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2024-05-16

管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精选8篇)

篇1:管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论文

一、建模思想的运用

生活现象引发假设→进行推理论证→得出一种规则和真理→应用这一规则和真理.例如,投篮球过程中最高点应该是多少米才能准确落入篮圈?有些人经过反复实验、观察、思考,头脑里产生了抛物线的影像,然后利用抛物线的性质,根据个人身高和篮板到地面距离等条件,计算出抛掷最高点,以这一结论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活动.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还可以动态地延伸.拿上例来说,有心人还会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抛物线在投掷篮球的应用中,更深层次地拓展到计算“根据市场变化、消费者等条件调整商品销售的数量,达到利润的最大化”.为此,数学建模思想不仅仅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能更深层次地构建一种完整的思维体系.

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数形结合在教学中就是对几何问题用代数方法解答,对代数问题用几何方法解答,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借助图形直观表示出数据难以说明的问题,借助数据解决图形无法测算和推理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数形是紧密结合的,“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依数据绘图,可化抽象为直观;根据图形求数,让实际问题更能得出更准确的数据定位.

三、化归与转化思想的运用

化归思想可以将待解决的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A经过某种转化手段,转化为有固定解决模式的或者容易解决的问题B,通过解决问题B达到解决问题A的.目的.化归的原则有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降维降次、标准化等.转化思想在于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三角函数、几何变换、因式分解、解析几何、微积分,乃至古代数学的尺规作图等数学理论无不渗透着转化的思想.常见的转化方式有:一般———特殊转化,等价转化,复杂———简单转化,数形转化,构造转化,联想转化,类比转化等.

四、归纳推理思想的运用

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归纳推理思想在数学实践中也有广泛的体现.牛羊圈的栅栏,做成三角形就显得坚固,尽管是经验之谈,没有上升为理论,但这种思想依旧体现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数学公理.建造大型铁塔,乃至后来的奥运场馆“水立方”等建筑也运用了这一原理.由特殊实例到一般理论,由大自然现象导出科学,强化和提升的数学的生活化意识,让我们觉得“有土、有根”,并且散发“数学就在身边的亲切感”,真正凸显了归纳推理的作用.另外,统计思想、比较思想、变换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类比思想、隐含条件思想、图形运动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等,与我们的实际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这里不一一举例说明.总之,生活永远是数学问题不枯竭的源泉.关注数学思想的应用,对数学事理经过概括后产生对数学的本质认识,实现“思想”与“实际”的最佳结合,并巧妙地运用“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人们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技能和生活的本领.

篇2:管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111250153 王琳娜 在生活中,运用三段式的逻辑论证方法,我们可以清晰表达观点,可以有力得说服对方,可以使思维更加灵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各种不同的难题。生活很复杂,人们需要有很正确的逻辑方法来使生活简单化,更加有逻辑,有条理。使用正确的逻辑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三段论的逻辑论证方法就是正确的逻辑方法之一,如果我们使用三段论式论证方法,可以增强说服力,提高逻辑表达能力,改善人际关系。举例来说:如果去做一个销售员,只有说服对方购买某某产品,才能获得奖金。那么说服对方购买产品就非常具有动力。当我们这样做,首先要证明产品具有一系列优势。其次证明企业或个人需要哪些要素。然后证明产品满足了这些要素,符合企业的需要。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方应该购买这种产品。思路是不是很清晰呢?大家重新看一下例子后面三句,就可以发现这个例子除了第一句外,剩下的三句非常符合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逻辑形式。一个标准的三段论是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构成,缺一不可,论证严密。而这个例子恰好在表达上与三段论的结构相同,说服力强。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例子运用了三段论,而且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三段论的逻辑方法存在了一些注意事项,如果我们使用两个否定前提,就不能推出结论。比如我们要论证三鹿奶粉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拿出数据来说明三鹿奶粉不按照食品安全部门生产,其次证明不按照食品安全部门的要求生产的中国奶粉存在安全问题。然后证明三鹿奶粉按照食品部门要求生产,所以得出结论三鹿奶粉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这段逻辑证明是不正确的,三鹿奶粉虽然按照食品部门要求生产,但是可以看到三鹿奶粉不符合大前提的情况,无法判断三鹿奶粉是存在安全问题还是不存在安全问题。有两个否定前提,不可以推出结论的。

