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

2024-05-15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共8篇)

篇1: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注释

《新闻两则》不含:不包括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业已:已经绥靖:安抚,平定。新闻五部分: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是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荷花淀》疟子:疟疾寒噤:因寒冷而打哆嗦,这里指疟疾发作症状。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仄歪:倾斜,歪斜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西蒙诺夫,苏联作家。《就英法联军„》作者法国作家雨果,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辟头:开头震悚:身体因过度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典质: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台阶》作者李森祥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老王》作者杨绛 伛:弯曲愧怍:惭愧《信客》作者余秋雨《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主持修建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 《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著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倪焕之》。嶙峋:枯瘦的样子。《说“屏”》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伧俗:粗俗鄙陋得体:恰当,恰如其分。《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地理学家。《生物入侵者》 归咎:归罪啸聚山林: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相互呼叫,拉帮结伙。《落日的幻觉》“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选自李密《陈情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选自李商隐《登乐游原》。绮(读音同起)丽:颜色美丽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铭,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核舟记》选自张潮编纂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儒家经典,编者西汉戴圣,共49篇。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望岳》《春望》《石壕吏》作者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其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宋人,有《陶隐居集》《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居士。作品《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使至塞上》作者王维;《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登岳阳楼》作者陈与义。

篇2: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朝代:宋代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杜甫诗三首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三峡

朝代:南北朝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

古诗十首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王绩(唐)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烈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 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 李白(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 刘禹锡(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

梅尧臣(北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

苏轼(北宋)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说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篇3:八年级上册重点语法聚焦

比较级

1.as和than后面的代词用主格还是用宾格要取决于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如果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 主语相比用主格, 宾语相比用宾格, 以避免歧义。如:

I know you better than he (knows you) . 我比他更了解你。

I know you better than (I know) him. 你和他相比, 我更了解你。

如果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 或虽是及物动词, 但不致引起歧义, 主格、宾格都可以使用。例如:

He has more books than I/me.他的书比我的多。

2.比较级可被much, rather, a lot, a great deal, even, still, a little, a bit等修饰。如:

Tom studies even harder than you. 汤姆学习比你更努力。

It is a bit colder today than yesterday. 今天比昨天还要冷。

3.“less+原级+than”意为“不比……”, 相当于“not so… as…”。例如:

This book is less useful than that one.=This book is not so useful as that one. 这本书没有那本有用。

4. 通常that用来替代前面出现的由单数或不可数名词表示的比较对象, those用来替代前面出现的复数名词表示的比较对象。the one相当于that, the ones相当于those, 并表示特指。例如:

The food in the box is much worse than that on the table. 盒子里的食物比桌子上的差得多。

This book is thinner than the one/that on the desk. 这本书比桌子上的那本薄。

最高级

1. 形容词最高级前一般要用定冠词the, 若形容词最高级前面有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修饰时, 则不用定冠词the。例如: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

Monday is my father’s busiest day. 星期一是我父亲最忙的一天。

2.in后面接比较范围, 不一定是同类;of后面接比较对象, 属同类。e.g.

Julia is the quietest of these girls.朱丽娅是这些女孩中最文静的一个。

This movie theater is the best in our town.这家影院是我们镇上最好的。

3.表示“ (在众多当中) 最……之一”, 常用“one of the+形容词最高级+复数名词”结构。例如:

Beijing is one of the biggest cities in China. 北京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4.最高级前既用the, 也用序数词, 其结构为:“the+序数词+最高级”, 表示“第几个最……”。例如: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second longest river in China.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

可数名词PK不可数名词

1. 可数名词前可以加不定冠词a/an或数词等限定词直接修饰, 不可数名词不能用a/an或数词等修饰。

2. 不可数名词前可用much (很多) , a little (一点) , some (一些) , any (一些) , a lot of/lots of或“数词+表示数量的可数名词+of”结构修饰。

3. 对可数名词提问时用how many, 对不可数名词提问用how much, 但对不可数名词前表示数量名词中的修饰语提问时则用“how many+ 复数量词+of”。

4. 有些词既是可数的, 又是不可数的, 如:当chicken意为“鸡”时是可数的, 意为“鸡肉”则是不可数的。

一般过去时

1. 表示在过去时间段发生过某事要用一般过去时, 而不能用一般现在时。例如:

2. 在含有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句子变为否定句或疑问句时, 要借助助动词did。例如:

When were you call me for the DVD machine? (×)

