心胸狭隘,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而不顾四化之千秋大业。正是所谓孟子所说的“不见舆薪”(一车子柴草都瞧不见),又何“清”之有?

可见今天的旁观者,因为不清——对四化前途不清,对社会规律不清,对时代潮流不清——才旁观的。而愈是旁观,便愈是“不清”了。

现时,那句流行已久的俗话似乎应当倒过来:“当局者清,旁观者迷。”这样一改,也许更符合唯物论的认识论。俗话又说:“袖手旁观。”“袖手”,正是旁观者的特点。凡事若不动手干,只是袖手观看,就不会有变革现实的实践。只凭看,怎么能看得清呢?

一切真知本来只属于亲身实践的人们。今天,对我们的事业和前途真正有清醒深刻的认识的,也只能是那些以主人翁的姿态变革社会、献身“四化”的人们。

7.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狭隘()不见舆()薪

8.结合原文,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匹夫有责:

(2)庸俗猥琐:

(3)袖手旁观:

9.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上述的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属________文。其中的“敌论”是________________。

10.“一点也不清”的“一点”指________。

11.从“一点也不清”出发,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批驳?

首先______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____;而后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

12.本文论证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儒(2)聃(3)亵渎(4)tiáo(5)qiǎngguō(6)pián(7)tiáo(8)shé

2.(1)~(7)略(8)崇高而庄严。

3.(1)必须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依据,所以作者在讲演“敬业、乐业”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2)好处:①使文章更简洁精炼;②含蓄典雅;③增强说服力。(3)原因:①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②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③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④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闷。

能力题

4.(1)马乱跑好高骛远

(2)挑选披沙拣金

(3)依照,根据因地制宜

5.敬字为法门。

6.(1)当大总统拉黄包车

(2)职业之神圣,凡职业都可敬,都应做到圆满

创新题

7.àiyú

8.(1)平常人

(2)庸俗不大方

(3)把手藏在袖子里

9.立论驳论 驳论“旁观者清”的观点,即“旁观者看问题清醒”

10.完全

11.批驳“旁观者”没有主人翁精神,忘记了自己是个中国人批驳“旁观者”与时代隔绝,与人民疏远,不知“当局者”的甘苦,无“清”可言批驳“旁观者”,因其不清而旁观,而愈是旁观便愈是不清批驳“旁观者”,凡事不动手,不参与变革现实的实践,当然是看不清

篇3:《敬业与乐业》阅读习题及答案

一、社会的标准社会上所需要的,最易发财的,最时髦的是什么? 这便是社会的标准。台湾大学钱校长告诉我说,今年台大招生,投考学生中外文成绩好的都投考工学院,尤其是考电机工程、机械工程的特多,考文史的则很少,因为目前社会需要工程师,学成后容易得到职业而且待遇好。这种情形,在外国也是一样的,外国最吃香的学科是原子能、物理学和航空工程,干这一行的,最受欢迎,最受优待。

二、个人的标准所谓个人的标准,就是个人的兴趣、性情、天才近哪门学科,适于哪一行业。简单地说,能干什么。社会上需要工程师,学工程的固不忧失业,但个人的性情志趣是否与工程相合? 父母、兄长都希望你学工程,而你的性情志趣,甚至天才,却近于诗词、小说、戏剧、文学,你如迁就父母、兄长之所好而去学工程,结果工程界里多了一个饭桶,国家社会失去了一个第一流的诗人、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学家,不是可惜了吗? 所以个人的标准比社会的标准重要。

因为社会标准所需要的太多,中国人常说社会职业有三百六十行,这是以前的说法,现在何止三百六十行,也许三千六百行、三万六千行都有。三千六百行,三万六千行,行行都需要。社会上需要建筑工程师,需要水利工程师,需要电力工程师,也需要大诗人、大美术家、大法学家、大政治家,同时也需要做新式马桶的工人。能做新式马桶的,照样可以发财。社会上三万六千行,既是行行都需要,一个人决不可能会做每行的事,顶多会二三行,普通都只能会一行的。在这种情形之下,试问是社会的标准重要,还是个人的标准重要? 当然是个人的重要! 因此选科择业不要太注重社会上的需要,更不要迁就父母、兄长的所好。爸爸要你学赚钱的职业,妈妈要你学时髦的职业,朋友要你学社会上有地位的职业,你都不要管他,只问你自己的性情近乎什么,自己的天才力量能做什么,配做什么,要根据这些来决定。

