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馆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2024-05-14

宾馆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共9篇)

篇1:宾馆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项目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规定

1、目的

为加强小区生活垃圾管理,着力构建“和谐幸福绿色小区”。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进行,促进绿色节约型小区建设,最大限度的将生活垃圾纳入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末端垃圾总量递减。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开展项目。

3、垃圾分类处理办法

3.1、小区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3.2、可回收物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合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小区在公共场所同一位置设置分类回收箱,任何人须将可回收物放入对应的垃圾箱。

3.3、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放入专用垃圾桶。3.

4、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实验室垃圾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请按照要求投放对应垃圾箱。

3.5、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废旧织物、砖瓦陶瓷、纸尿片、烟头等。渣土等建筑垃圾承建单位必须妥善处理。3.

6、任何人不经批准不得随意投放、焚烧垃圾。

4、方法和过程控制

4.1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服务中心按照小区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和环境卫生设施配置标准,配置小区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4.2小区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4.3清洁服务供方按照相关的环境卫生作业流程和标准,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园区分类后的垃圾进行收集及清运。

4.4清洁服务供方在清扫、收运小区生活垃圾后,对生活垃圾收集设施需及时清洁和复位,清理作业场地,保存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周边环境干净整洁。4.5施工固体废弃物、有害危险废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单独收集、运输,严禁

混入小区生活垃圾,防止环境污染。

4.6小区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在指定的位置进行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处置生活垃圾。

4.7坚持巡查监督,四分类生活垃圾数量、流向要有记录。4.8加强对二次分拣的监督管理,提升分类率。

4.9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全过程的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改善小区环境卫生,为住户营造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

篇2:宾馆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的垃圾管理,防止固体废物垃圾污染环境,保障员工身体健康,营造安全卫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基地(厂)、宿舍、食堂等产生垃圾废弃物的单位、场所、区域。

3.管理职责

3.1.行政部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集团公司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区分处理、监督

检查;

3.2.各部门下属的基地(厂)负责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垃圾,并按规定分类堆放、处理; 3.3.各部门、基地(厂)负责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垃圾分类意识,养成

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

4.分类定义:

依据公司目前的垃圾情况,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三大类。4.1.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

者潜在伤害的,且应当由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专门回收处置的废弃物,如废电池、废硒鼓及墨盒、废油、废冷却液、废油墨涂料、废清洗剂(含包装容器)、废油手

(指)套、废油抹布、废日光灯管、废笔芯、废危险化学品容器、废药品等 4.2.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电线、废

金属等废弃物。

4.3.不可回收垃圾:是指公司无法处理和回收利用,需交由有资质的环卫部门外运处

理的废弃物,如建筑类、尘渣类、生活垃圾类(蔬菜根、叶、果皮、核等)。

5.定点设置、分类存放管理

5.1.垃圾的处理应遵循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5.2.垃圾定点设置:各部门依据垃圾产生的种类特点,严格实施分类存放,定点设置,确保及时转运至垃圾中转站、分区存放,各部门对输送的垃圾分类质量负责到底;

5.3.分类收集垃圾的容器,需贴有醒目的区别标示与使用指引说明; 5.4.行政部及各部门、基地(厂)需指定专人负责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5.5.有害垃圾的处理

5.5.1.各部门按垃圾特性分类收集和存放,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垃圾不

得混合收集和存放;有害垃圾放置场所应具有防晒、防雨、防流失等功能。

5.5.2.各部门在运送有害垃圾时不能倾倒、洒漏,并严禁野蛮装卸。

5.5.3.行政部或各基地(厂)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委托有“危险废弃物经

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处置。行政部与委托机构签订合同,明确处理废弃物 的要求和责任。每次有害垃圾的移交都应填写《垃圾回收处理登记表》。

5.6.可回收垃圾的处理:在实施去害处理后,联系有资质的回收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并做好记录。

5.7.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由于产生途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6.定时处理

6.1.行政后勤部或基地(厂)每天定时处理垃圾废弃物,各部门及保洁员双方共同检查确认分类工作,验收不合格的由垃圾产生部门负责分拣,否则不予接受。6.2.各单位必须至少准备三个垃圾容器,用来存放不同垃圾,并确保在垃圾接受时间段内有人交接。

7.违规处理

7.1单位未认真执行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1000元以下的罚款。

7.2.个人未认真执行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200元以下的罚款

8.附则

8.1本管理规定由行政科、安全科负责编制、解释。

篇3:刍议校园垃圾分类与高校学生管理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应在不断改善校园环境的同时, 结合垃圾分类教育学生, 提升学生管理工作,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故本文将针对高校在实施PPP模式下的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提出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举措。

1 PPP模式下校园垃圾分类运行方式

学校联合广东拜登投资有限公司、学校后勤集团、学生工作处等多个部门采取行动, 职责明确, 各司其职。广东拜登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是结合高校垃圾种类及特点, 研发智能系统。 智能系统是由智能密封式垃圾点、后台大数据处理系统和积分兑换系统组成;学校后勤集团主要是结合智能系统的需求, 对垃圾及时分类处理;学生工作处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系统, 确保垃圾正确投放。

智能系统与学生一卡通相结合, 可以实时身份核对和实时称重, 垃圾投放者的身份核对和实时称重可在1 至2 秒钟完成。 学生只要按照分类要求分好垃圾并装袋, 放到垃圾箱顶, 刷学生一卡通, 密闭的垃圾箱盖会打开, 将垃圾投入相应的箱体。投放垃圾后, 用户投放垃圾的类别和重量也会及时传送至后台数据处理系统。 垃圾投放后, 后勤保洁人员每天对分类的垃圾进行核对, 分类正确的可以获得与投放垃圾重量相对应的积分, 分类不正确的则通过短信等方式进行提示, 通过提醒, 提高垃圾正确的投放率。 垃圾投放正确获得的积分可以到指定地点兑换奖励。 针对投放者心理设计的积分兑换系统, 不仅提高了正确投放率, 也提升学生投放的信心度, 最终使得学生养成正确投放的良好习惯,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了垃圾分类的正确运转。

