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2024-04-27

阅读推广长效机制(通用5篇)

篇1: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合非公党字[2012 ]32号

合作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的报告

甘南州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

根据州非公办发《关于报送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的通知》的要求,现将合作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的报告随文上报,请查收。

附件:1.合作市非公党委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2.合作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实施“三大 工程”,破解非公企业党建五大难题;

3.合作市非公有制企业委员会创建创先争优 动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汇报。

二○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主题词:创先争优 推进计划 通知

抄送: 市委创先办,市直机关工委,州工商局。合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 2012年4月18日印

合作市非公党委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合作市非公有制企业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合作市委关于在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和《2012年全州工商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作要点》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合作非公党委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现将活动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总结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展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州非公委的要求,合作市非公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以破解企业党组织组建难为重点,组织领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围绕建设“五大甘南”,以创先争优为载体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非公党建创新发展年”活动。市非公党委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开展强基固本、承诺践诺、破解难题、为民富民活动,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深化为民服务,夯实执政基础。通 过努力,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中树立一批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企业共产党员,使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使创先争优活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等方面取得实效。

一、组织领导,固本强基,规范行为分类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有序开展

为保障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序开展,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市非公党委探索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有效途径,全面落实各个活动的工作部署,并以党支部为重点,对党组织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重点调查组织设置是否合理、领导班子是否健全、组织制度是否完善、经费场所保障是否落实、作用发挥是否充分,切实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在此基础上,市非公党委对所属党组织进行分类定级,确定先进、一般、后进党组织的名单和数量。分类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并要求后进党组织领导和指导党组织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责任和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使每一个党组织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提高。

今年把加强党组织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进一步探索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有效途径。一是把岗位资格等级认证作为全面推动党员干部队伍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深化岗位练兵活动,抓好基层队伍履职的标准化建设,大幅度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务员考录、聘用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在职或脱产进修学习等方式,培养专家型、专业型复合人才。三是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工作力度,继续有计划选派党员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工商分局挂职锻炼,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机关挂职锻炼,切实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履职能力。

并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中争先进、创优秀。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方法,严格学习考试制度,提高学习质量效果,坚持用党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坚持用法律法规规范行政行为,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争做学习实践的模范。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入调查研究,牢固树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争做创新创业的模范。健全了党内生活制度,充分发扬了民主,增进了团结,并定期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会议,凝聚集体智慧,发扬团队精神,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营造风正气顺、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干事创业环境,形成相互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互相提醒、互相依赖的良好风气,争做团结奋进的模范

二、结合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创新开展“三大工程”,实现创先争优向纵深开展 为把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向纵深开展,围绕非公党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破解确定的难题的基础上,加大监管力度,着力破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难的难题。合作市非公党委以促进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紧紧抓住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和谐共进、相融互促这条生命线,找准企业非公党组织组建率和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出发点和着力点,扎实开展企业党建工作,实现了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和谐统一,有效促进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提升。合作市非公党委实施了三大工程,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助推非公党建再上台阶。

1.实施“凝聚工程”,确保非公党建扩面提质。以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为目标,深入开展“三大”活动。一是开展非公组织大组建。对全市非公企业党员情况进行摸底,具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对党员少且相对集中的非公企业,按照地域相邻原则,采取划片建立“区域型”党组织;对党员少较分散的非公企业,采取市非公党委牵头,同行业非公企业成立协会,依托协会成立“同业型”党组织,努力扩大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面。二是开展三级合力大指导。深化非公党委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非公党委副科级成员联系规模上企业、非公党委成员联系规模下企业党组织活动,加强对非公党建工作的指导。对未建立党组织、员工1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按照属地管理,下派党员干部担任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企业做好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培养党组织负责人等工作,推进非公企业党的工作覆盖面。三是开展了党建之友大培训。依托党校举办1-2期培训班,采取专家讲座、论坛研讨、会后交流等方式,对20名影响较大的非公企业业主进行专题培训,加强对业主的党建意识引导,赢得企业主对非公党建的理解和支持。在原有的非公企业党支部的基础上新增加16户党支部,为合作市基层党组织中注入了新鲜血液。2.实施“领雁工程”,力促非公书记素质提升。围绕选任、培育、奖励抓活非公党织织书记队伍建设。一是开展选任源头行动。对党员人数较多、没有合适书记人选的非公企业,组织非公企业面向社会招聘党组织书记。区域型党组织书记,鼓励离退休机关事业单位党务工作者、改任非领导职务党员干部等优秀党务干部担任。同业型党组织书记,由协会会长担任。二是开展素质提升行动。在市工商局举办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对全市非公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推荐优秀非公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上级举办的相关党建培训。举办非公党组织书记论坛,促使其交流学习,帮助打开视野、提高水平。三是开展奖励激励行动。对于有非公党组织的企业,在企业年检时予以优先,以保证企业的积极性。

