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反思

2024-04-21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反思

上完课之后,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本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各环节过渡比较自然,而且自我感觉流畅。开始时情境创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数学问题,再探讨数学问题,再指出乘法的便利性。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2、注重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1)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的巩固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

(2)对学生备的不够。比如:一开始我在讲第一个情境例子时,结果有学生回答:“三五十五”,而不是:3+3+3+3+3。所以,提醒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我想,如果这样问:“如果用第二单元学的连加,该怎么算呢?这样问应该会更好些。对教学语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3)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回答问题方式。比如之前说过举手回答问题,当问全班问题时,没人回答了,也许是他们没明白我的意思,如果问问题之前说:“一起说”、“举手回答”会好些。

篇2:《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反思

师:谁还找到用乘法算的问题了?

王静:桌子和椅子一共有多少把?

师:这个问题合适吗?

生1:这个问题不合适,椅子可以说把,桌师:老师认为这个问题是加法的,桌子有3把,求总数只能是加法。

(我忽然想到了单纯从数量上看,可以用乘法计算,3+3×3不就是4个3吗?我意识到我的处理是错误的。我想补救)

师:刚才提问题的同学你怎么想的?

王静沉默。

师:同学们认为这个问题能用乘法算吗?

生齐:不能

(很明显,老师已经说了不能用乘法算,学生怎么会不跟着学呢?这时候就是有想法学生也不会说了。)

师:好我们暂时先不管它,那你们认为怎样提问题才能用乘法算?

生1:一共有几把椅子?

生2:对,这个可以列式为3×3

生3:一共有几张桌子可以用1×3来算。

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刚才王静提出的问题“桌子和椅子一共有多少?”先不管单位名称,单纯看数量,老师认为可以用乘法算,你们有想法了吗?

王静:把1张桌子和3把椅子看成一组,共有三组,就是3个4.,列式为3×4。

生2:3把椅子是一组,有3组椅子,3张桌子也可以看成一组,桌子和椅子共4组,即4个3:,列式为3×4或4×3。

当我突然意识到我处理错误时。我才让王静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她就不再说话了,我知道这是我的错,我已经否定了她的想法不能用乘法算了,她怎么还会说自己的想法呢?我应该在她提出问题后就让她说说是怎样想的,或许她真有自己的想法。

幸运的是我较早地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当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个问题不能用乘法时,我就默认了同学们的想法,先放下这个问题,然后处理完了一共有多少把椅子?一共有多少张桌子?后,我又把这个问题呈现了出来,并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当自己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王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另外一个同学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真的没想到在刚刚认识乘法时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当时如果我能巧妙地运用延迟评价,对学生的回答不及时作出判断,而是让她先说自己的想法,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篇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 经历把同数相加的算式抽象成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在具体的情景中, 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解决问题中培养表达能力、推理概括能力以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感受探索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比较分类, 导入新课

1. 口头列出加法算式。

师:早就听说我们班的孩子个个身手不凡, 今天就让老师见识见识。在一年级的时候, 我们学过加法运算, 如:4+1+3、3+3+3+3, 请同学们也像这样写几个加法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地板书算式:4+4+4、2+3+7、6+6+6。)

2. 给算式分类。

师:观察比较这些算式, 根据加数的特点, 可以把这些算式分为哪几类?

3. 揭题引入。

师:我们发现有一类算式很特殊, 算式中的几个加数都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编写加法算式,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的异同, 发现加法算式可分为一般的加法算式和特殊的加法算式 (即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两类。在分类中自然导入新课, 为学习新知做好心理准备。

二、引导探索, 学习新知

1. 用加法解决问题, 感知相同的加数。

(1) 课件出示游乐园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活动。

(2) 引导列式解答。

学生口头回答各种活动项目,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情景图的方法。

观看摩天轮并回答:每个车厢坐了几人?有几个车厢?一共坐了几人?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加法算式:4+4+4+4+4=20

接着看过山车, 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板书加法算式:2+2+2+2+2+2=12

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加法算式:3+3+3+3=12

(3) 小结:3+3+3+3=12、4+4+4+4+4=20、2+2+2+2+2+2=12这些都是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 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中, 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问题, 进一步感受相同加数相加, 激发学习兴趣, 为学习乘法的意义做好铺垫。

2. 观察连加算式, 弄清几个几相加。

(1) 观察算式:3+3+3+3=12, 引导学生说一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 (板书:4个3相加。)

(2) 同桌交流:4+4+4+4+4=20、2+2+2+2+2+2=12这两个算式, 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相加?汇报后教师板书:5个4相加;6个2相加。

(3) 小结: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相加。

3. 感受简算的必要性,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师:游乐园里不仅活动项目丰富多彩, 风景也十分美丽, 我们去花圃看看吧?

(1) 课件出示花圃图片:每束花有4朵, 10束花一共有多少朵?让学生列加法算式计算, 使学生感到写加法算式“麻烦”。

(2) 进一步提出:99束花一共有多少朵?让学生列加法算式计算, 使学生感受用加法算式“太麻烦”。

师:要写99个4相加, 有什么感觉?看来, 用加法表示99个4相加确实太麻烦了, 有必要用一种新的更加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聪明的数学家创造了一种算式, 能用很简洁的方法表示99个4相加, 这样奇妙的方法你们想学吗?

