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蜡烛下作文

2024-04-24

红蜡烛下作文(通用11篇)

篇1:红蜡烛下作文

红蜡烛(下)作文

红蜡烛(下)等小鹿、野猪、兔子、乌龟、黄鼠狼,点了蜡烛以后,老虎和大灰狼来了,老虎问:“这是什么东西,我来点一点。”小动物们只好乖乖地拿了一根蜡烛给它。老虎冲上前去把蜡烛点着了,大灰狼佩服地说:“哎呀!老虎真勇敢呀,!该我点了吧,老虎。” 老虎说:“好吧。”大灰狼要胆小一点,它想了一个办法,它先拿一根牙签,把牙签点着,再把牙签丢到蜡烛边,这样蜡烛也点燃了。老虎说:“大灰狼,你真聪明。”红蜡烛(下)作文1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2:红蜡烛下作文

对了,就是蜡烛。那时,蜡烛是生活的必备物,就像现在的电灯一样,它是照亮人生的工具。

蜡烛无私奉献,默默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没有一丝怨言。一支小小的蜡烛,对于世界来说它是渺小的,但它也在尽所有的能量散发着自己强烈的光芒。其实这也是老师的品格,除了把自己毕生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外,还通过自己的言行塑造着学生的品格。

一天早晨,我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打开书包,翻开昨晚的作业,发现自己闯了大祸:昨晚的作业没做完!心想:“这下好了,作业没做完,老师的臭骂是少不的了,还有我在老师心目中好学生的形象也会被破坏,而且会成为同学们的笑柄。”我脑子里立刻跳出一个念头:补作业。我看了看两旁,没什么同学盯着,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狂写。

这一补就是将近十五分钟,同学们都开始陆续进教室了,我的作业也补得差不多了。就在这时,透过窗子我看到了老师!我赶紧把作业收起来,心砰砰地跳,希望老师是路过,可是老师偏就走进了教室,我急出了一身汗。

“XXX,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这下,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有的同学脸上露出了坏笑,有的同学一幅看好戏的表情。我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向老师的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我才知道,老师是要我参加一个朗诵比赛,老师跟我讲关于比赛的事项我都没听进去。我的心里正在产生很大的矛盾,到底要不要向老师承认错误呢,如果不承认,我就会像心里压了一块重重的石头,如果说了,老师会不会原谅我呢?等到老师让我回教室的时候,我终于鼓足勇气,对老师说:“老师,我昨天晚上的作业没完成,请您惩罚我吧。”老师笑了,她亲切地对我说:“XXX,你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非常好,你是个诚实的孩子,老师不会惩罚你,谁不犯错呢,老师小时候也有忘记写过作业的,这都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听了这句话,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篇3:红蜡烛下作文

1990年前后的数年间,筒井康隆陆续发表了许多充满奇思妙想的,或者说是所谓实验性的小说,譬如逐一消去日语五十音图中的一个音的《给残像涂口红》,以新闻连载的形式出人意料地策划与电脑通信联动的《晨间小精灵》等,这些作品除了铁杆科幻迷和筒井康隆粉丝们之外,也吸引了更广泛的读者层。在女性杂志《Marie Claire》上连载的《红辣椒》,相比于前面提到的作品,淡化了实验性,而突出其娱乐性。

《红辣椒》讲述的是荣获诺贝尔奖提名的“美女精神治疗师千叶敦子”与“天才科学家时田浩作”一起研发出“PT仪”和PT仪的携带版迷你DC,千叶敦子利用这个新发明,变身为代号帕布莉卡的美少女,进入患者的梦境进行精神疾病的治疗。一天,迷你DC被人偷走后,使用这机器强制介入他人梦境并使其精神错乱的案件时有发生,不少人的梦境开始重叠交错,扰乱了现实世界的逻辑与次序。面对混乱,千叶敦子与自己的分身——红发少女帕布莉卡穿梭于现实与梦境之间,找出了偷走机器的幕后黑手,并成功化解了危机。

一、对小说《红辣椒》文本的再解读

筒井康隆的大部分作品,都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还受到电影闹剧的影响,所以日本科幻作家兼评论家川又千秋说筒井康隆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动作喜剧类的骚乱疯狂,或是沉静聪明的疯狂。《红辣椒》也依然保持着这样的风格,小说中混杂着科学和邪教,也有梦境和神话,人物在现实和梦境中来回穿梭,梦境中的事物在真实世界中游荡造反,这种时空的混乱交错看似是一场荒诞的闹剧,但暗含的却是对人性的更深层思考。作品围绕“梦”展开,对于故事而言,“梦”固然富有魅力,但处理起来却也必须非常慎重,因为它是相当危险的素材。作家之中,能将“梦”描写成如此大餐的,放眼日本,除了筒井康隆之外,再不作第二人想。他在处理梦这样一个无意识的世界时,所用的手法无疑是相当“有意识的”。在阅读的时候,会给人一种渐渐加深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到底是谁在读《红辣椒》这个故事?到底是谁在梦?Radio Club被设定为变身作帕布莉卡的千叶敦子与患者见面的地方。换言之,这个酒吧是位于现实与梦境,或者说千叶敦子与帕布莉卡的交汇处的,可以说是整个故事当中惟一“清醒”的地方。正如日本文艺评论家齐藤美奈子说:“在故事中设定这样的地点与人物,还故意插入时间轴的做法,《红辣椒》究竟是要提醒我们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为了将所谓《红辣椒》的故事世界更加相对化。可这究竟出于谁的意志?是筒井康隆吗?是故事之外的谜之说书人吗?这一切都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但是梦与虚构就如同异卵双胞胎一样,具有强烈的相似性。在故事的最后,阵内与玖珂登场,两人间晦涩不明却又暗藏意味的对话,对于故事《红辣椒》而言,是更加“清醒”的存在。如同闹钟一样,在提醒读者时间到了,到了该醒来的时候了。筒井康隆利用人类的心灵无边界的思维特点,将读者带入梦中虚无的漩涡,游走在虚无的边界,当故事结束时,利用这个结局将读者抽离出这虚无的边界,回到现实存在中。而这正是文字的神奇与魅力所在。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表达的内容更具内涵,故事结构更富层次,人物塑造也更加丰满,以文字传达意义,善于表达抽象的概念和心理描写。在《红辣椒》中,筒井康隆对于作为治疗师帕布莉卡和被治疗者理事长岛寅太郎、能势龙夫和粉川利美之间暧昧而又微妙的情感交流,和作为千叶敦子对时田浩作压抑、纠葛、别扭的情感状态以及两人平日的相处模式又是与作为帕布莉卡截然不同的两种人格描写得十分细致与立体。《红辣椒》中看似荒诞的闹剧下,其实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讽刺与哲思。