2 从校园垃圾分类视角审视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垃圾分类回收在循环经济“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 3R) 三种方式中属于再使用和再循环的范畴,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从校园垃圾分类视角, 客观审视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构建绿色校园, 将资源循环利用思想融入高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1 学生对垃圾分类缺乏行动意识

曾经有学者提出, 高校师生们环保意识较高, 定点安放的垃圾桶让大家养成了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习惯, 但是多数高校在生活垃圾产生最大源头的宿舍区、饭堂, 垃圾“ 一桶装”情况异常严重。[3]这种“ 一桶装”的现象在我校也是存在的。 学生公寓在PPP模式垃圾分类之前, 垃圾的处理方式是每个楼层设置大垃圾桶, 学生直接将垃圾投放到垃圾桶即可。在启用垃圾分类办法后, 大垃圾桶全部撤掉, 要求学生将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 但是很多学生习惯了大垃圾桶简单的投放方式, 不愿意到指定地点投放, 甚至出现直接将垃圾放在宿舍门口, 等待清洁人员来处理。

2.2 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不全面

针对学生生活垃圾, 垃圾种类分为金属类、玻璃类、塑料类、废纸类、其它生活垃圾。在垃圾分类实施后, 虽然有同学将垃圾装入不同的垃圾袋中, 但是并没有分类的迹象。据智能系统的统计, 垃圾分类错误的现象经常发生。 另外, 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 大部分同学仅知道“ 变废为宝”, 对于垃圾分类的其他意义了解并不多。垃圾分类标准、方法, 很多同学都较模糊。

2.3 学生对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参与性不高

垃圾分类工作的初期, 学生社团主要通过宣传纸, 手册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方法、标准相关内容, 同时在垃圾回收点附近设立摊位, 为同学们解答疑惑。 但是从宣传的效果发现, 主动走向摊位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同学较少, 即使有同学拿到宣传纸后, 直接丢垃圾桶的现象也是有的。 从这些情况发现, 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主动参与性不高。

3 促进校园垃圾分类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在高校实施垃圾分类, 教授学生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还可以通过学生影响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也会影响周边的社会人员, 随着时间推移, 垃圾分类, 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会传播到整个民族, 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此高校实施垃圾分类很重要。 高校垃圾分类的顺利进行, 离不开投放者对系统的正确使用, 为了提高投放的正确率, 学生工作处在学生管理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3.1 办学理念与垃圾分类相结合, 提高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广轻工的办学理念是“ 高素质为本, 高技能为重, 高就业导向, 创新促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是学校的根本出发点, 始终与时俱进, 锐意改革, 敢于创新, 寻求学校发展的机遇,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将垃圾分类融入办学理念, 不断追求卓越,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曾经有学者提出“ 思想决定行为, 理论指导实践, 先进科学的理论决定理性成熟的行为”。[4]环境问题的改善, 不是仅靠一个国家努力治理就能解决的, 根源还是需要人类在意识上重视环境保护[5]。因此垃圾分类的成败, 关键是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意识层面提高, 对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具有指引作用。广轻工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方面主要从垃圾分类知识和文化熏陶两个方面抓起。 在文化熏陶方面, 依靠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优化实现意识熏陶, 使垃圾分类思想潜移默化进入学生意识。在垃圾分类知识方面, 主要利用校园宣传栏、展板、BBS等多种方式宣传垃圾分类重要性以及垃圾分类方法, 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以及社团开展知识竞猜等学习渠道加强学生在知识方面的认知。

3.2 垃圾分类思想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重视高校学生培养教育工作, 使之健康成长, 是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战略性任务。以高校为依托和阵地, 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至于各项工作的首位, 贯穿整个日常工作的始终,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通过教育,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行为习惯, 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外化为自觉行为。 校园垃圾分类的成功实施不能仅依靠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或者是惩罚性规定, 如果仅是依靠严格的管理而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 这样的管理是脆弱的, 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 德育放在优先位置,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 将垃圾分类思想上升到一种品格, 学生能够主动加入垃圾分类队伍是最重要的。学校在学生主动性方面主要是将勤工助学与垃圾分类引导工作结合。 勤工助学的同学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 利用课余时间, 加入到垃圾分类引导工作中, 这样, 在增加了勤工助学岗位基础上, 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 同时由于岗位的增加, 提高学生在垃圾分类引导工作中的成就感, 使得学生思想上重视垃圾分类, 勤工助学的同学会传染给身边的舍友、同学, 慢慢的在学生间相互感染, 最终不仅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效率, 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学生的自觉性。

3.3 通过垃圾分类, 推进民主化进程, 提高学生主体性地位

学校推进素质教育, 作为培养对象的主体, 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我管理, 使学生在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针对垃圾分类, 在学生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的基础上, 推进学生民主化进程, 启发学生自行约束, 实现自我管理。 通过不同的形式, 学生参与到垃圾分类管理和监督工作中, 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针对垃圾分类, 学生组织成立自律委员会、维权委员会,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向主动参与管理。 PPP模式下的智能系统投入使用后, 学生宿舍区的垃圾桶全部撤离, 学生自产的垃圾必须自己分类并投入指定地点。 刚进入使用阶段, 学生对智能系统的使用不习惯, 以前每个楼层都放置垃圾桶, 简单、便捷的投放方式出门可以实现, 现在全部撤离, 需要投放到宿舍楼外的指定地点。有学生会有偷懒现象, 尤其是楼层高的同学, 会把垃圾装袋后放在宿舍门口, 等待后勤保洁人员的帮忙, 但是这样等来的是学生自律委员会的同学, 通过学生社团的加入, 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律意识, 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 另外一方面是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

3.4垃圾分类融入校风建设工作

校风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是师生道德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6]垃圾分类与学生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 将垃圾分类融入校风建设中, 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借鉴。优良校风是长期积淀的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传统校风是需要学生一代代的传承。将垃圾分类作为优良校风的一个方面, 通过高年级的学生向新生传递, 使得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断传承下去, 不仅提高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也为高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有力帮助。

4 结束语

将垃圾分类融入学生管理工作, 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同时, 在高校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 通过成功的经验发挥高校的模范带头作用, 逐步提高国人保护环境的意识, 最终使人类生存的环境得到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栏芳.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及其关键问题[J].生态环境, 2012. (2) .

