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交流互助群与优秀贫困生

2024-05-13

贫困生交流互助群与优秀贫困生(精选3篇)

篇1:贫困生交流互助群与优秀贫困生

贫困生交流互助群与优秀贫困生

座谈会策划

一、活动名称

信息工程学院贫困生交流互助群与优秀贫困生交流座谈会

二、活动背景

步入大学以来,我院不少贫困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和疑问,尤其在一些他们特别关注的兼职问题、创业问题上为使他们的问题得到了解和解答,信息工程学院勤工助学中心组织举办“信息工程学院贫困生交流互助群与优秀贫困生交流座谈会”。

三、活动目的(1)、通过本场交流会,促进贫困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大学的了解;

(2)、为贫困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3)、丰富贫困生的课余生活;

(4)、让贫困生消除心中的疑虑和困惑,使他们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12月中旬

活动地点:信息工程学院信工楼教室

五、负责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勤工助学中心评估部

六、参与对象

一、大二贫困生,勤工助学中心成员

七、前期准备

(1)、由评估部组织人员走访贫困生,了解并收集贫困生碰到的问题。同时搜集活动所需的相关视频;

(2)、由办公室把收集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提前把问题告知邀请嘉宾,同时准备好签到表;

(3)、宣传部制作好横幅和宣传海报,并将宣传海报张贴好在各楼栋宣传栏内;

(4)、外勤部联系大一年级各班班长,把报名表交给班长,由其转交给班上贫困生报名;

(5)、由主席团拟定3-4名大二的优秀贫困生在交流会上进行发言,选定主持人(最好是贫困生);

(6)、外勤部部准备好相关资源,并拉赞助。

(7)、秘书处在活动前通知相关人员参加,并邀请活动嘉宾;

(8)、组织部和宣传部的成员提前半个小时到达会场进行布置和准备(包括:黑板标题、装饰黑板)。

八、活动内容及流程

(1)、组织部组织人员进场,有序入座,维持会场纪律,并为本次活动拍照;

(2)、主持人宣布座谈会正式开始,并向大家介绍到场嘉宾,本次活动主题和目的;同时放映与主题相关的视频。

(3)、中心代表李道华发言。

(4)、主持人邀请优秀贫困生上台发言,谈谈自己的成功经验及对兼职经验或看法;

(5)、其他贫困生自由提问;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优秀贫困生解答,也可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主要是一个互动环节。

(6)、主持人播放一些贫困生成功的优秀事迹,或社会上爱心人士资助贫困生活动等视频.播放完后,由主持人请各位发表感言。

(7)、互动环节:主持人可以将那些事先收集的名言说出上一句要观众抢答说出下一句,或说出一句名言让下面的人说出作者,答对者有小礼品。其他不常见的,但比较经典的,主持人可以念出来,遇到比较顺口的可以发动大家一起念,把现场气氛活跃起来。

(8)、主持人总结整个座谈会,宣布结束;

(9)、组织部组织人员有序退场,并由宣传部进行会场整理清扫。

九、后期工作

(1)、组织部写好活动总结并整理好相片;

(2)、评估部整理好会议记录;

(3)、外勤部归还所借物品;

十、注意事项

(1)、中心所有成员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会场;

(2)、在学院醒目的位置张贴海报。在会议前一天一定要通知到所有人员

(3)活动中提问环节主持人注意控制好气氛,不能太过激烈或冷清;

十一、所需资源及经费预算

(1)物品资源:

总计:180元

(2)人力资源: 大

一、大二贫困生,信工学院勤工助学中心全体成员

十二、可行性分析

此活动不受天气一定影响,具有实际意义,可操作性强,所以可行性较高。

篇2:贫困生交流互助群与优秀贫困生

为了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国务院扶贫办与财政部从2006年起在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重点村推广试点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 ①以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带动村民自有资金投入, 重点为贫困农户提供借款手续便捷、还款负担合理的生产性小额信贷。村级互助资金作为财政扶贫模式的一种创新, 对提升农民市场经营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满足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利于规范民间借贷、活跃农村资金、缓解农村借贷难问题。四川省村级互助资金从2006年开始设立至今, 已经历了试点和全面推广阶段, 在增加农户收入、拓宽农民融资渠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 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 贫困村互助资金社在运行中凸显出很多新问题, 在各地的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那么, 以扶贫为宗旨的互助资金社瞄准贫困户了吗?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 最早在国外信贷扶贫中, Hulme&Mosley以及Copestake的研究认为信贷扶贫对贫困户的瞄准是无效的, 因为它让较富裕的穷人往往比绝对的穷人获益更多。〔1〕〔2〕但Katsushi通过对孟加拉微型金融减贫作用的研究发现, 极端贫困户能比中等贫困户的获益更大。〔3〕李金亚和李秉龙立足农户视角, 利用2009年全国5省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互助资金没有瞄准贫困户的结论, 并认为这既是由于供给方面制度安排的不合理, 也是因为贫困户缺乏生产投资的机会。〔4〕汪三贵等通过四川旺苍县和河南叶县12个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村中480户农户样本分析发现, 村级互助资金能使广大的农户收益, 但最贫困的农户收益较小。〔5〕王春华和王日旭也曾提出, 扶贫瞄准的有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弱化。〔6〕

总体而言, 现有研究对互助资金社是否瞄准了贫困户这一问题的回答较少, 虽然已有的研究都得出了村级互助资金没有瞄准贫困户这一类结论, 但它们都是基于农户角度进行的分析, 缺乏互助资金运行机构视角下的检验。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与以往专项扶贫资金最大的不同就是通过由社员集体所有、民主管理的互助资金社来决策和实施, 因此, 从机构视角分析瞄准机制及其效果是互助资金扶贫瞄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瞄准机制的现有设计

从广义上来讲, 瞄准机制是一种利益投递策略, 包括获益群体的选择、利益的性质及其分配, 〔7〕即由为什么瞄准、瞄准什么、谁来瞄准以及怎样瞄准等构成要素, 〔8〕并依靠制度实现各要素的联动运行。贫困村互助资金社的瞄准目标是既要准确的让贫困户加入互助资金社, 又要准确的让他们成为互助资金的受益群体。因此, 互助资金社的瞄准机制指村级互助资金对贫困户的投递过程, 其瞄准主体、对象、内容、客观依据等要素在一系列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下实现联动运作。

1. 政府和社员是瞄准主体, 贫困村和贫困户是瞄准对象

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是以政府为主导, 由国家、省、项目市 (州) 扶贫开发办公室和财政部门逐层启动、牵头、监管的试点工作。理论上, 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在不损害金融机构储蓄动员的基础上, 政府的外部资金供给是有必要的;实践中, 政府作为扶贫工作最主要力量, 具有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但是, 与直接给予的“输血式”扶贫不同, 财政扶贫资金通过互助资金社来落实, 又旨在发挥社员的“造血功能”。对于瞄准对象, 虽然现阶段我国扶贫瞄准层次已由过去的县域瞄准缩小到村级瞄准, 但财政扶贫资金仍有偏离和渗漏, 需要进一步精准到贫困户。互助资金社采取资金“不出村”的政策, 能将扶贫资源有效锁定在贫困村内部;同时, 让贫困户享受更低的入社门槛、占用费率以及更多的利益分配等照顾, 提高贫困户入社和借款的积极性。互助资金社的组建是瞄准主体与对象合作博弈的结果, 博弈过程既有村民与政府之间的, 又有社员之间的, 前者强调瞄准的效率与公平, 后者能体现扶贫的合作与互助, 并共同降低交易费用, 强化契约关系。

2. 提供生产性贷款是瞄准的主要内容

发展经济学认为信贷失灵是持续贫困的关键, 这也成为反贫困的一个重要措施。信贷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供给的增加利于农户投资教育、扩大生产和承担高风险但高回报的项目, 避免生产规模和选择的约束。受集聚经济的影响, 通过经济发展帮助穷人的方式往往会因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向心力使资源流出落后地区, 而现阶段降低相对价格、提供专项资金、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优化资源配置和改善使用效率的扶贫措施也未从根本上提高农户自我生产能力。村级互助资金通过“信贷”的方式实现扶贫资源的落实, 则能在缓解农户信贷难问题的同时强化互助资金与生产发展的联系, 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3. 贫困户识别、联保、最高贷款限额和分期还款制度是互助资金社贫困户瞄准机制得以联动运行的制度依靠

