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

2024-05-16

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共6篇)

篇1: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矿区赛鱼小学王连青

作为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经常遇到“顶牛”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地教育不但不领情,反而不知好歹,针锋相对地与老师顶撞。那么,该如何驯服自己面对的“犟牛”呢?那些一向被视为“反叛”的学生,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认真解读他们。

一、案例概述:

开学初的一天课间操,同学们都已经站好队伍,我按惯例去巡查,刚走到队伍中间,就很清楚地听到我班学生陈和尹大声争吵的声音,尤其陈连叫带骂,我一股怒气冲上脑门,径直走到他们身边就直接“训斥”,还准备拆散他俩,以免争执太多,让陈站到队伍后面。没想到他的情绪一下子狂躁起来,竟然冲着我大声说:“我不去,就是不去”我更加火冒三丈,要把他拉到值班室批评教训一番,他自个儿怒气冲冲地走到了后面,很不情愿又好像受了什么委屈、变本加厉地叫嚣着:“是他弄着我的胳膊了”之类的。我边往后走边控制自己刚才发怒的情绪,我想: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训斥,指责甚至惩罚的手段去对付这头“犟牛”,可能会越搞越僵,既达不到教育目的,又伤害了师生感情。我很快转移了情绪,经深入调查了解,综合各种原因,又经过学生家长的配合教育,(陈学习优秀,钢琴、书法、绘画都是班上最拿手的,本假期又参加快乐少年比赛,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优秀的学生脾气倔犟跟同学不能和谐相处,好些同学都不愿意跟他同桌,每每发生不愉快,都以同学让步结束)当晚他就向我表示赔礼道歉,承认刚才态度不好,顶撞教师,对老师不尊重。第二天,还写了检讨书,我这才松了一口气,经过后期观察跟踪教育,他改变了许多,课堂课后很少违纪,学习成绩更加优秀,对我和同学也谦和了起来。所以,这件事给我的感触颇深。

二、案例剖析:

像这种一开始对批评教育和学校纪律消极抵制、甚至藐视对抗的学生,自然不会像听话老实的学生那样受老师欢迎。我认为陈同学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在两个方面: 一是主观方面,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性格偏执,喜欢与人争论,喜欢怀疑或攻击别人,于是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对立的这种倾向,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先是炫耀自己的优胜,据同学反映,他就是因为与尹性格不合常闹矛盾,而每次都是同学迁就他才肯结束,所以他一听到我准备让他站到队伍最后时,觉得没能占上风时又气又急,很不情愿,此外,我拉他时他以为我想体罚他,因此就更加躁狂起来,态度粗鲁,反叛性格暴露无遗。

二是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负向逆反心理。就这件事来说,原来是尹和他开玩笑,的确碰疼了他,他不服气,两人就吵起来,而他认为我一听见就专门指责他,所以一时冲动,产生不满心理,顶撞老师。我们在遇到学生违纪时应事先调查,认真分析。一般说来,若批评学生不公正,不能一视同仁,甚至错怪了学生,就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进而顶撞老师。如果老师态度生硬,对学生批评过火,或者不看时机、不分配合地批评学生,挫伤了学生自尊心,也容易引起学生的顶撞。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其发生。只要教育者注意方法,就能消除和减少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又不能迁就这类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以防他们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老师和父母。

三、感悟方法:

经过对上述案例的剖析,我想,预防和消除“反叛”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策略有: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反叛学生逆反心理的形式,很多都与老师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当有关,因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对“反叛”学生实施教育,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2、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面对学生的顶撞,教师需要克制、忍耐,即是学生认错态度不好,故意顶撞教师,也要冷静沉着,泰然处之。否则,针尖对麦芒,势必“两败俱损”,破坏了师生感情,使矛盾更加激化。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教师应有博大的胸怀,要宽容对待“顶牛”的学生。

3、为“反叛”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一是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反叛”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针对“反叛”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

4、注重对产生负向逆反心理的“反叛”学生的疏导工作。

抓住最佳时机,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之改变认识,改正错误。教师对学生宽容,决不等于姑息适就,放任自流。宽容学生的目的还在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因此,在避开学生的锋芒之后,教师要特别注意体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善于选择有利于学生悔过认错的教育时机,采取和风细雨,以理服人的方式,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学生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使学生在自我愧疚、自我谴责的心态中接受教育,改正错误。

篇2: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

在班主任工作中,巧妙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学生中,对于解开学生心结,帮助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打水之后

这个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特别引人注意,愿意搞怪,非常活跃,是个很调皮的学生,但他又很听老师话。现在他很紧张的站在我跟前,默默等待着我对他的批评。他是在打水时欺骗老师,灌的自来水送给老师喝,结果被老师发现,于是把他撵到了我这里。

开始谈话时我并没有急于批评他,尽管听了这样的事我很生气,但我还是让他向我讲了事情经过,并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跟那个老师告诉我的一样。不过在讲话的过程中他一直低着头,不愿意面对我。我耐心倾听了他的话,并对他所解释的他的理由表示充分的理解。

我问他:“你对自己的行为是如何看待的?”他说觉得很后悔,我接着问:“还有别的感受吗?”他好像有点惊讶我会这样问,摇摇头告诉我没有了。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接着我问他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打算怎么办,他说:“就是多干活,上课好好听课呗!”语气上,态度上很明显的透露出他的无奈与敷衍。依然低着头,像个等待惩罚的孩子。看来他确实是带着“交代”的思想准备来的。

我看着他,考虑到他平时的个性,直接问到:“这是你的真心话吗?跟老师讲实话,这样我才会帮到你!”他低着头,想了一会儿小声说:“总感觉自己吃力不讨好,干得您看不到,没干到就要挨一顿骂,从不给我说话的机会!”我一直关注着他,不时给予他反馈,鼓励他继续说下去,“所以后来我就养成了习惯不愿好好干活了,对付一下就行!”

哦,明白了,原来这次打水事件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来晚了没赶上送水车,而是内心深处本来就不想好好干呀。我想起来了自己曾说过:“这王某呀,那才懒呢,支使一遍不动弹,支使一遍还不动弹,就得狠狠训他才行!”看来我对他也有很大的误解。他又接着说:“反正我都习惯了,您总罚我干活,就是没事儿也罚我干活。有的时候就很不服气,又没犯错误凭什么总让我干活!”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看来在他脑海中认定干活是一种惩罚手段,而不知道其实有时这是老师对某些学生偏爱关注的表现。看来就此事我有必要好好反思一下,起码要在孩子们干完活后表示一下感谢或表扬,这样他们才会心里平衡,也才会更认真的去做。

想到此,我告诉他对他刚才的想法表示认同,并说可能很多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和他一样的感受。看到我这么理解他而不是训斥他,他有点惊讶,本来手在不停的摆弄也停止了,面对我现在的他心里已经不是那么焦虑不安了。

顿了一下,他想了想说:“老师你把我班长的职位撤了,我没什么感觉。” “为什么呢?”