历史上在这一方面,有很好的例子。意大利的伽利略是科学的老祖宗,是新的天文学家、新的物理学家的老祖宗。他的父亲是一个数学家,当时学数学的人很倒霉。在伽利略进大学的时候,他父亲因不喜欢数学,所以要他学医,可是他读医科,毫无兴趣。朋友们以他的绘画还不坏,认为他有美术天才,劝他改学美术,他自己也颇以为然。有一天他偶然走过雷积教授替公爵府里面做事的人补习几何学的教室,便去偷听,竟大感兴趣,于是医学不学了,画也不学了,改学他父亲不喜欢的数学。后来他替全世界创立了新的天文学、新的物理学,这两门学问都建筑于数学之上。

(选自《胡适人生恳谈》,胡适著,渔舟选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胡适先生先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学生最关注的问题: 如何选科?如何择业? 接着简明扼要地给出了答案:个人的标准比社会的标准重要,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性情、天才来决定。最后举了大名鼎鼎的伽利略的例子,进一步证明了依据兴趣、性情、天才来选科择业的重要性。道理说得通通透透,事例举得切切实实,比方打得实实在在,对比鲜明,言语亲近,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自是令人心悦诚服。

[读有所思]

篇4:《敬业与乐业》阅读习题及答案

及答案

1.给加粗字注音。

旁骛(wu)佝偻(gōu)解剖(pōu)扯直(chě)2.根据注音写字。

亵du(渎)pian进(骈)教hui(诲)jiǎn择(拣)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与原意不相符。

(2)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3)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4.根据课文填空。

(1)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3)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作者认为乐业的理由是什么?.首先,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其次,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6.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我们要敬业。7.什么是“敬”?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

8.为什么该敬业?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9.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从道理上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10.怎样理解画线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上说,就是轻慢职业的神圣,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就不能从内心深处认真思考如何做好,那么其结果肯定是一团糟,连自己也不会满意,结果自己害了自己。比如教师如果不敬业,就不会认真研究教材、大纲,也教不好学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自己当然很痛苦。

11.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就少了一层意思,论证不严密。1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看大门的尹师傅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忱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还是要提倡说真话

①不知何时何因,“提倡说真话”成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而谁能讲真话谁也就有了值得大家称道的美德。可见讲真话之难。如果不难,也就用不着“提倡”了,也算不上什么“美德”了。

②古今中外从未听说过谁以讲假话为荣,也从未听说过有人公开去赞美一个天天讲假话的骗子。因为大家都知道讲假话违背天理正义,只有讲真话才是做人的本分。一个人一生讲真话,即使没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辉煌业绩,但他可以毫无愧疚地说自己达到了做“人”的起码标准。相反,如果一个“伟人”说假话连篇累牍,习以为常,则距离做“人”的标准也就非常之遥远了。我看,说真话假话也是道德范畴美与丑的分野。

③楚楚风范,甚至有些假话比真话还悦耳动听,所以孰真孰假还需要人们动一番脑子。有些假话,可能永远不被说破,而有些假话则很容易被戳穿。如过去说亩产能达到几千斤几万斤粮食,有实践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为什么那假话能风靡全中国呢?可见,鉴别假话还不算太难,最难的是敢于揭露那些说假话者。所以就有了“提倡说真话”这个课题。讲真话必然要涉及讲假话者和爱听假话者,就要冒一点风险。如果你讲的真话是诸如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之类,当然不会有人找岔子。如果是说个别单位假报成绩:他那里学雷锋仅在嘴上说说就吹嘘成已经“扎扎实实”、“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了;他那里仅订出几条廉政措施公之于众就夸耀成绩如何辉煌,而实际上贪污受贿、请客送礼、行业不正之风依然如故。当人们都在兴高采烈为那些虚假的东西拍手叫好的时候,你在那里揭老底岂不讨人嫌?!轻则说你不识时务,重则说你戴着有色眼镜专看阴暗面。所以讲真话需要勇气,需要胆略,一不怕讥笑,二不怕孤立,三不怕栽赃陷害,相信真理的声音终究不会窒息的。