小说之所以吸引人的另一个方面,则是其中蕴含了许多“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小说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也由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小说中的角色,内容以及思想都与读者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由此出现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读者看到抽象的文字,经由大脑转换为自己内心所期望的角色和情景,这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过程恰好完成了读者个体对小说中内容与自身联想想象的最高匹配度,即最高程度地达到了读者个体的期望值。因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能力对小说中的内容情节即角色性格在脑海中进行绘制。就如千叶敦子和帕布莉卡,一个人的两个分身,却同样是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一个如冰一般冷艳,另一个却有着火一般的热情,这样极端对立的双重性格,这样的人物形象必然是接受主体内心历史积淀的记忆中相关表象的重新唤起,读者的这种自由想象本质上就具有主观性和创造性。

二、从《红辣椒》的小说到动画电影的转型分析

首先,从传播途径来看,由文学语言构成的小说,其目标受众必定是有限的。筒井康隆的《红辣椒》于1993年在日本出版,而时隔近十年,中文翻译版才在国内正式出版。而大部分知晓《红辣椒》的则是通过今敏的动画电影。在如今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更多的人愿意花一两个小时去电影院求得哈哈一笑,而不是耗费几天时间从阅读文字中求得心灵的慰藉。所以今敏的《红辣椒》无疑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而今敏实在是个很有才的导演,水上清资的编剧功底也很深厚。

第二,从表达方式来看,动画电影中接受帕布莉卡治疗的只有一位:警察粉川,而原著中有两位:汽车公司副总能势龙夫与警视监粉川利美,今敏将两个人杂糅在一起,使人物关系简洁化。乾清次郎与岛寅太郎的职务互调,更加突出乾清次郎独裁者的形象。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必须具备与众不同的特质,能够对观众的心理造成一定冲击和震荡的具象表现,因此,从抽象的文本形象到具象的视觉画面的转换以及将抽象思维转换为视觉思维是电影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照小说和电影看,可以很清楚地比较出视觉媒体和书本媒体的差异所在。视觉媒体突出视觉特性,通过声光色的运用强调临场感。“精神医学研究所的职员公寓……各个十字路口的阴影里,走出来成百上千个一米高的人偶娃娃,充斥了夜间的人行道和车道……”这是小说中到达高潮的梦与现实的交错混沌的场景描写,在今敏制造的光影世界中,家用电器、各种日用品变成了参与大巡游的诡异生物,而巡游队伍的中心人物是沉浸在自己精神王国的国王,日式玩偶、马戏团的小丑、游乐场中的各种玩偶的大巡游,街上的人跟随着巡游队伍高声呐喊癫狂的口号,做着各种怪异的动作,构成天马行空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的视觉盛宴,不得不为今敏的创作才华所折服。《红辣椒》中所讲述的奇幻历险故事赢得过多位导演的青睐,他们都想将这部精彩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小说中所描绘的场景太过奇妙狂热,把由无数个梦境搭建起来的故事拍成电影确实难度太大,所以这样的改编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今敏以惊人的细腻笔触和恢弘大气的构图描绘出这场梦境大冒险,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小说中优美精致的字眼,意想不到的故事脉络,奇妙的场景变换,精彩的内心独白都让读者体验到了阅读的快感与享受,从文字转换到大屏幕,需要以一帧帧的具象画面作为其传播的载体,所以对小说的改编必须精雕细琢,运用巧妙的叙事策略,将视觉媒介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到最大,这是从文本到大荧幕的必经之路。“视觉文化是指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为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它以影像为中心,改变了以文字为核心的文化形态,是在高科技的支撑下回归到人类认知的童年,是最贴近自然又最富个性和创造性的文化。”视觉表达中所必需的演员、场景、创造氛围的构图和色彩等,在构成中以影像事实为基础不断加强银幕画框的精神元素,最终提供比文学广阔得多的视听力量。而动画作为一种更为自由的传播媒介,可以表现小说中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场景画面。而今敏的《红辣椒》中绚丽的色彩,场景的快速切换,倒叙插叙的混合运用,喧闹疯狂的人物演出,确实带给观众一个真正奇妙疯狂的世界。

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听觉情境的还原是最难以实现的,小说中不同角色的语调和语速,所处环境的各种音响以及自然界中的鸟语虫鸣,都是读者在想象还原中最难以把握的,而这时电影的优势则轻而易举地显露出来了,这是电影打破无声世界的最有力的武器。美国电影理论家戴·波代尔说:“音响对影片有许多用途,首先,它调动了人的另一感官,使我们能在使用视觉的同时使用听觉”,“有声电影的发明,除了无穷尽的视觉可能性之外,又有了无穷尽的音响可能性”。《红辣椒》中沦陷在虚无梦境里的人不知疲惫地讲着仿佛字谜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这是筒井康隆所独有的叙述风格,而今敏在动画电影中更是将其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喧闹疯狂的大巡游配上喋喋不休颠三倒四的吟诵,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更是将这场荒诞的闹剧推向了故事发展的高潮。筒井康隆对今敏的改编非常满意,并且他认为动画版的《红辣椒》在叙事结构上更加明了,更能让观众理解作品中的意义之所在。今敏曾经说过自己是一个疯狂的作者,也可以说是行事作风古怪的动画痴,而筒井康隆最擅长写的就是闹剧,多个人物济济一堂,或狂喜、或沮丧、或舞蹈、或呓语,乍看简直是疯子大游行,难得的是每个人的性格都刻画入微,而杂耍场面背后的严肃讽刺完全不受干扰,川又千秋对他的作品用“两个疯狂”来概括,实属精辟。两个疯狂的人碰撞在一起确实是跨媒介传播的成功代表作。

