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努力的作文

2024-04-17

考试努力的作文(共12篇)

篇1:考试努力的作文

失败的滋味是难受的,这大家都清楚,因为我们都尝受过失败。一个人,一生不可能都是那么一路顺风的,总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的绊脚石,也许一不小心就会永远趴下。

我从小到大失败过很多次,不管是成绩,还是友谊,都是如此。今天,我又一次失败了。

上学期的几次月考,我都没能挑战成功,她始终遥遥领先,把我远远的甩在后面,让我永远不能翻身。

这次月考,我原本就信心不足,似乎也没报多大希望。考完六门功课的第二天,我们就知道了三门课的分数,我的总分是295分,位居班级第二,已经比她高5分了。我顿时信心倍增。我兴奋而有焦急地等待着科学成绩,我最没把握的就是科学。

星期一,我知道了科学成绩,“好差!”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低落了,只有110多分,而她呢,一下子就超过了我20多分,我似乎觉得老天爷在捉弄我。既然我不能成功为什么又要让我报有希望为什么……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落了下来,我好郁闷!为什么老天爷如此对我我的脸庞湿润了。

数学老师走进教室,上课了。我没有听,就算我想听,也听不进去,我思绪乱透了。我只想哭,却又哭不出来。

我忽然醒悟,哭没有用,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事实已是事实,现实是残酷的。

我强迫自己努力去听课,我只有努力才能超过她,泪水只是一种释放而已。

我要努力,不能成为“阶下囚”。相信自己,我一定能成功!

篇2:考试努力的作文

相关推荐:

一年级有关期中考试的作文大全

篇3:嬉乐作文:一种生态学的教育努力

关键词:儿童,嬉乐,作文,童年生态

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里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儿童嬉乐作文, 就是一项致力于“将儿童应做的事变成游戏, 将儿童最难的事化作嬉乐”的独特尝试。

一、嬉乐作文, 儿童天性的自然养护

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游戏、活动、好奇心乃至贪玩, 都是儿童的心性, 是儿童生态性的表现。传统的作文教学, 将孩子关在教室里, 用枯燥的章法技巧讲解、大量的空洞命题来塞满他们的写作教程, 导致孩子生命的天性被遮蔽, 童年的生态被破坏。嬉乐作文, 极大地满足顺应了儿童的天性, 努力让儿童成为自然的宠儿, 让儿童成为天使, 让儿童成为本能的缪斯。

(一) 让儿童成为自然的宠儿

嬉乐作文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 将大自然看做天然的游乐场, 让孩子在田园嬉乐中学会拥抱自然并融入自然。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互动中, 认识自然、体验自然、热爱自然、嬉乐自然、心向自然。“四面八方水陆空”, 孩子嬉游的触角抚摸到大自然的每个角落。自然完全向他们开放, 嬉乐活动拥有了宏大的绿色背景。这种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的情怀, 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人间性。

(二) 让儿童成为自由的天使

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活动, 自由是游戏的灵魂所在, 它标志着人精神的自由和生命力的畅通。游戏中的儿童, 不必受外在事物的限制, 可以获得充分的自由。

儿童作文是嬉乐的歌谣, 是绽放的花朵。儿童想象力的灵动飞翔需要广袤而自由的心空。这些来自田园的嬉乐活动, 充满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 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活动中儿童没有被成人严密地加以设置, 作为乡村的逍遥者, 拥有充足的时间, 充分的自由。每个人都是时间的主人, 儿童时时处处能随心顺性, 拥有本我的自由。

(三) 唤醒儿童本能的缪斯

挪威音乐学教授布约克沃尔德提出:“‘本能的缪斯’是人类每一个成员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和运动为表征符号的生存性力量和创造性力量。”儿童的智力所包括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逻辑智能, 而是一块七色板:数理逻辑能力、语言能力、身体动觉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自我理解能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等等, 而儿童正是通过游戏, 通过“本能的缪斯”种种富有韵律、节奏和运动的外化形式来自然而高效地培育这一切。“本能的缪斯”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基本源头, 是人类获取语言和文化内部规则的钥匙, 是人类在无数复杂情势中对生活进行探索的导引。

只是, 我们现有的学校文化与儿童固有的缪斯天性, 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如布约克所言:“学校是一种从事系统地压抑儿童天性活动的机构。”当儿童的生命力量遇到学校的理性时, 连续性就被打破了。嬉乐作文活动充分尊重儿童的缪斯天性, 并以此为资源, 与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合作, 开展“水趣”“树趣”“苇趣”“筝趣”“农趣”“捕趣”“采趣”“割趣”等多个系列的嬉乐活动, 努力唤醒儿童“本能的缪斯”。

二、嬉乐作文, 让写作成为孩子自然而然的生命活动

席勒认为:“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的人的时候, 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 他才完全是人。”嬉乐作文汲取“天人合一”的理念, 让儿童学习和运用言语的所有活动, 都成为童年生命的舒张, 诸如踩水洼、堆雪人, 玩泥巴、摘苞米, 放风筝、做苇笛等嬉乐文化课程资源, 让儿童自身生命变得更为可爱和乐趣无穷, 使儿童的生活变得快乐、丰富而轻盈。将儿童学习和运用言语的活动, 变成为一种充满着欢欣和喜悦的自然而然的生命活动。

(一) 让写作记录生活的真实

嬉乐作文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是高度相关的。他们嬉乐, 他们写作文, 时时都会敏锐地感受到物候的变化。因此, 我们按照季节的顺序来编制嬉乐作文的总体框架, 充分考虑嬉游和地域自然的匹配性, 让自然地域为儿童的活动提供最佳的场域和最丰富的材料, 让嬉游活动走在季节的天空下。大地上的事情, 努力让孩子们知道, 让孩子记录下真实的生活。