[2]王雯姝, 杨增岽.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 (2) .

[3]冼灿标, 齐水冰, 李连和, 李可, 邵琴, 李惠萌.广东高校节能减排对策研究[J].节能, 2013 (10) .

[4]程立军, 赵海燕.创新高校校风建设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 2013 (2) .

篇4:宾馆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一、日常检查考评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发展

2011年4月,市市政市容委印发了《北京市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试行)》(京政容发〔2011〕21号),正式开始对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评。2012年8月,市市政市容委进行了修订,形成《北京市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京政容函〔2012〕597号)。2015年3月,市市政市容委再次进行了修订,形成目前执行的《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的通知》(京政容函〔2015〕119号)。

垃圾分类日常管理检查考评的对象为各区县及地区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检查考评内容包括垃圾分类处理作业体系和管理体系。作业体系指各区县及地区垃圾分类达标单位(包括居住小区、社会单位)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运行情况;管理体系指各区县及地区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管理措施的建立和运行情况。检查考评工作采取“日检查、月考核、季评价”的形式。

日常检查考评对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通过日常检查发现、梳理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巩固提升垃圾分类成果,促进运行水平逐步提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二是有效量化全市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水平,考评结果引起市区街各级领导的重视,推动各区县(地区)在工作组织、资金投入、政策管理、作业体系等方面不断提高力度,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三是通过指标和权重的设定,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起到引导、指导、服务的作用,促进北京市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二、垃圾分类日常指导服务工作增强基层意识

市渣土处倡导并开展的垃圾分类指导服务工作包含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活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增进与街道(乡镇)、居委会、小区物业等基层单位的沟通、交流与协作。二是通过进行各层级的培训指导,提高垃圾分类管理、作业等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三是通过活动建立与基层群众交流的平台,了解和掌握可以推广的经验做法,以及日常管理运行体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为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供一手资料。四是通过培育垃圾分类绿色宣讲员、绿袖标指导员等骨干,建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巩固垃圾分类工作的群众基础。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效率

由上述可知,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社会化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更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那么如何引导市民最大限度地参与垃圾分类呢?宣传依然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对于报纸、电视等传统的宣传形式,新兴的互联网具有更广的传播范围、更快的传播速度、更丰富的传播内容和更强的互动性。在这种背景下,综合考虑网络宣传的重要作用和实际工作需要,为服务公众,市渣土处建立了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网;为方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了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统。

(一)生活垃圾分类网实时展现全市垃圾分类工作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网设有“资讯平台、分类宣传、信息公开、小区查询、他山之石、检查通报”等栏目。栏目设置充分体现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全面展示全市垃圾分类各方面工作。紧贴市民需求,彰显服务本质。

市渣土处将垃圾分类每天检查情况形成日报并在检查通报栏目向社会公示,反馈问题,督促整改。截至目前,网站已刊登检查日报800多期,公示问题40000余次。市民还可通过分类小区查询功能了解分类小区的数量、状况、地址和管理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加强信息公开、社会监督,保障公众知情权。

网站自2011年11月建成运行以来,内容不断充实,功能日益完善,点击率不断攀升,成为通过互联网实时展现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窗口,普及了垃圾分类实用方法及法律法规,建立了与市民沟通互动的纽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范围逐步扩大,内容越来越庞杂,急需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工作效率,为此市渣土处建设了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定位为全市垃圾分类信息化网络工作平台,是供市、区(县)、街(乡镇)各级管理部门新增、收录、查询、报送、管理垃圾分类工作任务的重要手段。同时拥有任务管理、信息报送及数据统计等功能,方便使用单位进行内部管理操作。系统自2011年启用至今,收录了2010年至2014年全市3000多个分类小区的基础台账信息及年度达标考核成绩,为全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建立了一本电子台账,为加强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三)垃圾分类信息化建设展望

1.近期展望:建立垃圾分类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网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中前进。市渣土处申报的网站完善项目已于近日获批。项目内容主要是建立垃圾分类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将网站现有静态表格类的分类小区查询展现形式升级为动态、立体、综合的地图查询展示形式,即在北京市标准地图上展示全市2400个分类小区的具体位置,市民可通过多个属性进行查询,并可查看分类小区的实景图片、管理单位、垃圾去向、日常运行情况等内容。通过全新的展现形式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公开内容。

2.中期展望: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监督检查系统

中期我们计划构建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监督检查系统。检查系统将在GIS系统基础上,通过开发手持终端和配套软件,实现基础台账及标准查询、任务派发与接收、定位和导航、检查报告制作、远程指挥调度等功能。运用该系统将大大简化工作步骤,提升检查工作效率,缩短问题反馈与解决时间。

3.远期展望:打造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GIS平台

远期我们将打造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GIS平台。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各业务系统资源,建立集中管理模式,展示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各环节的重要内容,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及监管。同时,垃圾分类作为贯穿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一条主线,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必将有效地支撑并强化北京市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

(责任编辑:赵静)

篇5:宾馆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目前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如何?记者探访发现,街道小区多数已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有街道引入智能化设备降低居民分类投放难度。还有企业实施无垃圾桶化办工,三个月垃圾减量超50%。多数学校也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垃圾分类相关课程和实践内容。

11月25日,崇外街道新怡家园,环卫集团工作人员正把小区厨余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运输车。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摄

场景1

智能垃圾桶自动为垃圾称重积分

11月25日上午,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新怡家园3号楼前,年过六旬的孙奶奶来到小区智能垃圾桶站,按响了扶手上的呼叫按钮。10多米外,垃圾分类指导员韩瑞香手上的电子表震动起来,上面显示着发出呼叫的垃圾桶站位置信息,她小步快跑来到了孙奶奶身边。

“几个月前小区引进了这个智能垃圾桶,我刚开始学,就请指导员教我怎么积分。”孙奶奶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她家专属的二维码塑料牌交给指导员。韩瑞香把二维码对着垃圾桶一刷,桶盖自动打开,同时垃圾桶身上的屏幕立即显示出了垃圾桶类型、是否已装满、桶内温度等信息。

