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青春礼赞的散文

2024-04-30

岁月如歌,青春礼赞的散文(精选13篇)

篇1:岁月如歌,青春礼赞的散文

岁月如歌,青春礼赞的散文

站在窗前,看一场冬日里纷纷扬扬的雪景,轻掬一段梅香,放眼梅雪相映的自然美景,将自己置身画中,享受寒冷之外的宁和,执一卷好书,任思绪在纷纷扰扰中飘摇,远去的,是初时那起伏不定的情怀。

闲暇时,捧一杯热茶,氤氲在素淡的香气里,聆听洞箫浑厚低沉的音调,静守岁月光阴里往复的执着;摆一案檀香,于佛陀仁慈的笑容里轻弹一曲高山流水,静思豆蔻年华暗藏韵律的诗意。

常常自问,已零落成泥的往昔,能否馨香依旧?

有时,感叹世事多不如人意,哀愁的感伤总在弥漫,只是在情绪平静之后少了些波动,而多了些恬淡,不自觉地寻找灵魂深处的融通,静静地等待一份舒然的超脱,不知道那条属于我的归路现在何处?也不知道走过青春的末端,命运里还有没有让心再起波澜的巨浪狂涛?

眼睛曾被泪雾覆盲了许久,再度清明之后,是否能将满满世情看得真切,看得明晰?时常伫立在山城古庙的油画前,思索青灯木鱼的日子是否真能了断世间划不开的牵挂?

推门走到小院,停步在矮树丛花前,蝶儿们翩舞忙绿在其中,不忍打扰这一刻难得的平和,那是生命可敬的绽放,轻嗅花儿绕指的幽香,却不曾想过,芬芳怡人的背后,堆砌了多少生命孜孜不倦的传递。

踏着悠然的步履,独行于绵延的街角,眼前掠过熙熙攘攘的路人,突然覆满了心中遗留的感念,命运的结局不可以预料,岁月象流云般去而不可留,青春只是驿站,歇一歇脚,又匆匆离去远行……

喜欢站在楼顶的阳台俯视来来往往的车流和急急而行的人流,那样的世界让我觉得充实,就像青春里或绚烂或伤怀的经历,填满了本该不知愁的年岁。

喜欢趴在窗前的琉璃石上凭眺一树苍郁的翠意和几点零星的嫣红,那样和谐的图景让我心旷神怡,就像青春里无忧无虑的记忆,注满了花团锦簇的年华。

喜欢在落日已近的黄昏独自在院中散步,享受夕阳残照,月影将升的.清华瞬间,那是唯属于自己心动的刹那,就像青春里无法抹去的曾经,划满了印记斑斑的经年。

青春的脚步似乎越行越远,已经来不及实现的梦依旧未醒,恍茫的灵魂在晚风微凉的呼啸里沉默,没有祭奠青春的时间,因为现实与梦境的距离,永远不能掩蔽在与他人隔绝的世界中。

是时候认清生活给予我前路的荆棘,即使只是每日平淡的往复,也是青春宝贵的积淀。

甚至无所谓激情的释放,在日复一日的追寻中甚至遗忘了失落的滋味,不知何时,似觉悟到这就是生活。

涉世未深的我们,就像一棵不经雨露的青枫,懵懂无知的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若是继续单纯地走下去,便也永远不知风霜过后红枫轰轰烈烈的炽,这不失为一种理性的抉择,因为在这样的熏陶下,人心也会变得无欲而平和,却是一种机缘,可遇而不可求。

青春岁月中,总有那些跨越不过的坎坎坷坷,真情相伴总是弥足珍贵,亲情最纯不过相濡以沫,友情最真不过肝胆相照,爱情最美不过相守白头。

在人声嘈杂的街市上行走,偶尔听闻胡琴暗沉的声音,间或伴着老者苍白的嗓音紧扣我的心弦。

青石街道旁,两鬓霜白的老者佝偻吃力的身影就那么刻印在我心板之上。

胡琴破败的音调不绝,一岁岁光阴,沧桑但坚定地唱曲声始终是我心底难以释怀的羁绊,沙哑而沉重的嗓音时常在耳畔回荡,每每路过那里,总不自觉地将身上所有的零钱轻轻放进老者脚边的小瓷碗里。

人群聚居的地方,总会有四肢健全但却厚着脸皮跪在众人脚前行乞的年轻浪人,他们的身边,时时围绕着鄙夷的目光,目光的主人素不相识,却不约而同地对卑鄙的灵魂投以轻蔑的漠视。

青春行路上的人都习惯估量尊严与人格的价码,突然有一天,发现原本冲动感性的心被一种不知名的平和柔软轻易地取代,于是领悟到杜拉斯所谓“备受摧残的容颜”也许正是如此,生命之于拥有它的生物所想得到的,无非就是接受潜移默化坎坷经历的过程,人活于世,凡事过程之意义远远凌驾于结果之上。

青春是人生最初的领悟,青春是人生最永恒的珍藏,青春是人生最忠实的礼赞!

篇2:岁月如歌,青春礼赞的散文

回想起来,自己都有点不信,开学第一天我竟然迟到了。

当我从同善镇乘坐着走走停停的那一趟客车,赶了五十多公里路来到学校门口时,已经是太阳落山时分了。

我抱着行李,傻傻地站在学校的大门口,感到学校好大,好美,比我想象的还要漂亮,还要宽阔。我有点茫然,偌大的校园,我不知道该去哪里报到。眼看天就快要黑下了,我鼓足勇气,向从我身边走过的一个女生打听,她热心的带我去报到处。报到登记时,我才知道忘了带录取通知书。

“没事,我帮你查查,你叫什么名字?”负责报到的校领导热情地问我。

“郭英。英雄的英。”他的热情让我少了胆怯。

当办完手续时,已到吃晚饭的时候,我什么也没有带,也不知道去哪里买饭票。看着天越来越黑,我感觉心里怯怯的,无助使我感到迷茫。

“你是今天报到的新生?怎么没有去吃饭?”有个和蔼可亲的声音问我。

我哀凄凄地说:“我是同善的,爸爸去出差了,我是一个人来学校报到的,迟到了,不知道在哪里吃饭。”我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只有自己才能听见。

“没事,你先跟我去吃饭,随后我让同学陪你去买生活用品。”

“郑校长,这是谁呀?”到教师餐厅时,才知道带我吃饭的是学校的郑校长。

“我的女儿。”他笑着对大师傅说:“她来迟了,什么都没有带,今天先在我们餐厅吃一顿饭。”

吃过饭后,他像父亲一样嘱咐我好好学习,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他。随后又吩咐一个高年纪的女同学,一定要帮我买好生活用品,安排好住宿。

一直到后来,我已经入学很久了,才得知那个和蔼的父亲一般的校长名叫郑金亭。

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都还记得他对我的关爱。那种父亲般的爱,使我在“二中”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温暖,后来我一直都很努力的学习,更多的是因为郑校长那份父亲般的关爱,因为二中这个大家庭那份温暖的情怀。

(二)抄书

我所在的班是七十四班,全班有七十多个学生。因为学生太多,没有座位,教室的过道里都坐满了人。出来进去,必须是外面的人站起来,里面的人才能进出。还有个更大的问题,是人多书少,我班只有四十多套书,上课时,只好两个人合用一套。我因为来得迟,没有领到书,为了不误学习,就只好“抄书”。课余时间和晚自习,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借同学的书来抄写。那时候很多同学都在抄书,各科书都抄,有时我们晚上十一点多了,大家还在教室抄书。班主任来教室催了一次又一次,要同学们去休息,但是大家仍然在不停地抄书,都不愿意去睡觉。班主任最后发火了,强性关教室的门,大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教室。

抄书时间久了,成了习惯。因为抄书更便于记忆,许多同学都把抄书当成一种学习的方法,当成了一种乐趣。直到一个多月之后,新书才发下来,不用再抄书了,但是抄书却成为了许多同学的爱好,每抄一遍,就等于背了一遍书,对我们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后来几年间,我经常把抄书当成一种乐趣,乐此不疲。

那段抄书的经历,让我在毕业后的日常生活中,也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在我人生四十多岁时,能从一个家庭主妇成为垣曲作家协会会员,都是得益于那段经历。

(三)同学情深

高中三年,最让我难忘的记忆就是:饿!

