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武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典礼讲话

2024-04-18

蔡武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典礼讲话(精选6篇)

篇1:蔡武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典礼讲话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届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届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文化部部长 蔡 武

尊敬的各位导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个收获的日子,也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届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此,我首先代表文化部向本届毕业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访问学者、研究生课程班学员、各艺术工作室学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对长期以来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各位导师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艺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学科门类齐全、文献资料丰富、著名专家学者云集的优势。在它走过的将近60年的光辉历程中,汇集了一大批艺术大师和学术大家,承担了一系列具有奠基性和具有推动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意义的重大课题,推出了一系列中国戏曲、话剧、音乐、美术、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艺术学科的重要学术著作,为我国艺术学科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当代的文化艺术理论建设开创了全新的格局。岁月流逝,前辈学者的道德文章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出学术舞台,因为他们的创新思想,他们的学术风范,他们的治学方法,都已经作为丰富的历史积淀而永远滋润着学术的长青之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学术精英。

经过几代学人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现在已经成为集艺术科研、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重要学术机构。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性、战略性资源。为此,大力推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人才培养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国务院有关领导的关怀和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取得了艺术学所有类型研究生招生的资格,而且在2009年的招生中博士增加25个名额、硕士增加20个名额,近年来规模上也有了重大突破;在培养上,硬件设备与学科建设同步加强,新建设的6个系囊括了艺术学的8个学科,而培养出的各类人才广泛分布在国内外教学、科研和文化管理等工作岗位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先后邀请了多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来院讲学,积极与国外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时至今日,可以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艺术学研究生教育的中心。

同学们,在今天这个庄严的仪式之后,你们将走上新的人生路途。你们应该感谢,感谢自己的母校——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你们提供的成长环境;你们应该庆幸,庆幸自己生逢其时,因为你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文化战略,对我们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而言,这是民族文化复兴的旗帜,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你们也肩负着历史与时代赋予的重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来说,能不能在继承传统和时代创新中开拓前进,能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中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这既是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严峻的现实课题,迫切需要大批从事文化研究、艺术研究的人才担当受命,同学们,你们责无旁贷。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应当积极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把自己的学术积累和现实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从理想与现实的贯通中,挖掘文化的现代意义。只有这样,我们的成果才能坚实和牢固,才会具有真实性、学术性和当代性,才会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

青年朋友们,你们是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中坚与栋梁。在追求新的人生理想的进程中,我衷心地祝福你们。同时,也希望你们牢记自己出身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个优秀的学术大家庭,并以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希望你们和全国文化工作者团结奋斗,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开拓出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明天,书写民族文化复兴的恢宏篇章!

谢谢大家。

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学位授予仪式上为博士研究生授学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届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于2009年6月30日上午10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礼堂隆重举行。文化部、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嘉宾与博士、硕士毕业生,以及各学科导师、在读研究生等各方代表共6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喜庆收获的节日。

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出席此次典礼,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文化部办公厅主任杨建昆,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庆善,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庄汉生,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刘宝利,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张继钢,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雷风云,文化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周广莲、文化科技司副司长王丰,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茜、王能宪、高显莉,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杨化玉,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国家外国专家局外事服务中心副主任高鹏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何洁、杭间,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张晓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典礼仪式正式开始。著名主持人、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级电影学博士生亚宁主持典礼仪式。