孙奶奶把厨余垃圾倒进对应的投放口,并将塑料袋投入其他垃圾桶。在她操作的同时,智能垃圾桶已经完成了垃圾称重,并为孙奶奶的账户积了分。如今,她的账户上已经有800多分。

引入智能垃圾桶以后,指导员韩瑞香感觉到参与垃圾分类的年轻人变多了。“年轻人工作忙,很多人怕脏,有了智能垃圾桶以后,扔垃圾全程不需要碰垃圾桶,指导员下班了他们也能自己积分,很方便。”

智能化是崇外街道垃圾分类的一项特色。今年4月,崇外街道在新怡家园首次试点引入了二代智能垃圾桶站,目前智能垃圾桶可以分类收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其中有害垃圾进一步细分为灯管、化妆品、电子垃圾等数个投放口,可回收垃圾细分为塑料瓶、金属、纸张、织物等。

居民用家庭垃圾分类账户对应的纸质或电子二维码,在智能垃圾桶上扫码,完成分类投放后即可积分。在智能垃圾桶站对面摆放着一个积分兑换橱柜,居民可以用积分兑换垃圾袋、扑克牌、纸巾等。

目前,积分兑换奖品已经成为北京市多数垃圾分类小区通行的鼓励方式。在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社区、朝阳区劲松五区,都设置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的站点,并且配有垃圾分类指导员。东直门街道还开设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

11月25日,崇外街道新怡家园居民把纸盒投入智能垃圾桶的可回收物投放口。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摄

场景2

街道引入大数据“监管”垃圾分类

在日常垃圾分类顺利实施的背后,是多个街道在管理方式上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去年7月崇外街道在东城区率先使用了垃圾分类全过程监管系统,对街道小区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等全程监控。

新怡家园的每个垃圾桶上都装有一个小黑块,这是垃圾桶的“身份证”。崇外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涛介绍,垃圾运输车通过扫描芯片,将垃圾桶的数据实时上传到监管系统,将垃圾桶的数据实时上传到监管系统,实时监控各类垃圾产生量。

街道工作人员李羿在笔记本上远程操作监管系统,查看街道垃圾分类信息。系统以数据、图表等形式汇总了每天街道各类垃圾投放、收运情况,甚至每辆垃圾运输车的行车轨迹也能被实时监控。记者在屏幕上看到,11月24日,系统记录崇外街道共分出厨余垃圾14141.9公斤,其他垃圾2827.26公斤,餐厨垃圾3595.3公斤。他介绍,这些数据还会同步上传至市区两级系统平台。

目前,垃圾分类已经覆盖崇外街道全部12个社区,街道每月厨余垃圾分出率基本超过20%,居民参与率达到54.74%。

与崇外街道类似,西城区德胜街道新风街一号院小区引入“智能垃圾分类云平台”,用大数据分析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小区的绿色生活馆内有一块电子屏,显示的数据信息包括每天回收各类垃圾的动态、正确投放率、各类垃圾占比等。

工作人员介绍,小区居民每月可以免费领取两卷垃圾袋,垃圾袋上印有二维码。后期清运垃圾时,如果发现有垃圾投错,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这袋垃圾是谁投放的,并通过小程序对用户进行提醒和扣分。

也有社区在前端投放方式上作了更多尝试。六里屯街道甜水西园社区是朝阳区第一个试点“撤桶撤站”垃圾分类方式的社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居民养成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

社区卫生环境因为撤桶得到改善。居民贾大爷说,没有实行撤桶撤站时,小区内垃圾桶数量多,夏天经过垃圾桶边,“孩子们都捂着鼻子跑”,现在社区的蚊蝇、臭味少多了。

在崇外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涛看来,不论用什么方式和技术,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居民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11月25日,指导员韩瑞香帮助居民孙奶奶操作智能垃圾桶。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摄

场景3

企业无垃圾桶化办工登街道“红榜”

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也是一个全民习惯养成的过程。如今,众多企业、餐饮单位、学校也已经加入垃圾分类队伍。

今年10月,朝阳区六里屯街道组织辖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超市、餐饮单位成立社会单位垃圾分类自律协会。街道每月发布一次垃圾分类“红黑榜”,得分较高的列入“红榜”,予以表彰奖励;得分较低单位列入“黑榜”,进行约谈和查处。

曾入选六里屯街道“红榜”的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是六里屯街道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企业,也是街道内首个试行无垃圾桶化的社会单位。

11月25日下午2时50分,保洁阿姨推车来到5层,收运员工们分好类的垃圾。方案设计师刘女士把桌上的一小桶餐巾纸倒进保洁阿姨的“其他垃圾”袋,又把一叠用过的A4纸放进“可回收垃圾”桶。像刘女士这样每天把自己产生的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公司员工们的日常习惯。

维拓设计党委书记李振龙介绍,楼内员工办公区域,甚至董事长办公室也没有垃圾桶,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2点由保洁阿姨到每层定时定点分类回收垃圾,只收其它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员工快递不能进公司,在楼下收完快递后需将快递盒扔到公司外的可回收垃圾桶,外卖剩菜和包装也要自行扔到公司东侧的垃圾桶站。

“一开始员工们非常不适应,觉得太不方便了,通过不断宣传引导,大概两个月后大家逐渐就接受和习惯了。”李振龙回忆,开展垃圾分类后,越来越多的员工选择在单位食堂吃饭,公司的外卖减少了。垃圾分类试行三个月来,公司内的垃圾减少了至少50%。

新怡家园智能垃圾桶屏幕上显示居民投放的垃圾重量,以及可以获得的积分。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摄

场景4

餐厅按需定量烹饪 让垃圾“瘦身”

餐饮企业由于餐厨垃圾产量大,也是垃圾分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一些餐饮单位在垃圾源头减量上想出了各种办法。