那时学校食堂实行顿顿制,吃饭是一样的定量,早上半个馒头,只有二两,用手一捏,馒头更是显得小的可怜,一碗汤面,只飘着几根面条,几口就吃完了,感觉只压住了点心慌。那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感觉天天吃不饱,每天饥肠辘辘,实在难捱。每天中午最后一节课,常常感到饿的头晕,不争气的肚子咕咕直叫,老师上课讲的是什么内容,几乎很少能听进去,脑子里就想着中午会吃什么饭。幸亏当时有家住在学校附近村的一个同学,名叫娟娟,常常从家里带馒头送我吃。有了娟娟的馒头,我才能顶得下来每天的几节课。若不是她的帮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渡过那段饥饿时光。当时我们这些离家远的同学,有时一个月,甚至两个月都不回家,就为了省几毛钱的车费。而我们同学间的情谊,却是至今令我难忘。那时候同寝室的同学,即使回家带来一些咸菜,也是和大家分着吃。寝室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照,其乐融融。

多年后同学相见,仍然能感觉到那份浓浓的情谊。后来我常想:当初若不是饿,我也许就考上大学了。可若没有同学的馒头,说不定我早就退学了。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同学间的情谊战胜了饥饿,才使我坚持读完了三年的高中学业。

(四)为了班级的荣誉

高二那年学校举行冬季运动会,有个5000米长跑比赛项目。当时参加运动会的男生共有二十四名。74班张海燕同学和高二其他班的四个男同学被预选参加决赛。当时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对他的期望都挺高,因为他平时的5000米长跑成绩22分38秒,所以班主任估计他还可以得奖,他也暗暗鼓足了劲,决心要取得名次,为班级争光。因为家里贫穷,张海燕没有运动鞋,班主任文老师就给他借了一双跑鞋,说是穿着跑鞋能跑得快些。因为是借来的跑鞋,不是很合脚,穿着有点紧。比赛开始后,张海燕一直坚持跑在前面。谁知跑到4000米左右时,他的脚已经疼得不能跑了。当时他已经杀到了前六名,全班的同学都在为他加油呼喊。张海燕没有放弃,硬是咬着牙一瘸一拐的坚持跑。最终他取得了全校前三名的好成绩,并跑出了自己平生最好成绩22分07秒,为我们高二年级取得了名次,他自己却也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脱下鞋后,他才发现他的大拇趾甲都快掉了,血染红了袜子和跑鞋。

学校颁奖的时候,张海燕是一瘸一拐走上台去的。同学们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大家为他感到自豪。他勇于拼搏和视班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精神,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张海燕现在在运城市市质监局上班。

(五)勤奋精神

我们那届的同学后来提起李勇,在羡慕他有份好工作的同时,更多的是佩服他当年刻苦学习的那种精神。

他之所以能考上大学,不是他有多聪明,是因为别的同学在休息玩耍时,他还在学习,付出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刚到学校时,李勇在普通班。当时他在班里也只是一个成绩中游的学生,每天下晚自习后,同学们大部分都走了,他为了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彻底领悟了,经常点着蜡烛,留在教室里继续看书.写作业。(当时学校下晚自习十分钟后,教室就熄灯了。)遇到不会的题,他就用笔画出来,第二天要不自己查资料,要不请教老师。在他的努力下,高一升级考试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高二重点班。

在重点班,他更加用功,晚上十一点前,他几乎很少睡觉。常常是班主任到教室把他赶出来,他才不得不离开教室。不过,有付出就会回报,他最终如愿以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现在是山西中北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

(六)环境锻炼意志

那时候学校的条件差,学生宿舍紧张,我们高一四个班的男同学都住在学校的大礼堂,全是打地铺。礼堂的窗户上,有好几块玻璃碎掉了,晚上风就从碎了玻璃的窗户吹进来,冷飕飕的,冬天经常有同学冻感冒,但同学们依然坚持上课,上早操,很少有人叫苦,借故退学。

后来同学靳海新曾不止一次说,学校的那段经历,影响了他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在英言经常停电,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坚持在那里工作了14年,都得益于二中的生活,得益于当年老师的言传身教。

他现在是长直乡财政所所长。

高中三年,是快乐的三年,难忘的三年,现在记起那些往事,心里感觉暖暖的,洋溢着一种幸福感。

篇3:岁月如歌,青春礼赞的散文

【关键词】《白杨礼赞》;现代抒情散文;转折

《白杨礼赞》是现代散文史中的名篇,其中应用的借物言志、象征等表达手法受到了大家的推崇,同时,《白杨礼赞》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是现代散文的转折点,并开辟了新的写作范式。

一、《白杨礼赞》的创作历程

在1938年,矛盾开始了自己的新疆之行,这一旅程历时两年,在这两年内,矛盾写下了大量的文章,在事后编辑为《白杨礼赞》、《时间的记录》、《见闻杂记》等集子,西北之行给予了矛盾非常深刻的创作启发。在当时的社会,抗日战争爆发,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中的优越阶层,虽然会免遭屠杀,但是往往不得已必须要迁徙到他乡。矛盾就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开始他的西北之行,在迁徙的途中,他发生了高亢的声调。

二、《白杨礼赞》的创作姿态

《白杨礼赞》并非是作者一时的感慨,而是对于自己西北之行的总结,可以说,矛盾将自己对于西北最为深刻的情感都融入到了《白杨礼赞》中。在《白杨礼赞》中,作者对西北黄土高原风景进行了描绘,塑造出了白杨树挺拔、傲然的形象:“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这句话中既包含肯定,又有否定,之所以用这样的表达形式,就是为了塑造白杨树不折不饶、力争上游的形象。接下来,作者又对白杨树的品格进行了新一轮的论证,重新审视白杨树的审美趣味,他用铿锵的词句赞美白杨树,也是赞扬西北高原的抗日军民。读到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感情的荡漾,作者反复使用准确、有力的形容词释放自己胸中的情感,因此,《白杨礼赞》并不是简单的礼赞,更是作者对于情感的宣泄。