(二) 让写作成为生命的流泻

嬉乐作文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与表达冲动, 让孩子即时倾吐, 直抒胸臆, 自由写作。倡导让孩子的笔触自由地出入现实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 一草一树都入字, 一风一雨皆成文。不必太多在乎文字句段的小节, 更注重表达的淋漓酣畅;不必过多强求篇章语法的指导, 更注重生命情态的激发。让孩子情兴所至, 文思泉涌, 体味“一吐为快”的惬意, “我手写我心”的潇洒, “不让笔头受委屈”的自觉;让孩子把思考倾注笔端, 把情感流泻纸上, 体味“我思故我在, 我写故我快”的精彩;让孩子把写作作为生命的需要, 把写作作为生命每一天的存在常态。孩子们享受到自然童年的单纯乐趣, 获得童年的“七彩感”和作文的“游戏感”, 写作成为孩子生命的流泻, 情感的喷发, 心灵的倾诉, 思维的闪光。

(三) 让写作彰显童年的特质

嬉乐作文, 带着孩子走向大自然的游乐场, 通过复活爸妈的童年游戏, 开发江海的地域嬉戏, 热动多彩的我创游戏, 探寻童年幸福的秘密, 呵护童年的人间心, 让儿童更“儿童”。当儿童追逐着蟛蜞在江滩上奔走, 当孩子心随着陀螺一起旋转, 当孩子用手臂为七星瓢虫做跑道……他们天性中那种最柔软的叫做童心的东西瞬间被唤醒, 童年特质被彰显。“逍遥天地间, 怡然自得趣。”通过嬉乐活动丰富孩子的童年体验, 为孩子一生存储最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体验性语文资源, 使儿童感觉真正生活在“童年”里。

三、嬉乐作文, 让儿童视写作为一种嬉乐

上海教育科研2012.1179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说过:“游戏之于儿童, 是其生活本身, 游戏的意义即其生活的意义, 游戏是纯粹的生活, 生活是纯粹的游戏。”更重要的是, 在儿童生活中, 游戏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游戏是儿童理解、体验、超越生活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嬉乐, 不仅仅是儿童作文的内容, 更是一种童年写作的态度、精神和价值观。嬉乐活动赋予孩子有灵性的生活, 嬉乐活动让孩子更富有灵性;嬉乐活动成为孩子的作文内容, 同时, 写作也应成为孩子的游戏方式。通常人们说的“玩作文”, 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一) 视作文为嬉乐, 有利于激发童趣童心

童年是生命的源头。儿童生命体内包含单纯、率真、顽皮、任性、好奇等天性;包含着独特的想象力、神奇的人性美和无尽的可塑性;包含着快乐原则、游戏精神, 还表现为思维的、语言的、创造的、学习的本能等。儿童是游戏的化身、游戏的精灵、游戏的天才!视作文为嬉乐, 嬉乐活动鼓涨起的愉悦、自由、幻想使儿童生活充满生气与活力, 给儿童撑起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 最终带来的是无忌童言的流淌, 是童趣童真的激发, 是童话、童诗世界的精彩呈现。

(二) 视作文为嬉乐, 有利于唤醒童真童言

儿童语言的发展跟生命的发展是同步的, 儿童具有言语天性、言语个性, 语言是儿童生命的本能;儿童对语言有一种天然的期盼与渴望, 他们总想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惊奇, 他们总盼望学会没有听过的新鲜有趣的话语;儿童对语言具有天然的美感, 童语天真无邪, 憨态可掬、洋溢童趣, 率直地表现出童心的世界。弗洛伊德说:“每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儿童的行为, 看上去都像是一个正在展开想象的诗人。”嬉乐作文将作文与游戏结合, 契合了孩子游戏的本能和言语表达的本能, 顺应了儿童的言语天性与表达冲动, 唤醒童真童言, 游戏是一种精神释放, 是一种自由的活动, 以童年生命特有的激情与想象, 创造出自由自在的生活情态, 让儿童体味为所欲为的痛快酣畅, 其深层次包含一种自由与创造的精神。视作文为嬉乐, 意味着孩子作文的过程, 就是自我倾诉发泄放松的过程。写作思维与游戏思维极其相似。儿童对游戏的热衷, 投入后便进入忘我的状态, 如痴如醉;写作时充溢着激情的迷狂状态, 有利于激发灵感。当写作心理与游戏心理完全打通, 通过对自身内部的挖掘, 返回自己生命的身心本体状态, 在深层的无意识之中唤醒、提取、呈现了游戏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快乐与自由, 使孩子在写作时获得游戏般的快乐与平衡, 那是写作的最佳境界。“游戏性写作心态”下的体验, 不仅仅是一种习作, 而是一种对自身深层次意识中含有原始意味和冲动的感受。

四、嬉乐作文, 创生绿色儿童哲学

嬉乐作文, 让孩子真实地记录童年的点滴, 记录自己独一无二的童年, 使孩子的童年作文就是一本童年影集, 一部

SHANGHAI JIAOYU KEYAN

童年嬉游记。嬉乐作文的价值, 不仅仅在丰富写作题材, 培养写作兴趣, 唤起写作激情。更重要的, 在嬉乐的过程中, 孩子主动地感知世界, 积极地认识世界, 不断形成生命初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所以, 嬉乐作文同时更在蓄积着一种童年精神, 构建着童年文化和童年哲学。

(一) 嬉乐作文, 积蓄童年经验

每个人的童年, 都是上帝给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孩子的眼光、孩子的思维、孩子的情感、孩子的判断, 其本质特征是真。画家柯罗说:“我每天都要请求造物者, 要他把我变成一个孩童。就是说, 要让我不带成见地去观察和表现大自然, 像小孩一样。”童年经验作为本真的生命体验没有受到世俗的异化和玷污, 完全是一种纯真无邪的审美体验。

嬉乐活动是自然地向儿童展开的, 顺应了孩子“初涉人世, 天真纯朴”的童年特性, 丰富了孩子对世界最初始的审美体验和童年经验。丰富的活动情境, 可以激发唤醒儿童与生俱有的对宇宙、自然、人及价值的思考兴趣, 带给孩子的体验是知识、情感、世界观、人生观的结合, 包括童年时期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多种因素, 儿童在活动中感受、发现世界, 体验自我, 满足自己的兴趣与好奇心, 获得最原始的生命体验, 使身心获得自由生长。