“因为第一我本身表现就不好;第二同学也不听我的。老师你说为什么我管他们的时候他们都笑呢?笑什么呀!”看得出说到这点他很困惑也很焦躁,可能涉及到了他的自尊了吧。

我说:“因为你总给别人一种很有趣的感觉,大家都觉得你幽默,他们这是喜欢你!” “不知道为什么,从初中二年级我就开始说话特别逗。” “这样你可以很快获得别人的关注,这也是你的优势呀!” “可是我觉得自己像个小丑,心里很不舒服!”

“其实老师也挺理解你的心情的,因为老师上高中、大学和你挺像的,也是班里的明星人物。大家喜欢让我回答问题,有的时候会对我起哄,尤其我还是个女孩,所以有时候也会有你那样的感觉。但我也注意到这是我的特点,因为我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大家也都很喜欢我!”

“可那样永远只能做个小人物!”他很快的接到,原来他一直懊恼的是这点。我继续说到:“我也是班长,可为什么我管理班级的时候大家都支持呢,没有同学笑我,老师也很看重我,同学们尊重佩服我,为什么呢?”他一直在看着我,可能也在思考,怎么会有差别呢?“可能我和你有点不同——”,我看着他,先没有说,他前探着身子,很专注的看着我,从他的眼神里我读出了他的渴望,“因为那个时候我学习非常好,老师交待的工作都很认真的完成,所以,最主要的应该是——能力,是吧?”突然他像感应到了什么一样,把身子靠在了椅子上,呆呆的,一言不发。看来这句话对他的触动很大,引起了他的思考。我没有打扰他,观察着他的反应。

大约四五十秒的安静之后我又把他从思考中拉了回来。

我告诉他其实他也很优秀。因为政治老师经常在我面前夸奖他。听我这么说他很高兴,开始给我讲他初中时的光荣历史。那时候他每次都很出色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我趁机鼓励他,只要去做,你一样可以很优秀甚至比那时候更优秀。

看看快到下课时间了,他问我:“老师你是不是认为我是个道德很坏的学生?你以后不会不管我了吧?”

“怎么会呢,不管你为什么要对你做这么多努力呢?”

他一听明白了,很高兴,连声向我道谢,并说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了。看得出这次如果再给老师干活绝对是心甘情愿的了。

后来那个老师再看到我时很兴奋的告诉我,王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主动承担打水的责任,很热情。我也委婉的向她传达了一些信息,让她配合我对王某多加赞美、鼓励,她表示一定会的。

后记:

在跟学生交谈中体会到真诚、平等、耐心真的非常重要,只有做到这些他们才愿意与你说实话,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的塑造学生,教育学生!

二:

走过去,前面是彩虹

她是一位农村学生,考上了这所高中。但是她自从开学以来,几次三番要求退学,很明显对于新的学校生活很不适应。本着负责的态度,她的班主任我,各任科教师,学生处教师对她进行了积极而诚恳的劝说,但依然无法动摇她的决心。最后,我也感到很灰心,心想既然付出这么多努力,也算对得起她了,实在不行就放弃吧,也许回家对她而言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后来,我经过一番自我反思之后,感到自己最初的思路是错误的,只想到如何劝她留在学校而忘了关注她的困难,忘了要对她进行心灵的关心。于是,我又找到了她,准备好了要听听她的心声。而不是向最初那样,没有充分尊重她的意愿。其间我不断提醒着自己,尊重她的选择,否则很容易引起她的反感,失去信任!

这次交谈时她言语不多,很明显的怀有抗拒心理,也许说的已经太多了,而她的理由心声又没有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就不想再多说了。而我又缺乏引导她的能力,所以只能是自己唱独角戏。尽管如此,我仍然很有耐心,表达着我对她此刻心情的理解,努力的让自己体验着她的困惑与烦恼,用我的眼神表达着我对她的关注,即使她总是低着头,回避着我的目光,我依然以饱满的热情来带动她,关心她!

渐渐的,她开始跟我进行目光交流,话语也多了起来,并向我敞开心扉,诉说她的困扰。来到高中这几天,她发现自己跟大家不一样,老师讲的课听不懂,没有朋友,周围又有那么多优秀的同学,相比之下,自己没有优势,找不到成就感,体现不了自己的价值,为此,内心很痛苦。她感到回家种地都要比在这儿进行心灵的折磨轻松。

这次我表达了对她心情的充分理解,之后告诉她其实有很多新生都会遇到她这种情况,有这种心情,包括我也会遇到类似情况。于是我给她讲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情绪感受(她对此很有兴趣)。

随后我们一起探讨了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她承认自己现在是在逃避,同时我告诉她一旦一个人学到用逃避来应对挫折之后,以后就会经常这样,所以她会比一般人脆弱,痛苦。她同意了我的观点,说她以前上初中时经常这样。心情不好或没考好就回家不想念了,每次都是老师亲自上门把她劝回去的。我说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是孩子的行为。她点头,表示明白我的意思。

在这过程中,我察觉到自己有一种不应存在的心理,为了提醒自己,减少我对她的压力,我说:“我不是劝说者,我只是帮你分析,以利于你以后更好的发展自己,至于最后做决定是你自己的事。”然后我又说:“成长总会伴随着挫折,积极有勇气的面对才会锻炼自己。我,你的老师,你的父母,都愿意向你提供帮助,前提条件是你要面对!”为了增加她的信心,我指出她是个上进心、自尊心都很强的女孩儿,不甘于人后。她表示认同。然后我们又谈了她这个时期比较明显的一些特点:过分敏感,泛化自尊心,过分关注自我,同时也针对她指出在她身上是如何表现的,她好像懂非懂,但明显看出她的压力、焦虑减轻了很多。

之后,她表示还想回到班级,但怕老师会对她有看法。因为她已经惊动了很多人,包括她的父亲都已经来了,准备帮她办退学手续。为打消她的疑虑,告诉她如果老师真的放弃她就不会做这么多努力。听我这么说之后,她很高兴,神情更加轻松,笑容逐渐呈现在脸上,看到她的样子,我也很替她开心。

这个学生回去后学习特别认真,也很有热情。

后记:

尊重学生的感受与决定,帮助学生面对困难,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盲目的替她做决定,这样对学生才是最好的。不过这个学生肯定会出现反复,这还需要我对她经常的关注与鼓励。

三:

给别人留面子 一天,我正在跟别的同学谈话,听见敲门声,一扭头,一个俏皮的学生吐着舌头,试探性的看向我,笑呵呵的。原来是她,平时非常开朗的一个女孩儿。正与我谈话的学生见此情况很乖巧的跟我到别,并告诉我以后会再来的。

她坐下后,可能她心里有丝尴尬或不好意思,不知从何说起,因此只是冲着我乐。我说:“有什么事呢?”她眼珠子转了转,想了一下说:“本来觉得自己是个挺快乐的人,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周都不怎么开心!”一般找我谈心的学生说“不知道为什么”的时候都是心理防线在作怪,慢慢都会把想要叙述的事情全倒出来的。所以我并未打断她的话,只是身体前倾,充满期待的看着她,对她的谈话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她看到我的状态,话锋一转,并没有按照我所期望的讲下去,而是说到:“老师,我总觉得自己脾气不好怎么办?一点儿小事就能让我很生气!”看来她还是未理清头绪,跟我打迷魂阵呢。

我看着她,说到:“比如?”