三、从小说到动画电影的互文性小结

从筒井康隆的文字到今敏的画面,无疑赋予了《红辣椒》新的生命与色彩,筒井康隆的小说徜徉在无边无际的想象当中,而今敏的动画电影则需要把小说内容中的视听元素提取出来,再进行重组和扩充,这样才能充分地表达出动画电影的艺术魅力。筒井康隆用疯狂的文字塑造出这个梦的奇幻之旅,其本身就具有着非常强烈的画面感,这对今敏的再创作提供了一条捷径。而今敏对动画镜头语言的运用也更趋向于电影镜头语言的运动规律,这也是今敏动画作品的惯有风格。所以,即使故事的内容是动画电影所特有的虚拟荒诞,但其真人电影般的结构布局,成熟的镜头语言,老辣的画面剪辑,却时常让人有如在欣赏好莱坞大片的感觉,这也是本片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电影艺术尽量以贴近现实存在为传播前提,因此电影媒介中直观稳固的形象和布局则更容易使观众更快更清晰地理解其意图和本质。由于小说以文字作为传播介质,而作为读者的受众就不可避免地具有想象的游离性和差异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说在其传播过程中,不同的读者对于小说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认知,也就有着不同的形象再现的表达,这是小说将文本信息传达给受众,受众再将其在脑海中具象化的思维过程。彼德·沃德说:“一个人感知的内容既取决于视野中的视觉元素,同样也取决于个人因素。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反映了现在大脑的状态,同样也反映了过去的经验。”相对来说电影中的视觉元素具有稳定性,而且受到时间因素的制约,对于内部因素的刻画不够细腻与深刻,有时对于内涵的表现不够有深度,并且观者的个人阅历及审美层次也会影响观看时的情趣和对影片寓意理解的偏差。而观者通常对角色形象的分歧性不大,所以镜头语言的表达,画面的重组排列,结构的准确架构才是电影想要表现的意义所在。

篇4:红蜡烛,照亮每一个孩子

小涛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后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小涛的生活关心有加,但对他的学习和在学校的表现却不了解。自从接管了这个孩子,于淑华常常前往学校找他的老师交流,知道这个孩子纪律性差,上课爱说话,不敢上台表演和当众发言。因此于淑华为他订了三个目标:改正上课说话的毛病,语言成绩要上去,演节目不打退堂鼓。

小涛已经放学到家了,于淑华一进门就夸他,“我知道你参加学校的节目表演了,真棒!一个目标已经实现了,继续努力啊!”小涛害羞地笑了,去给于奶奶倒水。

于淑华在这个社区带了七八个孩子,每天都要去一到两家。周末,她把需要补课的孩子都叫到家里,让他们一起学习。快到中午的时候,视力不好的于淑华慢慢走进厨房,开始为孩子们准备午饭。

孩子们最缺的是关爱

2001年,在老山街道负责社区教育工作的彭世治在调研中发现,社区中特殊家庭的子女最迫切需要的是教育方面的帮助。在她的倡导下,老山社区成立了红蜡烛特殊家庭子女跟踪教育小组,工作重点定在辅导本社区内离异、再婚、吸毒、身残、服刑、刑满释放家庭的子女。辅导老师有彭世治、谢云、于淑华、刘永麟、邵誉培五人。退休前她们都曾是教师,现在全部是义务参加红蜡烛小组的工作。

红蜡烛帮扶组帮助的对象大多是学校“头疼”,家长“无奈”的孩子。刚开始时,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家长的不理解和学生的不信任,“你们为什么免费帮我们孩子?”“是不是装装样子,干几天就走人了?”“老师,你们别给我妈妈告状。”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经过多次家访交流,与父母和孩子谈心,逐渐取得了家长的信任,有20多个孩子加入进来。

这些退休老人走进孩子的家庭,进行一对一的帮助:补习功课,与学校沟通,与家长交流,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鼓励。由于这些家庭的特殊性,她们发现这些孩子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

小树是于淑华花费心思最多的一个孩子。小树出生六个月父母就离异了,母亲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看过他,父亲再婚。小树和继母的关系很不融洽,父亲脾气暴躁,对小树动辄打骂,住在楼下的奶奶也不愿意收留他,经常赶他回去。孩子经常处于惊恐不安的状态中,升入二年级后,小树成绩不断下降。

接管了小树后,于淑华发现小树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温暖,没有安全感,导致在学校不能安心上课。于淑华一边给小树补习功课,一边着手为他们调解家庭纠纷。她常常把小树叫到自己家吃饭,告诉他做父母的辛苦。过节的时候,于淑华带小树买了粽子、红枣给继母送去,并教小树平时多帮继母干活,出门时要给家里留字条,让家人知道自己去哪儿了。

一次,一个孩子偷拿了超市的几根小香肠,给小树分吃了一根。小树觉得自己吃了别人偷的东西也相当于犯了错,不敢回家。晚上12点多,于淑华接到小树奶奶的电话,立刻组织大家去找孩子。在漆黑的小区里,于淑华不小心绊倒摔伤了腿,从此落下了膝盖疼的毛病。

渐渐地,小树开始和于淑华说说他的心里话。有一次在于淑华家吃饭时,小树端着碗突然流下了眼泪,他说:“您要是我的亲奶奶多好啊!”小树为于淑华画的画,她都精心保存着,第一次见面时小树画的一幅小蚂蚁,始终贴在她家大门上。