(二) 嬉乐作文, 丰盈童年精神

一位心理学家说:“童年的价值就在于幸福。”童年的目的就是要过一种精神舒适的生活, 嬉乐作文为孩子过上这一种生活提供了可能。嬉乐化的课程素材, 天然地和学生有一种亲和力;和学生的身心结构保持着最大的相似匹配性, 学生在嬉乐活动中感受体验自我, 在嬉乐活动中满足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嬉乐活动中使身心获得自由生长。嬉乐活动是激发写作灵感的温床, 可以满足经验享乐、获得满足、理解和发现、寻找新奇, 最终有所成就和创造。嬉乐活动中很多美丽快乐的场景, 会幻化为孩子童年的意象, 使孩子犹如生活在伊甸园中, 充满情趣和爱。这种使人终生难忘, 也使人永远感到一种温馨和幸福, 会温暖地伴随孩子一生, 成为一种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那是儿童生命幸福的源泉。

(三) 嬉乐作文, 构建童年文化

童年是一个人生命的起点和全部人性的最初展开。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梦想的, 是好奇的, 探索的。在儿童的文化里, 嬉乐便是他们全部的工作, 嬉乐也是他们最喜爱的生存方式。

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快乐, 儿童在游戏中显现天性, 儿童在游戏中倾注了全部的力量与智慧, 他们的游戏总是充满了创意, 他们也常常为自己的“创造”而欣喜, 并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儿童游戏的丰富和充实, 有效地维护着儿童文化本有的天真、快乐和纯洁。因此, 游戏孕育了儿童文化, 儿童游戏保卫、拯救着儿童文化, 游戏重建着儿童文化, 游戏也创生着新的儿童文化。因为儿童在游戏中, 总是以最激动人心的方式创造自己的文化。

经过嬉乐文化的熏染, 投身于地域生活的流动, 儿童的生命活力才能得以宣泄, 生命容量才能得以丰展, 生命质量才能得以提升, 生命潜能才能得以开发。使童年更有生活质感、生命气韵、文化含蕴。

(四) 嬉乐作文, 创生童年哲学

嬉乐作文, 打开大地之窗, 将每一次写作几乎变成一次有趣的随意旅行。以学生的好奇心为旋转轴, 随着孩子即时的兴趣展开, 保证每个孩子的观察、嬉游以及相互对话在轻松的状态下得以充分进行。嬉乐活动中, 孩子心中所培育的游戏愉悦是最丰盈和饱满的, 孩子有表达的欲望, 不吐不快;学生置身于嬉乐活动之中, 把“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 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在嬉乐游戏中, “儿童像个儿童的样子”, 他们能遵循自己的文化法则, 不受外界干预, 不受侵略。嬉乐作文, 让儿童适时而真实地过儿童的生活, 保护儿童的游戏心态、童话心态、梦想的心态, 利用儿童的梦想心态, 关注大地、亲近大地, 去创造一个生机盎然、充满人情人性的世界, 一个诗意的、滋润的世界。在嬉乐作文中, 孩子表达的是属于他们的独特的儿童文化, 创生的是属于他们的童年哲学。嬉乐过程中孩子好奇惊异之心最活泼时, 乃是童年哲学播种最佳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3.12-13.

[2].李燕.游戏与儿童发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218-220.

[3].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167-168.

篇4:努力战胜“考试紧张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造成这个局面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 把每次考试都看得非常重要,不能正确对待考试的真正目的。一旦有一次考试失利,心里便蒙上了阴影,以至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都担心自己能否考好,考试时不能专心答题,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 对考试信心不足,缺乏自信。

三. 给自己定下的目标过高。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虽可激发一个人的斗志,但一旦达不到这个目标,往往会带来反面效果。

四. 爸妈的望子成龙。爸妈这种期盼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

如何克服考试的紧张情绪(xù)呢?关键还是要靠自我调节,自我放松:

1.考试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考试前一天可以洗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早些就寝(qǐn),这样能够缓解紧张情绪,克服身心疲劳。

2.考试时如果发现自己很紧张,可稍做闭目休息,也可想一想自己战果辉(huī)煌(huáng)的时候,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或是做深呼吸运动,这样做有助于心情放松,克服考试的紧张情绪。

3.平时学习要认真。

篇5:考试努力的作文

2) 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不怨命运不公平,我的人生我做主;不要沉迷不进取,尽职尽责心无愧;不要坐等机会来,需要努力去创造。

3) 不离开怎么来相聚,不思念如何知感情,不失败哪里求成功,不低潮哪里知爆发,不悲伤哪里找幸福!亲爱的朋友啊,月日反转日来到,愿你从沉默里奋起,在反转里找到力量,让勇敢的心抵达光明!

4) 别以为好运没光顾你,是你没有准备好;别以为自己很失败,因为你没有振作起来。努力做好自己,你会得到回报的。

5)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态度就像自己的回音,你坚定他也铿锵有力。失败了,就爬起来吧,生命会因为我的坚强而不同。

6) 透过自己的失败,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局限,了解自己的不成熟之处。透过别人的失败我们同样可以受到很多启发,学到许多真知,从而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7) 好专业,好学校,冷门热门不重要;有兴趣,有信心,只有喜欢就报考;安安心心去等待,放松精神传捷报;即使失败不灰心,相信明天更美好。

8) 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而今天我们正处在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必须像海绵吸水一样,在学习上永不知足。面对挑战,我们怎能被一些挫折和失败所吓倒呢?

9) 即使频临绝望的边缘,即使处在失败的风口浪尖上,我们依然会在。依然会陪着你走完所有的风雨,加油!只要坚持,就不会轻易言败!