三、《白杨礼赞》中新的意象与抒情方式

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救亡精神高涨,知识分子开始走出禁锢,深入到民众的现实生活中,重新审视我国以及整个世界体系,知识分子开始分析中国的未来。在这一背景下,文学大众化运动发展起来,这给知识分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白杨礼赞》中,作者应用了大量的新的意象与抒情方式,在以往,很少有作家描写白杨树,矛盾当然也了解这一问题,因此,在文章中提出,白杨树并没有婆娑的姿态,但是却以退为进表现出白杨树中蕴含的新美学。除此之外,矛盾还清算了旧的美学与意象,借此表达出了白杨树的灵魂。《白杨礼赞》中虽然蕴含着矛盾的情思,但是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在这一时代下,大量新意象诞生,白杨树开始以正面、积极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彻底摆脱了五四后乡土文学的卑劣形象。同时,农民也开始翻身做主,作家们纷纷改变了自己以往对于农民的态度,积极从他们身上攫取时代的精神,《白杨礼赞》正是这种典型新美学的佼佼者。

四、《白杨礼赞》中散而不乱的结构美

《白杨礼赞》尽管内容广泛,联想与想象丰富深刻,并且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但是“散”而不乱。 全文以白杨为线索贯穿, 形成一个严谨美妙的整体。开篇点出白杨树“不平凡”,暗含了“礼赞”的强烈之情。 继而撇开白杨,笔锋一转而写西北高原的“雄壮”、“伟大”、及“单调”之感的“潜滋暗长”。 表面上似乎不再写白杨了,线索像是断了,其实不然,写西北高原恰恰是在写白杨,在为后文的盛赞作铺垫、设伏笔,暗中仍在写白杨。以至紧接着写“猛抬眼”见到白杨的一刹那的惊呼,感情为之一振,再次礼赞。然后又正面写开了白杨的“极普通”,于“极普通”和“不平凡”的矛盾之中,突出白杨的“不平凡”:“力争上游”,“向上发展”,“不折不挠”。 在描写白杨外貌的基础上,又由白杨展开联想——联想到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哨兵,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意志,点出了白杨的象征意义。最后再次表达了白杨,对白杨所象征的伟大人民及其美好的精神的强烈赞颂之情。全文无一处不在写白杨,无一处不体现白杨的光辉形象。

五、结语

《白杨礼赞》从抒情开始到抒情结束,运用了很多惟妙惟肖的写作手法来形象自然地说理。抒情与说理结合后,可以直达主题,很直观地表达内心的思想情绪,也可以运用诗歌、对偶、比喻等修辞方式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同时,还要让文章与社会热点相结合,蕴涵哲理并给人一种启示。议论和抒情,常常以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并不是在一段叙述后加上一段议论,而是在特定的主题之下,将议论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参考文献:

[1]郑江义.横看成岭侧成峰——作家笔下的白杨树形象浅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2]刘娜.情景交融 如诗如画——简析朱自清写景抒情散文的艺术美[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8)

篇4:青春的记忆如歌的岁月散文

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的路。每个人走过青春,都会有自身关于青春的记忆;每代人走过青春,都会有他们对于青春与时代的理解。

人是无法选择时代的,每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70后的青春比60后多了些幸运,因为没有经历那个盲目崇拜、黑白颠倒的岁月。那个年代的疯狂有过的人至今回忆起仍然心有余悸,可以说满目疮痍、物是人非!70后的青春相比80、90后又少了些幸福,因为我们经历了物质匮乏、缺衣少粮的苦难岁月。那个时候很多东西从外引进,都要加个“洋”字,比如自行车叫洋马儿,洋布、洋火炮儿、洋芋、洋海椒……可见当时的情况怎样。身在农村的你我能吃到一个“水果糖”也学就是一天中最高兴的事,记忆中很多被认为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到现在可能已经索然无味了,不是吗?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点我不否认。青春也许是一种阵痛,或许是人生的一种磨砺,但可以肯定,青春是你我都有的一个财富。青春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承载着每个人美好的记忆!

青春正值花季,这是一个爱做梦的季节,正如歌中所唱“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那个时代,我们的精神世界有三个明显的代表符号:“四大天王”、金庸、琼瑶。诚然,这种志趣不高的港台文化相比主旋律文化缺少其先进性,但不可否认它真真实实的伴随着你我的成长,影响着一代代人,在我们的青春里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毋庸置疑,年少的你我也热血澎湃、激情飞扬。我们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我们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我们也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我们也会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等等…………

但毕竟,课本里的东西太枯燥,青春是迷茫的,五彩斑斓的青春里应该有歌、有诗、有梦!回想当年,学语文课时,鲁迅应该是比较出彩的一位大师,老师百般引导,这个字、那个词、这句话、那段话用得好、写的妙。可是你我真能体会到吗?不可否认,鲁迅作为文学大家其作品本身巨大的艺术魅力。但相比类似这样晦涩难懂的文字,港台文化更能刺激青春年少的我们那根多情的神经。武侠世界里的鲜衣怒马、仗剑天涯,言情世界里的缠缠绵绵、天长地久,更能诠释你我那段如歌如梦的岁月。那时候,商店、发廊、家里会贴上四大天王等明星海报,笔上、文具盒、书包、课本、笔记本等等上面会贴上他们或他们演绎的角色的不干胶帖子。十来块钱一盒的卡带,大街小巷成天放着他们的歌曲,从《忘情水》到《吻别》,从《今夜你会不会来》到《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这是属于他们的全盛时代。当时,有一个单放机是很牛的一件事,会引来众多羡慕的目光。卡拉OK厅里都是他们的歌曲循环,在他们的歌声里,在那些快意江湖、天涯相随的文字里,编织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梦想,陶醉在虚幻的精神世界里。可无论青涩也好,迷茫也罢,这就是青春!

那个时期,兴许战斗力和行动力是人生最鼎盛的时段。做事讲究思必言,言必行,行必果,冲锋在前,势不可挡。比如打群架、逃课等等(本人比较老实,这些都未曾参与,最多是附和过)。那种“视死如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气概至今想起眉宇间仍然有种豪气!那时候若喜欢一个人(传说中的暗恋吧),除心生窃喜,还会主动与同窗烂友分享,齐聚众人智慧,进而攻克他山之玉。一封情书,几易其稿,搞得面目全非。递纸条、送秋波、换座位、唱情歌,目送上学、放学……形式多样,不断翻新。当然最后结果一般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更愁”,留下“看似个鸳鸯蝴蝶,不应该的年代,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的感叹!那时,很多事情都敢于尝试,冲劲十足,不计得失、不计后果。审视现在,谨言慎行、瞻前顾后,诺诺连声、战战兢兢……青春就是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的,每个人的青春都“二”过,不需要掩饰,不需要伪装,这就是青春,她没有仇恨,也不需要规则。青春可以犯错,但青春改变不了世界,世界更改变不了青春!