When did you call me for the DVD machine? (√)

3. 英语中有些表示过去的词 (组) , 如yesterday, last week, a moment ago等, 其前不能加任何介词。例如:

He came to China on yesterday afternoon. (×)

He came to China yesterday afternoon. (√)

现在进行时的特殊用法

1. 表示感情色彩。现在进行时可与always等副词连用, 表示经常、反复或习惯性的动作, 表达说话者的一种赞扬、责怪、不满的语气。如:

Lu Shan is always helping others. 陆杉总是帮助别人。

2. 表示将来。go, come, leave, start等少数动词, 常用现在进行时表示按计划、安排将要进行的动作。例如:

Mr Green is coming! 格林先生要来了!

3. 表示渐变的过程。get, become, grow, turn等连系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表示一个变化过程, 比一般现在时更形象逼真。例如:

It’s getting warm. 天渐渐暖起来了。

4. 表示刚刚发生过的动作。在口语中, 可用tell, say, talk等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表示刚刚发生过的动作。例如:

I don’t know what you’re saying.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复合不定代词和复合不定副词

1. 复合不定代词及复合不定副词。

2. 复合不定代词作主语时, 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例:Everyone knows me here.

3. 形容词修饰复合不定代词时形容词放后。

例如:There is something new in today’s newspaper.

4.any以及any构成的词多用于否定句、疑问句、if条件句和含否定词的句子中。

例如:If you don’t want anything, please let me know.

He is too busy to see anyone come in.

The boy is too heavy for anyone to carry.

Anyone doesn’t know me here. 应改为No one knows me here.

注意:

① any以及any构成的词在否定句中不可作主语而应换成相应的代 (副) 词

②any以及any构成的词在否定句中为完全否定

not…any=no

not…any one/anybody=none/nobody

not…anything=nothing

not…anywhere=nowhere

例如:I can’t see anything in the room.=I can see nothing in the room.

③any以及any构成的词也可用于肯定句

any任何一个

any one=anybody任何人

anything任何事物

例如:He is taller than anyone else in my class.

5.every以及every构成的词在否定句中为不完全否定

例如:He knows everything.否定句:He knows nothing.他什么都不懂。

而不能改成He doesn’t know everything.他不是事事都懂 (否一半) 。

6.表示人的复合不定代词用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替换时一般用复数形式, 有时又可用单数, 这要根据上下文来决定。

① If anyone invites you, you have to meet them on time. (前面用单数, 后面是宾格复数them)

拓展思维:人称代词有主格宾格之分, 主格有I, he, she, it, you, we, they, 宾格有me, him, her, it, you, us, them。主格的要放在主语位置, 宾格的要放在宾格位置。主语位置一般放在句首, 如:I am a teacher. 在英语中, 宾格有两个位置, 一个在动词后跟宾格, 注意不是所有的动词都需要跟宾语。另一个在介词后跟宾语。

例如:I give him a book. 这里的give是动词, him是give的宾语 (宾语的作用是使谓语所表达的意思更加完整和清楚) , 因为him的位置是宾语, 所以如果在这个位置上用的是人称代词, 就得用宾格, 而不能用主格的he。

②No one knows me here, do they? (前面用单数, 后面是复数they)

③Everyone is doing their homework now.

④ If anyone calls me, tell him / her to call back after 8:00.

7.none做主语时, 谓语可单可复。

例如:None of us go / goes to school by bus.

None of us is a cook.

训练基地

Ⅰ . 选词填空

1.—How______do you go to the Internet bar? (long/often)

—Hardly ever.

2.—Doctor, I have a bad stomachache.

—Well, you______try to eat less food. (should/could)

3.—Is your friend Tina like you?

—No, she is ______ than me though we are of the same age. (older/taller)

4.—When ______ you ______ coughing? (did…start/are…going to start)

—Two days ago.

5.—Why do you often live in this hotel, Mr.Brown?

—Because it has______service. (the best/the worst)

Ⅱ . 从方框中选词, 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

plan, laugh, cut, win, become, move, hate, invite

1.I ______ to learn English last year, but now I don’t.

2.The Smiths ______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Now they are getting ready for it.

3.My sister ______ to a small but clean town when she grows up.

4.Tony worked hard and ______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speech contest.

5.Jim is much funnier than we think. And he often makes us ______ a lot.

6.Tomorrow is Kate’s birthday. She ______ ten friends to her party.