10) 一个人做事的失败也像这大自然中的一切的结束就喻示着新的开始一样,在经历了事情中的风雨后,虽然失败了,但却在风雨中得到了一种自身的磨练,在新的开始后,必定是一片成功的天空,就像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1) 拿起小学的毕业照,手指在上面缓缓滑动,企图认出一个同学。然后回忆起我快乐的小学时光,可是,我失败了,只有手指在动,脑子一片空白。我无言。

12) 生活不因失明而失色,梦想不因失明而失彩,人生不因失明而失败,意志不因失明而失落,国际盲人节,送出你我的关爱,愿盲人朋友们一生快乐。

13) 一路艰辛,二三次的摔倒,四五回的气馁,六欲七情的磨炼,八九不离十的坚持,终于迎来十全十美日的祝福,祝你在失败成功中,在烦恼得意中越磨练越接近十全十美。

14) 一次次的失败如果被平常人所经历,一定会感慨世间的不公。因为只看到了成功人士的成功,并没有看到在遭受失败之后的奋斗。如果一次次的失败被渴望成功的人所经历,非但不会抱怨老天不公,甚至会感谢这一切的失败。因为把失败看作成功之前的磨砺,是为了锻炼自己。

篇6:考试努力的作文

坚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社会对其成员提出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判断人们行为善与恶的价值标准。遵守道德规范,社会生活才会有序,人际关系才能和谐,社会有机体才能正常运转。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等。与其他社会制度中的道德规范不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客观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关系的高度概括。显然,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鲜明的制度特征和党性特征,反映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是国家治理的道德精神支撑。当前,干部坚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必须做到三个践行: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对于党的干部而言,它既是政治规范又是道德规范,既是对政治品质的要求又是对道德品行的要求。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倡导”内化于心、融化于脑、深化于行。二是践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打铁还需自身硬”。干部应当率先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要求,在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展现示范性、彰显先进性。三是践行共产党人的思想作风建设要求。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坚持宗旨意识,牢记“两个务必”,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坚守道德底线,筑牢抵制各种诱惑的道德堤坝。

坚守社会主义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行培育的核心,它既是道德行为的强大内驱力,也是提升个体道德境界的原动力。道德信念表现为对履行道德义务、实现道德目的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表现为克难攻坚的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道德信念具有综合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特征。社会主义道德信念,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基础之上,建立在对社会主义道德理想和信念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守社会主义道德信念,必须着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强化自律精神。自律精神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个体在积极的道德实践中、在他律的约制下(如法律、制度、道德规范等)走向自律的。应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道德主体性,减少道德他律的外在强制,促使自己主动、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恪守道德信念,践行道德行为。二是培育坚韧不拔的道德意志。坚韧不拔的道德意志,是确保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行一以贯之、矢志不渝、永不退缩的关键一环。因此,应始终保持旺盛斗志和振奋状态,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实现自己的道德目标,塑造并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行。在坚守社会主义道德信念和实践道德追求的过程中,对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事情,即使前进的道路上有种种艰难险阻,也能孜孜以求、勇往直前;对于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极腐朽现象,不但能够坚持原则、坚持操守、拒绝诱惑,而且敢于亮剑,勇于批评、批判和斗争。

篇7:考试努力的作文

我们马上就要升级考试了,就要升入盼望已久的六年级了,在今后宝贵的几天中,我忠心地希望同学们站好五年级最后一班岗,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自觉遵守各项纪律,坚决不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做文明的升级生。

2、认真做好期末复习,刻苦学习,自我加压,用优异的成绩给家长一个最后的惊喜。

3、搞好宿舍、教室、抽屉卫生,爱护我们的朋友——桌椅,卫生值日反对“懒人作风”,营造优雅的学习环境。

4、每天加强锻炼,积极上操,定时喝水,按时午休、晚休,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身体健康,不生病。

5、注意安全,牢记“四不许”,不做对人身有危险的事。

6、同学之间搞好团结,互帮互助,珍惜友谊,共同进步,不要给自己的将来留下遗憾。

7、勤俭节约,不乱吃零食,不乱花钱,爱惜生活、学习用品。

8、不怕困难,思想上向优秀同学看齐,牢记父母的嘱咐,努力拼搏!

篇8:花儿努力的开

—题记

李燕的故事,在我心中是不能忘记的,经常被用来鼓励自己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李燕是我班里一个不起眼的学生。

她长相平平,学习成绩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在班里不爱说话,课间,她不是在做作业,就是坐在位置上,静静地看同学闹,很少见她活动,也没发现她有谈得来的朋友,老师和同学都很少注意她,就连我这个班主任,有时也忽视了她的存在。然而就是这个学生,却以她的言行,让我以及我的学生们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我是偶然从一个学生家长那里听到了李燕的家事:李燕的父亲是个司机,经常在外面,她的母亲因重病已一年多不能下床了,家里经济不太好,又再没有别的什么亲人,所以,平日里主要靠李燕来照顾母亲了。这位家长说的情况引起我的注意,为了探个究竟,我决定到她家里去看一看。

那天,在李燕的家里,我见到了李燕的母亲,说起女儿,母亲很是愧疚。原来,一年多来,李燕为了让妈妈身体能够早日调养好,她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动。每天不管学习多忙,她都要有条不紊地干好每件事情,还时常陪妈妈说笑,为妈妈唱歌,一副很开心的样子。妈妈喜欢花,她就栽种许多盆花摆在妈妈屋的窗台上。

“唉,也难为这孩子了。”她的母亲含着泪对我说。

从李燕家回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联想到现在的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只看重自己,却不知关心他人,我决定把李燕的事情告诉我的学生们。

那是星期一班会课上,我站在讲台上,这样叙述了李燕的故事:

有一个跟你们一样大的女孩子,也是独生子女,父亲因工作忙经常不在家,母亲长期卧病在床,每天她除了紧张的学习外,还要给母亲做饭、煎药、洗衣服,每周还要送母亲去医院看病。有时她心里也委屈,却从不在母亲面前掉一颗眼泪,她说:妈妈有病,我不能让妈妈再为我伤心……