流年似水,流走了我们太多美好时光。无论我们多么虔诚地依恋她,把光阴以分以秒来珍惜,她却对我们的怜惜视而不见,固执地前行。也许多年以后,不经意回眸,会发现谁的头发少了,某某的肥肉多了,这个那个脸上有沟沟了,谁的身材又不再妖娆了,还有曾经以为会一路闯天涯的兄弟也没了踪迹……回忆青春,总有一些青春来历不明,去无所踪。

吾有一同桌,长得挺刘德华的,在那个偶像崇拜的年代,可想这会是什么效果。那是深受女生青睐啊,胆大者递纸条、送情书,胆小者送秋波、传情意,羡煞众多男生。可该君无动于衷,稳如磐石。人家兴趣不在这,或许没达到心中女神(那时候叫梦中情人,还没有女神一说)的标准吧。他的兴趣在于武侠小说,成天沉浸在武侠世界里,不能自拔。课余总是喜欢找人拆拆招(当然受苦最多的是我)。看累了,就高歌两曲,最喜欢吼《谢谢你的爱》,我常纳闷,你爱都没爱就唱这个,纯属无稽之谈。曾有一次,该君开窍了,去赴约(邀我同路,给他渣起),不料,等候良久,女主角没上场,就此作罢。而后,该同志全身心扎入武侠世界,光看不过瘾了,后来,开始写,写完还给我鉴赏一下(我那里会鉴赏,只有装模作样罗)。那时候,男生的头发流行偏分、中分(四六开,三七开,五五开等),当然用中分的较少,有点王宝器的感觉。“头可断,发型不能乱”,时不时把头甩一甩,保持发型嘛!钱少不能每次都上发廊固定发型,该君传授男生一个秘诀,洗完头,梳好发型后,躺床上一个小时(时间问题需自己灵活掌握),就搞定了,众人皆恍然大悟……

诸如吾同桌这样的人和事犹如天上的繁星点点,不可胜数。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青春或许是一张老照片,虽已泛黄,或许模糊,但依然见证着那个时代的些许故事,可能荒诞不经,可能嘀笑皆非,也可能铭记一生!

然而青春终将散场,渐行渐远。虽恋恋不舍终将无可挽回,却成为你我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程山水。感谢记忆,感谢她把五彩斑斓的青春剪辑成片段,温情地丰富着我们的神经。不用纠结是谁娶了多愁善感的她,不必执着那时的誓言都已成空,不必嗟叹曾经的理想都已被现实的生活所打败。青春,这一场生命的盛宴,我们曾来过,足矣!

流年逝水,秋意渐近。浅浅文字,墨染纸间,祭奠青春,依旧怦然行动。期许来路,可会风景这边独好?

兴许我们的青春不堪百度,岁月又怎经得住回眸。总是期待面朝大海就会春暖花开,而负重人生,你我能否驻足停留?

篇5:留不住的青春岁月散文

——题记

我们花了四年的时间终于爱上了脚下这片曾经抱怨了无数次的土地,却还是在最后的这一刻不得不离开。每年看到众多的学哥学姐们拖着行李走出校园的大门,都很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眼泪和感慨,等到指针走到我们的这一刻才明白:

时间真的只是一个纸做的招牌,可以被很轻易的冲破,当你的耳边被毕业之类的词语所纷扰的时候,你就应该懂得,其实它已经离你不远了。

伴着和煦的阳光看遍了四年的风景,回忆那些风中很美很甜的语言,被雨水洗刷后变得更有色彩的故事,不禁莞尔一笑,嘴角微微上扬,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行走在青春的桃林深处,默默的邂逅着那一片灯火阑珊。

大学四年就像是一部十分有意义但是却没有写完的小说,在我们兴高采烈的写完了开端和高潮之后,草草的写完了结局。当我们老了的时候,站在阳光下晒着太阳,对着大学的这本书一读再读,发现真的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面对身边的朋友一个又一个的离开,心情五味陈杂,到了最后离别的终点,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临走时的相互拥抱和告别,每个人都信誓旦旦的相信着有过去还有未来,过去已经在我们的脚下生成,可是未来真的存在吗。

遥想那一日,我们坐在酒桌前推杯换盏,老师课堂精彩讲义的留念,大家共同考试交流谱写的明天。一处处精彩的片段在我们的眼前不停的还原,大家含着笑容带着眼泪默默的举着回忆,为了曾经的那段年少轻狂,一醉千年。

也许在许多年后,我们还能回想起曾经一起走过的校园,还能想起当夕阳落下后我们曾经暗恋过的少年,还能记得当时逃避课堂后那段被老师遗忘过的岁月。

时光就像是一架机器,把走过的年华稀释,整理,留下来的是对青春洗礼的痛快诉说和笔走天涯的流年梦想。

每次听到身边的那些学弟学妹们讨论一些发生我们身上的传奇,每次看到他们重复着一些不知被我们重复了多少遍的事迹,每次想到那些上着晚自习和早操的学弟身上的辛苦,不知不觉间就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大学生活抱怨的资本。更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回忆的感觉。

时光带走了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又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这中间来来回回的丢失与拾起,留下来的成为了惊喜,失去的成为了回忆。四年的时光,写满了难忘的音符,记得那时的天空很蓝,阳光下的你很灿烂,那时候的风很轻,像极了青春的你。

毕业就像是一只彩笔,在每个离开象牙塔的人身上画上一道痕迹,为生命增添一笔暖色,不至于被离别的伤感弄的过于寒冷。

这个世界是一个兵荒马乱的世界,当毕业带走无知的年华,我们还是要默默的一个人上路,一手拿着被现实许下的诅咒,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语,然后重新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大学是一段十分温暖的故事,多年以后,当梦想的棱角被现实磨平,那时的我们还能抱着一个十分淡然的心情,守候着曾经那段温暖的故事慢慢变老。

青春是一条坎坷的道路,由远及近向我们延伸而来,谁都不知道它会通往何处,所以我们总在向着看得见的方向行走,磕磕绊绊的留下模糊的身影和深深浅浅的印记。

凝望着那段老去的日子,被风吹落的树叶失去了声响,行走在校园里的脚印渐次搁浅,漂浮在空气中躁动不安的梦想,流淌在少年心中骄阳似火的爱恋,还有一段没有说出口的告白,都在一片泪水的浇灌下留在了回不去的昨天。

青春的岁月,有欢笑,有泪水,有感叹,有留恋,当脚边的青苔蔓延时光的土壤,我们都已经长大。回想着曾经宿命的安排,即使青春的天空成写满了离散的主题,我也始终庆幸流年的相遇,给我们生命中留下了那么浓郁精彩的扉页。

多年以后,我们坐在温馨的小屋里,看着美好的电视,享受着唯美的清新,才会真正的明白青春的含义。那些发生在青春男女间伤离的片段不过是青春岁月中一次的插曲,而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爱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成长的见证者,更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青春,就像是一次旅行,不在乎目的地,而在于沿途路上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篇6:岁月如歌,一曲浅唱青春散文

坐在窗前,风吹来,却是凉,那里,盛满了太多秋的气息。耳畔,依稀留存着昨天的味道。究是昨天,还是过往。我们不得不承认,夏季,在清晨的凉风中愈行愈远,随之而来的是秋的沧桑。

好似夏季的故事在秋的到来中渐渐淡却,那种感觉淡淡的,也凉凉的这便是夏天我们一直渴盼着的凉意,却在真正来临时不想去感受,不想去理会。说不清缘故,就是有点小渴盼,趴在课桌上懒懒的晒着太阳,那种阳光散散的感觉。