④敢于讲真话就是针对讲假话的,而且不是针对一般无关宏旨和大局的讲假话,主要的是针对那些当权者为自己升官发财牟取私利所讲假话说的。这些人手中有权,一句话就能使你受到伤害。你要讲真话揭露人家,自己首先要做到无私无畏,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一个人死都不怕,别人也就奈何你不得了。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为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做出了贡献,就当前来说,这也是十分难得的。⑤提倡人们讲真话能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地方兴旺发达的表现。如果人们在谎言和空话面前无动于衷,人云亦云,那么那个地方的工作十之八九是不能真正开展并取得成效的。有识之士应该碰碰这个地方。我们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小平同志关于讲实话办实事的教导,就是我们手中的武器,有了这个武器,正气必然战胜邪恶,阳光必然战胜阴霾。1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我们要提倡说真话。

14.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对比的论证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强调了“只有讲真话才是做人的本分”这一内容,更有力地论证了“提倡说真话”这一中心论点。

15.第③段“讲真话必然要涉及讲假话者和爱听假话者,就要冒一点风险”一句中“风险”在这里是指什么?为什么讲真话就要冒一点风险?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讨人嫌,被人误会,被人孤立甚至被人诬陷;因为你说出真相,严重地影响了那些说假话者的切身利益,他们便会想方设法打击、报复,甚至诬陷你。

16.“讲真话需要勇气,需要胆略”,这其中的“勇气”“胆略”是指一不怕讥笑,二不怕孤立,三不怕栽赃陷害,相信真理的声音终究不会窒息的。(请用原文回答)17.结尾一段说:“有了这个武器,正气必然战胜邪恶,阳光必然战胜阴霾”中“这个武器”是指我们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小平同志关于讲实话办实事的教导。18.作者说:“提倡人们讲真话能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地方兴旺发达的表现。”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你认为自己该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做点什么?同意。因为人们提倡讲真话,就会为“说真话”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道德舆论上的后盾,就会给说真话者以鼓励、信心、勇气和力量。再者,一个人说真话会影响到另一个人说真话,这样整个社会相互感染、学习,最终会形成人人勇于讲真话的良好风气。(也可回答不同意,因为当人们的自身素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时,要让人们说真话恐怕是比较困难。因此,要想提倡讲真话,归根结底是要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和自身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地“为讲真话创造一良好的社会环境”。只要回答的有道理即可。)示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时时、事事讲真话,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说服、影响周围的人说真话,敢于揭露和打击说假话者,“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参考答案

3.(1)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与原意不相符。(2)道理极容易明白。(3)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4.(1)无所用心(2)万恶懒为首(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首先,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其次,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6.我们要敬业。

7.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

8.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9.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答对意思即可)。

10.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上说,就是轻慢职业的神圣,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就不能从内心深处认真思考如何做好,那么其结果肯定是一团糟,连自己也不会满意,结果自己害了自己。比如教师如果不敬业,就不会认真研究教材、大纲,也教不好学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自己当然很痛苦。

11.不好,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就少了一层意思,论证不严密。12.示例:看大门的尹师傅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忱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13.我们要提倡说真话。

14.对比突出强调了“只有讲真话才是做人的本分”这一内容,更有力地论证了“提倡说真话”这一中心论点。15.讨人嫌,被人误会,被人孤立甚至被人诬陷;因为你说出真相,严重地影响了那些说假话者的切身利益,他们便会想方设法打击、报复,甚至诬陷你。