我说的很动情,学生们听得也很动情,当我告诉大家这个女孩就是咱班的李燕时,学生们都愣住了,从大家的眼神和表情中,我知道学生们受到了震动。

我含着泪告诉学生:“今天,之所以给大家讲李燕的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让我感动,面对困境,她那豁达、热爱生活的心态让我感动;她那坚强的性格让我感动;她对母亲的爱心让我感动。在这里,我真心地向李燕表达我的敬意。”说完,我向李燕鞠了一躬。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在想什么呢?我不知道,然而,从他们专注的神情中,从他们眼中的泪花里,我看到了“感动”。

又到了星期一了,这天早晨,我刚进班里,就发现讲桌上放着一盆花,底下压着一张字条,是李燕写的:“老师,你知道吗?好多同学都上我家帮我干活,还帮我温习功课,同学们约好了,以后轮流去我家帮我,我不知道怎么答谢大家,妈妈说,花儿能给人美好心境,就让我把这盆花献给大家,希望大家天天开心。”

我把这张字条念给学生们听,学生们高兴地鼓起掌来。

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班里的盆花渐渐多了起来,班长告诉我,都是同学们自发地抱来的。

一星期后,班里的窗台上摆满了盆花……

逐渐地,我欣慰的发现,学生们似乎懂事了许多,互助友爱的事多了,扯皮斗嘴的事少了。尤其对李燕,更多了份关心,时常有学生上她家里帮助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李燕呢,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在班里很有人缘,学习也更加努力了。

一个学生便是一个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风景,走近他们,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他的可贵之处,而教师随时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加以欣赏和赞美,对学生将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篇9:考试努力的作文

2、我自信,我拼搏,我出色,我成功。

3、答题须冷静,多思考;交卷莫匆忙,再检查。

4、坚守诚信展现人格风采,沉着考试描绘美好明天。

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6、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

7、成功跟借口是不会在同一个屋檐下的。

8、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半载苦乐同享再创佳绩。

9、懒惰等于将自己淘汰。

10、一分即一分,分秒必争,一分即一分,半分必争。

11、一个勤奋学习的人才是力量无边的人。

12、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想法产生看法,看法产生做法。

15、今天多付出一分辛劳,明天定收获一份成功。

16、激流勇进誓夺桂冠,金榜题名唯我独尊。

17、不比享受比刻苦,不比基础比进步,不出成绩不罢休。

18、树信心振足精神,比成绩不甘落后。

19、闻鸡起舞搏击沧海横流,天道酬勤重铸英雄本色。

篇10:考试努力的作文

诚信是社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诚信建设在整个道德建

设中处于基础地位。当前,我国的社会诚信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人民群众生活。

加强诚信建设,要求我们深入分析诚信缺失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应对举措,努力建设诚信

社会。

诚信缺失问题产生的原因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通过指令与计划构建经济与社会秩序,假冒伪劣、损人利己的空间很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和个人追求合法利益的热情。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走上了唯利是图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做出各种弄虚

作假和损人利己的事情,使社会诚信遭到破坏。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只有大

家诚实守信、遵守约定,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时间还不长,还有一些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这就使一些造假行骗、损人利己的不诚

信行为有机可乘。

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

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大大增强,社会正在从“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

会”。在一些领域,传统道德的作用有所削弱,而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在诚信问题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诚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同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诚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比如,关于企业和个人诚信的征信制度、公开制度、评估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等还不健全,信用信息的采集、服务、管理跟不上社会需要;目前还没有关于信用及其管理的专门立法,相关规定散见于不同法律法规中。由于诚信制度存在漏洞,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约束,或

者失信成本远远低于所获利益,这就导致了守信者吃亏、失信者得益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

助长了失信行为。

建设诚信社会的主要着力点

强化道德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编写现代信用知识普及读物,广

泛开展关于社会诚信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纲要的教育活动,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积极营造守

信光荣、失信可耻、守信得益、失信吃亏的社会氛围;发挥学校在诚信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把诚信教育作为小学、中学、大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生

活习惯;发挥各类媒体在诚信建设中的舆论引导作用,注重报道那些诚实守信的单位和个人,大胆揭露各种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严重损害群众和社会利益的失信现象,大力倡导诚实守

信的良好风尚。

加强制度建设。近年来,我国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抓紧把社会信用纳入法制轨

道,强化了法律对社会诚信的引导、规范、保障作用。当前,应针对信用缺失的重点领域和

关键环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堵塞法律和制度上的各种漏洞,不给试图破坏诚信的人以

可乘之机,让失信行为及时受到应有惩处;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社

会的征信系统,包括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征集、评估、管理制度,公开快捷的诚信信息查询

和使用制度,对个人、企业、政府部门诚信的有效监督制度,对维护社会诚信有功者的奖励

制度和对严重失信者的惩罚制度,等等。

注意突出重点。首先,抓好政务诚信建设。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社会诚信建设中具有重

要示范带头作用。应进一步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其做到依法行政、取信于民、廉洁公正、开放透明,以政务诚信引导和推动其他方面诚信建设。其次,抓好企业诚信建设。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诚信状况不仅直接关系自身形象和自身利益,而且

关系整个社会的正常有序运行。应建立企业信用征集系统和失信惩戒机制,特别是结合市场

主体准入、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信用信

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档案,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其对失信

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第三,抓好个人诚信建设。加快建立包括个人信用等级、个人信用

篇11:考试努力的作文

信应考、努力迎考。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作为初一的新生,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已经在xx中学度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即将迎来我们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重大考试——期中考试。

我和每一位同学一样,在考试尤其是重大考试之前,都会有一些紧张,虽然爸爸,妈妈和老师们都让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要放松,但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经历了几个月刻苦学习之后,有哪一个不希望能在验证自己的考试中考出一个好成绩呢?哪一个不希望能为自己的班级争光,能向大人们证明自己的实力呢?