“冷荤”“面点”“切配”……每个垃圾桶都有专属“名字”。“其他垃圾”也并不是一扔了事,塑料、泡沫等都要全部归入标有各自分类的垃圾桶。在华天凯丰餐厅所服务的某食堂的垃圾分类存放处,16个垃圾桶整齐排成两排。自从进行了垃圾分类,餐厅存放餐厨垃圾的地方再也没有了异味,环境也更加整洁卫生了。

餐厅以前就实施垃圾分类,不过与现在相比“粗放”很多。餐厅负责人刘吉桐回忆,过去垃圾分为三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和餐厨垃圾。现在餐厅将三大类再细分,可回收垃圾分为废纸箱、废塑料油桶、废瓶罐三种,不可回收垃圾分为废塑料,其中包括保鲜膜、塑料袋等,泡沫、废纸、碎玻璃四种,餐厨垃圾则是残食和厨余垃圾两种。

扔垃圾时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垃圾扔进去了,可垃圾桶周围粘上了不少污物。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华天凯丰餐厅特意出台了一条硬性规定,要求保持垃圾桶清洁,倾倒之后保证垃圾桶密闭,垃圾不得溢出桶外。

除此之外,餐厅还有不少配合垃圾分类的规定。餐厅的九类垃圾每日清运一次,由一家垃圾回收企业的不同部门分类回收,回收企业将它们加工成肥料进行再利用。

餐厨垃圾最大的问题是体量大,这需要在减量上下功夫。为此,餐厅为每一个部分都配备了专门的垃圾桶,哪个部门扔了多少垃圾,一看垃圾桶便一目了然。“我们每天都有原料量记录单,废弃了多少都在自己的垃圾桶里,我们会计算‘原料出成率’,督促各部门控制原料成本,垃圾量自然就减下来了。”

篇6: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一、垃圾分类

1、生活垃圾:剩饭剩菜、菜根菜叶、废弃__脂等。

2、不可回收垃圾:瓜皮果壳和其它清扫垃圾等。

3、可回收垃圾: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等。

4、有毒有害垃圾:包括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废墨盒、过期药品、废旧电器等。

二、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制度及要求

1、后勤生活区产生的各类垃圾应按要求分类集中存放,严禁混放,生活垃圾要装入垃圾袋内封好,含有汤水的食堂垃圾要控净汤水后方可送入垃圾存放点。

2、严格履行分类生活垃圾制度,不得随意丢弃或乱扔乱放,除生活垃圾外,其它垃圾严谨倒入生活垃圾专用桶。

3、工程类建筑垃圾实行谁施工谁负责清运,禁止倒入生活垃圾回收点。

篇7: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公司的垃圾管理,防止垃圾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全公司的垃圾管理。

3、职责和权限

3.1设备部门为本文件的编制归口部门。

3.2槽窑部门负责固废垃圾、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

3.3设备部门负责固废垃圾、生活垃圾、危废垃圾的处理工作。

3.4物控办分部负责生产垃圾的管理和处理工作。

4、工作程序

4.1垃圾分类

根据公司目前的生产运营情况,分为固废垃圾、危废垃圾、生活垃圾、生产垃圾。

4.1.1固废垃圾

碎玻璃灰、被污染的碎玻璃、废耐火材料(炉灰、耐火砖、保温棉)。

4.1.2危废垃圾

废滤芯、废机油。

4.1.2生活垃圾

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但不限于:剩餐、塑料包装盒、办公废旧纸张等。

4.1.3生产垃圾

废旧钢材、废旧无价值备件、废旧材料、废包装材料(废纸、废钢带等)。

4.2垃圾定点存放及管理

4.2.1固废垃圾

1)公司固废垃圾存放点为原料碎玻璃堆场,由槽窑部统一管理,设备部负责处理。

2)各部门产生的固废垃圾必须专人定期运至固废垃圾存放点。

4.2.2危废垃圾

公司危废垃圾存放点在河北浮法,设备部负责运送到存放处并处理,由河北浮法负责管理。

4.2.3生活垃圾

1)生活垃圾存放点为原料配料楼南侧,由槽窑部统一管理,设备部负责处理。

2)各部门产生的生活垃圾每天早晨由专人运至生活垃圾存放处。

4.2.4生产垃圾

1)生产垃圾存放点为原料袋装库,由物控办统一管理和处理。

2)各部门产生的生产垃圾必须专人定期运至生产垃圾存放处,分类放置。

4.3垃圾分类管理要求

4.3.1公司各种垃圾存放点必须明确标示,以便快速识别,防止人为失误。

4.3.2垃圾存放点及各部门使用的垃圾斗或者垃圾桶必须进行颜色区分并且进行定置,固废用红色,生活垃圾用黄色,生产垃圾用绿色。

4.3.3各部门必须及时将本区域产生的垃圾运送至中转站,部门对输送的垃圾分类质量负责到底。

4.4其他注意事项

4.4.1夏季为防止生活垃圾滋生蚊蝇,管理部门必须及时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或者由保洁人员进行喷药灭害处理。

篇8:宾馆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中国城市垃圾分类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 1986年国务院转发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关于处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卫生面貌的报告》已经涉及垃圾污染及防治对策, 开始了对垃圾的环境管理。建设部在2000年分别选取了北京、上海、杭州等8个大城市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试点, 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但截至2010年, 十年的试点工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收效甚微。由于没有完整的垃圾分类体系以及政策法律的支持, 始终难以普及开来。广州市在垃圾分类的工作中探索出了几种模式, 但是效果不明显且影响范围小。2013年11月广州市人大对广州市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视察, 发现广州市各区垃圾分类情况出现“明察效果不错, 暗访普遍不理想”的尴尬局面。所以, 垃圾分类工作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1 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的介绍

该系统在物联网的支持下, 实现了垃圾分类与用户奖励机制的有机结合。主要采用智能电子计量方式, 运用校园卡对应刷卡, 采用垃圾分类与计量相结合的方式, 将计量折算为积分, 学生将拜登商城账号与校园卡绑定之后即可进行积分消费。该系统更大的亮点是垃圾箱具有智能提醒功能, 及时显示垃圾重量, 提醒保洁员及时处理满载的垃圾箱, 垃圾桶顶部设置了红、黄、绿3种灯, 分别表示装满、可以装和装一半。而且, 该系统还具有吸附功能, 在垃圾桶盖的边缘与内桶间壁处填充一层活性炭纤维, 能够有效吸附有机垃圾经腐烂变质后的恶臭气味, 防止空气污染, 这使得垃圾箱周边环境得以美化。

