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幻境作文

2024-05-14

第十二章 幻境作文(精选8篇)

篇1:第十二章 幻境作文

“大家一起走吧,别单独行动,”在这种时刻,连一向笑嘻嘻的轻音尘都板着脸,可见

走着走着,周围的景象竟然全部都消失了,脚下的地面,星空和月亮,全部都变成了漆黑一片。“大家小心!”冷冰幽刚喊出来,剩下的三个人就从她身边消失了。此时此刻,四个人各个都被分配在一个漆黑的‘密室’,只不过,‘密室’里没有门,没有窗,四个人就像盲人一样,什么都看不见。准确的说,是什么也没有。“糟了!”洛风伊说道。“夜影是想把我们一个一个解决!”可无论她怎么大喊,都无法传到其他人的耳朵里。没办法,管不了别人至少先要自保,[金属]构造成盔甲和剑,在脚下安装飞行启动器,随时保持着警惕。慢慢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忽然,她摸到了一扇门的把手,顿时犹豫了。

开,还是不开?

最终,洛风伊还是下定了决心,握住把手,猛地一转!哗!只见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花海,“这是……白樱花!怎么会在这里见到……”看到这美丽的风景,洛风伊不禁有些痴了,

六年级:栾晓雨

篇2:第十二章 幻境作文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以及未纳入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管的企业,由市、区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资产管理。

第六十一条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和区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市财政部门备案。

篇3:第十二讲改写作文的写作方法

改写的种类很多, 一般有三种:一是改变文章体裁。常见的是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二是改变人称。主要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互换。三是改变结构。改变文章的叙述顺序, 比如将倒叙改成顺叙, 或将顺叙改成倒叙。

下面将结合一道作文题谈谈如何改写作文。

请将下面的古诗《宿建德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改写文

宿建德江

秋天的一个傍晚, 薄雾笼罩着大地, 隐隐约约地露出了一条船。船慢慢地靠近建德江边上的小洲时, 从船里走出来一个人, 他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他身着长衫, 手拿一把纸扇慢慢地走上岸, 在小洲上散步。雾渐渐散去, 天上露出一轮明月。忽然, 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 让他感到心旷神怡, 往前一看, 原来是一片花丛。花丛中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亭子, 诗人朝亭边的池子走去。池子里的水清澈见底, 池里有许许多多的金鱼, 它们游来游去, 好看极了。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 游客们陆续离去, 只有诗人孟浩然还在这里徘徊。他离开了家乡, 感到孤独、寂寞, 而这江边的景色更增添了他新的愁思:家人正盼望着我的归来, 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他站在亭子边眺望远方, 只见远处是一片空旷的原野, 秋风习习, 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种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再极目远眺, 天地相接, 由于雾的笼罩, 仿佛树比天还高。诗人回到船上, 弯下腰看到水中的明月就在身旁和自己做伴。

结合例文, 可以归纳出改写的基本要求:

遵照原文

改写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在改写前, 要认真研读原文, 理解原文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改写取得成功的前提。例文中写的人物是孟浩然, 地点是远离家乡的月下船边, 主要内容是见景生情, 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这些都是诗的原意。改写时不能不顾原文内容而另起炉灶。

确定改写点

在研读原文、准确理解改写要求的基础上, 确定改写点, 即在体现原文主旨的地方扩充、展开, 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例文中“江边的景色”、“诗人的心理”、“见景生情”均是关键改写点。

大脸猫提示:

QQ糖们, 你们也可以找一首古诗或者寓言、故事改写一下哟!

展开想象

要围绕改写点精心构思, 展开想象的翅膀,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古诗的改写, 更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如:“他身着长衫, 手拿一把纸扇慢慢地走上岸”, 俨然是诗人的形象;“这江边的景色更增添了他新的愁思:家人正盼望着我的归来, 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揭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极目远眺, 天地相接, 由于雾的笼罩, 仿佛树比天还高。诗人回到船上, 弯下腰看到水中的明月就在身旁和自己做伴”, 正是诗句“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的具体化。