文化部部长蔡武为典礼致辞。他首先对圆满完成学业的毕业生表示祝贺,并对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导师们表示感谢和敬意。蔡武部长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艺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学科门类齐全、文献资料丰富、著名专家学者云集的优势。为我国艺术学科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当代的文化艺术理论建设开创了全新的格局。时至今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艺术学研究生教育的中心。最后,蔡武部长对即将毕业的同学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你们应该感谢自己的母校——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你们提供的成长环境;你们应该庆幸自己生逢其时,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希望你们和全国文化工作者团结奋斗,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开拓出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明天,书写民族文化复兴的恢宏篇章。”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向出席盛典的领导、嘉宾致以谢意,并向列席的导师致以敬意,同时向毕业的同学们致以祝贺。王文章在讲话中指出,长期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毕业生之所以能够获得社会和学界的认可,很重要的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能够始终注重提升教学质量,不仅给同学们以知识,而且在健全人格的养成和丰富同学们的思维方式,提高同学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提高同学们做学问的境界上用心用力。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高等专业水准,更要德才兼备。同时,他还对一直以来关心、帮助和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文化部、教育部、北京市高招办,特别是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文化部部长蔡武等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致以衷心的感谢。最后,王文章副部长鼓励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像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许多学者一样,应该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一种信仰。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以继往开来的勇气和决心,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研究员代表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言;舞蹈学博士毕业生黄忻代表2009届博士、硕士毕业生发言;课程班吕铁圆代表2009届访问学者、课程班学员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庆善、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庄汉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届优秀毕业生和获得“庄汉生奖学金”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与奖学金。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张晓凌宣布经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2009届毕业生名单。在欢快的乐曲声和掌声中,王文章副部长向2009届硕士学位毕业生授学位;蔡武部长向2009届博士毕业生授学位。

最后,全体毕业生向各位领导、嘉宾献花,同时还向多年来辛勤培养自己的导师献上鲜花并合影留念,典礼仪式在隆重而欢快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届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导师,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初夏的6月,我们又迎来了毕业典礼的时刻,36名博士、110名硕士以及各艺术工作室、课程班学员和访问学者如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即将离开母校走上工作岗位。对你们而言,今天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一个永远值得记忆和怀念的日子。在这里,我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对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致以衷心的祝贺。同时,对多年来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心血的各位导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蔡武部长以及各兄弟单位的领导、嘉宾、学者和艺术家们前来参加庆典,在此,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家级的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机构,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各学科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对推动社会文化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时期,国内外的许多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各级文化管理部门中,都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毕业生承担重要工作,其中的许多人已成长为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和工作骨干。长期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毕业生之所以能够获得社会和学界的认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能够始终注重提升教学质量,不仅给同学们以知识,而且在健全人格的养成和丰富同学们的思维方式,提高同学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提高同学们做学问的境界上用心用力,正因为这一点对同学们的成长乃至未来的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高等专业水准,更要德才兼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真正具有推动作用的人才,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直的努力方向。

与此同时,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教育而言,至关重要的是我们拥有艺术学各个专业众多文化和专业素养高、勤奋敬业、甘于奉献的导师队伍,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宝贵的导师资源优势。而且为了加强新兴学科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还特聘了部分院外著名导师。在教学中,诸位导师不仅是学生们课堂上的老师,还通过工作和研究、创作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做人做学问的榜样。你们的工作是辛苦而崇高的。在此,请允许我对诸位导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对你们在教学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

近几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8年11月,为纪念研究生院建校30周年,我院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庆典活动,同时还举办了师生作品展和30年教学成果展。30年校庆典礼的举行,不仅对我院研究生教育30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研究生院未来的发展也进行了规划。今后我院的研究生教育,在逐步适当扩大规模的基础上,要把追求质量,办出更鲜明的特色,以推出有重要影响的青年人才作为主攻方向。同时加快研究生院新址的选址立项进程,争取尽快建成研究生院新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教育持续优质的发展,与文化部、教育部、北京市高招办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我院和研究生院的发展特别关心,不但为研究生院30周年校庆发来贺信,而且于2009年1月专程来我院视察,参观研究生院教学楼,并与研究生座谈,进一步了解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并作了重要讲话,为我院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2009年,在刘延东同志和文化部、教育部的支持下,一直制约我院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招生规模,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每年博士研究生正式核定增加招生人数20人,200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后,博士研究生拟录取人数达到57人。文化部党组十分关心我院艺术教育的发展,蔡武部长到任后即参加研究生院毕业典礼和30年校庆,并多次对我院和研究生院的发展提出重要指导意见。在重视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现有艺术学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将把主要力量放在艺术学各专业高、精、尖理论人才和美术创作人才培养及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举办的专题性高级研修班上,不再扩大专业硕士招生,但现有专业要按综合素质和技艺并举的方针努力办好。