她想了一下,开始滔滔不绝的谈起了几件事,原来都是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同寝室的人出现了摩擦,和同桌已有一个星期左右没讲过话,和同班同学闹别扭等等。话匣子打开就不易关上了。她把这些时间不开心的事统统倒了出来。尽管她还是一副笑呵呵的表情,但我已感到她的无奈,气愤,委屈„„很多复杂的情绪。

她叙述自己在家里父母很宠爱她,对她非常好,总让着她,所以学校里同学对她的态度尤其让她感到不平衡,委屈。

我说:“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仅仅这么短的时间就碰到这么多不开心的事确实让人感觉很难过。”她不断的冲我点头,看来是很感激我的理解。同时发现她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有些太主观了,有时候不给别人面子。比如觉得别人错了就很理直气壮的指责。这当然会让别人不愉快了。这种时候自己还会很委屈。为了让她认识到自己这点,我以她的一件事为例。

她与一同学在争论某件事的对错,她认为自己是对的,但别人不承认,因此她很生气。

我问她:“为什么别人一定要承认呢?” “因为我是对的呀!”

“为什么你是对的别人就非得承认呢?世界上对的事情太多了,很多道理都是对的你听吗?”她摇头。“老师讲课很多知识都是对的你听吗?”她又摇了摇头。“那为什么非要你的同学承认你的是正确的呢?”

“为了面子!”她马上答到。

我点了点头,“是啊,面子对于你很重要是吧?那对于别的同学呢?” “当然也很重要了”,她回答。

“那如果当着那么多同学面前承认自己是错的,自己孤陋寡闻什么感觉呀?”

“很没面子。”我微笑着点头。

她突然笑了,然后对我说:“老师你是不是想告诉我应该给别人留面子呀?那这样说来„„”她随后举了自己在处理人际交往时碰钉子的情况,并点头到:“看来确实是我没给别人留面子了,以前怎么没注意到呢?”

我很高兴她能有此认识。并告诉她,在与别人交往时有时候事情本身并不重要,对错大家也不在乎,最在乎的是自己的那张脸皮。她笑着说:“我明白了,老师,以后我会注意这方面的。以前自己是不太在乎这方面。”

看着她如释重负的样子,知道她已懂了我的意思。走的时候她很开心,很有礼貌的向我挥手再见。

后记:在孩子心中,一件小事也能影响她们很久,面对这样的学生,简单讲道理、训斥很显然会让她们逆反,我都是引导她们,在谈话中让她自己认识到错误。所以我的学生非常愿意与我谈心,因为他们觉得我既理解他们,给他们讲了道理,又没有训斥,得到了尊重。

四:

如何对朋友say sorry

在正要往外走去开例会时碰到了这位同学,她当时神情看起来很伤心,无精打采又小心翼翼地表示想和我谈谈。看得出来她是经过内心争斗才有勇气来找我的,当着那么多老师的面表达想和我谈的愿望,我知道她现在一定是很需要帮助了。

领她进入办公室,她坐下后略有些不安,很无助又很无奈的看着我说:“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毕竟两年的朋友了!”然后抑制不住眼泪就往下掉,我赶紧递给她一张纸巾并安慰她,让她别着急,慢慢说。

等她情绪稍微平稳一些后开始诉说。她告诉我她和一个朋友因很小的矛盾有一个星期了都互不理睬,最后她实在挺不住就找那位同学谈,在她的思想中觉得自己已经主动迈出和解的第一步了,对方也应顺阶而下,但让她意外的是对方竟然跟她争执当时的事情究竟谁的错误。沟通没有达成,不欢而散。因而她连课都上不下去了,在外面漫无目的的溜达,一直都想来找我。

看到她的样子我真的深切感受到了她的伤心、委屈,还有些赌气的感觉。人际交往受挫了。

她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能在高中交到一、二个知心朋友特不容易,所以她很珍惜。可是没想到这次矛盾会这么大,很怕失去对方。

她倾诉完之后情绪已经稳定多了。

首先我对她的感受表示完全理解,而且告诉她看得出来她很伤心。告诉她任何人遇到这样的事心情都会很糟糕,不管她表面看来有多么满不在乎。认同了她的感受她很感激的冲我点头。

刚开始她跟我说过她的别的朋友说她就是太认真,太投入了,对别人太好了才会这样,而没太关注她的感受,所以我对她情感的肯定尤其让她心理有被认同、接受感。

接着我问她有什么打算?她先摇头表示不知道,后来又说想给她写封信,问对方:朋友还做不做了?不想做的话就再也不要互相理睬了!

我知道这样沟通的结果十有八九又会失败。所以我先对她主动迈出和解的两次尝试表示称赞,确实勇气可嘉,接着我问她是否这样的话里还有赌气的成分而不是真诚的再次沟通?我告诉她不能因为受挫了就让它牵着鼻子走而变得不够理智了。

她承认自己也许有一些,表示明白我的意思了需要注意措辞。后我又给她讲了我上高中时处理同学矛盾的事情,有的时候她会很开心的笑一笑,估计可能是讲到她有同感的事情了。而且此时基本上她的负面情绪排除的差不多了。

我告诉她其实人这一生都需要不断处理与朋友的关系,解决矛盾,而恰恰我们的能力就在这些时候锻炼出来,现在有,上大学时有,走入社会还会有。

她也表示自己现在又有信心了,而且觉得能够处理好。并说就她观察其实她的那位朋友最近也不开心,还哭了一次,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很高兴她的变化,注意力有了转移,由刚开始的只关注自己的情绪到现在可以理智的观察别人了。看着她的这些变化,我心里也很开心。

后记:朋友在高中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同学在与朋友产生矛盾之后都会情绪低落,无心学习。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家长充分的理解他们的这份需求,而不是简单的批评他们不应该把心思花在这些没用的事情上,才会帮助他们学会交往,尽快调整情绪,投入学习中。作为一个老师,只有真正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才能够帮助到他们。

班级管理:

班会设计:

走进你我他,共建一个家

[活动背景] 期中考试过后,高一新生分出了文理两个实验班。一星期过后,陆续有学生搬回原班。问及原因,共同感觉新班级学生学习太好有压力,并且同学之间太冷漠。此种状况之下,我精心设计了一堂班会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从怀念中走出来,增强融入新集体的意愿;

2.教给学生一些交往的技巧;