篇4:第十二章 黄金传说

对尼克斯球迷来说,他们总是要尽最大努力,才能说服自己回到尤因在队的那段时间。那时,每个人都坚信他是进化版的拉塞尔,是位毁灭性极强的防守型超级中锋;并且笃定,总有那么一天联盟是属于他的。不过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真的没有发生……然后好像又正在发生,最后变成了一个笑谈,还是没有发生。这一时期,可以说,除了纽约城球迷外,所有人都明白它是不可能发生的,NBA根本不可能属于尤因和他的尼克斯。就像电影里男主角已经死在医院病床上,他的妻子在旁边仍不停和他讲话,就仿佛他还活着一样;房间里其他人都面面相觑,到底还是有个人站出来说:“人死不能复生,节哀吧!”然后识图把她拽走。接下来,女人会不停哭喊:“不!不!他一定还活着!!”最后终于崩溃掉,独自蜷缩在墙角抽泣。这女人,就是1995-1999年间每一位尼克斯球迷;当1994年总决赛同奥拉朱旺的对决结束后,尤因其实就已经死翘翘了,但却还是放出“兄弟们,总有一天我会把你们再带回总决赛”这样的狠话。这时,所有尼克斯球迷就是守在病床前那个等待丈夫复生的小女人。

这不是真正属于尼克斯的黄金岁月,历史上,真正值得大苹果军团球迷骄傲的,只有1970年那支由威利斯·里德和沃尔特·弗雷泽领衔的冠军之师,及那届充满了励志故事情节的总决赛。

关于里德“王者归来”这件事,我们前面已经提及太多,不想再重复。弗雷泽,嗯……这家伙还是有必要再说两句的。他在当年总决赛第七场(36分、19助攻、5抢断)的表现,日后只要是回看录像,便都会让我跪拜在地。即便后来在将近三十年的解说生涯中曾无数次尝试破坏UCS(Unintentionally Comedy Scale,是BS发明的一个等级系统,用来给那些做的人态度很严肃、在旁人看来却很无厘头的行为进行评分),也没有影响到我给他的排名(第39位)。

坦白讲,我没怎么看过这支尼克斯队的比赛(哪怕是录像),可它又确实是我最最喜欢的球队之一。这点,你只要看看他们当时的阵容(里德、弗雷泽、德布斯切尔、比尔·布拉德利、迪克·巴内特,主教练霍尔兹曼),还有日后同其中绝大多数进行接触后就可以感觉得到。我没法好好写一篇连贯的文章,所以就只能用一些乱七八糟、半歇斯底里、厚颜无耻的碎片来进行描述。

首先,如果要用“1970年纽约尼克斯”来给一种三明治命名,那必须是咸牛肉三明治,再加俄式调味酱、瑞士奶酪、凉拌卷心菜和一大坨特浓芥末。为什么?因为这是最美味的,而如果你有一个朋友,这款三明治不合他胃口,那就把他从生活中踢出去吧,因为这个人完全不值得信任。里德同德布斯切尔联手防下一个回合摘下篮板,弗雷泽接球,另一边,巴内特已经快下至对方腹地,布拉德利则埋伏在远端。场边,那个犹太老头(霍尔兹曼)却还要抱怨:“你们就不能打得再精致一点么?”

1968年2月,新修的麦迪逊广场花园正式投入使用,二十五个月后冠军便来到这里,所有经历过的人都对此终生念念不忘。“威利斯来了!现在已经是一个标志。”布拉德利说,“5月8日(总决赛第七场)也是我生命中在花园度过最难忘的一个夜晚。”

或许,真的,再没有哪一时期的尼克斯队能像他们这般配合默契。据老一辈球迷跟我讲,马尔夫·阿尔伯特(MSG现场评论员),他当时解说的方式都如此契合:“弗雷泽从左侧切入……Yesssss!威利斯,30分!”他们的比赛总能和纽约人产生巨大共鸣,这点尤因从未做到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大猩猩”带领他的球队总是想尽力展现那张“热情且凶悍”的脸——他们在MSG观众面前怒吼,打进精彩球后捶胸咆哮,整个接受采访过程中还要带着股“我是一名战士”的气势,就是想努力成为一个令人恐惧的强权者。里德&弗雷泽从未追求过这点,因此他们更适合在MSG打球。就读于康涅狄格期间,我有时还会去看伯纳德·金的比赛,却很少看尤因的。