7.Could you please ______ the bananas up, Jill? I’d like to make fruit salad.

8.My uncle ______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at the age of 20.

Ⅲ .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Helen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She _____ ( 感冒了) .

2.The twins ______ ( 打算度假) in Qingdao when they are free.

3.Could you please ______ ( 打开收音机) ? I’d like to listen to the weather report.

4.The little boy ______ ( 准备闲逛) with his best friend Tom on Saturday evening.

5.Jane ______ ( 洗餐具) an hour ago. Now she is working on her project.

IV. 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专项练习

一、单项选择

1.All of us were invited, but______of us came.

A.neither B.none C.both D.either

2.She listened carefully, but heard ______.

A.anyone B. someone C. everyone D. nothing

3.—Do you have ______ to say for yourself?

—No, I have ______ to say.

A.something; everything B. nothing; something C. everything;anything D. anything; nothing

4.Why not ask ______ to help you.

A.everyone B. someone C. anyone D. none

5.—There isn’t______water here.Could you get______for me?

—All right.

A.some; some B. any; any C. some; any D. any; some

6.Today, ______trees are still being cut down somewhere in the world.

A.much too B.too much C.many too D.too many

7.There’s ______ with his eyes. He’s OK.

A.anything wrong B.wrong something C.nothing wrong D. wrong nothing

8.—Haven’t you forgotten______?

—______, oh, forgot my bag.

A.anything; Excuse me B. something; Excuse me C. something;Pardon D. everything; Pardon

9.Put it down, Richard. You mustn’t read ______ letter.

A.anyone’s else’s B. anyone’s else C. anyone else’s D. anyone else

10.Be quiet! I have ______ to tell you.

A.important anything B.anything important C.important something

D.something important

11.I’m going to move ______. It’s too noisy in our neighbourhood.

A.somewhere quiet B.quiet somewhere C.anywhere quiet D.quiet anywhere

12.—Is there ______ in today’s newspaper?

—Yes.Shenzhou VI has been sent up into space successfully.

A.nothing new B.anything new C.new nothing D.new anything

二、 请用不定代词及不定副词填空。 (some, any, something, someone, somebody, somewhere, anything, anyone, anybody, anywhere, no one, nobody, nothing)

1. Do you have ______ questions?

2.Maybe______put my dictionary______.I can’t find it______.

3.I’m so thirsty.Shall we get______to drink?

4. I don’t think ______ knows her new address.

5.There’s______in the new cupboard.It’s empty now.

6.______is too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7.I think you can find him______in the school.

8.______can run faster than he.He’s the winner.

9.Could you tell______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pictures?

10.Please help yourself to______soup.

Keys:

Ⅰ . 1. often 2. should 3. taller 4. did…start 5. the best

Ⅱ . 1. hated 2. are planning 3. is going to move 4. won 5. laugh 6. is going to invite 7. cut 8. became

Ⅲ . 1. had a cold 2. are taking a vacation 3. turn on the radio 4. is going to hang out 5. did the dishes

IV

一、1~5 BDDBD 6~10 DCACD 11~12 AB

篇4: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3分)

1.络绎不绝 ( )

A.断绝 B.走不通的 C.开办 D.住、停

2.漫不经心 ( )

A.水过满,向外流 B.到处都是 C.莫,不要 D.不受约束,随便

3.开路先锋 ( )

A.打通 B.举行 C.开办 D.开始、建立

四、选词填空。(在合适的词语下面画线)(4分)

1.骏马在(宽阔 辽阔 宽广)的草原上奔驰。

2.工程师的设计,必须经过(周密 周全 严密)的计算。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静 安静 清幽)。

4.我们要精心地(爱护 维护 保护)地球。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 )夺天工 久别重( ) 美不( )收 为所( )为

独具( )心 一反( )态 ( )耳( )聋 ( )扬( )挫

六、写出下面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公园里的树真绿啊,人真多啊,花真美啊。 ( )

2.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

3.难道老象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捕杀的战场吗?( )

4.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

七、按要求写句子。(8分)

1.罗新通知俞建军。俞建军来学校参加管乐队活动。(不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

2.“蒙娜丽莎”不是全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3.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染成万道彩霞。

改为“被”字句:

4.根据给出的词语意思来造句。

清楚:①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

②了解。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 ,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选自《月光曲》)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

3.我会默写《马诗》这首诗的前两句: , 。

4.通过第七、八单元的学习,我最喜欢《 》这篇课文,因为 。

九、乱句重组。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6分)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蜂飞蝶舞。