3.为创建一个和睦、温馨的新班集体做准备。[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投入到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中感悟,并愿意表达感想或愿望。[活动准备] 1. 教室中间留出四方型的空场地,大家相对而坐,利于沟通。2. 一个录音机,一盘磁带,需要富有感染力的曲子。[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开场白:“咱们同学从各个不同的班级走到了一起,学习好的同学多了起来,比较好的朋友哥们也分开了,于是在学习中就有了压力,有的同学无心学习,有的选择逃避回到原来的班级。尽管你们都留下来了,但是我相信还有很多同学是多么怀念你原来的班级呀(说到这里有很多同学直点头,看来共情什么时候都不能少呀)!其实你们现在是陷入了一个小胡同,一叶障目!事实上,你们应该是一家人,你现在周围的同学应该是你同舟共济的兄弟姐妹而非竞争对手。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你们现在应该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士,所以你们应该在合作的基础上互相促进,这样你们的竞争力才会增强,你们认为老师说的对吗?”有的同学开始点头,有的同学有丝疑惑。

我接着说:“互相合作,互相促进,这样对你们才是最有利的!无论怎样也许你将在这个集体里生活三年,所以我希望你们可以把这个新班级体营造成一个温馨的家,给每个你的兄弟姐妹鼓励,这样你们每个人才会更有效率并快乐的学习、锻炼自己对吗?”

他们有的同学配合我大声的说:“对!”

观察:三分之一的学生这么说,看大家的表情,一部分同学充满期待的看着我,而另一部分学生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我想我可以用自己的情绪来调动这些学生。

2.大家齐唱《众人划浆开大船》,调动气氛,鼓舞士气,为以后活动做准备。一曲终了,气氛比较热烈。

二,参与活动

1.游戏一:天龙八部

目的:以较热烈的活动使大家彼此热络。规则:

1、学员双手搭在左右伙伴的肩膀,围成一圈;

2、在训练员的口令下往前踏步;

3、计算共能走动几步。

过程:征集15名学生上来,大家表现的比较踊跃,我让大家注意各自肩上的压力。他们总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走了四步,第二次有经验之后在某同学带领下,走了六步,他们为自己的进步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开心的回到了座位。

教师总结:如果加大肩上的压力走起来会非常困难(有的学生给予肯定),所以大家在一个集体里的时候,如果互相给予过大的压力,走起来就太辛苦了,并且是走不远的。

备注:由于这不是重点,因此可以简单说一下,紧接着进入下个环节。2.游戏二:盲人之旅 目的:提高交往信心 规则:

1、俩人一组,选三组,一方蒙眼做盲人,另一方做牵引者;

2、双方都不能碰触障碍物,彼此不能碰触,只能做口头指引;

3、三组游戏分别计时,看哪组更快。过程:

1、播放音乐《乓乓舞》从两头开始进行击鼓传花,进行三次,随机选三组同学;

2、征集蒙眼的围巾与当障碍的凳子,同学们很积极贡献自己的物品,宁可自己站着;

3、让两位不是很热情的女孩子计算时间与观察碰凳子次数,做裁判员;

4、三组学生分别用了33秒、20秒、6秒的时间通过了重重障碍,到达了终点。

5、请盲人和引路者分别谈感受,扮演盲人的同学都诉说自己前进的时候还是比较放心同伴的。

6、教师总结:大家彼此间是愿意信任别人的,通过亲身体验,体会了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作为被牵引的一方,应全身心信赖对方,大胆遵照对方的指引行事,而作为牵引者,应对伙伴的安全负起全部的责任,对一举一动的指令均应保证准确、清楚。另外,万一指令有错,信任受到怀疑后很难重建,希望大家珍惜彼此的信任。

3.游戏三:心有千千结

目的:学习人际交往中解决矛盾的方法。过程:

第一次征集10名学生上前参与,学生的热情很高,无论男女同学都很主动。在大家松开手随便走的时候放的音乐,用以推动气氛。由于人数少和大家的积极,没多会儿结就解开了。

第二次教师邀请除刚才10名同学外的人全部参加。大部分同学都站起来,很愿意参与,自觉的站成一圈,手拉着手。但是这过程中会有5、6个学生坐在座位上,不愿参与。此时教师应该上前鼓励他们,只要教师够坚持,够热情,最后学生还是会被感染的。尽管这次人多,但是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这个结还是解开了,解开那一瞬间,大家都非常开心的欢呼起来,并鼓掌,也包括刚才那十名同学。

由于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从游戏中领悟。教师引导:

大家都回座之后,我首先恭喜大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开这么复杂的结。然后我问大家:“在结里的感觉怎么样?”说着,我学他们的样子,扭着胳膊。

学生们看着我异口同声的说:“累!烦!” “所以应该怎么样呀?” “解开!”他们回答。

“但是解结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越复杂的结解越难。那让我们来看看你们是怎么解开的。在解结的过程中有没有同学可以置身事外:让别人忙乎去吧,到他这里自然就解开了,可以吗?”

“不可以,”他们大声的回应我。

“是不是所有的在结里的学生必须都得动起来呀?” “是”。

“那同样是在结里,在解结,你们大家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呀?” 如果此时学生不明所以,不知如何回答,可以继续提醒他们:“有没有发现有的同学特别积极主动的想办法呀?”

“发现了”,一个同学说到,“比如有的同学说‘先以女生为中心’,号召大家一起做。”

“所以领导就产生了”,我笑着看着同学们说,“他带领大家找方向是不是啊?”

在得到他们的反馈之后,我看向这个男生,他很开心,还有点不好意思,但看得出来他相当有价值感,可能无意中他这一举动让自己也诧异竟会有这么深奥的说法。

“不过”,我话锋一转,“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幸亏这个同学这次指挥的方向正确了,如果不对,害得大家白忙乎一场,大家会怎么样呀?”

“会说他,谴责他。” “所以,领导者或指挥者是要承担责任的,大家说对不对呀?如果你想让自己具有领导者的气魄,必须要培养自己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他们大声的表达了他们的想法。然后问了最后一句:“解开结之后的感觉怎么样呀?” “高兴”,“轻松”,“爽”!

听着大家的答案,我的心情也轻快明朗起来。

教师总结:

身在结中的感觉很累,所以希望大家以后心中有结了就去解开。并且解结没有谁可以坐在那等着别人全权负责,纠缠在结里的所有人必须都要努力,可能存在主动与被动的差别,但是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总之都得动。希望大家都能主动解开以后生活中的结。

三,学唱歌曲《让我们永远在一起》。这首歌的好处是需要全体学生站起来,左手向上,右手向下,围成圈,互相拍手心,体验着力量与温馨。

歌词:让我们都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让我们都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对着我笑嘻嘻,我对着你笑哈哈

让我们都在一起,永不分离!