在瞄准机制的运行中, 贫困户入社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 而如何识别贫困户则是其中的关键。首先, 政府作为瞄准主体将瞄准对象由贫困地区缩小到贫困村, 并利用社员的主体地位自行认定贫困户, 实现在“建卡贫困户”和“确定贫困户”的两层标准下识别贫困户, 再通过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不同入社门槛的激励与约束, 实现非贫困户挤出。其次, 借款前的小组联保制度让社员作为扶贫对象的同时成为了扶贫主体, 并利用富人为穷人担保的理论设计实现对非贫困户的借贷激励;借款时的最高贷款限额自动形成了对非贫困户的借贷约束, 较低的占用费率成为了对贫困户的借贷激励;借款后的短期、分期还款方式也分别形成了对非贫困户的借贷约束和对贫困户生产的激励, 并有助于覆盖更多的借贷人群, 增加贫困户信贷可得的概率。总体而言, 在互助资金社瞄准机制的理论设计上, 各要素的联动运行不仅能实现互助资金对贫困户的准确投放与利益分配, 更有助于互助资金的滚动发展, 但具体效果如何则需要实证分析进行检验。

三、瞄准效果的实证分析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我们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四川省扶贫办外资项目中心的相关统计数据和四川省23个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村的实地调研数据。统计显示, 四川省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从2006年开始试点至今, 共涉及20个项目市、126个项目县、1646个试点村。全省共计有24万农户加入互助社, 其中贫困户有7.8万户, 分别占试点村常年在家农户的62.1%和占试点村贫困户总数的72.7%。空间分布上, 四川省村级互助资金主要项目市为巴中市、广元市、乐山市、南充市、宜宾市, 这些市均有超过100个试点村;地形分布上, 全省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村主要分布在丘陵和盆周山地, 分别有997个和533个试点村, 共占全省试点村总数的93%。

我们的调查采用两步抽样法, 第一步为非概率抽样, 即根据四川省扶贫办外资项目中心所提供的材料, 选取了试点村个数较多、成立时间范围较广、中央和省级试点比例满足全省总比例以及发展现状有一定差异的项目县。研究样本分别涵盖了秦巴山区 (盆周山地) 的南江县、苍溪县、元坝区, 成都平原南部的井研县, 四川盆地中北部丘陵的西充县、高坪区, 以及四川盆地东部丘陵的广安区, 丘陵和盆周山地占样本所属地形的绝大多数。第二步为随机抽样, 由于互助资金社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 因此, 在8%的抽样比例下, 在各项目县随机选择2至6个试点村作为样本。调查有效样本为23个。调查对象及数量情况如表1所示。

贫困户入社是扶贫瞄准的第一步。对这一瞄准的研究, 美国学者Dellaportas〔9〕曾在分析社会援助金减贫效率中所使用了集合理论 (settheory) 。他将援助和贫穷分为两个集合, 将受到援助和未受到援助、贫穷和非贫穷分别作为两个子集进行比较。我们借鉴集合分析法检验贫困户的入社瞄准程度, 将扶贫资金互助社和农户作为两个集合, 分别设入社和未入社、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为两个子集, 建立集合分析表如表2所示。贫困户入社的准确瞄准率= (a1, b1) /a1, 即入社贫困户占贫困户比例;准确排除率= (a2, b2) /a2, 即未入社的非贫困户占非贫困户比例;挤出率= (a1, b1) /a1和遗漏率= (a2, b1) /a2, 分别表示因错误排除未加入互助社的贫困户占比和因错误瞄准而加入互助社的非贫困户占比。在完美条件下, 后两者的值应为零。

与其他瞄准机制的实现制度相比, 最高贷款额的限制是自动瞄准穷人、挤出富人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最能从数据分析上实现检验。理论上最高贷款限额越低, 越有利于瞄准穷人, 因为农民越穷, 他们利用信贷平滑收入的动机越强, 用于生产发展的动机越弱;并且政府提供的扶贫资源应是非贫困人群不需要的“劣等品”, 但限额过低又难以满足生产发展需要。因此, 为估算较为合理的互助资金最高贷款限额, 我们将模拟扶贫资金互助社A的资金运行概况。假设:①12个运行阶段内, 互助资金社A在期初可用于借贷的互助金总额为n万元;②农户每笔借款的最高额度为m元, 且农户是非理性的, 每笔借款均为m元;③所有借款农户都按时按量从借款后第三个月开始分期还款;④不考虑占用费收入滚入本金的部分。因此, 在时期t农户的最高贷款额Xt为:

12个时期内最多农户借款户数为:

2. 实证检验

(1) 互助资金社瞄准了贫困户。截至2012年底, 四川省1646个互助社共有入社农户239947户, 其中贫困户78099户, 非贫困户161848户;有未入社农户146240户, 其中贫困户29294户, 非贫困户116946户。根据集合分析可得, 四川省村级互助资金贫困户入社的准确瞄准率为72.72%, 挤出率为27.28%;准确排除率为41.95%, 遗漏率为58.05%。瞄准贫困户必然挤出非贫困户, 但后者又是村级互助资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村级互助资金的准确瞄准率和准确排除率都不会达到百分之百, 但由于现阶段关于最佳准确瞄准率和准确排除率在理论研究上并未一个精确的评判标准, 所以总体认为全省互助资金社的贫困户入社瞄准情况较好。互助资金社在不同区县对贫困户入社的瞄准程度存在差异, 但总体入社率也较高。如图1所示, 南江县、苍溪县、元坝区、井研县、高坪区和西充县贫困户入社的准确瞄准率都高于全省总体水平, 其中井研县对贫困户入社的准确瞄准率最高, 达96.37%;广安区入社的瞄准程度最差, 贫困户入社率仅为25.90%。

我们利用四川省机构数据分析结果与李金亚和李秉龙得出的互助资金瞄准目标上移的结果有所不同。互助资金社对贫困户的瞄准目标是帮助他们获取生产发展所需资金, 其各项制度都为贫困户提供了比非贫困户更便利的入社和借贷条件, 瞄准对象如何利用这一扶贫资源则不应属于瞄准投递的范畴。当然, 结论不同可能是由于我们所处研究视角不同而造成的。

(2) 贫困户借贷互助资金的占比不高。至2012年底, 全省累计发放互助金借款77071.3万元, 其中发放给贫困户22192.1万元, 占借款总额的28.79%。贫困户的借贷占比不如入社占比。在不同区县, 如图2所示, 南江县、元坝区和高坪区贫困户对互助资金的借贷额占比较大, 均在60%以上;苍溪县和井研县贫困户借贷程度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西充县和广安区的贫困户对互助资金借贷占比最低, 其中广安区有超过90%的互助资金都贷给了非贫困。调查中由于没有出现贫困户申请贷款但未获得贷款的情况, 因此贫困户缺乏生产投资机会是导致互助资金需求不足的客观原因, 反映出贫困的实质也是能力的缺乏, 反贫困工作需要注重贫困户个人能力的建立, 增加他们利用互助资金的机会和技能。这与刘金海、〔10〕郑宏和陈英〔11〕的研究结果一致。

(3) 现有最高贷款额度使互助资金能覆盖有借贷需求的贫困户。对于前文讨论过的最高贷款限额, 实践中四川省互助资金社平均可用于借贷的互助资金总额为18万元, 最高借款限额有5000元、10000元和20000元三种情况。将这些数值分别作为n和m代入f (x) , 可得三种限额在12个运行周期内所覆盖的农户数量分别为87、43和21。由于全省互助资金社的年均借款户数为77户, 因此只有5000元的贷款最高限额接近理论值, 能够覆盖所有农户, 这也是全省绝大多数互助资金社在运行中所设定的最高限额。同时, 如图3所示, 最高贷款额度为5000元和10000元时贫困户借款占比均高于非贫困户;但随着贷款限额的提高, 贫困户贷款额占比呈下降之势, 印证了过高的贷款限额并不利于贫困户瞄准。