(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

( )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 )一条小溪从我们的村子里流过。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头报告丰收的喜讯。

十、阅读短文,仔细答题。(16分)

小鸟和水手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 )而来,那个优雅劲儿,真是太妙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项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或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 )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

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深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关丽的歌喉,唱啊唱,( )有韵,宛如春水( )。人类给它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爱不释手: 。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2分)

乖乖 姗姗 淙淙 嘤嘤

3.文中的“新大陆”指 ;小鸟与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是因为 。(2分)

4.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其中哪句话最感动?请把句子写下来,并说明感动的原因。(4分)

句子:

原因:

5.请你为“爱鸟日”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到什么?请写一写。(4分)

十一、习作实践。(30分)

篇5: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额枋fāng金銮luán殿藻zǎo井

磬qìng鎏liú金蟠pán龙鳌áo头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篇6: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重点

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

1、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1—2)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3)我国石拱桥特点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地理位置 历史悠久

结(4—5)介绍赵州桥修建时间 结构坚固

构结构特征 (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

历史悠久

(6—8)介绍卢沟桥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形式多样

(9)我国的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由主要到次要)

10)写石拱桥在解放后的发展

3、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的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形式多样。

①从概括到具体:

地理位置 修建时间 结构特征

②从整体到局部

③从主要到次要

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说明方法:举例子(不是打比方)

表达方式:描写

修辞方法:排比、拟人

第十二课:桥之美

1、①芦苇丛上的石桥 疏朗开阔之美

②江南乡间的石桥 阴柔阳刚之美

桥③水天间的长桥 丰富想象之美

④山区的风雨桥 安闲自在之美

⑤索桥——高山峡谷——具有生命力

第十三课:苏州园林

1、本文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剧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说明顺序: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逻辑顺序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4、说明方法:

(1)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条理清楚地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2)引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3)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通过数据准确说明门窗的图案美。

(4)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注意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5)作比较: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作用: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②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③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用: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杜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6)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生动形象地说明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7)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5、说明语言:准确严密

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标本在这里是典范和样本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明确: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明确:“据说”表明不是作者亲身考察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明确:“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5)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明确:“一切” 、“ 绝不”语气肯定,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7)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明确:“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使表达更准确。

(8)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明确: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9)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明确:“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10)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明确: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6、说明中心: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7、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总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分类具体说明苏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分

州园林的艺术美。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总

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16):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

b紫禁城正门内外。

天安门—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

2、 太外形

和内景

前 殿位置

朝 中和殿 概貌 用途

保和殿 用途

“前朝”“内廷”分界地带

2、本文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第十五课:说“屏”

1、屏的定义

主屏的作用

体屏的种类

屏的设置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课文引用古诗词的好处: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增添情趣,留有余味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说明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队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1—3)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表达方式:描写(主要)、说明

(6—10)由大到小

说明顺序由主到次

篇7: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学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春》《绿》《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记叙的是19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在徐州工作任职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父亲朱鸿钧没有积蓄,回到扬州后,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后,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事。

三、文学常识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四、理解词义

1.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3.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4.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5.赋闲:失业在家。

6.勾留:短时间停留。

7.踌躇:犹豫。

8.颓唐:衰颓败落。

9.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10.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11.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12.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13.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五、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对父亲的背影难以忘怀。

第二部分(②-⑥):车站离别,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⑦):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六、问题归纳

1.文章是以什么方式开头?有什么好处?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倒叙的方式开头,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从而吸引读者。这段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略带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中心内容,突出“背影”。

2.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

家中“祸不单行”,遭受不幸的变故,家境衰败,这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与下文父亲送别时对儿子的满腔挚爱形成对照。在这种特定背景、环境下父亲的“背影”,不同于随处可见的普通背影,更充满感情、饱含深意,更显示出父爱的崇高。这一段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看似偏离话题,实则紧扣中心。

3.“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说说这里用两个“终于”、两个“踌躇”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两个“终于”、两个“踌躇”写出了父亲矛盾的心理,父亲虽然事忙,但又对“我”不放心,更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4.“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包含父亲怎样的情感?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的心目中重于一切,他唯恐儿子在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由自己亲自送。