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着把中国艺术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的办院目标,在研究生教育上,我们积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了国内外在各学科领域中享有世界级声誉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来院讲学,并与研究生进行交流。2008年10月,我院一次邀请了9位法兰西学院院士来到我院参观访问,并与研究生举行座谈。现在,国内外著名的一流学者、艺术家已成为我院和研究生院的常客,现在研究生院正在以多样化的方式与国外知名艺术院校建立良好的校际关系,为今后实施互派访问学者、留学生等事宜打下良好基础,力争通过努力,把研究生院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教育机构。

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能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百家并举、学术包容的良好氛围中完成自己的学业,获得认可。这里曾诞生了一代代的艺术大师,今天,许多著名的学者、艺术家仍活跃在这里。他们不仅是全体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的骄傲,他们的成就更是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进程和发展,他们的理论学术成果和创作成果,影响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认识。

同学们从这样一个学术环境中走上社会,我相信,它求实、创新并不断自省的学术追求精神,一定会影响你们的人生道路。研究生毕业,走上社会,既是一个在校学习阶段的结束,又是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始。但学习是一生的事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像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许多学者一样,应该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一种信仰。人的一生更应该以学习完善自我,有责任、有担当而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要不断学习,但学是为了用。所以古人(孟子)有一句话:“非知之难,惟行之艰。”人的一生,做成一两件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事情并不容易,因为很多事情都在进行的过程中中止了。我希望同学们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以时代的责任为己任,“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中华民族正处在文化复兴的伟大历史时期,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脚踏实地,克服困难,以继往开来的勇气和决心,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毕业典礼结束后,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王文章与来宾一起观看了2009届美术学系实践类毕业生作品展。

篇2:蔡武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典礼讲话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各位远道而来的家长,校友们,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属于2017届毕业生的,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你们毕业了!相信这一天,对你们具有非同寻常的节点意义。我谨代表学校向奋力拼搏完成学业的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一直以来潜心培育你们的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自始至终给予你们无限温暖与力量的家长和亲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今天这个庄严而神圣的场合,我有几句话想与大家分享:

一、坚守美好信仰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看待世界、人生、未来的一种终极信念。梁启超先生说:“信仰是神圣的,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则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会感到孤独和寒冷。信仰不仅是个人的支撑,也是一个国家自立的基础力量,它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型、给国家铸魂。

去年我们国家隆重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长征途中,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平均每天都有1场遭遇战,每行进300米就有1个人献出生命。面对如此的艰险,为什么这支这么年轻的队伍却摧不垮、打不散?其实这个问题,早在1938年4月,张闻天同志在我们学校的前身陕北公学作演讲时就曾经被问道,他当时回答说,原因就在于有坚定不移、百折不饶的革命信仰。如果没有信仰,不用说万里长征,红军连一千里、一百里都走不了。

革命战争年代需要信仰,和平发展时期也是如此。对个人而言,信仰是执著笃行的内在动力,是精神之光,可以照亮人生之路。从今天起,有些同学将继续学习深造,还有很多同学就要跨入职场。相信大家在对校园有着深深留恋和不舍的同时,对未来也充满着希冀和向往,希望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在未来的生活中,大家免不了要遇到一些磕磕绊绊和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请大家时刻提醒自己,暂时地偏离美好理想、甚至面临严重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坚守信仰、勿忘初心、继续前行。坚守美好的理想和信仰,你自身的潜力与光辉也许会超乎你的想象。

二、凝铸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什么?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也表现为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文明,一定需要伟大的人文精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你们经过大学教育的洗礼,塑造了理性,强健了体魄,增长了智慧,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鲜明特色,这四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明德之道为你们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人文底色。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希望你们继续在对这种人文精神的不断体悟中寻找前行之路。

我们要保持学习的习惯。现在的这个时代,重要的不仅仅是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学习欲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断提升的学习能力。校园外的社会生活与学校大不相同,也许你们今后会越来越忙,但希望大家能够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八小时之外”利用起来。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的人一定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也一定拥有明亮的未来。