苗苗是个腼腆的女孩,父母离异后,父亲离开北京,再也没有回来看过她。这件事在苗苗心里留下了心结,她有很多话想和爸爸说,她不能理解爸爸为什么不来看她。这种对父亲的又爱又恨让苗苗的性格越来越内向。于淑华让苗苗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在她的每篇话后面,于淑华的老伴都写上回复,耐心地开导和鼓励她。这种沟通一直持续到于淑华的老伴去世。现在,苗苗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她主动要求帮于淑华为孩子们辅导英语。

老马的儿子考上了大学,这让老马一家激动不已。老马是一名残疾人,爱人是从农村来的,没有正式工作,家中经济状况窘迫。他一直忘不了红蜡烛帮扶组找上门来的那天,“有个姓谢的老师找到我,说要给我的孩子补习功课,我心里直犯嘀咕,是不是收费呀?我没有那个能力付钱。”老马所说的谢老师是谢云,年过80的她两次患癌,动了七次手术,依然拖着虚弱的身体每天奔波于各个孩子家中。她帮扶的另一个孩子丽丽说:“谢老师经常在夕阳西下之时,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小区的街道上,然后爬五层楼到我家,问问我们的学习情况,给我们讲讲题。妹妹悟性慢,她就耐心地反复讲解。这些事情,总在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学会了对待每一个人都要怀着一颗关爱之心。”

谢云退休前是大学教师,2001年加入帮扶组后,发现需要辅导的孩子都是初中生和小学生,觉得对于自己来说有些“大材小用”,曾产生了退出的念头。但是来到学生家里,看到的景象令她大为惊讶,她留了下来,一直坚持到现在。“去到那些学生家里,我才发现困难程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一个学生的祖父母、大爷与他们三口同住一个房子里,他和父母住在一间十一二平方米的屋子里,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大立柜占去了屋子大部分面积,他妈妈摆下一张折叠桌。一个人要出去,所有人都得站起来让道。我心里觉得很难受。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我去另一名学生家里家访,门开后我没看见人。有人打招呼,我才发现一个中年人坐在地上,用肘撑着地挪动。他一边让座一边去给我倒水。后来他充满歉意地对我说:‘我文化低,帮不了孩子,给你们添麻烦了。’他那无助的眼神令我永远难忘,是他们的苦难唤醒了我的良知,使我下定了长期干下去的决心。”

邵誉培说,帮扶组帮助的孩子大都比较不幸,他们的家庭残缺,得到的关爱少,在学校受到的批评多,在生活上由于穿戴比同学差,零花钱比同龄人少,容易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与主流社会疏离,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的边缘。有一名初二男生,父亲重病卧床多年,家里全靠母亲当临时工维持生活。这个孩子学习和纪律性都差,经常打架,并有偷盗行为。一次,因为偷自行车被拘留,学校责令他停课写检查,帮扶组的老师与学校取得联系,让他重返学校,并多次与他交谈,让他体会母亲养家的艰辛。不久,孩子的父亲去世,老师们到家看望他们,并鼓励孩子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孩子改掉了偷窃的恶习,初中毕业后帮助姑姑做生意自食其力。邵老师说,很多实例证明,孩子们在帮扶组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对家庭有了感恩之心,纪律性均有很大提高,能更好地融入到学校和社会中,一些具有潜在危险的青少年也杜绝了不良行为。九年来,老山街道没有发生过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这与帮扶组老师的努力密不可分。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每周一是帮扶组的老师们集体开会的日子,加上后来陆续加入的老师,十几位老人十年来风雨无阻,每周的这一天详细介绍各自帮扶的学生情况,制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安排最近要组织的活动。开会的地点在老山街道办事处的会议室,据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亲眼目睹了这些老人十年来的坚持,看着她们拖着颤巍巍的身体不停地忙碌,心里着实心疼,有时想让她们少管几个孩子,可老人们都特别认真,特别敬业,她们不拿一分钱,觉得帮助这些孩子就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备课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也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一件事,因为现在的教科书越来越难,一些知识她们也需要重新学习。于是老人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培训,从网上下载学习资料,了解时下重大事件,了解现在的孩子喜欢什么,给自己充电。很多孩子家庭贫困,老人们不仅为他们买来书本和文具,有的还自己掏钱帮助他们。

每年的年底是大家最忙碌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高高兴兴过个年,表彰他们一年来的进步,老人们组织联欢会,让每个孩子都有登台表演的机会,并自掏腰包为孩子们买来奖品。

十年中,红蜡烛帮扶组的老人们辅导过的68名学生中,有五名考入大学,四名考入大专,一些孩子步入职高,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现在还有21名学生在接受辅导。跟踪教育小组集体荣获北京市巾帼志愿者优秀服务队、石景山区优秀社区教育民间组织先进单位标兵称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她们“品牌文明团队”荣誉称号。每每说起孩子们的现状,老人们都觉得很欣慰,“孩子们能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篇5:续写《红蜡烛》作文

续写《红蜡烛》作文

蜡烛不停地燃烧着,小鹿、野猪、兔子……在月光下,围着红蜡烛一起跑哇、跳哇、笑哇、唱呀!有的讲笑话,有的跳起了欢快的`舞,还有的在玩捉迷藏,他们玩的可开心呢!蜡烛还在燃烧着,亮亮的,像闪闪的萤火虫在跳着欢乐的舞蹈,像熊熊燃烧的火炬。这时,小猪大声地喊:“大家快来看,蜡烛怎么流眼泪啦!”大伙儿全都跑来看,对啊!对啊!蜡烛真的流眼泪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蜡烛继续燃烧着,突然天空一片黑暗,原来是蜡烛已经烧完了,大家终于明白了:“蜡烛成灰泪始干”的道理。续写《红蜡烛》作文200字