该系统在垃圾回收箱上设计了一种垃圾桶定位识别 (RFID) 系统, 便利贴大小的一块RFID芯片, 储存着独一无二的识别码, 这样就让垃圾回收箱有了“身份”, 用户在哪个地方, 哪个垃圾箱丢的垃圾, 都会被该芯片记录下来。

垃圾回收箱顶部的盖板, 不仅仅是测量垃圾重量, 而且还装了专门设计的智能分类感应芯片, 判断用户投放垃圾正确与否, 如果用户在托盘上放错垃圾种类的位置, 则无法叠加积分。

2 广州市垃圾分类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注重提升生活品质, 环境对提升生活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垃圾分类问题一直是影响环境改善的难题。

2.1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

据统计, 广州市大部分居民没有垃圾分类意识或者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 参与积极性不高;只有小部分人有较强的垃圾分类意识并且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由此看来, 广州市自2000年被我国列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以来, 垃圾分类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广州市生活节奏快, 做事追求方便快捷, 难以接受普通垃圾分类投放的模式。现有的垃圾分类投放基本以自愿为原则, 公众参与度难以提高。垃圾分类投放模式难以推行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不了解和盲目性。

2.2 缺乏有效的垃圾分类系统

处理垃圾最常见的方法是填埋或焚烧。要实现垃圾分类回收, 一套有效的垃圾分类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广州市推广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还没有完全普及, 工作的科学性不够, 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支出, 且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即使在源头做好垃圾分类回收, 但在回收方面远不如专业企业做得好, 这是影响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其中一个因素, 所以迫切需要建立智能化的垃圾处理系统。

2.3 垃圾分类处理的设备不完善

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中, 垃圾分类的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特别是没有规范使用垃圾箱, 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且民众缺乏文明行为, 导致垃圾箱易破损, 投入成本相对增加。此外, 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运输垃圾过程中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造成资源浪费, 致使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低、成效小。因此, 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对于准确投放垃圾、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效率以及资源再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3 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的可行性

3.1 有效的利益引导机制,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

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在绑定用户身份的前提下, 只需刷卡就可以参与垃圾分类投放。为提高用户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 拜登商城让利给试点用户, 推行一套实效性强、附带奖励机制的垃圾分类系统。只要用户投放正确, 就会奖励相应的积分。

用户参加垃圾分类所获得的积分, 以“积分+出厂价=产品优惠价”为原则在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里可购得所需商品。在用户所刷的卡里有终端数据, 详细记录了用户每次垃圾分类的情况, 控制台可以明确地知道哪些用户未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垃圾分类教育。由于系统简单明了, 用户操作简单, 加上有效合理的积分激励机制, 能够有效吸引社区居民与学生参与垃圾分类行动中来。

3.2 提高垃圾回收技术及垃圾回收利用的管理水平

采用传统的垃圾处理法、垃圾处理技术是无法完全提炼出垃圾中的“瑰宝”, 无法把有毒有害的物质分开处理, 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而智能化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能够在根源上做到垃圾的智能化分类, 并且能够做到变废为宝, 有效的实现垃圾减量化、无污染化。这是一套工作设备运行全自动化、信息化的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采用无线收集效率管理和报告系统, 把各垃圾桶的状况数据实时、准确地报到后台管理系统中进行相关处理。垃圾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装有一个传感器, 用于识别垃圾种类及垃圾数量, 区别于以前的传统垃圾分类系统, 这套系统显然提高了垃圾回收技术,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垃圾回收的管理水平。

3.3 运用物联网技术, 节省人力物力

垃圾的分类处理主要由保洁人员负责, 而每天过多的垃圾生产量则需要通过大量的汽车进行运输, 导致垃圾分类工作落实不到位, 成效不明显。集成了电子计量、身份管理等功能的物联网技术和小小的垃圾箱连接起来, 不仅彻底实现无人值守, 而且不限垃圾、无需贴标签、通过数据平台可追溯源头, 从而在“纠错”“监管”上轻松实现垃圾有效分类。个人垃圾分类投放信息及分类垃圾的重量数据,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 将垃圾箱产生的数据结果发送给终端工作人员进行后台数据分析, 节省人力物力。

3.4 校政企三方合作, 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可持续化发展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运行后, 单单凭借企业力量是难以把这套有效的模式推广到整个社会当中。因此在校政企三方合作中, 校园作为该套系统模式的试点, 向广大师生传递智能化垃圾分类知识, 企业负责该套系统模式的整体运行, 政府负责监督落实该套系统, 并且负责向社会各界宣传推广这套智能化的垃圾分类系统。校政企三方各行其职, 相互配合, 相互监督, 不断完善其配套基础措施, 使这套智能化的垃圾分类系统模式能够更快地推广到社会当中, 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效益。

4 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应该以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为代价, 所以垃圾分类回收是必然趋势。近几年来国内很多城市进行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探索, 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 但是“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现实情况仍是:“前期分类不到位, 后期处理大锅烩”。所以我国需要一套系统化、技术化、智能化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 真正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经过这几个月的研究, 对垃圾分类有着深刻的体会, 垃圾分类管理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垃圾处理, 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思想观念和行为的革命。垃圾分类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支持, 而且还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完善, 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可以改善其不足之处, 在推广到全国, 为社会垃圾分类工作献出一份力量!

摘要:通过对广东某高校运用物联网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实践探索, 结合实地调研数据, 分析和探索垃圾分类工作新尝试的可行性, 为我国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献计献策。在研究前期,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前期研究资料, 了解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以及发展现状等。带着这一系列问题, 多次深入广东某高校大学生服务中心, 了解其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的架构及参与流程。对试点校园的学生以及试点小区发放调查问卷后分析问卷数据, 最后通深入访谈, 得到更多关于垃圾分类的资料。

关键词:垃圾分类,物联网,智能化

参考文献

[1]付建丽, 李炳俊.优化垃圾处理技术加强环卫循环经济发展[J].环境卫生工程, 2009, 17 (4) :37.