我们要善于独立思考。陈寅恪在悼念王国维的碑铭中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相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但比熟悉这句话更难的是,如何按照这个准则去行动、去实践。人有独立思想,才能从反省中不断成长,才能不断成长但不会变老,才能永远不落后于时代。

我们还要不忘崇德修身。境界决定人的品位和眼界。不管今后走上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我们都要把讲道德、有修为作为人的基本素养。同学们将来可能从事学术、从政或从商,希望为人师表讲师德,只有言传身教,才能受人尊重、琢玉成器;为官一任讲官德,只有清正为民,才能赢得信任、造福一方;经商兴业讲商德,只有诚实守信,才能互惠互利、长远发展。

三、涵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什么?家国情怀是一种精神追求,强烈的忧患意识、以民族大义为念、以人民社稷为重,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北宋大儒张载曾有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胸怀天下,心系百姓,这是何等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

我们学校的前身是从延安黄土地走出来的陕北公学,今年是建校80周年的校庆之年。回首80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冒着死亡的威胁穿过层层封锁,从西安走到延安,步行600里程,以“生命”作为考题,汇聚到陕北公学一起求学救国。陕公从一开始就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她诞生于国家民族内外交困、战火连天之时,以救亡图存为使命;她以富有革命精神的青年人为主体,积极进取、坚持奋斗,具有崇高的担当和奉献精神;她把自己置于时代洪流的激荡之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书写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

80年来,这种家国情怀一直流淌在人大人的血脉中,是人民大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内因。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作为人民大学的毕业生,作为陕公精神的传承者,同学们要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这个校名沉甸甸的分量,它凝聚着国家的嘱托和人民的诉求。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一定要敬畏人民、为念人民、服务人民、热爱人民,继承好学校这种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家国情怀,把个体的追求和社会的价值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行动实践我们人大人这份崇高的精神追求。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以新的身份――人大校友开启新的人生征程。不管你们走得有多远、身在何处,不管你们经历怎样的人生沉浮,人大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永远为大家点亮一盏前行的明灯。

篇3:蔡武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典礼讲话

毕业了, 祝贺你们!祝福你们!

今天, 我站在这里, 高兴的同时, 更多的是牵挂。我是77级的大学生, 当年, 一张大学文凭就可以走遍天下。而今, 你们却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挤在699万就业大军中, 为生计、为理想苦苦寻求。此时此刻, 我很想像杜甫那样, 大声疾呼:安得岗位千万个, 大庇你们俱欢颜!这样的现实带给我一个深深的思考, 也带给中国大学一个深深的思考, 更带给中国教育一个深深的思考。

所以, 临别之际, 我想和大家谈谈思考。也许同学们一听就笑了:思考谁不会?思考多累啊?思考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时代, 似乎已经无需思考。“内事不决百度一下, 外事不解谷歌一番”, 我们已经习惯了寸步不离电脑, 习惯了与手机耳鬓厮磨。网络覆盖世界, 信息湮灭一切。

这个时代, 似乎已经无暇思考。大家忙于玩人人、逛淘宝、织围脖、打网游。为应付各种考试要背的东西太多, 南一门报亭边要收的快递太多, 32号楼要约会的“甜素纯”太多。

这个时代, 似乎已经无心思考。一部泰囧, 国人盲目追捧;一曲骑马舞, 竟然全球狂欢。微信、微博、微电影……微时代的到来, 让我们的知识碎片化, 需求感官化, 审美娱乐化。

这个时代, 似乎已经无法思考。现代人就像生活在高压锅里, 面对高物价、高房价, 直呼:压力山大!难怪近期有个统计, 70%的人甘于把自己归为屌丝。屌丝还需要思考吗?!屌丝只需逆袭!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害怕:在这个时代, 你们已经习惯了不思考, 习惯了只活在当下;为生存而“蜗居”, 因沉溺网络而“宅居”, 或缺少真爱而“独居”, 成为“无梦、无趣、无痛”的“橡皮人”。我更害怕, 外在的生活会压倒内心的本性, 大学培养的社会精英随波逐流, 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灵魂逐渐消磨, 思想日益枯竭。

思考令人痛苦, 甚至让人孤独, 这就是所谓的“思考之痛”。但是, 30多年的社会阅历带给我的最大启迪是:人生走得越远越需要思考, 社会环境越复杂越需要思考, 世界变化越大越需要思考。一旦思考明白, 你将会无比的轻松与快乐;一旦思考明白, 你就有勇气和力量, 去改变现状, 去改变命运!