很惬意。

只是,在填写志愿落笔的那一刻,故事便画上了一个完整的点,我不敢用完美来诠释这个终点,我甚至不敢让句号成为初中生涯的扮装,让毕业成为一种终结。

因为,内心深处,还是有那么点的渴望,希望不说句号,就不会过去;不说再见,明天还像昨天。可是,现在,在家中放松的我们,是否还能体会得到如初的感觉。

人生若只如初见。

只是,我们一直翘首期盼的当初,如有“若”字,又怎么会回来。轻松了,解压了,一直期待的如今,却在沉默中黯淡。

同样的同学,同样的场景。我们再也不会,在午夜零点的时候,还挑灯和一张张的试卷做斗争;当清晨闹钟响起,却期盼着可以再睡一会;在某个清晨将同学作业比对,再看看自己哪里不对;在午睡的闲暇里,和同学侧身说着悄悄话,悲伤或是欣喜的话语,还是那么熟悉。那些动力,那些激情,被假期的漫长侵蚀,被距离灼伤,当英语试卷落笔的那一刻,我们用放松诠释了暑期,渴望开学,让我至此,我们再也不会在同一个教室,面对同一班同学,窗外的篮栏杆上,再也不会出现如初的背影。

有时候,那些曾经害怕失去的岁月,过去了,就真的过去了。

我突然想起了冶山的那一片映山红,火一般的鲜艳,映衬出山的别韵。我想,我们多像那片映山红,用我们最灿烂的青春续写校园的故事,用我们的虔诚构成最绚烂的风景。

郭敬明说过:不要害怕你前面有阴影,那是因为你后面有阳光。我想,我是信的,那抹从指缝中洒下的柔阳,即便抓不住,感受到的温度却是如初的明媚。

听说,每天把牢骚出来晒晒太阳,心情就不会缺钙。

听说,明天会是个晴天。

听说,一切都会好起来。

岁月在迈着她步伐,我们却驻足在那里叹息,是时光走得太快,还是我们边走边看;是岁月带走的太多,还是我们把握的不够。那么,一串串念念不忘的剪影,我们感怀的究是昨天还是回忆。

若只如初,是否会改变。

篇7:青春幻灭,岁月如歌

于此,族群的离散、记忆的创伤,以及丧失了身份认同的世代乡愁,孤独与失落等,不仅是台湾文学与历史学界屡屡回溯、不断反刍探究的重要母题,亦为我对日裔英籍移民作家石黑一雄(1954 -)笔下小说情有独钟的个中原由之一。除此之外,我尤其偏爱他经常以音乐(包涵各类古典流行歌乐与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乐手)为背景,字里行间处处都散发着一种氤氲的气息,叙事平铺、缓慢而优雅,宛如百老汇的歌。纵使直到曲终人散、人去楼空,却仍不失余韵缭绕,一切就像没有发生过,只剩下那淡淡酒香和一轮朗朗明月。

回想我最早拜读过石黑的作品,同时也是最令一般读者广为周知的,是他在三十五岁那年(1989)荣获英国文学最高荣誉——布克奖(Booker Prize),后来(1993)还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银幕、由老牌影星Anthony Hopkins和Emma Thompson主演的《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

该小说剧情主要讲述一位英国乡间豪宅的老管家史蒂文森(Stevens)终其一生信守“仆以主为贵”的纪律、尊严与承诺,为了尽忠职守,极度压抑私人情感,即使在父亲中风垂危之际,他也不愿告假返乡视亲,而宁可选择“守在餐厅门口等待主人摇铃”,坚守岗位尽责到底。甚至尽管他目赌了主人的异常行径事觉蹊翘,也仍丝毫不加以干涉、逾越本分。

值得玩味的是,像《长日将尽》这样一部描绘根深蒂固的主仆文化、强调“仆役工作至上”的文学作品,出版后不仅引起巨大轰动,销量逾百万册之谱,数十年来更普遍受到当前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大企业主与资本家的青睐。美国最大网络书店Amazon创办人Jeff Bezos便公开声称他最喜欢的小说是石黑一雄的《长日将尽》,且至今仍被列为Amazon管理人员的必读书单。

二次大战结束后九年出生于早昔“兰学”发源地、和洋杂处的日本长崎,六岁即随海洋学者的父亲远渡重洋移民英国,石黑一雄从小在英语环境中长大、接受教育,小时候爱看西部片和侦探小说,青少年时期疯狂迷恋Beatles和Bob Dylan,也开始蓄长发、学弹吉他写歌词,渴盼追求Hippy(嬉皮士)流行文化,高中毕业后随即出外游历,背着吉他在美国四处旅行,梦想成为莱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那样的歌手,甚至还做过巴尔莫勒尔的Queen Mother乐队的打击乐手。后来他写了不少歌给唱片公司寄去,结果却都石沉大海。

就读大学期间,石黑一雄主修英语和哲学,却经常逃学外出,兼职从事social worker(社工),在慈善机构帮忙看顾那些社会底层边缘人、无家可归者、心理疾病患者以及被遗弃的老人,听着他们讲自己的故事。这些经历不仅对他投身写作的这条路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他后来在小说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心灵伤痛和生命思考提供了丰富素材。

年少时曾一心向往职业音乐生涯的石黑一雄,不禁令人联想他写于2010年的短篇小说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Nocturnes:Five Stories of Music and Nightfall),其中一篇《穆尔文丘》(Malvern Hills),描述那位蜇居于英国乡间小餐馆、平日喜欢弹唱写歌、经常背着吉他跑上山丘作曲、想象着将来有朝一日前往伦敦自组乐团发光发热的大男孩,依稀便是石黑一雄深藏于内心某部分的自我写照。

正所谓“青春幻灭,岁月如歌”,尽管石黑一雄日后并未能如愿以偿一圆自己的音乐梦,却把听音乐、写歌词当作一种“写作的练习”,将其视为一辈子的最爱,亦成了他撰写小说人物情节里最常出现、援引的创作元素。

2002年,英国BBC广播公司著名节目“荒岛唱片”(Desert Island Discs)邀请石黑一雄上电台进行专访。过程中,石黑一雄选了一首美国爵士乐女伶Stacey Kent演唱的歌《Let Yourself Go》作为自己放逐在荒岛上必听的音乐,之后双方经由几度会面聚餐结为好友,也促成了日后彼此进行跨界合作的契机。及至2007年,Stacey Kent发行新专辑《Breakfast On The Morning Tram》,并且邀请石黑一雄特别为她跨刀谱写四首歌词。然而,平日习惯写长篇小说的石黑一雄,却在交稿时才惊觉自己的歌词写得太长!对此,Stacey Kent表示,长篇幅的词句韵文有助于完整诠释一个人生情节或故事,反倒让她更能体会歌曲本身的演唱意境。此外,Stacey Kent在该专辑里翻唱了一首五十年代老歌《Never Let Me Go》(别让我走),石黑一雄亦以之为名,写下了一部关于爱与牺牲、气氛悲伤而美丽的同名小说,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

放诸英美文学出版与阅读市场中,被冠以移民身份的石黑一雄,二十八岁时(1982)以日本战后的长崎为背景,讲述在英格兰生活的日本寡妇悦子因为女儿的自杀,遂令她揭开昔日伤痛回忆的故事,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群山淡景》(A Pale View of Hills),自此成为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新锐作家。回看当年甫出茅庐的石黑一雄在八十年代迅速崛起,继而得到布克奖(Booker Prize)的《长日将尽》被改拍为电影之后声名大噪,固然缘自其一贯淡然简朴、哀而不伤的独特文风,却也往往不得不归因于某种时势之偶然。彼时西方(欧美)书市愈益对他这样具有东方族裔背景的ethnical writer(少数民族作家)深感兴趣,石黑一雄的风格总是被形容为很日本,他笔下的小说常被当成西方研究日本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管道。