实施“先锋工程”,力促党的作用充分发挥。深化创先 争优活动,着力解决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难发挥的问题。一是开展“岗位建功”活动。深化“双向培养”,注重发现、培养优秀员工、岗位能手为党员,努力把党员员工培养成岗位能手。在党员中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诚信服务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为主题的“三亮三有三无”活动,构建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平台。二是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每季度组织非公企业党员围绕企业管理、技术革新、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等,开展建设方面等出谋划策。

三、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典型示范带作用。

市非公党委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发展壮大非公企业中党员人数,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成立党支部29家,发展党员137人,同时非公党委向部分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19名。并坚持注重实绩、突出创新、群众公认、民主公开的原则,挖掘一批素质过硬、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决定在“七一”前,召开市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2010年至2012年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显著的先进企业进行专项表彰,激发企业员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进一步引导广大企业党员成为推动合作市经济事业发展的 主力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带头人。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四、深化窗口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升为民服务质量

强化职能,营造环境,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非公党委和市局精心制定方案,以“五亮五比五创五评三上门”为载体,广泛开展“窗口月”、“窗口周”、“窗口日”活动。树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继续开展“文明服务窗口”创建工作。在市非公党委开展“书记接待日”、“科长、分局书记接待日”活动,书记、副书记和有关科室、分局书记负责人与公众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了解社会公众对非公党委的需求,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时解答社会公众提出的问题,接受建议、投诉和举报,以改进机关作风,更好地为非公企业党支部和非公企业党员服务,为社会服务。并在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重要节点,集中开展窗口服务活动,实行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党员亮明身份示范、窗口公开承诺服务,充分展示市非公党委优质高效、务实创新、勤政廉洁的窗口服务形象。而且协助市局建立完善并联审批制、首办责任制和特事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相关措施,努力增强党员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扩大舆论宣传,营造活动氛围,在建设 “五大甘南”中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先争优带来的新变化。

五、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及成员、办公室干部职能,结合“四联一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

积极动员引导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一步深化“四联一带”结对共建和结对帮扶活动,坚决打一场“利民富民”的攻坚战、持久战、决胜战。在帮扶困难、促进发展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在联系群众、为民富民中锤炼党性、创先争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工商法律法规、强农惠农政策、消费维权知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充分利用非公党委与广大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向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农牧村人口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工资性收入。综合运用非公党委职能,累计为贫困户捐款捐物资金达2.5万余元,并组织非公企业党员为贫困党员牧民党员捐款捐物,并积极为贫困村、贫困户牵线搭桥,促使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的成功嫁接,实现农牧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的互利共赢。为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群众生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不断深化公开承诺、自觉践诺活动 坚持开展“一诺三评三公开”活动。各党组织和每个党员按照“五个好”、“五带头”的目标要求,结合中心工作和岗位特点,组织开展公开承诺。坚持年初开展公开承诺,每季度一次领导点评,每半年一次群众评议,年底进行考核考评。一是深化公开承诺。党组织围绕服务合作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总体的部署及年度中心工作任务提出了承诺事项(承诺事项达54项),党员干部围绕监管执法维权、提升素质效能等提出了承诺事项,并接受了组织监督。二是开展领导点评。5月份,集中开展了领导点评工作。领导点评与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年度总结考核结合起来,对党组织和党员履行职责、兑现承诺、服务群众和创先争优情况进行了点评。三是组织群众评议。坚持群众广泛参与、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示反馈的原则,以党支部为单位,做到每了个党支部和每名党员都接受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公开到公开栏中,对群众不满意的事项,限时进行了整改提高。

合作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

实施“三大工程”,破解非公企业党建五大难题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合作市非公有制企业委员会结合破解难题题主题活动,创新开展“三大工程”破解党组织难组建、支部书记不会开展工作、支部工作难开展、党员作用难发挥、党员培训教育难进行等非公企业党建难题,实现了党建与企业发展共赢。全市196家非公企业,共建立党组织45个,规模以上组建率达到100%,规模以下组建率达23%,有700余名党员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新发展党员137名。有效促进了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和谐统一,有效促进了企业党建的提升。

