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课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

2024-04-18

用党课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精选3篇)

篇1:用党课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

用党课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

〔关键词〕 党课;备课;党课内容;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B)―0092―01

自2008年的“三?一四”不稳定事件以来,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我校党支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师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同时,我校党支部开始考虑在高中学生中发展党员,并决定让笔者给学生上党课。下面笔者就给学生上党课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备好党课

备好党课是上好党课的前提,教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工夫。

一是“备”学生。为了使党课上得有的放矢,必须“备”学生。上党课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如果有少数民族学生,就要结合他们的民族习惯和思想动态进行备课,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备”材料。材料准备得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党课的教学效果。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平时要多留心,及时收集一些学生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和热点问题的材料,这样的材料越多就越有说服力,同时能增强党课的时效性。

三是认真编写教案。编写党课教案要突出主题,要紧紧围绕主题组织材料。对高中学生来讲,主题范围要定得小一些,相对集中一些,材料要能吸引人。教师要从正面引导和启发学生,不要回避问题,要观点鲜明、一针见血地说明问题。

四是精心选择党课教法。有道是教无定法,上党课时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并结合多样的教学手段,把党课上得生动且有吸引力。

二、创新党课内容

当前,党课内容大多是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路线。当然,这些内容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学生必须知道的,但笔者认为仅此还不够,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课内容。

1.根据形势的变化选定党课主题。如,针对“三?一四”不稳定事件和“七?五”事件,笔者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教育,给他们讲解这两起事件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目的就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对我国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破坏,对各族人民的感情造成了极大伤害。这两起事件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分裂与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与破坏祖国统一的严肃问题。

2.结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给学生上党课。笔者给学生讲解“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十二五”的主要目标;讲解“科学发展”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讲解“五个坚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了明确途径;讲解“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中改善民生将是最绚丽的亮点;讲解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意识”、“四个更加”等等。

3.结合热点问题为学生上党课。例如,笔者给学生分析近五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三农”问题的各种政策措施,讲解党和国家是如何处理和解决“三农”问题。又如,结合“民生”问题,如再就业工程、住房、医疗、养老等讲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的党课教学模式,也给上好党课注入了活力,所以笔者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党课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党课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把图片资料、DVD光盘、幻灯片等运用到党课教学中,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思考,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了第十七届五中全会,笔者把网上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辅导材料复制到学校的网站上。这样,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进入学校的网站,就进入了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料库。笔者还在学校的网站上建立了讨论区、聊天室、教师信箱,让学生相互交流观点和心得体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王妍玮

篇2:用党课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

一、利用历史名人传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们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出过很多的名人事件,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名人典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讲述南宋时期历史内容可以引进文天祥的故事,文天祥的“自古英雄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文天祥本来是南宋的一位文官,可是面对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时,他依然拿出自己的家产,招募有志之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但是面对文天祥的这一举动,很多人不解,有的说:“你这么少的人,元军那么多人,怎么可能抵挡,这不是虎羊相拼吗?”可是他却回答:“国家有难,我必须解救,即使力量薄弱,也要为国尽力啊!”后来因为力量相差悬殊,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但是他依然拒绝了元朝的劝降,最后舍生取义,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儿女的骄傲。相比现在的一些贪官污吏,其当官不作为,不为百姓谋利益,贪污枉法的行为多么可耻。学生在对比教学过程中,树立廉洁公正的思想,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虎门销烟这节课时,我们结合宣传禁毒品的宣传口号“珍爱生命,拒绝毒品。防毒反毒、人人有责”。教师通过讲解毒品对人类和国家的危害,使学生明白中国的屈辱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责任。讲到台湾问题时,教师除了重点讲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典事迹,引导学生明白一国两制政策,大陆和台湾是一家外,也要相互尊重,经济互助、文化归属等,培养学生养成努力学习,争取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爱国情怀[2]。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运用电视、电脑、多媒体软件等丰富教学,直观形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脑子等多感官,大大强化教学效果。在历史课教学中多观看一些历史纪录片,比如:《百年中国》、《新中国战争纪录片》等,学校可以举办“我的中国梦”、“爱我中华”等演讲比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自己今天的努力学习和祖国的发展密切相关。

四、结合当地历史风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需要从自己对生活的这片土地开始热爱,很多名人志士都抒发过自己对家乡的热爱[3],比如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历史老师每次讲课讲到本地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学生都注意力集中,兴奋不已。潍坊作为历史古州古郡,人杰地灵,比如寿光作为中国的蔬菜之乡,学生知道每年都要举行菜博会,但是还要了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中的农学大师贾思勰,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创作的《齐民要术》,被誉为有关农业的百科全书。高密的晏颖,齐国丞相,虽然长相丑陋,身高不满五尺,但是有卓越的才干和品德,留有《晏子春秋》一书。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述,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热土是多么亲切,从内心深处涌上一股爱国情怀。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鲁迅先生曾说:“中国唯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在教学中给学生不断鼓舞,历史属于过去,可历史也鞭策着我们新一代不断成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吸取历史教训,感受国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苦难与沧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寓教于史”原则,既教书又育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李江宏.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7).

[2]杜芄.利用爱国主义题材提高学生的素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S2).

篇3:用党课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

关键词:历史事件;学习兴趣;爱国情怀

初中历史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文化基础课,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师肩负着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教学大纲,结合初中历史教材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比较分散,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对后来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积极意义。目前深受教师和学生喜欢的导课方式有:

1.通过经典小故事导入新课

比如在讲“大禹治水”这门课时,教师可以先讲一个人“三过家门而不入”,学生顿时感到很有意思,这个人怎么会三次经过家门不进去呢?带着这个疑问,教师开始讲解大禹治水的事迹,他凭借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大禹连续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克服各种困难,历尽艰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学生开始崇拜这样的英雄,他们作为大禹的子孙后代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

2.通过观看纪录片导入新课

比如教师在讲“西安事变”前,可以让学生先用多媒体观看电视剧《西安事变》,学生看完记录短片之后,了解了蒋介石和张学良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教师这个时候根据教材内容开始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平时的电视剧和教材有出入。

二、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本地历史导入新课

很多学生对本地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比如江苏苏州的刺绣、无锡的锡绣等、昆曲淮安的淮海戏等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一听是自己的故乡,心情就会激动不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从爱自己的故乡爱自己的土地开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热情也随之高涨。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要不拘一格,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堂课”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像是一部戏剧的导演,他主导这部戏的拍摄;学生就像一部戏的演员,始终听导演的命令,这部“戏”能否获得观众们的喜爱,需要导演和演员默契配合。教师上课之前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等方面精心安排教学大纲,自己吃透教材,在读懂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引导学生创新探究、发挥想象、精彩表演,使学生在充满探究、解疑、愉悦的心境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掌握知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既要结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相关特点,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实际理解水平、记忆能力等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手段、方式和方法。比如课堂教学可以组织讲故事比赛,学生根据学的历史事件,按照年代串起来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讲故事过程中考查学生历史微故事讲述的是否合理,也要看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通畅,是否能够将其他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这样课堂气氛比较融洽,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点,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除了上课讲故事之外,还可以组织历史故事演讲比赛等。通过演讲大赛,可以锻炼学生自主编辑历史微故事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目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学形式也很多样化,不一定非要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也可以观看十一国庆阅兵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把记事新闻加入历史课的学习中,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总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是历史教师的责任。历史教师要多层次、多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慧玲. 新课程背景下谈历史兴趣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3).

[2]胡加华.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学大众,2007(4).

上一篇:二中保卫处干部考核办法下一篇:舒城旅游策划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