篇6:红蜡烛和美人鱼观后感作文

靠近海岸的小镇上有一家小店,住着一对老年夫妻。老大爷会做蜡烛,老大娘就在店面卖蜡烛。离小店不远的山上有个神社,人们去神夫妇社拜神的时候,都要在小店里买些蜡烛。

一天,老大娘参拜神社回来,路上看到一个正在啼哭的婴儿。她想:这一定是神知道我们夫妇没有孩子而3天,赐给我们的。老大娘就把婴儿抱回了家里。

婴儿是个女孩样子长得有点怪,下半身是鱼的形状。但因为想到是神赐的孩子,老夫妇俩就非常精心地抚养她。姑娘长大了,谁见到她,都要为她的漂亮感到惊奇。有的人专门为了看一眼姑娘而来小店里买蜡烛。

老大爷一个劲儿地做蜡烛。姑娘想出了一个主意,她用红色的笔在蜡烛上画上鱼呀,贝呀等美丽的图画。她虽然没有向什么人学过画,但她的画充满了神奇的扭力。谁一看到画,就会喜欢上这些蜡烛。从此,从早到晚,大人小孩都拥到店里来买蜡烛。更使人奇怪的是,人们纷纷传说,用有画的蜡烛去参拜神社,或是带在身边出海,可以避免各种灾难。于是,很远的`地方也有人赶到小店来买蜡烛,小店的生意更加兴旺起来。

因为蜡烛卖得多,姑娘不顾手臂酸痛,用红色的笔不停地画。她一心想用这样来报答抚养她长大的两位老人的恩情。

一天,小镇上来了一个商人。这商人想寻找一些希奇的东西,好带回南方去赚大钱。不知他从什么地方听说天,蜡烛店的姑娘是世上珍奇的美人鱼,商人就悄悄来到小店,背着姑娘向老夫妇提出,愿出很多钱来买下她。

起初,老夫妇不答应,说这个姑娘是神赐给他们的孩子,要是卖了,会受到神的惩罚。可是商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苦求,还装腔作势地对他们说:“自古以来,人鱼就被看作不吉利的东西,现在你们不扨掉它,以后一定会遇到不幸的!”

年老的夫妇被商人的花言巧语和大堆金钱打动了,决定把姑娘卖给商人。他们约定过两天让两人来接姑娘去。

姑娘知道这事以后,非常吃惊和害怕。她哭着,苦苦地哀求老夫妇:“让我怎么干活都可以,千万不要把我卖了呀!”但是,这对老夫妇已经鬼迷心窍了,一点也不同情可怜的姑娘了。

姑娘把自己关进房里,流着泪继续在那些没画过的蜡烛上画着。不知过了多久,外面传来喧闹声,商人赶着一辆车子来了。车上安着一个四方形的木笼子,这个笼子过去装过老虎,狮子和豹。

老大爷,老大娘送到姑娘房里,拉着姑娘就要往外走。因为催得紧,姑娘来不及把手中的蜡烛画好,就索性把它涂上红色。姑娘自己拿上三根蜡烛,作为悲伤回忆的纪念,就走了。

这天夜里,天气突然变了,出现少有的狂风暴雨。这时,商人的船正在驶往南方的途中。海面漆黑,景色可怕。这一夜遇难的船数也数不清。

奇怪的是,这以后,山上的神社只好点起红蜡烛,无论天气多么晴朗,也会变得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从此,红蜡烛成了不吉利的东西。小镇上过去很热闹的神社,如今成了人们害怕的地方。那对老夫妇的蜡烛店再也开不下去,只好关闭了。

篇7:我爱红蜡烛诗歌

在岁月的跑道上,

我多么真爱老师的.脚步,

你总是把光亮送给我们,

像一支红蜡烛,

照亮了我们的视野,

为我们铺了一条闪光的路。

您点燃着知识的火花,

照射在我们心灵的深处。

那燃烧的感情,

多么像一支红蜡烛。

我们学习,我们歌唱,

向着美的目标奔赴。

您的鬓发斑白了,

心也像红蜡烛般的赤朱。

年华表上的字字句句,

还保存着您的热度。

你追求光明的一生,

篇8:红蜡烛与美人鱼

美人鱼不仅住在南方的大海里,也住在北方的大海里。

北方的大海是蓝色的。有时,美人鱼会爬到岩石上,一边眺望着周围的景色,一边休息。

从云缝里透出的月光,凄凉地映照在波浪之上。无论朝哪一边眺望,都是一望无际的惊涛骇浪,翻腾起伏。

多么凄凉的景色啊!美人鱼想。自己的样子与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如果与鱼类呀,或者是住在深海里的各种凶猛的兽类比起来,自己的心灵和样子也许更像人类吧!既然这样,自己为什么还要和鱼类呀、兽类什么的一起生活在冰冷、黑暗、阴郁的大海里呢?

美人鱼一想到多少年都没有一个说话的对象,一直都在憧憬着的明亮的海面生活,就忍受不了了。于是,一到月光皎洁的夜晚,美人鱼便会浮上海面,在岩石上休息,陷入各种各样的幻想之中。

“听说人类住的镇子很美,听说人类比鱼类、兽类都更有人情味,更善良。我们虽然生活在鱼类和兽类之中,但是因为我们更接近人类,所以即使到了人类中间,也不是不能生活的吧?”美人鱼想。

这是一条女美人鱼,而且还怀孕了。

“……我们已经在凄凉的、连个说话对象都没有的北方的蓝色大海里,住了很久很久了,已经不再盼望去明亮、热闹的国度了。可是,我至少不想让即将出生的孩子,再这么悲伤、无助了。

“虽说离开孩子,孤独、寂寞地在大海里生活,无比痛苦,但不管孩子去哪里,只要孩子能幸福地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喜悦了。