实施“凝聚工程”,确保非公党建扩面提质。以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为目标,深入开展“三大”活动。一是开展非公组织大组建。对全市非公企业党员情况进行摸底,具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对党员少且相对集中的非公企业,按照地域相邻原则,采取划片建立“区域型”党组织;对党员少较分散的非公企业,采取市非公党委牵头,同行业非公企业成立协会,依托协会成立“同 业型”党组织,努力扩大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面。二是开展三级合力大指导。深化非公党委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非公党委副科级成员联系规模上企业、非公党委成员联系规模下企业党组织活动,加强对非公党建工作的指导。对未建立党组织、员工1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按照属地管理,各党建工作站派党员干部担任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企业做好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培养党组织负责人等工作,推进非公企业党的工作覆盖面。三是开展了党建之友大培训。依托党校举办1-2期培训班,采取专家讲座、论坛研讨、会后交流等方式,对20名影响较大的非公企业业主进行专题培训,加强对业主的党建意识引导,赢得企业主对非公党建的理解和支持。

实施“领雁工程”,力促非公书记素质提升。围绕选任、培育、待遇抓活非公党织织书记队伍建设。一是开展选任源头行动。对党员人数较多、没有合适书记人选的非公企业,组织非公企业面向社会招聘党组织书记。区域型党组织书记,鼓励离退休机关事业单位党务工作者、改任非领导职务党员干部等优秀党务干部担任。同业型党组织书记,由协会会长担任。二是开展素质提升行动。在党校举办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对全市非公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推荐优秀非公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上级举办的相关党建培训。举办非公党组织书记论坛,促使其交流学习,帮助打开视野、提高水平。三是开展奖励激励行动。对于有非公党组织的企业,在企业年检时予以优先,以保证企业的积极性。四是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挂点制度,指导、帮助企业党组织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员一岗双责、党费收缴管理、党建工作经费保障等各项党建工作制度,促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实施“先锋工程”,力促党的作用充分发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着力解决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难发挥的问题。一是开展“岗位建功”活动。深化“双向培养”,注重发现、培养优秀员工、岗位能手为党员,努力把党员员工培养成岗位能手。在党员中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诚信服务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为主题的“三亮三有三无”活动,构建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平台。二是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发挥旗帜标杆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范畴,引导党员在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为企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等方面发挥标杆作用,成为引领员工奋发向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非公党委为帮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员工摆脱困境,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到组织的温暖,全体党员带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愿捐款。三是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拓宽党员行使民主权 利渠道,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员工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向企业主建言献策和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科学发展动脑筋、出主意。广泛开展“我为企业献良策”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员工待遇、企业党建等方面提出建议意见。

合作市非公有制企业委员会创建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汇报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活动开展以来的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机制运行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有效举措。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的要求,以及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实际情况,现将合作市非公制企业委员会创建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报告如下:

1.建立公开承诺制。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制,明确党组织争创“五个好”、党员争当“五带头”的承诺目标、承诺内容、履诺措施等。重点要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承诺;围绕如何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出承诺,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

2.建立联系点制。根据党委和各支部的实际情况领导干部每人联系若干非公企业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暨创先争优活动的联系点,适时深入联系点了解开展党建工作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建立联系点信息沟 通与工作协调制度,帮助解决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指导联系点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求突破,在加快科学跨越发展的思路和做法上求创新,在工作业绩上争创一流,下大力把联系点培育成为党建暨创先争优活动的示范点。

3.建立分级点评制。建立并认真落实领导分级点评制度,通过召开创先争优活动点评专会、集中汇报会、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情况进行点评。专会点评可与落实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相结合,原则上每半年或一年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创先争优活动进展情况适时进行不定期点评,以点评促改进、促提高。

4.建立群众评议制。采取述职测评、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发放调查问卷、召开群众评议会、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党员和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的意见;或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州非公党委领导进行评议;可通过简报、报刊、网络、专栏等各种形式向群众公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情况;认真梳理汇总评议情况,提出整改措施,以整改的实际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四、建立活动台账制。创先争优活动台账是创先争优活动的真实记载,是履诺践诺的执行手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书面见证,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备的档案资料。应当及时 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情况台账、点评情况台账、创先争优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续改问题台账,办实事办好事台账,典型选树台账等。

6.完善考评监督机制。坚持科学求实、简便实用、分类考评、公开公正、群众满意的考评原则,在实践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监督,促进考核成果转化。

(一)成立常设考评机构,确保考评科学公正。

(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考核成果转化。

(三)强化监督评价机制,推动创先争优社会化。

希望省上着眼于干部的选拔任用,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

因为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进行客观、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估,是对党组织进行整改和对党员进行奖惩、任用、培训、晋级晋职等的依据。构建长效的先进性考核评估机制,就是要把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考核评估纳入制度化建设的轨道,使其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真正实现激励党员、有效引导党员、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标。一是希望健全监督制度。重点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二是希望建立健全党员激励工作机制。要把“组织创先进、党员当优秀”的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三是希望健全实绩考评机制。以“五个好”、“五带头”的先 进性标准为参照要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实施细则。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四是希望健全选人用人长效机制。科学利用考评的结果,有效运用于干部的选拔,形成推动创先争优的选人用人机制。