四,学生表达感想,此为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往往在这个时候,气氛很可能会再一次沉闷起来,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的耐心与热情。

我的做法:

此刻大家都在低头,或逃避我的眼神,或思考着。我觉得我可以带动他们,于是我依然满面笑容的面对大家,鼓励着他们,同时把我自己的一只手举着,给他们一个暗示。我一直不放弃,并以较轻松的方式说到:“我知道有的同学在组织语言想说,有的同学跃跃欲试,但是还欠缺一点点勇气,没关系,鼓励自己一下,你行的!只要是真心话,怎么说都会是最动听的!老师的手举的都酸了,你们忍心吗?”同时做出痛苦的样子。

学生心声:

第一个站起来的是个女同学,无论是我还是大家都很高兴,送给了她非常热烈的掌声。她非常真诚的面对大家说:“我的性格很外向,喜欢交朋友,希望和每个同学成为朋友。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还是8班的人,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我真正融入到了这个班级,我会用心经营我们自己的家,11班。同时我也希望每个同学以后都能成为那个主动解结的领导!”

她坐下之后,我马上说:“男同学们,咱们也不应该输于女同学呀。” 马上就有男同学站起来了,他说:“我以前一下课就回六班,因为我觉得那才是自己的家,现在我感觉很幸福。因为我觉得自己现在拥有三个家,我自己的家,11班,6班,希望我们以后可以友好相处!”

又有一同学站起来说:“我成绩不太好,我希望明年这个时候万一我从这个班出去了,大家见到我可以打声招呼。”非常真诚的诉说着内心的感受。

她说完后,我马上说:“看来这个同学欠缺一点自信,大家是不是应该给她个掌声鼓励一下呀?”非常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她,她很开心。

我接着说:“我知道大家都不舍得让她离开大家,所以大家以后肯定会帮助她的对吗?”他们再一次用掌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情谊。

又一同学站起来,“我这人挺爱讲笑话的,所以我可以为我那一片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带来点乐趣。”

“我已经把11班当作自己的家了,昨天我迟到了,门卫问我哪个班的,”他把胸膛一挺,一拍,“我说11班的!”看他那自豪的样子,大家忍不住乐了。

“我希望我们以后的相处中,真的有误会了,一定要相信一句话:没有解不开的结!”

看着同学们真诚的脸庞,真的很为他们感动,他们内心是渴望与大家融为一体的,可是之前互相之间没有人敢于打破界限,因此他们苦恼着,焦虑着,但是一旦给他们提供机会,他们很快就会融入其中,这就是他们的特点吧。

五,最后,大家全体起立,跟我一起边唱边跳起了《让我们永远在一起》。我问他们:“为什么会笑嘻嘻笑哈哈呢?”

他们大声的回答着:“高兴!快乐!”

“希望你们一直可以这样笑嘻嘻,笑哈哈好吗?” “好的!”

然后在这样温馨、兴奋、激动的气氛中结束了本次班会,说实话我也受学生感染,有了很多收获,并且很激动。希望可以给他们一个好的开端,打破他们之间的界限,慢慢的真的把班级建设成一个温馨的家!

课后记:

这次班会课我应用自己平时看到的心理辅导技巧,将班会与心理课结合起来,总的来说这堂课达到了我的目的,融洽了气氛,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后来观察效果很好,学生主动组织为新班级买了个表挂了上去,班级的气氛明显轻松多了,再也没有同学提过要回原班。

篇3: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 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承担育人工作的情况下, 班主任的责任更重, 要求更高。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 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 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教师中有一部分是不太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社会对班主任期望过高, 而方方面面的束缚却越来越多, 老师们缺乏应对新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因此, 学校帮助树立班主任的信心, 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势在必行。

在我校的实际工作中, 我们很遗憾地看到有些班主任老师每天疲于奔命, 很少有时间读书、思考。在和这些老师的交谈中, 他们总是强调没有时间学习。但是, 也有一些班主任老师总能气定神闲, 他们不仅能安排出时间去读书、思考, 而且还有时间去休闲、娱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其实, 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 那些优秀的班主任老师们都是把工作中的问题当做研究的课题, 长期思考, 自觉地遵循教育规律的有心人。班主任专业素质培养一为班主任团队能力的提高, 一为班主任个体能力的提高。前者, 更多的是学校的责任和关注点, 后者更多的是班主任自身的追求。

二、案例展示及反思

【事件1】一天上午正在上课期间, 第一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小王老师神色慌张地跑进德育副校长室, 报告说“有一个学生不见了”!副校长心里一惊, 忙问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小王老师连忙解释。原来, 她与学生小吴在课上言语不合发生了冲突, 小吴一气之下推开教室门就冲了出去。王老师赶紧追出去, 结果已不见人影。她吓坏了, 赶紧找到副校长。副校长问清了情况, 立刻和小王老师赶回班里。一推门, 王老师愣住了, 小吴同学好好地坐在班里……

【事件2】中午午休时间, 初一某班的门外分外热闹。学生全挤在楼道里, 打打闹闹的。巡视的德育处老师忙问学生为什么不进教室。同学们回答, 里面在做值日, 老师让我们在外面等着, 免得踩脏地。果然, 教室里有几个学生正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用拖把拖地。

这两位班主任都是刚刚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事件1里面的小王老师面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在课堂上言语过激, 导致师生发生冲突;学生冲出课堂后, 又过分慌乱, 扔下整班学生离开课堂。这种处理方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事件2里的班主任老师只关注到了做好值日这一件事, 却忽略了众多学生挤在楼道里, 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同时, 学生宝贵的自习时间被占用, 很多学生无奈之下只能拿着书在楼道里站着看, 对班主任的安排颇有怨言。

通过上述案例全体班主任以沙龙形式讨论归纳得出, 新任班主任的典型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1. 班级管理制度的规范方面。

尚未掌握班集体建设的方式方法, 做工作往往欠缺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制订的班主任工作目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还不能够理解制订计划的真正目的。制订班级计划时往往很少考虑本班学生的特点、班级的现存问题与现有的基础。当计划与现实工作脱节的时候, 也不能按照计划中所说的去做班级工作。面对头绪繁多的工作无所适从, 抓不住重点, 凭一时的冲动, 想起什么就做什么, 学校要求什么就做什么, 没有长久的韧性、长远的规划和近期的目标。对学生的心理、行为缺乏预见性。

大多数这个时期的班主任老师不会设计教育活动, 往往以管理或说教替代教育;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能力唤起学生内在的驱动力, 往往做工作时形成“一对多”的被动局面;遇到突发事件往往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

2. 对各类学生的有效引导方面。

对班干部的培养和运用工作尚未有充分认识或有认识但缺乏方法, 使得他们的班干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工作热情非常高, 班级大量的工作或是自己亲自动手去做, 成为“大班长”;或是“放羊式”, 对学生不去或不会去进行应有的教育, 尤其是对学生干部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约束, 不能凝聚班集体、干部集体。

对于学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和足够的方法。出现问题之后往往实行简单化的批评, 缺乏相应的教育。在激发各类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学习兴趣方面缺乏针对性的措施。掌握不好逐级上报的尺度, 有时一些问题报给学校时已经很严重, 处理起来难度很大。