还有一些事项如根据中项在大小前提中的位置可以区别出四格。第一格:大前提中的主项和小前提中的谓项相同。第二格:大小前提的谓项相同。第三格:大小前提的主项相同。第四格:大前提中的谓项和小前提中的主项相同。每个格都有自己的基本规则 第一格规则有:(1)小前提必须肯定,(作为谓项的中项是肯定的)(2)大前提必须是全称

G是H,F是G,F是H

G不是H,F是G,F不是H 第二格规则有:(1)两个前提中必须有一个是否定命题(2)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命题

H不是G,F是G,F不是H 或者 H是G, F不是G F不是H 第三格规则有:(1)小前提必须肯定(2)结论是特称,只能得出特称结论,称为反驳格有

G是H,G是F,F是H 或者 G不是H, G是F ,F不是H 第四格规则有:(1)前提之一否定,大前提全称(2)大前提肯定,则小前提全称(3)小前提肯定,则结论特称(4)前提中不得有特称否定判断(5)结论不能是全称肯定判断

H是G,G不是全F,F不是H 或者 H不是G,G是 F,有些F不是H

H是G,G是 F,有些F是H

可以使用图解法来表示不同的结论。

图1

图2

图例:H,F表示结论中的谓项(大前提)和主项(小前提),G为大前提和小前提中相同的那一个。三个圆公共的阴影部分表示“不是”,三个圆非公共阴影部分表示“是”。

举例来说要证明F不是H.若要证明这一点。需要让F和H的公共部分是阴影的。如图一和图二。只需要G和H或F的交集为阴影部分。第一步可知F在小前提,H在大前提,第二步需要论证图中的阴影关系。我们可以轻松的决定H,G,和F的关系。根据刚刚提到的4种类型可以分为,图1可以表示为G和H有公共交集部分: G不是H ,F是G或者G不是H,G是F,。H是G,F不是G或者H不是G,F是G

H是G, G不是全F

H不是G, G是 F,有些F不是H

例如证明三鹿奶粉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找到G,假设G为按照卫生部门要求生产的食品公司。这个按照 G不是H ,F是G的模式,论证过程如下:(1)有按照卫生部门要求生产的食品公司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2)三鹿奶粉按照卫生部门要求生产,(3)结论为三鹿奶粉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那么换一种方式,如H不是G,F是G,论证过程:(1)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食品公司不是按照卫生部门要求生产的(2)三鹿奶粉按照卫生部门要求生产,(3)结论是有些三鹿奶粉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等,有很多种。

本文主要讨论了三段论的两种结论,F是H, 和F不是H的论证过程和方法,通过三段论的4个格的基本规则和图形的角度详细探讨过程的正确性。我们看到三段论的表达形式有很多种,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证明的手段和方法。运用三段论可以使观点更加清晰,有逻辑,而且做到沟通流畅,以理服人,使生活更加美好。

最后,我要对引用的论文表示感谢。引用的论文有

篇3: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例1某旅游团从宾馆出发去风景点A参观游览,在A景点停留1小时后,又绕道去风景点B,再停留半小时后返回宾馆.去时的速度是5千米/时,回来的速度是4千米/时,路程比去时多2千米,总共用的时间是6.5小时,求去时的路程.

【分析】这个题目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题目里要求的也只是一个未知数,即去时的路程,而题目的等量关系是:去的时间+回来的时间+停留的时间=共用的时间.在这里“去的时间”是未知的,如果直接设去时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回来时的路程就是(x+2)千米,去时路上所需时间是小时,回来时路上所需时

间是小时.根据题意,得解方程,得x=10.

例2有两个矩形,第一个矩形的长、宽和第二个矩形的长、宽之比顺次为5∶4∶3∶2,第一个矩形的周长比第二个矩形大72厘米,求这两个矩形的面积.

【分析】很明显,如果采用直接设立未知数的方法,把这两个矩形的面积设作未知数,那么方程是不容易列出来的.注意到矩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而长与宽的关系可以从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找到,那么可以采用间接设立未知数的方法,先求出它们的长与宽,然后再求它们的面积.

解法1:设第一个矩形的长为5x厘米,它的宽为4x厘米,第二个矩形的长为3x厘米,宽为2x厘米.根据题意,得2(5x+4x)-2(3x+2x)=72.