对于我们初一的同学来说,初中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较之小学完全不同,相信考试的要点,考试的题型也会有许多变化,或许更为灵活,更重视考平时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是第一次,是对我们新的挑战。

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我们对于考试不能麻痹大意,当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希望你们在备考时不要太辛苦,保证良好的休息,让自己的大脑在期中考试期间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

考试是检验是总结,有了考试,才能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我们在前一阶段的学习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调整我们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我们来说,考试是能力的检验,也是一次诚信的督察,诚信是人之本,比起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就让我们对自己宣誓,“每天,每时,每件事,都谨记诚信是做人之本“

最后,我祝愿同学们好运,能在期中考试中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篇12:考试努力的作文

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 维护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权, 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是政府应尽的一项职责。根据我国政府间职责划分标准, 中央政府将保障房供给的具体落实任务委托给地方政府, 市县政府负责建设用地的无偿划拨与大部分建设资金的筹集。然而, 在当前分税制、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机制、问责制等激励与约束机制下, 地方政府不断进行保障房供给行为的适应性调整, 除了实施与中央政府利益一致的合作性努力 (皮建才, 2010) [1], 更有激励实施与中央政府利益不一致的自私性努力 (皮建才, 2007) [2], 使得保障房供给效果不甚理想。因此, 探究地方政府在保障房供给过程中实施的不同努力及其根源, 对于构建保障房有效供给的长效激励机制、促进保障房供给的制度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既有文献看, 研究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取向的文献并不多见, 少数学者考察了地方政府轻视住房保障的倾向。比如, 高波 (2010) [3]研究认为, 地方政府普通存在“重发展, 轻保障”的倾向, 住房保障问题比较突出。因为对政府的住房保障行为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 对政府住房保障缺乏硬约束, 地方政府为了加速经济发展而忽视了财政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投入, 地方政府在提供住房保障方面严重缺位, 致使保障房供给严重不足。贾春梅 (2012) [4]研究认为, 地方政府为了增加预算内外收入而产生“重市场、轻保障”倾向。发展住房市场可以带来可观的营业税及土地出让金等预算内外收入, 而无偿划拨保障房用地丧失土地出让金, 丧失商品房建设的各类税收, 并且还要使用其他来源的预算内收入来承担保障房建设成本, 因而, 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自然是发展住房市场。上述研究描述了与经济发展相比或者与住房市场相比, 地方政府表现出的“轻保障”行为取向, 同时也揭示了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轻视住房保障的成因, 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 遗憾的是, 其一, 既有文献主要关注了财政收入对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取向的影响。然而除了财政收入, 其他激励机制同样影响地方政府行为, 比如地方官员晋升。另外, 约束机制也会影响地方政府行为, 比如问责制。其二, 既有研究考察的是某一时间段内的行为取向。事实上, 从1998年住房保障制度实施以来, 随着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变化, 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取向一直进行着适应性调整, 即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取向存在一个变迁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首先梳理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取向的变迁过程, 考察引致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取向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其次, 本文将地方政府在保障房供给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区分为合作性努力与自私性努力, 并将两种努力、不同的激励约束机制共同引入改进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考察激励约束机制与地方政府两种努力之间的关系。最后, 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保障房有效供给的长效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二、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取向变迁分析

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实质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入分权改革, 财政支出责任划分变化不大, 地方政府仍然需要承担基本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 (李学文等, 2012) [5]。于是, 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不对等程度加深。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分税制默许了地方预算外收入的存在。另外, “招拍挂”土地出让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也赋予了地方政府一些相对独立的权力, 这就为地方政府追求土地出让金等预算外收入、热衷于发展辖区经济提供了制度基础, 也成为增长型地方政府①形成的外在激励条件。

中央政府将保障房建设的具体实施任务委托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供给保障房将同时减少地方政府的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具体而言, 其一, 保障房建设用地需要地方政府无偿划拨, 在年度土地供给总量既定的情形下, 挤占商品房建设用地, 丧失土地出让金等预算外资金;其二, 失去将土地用于商品房开发带来的各类税收等预算内收入, 并且还需要地方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因而, 地方政府供给保障房不会给其带来任何财政收益, 换言之, 地方政府缺乏供给保障房的财政激励。

在现行政府治理架构下, 地方政府官员对上负责, 地方官员的政治地位变迁由上级政府根据绩效考核决定。因此, 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成为影响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取向的重要因素之一。2007年底之前, 中央政府对保障房供给的重视度不够,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保障房供给上心照不宣, 造就了住房保障严重滞后于住房市场的发展失衡。2007年底之后, 中央重新重视保障房供给, 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 但地方政府依然消极应对保障房供给 (张双甜等, 2010) [6]。保障房供给未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之前, 地方政府未有动力供给保障房, 地方政府表现出“既不重视保障房供给数量, 更不重视保障房供给效果”的行为取向。其后, 中央政府推行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 陆续将保障房年度开工量、竣工量等数量目标任务纳入考核范畴, 并实行问责制, 地方政府随之表现出“重目标数量任务完成, 轻供给效果”的行为取向。

(一) 激励与约束机制均缺失时, 地方政府表现出“消极应对保障房供给数量与质量”的行为取向

20世纪80年代之前, 上级政府单纯以政治表现考核下级政府, 据以决定下级政府官员的政治地位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发展战略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官员政治变迁的考核标准由过度强调“政治表现”变成了多维度的考核。但是, 考核指标主要集中在GDP、FDI、税收上缴量等容易识别的指标上, 形成了以GDP为核心的地方官员政绩考评机制, 造就了地方官员“以经济绩效为主”的政绩观 (周黎安, 2004) [7]。于是, 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治利益最大化, 其理性选择是尽可能促进任期内的经济增长。