[2]沈颖青.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环境卫生工程, 2011 (6) .

[3]沈颖青.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环境, 2011 (8) .

[4]樊志敏.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问题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 2013.

篇9:生活垃圾分类与垃圾焚烧关系研究

一、垃圾分类与垃圾焚烧的概念

(一)垃圾分类的概念

《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65-2004)把垃圾分类收集定义为“将垃圾中的各类物质按一定要求分类投弃和收集的行为。”我国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修订送审稿)把垃圾分类定义为“按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回收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

正确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垃圾分类是垃圾产生之后的归类、收集、投递行为,不包括垃圾分类之后的分类处理过程,否则垃圾分类与垃圾分类处理就没有界限了。垃圾分类处理是另一个概念,包括重复利用、再生利用、能量利用(焚烧处理)、安全填埋等方面,这里的每个方面又都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庞大的处理技术体系。

2.垃圾分类的主体是城市公民。垃圾分类是公民在家庭私环境下自觉的、重复的、持续性的微行为。政府和机械设备无法替代主体。政府是推动者,机械设备是辅助手段。垃圾分类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

3.垃圾分类是因地制宜的分类行为。垃圾分类没有绝对固定的标准,可以搞多种分法,关键是要有利于后续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4.垃圾分类不等同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本身并不直接减量(有些人把可回收物部分视作是垃圾分类的减量成效),而是为垃圾减量创造一定的条件。垃圾减量的途径只有两种,一是预防产生。二是分类处理。

(二)垃圾焚烧的概念

目前,《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国家标准没有明确垃圾焚烧的概念。垃圾处理行业所指的垃圾焚烧是一种废物处理的方法,通过焚烧废物中的有机物质,使垃圾变成稳定的、无害的灰渣类物质。焚烧与其他高温垃圾处理系统,皆被称为“热处理”。

1.垃圾焚烧是一种古老的垃圾处理方式,并非当前应对“垃圾围城”而出现的新事物。早在1876年,世界上就建成了第一个城市垃圾焚烧炉,位于英国的曼彻斯特市。德国第一个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建于1892年的汉堡市。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代化的垃圾焚烧技术非常先进。

2.垃圾焚烧是一种可以同时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的处理技术。通过焚烧处理,一般生活垃圾的体积和重量可分别缩减90%和80%。垃圾焚烧是一种能源回收技术,可以发电,也可以提供热能。焚烧时的高温可以消灭各种病原体。

3.垃圾焚烧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垃圾填埋是多元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和对立关系。垃圾焚烧不是作为一个孤立事物而存在。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侧重于管理,是垃圾管理的前端环节;垃圾焚烧侧重于技术,是垃圾管理的后端环节。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都是垃圾处置的必要方面。

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广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主要有机械炉排式、回转式、流化床、热解气化等4种。焚化垃圾时会将垃圾转化为灰烬、废气和热力。灰烬大多由废物中的无机物质组成,通常以固体和废气中的微粒等形式呈现。废气在排放到大气之前,需要去除其中的污染气体和微粒。其余残余物则用于堆填或资源化利用。

二、垃圾分类对垃圾焚烧的重要性分析

(一)垃圾分类有利于提高垃圾热值

生活垃圾的低位热值决定了生活垃圾是否适宜焚烧。垃圾焚烧设计热值的确定,关系到整个焚烧厂寿命期间的运行效率与成本。若设计点定得过低,当垃圾热值较高时,为满足焚烧炉的热负荷要求,垃圾处理量将下降;若设计点定得过高,导致炉膛容积热负荷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将会造成运行困难,运行成本提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焚烧适用于进炉垃圾平均热值高于5000kJ/kg。一般认为,低位发热量小于3300kJ/kg的垃圾不易采用焚烧处理,介于3300~5000kJ/kg的垃圾可以采用焚烧处理,大于5000kJ/kg的垃圾适宜焚烧处理。为了确保垃圾的彻底燃烧和控制二噁英的产生,《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生活垃圾的焚烧温度要大于850℃,停留时间要大于2S。根据热量衡算,垃圾进炉低位发热量应达到6280kJ/kg,考虑到整个焚烧工艺系统的经济性,业内人士提出7000kJ/kg经济热值的观点。

我国生活垃圾含水量大、热值低,加强垃圾分类,分离生物质垃圾,对于降低剩余垃圾的水分、提高其低位热值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以杭州为例,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之前,生活垃圾的含水率约为55%,平均低位热值约为5020kJ/kg(1200kcal/kg)。在推行垃圾分类3年之后,剩余垃圾的含水量比分类前下降了20%以上,热值提高近1倍,垃圾焚烧效率和发电量显著提升。

李爱民等研究表明:剩余垃圾的水分含量会随着生物质垃圾分类率的提高而降低,当生物质垃圾分类率为20%时,剩余垃圾的低位热值将由4419kJ/kg升高到5465kJ/kg,当生物质垃圾分类率为28.6%时,剩余垃圾的低位热值将达到6002kJ/kg。如果生物质垃圾分类率达到39%,剩余垃圾的低位热值将达到7000kJ/kg,这一热值可以很经济地实现自行焚烧。可以看出,垃圾分类是提高垃圾热值的有效途径。政府部门应当坚定不移地推行垃圾分类,市民更应当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仔细分离出生物质垃圾(厨余垃圾),提高垃圾热值。

(二)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垃圾焚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发电效益

nlc202309051531

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热能资源回收过程中,既要努力提高焚烧厂的发电效益,又要保证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垃圾所含的盐分、塑料成分较高,与其他燃料相比,焚烧所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氯化氢等腐蚀性气体和灰分,是严重腐蚀余热锅炉系统中各换热部件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焚烧发电效益的主要因素。