篇2: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1. 机制驱动, 制度保证分工明确

一是监督保证。学校成立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领导小组, 针对“大课间活动”制定具体的评价考核方案, 由学校、家长、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要求相关部门人员做到“一监督、二保证、三落实”。“一监督”就是通过家长会, 向社会公布“大课间活动”的工作方案、计划安排、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 自觉接受家长的监督, 不准任何教师以任何借口拖课或其他原因占用“大课间活动”时间, 做到专时专用;“二保证”就是保证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活动安全;“三落实”就是指带队教师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

二是分工明确。“大课间活动”由教务部门和政教部门及班主任组织实施, 体育组负责体育活动的项目指导, 班主任老师负责班级管理。全校几千名学生的“大课间活动”, 光靠体育教师来组织进行是不行的, 要想提高“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离不开班主任这支队伍, 学校对班主任的体育运动专长进行了摸底。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了对班主任的体育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如何组织体育活动、体育游戏的规则方法、体育活动中的安全等。同时, 也对体育教师的项目指导提出了要求, 要求每个班级的学生必须掌握5~8种体育游戏活动方法, 以及较为熟练地掌握一个运动项目的技能。

2. 教学驱动, 开齐开足拓展内涵

一是开足开齐。一切体育活动都要以运动技能的掌握为基础, 因此, 体育课堂教学决定了“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体育课堂是学生学习掌握技能、学会游戏的场所,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小学部1~2年级每周4课时, 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 初中7~9年级每周3课时, 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

二是丰富内容。在多年的“大课间活动”的实践中, 我们发现一种活动项目对学生来说, 感兴趣的持续时间仅仅为3~4周, 因此, 为丰富“大课间活动”, 学校开发了《童年·阳光·健康》的体育校本课程, 全册教材按照“趣味柔力”“我与毽子”“飞扬板羽”“快乐跳绳”四大板块构建, 在各年级的体育课教学中, 学校要求必须有一节课将校本课程的项目作为主教材进行教学。“大课间虽然好, 但老是跑步、单腿跳什么的, 比较枯燥”, 这是一些学生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 一些流行、时尚的新兴运动不断涌现, 体育教学何不跟时尚来一个超链接?有氧操、现代舞、国标舞、旱冰、毽球、徒手和器械健身操, 体育教师各显其能, 将自己拿手的项目教会学生, 很好地丰富了教学内容。项目内容的多元化, 不仅丰富了课堂, 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也为“大课间活动”拓展了项目空间。

3. 内涵驱动, 组织有序保障安全

“大课间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早晨第二节至第三节课间安排了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 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 确实保证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在下午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适其能而动、量其体而做、激其趣而为”, 学校把具有实际内涵的健体目标贯穿到学生“大课间活动”体系之中, 为了提高“大课间活动”质量,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不断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活动按三个篇章内容进行, 按时进行轮换, 具体见表1。

同时, 学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 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有关冬季长跑规定的要求 (小学生每天长跑1000米, 中学生每天长跑1500米) , 组织好学生进行锻炼。如何保障学生在运动中的安全, 长期困扰着学校和体育教师, 它是影响“大课间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校为保障学生在运动中的安全, 对“大课间活动”提出了“有序”的硬性要求, 做到入“有序”、退“有序”、活动“有序”。要求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安全工作中, 并由每天的总值日和安全巡视员负责总体的组织和把关, 教导处认真开展检查。

4. 联动驱动, 家校一体科学链接

我国中小学校的运动会上大多是这样一幅场景:场上运动的人少, 一旁看的人多, 学生欢欣鼓舞, 家长拎水、拿衣服。但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推进, 许多社区都通过举办亲子运动会、各行业各俱乐部的项目联赛等形式来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我们认为, 要想使“大课间活动”更有生命力, 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 我们尝试邀请部分家长, 轮流到学校参与学生的“大课间活动”, 并向家长发出了《告家长的一封信》, 向家长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 争当“体育之星”, 学校每月根据孩子参与情况评选90名“体育之星”。二是要求家长督促孩子, 穿好适宜运动的服装参加运动, 引导孩子科学补充水分,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活动。三是要求家长要经常向孩子了解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情况, 和孩子一起重温“大课间活动”项目。特别是假日、假期, 家长更要承担起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的重任,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项目。四是积极参与学校落实“大课间活动”的监督工作。