上个月, 刚刚卸任阿里巴巴CEO的马云, 曾是我校的一名外语老师。18年前他去了趟美国, 带回来一个思考。由此起步, 创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他的成功, 源于思考!

霍金, 他的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中, 可他的思想却能在广袤的时空自由翱翔, 解开了宇宙之谜。他的深刻, 源于思考!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 新文化运动唤起了人们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 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了思想大解放。古希腊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形成了人本精神。这些都源于思考!

纵观历史, 横观东西,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 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等。他们的伟大, 都源于思考!

同学们, 请记住, 伟大的思考, 来自思考的伟大!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但我要说“我在故我思”。没有思考的读万卷书, 只是浮光掠影, 没有思考的行万里路, 也不过是走马观花。同学们, 请带着思考去远行!

把文凭装进口袋的是菜鸟, 把知识装进脑袋的是信鸽, 而能把思考融进血液的才是雄鹰!在我心中, 你们, 都是能搏击长空的“杭电之鹰”!

同学们, 迷惘的人生需要思考。诸位是否思考过:为什么有些人没有输在起跑线, 却也没有赢在终点?为什么人生机会相同, 却精彩不同?我知道, 你们是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进入大学的。我也理解, 当往日的“学会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已过时时, 你们会疑惑。我更明白, 当知识改变命运已不再是永恒真理时, 你们会迷茫。但我要告诉你们, 现实很现实, 那样的时代已渐渐远去。如今, 人类知识总量每三年翻一番, 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翻一番。同学们是否思考过, 在这知识爆炸和大数据时代, 在这命运多元、难以预测的年代, 仅仅靠知识还能像过去一样改变你的命运吗?NO!思考才能改变命运!思考才能成就你的人生!这就是老薛的肺腑之言!

同学们, 你们肯定思考过幸福。如果此时, CCTV的小方话筒对准你, 问:“你幸福吗?”你会怎样回答呢?千万别告诉我你姓曾。还是像社会上流行的那样说:“幸福就是:干的少, 得的多;长的帅, 老的慢;活的久, 死的快”。不错, 这是一种幸福, 但我希望你们不要停留在一己之私的幸福上。海德格尔说:人, 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我们不能为时尚而时尚, 为名利而名利, 为成功而成功。利益不能成为唯一的价值, 道德不能当作交易的筹码!同学们, 请永远不要忘记, 精神与心灵才是我们最终的栖息之地!

同学们, 浮躁的社会呼唤思考。2013年的中国很不平静, 网上盛传“黄浦江排骨汤”的段子, 大学室友“感谢当年不杀之恩”的玩笑话, 道出了多少无奈和悲哀。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满失败感的盛世。同学们, 当各种负面新闻扑面而来, 很多人“拿起筷子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的时候, 很多人不相信未来的时候, 你们是否也像别人一样吐槽、抱怨、怒骂?或者只是说:元芳, 你怎么看?我希望你们应有更多建设性的思考!

请你思考———当我们陷入PM2.5、水污染、垃圾围城的“十面霾伏”时, 如何让天更蓝、水更清?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当“镉大米”等各种毒食侵袭我们之时, 除了去香港买奶粉,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当“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吐痰”“中国式离婚”等问题层出不穷时, 我们离良好秩序的社会还有多远?

还请你思考———中国怎样才能出现站在世界巅峰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之问”, 拷问的, 难道仅仅是教育的责任吗?

再请你思考———这些年, 国家弘扬生态文明、努力提升幸福感, 但“增长中国”变成“美丽中国”“幸福中国”还要多久?