3. 协调处理各种关系方面。

对凝聚家长、课任教师、领导的力量, 形成合力共同建设班集体的问题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方法。处理各种关系时在态度和方法上容易出现问题:如听不得任课教师反映班级问题, 让人觉得“护短”;对家长态度傲慢, 像教训学生一样“教训”家长;对学生或是故意端架子, 或是太过亲密, “混成一团”。

三、案例学习的具体措施

1. 选择案例。

培训前, 我们将精心选取的案例以文稿的形式下发。这其中既有教材上的经典案例, 而更多的则是校内真实发生过的事。

2. 讲解案例。

通过外请专家做讲座, 内请校内资深班主任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等方式, 逐步提升班主任对案例学习的兴趣。

3. 讨论案例。

在教师了解案例的基础上, 通过班主任论坛和小组沙龙等形式, 抛出议题, 由全体老师进行讨论。鼓励大家说出不同的意见, 有碰撞才有统一, 有统一才有升华, 最终每位与会者皆有所得。

4. 撰写案例。

写案例是促成班主任重视平时的观察与思考的有效途径。把我们亲身经历的教学教育活动记录下来, 去思考、去分析、去分享, 从而促使我们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四、培养的成果

1. 班主任队伍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转变。

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 突出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主体地位;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生成规律, 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与精神成长需要, 区别对象、分层要求、循序渐进、重在“内化”, 既注重全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心理品质的提高, 又注重学生个性的优化。

2. 班主任队伍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得到了提升。

能较好地掌握与学生谈话的技巧:真诚的情感投入、掌握有利时机、选择合适的环境、采取有效的谈话方式等;能较好地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干部的培养与使用;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等。

3. 班主任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全校班主任参与培训的过程中, 研究能力得到了较快的提高。表现在于形成了乐于研究教育问题的氛围;认识到边教边研和学生共同成长;每个班主任都能掌握德育案例的撰写方法, 能分析评点案例, 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研究, 能写出质量较高的教育案例和论文, 其中多位班主任的论文获奖和发表。

由此, 我认为在今后的校本培训中, 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培训可以采用以实践为基础, 以专题研究为主, 以个案研究为辅的一种方式。既关注理论的认识, 又关注对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还有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既是一种个人行为, 又是一种集体行为;拥有一种研究的氛围。把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个案和教育理论结合来, 把理性的教育理论落实到教育实际问题上, 而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必须提高到理论层面认识, 这样才能发现教育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找到今后工作的突破口, 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 更好地为学校班主任队伍的成长服务。

摘要:班主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提高班级育人效果, 我校结合新课程改革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 确立“立足常规, 深化童话育人的德育模式;促进班主任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德育计划。而案例学习法是班主任培训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案例来讨论学习并举一反三, 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篇4: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辅导案例研究

【关键词】 离异家庭;学生;学校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1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摆在学校教育面前,尤其是离婚率不断攀高带来的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我校专门组织人员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父母离异的事实,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扰。通过探索研究,我们基本掌握了离异家庭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找到了一些针对离异家庭学生学校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离异家庭对学生身心的影响

离异家庭的学生一般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性格孤僻,不愿与人结伴;第二、消极厌学,缺乏上进心;第三、容易树敌和走向极端;第四、心理逆反,不愿接受教育。

因此,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理所当然应该肩负起教育、感化、挽救离异家庭学生的这一艰巨的任务。

二、离异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

这是我进入学校工作以来遇到的一个关于父母离异后对孩子心理影响的一个辅导案例,孩子在父母的离婚事件中难以适从而需要心理辅导的案例,所以到现在印象依然很深刻。

(一)案例基本资料

姓名:小C 性别:女 年龄:11岁

(二)案例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小C在小学五年级时经受家庭离异变故,经法院判定,随母亲生活。母亲40岁左右,目前暂无工作,无其他经济来源。父母离异后,小C与父母有强烈的敌对情绪,其父属无业人士,无经济来源,故无力支付每月的抚养费。

小C母亲因为家庭变故,缺乏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忽视孩子心理成长,使得她心理叛逆,不服家长管束。她母亲为弥补离婚对女儿的愧疚心理,对其百般宠爱,缺乏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2、受教育情况

小C于四年级时转入我校就读,当时学习成绩较好,后遭家庭变故,五年级开始成绩严重下滑,且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远离并敌视个别与之性格不和的同学。

(三)教师观察与分析

校内小C学习成绩下滑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一度以身体不舒服等借口来逃避上学;对各项集体活动显得较为冷淡,不愿意与同学合作,认为身边的同学都针对自己等不稳定情绪。

在家,母亲常因自己离婚感觉对其女儿的愧疚,百般依顺,过分溺爱;导致小C在家不听母亲管教,常出言顶撞母亲,有时不理睬母亲;沉迷于漫画中的各种角色。

通过对小C的平日观察,并与其他老师交流后,我们一致认为个案的行为问题主要是由下列因素所造成:

1、母亲的过分溺爱,使得与其他人接触时,稍不顺心就容易发生冲突,情绪波动较大。

2、因为家庭变故,自卑心理作祟,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接触,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3、从实质上来讲,小C性格大变源自小学五年级的父母离异,所以,根本原因还是家庭结构的突然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其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无法正确面对父母离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

(四)辅导策略与实施

1、辅导策略

由于该生智力水平较高,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通过质疑,换位思考,认知疗法等方法帮助她对父母亲这样做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调整和改变自己对父母亲离婚事件的认识,使其在理解父母的同时也能改变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1)认知方面

让小C明白父母离异是大人的事,并不是她的责任,相信生活中还是有真正关心她的人,确信自己能从父母或者家人那里继续得到关爱。通过联系学生家长,争取得到家长双方的认同,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其真正适应父母离异后的生活,让学生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

(2)情绪方面

让小C学会用倾述的方法,向老师和家人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避免过多的情绪波动。同时,通过多渠道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当前情绪困扰的问题,并寻找恰当的时机协助其解决问题。同时,为避免在谈话时刺激其自尊的可能,我们特意安排合适的交流地点,给她营造一个平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使之打开心扉,和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她分析原因,排除不良情绪。

(3)行为方面

通过学校活动,帮助小C树立其人生目标并实现目标的信心,因为信心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之一。鉴于小C家庭的特殊性,我们不断给予鼓励,让她从困难挫折中领会人生的真谛,培养她奋发图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意志力。最终,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父母离异的事实,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五)辅导过程

作为班主任,只有给予小C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她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績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她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她的心理建设,加强对她的心理监护,使她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她,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帮助案例家庭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帮助学生以正确态度对待父母的离异。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人们对离婚多数持否定态度,加之小C年龄小,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要依靠父母的支持。所以,她对父母的离婚很难正确对待。

3、激励学生树立起信心.慢慢的,很少听她提及那些消极负面的事情,我很高兴。也许她的转变没有靠学习成绩来证明,但是她的生活态度正悄悄发生着质的变化!