篇8:青春岁月散文

青春的岁月,姑娘们更是显得风流过人,长发、短发,总是很相宜,走动的身段象是江边的柳丝,象风、象雨,还象流动的水,男人们的风度,都是姑娘们那种温柔衬托出来的。漫步在大街,漫步在公园的小路,不管在什么环境,有了姑娘们的存在。场面就如春天山上的花,格外有气势,青春的气息,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品味得出的力量,很有诗情画意,舞台上音乐奏起,歌唱的,伴舞的,姑娘们的身段格外令人注目,慢节奏的时候,他们的四肢柔软似纱,快节奏的旋律他们就如同奔驰在草原的鹿群,跳跃的风姿多彩显出大自然的美丽,青春的岁月里,姑娘们象征美丽,象征着勇气,她们缓解着人生紧张的气氛,安抚着人们紧张的情绪,甭看她们青春经验欠佳,但她静静的窥视世界,关注人心,关注人生的每个细节,每个细节都观察的很细,如果让她们象男人一样凶猛无畏,男人还有活的环境吗?姑娘们的温柔,姑娘的细腻,给男人腾出了一半天地,让他们展示才华,才显出他们用武之地。

男人很利害,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上高山下火海,过五关,斩六将,可谓豪气冲天,苦吃到了尽头,但是却经不住青春淡淡的一笑,这一笑是青春的活力,不要看只是一笑,却是凝结了千万个灵魂的心血,这也是一种力量的较量,姑娘们很利害,她们用一双巧手,去创造不被人们重视的财富,去给男子汉展示风采,不能说她们不利害,姑娘们风采,走在那里,那儿就有回头的目光,姑娘们能制造出很多的事,不要说你样怎样利害,当你追求姑娘的时候,你不费一番神思,还换不来姑娘们的一笑,青春往往让你坐立不安神魂颠倒,青春的姑娘们也在创世界,因为天地还有她们一半,你挣钱养活她们时,显得你很有能耐,你不养活人家能是家吗?青春就是这样各有风流在人间。

青春岁月,精彩无比,大衣服小衣裳,有人小露,有人大露,人爱看地羞人的靓丽的模样,看了说三倒四,谁让你看,你不看她们没有了市场,你看了足以证明市场大有潜力,这也是青春的表现,一种青春的活力,不让年轻的人去露,你露的试试,把你不当神经病看才是,青春的岁月,就不管这些,露是一种胆量,也是一种精神,不露没有办法,衣服厂家做的那衣服就是让你露,让你展示青春的风采,让你体现青春的活力,审视社会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当然,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你走出了几个人生的环境,你悟出了多少人生哲理,为什么不从自身去体悟青春的日子怎么度过。

篇9:青春如歌散文

春之韵

惊蛰刚过,雨季就开始了,春雨淅淅沥沥,空气也湿润起来。山间竹笋,地上衰败的草儿,枝上干枯的叶儿,都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生长着,复苏着……正如青春:忙碌着却又乐在其中。如多雨的春一样,生长着,生长着。

青春是段生长的时光。

夏之灼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少年们的心也被牵动着。有的愿意去篮球场上露两手;有的却乐于在足球场上溜达;或许想与对手在羽毛球上一决高下;也有不爱动的,只愿在棋盘上与对手搏斗。青春好似夏季,炙热而又激情。不比说夏夜昆虫们草间的寂寥的鸣叫,也不必说白天鸟儿在林间欢快的长鸣,单单操场便足以让我们兴奋不已。

青春是段激情澎湃的时光。

秋之哀

秋姑娘乘人不注意,偷偷地溜来了。秋风扫落叶,死去的叶子在空中飞舞,像几只在空中翩翩的蝴蝶。我手捻着卷子垂头丧气的往家里走。我无可奈何地看看低的可怜的分数,双脚把自己往家中拖去,心中惴惴不安。懊悔考试时的小错误。

青春恰如秋,有时也会有些小挫折。

篇10:青春如歌散文

那被遗忘的曾经,至少还是个回忆。记忆里的你早已模糊不清,早已忘了你当年的模样。青春里的我们,如那匆匆过客,谁也不亏欠谁,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给彼此,就这样傻傻呼呼的一起度过了那些年。那年青春的我,你说什么歌好听,我便整天揣着个MP3从早听到晚,当时也体会不到歌词中的情绪,有的节奏早已熟悉,却不知道歌名,因为你喜欢,我便觉得于众不同。曾经疯狂的我们,课上是多么无聊,彼此间传递着小纸条,还把好好的课桌刻上我们的名字,以为那样我们就能够永远,能够天长地久,殊不知那都会变成过去。榕树下,我们一起晨读,一起听我们的歌,一起憧憬着未来,你陪我无理的哭诉,我陪你受伤的初恋,那些以为一辈子也难以忘却的事,就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变得渐行渐远。那时你的一句话就能让我半夜躲在一个小角落偷偷学习,以为这样就能赶上你的成绩,就能读同一所大学,白痴的我不知道在青春里做了多少这样的梦,最终都变成一个个的无助和无赖。

如今,已没有你的消息,早已不再听你给的《丁香花》。那些美好的梦想,那些暖暖若言,那些所谓的幸福,都遗留在匆匆那些年,终究难以演绎成一个美好的结局。高考--那离别,你连一个再见,一张照片,一句祝福也没有给我,我便听着你给的歌泪落一次又一次,那些漫漫长夜听着听着就到了天亮。青春期疯狂的我,多想能够遇见你,曾几度想追到天涯海角,也要你给我一个不辞而别理由。

那些匆匆岁月,那些断断续续的往事,那些说好的在一起,都变成了一首难忘的歌,一个简单的音符,一段熟悉的旋律。好些年后,在那个某然的瞬间,那亲切的旋律,突然的舞动,都会勾起那心底那无铭的忧伤,淡淡的思念,美丽的回忆。我知道远方的你,也和我一样,当听到这早已不听的歌时,也会莫名其妙的想到我,想起属于我们的曾经。我不知道你是否在旋律中得到了释然,是否也像那些年里我听它总是耿耿于怀,好似怪你抛弃了我。

篇11:梦鸽:青春如梦 岁月如歌

梦鸽说,早在她刚刚加入全国青联的时候,就有了传播红色经典歌曲、弘扬传统文化的构想。1993年,梦鸽入选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随后她连续三届当选青联常委,到今年为止,她已经在青联这个大家庭中度过了17年。

“青联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家园,这里充满了欢歌笑语,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里我们曾相拥着如梦的青春,曾经历过如歌的岁月。在这个集体中,我体会到温暖、快乐的同时,也是在净化自己,集体赋予我们荣誉,我们也通过这个集体传递更多的爱心,展示我们的艺术,让更多的人米欣赏艺术,欣赏我们的歌声。”

初为青联人

这些年,在不同时期的国家大灾难面前,如98抗洪,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前线,总少不了梦鸽的歌声。1998年,梦鸽跟随青联组织的文艺慰问团奔赴第一线给抗洪抢险的战士们演出,没想到,到达九江后,梦鸽的脚被碰伤,啦个大脚趾指甲盖被掀翻,正常情况下,起码得休息两个月才能恢复,可当时的梦鸽无暇顾及养伤,她忍着剧烈的疼痛,穿着拖鞋,踮着脚走上台为战士们演唱。之后一连几天的演出,梦鸽都堅持演完演好每一场。