解法2:设第一个矩形的长为x厘米,它的宽为厘米,第二矩形的长为厘米,宽为厘米,根据题意,得

解法3:设第一个矩形的长为x厘米,它的宽为y厘米,第二个矩形的长为z厘米,宽为w厘米.根据题意,得x∶y∶z∶w=5∶4∶3∶2,2(x+y)-2(z+w)=72.

例3某校举行数学竞赛选拔赛,淘汰总参赛人数的1/4,已知选拔最低分数线比总人数的平均分少2分,比被选中学生平均分数少11分,并且等于淘汰人数的平均分数的2倍,求选拔最低分数线为多少?

【分析】从题目中分析,此题的等量关系是:所有学生的总分数=被选拔学生的分数+被淘汰学生的分数,而要求各类分数,必须知道各类学生数.因此在设选拔最低分数为x分的同时,设被淘汰的人数为m人,那么总人数为4m人,选中的学生数为3m人.这里的m是一个辅助未知数,不必求出它的结果,一般在解题过程中可消掉.

解:根据题意,得,解方程,得x=50.

答:选拔最低分数为50分.

除了以上三个例题之外一元一次方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从事买卖特别是消费活动时,有一部分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例如,当我们购物、租用车辆、入住旅馆时,经营者为达到宣传、促销或其他目的,往往会为我们提供两种或多种付款方案或优惠办法.这时我们应三思而后行,深入发掘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做出明智的选择.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我们切不可盲从,以免上了商家设下的小圈套,吃了眼前亏.

过年期间商家纷纷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我就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精打细算了一次.我去“好日子”超市购物,一块醒目的牌子吸引了我,上面说购买茶壶、茶杯可以优惠,这似乎很少见.更奇怪的是,居然有两种优惠方法:(1)卖一送一(即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2)打九折(即按购买总价的90%付款).其下还有前提条件是:购买茶壶3只以上(茶壶20元/个,茶杯5元/个).由此,我不禁想到:这两种优惠办法有区别吗?到底哪种更便宜呢?我便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一元一次方程,决心应用所学的知识,运用解析法将此问题解决.我在纸上写道:设某顾客买茶杯x只,付款y元,(x>3且x∈N),则用第一种方法付款y1=4×20+(x-4)×5=5x+60,用第二种方法付款y2=(20×4+5x)×90%=4.5x+72.接着比较y1、y2的大小.

设d=y1-y2=5x+60-(4.5x+72)=0.5x-12.然后便要进行讨论:当d>0时,0.5x-12>0,即x>24;当d=0时,x=24;当d<0时,x<24.综上所述,当所购茶杯多于24只时,法(2)省钱;恰好购买24只时,两种方法价格相等;购买只数在4~23之间时,法(1)便宜.可见,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来指导购物,即锻炼了数学头脑、发散了思维,又节省了钱财、杜绝了浪费,真是一举两得啊!

这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发现和思考的愉快,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所在.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而且要会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篇4: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例1 某旅游团从宾馆出发去风景点A参观游览,在A景点停留1小时后,又绕道去风景点B,再停留半小时后返回宾馆. 去时的速度是5千米/时,回来的速度是4千米/时,路程比去时多2千米,总共用的时间是6.5小时,求去时的路程.

【分析】这个题目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题目里要求的也只是一个未知数,即去时的路程,而题目的等量关系是:去的时间+回来的时间+停留的时间=共用的时间. 在这里“去的时间”是未知的,如果直接设去时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回来时的路程就是(x+2)千米,去时路上所需时间是小时,回来时路上所需时间是小时. 根据题意,得++1+=6.5. 解方程,得x=10.

例2 有两个矩形,第一个矩形的长、宽和第二个矩形的长、宽之比顺次为5∶4∶3∶2,第一个矩形的周长比第二个矩形大72厘米,求这两个矩形的面积.

【分析】很明显,如果采用直接设立未知数的方法,把这两个矩形的面积设作未知数,那么方程是不容易列出来的. 注意到矩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而长与宽的关系可以从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找到,那么可以采用间接设立未知数的方法,先求出它们的长与宽,然后再求它们的面积.

解法3:设第一个矩形的长为x厘米,它的宽为y厘米,第二个矩形的长为z厘米,宽为w厘米. 根据题意,得x∶y∶z∶w=5∶4∶3∶2,2(x+y)-2(z+w)=72.