余热锅炉过热蒸汽参数是影响焚烧发电效益的主要因素。在国际上,较多应用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主蒸汽参数有两种,一种是中温中压蒸汽参数,温度400℃,压力4.0MPa;另一种为中温次高压参数,温度450℃,压力6.5MPa。这两种技术均已成熟,在国内进行制造和设计不存在问题,这两种参数的主要区别在于过热器的材质。中温次高压的发电效益高于中温中压,但制造成本大大高于中温中压,增加了锅炉设备的投资。

过热器的工作烟温较高,管内工质为蒸汽,它是最容易发生高温腐蚀的部件。而且过热器的腐蚀是一个连续进行的过程,致腐质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腐蚀前沿进行化学反应。主蒸汽参数的提高,必将带来锅炉烟气侧受热面温度增加,从而使锅炉受热面受到来自HCl和SOX等腐蚀性化学成分的威胁,其结果是加速过热器的腐蚀,带来管道的安全问题。2010年李坑垃圾厂发生的管道爆炸事故,就是因为长期进行垃圾混烧,没有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特别是废塑料。塑料燃烧后产生的HCl,腐蚀损坏管道,导致事故发生。

垃圾中的塑料和厨余垃圾中的盐分是烟气中氯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想要更好地维护垃圾焚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焚烧发电效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定不移推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中的氯、硫源。垃圾分类是提高垃圾焚烧安全性和资源化利用效率的最好的预处理措施。

(三)垃圾分类有利于烟气污染控制,减少二噁英产生

垃圾焚烧厂周边居民反对垃圾焚烧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担忧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等污染物影响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虽然现代化的烟气污染控制技术完全可以防控二噁英、重金属等污染物,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烟气污染控制的复杂性。

生活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生成机理相当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垃圾中本身含有微量的二噁英,由于二噁英具有热稳定性,尽管大部分在高温燃烧时得以分解,但仍会有一部分在燃烧以后排放出来。

2.含氯前体物在燃烧中生成二噁英,前体物包括聚氯乙烯、氯代苯、五氯苯酚等,在燃烧中前体物分子通过重排、自由基缩合、脱氯或其他分子反应等过程生成二噁英,这部分二噁英在高温燃烧条件下大部分也会被分解。

3.当燃烧不充分时,烟气中产生过多的未燃烬物质,在300-500℃的温度条件下遇到适量的触媒物质(主要为重金属,特别是铜等),那么在高温燃烧中已经分解的二噁英将重新生成。

针对以上二噁英的生成条件,加强垃圾分类,较大程度上能控制二噁英的排放:垃圾分类提高了垃圾热值,使垃圾焚烧更加充分,有利于二噁英的高温分解;垃圾分类减少了塑料和厨余垃圾等氯源,阻止二噁英前体物的合成;垃圾分类去除了电池、油漆、灯管等有害垃圾,减少了垃圾重金属来源,如铜等触媒物质;垃圾分类去除了玻璃等熔融物质,炉排不会发生粘结飞灰的问题,使垃圾焚烧更加充分,从而控制烟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及二噁英的生成量。

三、垃圾焚烧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分析

垃圾焚烧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分类处理方式之一。现今被广泛采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填埋、堆肥和焚烧,其中填埋处理作为传统垃圾处理方法占了较大比例。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垃圾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能源,尤其是认识到能源终将枯竭,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以后,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成功运用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逐步形成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这门新兴产业,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欧洲可谓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发源地。目前欧洲共有19个国家采用焚烧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共有470多座垃圾焚烧利用设施。

美国和日本也是垃圾焚烧大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垃圾处理以卫生填埋为主(约占一半),生活垃圾管理以可再生资源回收为主,在垃圾焚烧厂方面注重运营,而不是建设新的设施。但近几年,美国又重新开始认识到垃圾焚烧建设的必要性。2012年,美国共有85座垃圾焚烧利用设施,其中77座由私有企业运营,8座由公共部门运营。此外,美国有20个新建和扩建项目。

日本是世界上使用焚烧处理生活垃圾比例最高的国家。不但大城市的生活垃圾采用焚烧进行处理,市、町、村的生活垃圾也基本上采用此方法。日本全国现有1200多座垃圾焚烧厂,平均规模从10吨/日到300吨/日不等。另外,日本是世界上推行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很多人认为日本的垃圾焚烧能力在减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尽管日本垃圾焚烧厂的总数在减少,但是连续式垃圾焚烧厂的数量仍然呈增加趋势,与2000年相比,2009年日本连续式焚烧厂数量增加了20%,总的焚烧处理能力并没有减少。

日本、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最先进的国家,也是采用垃圾焚烧为主的处理方式。两国在循环经济立法中确定了固体废物处理的技术等级顺序:首先是预防产生,少产生;其次是重复利用;再次是回收利用(包括堆肥);第四是焚烧回收能源;最终是填埋处置。垃圾分类包含于前三个技术等级之中,垃圾焚烧是垃圾分类后的第四个技术等级,垃圾分类与垃圾焚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根据《城市建设统计年报(2011年)》,我国垃圾焚烧厂数量为109座,焚烧处理能力规模达到9万吨/日,焚烧处理能力所占比例达到23%,是2001年焚烧处理能力6520吨/日的13.8倍。这说明焚烧技术在我国垃圾处理中分量越来越重。从地区分布来看,2/3以上垃圾焚烧厂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广东、浙江、江苏位居前三。但我国生活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成分复杂,其原料品质没有西方国家的好,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难度更大,更加需要依靠垃圾焚烧方式。

参考文献:

[1]徐海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发展与挑战,2012,第3页.

[2]城市建设研究院.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厂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9页.

[3]昝文安.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现状思考及展望[J].环境卫生工程,2011,4(19):18-20.

[4]阿世孺、张洪波.国内生活垃圾焚烧技术进展概况[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08(6):10-12.

[5]刘波.提高生活垃圾热值的几种途径,2012,第2页.

[6]李爱民、李东风、徐晓霞.城市垃圾预处理改善焚烧特性的探讨[J].环境工程学报,2008(6):830-834.

[7]徐文龙.国内外垃圾焚烧处理与发展状况,2013,第21页、第23页.

[8]国家环保部.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责任编辑:赵静)

上一篇:工作汇报图片下一篇: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