5.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在描写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作者通过父亲穿铁道、爬月台的行动来描写父亲的背影。作者用了“探”“穿”“攀”“缩”“倾”等动词,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描写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让人想象父亲爬时的吃力;“缩”点明了他爬时的困难;“倾”说明了他身子肥胖,爬时很费劲。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6.父亲在这一段中共说了三句话,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①“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赏析:父亲已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自己没尽够心意,看见月台上有卖橘子的,便要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②“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赏析:父亲担心儿子路途是否平安,要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后,才能放心。

③“进去吧,里边没人。”

赏析: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他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7.课文中对“我”的第二次流泪写得很详细,“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

(1)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2)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千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3)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多久。

(4)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5)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自己终于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七、课文主题

篇8: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

1. 封面“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苏”字是繁体字。

尽管“江苏教育出版社”七个字是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中可以保留繁体字或者不规范的汉字, 但用于教材就不太好了。况且书法作品中“社”字是错别字, “社”字的右边是“土”而不是“士”。

2.《致同学》第二段有这样的文字:

课本固然是你语文学习的一块园地, 而如果你仅仅守住一册或一套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在课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报刊视屏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 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种种话题, 无不是语文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说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这段话有几处不妥。 (1) “而”应改为“但”; (2) “如果”冗余, 应去掉; (3) “资源”前有必要加上“重要”一词。 (4) “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如改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则更为顺畅, 其实, 愚以为最后一句删去更好。

3. 王愿坚的小说《草》表现了周总理的高尚人格和伟大情操。

其中有周总理尝草的情节, 非常感人。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 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他刚想劝首长休息, 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 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还记得吗?”

杨光摇了摇头。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 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 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阅读这段文字, 我们明白:周总理是在了解有毒野菜生长的地方及有毒生野菜的味道, 以便通报部队, 避免更多的红军战士误食中毒。“味道呢?还记得吗?”这句话是总理向杨光询问有毒生野菜的味道。杨光显然听明白了, 所以他“摇了摇头”, “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问题就出在“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这句话上。明明是“煮熟了吃的”, 又怎会“没有尝过”?岂不自相矛盾?所以, 应在“没有尝过”后面加上“生野菜的味道”。

4. 课本第85页节录了吴伯箫的《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文中的“段落”与“联络”用得令人费解。

原文如下:

读中国古代史, 知道战国时候, 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 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 来卫国御胡;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 又因地形, 制险塞, 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联络的修筑, 延袤万余里。

“段落”的含义为: (文章、事情) 根据内容划分成的部分。从这个意思来看, “段落”用在文中似乎不太妥当, 可改为“陆续”。另外, “段落”的语法功能为名词, 不可修饰动词“筑”。

“联络”的含义是:彼此交接;接上关系。用在文中语境不太贴切, 可改为“联结”或“联接”。

另外, “我还没有到过长城!但是, 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这句话中的“终于”用得不太妥帖, 可改为“终究”或“终归”。

5. 第139页, 课文《美丽的西

双版纳》课后“探究·练习”部分第二大题有这样一句话:“课文介绍西双版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主要描写了树、竹、谷、水、庙等景物, 并列出五个标题。”这个概括不准确, 应该是“主要描写了树、楼、谷、水、庙等景物”, 这从第二个小标题“竹楼映蓝天”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

6. 第141页倒数第六行:

“入夜, 灯光映着碧水, 明月照亮大海, 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真是人间奇景。”“泛舟”:坐船游玩。“海滨”:海边;沿海地带。严格说来, 在“海滨”是无法“泛舟”的。可将“泛舟”改为“漫步”。

7.

第161页12行, “托卡列夫非常生气地从听筒里对他喊”这句话有语病, 可改为“托卡列夫非常生气地对着听筒喊”。

8. 第26课《从小就要爱科学》里, 苏步青先生这样写道: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研究这一段, 可以得出一个信息, 即“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爷爷的教导”。但邓小平同志是这样说的吗?

请看下面一段资料:

1978年3月18日,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 邓小平所做的开幕词指出,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85年3月7日, 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 又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988年9月, 他说:“马克思说过,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 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 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 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 得出的科学结论。

(人民网)

可见, 课文中“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应改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课文中把一位伟人的著名论断搞错, 实在不该。

9. 第217页倒数第9行:

“我见过其他宇航员在睡觉时到处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有歧义, 易给人以“宇航员睡觉时是在飞船外面”“绕着飞船漂浮”的误解, 属表达不当,

上一篇:悲伤啊悲伤的伤感诗歌下一篇:酒店团拜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