同学们, 纷乱的世界渴望思考。放眼世界, 欧债危机、南海纷争、颜色革命、恐怖袭击, 此起彼伏, 纷繁杂乱。现在的中国, 正行进在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 但“中国威胁论”欲静不止。中国如何和平发展?既不能像有的大国, 一直试图将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强加于人;也不能像个别小国, 整天觊觎周边国家的资源。我们要思考大国的文明崛起!让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升华为中国创造、世界认同。我们要用深长的思考, 去寻求文明的制高点。

同学们, 你们这一代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你们有思考, 社会就不会愚昧;你们有方向, 未来就不会迷茫;你们有阳光, 黑暗就无处躲藏!

亲爱的同学们, 送君千里, 终有一别。此刻, 我特别想效仿诸葛亮, 给你们每人送上三个锦囊。但是, 再好的锦囊也抵不过思考的力量。

临行没有锦囊包, 只有思考将你拥抱!这就是母校!

同学们, 思考致善, 思考致远, 思考致胜!

希望你们思考, 不停思考, 永远思考!

篇4:在高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你们学习生涯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仪式——高中毕业典礼。今天,老师和家长将和你们一起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一起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一起回忆走过的难忘岁月,一起送你们踏上新的征程。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各位领导,向圆满完成高中学业、即将拿到毕业证书的全体高三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前来参加毕业典礼的各位家长表示真诚的感谢!

一晃高中三年过去了,你们从天真、单纯、稚嫩的少年,成长为有理想、有个性、有责任感的青年。现在,你们将迎来人生中一个新的季节。你们即将跨出二中的校门,去开启一扇通向未来的大门,去攀登人生更高的山峰。

同学们,你们就要离开母校了。但是你们的身影,和你们在一起生活的这段美好的时光和彼此拥有的美好的情怀,都将留在老师的记忆深处。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对老师辛勤工作最丰厚的回报,也是老师职业生命的最有价值的体现。

今天,当你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我希望你们勿忘母校。记住二中尊重个性、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传统,记住二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记住二中严谨的学风、和谐的校风、求真务实的作风,记住二中为同学们创设的宽松、民主、开放、融洽的学习氛围和优美的学习环境,记住曾培养过你们的可亲可敬的老师们!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二中是你们的母校,恩师对你们有如父母般的深情,同学们应该深深地体味并铭记在心!现在,我提议: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对辛勤培养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同学们,现在你们是学业上的成功者,我更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你们能够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像题写在我校古老校门上的两句话所说的那样:“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这才是你们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此,我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走到哪里、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做到:“充满爱心,敬业乐群,厚德笃学”。

爱,是我们生活与生命中的本原和动力。一切源自爱,一切因为爱。因为爱,所以我们要回报养育了自己十几年的父母因为爱,所以我们能为他人、为集体、为事业、为国家奉献个人的一切;因为爱,所以我们充满热情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冰心老人说过:“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将人生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也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洒,却不是悲凉。”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理解爱、享受爱和创造爱。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的老师、同学踊跃捐款,倾囊相助,使爱升华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我希望同学们永远都能做一个有大爱的人,有大爱必然有大的作为。回想起和同学们相处的日子,是爱让我们彼此拥有了幸福、信任和坦诚,老师的每一句叮嘱和唠叨、每一句鼓励和批评都缘自爱,这样的爱是无私的,这样的爱是永恒的。

敬业,就是要把事业放在首位,做到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注重真才实学,不慕虚名;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肯于奉献,肯于为做好一件事而去吃苦,体现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乐群,就是不分地域、不分家境、不分学业成就高低,与所在的环境、所处的群体和谐一致,彼此包容。

厚德,是要具有良好的品德:要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既能正视挑战,参与竞争,又能关心他人,发扬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集体观念、良好的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自尊、自主、自强、自信。笃学,就是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对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主动思考、探索、质疑。

同学们,“充满爱心,敬业乐群,厚德笃学”应当成为你们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希望你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将它发扬光大。

在未来的日子里,面对人生大大小小的挑战,我希望你们都能不急不躁,沉着应对;树立必胜的信念,向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所有的老师衷心祝福你们,所有的亲人、挚友期待着你们!

我相信,你们都会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相信你们在人生的拼搏中一定会表现出大智慧、大抱负和大手笔!