(六)效果分析与反思

本案通过长时间细致观察,了解了小C心理特征,把握住了各个教育契机。缓解了小C内心的焦虑和暴躁,使其能正视父母离异的事实,理解生活的现状,理解母亲以及对其寄予的期望。

通过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加强与社会交流,小C重拾了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心胸逐渐变得开阔,学会包容一些人和事。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孩子大一些,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发扬“师者父母心”,要给予离异家庭学生更多的爱,爱是最好的教育。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日常生活中,如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关怀,用师者的爱去填补他们失去的亲情,使他们不受冷落和歧视,使他们感受到生活处处充满温暖。

篇5: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

陈卓同学在“成长日记”中记录了大年初一他认为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很幸运,我是牛年第一个给老师打电话拜年的人!”原来,他无意中得知了我曾教过的学生把大年初一谁先给老师拜年、谁先听到老师的声音做为一年中第一个快乐和幸运的事,他就想超越我们以往的学生,争做这个第一人。他讲的经验是事先把我的号码输好,除夕夜电话里倒计时时,他就像手按抢答器一样,钟声一响,他迅速按过来。电话里他表达了对我的祝福和他的新年目标,我也真诚地祝福了他。他最后问了一句:“老师我是不是牛年第一个给您拜年的人?”我肯定后,他兴奋地欢呼起来。陈卓的占线让我的往届生赵凯挺郁闷,他考了全校第二的喜讯都不是很兴奋地告诉我,我对他还做了一番安慰。从新老学生抢占拜年电话这件事上,我再一次感受了做班主任的幸福。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需要额外的用心,用脑。我这里指的用心是指用真情,用爱心;用脑指的是用智慧,动脑筋。

我们在付家庄阳光学校上课时,我通常都是根据时间的早晚决定打车还是坐公交车。有家长一直想开车拉我,我都以互相等侯不太方便而谢绝了。我打车时一般都要到公交站点拽上几个学生一同打车走。一天早晨,时间有点晚了,我就坐上的士,又发现刘琳等三人在等公交车,我把他们叫上了我打的车。隔了两天,我在站点排队等

公交车,我看到刘琳的母亲领着她匆匆的走过我身边,还跟我打个招呼,说:“刘琳怕晚了,得打车走!”我看到娘俩在不远处打辆车一溜烟地跑了。我认为自己不是小心眼儿的人,但我当时真的在心里说了一句:“没良心的学生,我打车能带你,你打车却不带我。”坐在公交车上,我心里也不是滋味。我反过来问自己:难道你当初打车带学生就是为了有一天他能打车带上你吗?这哪是爱学生啊,明明是斤斤计较,惟利是图,太卑鄙了。人家很可能是怕带上老师,又要让老师破费付车费钱了。我有一个习惯,定期让学生用书面形式与我沟通,刘琳向我承认了这件事:她有一天把练习册忘带回家,作业没完成,为了不给老师一个没完成任务的印象,她要赶在老师到校之前偷偷补完作业。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打车把我甩下,原来她也是被作业制度逼迫的。我为误解了这个学生和家长而愧疚,也为我班级制定的制度而悲哀。从这件事上,我理解了:“存在即合理”这句话的含义。不要凭教师的主观臆想去猜测学生的心理,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他不愿意讲的故事。理解孩子,也是能使教师的心胸更开阔,让我们教师多一份幸福少一份酸楚。

每一个学生都值得班主任去“敬重”。李辰应该说是一个在外校无法“混”下去的学生,他的家长找到我在瓦房店的亲戚,让我帮忙让嘉汇收下他。这个后来的学生有着与本班学生不一样的作派,让我无法忍受,给我们的科任老师也平添了许多的麻烦,我甚至用“回你原校去吧”这样的话来伤害他。他坐在第一位,老师们批作业经常借用他的红笔。去年圣诞节,李辰送每一位老师一盒礼物,我打开一看,是满满一盒精制的红笔。“真是太实用了!”我们每位老师都发出了感慨。原来,这样的学生也长心而且还挺细心。确实,用学习这把尺子来衡量,许多学生是不优秀的,但学习

之外,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优秀的一面,班主任不能用学习这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令我们欣慰的学生,我们班主任的心里就多一份幸福感。 春节期间,成绩好的学生愿意给老师打电话,发短信,表祝福,后进生却有许多心理障碍。于是我就主动给他们或家长发去拜年短信。今年春节,我为我们班后十名同学每人都发去了一份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祝福短信。一个家长给我回的短信中说:“收到老师的祝福,是我们全家今年过年最高兴的事,为了你的这个短信,孩子也该全力以赴了。”班主任轻而易举的一个做法,就能给后进生家庭带来如此的幸福感觉,做班主任的我哪能不欣慰呢?

说起后进生的转化,应该是令我最具幸福感的事了。许卓是我这届学生中进步最显著的一个,原来是班级典型的后进生,现已被同学评选为班长,前几天还代表大连市到北京参加了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成为全班同学的骄傲。他不仅在学习上进步突出,而且特别愿意为同学讲题。一下课就去问吴为,有没有不明白的,经常放学后主动留下来为同学讲题。吴为的家长听说他要到北京去比赛,特意赠送给他一支笔,而许卓却对吴为家长说:“其实帮助吴为的过程,也让我有很大的收获和提高,让我把知识掌握的得更加透彻,我也得谢谢吴为。”听到自己教的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我确实有一种幸福感。他在上北京之前,全班为他开了一个欢送会,我让每个学生都为许卓写上一句祝福的话,他放学后独自留下来欣赏这些小贺卡,竟然眼中闪着泪光。他对我说:“老师,咱们班的同学太好了,平时被我得罪的人,都给我写了那么好的祝福的话,我感到挺幸福的。”学生感到了幸福,这更应是班主任的一种幸福,我对他说:“这种幸福,是你自己用行动换来的,值得珍惜!”

做班主任工作,有时也需要来点反弹琵琶,有一次,班级有两个男生因课间疯闹,一个同学把另一个同学很贵的眼镜弄碎了,家长要求赔偿,而另一个家长又极不情愿,两家在僵持。我把双方家长都请到学校,对他们说:“第一,我特别庆幸,庆幸仅仅是眼镜碎了而没有伤害到眼睛,第二,学生课间疯闹与班主任监管不利有关,我承担责任。因此我应该也特愿意赔这个眼镜!”听我这么一说,两个家长竟都纷纷表示应该自己拿钱去配眼镜,并且都表示给老师的工作添麻烦了,我的心里在暗暗地笑,棘手的问题解决了。可能是学习压力的增大和年龄增大的原因,我发现初三的学生见到老师不如初一、初二的学生那样热情问好了,于是每天早晨我见到同学就抢着问:“XX同学,早上好!”那位同学惊了一下,马上又不好意思地问我好。我跟同学说:“不要不好意思,没有谁规定只许学生问老师好,难道老师就不能先问学生好吗?”以后就出现了师生见面抢着问好的现象。这种反弹琵琶的效果反到真挺好,不过班主任不能随便乱用,我追求的是一种教育无痕的境界。