如果你是个成长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小孩,家附近有块不错的篮球场,喜爱篮球,却没有尝试过模仿1970年总决赛第七场弗雷泽抢断韦斯特拿球后顺势的快攻上篮,我敢说你一定在撒谎。那可是他独一无二的两个标志之一(就像穿着一样),然后挺着胸回去防守。你知道有时某些神情出现在某些人脸上有多合适么?就是这样。

对了,这波人还曾集体在一部电影中登场,那是我最喜欢的体育电影之一,同时可能也是惟一一部由冠军球队成员出演且几乎全员都演技超赞的电影。片中,有一幕是爆打街头篮球流氓,有一幕是球员飙车,还有一幕,是一个教练鼓动队员前去滋事,从而引发了一场全员大乱斗。弗雷泽饰演一个异装癖的得分后卫,还对年轻人不去上大学这种做法大唱赞歌;里德依旧是个好孩子,带领自己球队打出一个不败赛季……提这些,只是因为,这应该是NBA球员在电影中最精彩的表演,比《匹兹堡的救世鱼》、《埃迪》中里克·福克斯、《国际机场》中卡里姆、雷·阿伦扮演的“耶稣”都要好。

影片叫什么?《速攻》。至今,在ESPNClassic,及我的办公室里,还挂着两张它的宣传海报呢。

15.1984-85赛季洛杉矶湖人

圣迭戈快艇队这个赛季搬迁到洛杉矶,更名为洛杉矶快艇,这样一来,“天使之城”就同时拥有了两支球队——湖人和快艇,成为NBA惟一拥有两支球队的城市。

另外一件事情更值得铭记,1984年6月19日,大卫·斯特恩第一次以总裁身份出现在选秀大会上,估计连他也没有料到,经由自己嘴里念出来的名字,有三人未来会成为MVP,还有一个历史总助攻王和总抢断王。

同样是这一年,乔治·奥威尔有部作品就叫《1984》。伯德同“魔术师”第一次在总决赛相遇,两人均进入生涯巅峰,后者作为顶级控卫更是已臻化境,SHOWTIME开始深入人心。

第一次交手,伯德赢了(4比3),总决赛面对凯尔特人湖人八连败,没有拉塞尔他们还是赢不了,然后Magic又进入到了一个比较艰难的境地。他当时处境到底有多难?所经历的一切又该怎么描述?总决赛第二场(121比124),错误地在常规时间最后阶段选择运球拖延时间;本来有机会赢下的第四场(125比129),终场前35秒两队比分胶着,投失了两个关键罚球;第七场(102比111)最后80秒,要命的连续失误,导致直接将冠军拱手送人。那年八月,ESPN亚历山大·沃尔夫甚至写了篇题为“瞧瞧关键时刻的约翰逊,别再称呼他为魔术师了,就叫他不靠谱”的文章。一时间,Magic的职业生涯再陷入低谷。

nlc202309090417

然而,就如同1981年那次“逼宫”一样,重压之下的“魔术师”到底能爆发出多大能量,你永远想不到。18.3分、6.2个篮板、12.6次助攻、1.5次抢断、投篮命中率56.1%,这是其在1984-85赛季交出的场均数据(当然,MVP最终还是给了伯德)。湖人开局不利(前八场3胜5负),但随后进入状态,尽管贾马尔·威尔克斯在二月份弄伤了膝盖,他们依然以62胜20负连续第四年成为太平洋区(也是西区)冠军,领先第二名开拓者20个胜场还创造了NBA一项新纪录。

励精图治的紫金军团正式进入“SHOWTIME”模式,单季54.5%命中率和2575次助攻更是前无古人,季后赛他们首轮3比0横扫太阳,然后两个4比1分别碾压开拓者和掘金。另一边,此前休赛期绿衫军做出调整,将杰拉德·亨德森送到超音速,安吉推上首发,伯德则继续曼妙表演,麦克海尔也蝉联年度最佳第六人。两队如约再度相遇总决赛。

这一年首战,114比148,湖人被扁得七荤八素,历史似乎大有要重演之势,这场溃败也被洛杉矶球迷称为“阵亡纪念日大屠杀”,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好在彼时已经37岁的贾巴尔挺身而出,随后率队5战4胜问鼎,他老人家成为最终的FMVP。总决赛湖人对绿军第九集,上帝终于学会了拐弯。