篇3:推广秸秆还田 建立禁烧长效机制

一、秸秆还田理论、技术、实际操作可行,能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首先,秸秆还田理论上可行。我国是人口大国,为保证粮食供应,土地复种指数很高,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实现定期休耕制度来保持和恢复地力。多年来,我们采取的是掠夺式种植方式,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保肥保水能力降低,农业生产进入高投入、高产出、低质量、低效率的怪圈。据江苏省里下河农科所测试,以每667平方米还田麦草300千克计,土壤有机质还量可以增加19%,所以民间有“三年秸秆还田,能换一块海绵田”的说法。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节水灌溉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效益十分显著,以一麦一稻为例,可以节本增效达100元以上。

其次,秸秆还田综合配套技术成熟。麦秸还田,以麦秸机械化切碎还田,秸秆还田以机械耕翻埋草,机械化插秧配套技术为主。稻草还田,以稻草覆盖还田或稻草机械化切碎还田方式为主,稻茬免耕的田块,在施足基肥,按正常播种量均匀播种,施用除草剂后盖草,再用墒沟泥均匀撒盖。河南省的全量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得到国家科技部和河南省科技厅的认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也已很成熟,2013年全市推广应用面积达到40880.43万平方米。可以说秸秆还田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待行动”。

再次,秸秆还田具有成功操作的典范。2014年全省13个市36个县(市、区)示范推广全量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122061万平方米,平均667平方米产达589.9千克,亩增产稻谷28.3千克,增产4.8%,每667平方米增效56.8元,取得了很好效果。据调差,秸秆粉碎还田埋草增加成本10元左右,相比秸秆还田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秸秆禁烧的重点和难点是小麦秸秆,抓住麦秸还田关键,也就抓住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和关键,同时引导农民进一步提高稻草综合利用率,就能开辟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新天地。

二、配套政策,加大投入,加强引导,综合利用,是建立秸秆禁烧长效机制的关键

篇4: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关键词】志愿服务;民办高职院校;长效机制

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推广志愿服务,首先必须对“志愿服务”一词作准确清晰的把握,否则接下来的任何研究性结论都会出现偏倚。“志愿服务”泛指利用私人的时间、职业技能、资源和爱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公益性的、无偿的、非职业化的援助行为。

从理性角度分析,志愿服务是一种不计个人回报的参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进步和完善社区范围工作的精神,是个人对自身价值、人类、社会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乐观态度。从社会角度分析,对中国而言,志愿服务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生活理念向现代生活理念转变,是建设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助推器。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志愿服务作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学校角度分析,志愿服务是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思想伦理道德,公民道德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志愿者行动满足了当代青年实现自我和奉献社会的一种自觉追求, 体现了当代青年关注社会问题并为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而积极参与的热情。

1.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推广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1.1在民办高校中推广志愿服务是促进校风学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校风学风建设是民办高职院发展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在笔者看来,更是一个衡量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能力优劣高低的重要标准。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受办学性质,生源结构,招生层次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限制,生源质量良莠不齐,普遍存在自我管理和纪律意识淡薄,政治理论水平较低,个人思想道德觉悟有待提高的情况。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学生的不全面发展,严重阻碍了民办高职院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通过推广志愿服务,构建起志愿服务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体会“和谐、协作、互助、友爱”的志愿服务精神本质,增强自我思想觉悟能力,锻炼团队协助能力,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强化自我管理和纪律意识,有利于大力促进校园的校风学风建设,也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最大化。

1.2在民办高校中推广志愿服务是学生自我素质提升,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推广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除了上述两点以外,对于学生自身也存在极其深远的意义。伴随权责意识、国家主人翁意识的增强, 学生青年渴望走出校门去亲身感受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 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对某些社会活动给予支持或反对。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其庞大的社会规模和崇高的价值量念恰好满足了广大学生青年迫切渴望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以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和自身价值的心理需求。另外,其公益性和志愿性的宗旨也唤起了广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成为大学生青年促进自我提升,自我锻炼的动力。

除此之外,在目前大学生培养模式中,学生的实习经历严重不足,通过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可以弥补实习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技能,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2.在民办高职院校推广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比较早地认识到志愿服务对于全面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的巨大作用,针对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推广工作,也取得不少具有岭南特色的推广志愿服务成果。如开发了“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内义工平台”,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如为确保志愿服务有序、良好运作,制定出《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义工服务管理办法》,对学生外出开展义工服务有一系列规范的申报、审核、认证程序。除上述工作以外,学校团委要求各二级学院配备有义工服务管理教师,负责对学生开展义工项目进行指导和审核,为二级学院开展志愿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撑。实践出真知,在深入推广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通过调研总结出存在的问题。

2.1学校对志愿服务工作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组织力量薄弱。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是在共青团组织下开展实施,民办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但共青团在民办高职院校里的力量是相对薄弱的,一般只有3-4名专职干部,由于还要承担其他共青团工作,能用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上的力量非常有限。