3. 瞄准中凸显的问题及原因

实证检验发现, 四川省互助资金社的贫困户入社准确瞄准率为72.72%, 但其借款额占比只有28.79%, 贫困户的高入社率未带来高借款率。由于调查中并未出现贫困户申请贷款而未获取贷款的情况, 同时现行的最高贷款限额总体上能覆盖有借贷需求的人群, 因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贫困户对互助资金的借贷需求不足。首先, 农户加入资金互助社是借贷互助资金的前提, 当入社成本在预算约束内且无退出成本时, 贫困户也就表现出了较高的入社积极性;但互助资金社作为财政扶贫的另一种形式, 是为穷人提供一个公平的贷款平台, 资金的利用依赖于农户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 由于借钱可能因风险带来损失, 而不借最坏也是维持现状不变, 这就使生产能力弱、生产机会缺乏和风险厌恶者会放弃贷款机会或借取小额的互助金。其次, 农民的经济行为具有明显的模仿性, 〔12〕贫困农户由于文化程度低、经济基础差、风险厌恶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决策对“能人”的模仿就更为明显。当最高借款额不能满足非贫困户需求而转向私人或其它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时, 贫困户也可能模仿他们的行为路径, 减少对互助资金的借贷。再次, 农户入社状况是相对稳定的, 但借贷金额则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也不排除个别村级互助资金已完成了扶贫使命, 农户已不需要这一扶贫资金的可能性。

四、结论与建议

四川省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作为一种扶贫资源, 互助资金社对互助资金的投递瞄准了贫困户, 但贫困户对互助资金的借贷率不高, 说明贫困的实质不仅是资本的缺乏, 也是能力的缺乏。由于互助资金社作为财政支农的一种创新形式, 其本质是对农户生产资金的支持, 不直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因此, 这就需要通过生产技能的培训、农业市场信息的传递, 建立贫困户消除贫困的能力, 并发挥非贫困户、种养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在生产上的带动作用, 避免因贷致贫。同时, 要提高贫困户借贷互助金的考核权重, 在增加风险准备金的同时适当延长贫困户的还款期限, 鼓励贫困户借贷互助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 贫困户对互助资金的需求不足也并不完全是由生产技能、机会的短缺导致, 还有合理的需求减少。因为村级互助资金只是适合于某一阶段、某一地区的扶贫模式, 是对现有扶贫方式的一种补充, 一方面它需要设立在有一定社区基础、农业生产基础以及信贷需求的贫困村;另一方面和其他扶贫方式一样, 它也会在完成扶贫使命后退出历史舞台, 或过渡成另一种与市场连接更加紧密的形式。因此, 对于不再需要互助资金的试点村, 允许条件成熟的地方试行退出, 或向作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转化, 并将新的财政扶贫资金拨付到有互助资金需求的贫困村, 将扶贫重心持续聚焦在贫困村。

参考文献

[1]Hulme, D.and Mosley, P.Finance Against Poverty[M].London:Routledge, 1996.

[2]Copestake, J., Dawson, P., Fanning, J.P., McKay, A.and Wright-Revolledo, K.Monitoring the diversity of the poverty outreach and impact of microfinance:a comparison of methods using data from Peru[J].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2005, (06) .

[3]Katsushi S.Imai&MD.Shafiul Azam.Does Microfinance Reduce Poverty in Bangladesh?New Evidence from Household Panel Dat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12, (05) .

[4]李金亚, 李秉龙.贫困村互助资金瞄准贫困户了吗——来自全国互助资金试点的农户抽样调查证据[J].农业技术经济, 2013, (06) .

[5]汪三贵, 陈虹妃, 杨龙.村级互助金的贫困瞄准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 2011, (09) .

[6]王春华, 王日旭.农村扶贫资金目标瞄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村经济, 2006, (03) .

[7]Hanson, K, Worrall, E, Wiseman, V.Targeting services towards the poor:A review of targeting mechanism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In:Bennett, S;Gilson, L;Mills, A, (eds.) Heal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ousehold poverty:from understanding to action[M].London:Routledge, 2007.

[8]Worrall, E., J.Hill, et al.Experience of targeting subsidies on insectidetreated nets:What do we know and what are the knowledge gaps?[J].Trop Med Int Health, 2005, (01) .

[9]George Dellaportas.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Assistance Payments in Reducing Povert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1980, (02) .

[10]刘金海.贫困村互助资金:益贫效果、机理分析及政策建议[J].农村经济, 2010, (10) .

[11]郑宏, 陈英, 甄力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制度选择逻辑:理论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 2012, (06) .