在此制度背景下, 地方政府缺乏保障房供给激励。原因在于, 其一, 保障房供给不能快速促进地方官员任期内的经济增长;其二, 当保障房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未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之中时, 保障房供给数量多少和供给效果如何几乎不影响地方政府的政治绩效。因而, 地方政府表现出“消极应对保障房供给数量与供给效果”的行为取向。

在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的上述行为取向下, 保障房供给绩效表现出“数量严重不足、供给效率极其低下”的特征。其一, 对廉租房供给情况考察后发现, 2008年以前, 廉租住房供应量严重不足, 建设规模难以满足居民需要 (见图1、图2) 。就全国廉租住房资金投入情况而言, 1999—2007年的10年间资金投入总计仅为164.8亿元, 几乎仅为2008年全年廉租住房资金投入额的一半 (见图1) 。就廉租住房每年新增户数而言, 在1998—2006年, 全国廉租住房保障户数仅为32万户, 2007年新增68万户, 2008年新增153万户[8] (见图2) 。其二, 对经济适用房供给情况考察后发现, 2008年以前, 经济适用房投资占住宅总投资的比例不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可得, 1998—2008年, 经济适用房投资占住宅总投资的比例最高为16.6%, 最低为4.3%, 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率在2002年、2004年、2005年均为负值, 2005年经济适用房投资下降率高达14.3%, 而同期住宅投资增长率却高达22.9%。此外, 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占比、销售面积占比的情形与投资占比情形近乎一致 (见图3) 。

资料来源:巴曙松, 《1 000万套保障房的推进进程与宏观影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1c652f01017ace.html。

数据来源与说明:1998—2008年数据来源于顾建发 (2009) , http://money.163.com/09/0604/08/5AUU7URC002534M5.html, 其中前9年的每年数据为作者根据1998—2006年新增户数总和平均而来, 每年数据为实际新增户数;2009—2011年数据来源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关于印发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的通知》 (建保 (2009) 91号) ,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9/content_1407891.htm, 每年新增户数为计划新增户数。

数据来源与说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与“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自行计算出“新开工面积占比”、由“住宅投资额”与“经济适用房投资额”自行计算出“投资额占比”、由“住宅销售面积”与“经济适用房销售面积”自行计算出“销售面积占比”。

(二) 对保障房供给数量实施激励与约束机制后, 地方政府出现“重数量完成, 轻供给质量”的行为取向

2011年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代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 与各省区市签订了次年住房保障工作的目标责任书, 将保障房目标任务的完成数量情况 (主要包括新开工面积、投资额、销售面积) 纳入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之中, 并实施考核问责制。对建设资金与土地不落实、政策措施不到位、建设进度缓慢地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地区, 监察部、住建部等部门要视情况对其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②。2012年又将保障性住房的竣工量纳入考核范畴, 对保障房竣工量目标任务完不成的市县政府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降级, 乃至免职等严厉处罚。在对保障房供给数量实施激励与约束机制之后, 地方政府开始重视上级政府分解下来的保障房建设目标数量任务。而保障房供给质量因为难以识别、不易计量等原因不易与政绩挂钩, 保障房供给质量与保障效果仍未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之中, 并且难以问责, 因而,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缺失;公众对保障房供给效果与供给质量的发言权不大, 保障房供给的公众满意度并不影响官员的政绩, 因此, 公众对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样缺失。上级政府难以对保障房供给效果与供给质量问责, 公众更无法对保障房供给质量问责。于是, 地方政府表现出“重数量完成, 轻供给质量”的行为取向。

在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的上述行为取向下, 保障房供给绩效表现出如下特征:保障房建设数量突飞猛进、年度建设数量目标任务完成较好, 但是, 闲置、凑数、错配、选址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全、挪作他用等异象凸起, 保障房供给质量与保障效果不尽如人意 (陈立中, 2010) [9]。就供给数量而言, 2012年绝大多数市县政府均对外公布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上级政府下达的年度建设数量目标任务。比如, 2012年1-9月, 江苏省新开工保障房31.6万套, 竣工14.1万套, 即仅用9个月的时间, 江苏省已超额完成了中央和省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10]。比如, 2012年, 阜阳市也对外公布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11]。再比如, 截至2012年6月底, 宝鸡市共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734 1万套, 仅用半年时间就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7%[12]。就保障房供给效果与保障效果而言, 审计署公布的保障房审计结果 (2012年第33号公告) 显示, 部分保障房分配不够严格, 依然存在部分保障对象不应准入却准入、应退出却未退出等保障房错配现象, 依然存在部分保障房被违规销售、挪作他用或半年以上闲置等保障房供给失效现象。

(三) 结语

基于“制度—行为—绩效”的分析框架, 本文描述了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取向的演化路径, 考察了引致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变迁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发现随着激励约束机制的变化, 地方政府保障房供给行为取向有不断进行着适应性调整的趋势。

三、激励机制、地方政府努力与保障房供给行为取向

本部分构建改进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Bolton, 2005) [13], 考察不同激励约束机制与地方政府在保障房供给过程中实施的不同努力, 以及不同行为取向之间的定量关系。

(一) “多任务”概念的理论界定

本模型中的“多任务”概念类似于皮建才 (2010) [1]曾给出的界定, 即多任务并非指委托人委派给代理人在形式上的多任务, 而是指代理人在执行中央政府委托的任务时私下增加自利任务, 从而使形式上的单任务变成了实际上的多任务。对保障房供给而言, 中央政府作为委托人将保障房供给这一任务委托给地方政府, 但是, 地方政府在落实该任务时, 既会增加保障房供给, 付出与中央政府利益一致的合作性努力, 也会在此过程中“偷工减料”, 付出能给自己带来私下收益、而给中央政府带来外部成本的自私性努力。于是, 地方政府的自私性努力带来的后果是:不注重保障房供给质量, 选址偏远、配套设施不全、建设质量监管缺失等。