“听说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就是人类,而且还听说,人类从不欺负和折磨那些可怜无助的生物。一旦接受了,就绝对不会抛弃。幸运的是,我们不仅脸型、五官很像人类,而且身体的上半身也都跟人类一模一样———既然在鱼类和兽类的世界里能生活下去———当然在人类的世界里也能生活下去了。一旦人类收养了我的孩子,一定不会狠心地抛弃……”

美人鱼这样想着。

至少要让自己的孩子在热闹、明亮和美丽的小镇里长大。美人鱼怀着这种仁慈的母爱,决心把孩子生到陆地上去。这样一来,自己可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但是美人鱼想,孩子一定会和人类成为朋友,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远处的海岸上有一座小小的高山,透过波浪,看得见山上神社一闪一闪的灯光。一天夜里,美人鱼为了生下孩子,穿过冰冷、黑暗的波涛,朝着陆地游去。

海岸边有一座小镇,镇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店。在有神社的那座小山的脚下,有一家卖蜡烛的贫寒小店。

店里住着一对老夫妇。老爷爷做蜡烛,老奶奶在店里卖蜡烛。小镇子里的人和附近的渔民去神社参拜时,总要顺路到这家店里来买几根蜡烛,然后再上山。

山上长满了松树,神社就坐落在松林之中。从海上吹来的风,吹打着松树的树梢,白天黑夜呼呼地叫着。每天晚上,从远处的海面上都可以看见神社里闪闪烁烁的烛光。

这是一天晚上的事情。

老奶奶对老爷爷说:

“咱们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多亏了神明保佑!要是这座山上没有神社,蜡烛也就卖不出去了。咱们真应该感谢神明才是呀!既然想到这儿了,我这就上山去拜拜神明吧!”

“你说得太对了。我虽然也每天在心里感谢神明,可是整天忙着干活儿,常常顾不上上山去拜神明。多亏你想起来了,也替我好好感谢感谢神明吧。”老爷爷回答说。

老奶奶慢慢腾腾地出了门。这是一个美丽的月夜,外面如同白天一样的明亮。当老奶奶在神社拜完了神明,从山上走下来的时候,看见石阶下有一个婴儿在啼哭。

“多可怜啊,一个弃婴。是谁把婴儿丢在了这种地方呢?可这事也太奇怪了,偏偏就让我在拜完神明回来的路上碰到了,一定是什么缘分吧!就这么不理不管,是会受到神明的惩罚的。一定是神明知道我们夫妇没有孩子,才恩赐给我们的,回去跟老头子商量商量,就收养了这个婴儿吧。”老奶奶在心里嘀咕着,把婴儿抱了起来。

“噢噢,好可怜啊!好可怜啊!”老奶奶说着,就抱着婴儿回家了。

老爷爷正等着,老奶奶就抱着一个婴儿回来了。老奶奶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跟老爷爷说了一遍,老爷爷也说:

“这确实是神明恩赐给咱们的孩子,要是不好好抚养的话,是要受到惩罚的。”

两个人决定收养这个婴儿。这是一个女孩子。因为她的下半身不是人的模样,而是鱼的形状,所以老爷爷和老奶奶都觉得她一定是传说中的美人鱼。

“这可不是人类的孩子啊……”老爷爷看着婴儿,歪着头说。

“我也是这么想的。虽说不是人类的孩子,可是你看她的小脸有多温顺,多可爱啊!”老奶奶说。

“就是就是,只要是神明恩赐给咱们的孩子,咱们就该好好地把她养大。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一个又聪明又乖巧的孩子。”老爷爷也说。

从这一天起,两个人就开始精心地养育这个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渐渐地长成了一个大眼睛水汪汪,有一头漂亮的头发,皮肤白里透红,又温顺,又聪明的姑娘。

姑娘虽然长大了,可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样子长得怪,所以很害羞,不肯在人前露面。但是,凡是见过姑娘一面的人,都会为她的美貌而吃惊。有些人就是为了想看看这位姑娘,才特意跑来买蜡烛的。

老爷爷和老奶奶只好对他们说:

“我们家闺女内向害羞,不愿意见人。”

老爷爷在里屋一刻不停地做着蜡烛。姑娘想,如果在蜡烛上画一些美丽的图案,大家一定会更喜欢。于是,她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老爷爷,老爷爷回答说,你想画什么就画吧!

姑娘用红色的颜料,在白色的蜡烛上画上了鱼呀、贝壳呀、海草什么的,也没有学过,只是凭着天赋,就画得好极了。老爷爷看了,吃了一惊。不论是谁,看了那画都会想要那根蜡烛,因为那画里面,蕴藏着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与美丽。

老爷爷感叹地对老奶奶说:

“当然好了,不是人画的,是美人鱼画的嘛!”

“给我带画的蜡烛!”从早到晚,店里都是来买蜡烛的小孩和大人。画着画的蜡烛,果然很受大家欢迎。

于是,就有了一个神奇的传说。说是如果在山上的神社供奉这种有画的蜡烛,然后再把烧剩下的蜡烛带在身上出海的话,无论遇上多么大的暴风雨,船都不会沉。人们你传我,我传你,这个传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就流传开了。

“那座神社里供奉着海神呢,用好看的蜡烛上供,海神当然高兴了。”小镇上的人都这么说。

因为蜡烛店里的蜡烛好卖,老爷爷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地做着蜡烛,一边的姑娘忍着手痛,用红色的颜料画着画。

“把我这样一个不同于人类的孩子养大,又是那么百般疼爱,我不能忘记了他们的养育之恩啊!”姑娘被这对老夫妇的善良的心感动,大大的黑眼睛里常常会闪烁着泪花。

这个传说一直传到了很远的村子里。远方的水手和渔民为了得到给神明上供后剩下的带画的蜡烛,特意从遥远的地方赶来。他们买了蜡烛上山,拜了神明之后,就点上蜡烛上供,等蜡烛烧成短短的一小段之后,再把它带回去。因此,无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山上神社里的烛火从来没有熄灭过。特别是夜里,从海面上就可以看得见美丽的灯火。