二是缺乏经费保障。由于民办高职院校体制的特殊性,以及国家相关政策上的限制等因素,其办学经费相当紧张,虽然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投入一定的资金以作为支撑,但仍无法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

三是制度保障仍不完善。就目前而言,民办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也缺少电子信息化管理,其过程中容易出现错漏,混乱以及遗失等情况,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登记记录造成一定的影响。

2.2活动开展形式单一,缺乏专业结合

从目前我校义工项目来看,我校志愿服务的形式过于单一,校内主要集中在协助部分行政部门(如图书馆、档案室、后勤服务中心等)处理日常事务、清洁校园环境、服务校园或二级学院大型活动。

而在校外主要集中在敬老院、孤儿院开展扶老助残、支教服务等。开展的志愿服务多具有短期性或间歇性特点,并常选择节假日、纪念日、活动日等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民办高校,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并没有与学生的专业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无法在志愿服务中得以施展,这容易造成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减退,更无法实现“服务学习”的目标效果。

2.3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热情”有余而认识不足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喜好动手操作的专业技能,喜好课堂外的活动,热衷开拓视野、长见识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虽然学生参加志愿者的热情很高,但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缺乏深刻认识,存在着以下的浅薄、偏颇的认识:

一是把志愿服务简单地看作是助人为乐,而不是将其理解为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一种形式;二是在志愿服务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志愿服务工作认识层次不高,往往处于被动接受,被“志愿服务”;三是个别同学带着功利性和目的性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例如为了完成学校义工时的要求以及实现评优评先等个人目标;四是校园有部分同学对志愿服务存在误解,认为志愿者是出风头,争名利,这些无形中对志愿者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2.4辅导员在志愿服务工作开展中存在不足

一是认同态度不足。表现为容易对于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抱有一种“平常心”,认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十分平常,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和肯定。二是教育引导不足。往往表现在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在思想准备和组织实践方面没有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促进志愿服务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3.民办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推广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

上述的问题严重影响和阻碍民办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的长远发展,探索构建一套严谨而科学的长效机制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校方到学生自身,抓住症结,对症下药,共同完善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构建。

3.1加大力度完善配套支持,提供必要保障

一是继续坚持搭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实施部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联动机制。在学校党委的统筹下,大(下转第396页)(上接第385页)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结合,让其成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发展和提升志愿服务工作关注度的可行性举措。同时系统地为志愿者机构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和办公资源,为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提供思想指导。笔者建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志愿者培训,并且一同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当中,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政治理论课堂上适当地讲授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体会;并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把理论课内容“活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此外,民办高校在资金问题上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争取社会力量,如社会捐赠、商家赞助等方式募集经费,提供物质保障。

二是加快推进志愿服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志愿服务工作。由网络平台对志愿服务项目、学生信息、学生完成志愿服务情况以及时数等内容进行登记归档,并设置工作人员对网络平台进行维护管理。信息化管理使得学生的志愿服务完成情况更为直观和客观,学校的志愿服务工作更规范,志愿服务出现问题反馈更加及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

3.2校企联合,丰富服务内容,实现服务学习

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而当前亟待在志愿服务当中更应该提出专业学习和社会服务不割裂的“服务学习”这一进阶目标。针对服务学习这一目标,可尝试充分利校企合作中的企业较强专业针对性,由相关企业提供社会平台和渠道等社会资源,牵头创建志愿服务项目,相关专业的学生加入项目进行志愿服务。这样能够将企业的社会资源与学校的人力资源连接起来,扩大服务的影响面;同时也能让学生既能在志愿服务中充分运用锻炼专业技能回馈社会,在学习中服务,通过服务体验促进学习,最终将服务学习统一起来。

3.3加强学生自主管理,不断提高思想境界

志愿服务推广还需要学生自身加强对理论学习,通过相关志愿服务资料的阅读以及参观了解社区志愿服务站点等形式,全面正确认识志愿服务的内涵和意义,端正自身态度,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当中。另一方面,作为校内志愿者学生组织管理者的学生干部也应该不断学习锻炼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制定相关规范要求加强自主管理力度,强化学生志愿组织的管理,全力打造一支有组织有素质的志愿服务队伍,为学校志愿服务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

3.4辅导员充分发挥角色作用,成为志愿服务推广“助推器”

民办高职院校中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接触时间较长,也较容易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因而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日常与学生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并当学生完成志愿服务后应给予重视,适当表示肯定和赞许,让学生坚定参与志愿服务,奉献自我的信念。此外,辅导员更应该在所带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前或者过程中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志愿服务,完成相关工作。