回忆起初进青联组织时,梦鸽说,她和冯巩、李阳等委员被称为“慰问演出专业户”,他们几人组成了一个固定的慰问演出团队。一说哪里是贫困山区,哪里有需要,不管是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演出,无论多忙,梦鸽都会抽出时间来,为当地需要帮助的百姓带去她的关怀。“我把具有公益事业的演出看成一种职业,它是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入青联以来,我和许多青联委员一起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走进大学、走进工厂、走进工地等等,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想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青联发挥作用,实实在在的为青年、为社会、为各个阶层服务。”

1993年,刚踏入青联组织不久,梦鸽跟随“心连心艺术团”到宁夏演出。到了那,梦鸽才真正认识到什么是贫困,现在回想当时双目所及的场景,仍然触动着梦鸽的心弦。“那里离银川市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当我看到那里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后来得知,就连这样的衣衫孩子们都要轮流来穿,我的心一下就像是被针扎了一样,泪水忍不住的往下掉,当我把扶贫款塞到孩子们的手中,孩子们居然都不认识钱,更不会有意识地表示感谢,当时我们领导在旁边一直介绍‘这是梦鸽’,孩子们就点点头,也不知道说什么。这样的场景让我非常心痛,我想,这些孩子需要解决的不光是钱的问题,怎么才能使他们认识生活呢?他们今后怎么成长?怎么才能让他们受到教育?”

每一次慰问演出后,梦鸽都会思索这些问题,这些心灵的触动像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催促梦鸽不断思考,更加积极地组织活动去帮助弱势群体。说起难忘的演出经历,梦鸽说,真的太多了口“有一次,我们到宁夏慰问下岗工人,鼓励他们再就业。开始的气氛有些紧张,我在后台注意观察每一位下岗工人,他们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我看得出他们内心的那种凝重。那一次我为他们演唱了《捧起所有的祝福》,这首歌也是我平时就很喜欢的唱的,上台后,我在台上看着台下两千多名下岗工人,在我的歌声中,脸上露出了很幸福的表情,这也许就是这首歌的意义所在,这使我觉得欣慰极了”。

红歌传真情

红歌,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有其特有的历史作用。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为无数人带去了欢乐,激情和希望。就像中国最灿烂的文化一样,经过历史的洗练和传承,红歌越发显示出它的魅力。梦鸽说,她会把这项事业作为奋斗终生的梦想。

十年前,梦鸽创立了自己的“如梦如歌”品牌,在业界反响非常强烈。乐坛泰斗级大师乔羽大加赞赏的说:“青春如梦,岁月如歌,就是需要这样的感觉。”

“如梦如歌”从最初创意到现在成形,历经10年,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文化品牌。这是一张全部翻唱1970年代流行的电影插曲的专辑,其中有中年朋友非常熟悉的《青松岭》《春苗》《红雨》等电影插曲,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电影中的歌曲。

梦鸽说产生翻唱经典红色歌曲的想法是源自儿时的经历,从小喜欢唱歌的她受母亲的影响,对那些电影歌曲有着深刻的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歌曲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这让她觉得非常可惜。她说,这张专辑和普通的翻唱歌曲不一样,因为这都是电影歌曲,有故事、有画面、有时代背景,翻唱这样的歌曲能唤起一代人对自己青春岁月的记忆。这些歌曲本身就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无论何时听起来都能让人感动、给人启迪。“我们不仅是做本职的工作,同时是在传承经典,我把它看做一份责任,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总得做些什么,能够留下些什么。”

然而,当初“如梦如歌”还未创立时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当梦鸽提出这种构想时身边许多人都反对:“现在都什么时代啦!超女、周杰伦当道,你唱这些老掉牙的歌有人听吗?”对这些质疑,梦鸽毫不动摇自己的决心,她深信,这个社会需要一种歌声来唤醒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录制这些快要失传的老歌,梦鸽常常自已到音乐资料馆、各大音像店去寻找,买回老电影回家一点点的昕和记,并且还用小录音机把里面的歌曲录下来。如电影《春苗》《侦察兵》《红雨》,以及《穿越硝烟的歌声》里的歌曲等,都是费了很多周折在没有谱子的情况下找到的,有时她还会去网上寻找一些资料,然后根据录音再记谱、记词、重新编配。梦鸽说,这些歌曲经过了重新的编配,而且自已在演绎的时候更加注重贴近听众,有时候甚至故意降调,让大家都能跟着唱。

事实证明,梦鸽的付出和坚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流行歌曲泛滥几十年后,人们终于将目光重新聚焦在那些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辈的红色歌曲上,专辑一经推出即在市场上大卖,一时间大街小巷掀起了一股唱红色经典歌曲的热潮,一首首重新流行的经典歌曲在现在音乐形式下被重新演绎,搬上荧屏。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无价之宝,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所以“如梦如歌”从2004年真正进入市场以后,我又陆陆续续的推出系列专辑,并且还创办了“如梦如歌”培训班,我会经常带着培训团的学员艺术团走进部队、走进大学、甚至走进看守所为工作人员以及受教育人员,为他们演唱,给他们精神上的食粮,通过歌声来完成情感上的融通,心灵上的交接,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从4岁起,梦鸽就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7岁时便只身来到北京,为自己的梦想寻找更大的舞台和空间,8岁时登台演出,放飞了自己心中的那只梦想之鸽。

到如今,已为人母的梦鸽对理想的执着依旧如初,她从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超越,去更好的体现人生价值,梦鸽说,这就是人生意义之所在。明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华诞,“如梦如歌”——红色经典歌曲梦鸽演唱会即将投入2011年全国的巡演活动,这次巡演也得到了全国青联的大力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梦鸽会将她的梦想插上翅膀,让红歌传到更远的地方。

篇12:青春的岁月,蔚蓝的梦抒情散文

平凡的人,也会有不平凡的灵魂,静守着孤独与寂寞,也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即使,听到的是冷冷风声,看到的是满眼黄沙,感受的是狂风暴雨,亦可画出人生的坐标。一份承诺便是一生肩负的责任,有一种生命化作永恒,有一种铭记叫称为安全。在风雪中、在雨水里、在炎炎烈日下,他们的身影,就是这绵延不绝线路上的一颗颗劲松,坚忍不拔。

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铁路工人。

火车的一声长笛那么轻易地划破了我所有的领悟,站场的灯光凄凉了整个雨后的夜晚,那趴满一地的轨道,蜿蜒、交织、静默的如一个随遇而安的人生,其实我也喜欢那种随遇而安的慵懒,随遇而安并不代表没有理想与抱负,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工队的小伙们还有老师傅聊天时,谈到了理想,我说将来希望能做到段长,可是这个理想却引来了大家的嘲笑,可怜的他们却把我当成了笑话,我也笑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远涉两千多公里来到这里难道我要混日子?殊不知每个想混日子的人终将会是生活的傀儡。

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年纪,走进过岭南的温馨,只期望还可以抓住青春的尾翼,再去欣赏一番江南的烟雨,南国风情的惬意罢了,人生的版本真的太多了,而我会做真的自我。

戏剧般的存在了这个新的.城市里,在这个雨滴也静默了的夜幕下,车灯,霓虹,看似繁华却又倍显丝丝的落寞。踏上新的征程,瞬间的美好,注定需要百季来淡忘,只愿雨花般散落的记忆,能清澈那双模糊的双眸,无论你十指怎样相扣,依然走漏,而那些青葱岁月也一幕幕流逝。既如此,何不沉默,成熟的标志,就是如何坦然自若的去沉默,如此,便给了自己一个自欺欺人的交代。

夜晚我喜欢简单的泡一杯茶,满含着他的苦涩在电脑屏幕前写下一天的复杂情绪。然后,整理一下思绪,努力入睡努力不做梦。窗外,是火车经久不息的笛声……

然而依然有梦,梦里的你还好吗?还有那么多一起走过的一起疯过的你们,都还好吗?