一个班主任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增加集体的凝聚力,用集体的力量去教育学生,而增加集体凝聚力需要班主任抓住教育时机,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一时的运动会,两个学校初一共16个班级,我们班级一共得了17分,位列倒数第二,那真是一种耻辱啊,整个运动会给学生开的灰溜溜的,这样的集体是没有前途的,我抓住机会进行了一场讨论,最后得出一个共识:“我们要天天跑步锻炼!”从此我们班级成为最早在嘉汇掀起放学后跑步的班级。到了初二的运动会,两个学校共14个班级,我们排在了第七,到初三的运动会我们以总分86分的绝对优势夺得了第一,尽管这里我们占了许多集体项目的光,但同学的体质的确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一段时间,同学们跑步坚持得不好,我就让体委画了一个大表贴在墙上,每天跑完步,表格上画一个战胜自我的标志,直到放寒假,我们班级绝大多数同学仍在坚持跑步。班级同学团结协作的意识越来越强,记得在学校组织的本届学生的最后一次的篮球赛中,我们班级奇迹般地取得了第一名,被同学们以“一个从不打篮球却能取得篮球赛冠军的班级”的语句记录在班级荣誉册中。全班开了个总结会,在分析原因时,有的同学居然把这个胜利同中国历史上的几大以弱胜强的战争联系起来,好有意思。我也就此大做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文章,看到集体的进步,最具幸福感的当属班主任老师。 增进师生情意是需要班主任老师付出的,这个付出也需要班主任抓住机会。在体育测试前,同学们需要增加体力和能量,我就跑到校外去给学生买外婆饼和巧克力,同学们一边使劲鼓掌一边大口地吃着我买的食品,还有同学把自己准备的巧克力分给同学们吃,一派其乐融融。我还常自费为同学买奖品,尽管花的钱不多,但却让许多学生记忆深刻,而换来的效果却不是我能买到的。

学生的学习许多时候是紧张和枯燥的,班主任有义务让学生的生活更愉快。利用休息时间,我领学生到海之韵公园看日出,投放漂流瓶,开展让大海作证活动;我还领学生到过烈士山英雄纪念公园,瞻仰英雄雕像,开展让英雄作证活动;植物园里也有我们每个同学认养的一棵大树,我们在那里开展过让大树作证的活动;在去金石滩春游的路上,我准备了许多迷语,开展迷语竞猜活动,谁猜对了可以随便点人唱歌,连司机都参与我们的活动中来了。乏味的旅途充满了欢声笑语,,此时的我再次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幸福。

面对中考的初三学生需要一种富有激情的激励,我在班级开展了“学生誓言”的

征集活动,然后由全班同学讨论制定了全班统一的“学生誓言”。每个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我们一起宣誓,宏亮的声音极大地振奋了学生的精神。

最后,我把学生们制定的誓言送给大家:

学生誓言

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我将无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我不会甘于平庸、碌碌无为、我将通过百倍的努力改变人生、创造辉煌! 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我决不会言苦言累,在最苦最累就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我会在咬牙坚持一步! 我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

我决不会荒废分秒宝贵的时间,我的实力将与时俱进!

我是一个潜力无穷的人,

我的潜力在于我始终不渝,坚持不懈的努力中。

我是嘉汇三年二班最重要的一员,

篇6: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

——对一名迷恋网络学生的教育

案例背景:

互联网信息量大,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然而,互联网有利也有弊,给很多学生带来困扰,比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差的学生上瘾,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缺乏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为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接触很多,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有学生迷恋网络。

案例:

李赫,22班一位瘦弱而内向的男生,春节后老是请病假,还向多个同学借钱,而且看起来精神状态很差,眼睛通红,我感觉其中必有隐情。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李赫从初中就喜欢上网,当时只是在家玩玩小游戏,上网时间也不长,因此家长并没有在意,进入高中,特别是进入高二以后,他的成绩直线下滑,整天无精打采的,对学习和生活都没有热情,还经常请假,家长春节前才发现孩子深夜去了网吧,是晚上休息后从家偷偷跑去的,第二天早晨才去学校。于是父母就批评他,并将网线断掉,但并没有阻止孩子对网络的迷恋,他开始逃学,长时间去泡网吧。

通完电话,我就到学校附近的几个网吧寻找,看到李赫的那一瞬间,我感到了一种揪心的疼痛。那时怎样的一种目光?空洞、迷茫,两只眼睛血红,满脸憔悴。看到老师站在面前,李赫有些吃惊,但随之表现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李赫,你没吃午饭吧?”我关心地问道。听到老师的问话,他长舒一口气,低头小声说“没有”。我带着他去了附近的快餐店,吃完饭又把他送回家,嘱咐家长千万别打骂孩子。

分析原因: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相关资料的查询,我确信李赫已经迷恋上了网络。我试着分析李赫迷恋网络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因素,他的父亲工作忙,常常不在家,母亲除了催促孩子学习之外,很少和他沟通。发现孩子玩网上游戏后,对他进行批评,甚至打骂,再加上李赫成绩下滑,产生自卑感,便将精神完全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其次是心理上的因素:

1、想交朋友而又自我封闭的心理。在家庭和学校他找不到知己,而在网络上他能与任何人交流且没有任何顾虑,通过QQ聊天、组建游戏团队等方式满足交友的心理需求。

2、理想与现实矛盾下的幻想、无奈和玩乐心理。李赫在网络游戏中把自己想象成具有超强本领的非凡人物去完成“伟大使命”,从而获得心理成就感。而现实生活中父母的期望和老师的要求又使他无奈,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他想用一种玩世不恭的心态麻醉自我,网络游戏成了他的最佳选择。

教育方法:

为了挽救李赫,防止其他学生沉迷网络,我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方案:在班级内开展有关网络知识的主题教育班会,讨论网络的利与弊,发放网络材料等活动,用集体教育力量去感染他,但这一切好象对他不起什么作用,他依旧外出上网,对班级活动视而不见。

李赫的反应,使我认识到单纯的理论教育并不适合他,我决定改变教育方式,从建立李赫学习的成就感入手。一次班会前,不知怎么多媒体打不开了,连班级管理员也束手无策,许多同学推荐李赫,我对他也没有把握,但认为或许会是一次机会。李赫在我赞许的目光下不慌不忙走上讲台,不一会的功夫竟然修好了,我带头给他鼓掌,还说他是一个电脑奇才。这一节班会他听得很认真,还很积极地参与其中。我知道他已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找到了成就感,接下来一段时间去网吧的次数明显少了。

后来我主动把李赫叫到办公室,告诉他想上网可以在办公室玩,顺便教老师学习一下网络游戏、IP设置、程序安装等,他很高兴,我说为了回报他,我可以给他补习数学,他一口答应了。我们在相互学习中和谐相处,一个月后的一次段考,他的数学考了94分,他兴奋极了。我适时告诉他其他科也该补补啦,他点点头,慢慢的他好像没有时间去上网吧了,我知道他已经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教育反思:

上一篇:学习科学史的意义下一篇:应聘导游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