篇5:蔡武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典礼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为3039名研究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这是一个神圣庄严的时刻,也是一个充满着眷恋和不舍的场合。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表示祝贺,向辛勤培养你们的老师、向为你们学习和生活提供各种保障的干部和职工们表示感谢,向含辛茹苦养育你们、支持你们的家长和亲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

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你们经历了更高层次的学习和训练,体验了探索未知的乐趣,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创新创造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应当说,基本形成了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可贵的能力和品质都为你们步入社会、走向未来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我对此充满信心。我想,你们也应当充满自信。

不过,作为校长和老师,我也有一份担心,担心你们离开母校以后,能否顺利地踏入社会、能否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去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我更有一份期待,期待你们离开母校以后,能够记得自己的责任,记得“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期待你们能够涵养大格局,把握大趋势,能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到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洪流中,实现自我价值和奉献社会的和谐统一。

刚才,胡海滨同学、江文胜教授、焦念志教授分别发了言,对我启发很大。他们和我们分享了关于求学、成长的故事和感悟,以及对生活和未来的思考。我在这里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点思考,供大家借鉴。

今年5月30日-31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学校好几位教授、院士、学校领导都参加了本次大会。这次大会的确是激动人心。在6月1日晚上的《新闻联播》节目播了一个访谈,很少在媒体中露面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先生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为什么呢?中国十三亿人,我们这几个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那几个企业好好去发豆芽,把豆芽做好,我们十三亿人,每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就是伟大祖国呀。”这段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感染着我,同时,也值得大家深思。有网友解读,任总这是强调“团结的力量”。这固然不错,但我的理解是,这段话更在于强调“敬业的精神”,强调我们每一个人在平凡的`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正是基于对任总这段讲话的思考,我今年送给毕业研究生的一句话是:“以平凡的姿态追求卓越”。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平凡是一切非凡和卓越的起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家长、母校和我们的国家当然期待着各位做出不平凡的成就,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发展增添动力。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又都首先要从平凡的工作和生活开始。这是走向卓越的第一步。“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正是这个道理。

我认为,平凡是一番清醒自觉的历练,淡泊明志,不尚浮华。平凡是生活和工作的常态。它磨炼着我们的心性,考验着我们的韧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凡的生活和工作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力戒浮躁、不尚浮华。在今天,财富的追求日益成为一些人的唯一目标、猎奇越来越成为媒体热点的时代,强调平凡的意义就在于坚持淡泊、淡定的心态,拒绝喧嚣热闹和华而不实。

平凡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守,开放包容,独立思考。平凡会让人开放包容,和谐入群,但又坚持独立思考,拒绝人云亦云。它鄙视盲目地标新立异,自高自大,又强调尊崇规律,慎思明辨,用一种做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去做人做事。平凡强调平等、谦和、与人为善,结伴同行,尤其强调要学会倾听,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点点滴滴中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善于合作的人。

平凡还是一片行稳致远的风帆,厚积薄发,追求卓越。强调平凡,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平凡绝非平庸。平凡强调厚积薄发,在平凡中实现非凡,追求卓越。平凡是卓越的基石,是有灵魂的卓越,是一种对完美境界不懈追求的创新和超越精神,是一片行稳致远的风帆。

各位同学: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信息在爆炸式增长,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全球化进程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催生出一大批新的业态,不断变革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喧嚣热闹的时代,更需要你们淡定从容,慎思明辨,以一种平凡的姿态去追求卓越。

同学们,你们就要毕业了,“修身立德,行稳致远”,这是我送给你们的毕业赠言,它饱含着深深的嘱托和期待,蕴含着满满的信心和祝福!记得母校对你们的期待,特别是当你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忘记让母校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记得母校的牵挂,尤其是遇到挫折时,相信母校在你身后;中国海大是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我和母校相信你们,期待你们,祝福你们!