(二) 地方政府付出的努力的概念界定与区分标准

现实中, 准确区分地方政府供给保障房而付出的努力属于合作性努力, 还是属于自私性努力, 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方便研究, 本文采用如下三个标准对合作性努力与自私性努力加以区分:其一, 是否给中央政府带来外部成本?其二, 是否给地方政府带来正常收益?其三, 是否给地方政府带来私下收益?基于此, 本文把能给地方政府带来正常收益但不能带来私下收益、并且能给中央政府带来收益而不带来外部成本的努力称之为合作性努力;把不能给地方政府带来正常收益但能带来私下收益、不能给中央政府带来收益却带来外部成本的努力称之为自私性努力。中央政府无法直接控制地方政府付出的合作性努力与自私性努力, 但可以运用激励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的合作性努力, 运用约束机制减少地方政府的自私性努力。

(三) 地方政府的合作性努力带来的收益与成本

假定地方政府在保障房供给过程中付出合作性努力e1带来的收益为:R=e1+ε1, e1反映合作性努力e1带来的确定性收益③, ε1是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冲击, 是外生的不确定性因素, 即客观风险因素ε1~ (0, σ12) 。e1和ε1的许多组合均可以产生相同的R, 较高的合作性努力可能会被较差的运气所抵消, 而较低的合作性努力也可能会被较好的运气所掩盖。

假定地方政府付出合作性努力而获得的正常收益为s R, 0≤s≤1, 是地方政府供给保障房的激励强度 (可能是来自于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等财政激励, 也可能是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 。那么, 中央政府获得的收益则为 (1-s) R。假定地方政府付出合作性努力e1为其带来的成本为c (e1) , 参照皮建才 (2010) [1]的做法, 成本的表达式设定。

(四) 地方政府的自私性努力带来的收益与成本

假定地方政府付出自私性努力e2给保障房有效供给带来的负面影响为f (e2) , 地方政府获得的私下收益为B (e2) , 相应的风险为σ22, 付出的成本为c (e2) 。为了简化分析并得到显式解, 参照皮建才 (2010) [1]的做法, 假定, θ>0表示外部性强度, f′>0, f″>0。地方政府的私下收益B (e2) ④的表达式设定为:B (e2) =lne2, B′>0, B″<0。同时, 成本c (e2) 的表达式设定为。

(五) 合作性努力的激励机制存在、自私性努力的约束机制缺失情形的考察

遵照政府间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风险偏好的标准假设, 本文假设委托人 (即中央政府) 具有风险中性型的风险偏好、代理人 (即地方政府) 具有常数绝对风险规避 (CARA) 型的风险偏好。所以, 其效用函数形式为u=-e-ηw, 其中η是绝对风险规避系数, , w是地方政府的等价货币收入。地方政府付出合作性努力后获得的正常收益为s R, 付出自私性努力后获得的私下收益为B (e2) , 地方政府付出两项努力带来的总成本为。

于是, 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为:

那么, 地方政府的确定性等价收入 (certainty equivalence) 为期望报酬减去风险金, 即:

地方政府最大化期望效用函数Eu=-Ee-ηw等价于最大化上述确定性等价收入。

假定地方政府的保留等价收入为0, 那么, 只有地方政府的确定性等价收入大于等于0, 地方政府才愿意接受委托代理合同。因此, 地方政府的参与约束为CE≥0, 即:

地方政府的激励相容约束 (IC) 为:

中央政府风险中性, 其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入, 于是:

此时的规划问题为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

s.t.式 (2) 与 (3)

对式 (3) 中大括号中的部分对e1求导, 并令导数等于0, 得到:e1=s。

对式 (3) 中大括号中的部分对e2求导, 并令导数等于0, 得到:e2=1。

将e1=s, e2=1, 以及取等号的式 (2) 带入式 (5) , 得到:

式 (6) 对s求导, 并令导数等于0, 得到:

进一步地有:

由此可以得到如下两个结论:

结论1:信息不对称下, 地方政府的合作性努力水平取决于地方政府供给保障房受到的激励强度, 对地方政府供给保障房的激励强度越大, 地方政府实施的合作性努力水平越高。

结论2:信息不对称下, 地方政府的自私性努力的约束机制缺失时, 地方政府的自私性努力恒等不变, 不随外部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六) 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存情形的考察

假定对保障房供给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自私性努力给予一定的惩罚, 使其在付出自私性努力后, 不仅得到私下收益, 而且负担一定的惩罚成本。参照皮建才 (2010) [1]的研究, 假定地方政府所受惩罚的函数表达式与自私性努力带来的负外部性的函数形式一致⑤, , β为地方政府的自私性努力受到的惩罚强度, β≥0。

于是, 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变为:

地方政府的确定性等价收入变为:

式 (10) 对e2求偏导, 经整理可以得到:

结论3:存在自私性努力的约束机制时, 地方政府的自私性努力水平与对所受的惩罚强度存在反向相关关系。即对自私性努力的惩罚强度越大, 地方政府的自私性努力水平越低。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构建改进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考察激励约束机制与地方政府供给保障房时付出的两种努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其一, 在保障房供给过程中, 地方政府的合作性努力水平与其受到的激励强度正相关。其二, 约束机制缺失时, 地方政府的自私性努力水平不随外部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存在有效惩罚机制时, 自私性努力水平与受到的惩罚强度负相关。

有效规制地方政府行为, 增加保障房有效供给, 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其一, 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的合作性努力水平。对地方政府而言, 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财政激励和晋升激励。 (1) 在现行财政分权体制下, 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成比例、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转移支付激励地方政府在保障房供给过程中实施合作性努力。 (2) 在中国现有政府治理架构下, 地方官员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政治人”而非“经济人” (乔坤元, 2013) [14]。从这个层面上说, 晋升激励似乎比财政激励更有效。因而, 提高地方政府的合作性努力水平, 需要进一步完善地方官员晋升激励机制。通过完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将保障房供给水平、供给效果与政绩挂钩。同时, 将辖区居民对保障房供给的满意程度通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集中后, 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之中 (葛扬等, 2011) [15]。

上一篇:人生励志唯美语录下一篇:需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