16.一不怕讥笑,二不怕孤立,三不怕栽赃陷害,相信真理的声音终究不会窒息的。

17.我们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小平同志关于讲实话办实事的教导。

18.同意。因为人们提倡讲真话,就会为“说真话”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道德舆论上的后盾,就会给说真话者以鼓励、信心、勇气和力量。再者,一个人说真话会影响到另一个人说真话,这样整个社会相互感染、学习,最终会形成人人勇于讲真话的良好风气。(也可回答不同意,因为当人们的自身素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时,要让人们说真话恐怕是比较困难。因此,要想提倡讲真话,归根结底是要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和自身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地“为讲真话创造一良好的社会环境”。只要回答的有道理即可。)示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时时、事事讲真话,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说服、影响周围的人说真话,敢于揭露和打击说假话者,“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以上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题,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初三语文上学期《雨说》练习题:含答案

篇5:《敬业与乐业》练习题答案

一、(一)

1、xiè 骛 聒

2、(1)唯一途径(2)合计、盘算

(二)1、这篇讲演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过人类合理的生活。、(1)“为劳动而生活”,就是为劳作也就是为职业而生活。人类既然不是“消化面包的机器”,那“消化面包”就是为了更好地劳动。(2)一是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二是劳苦中也有快乐,三是从劳苦中找到快乐,四是劳苦中的快乐才是真快乐。

3、没有矛盾。前者是就劳动价值同等和职业神圣的角度说的;后者是从人的才能和工作性质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有所不同角度说的。作者认为凡是职业都是神圣的、可敬的。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等,“并没有高下”。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二、(一)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业 乐业 责任心 趣味 总分总 总分 主眼 第一 第二

(二)先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再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最后论述怎样敬业。文中体现论述层次的语句:“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主要论证方法: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三、1、B句表达效果好。A句“不愿意做又不能逃过”是一般陈述句,B句改成设问“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不但能吸引听众,启发思考,而且使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更加有力。A句“这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也是一般陈述句,B句改成否定反问,表达了强烈的肯定意思,语气活泼而有变化,感染力比A句强。

篇6:敬业与乐业阅读答案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论点。(如答“针对‘做工苦’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论点”也可)

2.答案: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3.答案:第一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第二问示例: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4.答案: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等。

(意对即可)

★ 敬业与乐业阅读以及答案

★ 《敬业与乐业》现代文阅读答案

★ 敬业与乐业练习题

★ 敬业与乐业预习教案

★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

★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精选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

★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7:《敬业与乐业》阅读习题及答案

从课文内容看, 作者首先提出“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社会的不二法门, 并逐一论证“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观点, 最后把敬业和乐业概括为“责任心”和“趣味”, 对中职学生提出希望。这篇演讲有极强的针对性, 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己的专业, 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品质, 使学生认识敬业、乐业是我们基本素质的综合表象, 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 同时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我感悟“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的基本素质这个问题时, 是基于它对学生的重要性, 也是从党的教育方针方面思考的。从梁启超先生角度看, 他是纯职业的认识, 因而他不可能从政治和国家建设这个大目标、大方向提出教育目的, 而我们的教育方针就不一样, 明确提出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解决“敬业与乐业”态度问题, 就会使学生敬畏自己的职业, 产生学习动力, 有明确的目标方向。

“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综合表现, 下面就五个方面谈谈“敬业与乐业”中职生的表现及其重要性。

1“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道德素质

我们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修养都有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 小学、初中、高中, 中国对德育教育从未放松, 这在中国教育中历来处在第一位。在职业中学, 学生的品质就表现在对职业的态度上及所做的努力。朱子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梁启超说:“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便是敬。”使学生在学习中爱岗敬业, 使学生具有忠于自己专业的品质, 将是教育效果的证明。在《我爱我的专业》征文中, 许多学生讲不清自己专业的特点、内容及喜爱的原因, 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智力素质

中职学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以后的职业做准备, “百行业为先, 万恶懒为首”, 当我们的中职生明白“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 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时, 就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我们的学生很多是双差生, 只有扬长避短, 才能另辟新径。“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 凡职业都是有趣的, 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 趣味自然会发生。”“人生能以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生活才有价值”, 我们学习就是苦中求乐。当我们认识知识不够用, 当我们明白技能训练是为了职业做准备, 就会敬业乐业了。

3“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道德素质、智力素质的基础, 是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表现。身体上能承担职业的重担, 心理上能承担职业的“层累曲折”, 在职中“一步步奋斗前进”“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 这都需要身体做保证, 我们学生不加强体育锻炼, 不重视心理训练, 这都为职业能力埋下隐患。试想一下, 如果8小时工作都干不下来, 如果工作时老想怎么轻松怎么干, 如何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呢?