“真是让人感恩不尽的神明啊!”神明的名声传遍了世间,这座山也因此突然就出了名。

虽然神明的名声这么高,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过一心一意在蜡烛上画画的姑娘。所以,也就没有人觉得这姑娘可怜了。姑娘好累啊,她常常会在美丽的月夜,画画的间隙把头探出窗外,含泪眺望着北方那遥远的、让她思念的蓝蓝的、蓝蓝的大海。

有一次,从南方来了一个江湖商人。他打算到北方来找些稀罕玩艺儿,拿到南方去卖钱。

江湖商人不知是从哪里打听到的,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看到了姑娘,看出她不是真正的人类,而是世上罕见的美人鱼。有一天,他瞒着姑娘,偷偷地来到老夫妇的身边,说他肯出大价钱,要他们把美人鱼卖给他。

一开始,老夫妇觉得姑娘是神明赐给他们的,怎么能轻易卖掉呢!那么做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于是就没有答应。江湖商人一次又一次被拒绝,可是他还是不甘心,又来了,还煞有介事地对老夫妇说道:

“从古时候起,美人鱼就被认为是不祥之物。你们如果不赶快撒手,很快就会大难临头的。”

老夫妇听信了江湖商人的话,加上可以挣大钱,也就利令智昏,答应把姑娘卖给江湖商人了。

江湖商人开开心心地回去了,说是过几天就来领姑娘。

姑娘知道了这件事,不知有多吃惊!内向、温顺的姑娘害怕离开这个家,害怕到几百里远、陌生而又炎热的南方去,于是便哭着央求老夫妇:

“我什么活儿都能干,请不要把我卖到陌生的南方去。”

然而,老夫妇的心肠已经像魔鬼一样了,不管姑娘怎么说,也听不进去。

姑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心一意地在蜡烛上画画。可是老夫妇看见了,既不觉得可怜,也不觉得哀伤。

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姑娘一边独自倾听着大海的涛声,一边想着自己的未来,不由地悲伤起来。当她听着涛声的时候,总觉得远处有谁在呼唤自己,于是就朝窗外看去。可是,只有月光映照在无边无际的蓝蓝、蓝蓝的海面上。

姑娘又坐了下来,在蜡烛上画起画来。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片吵嚷声。上次那个江湖商人,今晚终于来领姑娘了。车上放着一个镶有铁栅栏的四方形的笼子。这个笼子曾经装过老虎、狮子和豹什么的。

江湖商人说,虽说是温顺的美人鱼,但毕竟是海里的兽类,所以还是要像对待老虎、狮子一样。等姑娘看到这个笼子时,恐怕魂都要吓飞了吧?

姑娘一无所知,还在埋头画画。就在这时,老爷爷和老奶奶走了进来:

“好了,你该走了。”说完,就要把她送走。

因为被催得太紧,姑娘来不及给手边的蜡烛画上画,就把它们全都给涂成红色的了。

作为自己这段伤心回忆的纪念,姑娘拿了两三根红蜡烛,就走了。

这是一个非常平静的夜晚。老爷爷和老奶奶关上门,睡觉了。

三更半夜,“咚、咚”,谁在敲门。老奶奶年纪虽大耳朵却还挺灵,听到了敲门声,就问:

“谁呀?”

可是没有回答,接着,又传来“咚、咚”的敲门声。

老奶奶起来,把门打开一条细缝,朝外看去。只见一个皮肤白皙的女人站在门口。

女人说是来买蜡烛的。只要能赚钱,哪怕是一点点,老奶奶也绝不会露出不高兴的神情的。

老奶奶取出装着蜡烛的箱子给女人看。这时,老奶奶不禁吃了一惊。因为她看到女人乌黑的长发水淋淋的,在月光映照下闪闪发亮。女人从箱子里拿起了一根红蜡烛,出神地盯着看了很久,最后付了钱,拿着红蜡烛走了。

老奶奶拿着钱走到灯光下一看,才发现那不是钱,原来是贝壳。老奶奶知道自己被骗了,就气呼呼地冲出家门,追了上去,可是女人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那天夜里,天气突变,下了一场近年来罕见的特大暴风雨。江湖商人把姑娘装进笼子,运往南方的船正在海上。老爷爷和老奶奶心惊胆战地说:“这么大的暴风雨,那条船肯定是没救了。”

天亮了,海上一片漆黑,景色十分恐怖。那天夜里,无数条船遭遇了海难。

更奇怪的是,自从那天起,只要夜里在山上的神社点燃了红蜡烛,无论多么好的天气,都会立即刮起暴风雨。从此以后,红蜡烛被视为了不祥之物。蜡烛店的老夫妇说是受到了神明的惩罚,就此关了蜡烛店。

可是,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什么人,总是用红蜡烛给神社上供。过去,只要带着给这座神社上供剩下的蜡烛,就绝对不会在海上遇难,可现在呢,仅仅是看一眼红蜡烛,这个人就肯定会淹死在海里。

消息很快就在世间传开了,谁也不来这座山上的神社参拜了。这么一来,过去曾经十分灵验的神社,如今却成了镇上的鬼门关。没有一个人不在抱怨:这个镇上如果没有这个神社就好了。

水手们害怕从海上眺望有神社的那座小山。到了夜里,这一带的海面上,总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怖。无论看向哪边,都是一望无际的惊涛骇浪。海浪撞击在岩石上,泛起白色的水沫。从云缝间透出的月光映照在海浪上,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没有星星的雨夜,有人看见从波浪上飘出红蜡烛的火光,火光渐渐升高,一闪一闪地朝着山上的那座神社移了上去。

篇9:《红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将自己感悟到的语气读出来,培养朗读能力。

3、练习讲童话故事,学习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词,学习编童话故事。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制作。

时安排:

三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谈话导入。

1、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童话故事,同学们喜欢学习这样的文吗?