(3) 介绍英国数学家欧德莱创造的“ד号和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尝试写加法算式中感到困惑, 引发认知冲突, 产生需要“创造”出更简便的算法来求99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的迫切愿望。通过介绍乘号和乘法算式, 让学生感受乘法算式的简洁性。

4. 引导写、读乘法算式。

(1) 引导写乘法算式。先看式子3+3+3+3=12, 相同加数是3, 表示4个3相加得12, 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引导学生比较“×”号与“+”号的区别。

(2) 练习读乘法算式。4×3=12读作:4乘3等于12;3×4=12读作:3乘4等于12。

5. 自主改写, 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

(1)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 4+4+4+4+4=20→5个4相加得20→5×4=20或4×5=20; (2) 2+2+2+2+2+2=12→6个2相加得12→6×2=12或2×6=12。

(2) 写出乘法算式: (1) 10个4相加→10×4或4×10; (2) 99个4相加→99×4或4×99。

6. 引导归纳乘法的含义。

(1) 观察、比较上面这些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想一想,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2)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从具体到抽象, 引导学生经历“加法算式 (几个几相加) ———乘法算式”的认识过程, 有利于沟通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感悟乘法的含义, 从而理解数学概念。

三、拓展延伸, 巩固新知

2.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 辨析。

(1) 有位“小马虎”学了乘法后特别得意, 他想, 不就是把加法改为乘法吗?于是, 他把加法算式“4+4”改成乘法算式:4+4=4×4,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 “小马虎”又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3+3+3+2=3×4,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如果乘法算式是3×4, 那么加法算式怎样写?

4. 联系生活, 延伸知识。

(1) 出示:牛奶外包装图。这是整箱牛奶的外包装, 200ml×24包表示每包200ml, 24包一共有多少毫升, 多简洁啊!

(2) 出示一张稿纸, 让学生说一说, 稿纸右下角标有“20×15=300”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组织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改一改、辨一辨、说一说的训练, 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发展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知情共融, 全课总结

篇4:《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列出相应的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境列连加算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及个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作业纸、黄花图、五角星图、方格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找找规律涂一涂。想一想,每题分别是几个几个地数。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原有的跳着数数经验与技能,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新授教学

1.今天我们要学习数一数。那么,今天学习的数一数,跟以前学习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2.教学黄花图(每行5朵,3行)

(1)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朵黄花?

(2)学生展示,教师借机提炼出横着数,竖着数。

(3)写出加法算式。3+3+3+3+3+3=15 5+5+5=15

(4)教师小结:看来,不同的数法,会有不同的加法算式,按不同的角度观察(横着看、竖着看)同一幅图,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

3.教学五角星图(每行9颗,2行)

(1)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你是怎么数的吗?

(2)在板书(9个2相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9个2相加等于18。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5个3相加等于15。

(3)用行与列叙述

利用加法算式得出:横着看,每排9个,有2排。

竖着看,每列2个,有9列。

同理,用排和列来表达黄花图。

(4)小结:像这样的方阵。

可以横着看,每排有几个,有这样的几排。

可以竖着看,每列有几个,有这样的几列。

4.教学方格图(每行10格,3行)

(1)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用算式来表示。

(2)根据算式,猜一猜他是怎么数的?

设计意图:给出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通过3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简化语言,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5.大家来表演

(1)请出4个学生,张开手掌。看着他们的手,数一数。写出算式。比比谁写得多。

预设:8个5相加等于40个手指。 4个10相加等于40个手指。

4个2相加等于8只手。 4个1相加等于4双手。

(2)引导学生根据算式说出意思。

(3)小结,同一幅图,因为观察点的不同,所得的算式也会不同。

(4)展开:如果有这样10个小朋友。算一算,共有几只手。咱们全班有几个人,共有几只手?要有几个2相加?如果要算100个人,1000个人共有几只手,用加法算式来表示的话,你认为会怎么样?你有什么感觉?

(5)我们能用一句话,把这个长长的算式,说得清楚明白。数学也有语言,这么长长的一个算式,一定会有一种数学的方法,让它写起来很简单,你知道这是什么办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开放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简洁的好奇心。

三、回顾总结

回想一下,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1.24个圆形的排列成不同的方阵图。(12×2、8×3、6×4)

○○○○○○○○○○○○

○○○○○○○○○○○○

横着看,每排_____个,有_____排。算式_________________( )个( )相加等于( )

竖着看,每列_____个,有_____列。算式_________________( )个( )相加等于( )

(1)学生独立练习后校对。

(2)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同样是24个圆形,因为排列成了不同的方阵,所以出现了不同的加法算式

篇5:《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反思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贯穿全课观看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不足之处:

篇6:《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将6+6+6+6+4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2)6╳5-2;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是7╳4;我立即表扬了他,并且惊叹于他的聪明,从这件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难道就得不到一些启示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单一的,依赖性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的学习方式,即要提倡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今后的社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就是学习知识的能力,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考虑如何把自己的或书本上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当一个新知识,新问题出现时,他们就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分析、解决,并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就如刚才那位学生,他根据今天所学将6+6+6+6+4直接改写成7╳4。所以,我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来学习新知,把新出现的知识或问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从而拿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只是一个促进者、组织者的作用,我们学生的潜力的巨大的.

上一篇:固定资产管理暂行规定下一篇:孙耿镇2011年兵役登记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