4“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审美素质

人与动物最大区别的是有思想, 有感情, 看世界是彩色的, 有喜怒哀乐表现, 有真、善、美的追求, 以自己的感受评价人、事, 分出好坏, 注重形象。当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是世界上最美的职业,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努力是为了梦想而努力, 他们就有了审美素质。

5“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劳动素质

劳动素质指的是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这也是我们教育方针所讲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生的教室、寝室、车间, 看着整洁、干净, 你会觉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不错吧!这是表面现象, 还要考查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程度, 最后达到实习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职学生。但我们想一想, 如果学生没有“敬业与乐业”的态度, 没有严格的自我要求, 学生的劳动素质是不会达到要求的。

上面从五个方面讨论“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基本素质这个问题, 目的还在于使学生以后有个更好的前程。简单从这五个方面评价学生没有什么意义, 主要还得看学生的综合表现, 我们要学生爱岗敬业, 要学生全面发展, 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职业中学由于把专业学习看的特别重, 以至于从学生到教师有些人的思想态度不够重视, 对“敬业与乐业”不够重视, 觉得把专业知识学好了, 把技能练好了, 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这是一个很大问题, 这也是梁启超先生所讲的“态度”。“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学生专业学习、技能提高的基础, 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敬业与乐业”的内涵, 要掌握“敬业与乐业”的观念、理念, 就要在“敬业与乐业”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要把“敬业与乐业”贯穿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活中、工作中, 爱岗敬业。

摘要: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综合表现, 是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 是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目标。

篇8:敬业与乐业阅读答案

1.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2. 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

4.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节选二阅读答案:

1.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论点。

2.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3.第一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第二问示例: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篇9:敬业与乐业节选阅读答案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问题】

19.文章第①段引用朱熹“主一无适便是敬”这句话解释了“敬业”的含义就是:【 】。

(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2分)

20.简要概括第①段的论证层次。(3分)

答:【 】

21.文章第②段引用曾文正的名言,都是为了强调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 】

【参考答案】

19.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2分)

20.首先解释“敬”的含义;接着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最后赞美敬业的人是天地间第一等人。(3分)

篇10:《敬业与乐业》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阅读《敬业与乐业》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4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小题1:对选文中“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都是使人快乐的。

B.痛苦和快乐只在于你对一件事的.看法,而不是这件事本身。

C.心态决定你对某件事的看法。

D.所做事情的苦与乐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

小题2: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深入职业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

B.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

C.做事专一,心无旁骛。

D.发展想象力,得物外之趣,领略工作中的乐趣。

小题3:本段文字没有运用的一项论证方法是 A.引用论证B.举例论证C.归谬论证D.道理论证

小题4:这段文字对语言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通俗浅显,准确周密。B.含蓄典雅,闲适自然。

C.大量引用经典格言。D.论证条理,生动有力。

参考答案:

【答案1】A

【答案2】D

【答案3】C

【答案4】B

小题1:

试题分析:题干“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可知这是在谈人的心态问题。A项内容与题干毫无关系。

小题2:

试题分析:作者在文段中对怎样做到乐业做了精辟的阐述,要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趣味。1、 “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2、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3、专心做一职业。分析ABC三项都能从文章中找到对应点,而D项中“发展想象力,得物外之趣”,这是文中作者所要求杜绝的,作者要求“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所以D项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小题3:

试题分析:归谬法是驳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对一错误论题不直接否定,而是先假定其真,然后据此导出荒谬的结果,由结果的荒谬推出该论题的荒谬,这样间接地否定错误论题的论证手法就叫归谬法。本文不是驳论文,也没有推出啥荒谬论题。,所以没有用归谬法。

小题4:

上一篇:中学生汉字书写调查下一篇:培养优生,转化差生一点粗浅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