篇5:中外阅读推广的体制机制比较

【关键词】阅读推广;立法;政府;组织建设

【作者单位】卢容,四川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精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思想交流活动。从个人来说,阅读可以撷取知识和信息,愉悦身心、陶冶性情、提升修养;从国家民族来说,阅读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推动国家、民族发展;从人类社会来说,阅读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而阅读需要推广,需要组织、推动。

阅读推广是指政府组织、机构、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向读者组织相关阅读活动的行为。即通过营造氛围、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等手段引导、帮助读者阅读,让读者喜欢阅读,爱上阅读。阅读推广需要有好的体制机制。

何谓体制机制?体制,《辞海》的解释是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本文主要是指侧重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机制,《辞海》的解释:“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即“要了解它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生物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联系”。运用到政治、法律和管理以及社会生活等范畴,借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本文这里所指阅读推广的体制机制,主要是指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设立机构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在阅读推广体制机制方面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国外在阅读推广体制机制方面的许多优秀经验值得借鉴。

一、立法促进

一些国家和政府为了推广阅读,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将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予以确立。阅读推广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是阅读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美国从1995年开始,注重以立法的形式将阅读推广法律化,推出了数个阅读计划与法案,旨在加强对学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998年,国会通过了《阅读卓越法》,在中小学教育法第二章中特别加入了有关阅读的条文[1]。2002年1月,美国政府制定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教育改革法案。此法案旨在赋予学校和地方更多权利,保证其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及阅读能力,该法案对促进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2月,奥巴马总统继续推行全民阅读方案,在其《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ARRA)中强调要重视在初级教育阶段开展阅读提高计划,并加强对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培训[2]。

日本政府善于利用政策、立法支持国民阅读的推广。1997年,日本修正“学校图书馆法”,规定学校规模只要超过12个班,都必须指派学校图书馆员。2001年11月,日本制定《儿童读书活动推进法》,指定每年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日本政府投入650亿日元,敦促各级学校、社区和地方政府改善读书环境[1]。

北欧国家丹麦在1920年就通过了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并根据文化、社会的发展等多次调整相关法案。丹麦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国家。现在,丹麦的图书馆法立法体系相对比较完整,在版权、公共借阅权、图书馆服务和出版物缴存等领域均立有成文法[3]。

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阅读进行立法保障。保加利亚早在百年前就形成立法,规定每30户居民的村子都要建立“人民阅读室”[1]。韩国1994年颁布《读书振兴法》,2009年推出《读书文化振兴法》等[4]。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相关阅读推广法律制度,这的确令人惋惜。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在全会决议中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为了规范和保障各类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的阅读率,2013年,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3年3月开始组织起草《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这个条例先后列入国务院2013年、2014年法规计划和中宣部文化相关规划,目前正处在征求意见阶段。而地方立法已经先行一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湖北省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也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出台也指日可待[5]。一系列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必将从制度设计上为我国的阅读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政府推广

政府是国家、社会的管理者、执行者,是各种社会活动的组织者,理应成为推动国民阅读的主要力量。

美国历届政府都比较重视阅读推广,每位总统上任后,都将阅读推广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而且政府会推出一系列政策以推行阅读推广。1987年,里根签署了一份文件,把该年确定为美国“读书年”,向中学生推荐了若干种优秀读物[2]。克林顿在任时期,发起“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布什上任后,主张“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现任总统奥巴马更是被美国媒体认为是美国很长时间以来“有文化的总统”,他不仅本人喜爱读书,而且大力推广国民阅读。在政府方面,自1995年以来,美国先后推出了卓越阅读法案、美国阅读挑战、阅读优先计划等项目,不断提高民众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增强全美文化氛围。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设有国家阅读基金,政府是阅读推广活动资金上的强大后盾和雄厚基础。

英国政府自1998年9月起就提出“打造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口号,并将读书周、读书月延长为阅读年。政府额外拨出1.15亿英镑供各个学校图书馆购置图书;2006年6月,英国女王官方生日的主要活动就是阅读推广,主题是“让孩子们重拾经典”;2008年是英国政府确定的又一个“阅读年”,启动了一系列活动鼓励家长与儿童共同阅读;英国政府还公布了一项名为“恢复阅读”的计划,旨在帮助来自贫困家庭的6岁儿童解决阅读困难的问题[1]。

nlc202309031233

印度政府于1997年12月重建了国家图书发展委员会,并将其改名为国家图书推广委员会(National Book Promotion Council,NBPC),这个委员会提供了一个论坛,以便于一些问题的意见交换,如图书的写作和制作,出版和销售,定价和版权,人们的阅读习惯,不同地区的图书利用率和图书的质量、内容等[6]。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阅读的推广。1997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2004年4月23日,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文化部、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等在全国组织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这次主题活动在全民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全民阅读的新高潮。