篇13:岁月静好 青春不朽散文

未来的未来,青春是一帧帧旧色的胶卷,一一放映,让人怀念。

在青春里,我们曾肆无忌惮的玩闹,天真又活跃的我们,不该说的话都说了,不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世,不懂得如何为父母的无私的付出感到一丝丝内疚,不懂得天有多高,地有多大,不懂得珍惜每一份得来不易的感情,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我们在心里深深的眷恋某个人,可又不敢大胆表白。我们在梦里与那个深爱的他缠绵悱恻。每个夜晚,想像着彼此花前月下,你浓我浓;想像着彼此的身体在床上轻轻的痴缠摩挲;想像着自己穿着婚纱,随着曼妙的音乐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可是,那时的我们,根本不知真正的爱情是苦乐参半;真正的爱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真正的爱情是锅碗瓢盆的交响曲;真正的爱情是从年轻吵到老,中间少不了许多磕磕碰碰;真正的爱情,是老了,互相搀扶着,走在夕阳下,看鸿雁飞过,看彩霞飘来,感叹人生光阴,没有虚度,感慨一生起来,分分合合,爱恨情仇,皆是浮云;感悟人生安安稳稳的在一起,慢慢变老,才是最长情的陪伴。

即使我们不懂真正的爱情为何物;即使我们不懂爱情的路很远很远;即使我们不懂爱到浓时方恨少。可是,我们在一步步成长,经历得越多,成长得越快,就会感知爱情不同阶段的真谛。

渐渐的,我们总会踏出与对方表白的那一步。那时,我们还年少,从幻想走到表白,已是鼓足了勇气。十六岁月的年纪,花一般的美妙。会在校园的一处角落里,谈着彼此的理想,谈着彼此的未来,谈着彼此内心的秘密。会在教室的走廊上,两个人快乐分享一块大大的巧克力,两个人甜蜜的笑容,是最真最纯。会在被老师家长发现之后,伤心的走在荷塘月色下,流着泪,伤着神,给彼此最后的祝福。

当我们又长大成人,一切的束缚已经解开,没有了少年时的羞涩,没有了高考的阻碍,没有了家长与老师的劝解,我们就完全自由了。我们爱得轰轰烈烈,爱得义无反顾。情人节,女孩会收到男孩送的99朵玫瑰,一起分享着男孩送上的一份情人节大餐;每天早上,男孩会开车到女孩家里,送女孩一分肯德基的早餐,大家一起在车上你一口我一口,吃完了,男孩不忘亲自为女孩擦掉嘴边留下的残迹。送女孩上班后,中午不忘打电话问候女孩的身体状况和心情,以示关心。下班后,一直坐在女孩公司的楼下,等着女孩加班完毕,不忘打一份女孩平时爱吃的爱心晚餐。

青春里,爱情的真谛,每个阶段,都是不同的。少女时期,爱情是羞涩而胆大的幻想;花季时,爱情是浪漫而甜蜜的初恋;工作时,爱情是热烈而充满关怀的真心真意。

青春里,除了爱情,我们还有对学习、生活、友情、亲情的理解与付出。对待学习,花季、雨季时的我们充满激情,奋力拼搏,为了高考,我们拼尽全力,将汗水和泪水,洒在未知的青春的路上。

花季、雨季时,我们跳着,笑着,欢呼着,面对生活给予我们的美好;我们哭着、骂着、吵着,面对生活给予我们的磨难。那时,我们还不太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总是按照自己的标准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人与事。于是,一旦与人发生冲突,便像个长不大的孩子,看起来似乎爱憎分明,实则不知自己已经得罪了本来可以好好相处的同学。长大成人,对待生活,我们充满热情,面对挫折,我们毫不低头。面对人际关系,我们开始懂得深思,为人处世懂得圆滑,懂得变通,懂得左右逢源,不再冲动,不再义气用事。

花季、雨季时,我们拥有许多朋友,他们或许会给我们许多物质上的分享,学习上的帮助。也许,您喜欢那些有钱的同学,可以给您无尽的物质帮助;也许,你喜欢那些长得漂亮的女生和长得帅气的男生,跟他们在一起会让你觉得很有面子;也许,你喜欢那些学习很好的同学,他们会给你学习上无条件的帮助。可是,当高中毕业十年、二十年之后,与我们经常联系的已不是那些你喜欢的人,不是曾经给予你物质上或面子上帮助的人,而是那些你少年时坐在你后面,默默关注的的人;是那些在你情绪低落时,鼓励你走出阴霾的人;是那些在你高兴时为你高兴,在你难过时为你递上纸巾的人;是那些陪你走过一条条上学路上林荫小道,与你一起欢笑一起哭泣的那些人。

花季、雨季时,我们只顾着学习,忘记了是母亲用自己一生的心血,为你筑起安逸的后防;忘记了你累的时候,是母亲用他粗糙的手,为你轻轻的捶打你疲惫的身体;忘记了,你快乐的时候,只有母亲是你最真心的陪伴者;忘记了你难过的时候,只有母亲才是最关心你的人;忘记了你离家上学的时候,是母亲为你准备一顿顿丰盛的早餐;你晚自习回家的时候,是母亲为你点亮回家的灯光。当我们已成年,才发现,母亲两鬓的白发、眼角的皱纹、浑浊的双眼和微驼的背。等到青春的末期,你已为人母或已为人父,才发现,明白当初父母养育你的艰辛和付出的巨大精力。

青春,是一朵美丽的花,需要你用心浇灌;青春,是一个金色的皇冠,需要你细心雕琢;青春,是一颗闪亮的钻石,需要你认真的打磨。

青春,如花似玉般的楚楚动人;青春,洋溢着金色的罗曼蒂克;青春,散发着恒久的醉人芬芳;青春,跳动着一一颗颗年青快乐的心。

青春里,我们身上流动着沸腾的血液;青春里,我们跨过高山,越过海洋,飞过天涯,飞到海角,只为了寻找心里最初那份真挚爱与梦想;青春里,我们寻找一份悸动的心,寻找一份不安逸的感情,寻求一种不安份的生活。

岁月易逝,青春不老。过去的过去,青春是一张张彩色的画面,让人感觉,精彩纷呈。现在的现在,青春是一幅幅流动的照片,时光在变,青春飞扬。未来的未来,青春是一帧帧旧色的胶卷,一一放映,让人怀念。

上一篇:ssop卫生标准操作规程下一篇:纳爱斯和隆力奇:不同的成功,相同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