例3 某校举行数学竞赛选拔赛,淘汰总参赛人数的,已知选拔最低分数线比总人数的平均分少2分,比被选中学生平均分数少11分,并且等于淘汰人数的平均分数的2倍,求选拔最低分数线为多少?

【分析】从题目中分析,此题的等量关系是:所有学生的总分数=被选拔学生的分数+被淘汰学生的分数,而要求各类分数,必须知道各类学生数. 因此在设选拔最低分数为x分的同时,设被淘汰的人数为m人,那么总人数为4m人,选中的学生数为3m人. 这里的m是一个辅助未知数,不必求出它的结果,一般在解题过程中可消掉.

解:根据题意,得4m(x+2)=3m(x+11)+m

,解方程,得x=50.

答:选拔最低分数为50分.

除了以上三个例题之外一元一次方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从事买卖特别是消费活动时,有一部分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例如,当我们购物、租用车辆、入住旅馆时,经营者为达到宣传、促销或其他目的,往往会为我们提供两种或多种付款方案或优惠办法.这时我们应三思而后行,深入发掘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做出明智的选择.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我们切不可盲从,以免上了商家设下的小圈套,吃了眼前亏.

过年期间商家纷纷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我就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精打细算了一次. 我去“好日子”超市购物,一块醒目的牌子吸引了我,上面说购买茶壶、茶杯可以优惠,这似乎很少见.更奇怪的是,居然有两种优惠方法:(1) 卖一送一(即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2) 打九折(即按购买总价的90% 付款).其下还有前提条件是:购买茶壶3只以上(茶壶20元/个,茶杯5元/个).由此,我不禁想到:这两种优惠办法有区别吗?到底哪种更便宜呢?我便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一元一次方程,决心应用所学的知识,运用解析法将此问题解决.我在纸上写道:设某顾客买茶杯x只,付款y元,(x>3且x∈N),则 用第一种方法付款y1=4×20+(x-4)×5=5x+60,用第二种方法付款y2=(20×4+5x)×90%=4.5x+72. 接着比较y1、y2的大小.

设d=y1-y2=5x+60-(4.5x+72)=0.5x-12. 然后便要进行讨论:当d>0时,0.5x-12>0,即x>24;当d=0时,x=24;当d<0时,x<24.综上所述,当所购茶杯多于24只时,法(2)省钱;恰好购买24只时,两种方法价格相等;购买只数在4~23之间时,法(1)便宜.可见,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来指导购物,即锻炼了数学头脑、发散了思维,又节省了钱财、杜绝了浪费,真是一举两得啊!

这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发现和思考的愉快,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所在.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而且要会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我们在数学老师指导下,再深入研究一些数学应用知识,就可以更好地拓宽知识面.我们的生活和经济理财打交道较少,如果能结合学校的饭卡等使用过程中的经济问题,结合统计学知识,调查出同学们的消费水平,研究出一些节俭消费的措施和手段,那数学知识就真的帮上大忙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级中学)

篇5:浅议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关键词:生活

数学

运用

一、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趣味、有吸引力,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以发挥创造才能,让学生真正由课本学习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一年级教材,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用“分苹果”,学习得数为“0”的减法

用“小猫吃鱼”,学习“5”以内的减法用“摘果子”,认识时间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有趣的课题表示,使学生学习既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教学“大家来锻炼”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校园让他们发现身边的数学,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问题。教学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时,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在摆和涂中去发现加法和减法算式。悟出方法,既发展思维,又开发智力。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正如孔子说:“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验教材特别重视游戏活动,如:“猜数游戏”,“出手指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游戏”,“下棋游戏”等,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发现方法,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3、重视模拟活动。好奇也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模拟活动。如:教学“认识前后”设置模拟赛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模拟父母整理房间,模拟宇航员“游星空”,“数星星”,提出数学问题,在情理交融中达到迅速理解,使课堂唤发出生机与活力。

4、重视合作交流活动。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学时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找到方法。