篇6:蔡武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典礼讲话

四年中,在四季如画的海大校园里,在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科考船上,在八关山麓、映月湖畔、梧桐树下、樱花道旁,无论是上课、实验、读书、讨论,还是参加竞赛、发表演讲、组织社团、激情创业,同学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尽情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也使自己增长了才干。你们与老师、同学和朋友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幕,都将成为珍贵的人生记忆。

同学们来到海大时,犹如百川归海。四年过去了,你们领略了海纳百川的气势与胸襟,感悟了人生和事业的法则。今天,当你们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时刻,作为校长,我想和大家重温“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期待大家努力实践我们的校训,以求“行远”,或者说“行稳致远”。

行远,其实是各位的初心,愿大家永远不忘初心。

历来有为青年,莫不有“行远”之志。宋代改革家王安石说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行远是各位的初心。四年前,倘若你内心深处没有行远的渴望,如何能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入学海大?如果没有继续行远的渴望,你又如何能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何能不断地修正自己、适应环境,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健康成长?行远,确实是每一位年轻人的初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内在动力,也是你们感动师长、赢得支持的关键。今后的岁月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都希望你们不要忘了“行远”的初心,要让“行远”成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行远,是一种积极的行动,需要持之以恒。

汉代思想家杨雄在《法言·学行》中写道:“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意思是说,百川想学海的渊博,它们不停地流淌而终于抵归浩瀚的大海;丘陵想学山的巍峨,但他们停滞不动所以始终达不到山的高度。《礼记·中庸》也有“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的论点,说明君子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也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行远之志,贵在行动,贵在持之以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多么远大的.志向,如果只是坐而论道,都不可能达到目标。相反,即使是看似平凡的事情,只要方向正确,持之以恒,就能在平凡的积累中实现非凡,达到高远的境界。

行远,是一种精神的追求,需要修身立德。

每年,我都要去看望我们海大人无比崇敬、已过鲐背之年的文圣常先生。每一次看到老人家,我都受到一次感动和教育。这份感动绝不仅仅来自他在事业上的执着,他在学术生涯中的辉煌成就,而更来自于他那朴实纯粹的生活,他对海洋事业和海大的无比深情。先生的精神境界之高远,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每年,学校都会派人前往部队,看望我们在军营中拼搏奉献的校友们。201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被誉为“南海守礁王”的李文波校友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扎根南沙岛礁二十余载,奉献青春,无怨无悔,是和平时代最可爱的人。

每年,我们都会收到海内外校友取得骄人学术成就的喜讯。最近一年多来,1978级校友宋微波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66届校友王斌教授获得201x年度国际大气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被誉为 “大气科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每当听得这些好消息,母校都会为之欢欣鼓舞,为我们的校友能够获得世界高度的成就而倍感自豪。

在机场安检通道、候机大厅,有时我会遇到素不相识的人,他们自我介绍说:于校长,我是海大的学生,每当这时,我心中总是会涌起温暖与感动。在飞机上、会场里,我时常会遇到认识或不认识的校友,他们告诉我刚刚回母校参加毕业二十年、三十年聚会,他们现在哪里工作、正在做什么,这时,我总是被他们那份对工作的热爱、对母校的深情所感染。

因此,行远也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它就体现在那些辉煌或者平凡的校友故事中。我们海大人,无论是像文先生那样浩海求索、立言济世、桃李满天下,像宋微波、王斌那样勇攀世界科学高峰,还是像李文波那样驻守海防,青春无悔,或者像千千万万个普通校友那样在祖国各地重要或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都是一种对行远的精神追求,体现着海纳百川、修身立德的厚重精神支撑。

行远,还是母校的期待,也是国家和民族的重托!

同学们,海大初创之时,就确定了“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才,应国家之需”的宗旨。今天,更是担负着“树人立新,谋海济国”的重任。

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全球化进程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催生出一大批新的业态,不断变革着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这样一个高速变化、奇迹频现的时代,一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更需要你们不忘自己的初心,牢记“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勇于担当,积极进取。中国的发展依靠你们,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里,你们能站的高,中国才有可能站的高,你们能行多远,中国就能行至多远!

同学们,“修身立德,行稳致远”,这是我送给你们的毕业赠言,它饱含着深深的嘱托和期待,蕴含着满满的信心和祝福!

上一篇:体面劳动存在问题下一篇:学十九大报告学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