那我们今天继续学习27《红蜡烛》。

2、板题,齐读题。

二、初读文,认识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文。读准字音,画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读文,指导读准字音,学生评价。

3、画出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组词、说话。

4、小老师上台教读生字,扩词。教师正音。、教师带读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三、送生字宝宝回家,练习朗读文。

第二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齐读生字、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游戏巩固生字:火眼金睛游戏、找朋友游戏。

3、学习词语库:

1)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理解词义。重点指导“小心翼翼”、“你推我搡”。

3)在这一里你还积累了哪些好词?

二、精读、品读文。

1、指名分节朗读文,学生评价,教师正音。

2、品读文。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发表见解,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利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指导学生的朗读。如写乌龟和黄鼠狼的表情和动作的句子,教师要抓住他们的动作特征,进行朗读感悟。

第三时

一、分角色表演文。

二、讲讲《红蜡烛》的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一字开花”游戏。

3、仔细观察生字,发现生字书写的特点。

注意指导:火字旁的书写以及“处”的书写。

篇10:儿童童话《红蜡烛和人鱼姑娘》

人鱼不光居住在南方的大海里,也曾在北方的大海中生活过。

北方的大海一片碧蓝。—次,人鱼从海中爬到岩礁上,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一边休息。

云隙中漏出的月光,冷冷地撒在波涛上,举目四望,巨浪滚滚,茫无际涯。

人鱼心想:这是多么凄凉的景象啊!自己长的模样和人类差不多,同那些鱼类以及栖息在深海下的各种兽类相比,不论心灵还是外表都更接近于人类。可是自己仍旧不得不和鱼儿、兽类为伍,住在寒冷、阴暗、令人沉闷的大海当中。这是为什么呢?

人鱼长年累月连个说话的伙伴都没有,总是憧憬在明朗的海面生活哪怕一天。一想到这点,她就难过得无法忍受。于是她经常在晴朗的月夜,浮出海面,爬到礁石上休息,她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幻想。

人鱼心想:“听说人类居住的城镇非常美丽。人类比那些鱼类呀、野兽等更加心地和善,富于同情心。我们虽然栖身在鱼类和野兽当中,但是和人类区别却不大,所以我们一定能够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

这是个雌性人鱼,而且已经怀了小人鱼。她想:我们这些大人鱼长期生活在凄凉无伴的北方的蓝色大海里,移居明朗、热闹地方的生活已经无法指望,可是决不能再让即将出生的孩子遭受这种孤独、痛苦的折磨呀!

离开孩子,孤苦伶仃地住在大海中是非常痛苦的事,可是不管孩子走到哪里,只要她能幸福地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喜悦。

听说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种族,他们决不欺负、虐待那些可怜的无依无靠的弱者。还听说他们一旦收留了你,决不会再把你抛弃。而且,人鱼的头脸酷似人类,腰部以上的躯体也和人类完全一样,这样看来,人鱼是能够在人类世界中生活下去的。何况我们在野兽当中都能生活呢!

这就是人鱼的一桩心事。

她怀着至少让孩子在热闹美丽的.城市中长大成人的愿望,一心要到陆地上生小孩。她知道这样一来,虽然可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却能因此和人类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遥远的海边上有座小山,山顶有个神社,从波浪和波浪的空隙间隐隐约约看得见神社里灯光闪烁。一天夜里,人鱼为了生下小人鱼,顶着风浪,越过漆黑、冰冷的海面,向陆地游来。

海边有个小小的城镇。城里有各种各样的店铺。神社所在的小山的下面有个卖蜡烛的小铺。

铺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妇。老爷爷在后屋做蜡烛,老奶奶就在前面卖。镇上的人,还有附近的渔民们去参拜神社时,总要到铺子里买好蜡烛,然后再上山。

山上长着一片松林。神社就坐落在这片松林中间。海风吹打着松林,呼呼的响声昼夜不停。神社每晚都要点燃蜡烛,人鱼已经远远地从海面上望到了这闪烁的灯光。

一天夜里,老奶奶对老爷爷说道: “我们现在过的日子全靠神仙保佑啊。这山上要是没有神社,咱们的蜡烛就不可能卖出去。所以咱们要感谢神仙的恩德。趁现在这工夫,我上山去拜拜神仙吧!”老爷爷回答说:“说得对!我也是天天在心里感激神仙的功德呢!可是因为事情太忙,没能常去神社参拜。还是你想得周到,就在神仙面前把我这番心意也表一表吧!”

这天晚上,月光如洗,大地被照得像白昼一样明亮。老奶奶拜完神仙,往山下走的时候,听到石阶下有婴儿在啼哭。

篇11:语文A版《红蜡烛》的教学反思

我自己感觉对这篇课文,我还是吃得比较透的,这是一堂扎扎实实的课。

主要设计思路:通过出示花炮和红蜡烛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创设故事中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童话描述的情境中。并用小野猪请来了许多客人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采用多种方法自主合作识记生字,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时,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发表见解,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利用人物的语言进行朗读感悟。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较好,这可能得益于开头的趣味性设计、学习内容不同于课文的呈现方式,主问题的设计还是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研读的。

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啊!

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感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当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

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学会了生字以后,我应该让生字宝宝回到课文,让学生借刚学过的生字把整个课文读通,整体把握课文,减少齐读,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2、对待那个“冷不丁”冒出来的不同的声音,我的处理,虽然从整体上是到位的,但在处理“唔、焱”时,我一下懵住了不知应该怎么说。显然,我的课堂机智不够,业务水平也有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课堂评价时,如果我能更宽容一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如:“哦,你的思维真活跃,像孙悟空坐上筋斗云一样,一下子跳那么远去了!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话题说完呢!你再耐心等等,认真听听,我们等一会儿再听你的高见,好吗?” 或许孩子能在淡淡的诙谐和轻松的微笑中领会老师对他的肯定与建议,课堂的气氛也许会更活跃写些,他也许会更好地倾听他人的发言。

上一篇:初中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下一篇:引马镇中心校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