又是亚历山大·沃尔夫,他在这年总决赛结束后还撰写了篇名为“没有卡里姆,你又完蛋了”的文章,直指“魔术师”关键时刻又掉链子了。其实不止沃尔夫,贾巴尔1986年在他的自传中也提过:Magic早年的优异只为他个人职业生涯添光加彩。他更还抱怨1980年FMVP投票,并宣称:“我们没能在隔年卫冕,就是因为Magic受伤了,而当他重新回来后,又忘了该怎样赢球,忘了该怎样帮助我们取得成功了。”

这些话“魔术师”从来都没放在过心上,个人认为也是“天勾”又一次犯傻了。要知道,他理应感谢前者,因为从1976年起,自己就再没和一位全明星球员一起打过球,也无力冲击总冠军,直到1979年。

1985年这个冠军,对湖人来说意义在于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总决赛击败凯尔特人,进而彻底迈过了一道大坎。对“魔术师”而言,这则是一个分水岭,他从卓越控卫开始完成向优质领袖的转变。湖人是这个赛季联盟最好的球队么?嗯……5月27日(总决赛第一场)前是的。这之后,“魔术师”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坚定起来(由于1986年分区决赛不敌火箭),他全面超越伯德,获得了我永生的尊重。

时至今日,(就算是最忠实的湖凯球迷)谁都不能否认,1984、1985这两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白争雄”时期,但为什么1985年湖人上榜了?前一年凯尔特人却没有?这不科学。实际上,纵观两支球队这一时期的崛起历程,凯尔特人更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起步于1984,巅峰于1986。湖人呢?1982、1985、1987,伴随着“魔术师”版本的不同,球队状况也大不一样。前篇提到过,“魔术师”4.0才是我最喜欢的版本,而1985年他还处于3.0。这个赛季,拜伦·斯科特和詹姆斯·沃西还分别只是二、三年级新生,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贾巴尔要到最后一季(1988-89)才会迈出那下滑的最大一步。所以这支球队,它独立同时又不失自己独特的个性。你总是听说有些人具有传奇性,不同凡响,超凡卓绝,球队也一样。在克里斯·洛克著名的脱口秀节目中,他曾问莱利:“最好的SHOWTIME不能提前两年到来么?”莱利回答:“显然,不可能,还不止因为Magic。”那么,因为“魔术师”那部分呢?他比伯德晚一年进入联盟,晚一年开启对MVP的垄断,最好的球队出现自然也晚一年。

篇5:第十二章科技文书

科技文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点。所谓科学性,是指能够准确把握事物规律和本质特征;所谓客观性,是指科技文书的作者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事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说明;所谓专业性,是指科技文书都是用来反映某一特定领域的科技活动和成果的,需要运用大量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术语进行写作;所谓规范性,是指大多数科技文书都有特

定的写作模式,在形式上有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科技文书可分为知识普及类、科学研究类、技术实验类、成果应用类、科技管理类、科技报道类等多种类型,每一类又包括若干文种,具体文种数不胜数。本章仅选择一些常用文体作简略介绍。一些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造出来的新文体,大多是本章所涉文种的变体。

篇6:第十二章管理创新

第一节管理创新概述

一、创新概念的基本内涵

(一)创新的概念

创新首先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883-1950)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全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 —— 把一种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

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

(1)引入新的产品或提供产品的新质量 ———产品创新;

(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 ——-工艺创新;

(3)开辟新的市场 ——— 市场创新;

(4)获得新的供给来源 ——— 资源开发利用创新;

(5)实行新的组织形式 ——— 体制和管理创新。

以上五种情况,可以这样理解:

(1)产品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特性,或创造新产品;

(2)工艺创新是指采用一种新方法,这种新的方法不仅是采取新的科学技术,即不一定非要建立在科学的新发展基础之上,它还可以是以新的商业方式来处理某种产品;

(3)市场创新是指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这个市场可以是新出现的,也可以是以前存在但并未开发进入的;

(4)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是指获得或控制原材料、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