5、重视评价活动。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评价活动是重要的一环,它是对知识、对问题的反馈。评价的手段,首先用教师的反馈评价影响带动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教师的反馈要全面、具体、民主,评价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励性,使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和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其次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反思能力。如“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你觉得自己的解法正确吗?你选用的方法最好吗?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全面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后开展互评,既要会评价自己,还要会评价别人,发挥评价地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设置问题情境化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一年级学生从无知好动的幼儿转变为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新教材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第一册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想象、猜测的特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再现,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真实、有趣地展现出来,特别易于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方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0”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全班同学吹泡泡,学生边吹边数、教室里充满了五颜六色的泡泡,一会儿泡泡没有啦,这时我抓住时机,谁能讲一讲你吹了几个泡泡?现在有几个泡泡?全破了,没有了,没有用什么数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知识。从而揭示课题,紧接着再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数一数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小猫各钓几条鱼?当学生讲第四只猫没有钓着时用什么数表

示?用“0”表示,充分让学生体会把问题情境故事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运用知识实践化

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学习,在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中解决问题。如:教学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放手让学生去实践,通过自己涂一涂总结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当学生初步学会统计知识后,放手让他们去统计自己的身边的数量,如:春、夏、秋、冬的衣服各几件,春夏秋冬的裤子几条、鞋几双。小书架上的书,家中餐具、一月的水、电、气等。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同时在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的情感体验。

六、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

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的实践活动课中,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人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

篇6: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科学,数学研究是亘古以来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列计算是数学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并且由于数列的研究与计算同社会经济、资源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使得对于数列研究的重视热情逐渐高涨,加之具有的灵活多变的计算,趣味横生的问题等,都使得对于数列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关键词:数列应用分期付款资源利用

众所周知,数列是数学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具体问题为基础,进行答案的解析是数列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就注定了数列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存在的。数列在经济生活和资源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使用,在解决投资分配、汇率计算、资源利用分配等方面问题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将在简述数列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数列在以上几个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一、例述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的工具,更大程度上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为例:

在对某地超市进行统计调查后发现,每天购买甲乙两种蔬菜的人数约为200人,且第一天购买甲种蔬菜的第二天会有20%购买乙种蔬菜,第一天购买乙种蔬菜的第二天会有30%购买甲种蔬菜,则据此推算超市应当如何安排甲乙两种蔬菜的进货量。

解决方案:设第n天购买甲乙两种蔬菜的人数分别为An、Bn,则:An+1=0.8An+0.3Bn;

Bn+1=0.2An+0.7Bn;

由于An+Bn=200,则可推算得An+1=0.8An+0.3(200-An)

=60+0.5An;

则An+1-120=0.5(An-120);

可得,{An-120}是以A1-120为首项,0.5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假设,第一天购买甲种蔬菜的有a人,则

An=0.5^(n-1)*(a-120)+120

当n趋近于无穷时,易得,An趋近于120且与a的值无关。则可知,购买甲种蔬菜的人数稳定在120人,购买一种蔬菜的人数稳定在80人。

上述例题,以生活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为原型,通过理论求解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是数列在生活中应用的冰山一角。

二、银行储蓄与分期付款中的数列应用

储蓄与贷款与国计民生、社会生活发展息息相关,大到支援国家建设,小到个人家庭的财政支出管理,处处都嵌套着数列的应用。

在人们日常的生活规划中,为未来进行资金储备的零存整取的存储模式是银行储蓄中常见的一种金融计算方式。下面将以某一常见模式为例,进行数列在储蓄领域应用的解析。

设储户每期存入银行的金额为M,利率设为p,储户连续存入n期,那么到第n期期末时,本金数额为nM,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期存款利率为pMn,第二期的存款利率为PM(n-1)以此类推,到了第(n-1)期时存款利率为2pM,第n期存款利率为pM。对上述各阶段的利息求和可得:

Sn=Mp+2Mp+……+Mp(n-1)+Mpn

=Mp(1+2+……+n-1+n)

=1/2n(n+1)Mp

期间,纳税金额为:1/2n(n+1)Mp*20%=1/10n(n+1)Mp

最后,实际取出金额为:nA*1/2n(n+1)Mp-1/10n(n+1)Mp

=M[n+2/5n(n+1)p]

这是学生在练习中接触到的一种银行金融储蓄计算方式,是数列应用深入生活,影响生活方面的直接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理财观念也渐渐发生了转变,小额贷款成为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这就是数列在生活中的第二个应用。

例:某客户为购买房屋,向工商银行贷款n万元,采用分期还款的方式进行偿还,共分m期偿还完毕,每一期所偿还的本金数额相同,请计算每一期应当偿还的贷款数额。

设每期还款x元,各期所付给的款额到贷款全部还清时不会产生利息,贷款期利率为p,则第一期应当付给本金额为n/m元,利息为np,于是:

第一期总共还款金额x=n/m+np元;同理,第二期付本金n/m元,利息(n-n/m)p,第二期所偿还的总金额x=n/m+(n-n/m)p=n/m+np-n/m*p元;第三次偿还贷款总金额为x=n/m+np-n/m*2p元……以此类推,第m期x=n/m+np-n/m*(m-1)p元。

对上述总金额求和得:

Sn=n/m+np+n/m+np-n/m*p+n/m+np-n/m*2p……n/m+np-n/m*(m-1)p

=n/m*m+np*m-[n/m*p+n/m*2p+n/m*3p……n/m*(m-1)p]

=n/m*m+np*m-n/m*p[1+2+3+……(m-1)]

=n+mnp-n(m-1)/

2另外一种较为常用的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还款法,即为:贷款n元,采用分期还款的方式进行偿还,每期还款金额相同,分m期还完,则每期应当偿还的总金额计算方式为:

设每期还款x元,各期所付款额到贷款全部还清时会产生利息(利息额按期以复利进行计算),每期利率为p,则首付金额为x元;第二期付本金x元,利息xp元,第二次总付款金额为x+xp元;第三期总付款金额为x(1+p)^2元……以此类推,第m期所付款总金额为x(1+p)^(m-1),各项之间呈现等比数列的样式,合计付款金额为:x+x(1+p)+x(1+p)^2+……+x(1+p)^(m-1)=n(1+p)^m

经整理得:x[1+(1+p)+(1+p)^2+……+(1+p)^(m-1)]=n(1+p)^m

易得x=np(1+p)^m/[(1+p)^m-1]

则总还款金额为mx=mnp(1+p)^m/[(1+p)^m-1]

三、环境资源利用中的数列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的短缺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更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某些再生资源的利用方面,我们可以运用所学

到的数列知识,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在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方面,通常会遇到年使用量与年开采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等,通过数列中的建模,可形成相应的等比等差数列关系,从而进行相应的数列计算得到需要的解答;在生物保护方面的植物研究,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列对于植物叶序与深层组织结构关系的研究也提供了相应的指导;数列在土地荒漠化治理、河流污染控制、水资源与森林资源的开采与控制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

四、总结

除了上文中涉及的几个方面外,数列在生活的其他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通过对上文数列在生活中应用的几个方面的分析,教师或学生对数列知识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及重要地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只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善于学习,善于利用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数学教学因此也就变得生动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

篇7: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 要:随机现象无处不在,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概率论就是通过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从而指导人们从事物表象看到其本质的一门科学。生活中买彩票显示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几率之小,抽签与体育比赛赛制的选择用概率体现了公平与不公平,用概率来指导决策,减少错误与失败等等,显示了概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概率 生活 应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日益进程,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而概率论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众多领域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概率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我记得有一个科学家说过概率论是“生活真正的领路人,如果没有对概率的某种估计,我们就寸步难行,无所作为”。

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许多问题要通过概率知识来解释。抽样调查,评估,彩票,保险等经常会遇到要计算概率的时候,举个例子,在保险公司里有2500个同一年龄的人参加了人寿保险,在一年里死亡的概率为0.002,每个人一年付12元保险费,而在死亡的时候家属可以领取由保险公司支付的2000元,问保险公司盈利的概率是多少,公司获利不少于10000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问题乍一看很难知道保险公司是否盈利,但经过概率统计的知识一计算就可以得知公司是几乎必定盈利的A={2500×12-2000X<0}={X>15}由此得知P=0.999931,而盈利10000以上的概率也有0.98305。所以公司才乐意办保险。除了保险,概率统计学对彩票也有有两个方面的应用,据钱江晚报报道,彩票市场越来越火爆,据了解,南京某一期电脑福利彩票有一懂概率统计的彩民一个人中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有一期彩票有9注号码中一等奖,从而引发了无数彩民自己预测号码的愿望,概率统计方面的书籍也一下子走俏。许多平时见到符号就头疼的彩民也捧起概率书兴趣盎然地啃起来。