篇3:贫困村互助资金发展路径分析

【关键词】贫困村互助资金;问题;解决方案

宁夏作为全国第一批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省区,自2006年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以来,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找到他们解决的方案。

一、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互助资金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先天不足。

一是资金互助社的资金融通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负责这些工作的人员往往是村委干部。基本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这对于实现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带来了困难。

二是互助资金的所有权名不副实。根据相关文件规定,村民缴纳的互助资金归其本人所有,其他资金,诸如财政扶贫资金、捐赠资金和增值部分资金归全体互助社社员所有。这种权属关系的安排对于贫困户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该享有的收益额、没有得到保障,很可能被一些村干部将属于他们的收益划分到集体所有中。

三是互助社在法律上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据统计,尽管有82%的互助社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法人组织”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但是至今还是有18% 的互助社仍然是没有办理任何登记手续。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

1.互助资金运行的风险较大。由于资金运行有很强的金融属性,而负责这些工作的人大都是对金融毫无概念的村委干部,无法有效的保障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2.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应该有的效率。经过调研发现,一方面是贫困户缺乏启动资金;另一方面是账户内还有资金剩余,这不仅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3.部门地区使用互助资金的使用成本过高。资金互助社本是为了帮助当地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一种非盈利性质组织,但是根据实际的调查结果来看,发现有些互助资金占用费率要高于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此外,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贫困户需要3到5户联保,这样贫困户从申请到贷款的时间就需要7天以上的时间,手续繁杂而且时间成本太高,对于贫困户借贷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障碍。

4.资金的使用对象精确程度不够。资金互助社的资金使用对象应该是贫困人群,但是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种种程序阻碍了贫困人群贷款的积极性。使得贫困人群的使用比率减小,这样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当地的贫困人群。

二、针对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问题的解决方案

1.将村民缴纳的那一部分资金退还给原来的持有者,而政府及其他组织配套给贫困村互助社的那一部分使用资金是集体所有的。这个方案适用于那些发展较为成熟、基础性设施已经完善的互助社,能够充分的让资金回归民享、民有、以及民受益的本质,最大程度的避免资金的过于集中的贪污腐败的问题,但是这个方案的缺点就在于由于资金的总体量减少,所以在避免相对风险的同时也造成收益的减少,缺点就是资金无法保值增长,这样就会造成基础设施的欠账大以及欠账快的特点。

2.将互助资金转化为风险补偿金,按照一定比例使得银行向贫困户贷款

由于这个方案能够在短时间募集到大量的资金,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目前已经在广大地区开展实施了。他的优点也比较显而易见,就是利用有限的互助资金能够贷到更多的资金,贫困户可以有更多资金发展生产。缺点就是引入了银行贷款手续的这个环节,加大了贷款手续的繁琐性,不如互助资金贷款来的方便、简洁。

3.以县为单位将村级扶贫资金互助社组建为扶贫资金互助社联合社

这种由于没有得到相关法规的认可,所以至今没有实行,但是这个方案对于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将资金实行集中式的管理,不仅增加了资金的总量,而且能够将本来闲置的资金进行有效的使用,这样就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实际收获的效益。他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容易造成贫困互助社团体太大,这样就与《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有些规定相违背,而且扶贫资金互助社的扩大只能够将资金进行集合管理,但是并不能够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

4.将具备条件的互助资金改组为具有农村合作金融性质的农村资金互助社

这个方案可以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实施,依托国家扶贫资金组建符合《中国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扶贫互助社,面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便利服务。这个方案既可以解决由于没有专业人员造成的资金使用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而且能够使得扶贫互助社有一个正统的法律地位,可以在银行开设公众账户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杜绝了贪污腐败的根源。但是他的缺点在于农村由于地方小,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而对于村委会干部来说,他们缺乏管理的经验,而且也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很难胜任这个工作。而如果聘请专业人才的话,就会增加其运用的成本。

三、结语

我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了数十年,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尤其是对于沿海开放城市来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但是对于内部地区来说,他们仅仅是解决了吃穿的问题,所以消除贫困无论是从去全局战略还是从区域经济上来看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雪青,陈媛,刘炳胜.中国区域房地产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统计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1).

上一篇:优秀写景作文400字下一篇:梦想是一棵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