(5)体制和管理创新是指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例如造就一种

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熊彼特创新概念的含义是相当广泛的,它包含了一切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创新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与技术直接相关,也可能与技术不直接相关。但创新不等于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是把已有的发明运用于实际,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

(二)创新与发明的主要区别

创新是经济行为,发明创造是科技行为。

1.创新与发明的主体不同

创新-企业家

发明-可以是企业家,也可以是其他专家或社会成员。

2.创新与发明创造的着眼点不同

创新-发明创造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

发明-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3.创新与发明创造的目的不同

创新-是一种创造或执行一种新的方式,不仅要产生新的构想和观念,而且要运用

新的构想和观念为社会经济发展获得更大的效益。

创造-创立一种解决某一领域问题的技术方案,可以取得专利,但不一定能为社会

经济发展带来效益。

二、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是一种有目的的能动性实践活动,是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采用的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以促进组织管理系统综合效率和效益目标实现的过程。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管理创新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2)管理创新的主体是各层的管理者,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之中;

(3)管理创新是创立一种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包括创立一种新的管理理论、采用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运用一种新的管理手段等。

(4)管理创新的目的在于能动性地适应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达到提高组织整体效率和效益的目标。

三、管理创新的特征

(一)管理创新具有风险性

1.管理创新内容的复杂性

2.管理创新投入回报的不确定性

3.管理创新效果的难以度量性

4.管理创新的不可实验型

(二)管理创新具有破坏性

(三)管理创新具有系统性

(四)管理创新具有动态性

四、管理创新的功能和作用

(一)管理创新的功能

1.整合功能

资源整合差异整合内外整合战略整合2.约束功能

3.激励功能

(二)管理创新的作用

1.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2.推动组织稳定健康的发展

3.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

4.形成一个特定的阶层

五、管理创新的基本体系

(一)管理观念创新

员工个人观念创新

组织观念创新

(二)管理组织创新

组织结构创新

管理制度创新

如:提出一种新的组织理念

采用一种新的组织结构

采用一种新的运营机制

设计一种新的管理制度

(三)管理方式方法创新

管理方式是指管理的方法和管理的形式。

现代新的管理方式主要有: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如人本管理、人性化管理、顾客关系管理、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等。以精密化为中心的管理:如准时化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等。

以物流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如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在管理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创新方法:

ABC管理法、网络计划法、目标管理、TCQ、JIT、库存管理等。

(四)管理模式创新

管理模式是基于整体的一整套相互联系的观念、制度和管理方式方法的总称。具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管理模式:

集成管理、企业再造、知识管理、网络管理等。

一、制度创新

(一)产权制度

(二)经营制度

(三)管理制度

二、组织结构、机构的创新

篇7:第十二章课堂练习01

(一)参照物的选取和运动的判断:

例1:乘自动扶梯上楼的人,如果选择___________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如果选择___________作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例2:在无风的天气里,行驶的汽车中乘客觉得有风吹来,这时乘客选的参照物是_____。例3: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地面上的人看到两车都向东运动,并且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如果车上的乘客都以自己作参照物,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_____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向_____运动。(填“东”或“西”)

例4:科学考察队乘坐橡皮艇在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以橡皮艇为参照,江水是流动的B.以江水为参照物,考察队员是静止的C.以岸边树木为参照物,考察队员是静止的D.以考察队员为参照物,橡皮艇是运动的例5:在平直的南北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快慢相同,乙车较甲、丙快,以什么为参照物时,甲、丙车均向南行()

A.甲车B.乙车C.丙车D.地面

例6: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此树木运动的慢,则()

A.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D.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站台

例7:乘火车的人从列车的两边窗口发现有两列火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必有列火车静止

B.观察两列火车向相反方向开动

C.必有两列火车向相反方向开动

D.可能三列火车同时开动

速度的单位换算:

例8: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4km/h=___________m/s

(2)1m/s=___________km/h

(3)72km/h=___________m/s

(4)20m/s=___________km/h

例9:计算和比较下面几种运动速度的大小:

(1)54km/h和13m/s

(2)步枪子弹0.5秒飞行0.4千米,喷气式飞机每小时行驶21千米

(3)汽车甲2.5小时行驶75千米,汽车乙35分钟行驶21千米

(4)骑自行车人速度是30km/h,百米世界冠军成绩是9.87秒

匀速直线运动:

例10: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min内通过了300m的路程,这个物体在前10s内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通过最后50m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

例11:A、B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2,通过路程之比是4:3,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___。

例1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8s的速度是7m/s,则它在第4s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_m;第10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_m;通过35m的路程用时___________。

例13:火车的车厢长22m,当列车静止时,一个人从车厢的这一端匀速地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是20s,如果火车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的铁轨匀速运动时,这个人从车厢里的这一端匀速地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平均速度的理解:

例14:一物体在10秒钟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则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应该是()

A.等于12.5m

B.大于12.5m

C.小于12.5m

D.无法判断

例15:一列火车在半小时内以72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其中前20min行驶25km,则火车在后10min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运动学计算:

例16: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比是4:3,通过的路程比是3:4,它们所用的时间比为()

A.1:1B.9:16C.16:9D.4:9

例17:一列队伍长50m,其行进速度是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的桥,当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队尾最后一个人离开桥时,总共需要时间为多少?

例18:河中有甲、乙两只船,甲在河中某漂浮物上游的100m处,乙在该漂浮物下游的100m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去打捞漂浮物,则()

A.甲船先到

篇8:浅析《论语十二章》中的治学之道

关键词:《论语》,治学之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孔子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现存20篇,492章,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材选录了《论语》中的十二则语录,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本文就从《〈论语〉十二章》中所谈到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浅析孔子的治学之道。

一、自主学习

孔子的博学多识,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自身的勤奋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此处的“时习”,理解为“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此处的“温故”理解为“温习旧知识”。可见孔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复习巩固”这一环节。复习巩固不但能强化固有知识,同时还能促成知识的更新。量的积累必然产生质的飞跃。

孔子在践行自主学习的同时,还深刻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从而使自主学习行之有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教师不能代替的。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体现。一个只学习不思考的人,很容易被书本牵着鼻子走,最终学无所得。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的人,那么他所做的学问也仅仅是搭建的空中楼阁。主动、独立、自控的学习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孔子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不亦说乎”。

二、合作学习

学海无涯,一个人的学识犹如沧海一粟,孔子并非闭门造车之徒,他深谙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他把学习看作是一个交往性,互动性的过程,与志同道合之人的交流与讨论,有利于交流心得,互相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开拓思路,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因此他说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志同道合的人不惜从远方来拜访孔子,可以看出在孔子时代,便有了切磋学问、砥砺思想的风气。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可见,同学问的相互交流,既是才能和学识的互补,又是智慧和创造力的递增。因此孔子才会赞叹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探究性学习

孔子与他人互教互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学习过程。思想的交流必然会砥砺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孔子说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其中“择”字可以看出,孔子的治学之道十分的严谨。对于知识他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所“选择”。孔子主张汲取别人好的方面加以学习,对于别人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语》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对古代汉语的发展具有贡献作用。实质上,《论语》本身就是孔子对学生进行古代汉语教学的课堂实录。“《论语》就是孔子门下弟子听课与日常发问的笔记,或是孔子言行的记录。”

《论语》为我们再现了春秋时期孔子教学的真实情貌,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开创私人讲学的第一人。《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希望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在情操修养,立身处事,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地引导,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当然也想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论语》的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一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学习孔子为社会改革而努力的行为,感受了他那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请学生列举与孔子一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谈论作为一位中学生的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充分谈论日常生活中求知的态度、对待错误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及如何看待时间流逝等话题,再过渡到课文时,学生既容易接受,又深受启发。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许多迷惘与困惑的问题,《论语》十二章的内容相当广泛,两者联系,尤其是把《论语》与学生提到的问题挂上钩,对学生的启发是很大的。

四、小结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这种治学之道并非始于今日,可以溯源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时代。《论语》以其隽永的语言,跨越时间的长河,至今焕发着勃勃生机,为莘莘学子指引了治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仇汝芸,李传信.论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J].城市建设,2010(8).

[2]计莱.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语文研究性学习漫谈[J].职业,2008(15).

上一篇:寒衣节烧寒衣有哪些讲究下一篇:南京高三语文模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