东南大学经管院陈建波博士指出,概率书上讲的都是理论知识,一大堆数学计算公式,如何把概率书的理论运用到彩票选号中来,才是许多彩民关心的问题。实际上,概率统计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个方面是利用概率公式计算各种数字号码出现的概率值,然后选择最大概率值数字进行选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类似“1234567”七个数一直连续的彩票号码与非一直连续的号码出现的概率比例为:29:6724491(1:230000)左右,由于出现的概率值极低,因此,般不选这种连续号码。另一方面的应用是统计,即把以前所有中奖号码进行统计,根据统计得到的概率值来预测新的中奖号码,例如五区间选号法,就是根据统计进行选号的。南京的“专业”彩民则介绍一条选号规则———逆向选号法。从摇奖机的构造角度来说,它要保证每个数字中奖的概率都一样。虽然摇一次奖无法保证,摇100次也无法保证,但摇奖的次数越多,各个数字中奖的次数也必定越趋于平均。就像扔硬币,一开始就扔几次可能正反面出现的次数不一样虽然,但随着扔的次数的增加,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接近。从这个角度考虑,在选号时就应该尽量选择前几次没中过奖的数字。这就是逆向选号法,即选择上一次或前几次没中奖的数字„„这也说明了概率的无所不在。他们看书可能能学到点什么,概率虽然帮了他们一点,但都是皮毛。我觉得不能看运气,只有极少数人能中奖,购买者应怀有平常心,既不能把它作为纯粹的投资,更不应把它当成发财之路。随机现象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概率论是指导人们从事物表现看到其本质的一门科学。概率简单的说就是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股市跌涨,还是发生某些事故,但凡捉摸不定,需要用“运气”来解释,都可以用概率论来分析。不确定的性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烦恼,同时常常又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可见,当我们在概率的意义上进行判断和作出决策时,完全有可能犯错误,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正确。只是,我们总希望犯错误的概率小一些。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能妄想“天上掉馅饼”的事,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

但由于传统的数学教育属于知识传授型,比较注重课程各自的系统性、独立性和方法的应用,人为地割裂了数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不注意学生对数学方法产生的背景和思想的理解,使学生不善于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只是生搬硬套,而真正在实际中有重要应用的值的数理统计部分往往被轻视,使得有些人在学完该课后只知道几个抽象的分布,甚至连最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都不会应用。而基于概率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学好概率尤其是能够将学习的概率统计应用与实践中对我们确实是较困难而又受益非浅的事啊。

所以我觉得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对生活中的某些偶然事件要理性的分析、对待。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概率是人生的真正指南”。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概率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篇8:博弈论在生活中的运用

博弈最基本的意思是弈棋, 博弈本身是一种游戏, 博弈论最初主要是研究象棋、桥牌、赌博,研究做出何种选择会让自己打败对手。因而最初博弈论只是一种经验的描述,而不是一种系统的理论,20世纪40年代,冯·诺伊曼 (John Von Neumann) 与摩根斯坦恩 (Oskar Morgenstern) 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1944) 一书第一次系统地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中,标志着系统的博弈理论的形成,他们定义博弈论 (Game Theory) 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 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3]。

博弈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对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这个过程便是博弈的过程。[1]市场竞争、环境保护、公共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乃至国家间的军备竞争、各种竞技比赛等都属于博弈现象。它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外交、国际关系、公共选择等领域。

1 博弈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我们最早接触的一个博弈论在生活中的运用恐怕就是,2000多年前中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利用博弈论方法帮助田忌赛马取胜。齐王与田忌各用上、中、下等马进行三场比赛,比赛为三局两胜制。在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均优于田忌的马。在该比赛中我们知道会有六种策略:

为了赢得比赛,孙膑为田忌制定了对策,采取第六种策略。以劣马对齐王的上马,以上马对齐王的中马,以中马对齐王的下马,结果田忌赢得了两场比赛的胜利。田忌采用的是占优策略,即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无论对方如何选择,都能避免出现最糟糕的结果,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在本故事中,齐王的参赛决策是透明的,依次用自己的上、中、下三匹马参与比赛,他没有考虑到对方为赢得最大利益将作出的决策,或者是没能发现自己的决策中存在的可被对手利用的漏洞。这种博弈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参与人根据对方的策略选择自己的策略方式,以期得到利益最大化,甚至反败为赢。

这个例子是调整顺序来赢得比赛,在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狭路相逢的情况,两辆车相向而行在一条很窄的路上,两位车主是都进还是都退,还是一个前进一个倒退。当然,如果哪方选择倒退可能导致耽误时间之类的损失,先行者可能会赢取时间,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说的斗鸡博弈,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这个时候,我们用一个博弈标准式来表示,两位车主分别用甲乙代替,这个时候有四种策略,则标准式可以表示为:

有这个标准式的矩阵,我们可以选择这样的策略来达到纳什均衡,甲:乙选择(前进,后退)或(后退,前进),即其中一个选择后退,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两个都想赢得时间的话只会两败俱伤,而如果一方选择倒退会给两方都带来好处。当然,我们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博弈例子,例如恋爱中的男女是选择去看电影还是去选择看足球赛,男方是该求婚还是该放弃求婚。甚至是在儿童游戏剪刀石头布中是出剪刀,石头还是布都会涉及到博弈论。

2 博弈论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在经济生活中,各国之间的贸易谈判,同类产品的几个生产厂家进行广告宣传,争夺国际国内市场,企业对自己的一种商品定价,需要考虑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价格等都涉及博弈[5]。博弈论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经济学家对博弈论的贡献很大, 特别是在动态分析和不完全信息中引入博弈论。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研究模式具有本质的相容性, 其核心就是强调个体理性, 也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这使得博弈论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部分。

在经济生活中,我们通常会遇到生产同种商品的厂家降低价格来扩大商品的市场份额,以此来击败对手,假如A、B两公司实力相当,市场份额既定。首先考虑厂商A,厂商A觉得,不管B做怎样的决定,厂商A认为降价都是最好选择,实行薄利多销而扩大市场份额就意味着扩大了利润,这是A公司的占优策略。对于A做出的选择B该如何应对呢,在A公司已降价的条件下,它要么眼睁睁地看着利润和市场份额被A公司夺走,要么被迫也跟着降价销售,以保持原有分得的市场份额甚至扩大市场份额 (这里假定B公司采取过激行为降价幅度大于A公司) 。这两种选择在短期内都会降低B公司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后一种选择对B公司是占优策略.则B公司必然选择降价。如此反复循环,两公司不断轮流降价,双方挑起价格大战,这就是一种博弈行为。当然,此博弈行为的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这样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消费者会在这场战争中获得好处。在经济生活中不但价格战会涉及到博弈论,我们通常所遇到的,厂商是否选择投资,两家竞争厂商都计划推出生产一种新商品,是生产同种商品还是选择不同商品……都会进行博弈。[4]

3 博弈论在政治生活中的运用

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弈论都是在人与人之间,厂商与厂商之间,涉及的范围很小,但是国家之间也有博弈的存在;只要有国家存在, 就有国家之间的博弈。各国之间的博弈将影响国家的安全,世界的和平。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博弈有战术、战役和战略几个层次。一场贸易纠纷、一次投标竞争属于战术性博弈;关乎两国全局、延续一个较长时期的博弈则是战略性的。战略博弈制约战术博弈, 并通过一系列战术的和战役的博弈来实现;战术和战役博弈服务于战略博弈, 战略博弈须通过一系列战术的和战役的博弈来寻找和确立其稳定模式。[6]

举个人人皆知的例子,在中日关于钓鱼岛的问题上,就是中日之间的一场战略博弈。

4 总结

博弈论对人类贡献很大, 在现实中应用也很多。博弈论对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和方式的改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正和博弈将是企业获得双赢的一条捷径。在日常生活中, 关系到我们个人选择,是谦让还是力争,是让座与不让座, 是去逛街还是去看电影,都体现了博弈的知识。国家关系的发展尤其是经济领域中的恶性贸易战是经常发生的, 贸易战是不利于各方利益实现的, 只有合作博弈才能实现各国共赢。

摘要:博弈论研究的就是纳什均衡, 把博弈双方每个阶段所要发生的事情罗列出来, 然后再去按阶段进行分析, 最终找到我们想要的均衡的最佳点。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用博弈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掌握博弈论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决策。

关键词:博弈论,竞争,均衡

参考文献

[1]张建英.博弈论的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J].理论探索, 2005, (2) .

[2]苏广伟.浅谈博弈论[J].决策[J].2008, (5) .

[3]王军梅.生活中的博弈论.走近博弈论[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10, (1) :65-67.

[4]林丽碧.博弈论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应用分析[J].监理与管理, 2009, (3) :103-106.

上一篇:鹤壁综合高中下一篇:怀念那个躲在壁柜里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