我国党和政府领导人也非常重视阅读推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并将读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他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3]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温家宝专程来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并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我国政府对阅读推广的重视有目共睹,也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阅读推广的重视应进一步加强。一些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认为政府对阅读推广可以给予更多实质性的扶持。比如,成立相关的阅读推广组织或阅读推广研究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的阅读推广活动,设立“全国读书日” “儿童阅读日”等。

政府还应加大对阅读推广的推进力度,将促进国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有专家提出,要将阅读提升到建设民族共同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到国家文化实力和营造全社会共同精神家园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推动全民阅读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有专家还希望进一步完善全民阅读主管机构,推动设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研究制订国家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制定《国家阅读大纲》,设立“国家阅读节”等。专家们的这些建议既是一种意见,也是一种要求,可以作为政府下一步工作的目标,将阅读推广进一步做得更好。

三、行业支持

专业学会、协会,各种民间社团组织,是介于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是一种民间性组织,称为非政府机构(NGO),是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专业学会、协会的个人会员,往往都由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德高望重的人士组成,其作用是通过组织行业的社会资源,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为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并履行一定的监管职能。这种行业组织也是推广阅读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美国,专业学会、协会等行业组织是推动国民阅读的重要力量,这些学会、协会都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有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能够有效推动阅读推广。美国图书馆协会一直积极推动丰富多彩的读书项目。2000年5月,美国图书馆协会推出“从出生就阅读”计划,鼓励父母教育出热爱阅读的小孩,这一计划对推广阅读起到重要作用。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公共计划部门提倡并发起的“一城一书”活动,在全美社区推广阅读,对改善、融洽社区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2006年,由美国国家人文艺术基金会、美国中西部艺术基金会、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学会等机构联合发起全国范围的“大阅读计划”,旨在激发民众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成为美国阅读社会建设的开端[2]。美国相关学术协会的资金来源基金会的赞助或个人捐赠,资金较为充足,在经费上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2]。

德国共有200多个促进阅读的社团组织,其中成立于1988年的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其历任名誉主席都由德国总统担任。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在全国组织了9000多名读书志愿者,在推动德国全民阅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7]。

中国图书馆学会是我国专业学会中相对专业、权威的学术团体,在推动我国全民阅读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从2004年起,每年的“全民阅读月”读书活动和4·23“世界读书日”活动都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从2005年开始,中国图书馆学会将每年12月的“全民读书月”活动扩展到全年。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又成立了阅读推广委员会。一个又一个读书活动的举办,一个又一个活动组织机构的成立,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推广全民阅读殚精竭虑,促进了全国图书馆服务工作和阅读活动的火热开展。

我国绝大多数的行业学会、协会等学术团体都是由政府财政支持的,自身没有经费来源,而没有经费来源的阅读推广,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一方面,各行业学会、协会应多方面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国家要从法律上立法支持民间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为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支持。在资金来源方面,一是通过财政追加拨款的方式,为阅读推广活动筹集资金;二是设立国家阅读基金,解决阅读经费紧张的问题。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也可以设立各种各样的阅读基金会,以促进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相继举办“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等活动,阅读推广活动范围在扩大,时间在延长,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势头良好,效果也在逐步显现。不过,当务之急是必须解决好阅读推广的体制机制问题,将阅读推广制度化、组织化、体系化、程序化、规范化,加强立法、加强管理,在政府层面、行业层面、企事业单位层面以及社会各个层面,多建立一些组织机构、基金会等,多从事一些实质性阅读推广的活动,而不是赶场、作秀。只有这样,阅读推广活动才能在全国形成长期、持久的热潮,国民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可喜的是,党的十八大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历史性地写进党的政府报告,全民阅读立法也已经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相关法律法规正在草拟,地方立法已经开阅读推广的先河。相信我国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努力运作下,国民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都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1]程亚男. 关于阅读推广的几个问题[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9(4).

[2]王翠萍,刘通. 中美阅读推广比较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2012(5).

[3] 梁启东. 阅读天堂与童话王国:丹麦图书馆的推广阅读与终身学习[J]. 阅读时空,2013(11):106.

[4] 李新祥. 全民阅读推广“热”的“冷”思考[J]. 出版广角,2012(7月上):37.

[5]吴娜. 全民阅读在中国[N]. 光明日报,2015-01-06.

[6] 张春丽,金岳晴. EDUSAT对印度阅读推广事业产生的影响[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1):97.

[7] 程文艳,张军亮,郑洪兰等. 国外高校图书馆推广阅读文化的实例及启示[J]. 图书馆建设,2012(5):50.

上一篇:学生厕所抽烟检讨书下一篇:有耐心等待成功的经典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