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词

2024-04-12

读宋词(共12篇)

篇1:读宋词

读《宋词》有感

风吹开这本《宋词》,心里又涌起沧桑感。

唐诗、宋词、元曲经历了上下数千年的洗礼,见证着中国文学的进程。捧在手上的一曲小令、一阙小调,其实有无比深长的意味。

哀!伤!愁!宋词给人的.往往是这种感觉。问!叹!思!宋词总有强烈浓郁的情感。回首李清照,不是在黄花梧桐中“寻寻觅觅;就是在小舟/亭台上饮酒、争渡”。总是试问他人,反而瘦比黄花。她在伤感中度过余生。再看李煜后主的生活。总是愁!看水能说:“人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看景能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政权拱手让人,最后还因一首《虞美人》一命归西。

词人们,何苦,何必!不是不想理解你们,只是你们太难解。生命是一去无回的,又何苦如此惆怅。你们难道不知“人生得意须尽欢”?何苦长长久久论衰伤!你们难道不懂“天生我才必有用”,又哪能里来怀才不遇的愁苦?当历史长河将你们的妙笔丹青带到我眼前,除了惊叹你们的佳词妙句,我更为你们的伤感生命而不值!历史的沧桑,岁月的变迁不知能否抹去你们的愁。但我确实想让“愁”烟消云散。生命就如一场游戏,有胜就有败,有欢就有衰。但胜败是常事,心情也可调适。有限的生命里伤心过是一天,开心过是一天。命运是自己的,总得接受吧!所以不管命多惨,都应该调适自己的情绪呀!

风又吹闭了这本《宋词》,沧桑感和惆怅也消散。我欣赏,我寻觅,但我不要哀伤!生活如此美妙,生命本无愁!

篇2:读宋词

轻风微拂,水波不兴。烟波江上的一叶扁舟,承载着游子深深的思乡之情;宫灯十里,歌舞升平。商女悠扬的歌声,冲荡着诗人沉沉的爱国之心。走过洛阳,走过长安,路过江南,看到书生睡在杨柳岸。

诗集才是真正的历史,任何史书都不比诗更有价值,它是每个时代最璀璨的结晶,光芒四射,霞光万丈。悲伤,无奈,愁思,欣喜,快乐,愤怒,惆怅,正义亦或者是谄媚,深情亦怨恨,欢笑亦泪痕,卑劣残忍亦善良自尊,都转眼化为尘土;它们的影子,却刻在诗上,深深的,刻骨铭心。

篇3:读宋词引发的哲学思考

唐诗宋词的主旨表现为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总是想用语言这一载体来传达这一思想感情。作为宋词一般有百字左右。要做到字字珠玑, 未免有些难为, 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那么“龙头”“凤尾”的结构很符合读者的审美过程。就拿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来说吧!首句用叠词“深深深”写出了少妇的豪门贵族生活环境和孤独凄苦的心理活动。这几个词既具有极强的音乐美, 又从侧面把女主人的形象烘托出来了。首句读起来韵味十足, 很受广大读者喜爱。可谓是“龙头”了。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则以意境见长, 请想想, 女主人多可怜呀!连花都对她不理睬, 何况豪门贵族中各种角色的人呢?结句形象的写出了女主人的痛苦无人理解既而寄托在花上却也被排斥的无以言表的凄苦。这句意境别出心裁, 可谓“凤尾”了。

中国人写文章讲究“龙头”“凤尾”, 做事亦如此。中国的房地产可以说是遍地开花。笔者生活在一个中小城市。市政府对面有一处叫做“中央城”的房产开发区是本市最核心的小区。笔者在房展会上了解到:这个小区有三期工程, 一期和三期工程同在路的一边, 属黄金地段。开发商把它分为两半, 一边为一期工程, 一边为三期工程。首期为“龙头”, 尾期为“凤尾”。二期则在里面, 地理位置差一些, 价格也可以松动。三期工程开发是在一期工程开发之后五年, 往往房价是一期工程的三倍左右。开发商买了一块地, 然后拿它做文章, 从开始到结束近十年时间。开发商的商机就在“龙头”、“凤尾”了。首尾做好了, 整个工程就算圆满了。笔者用这种思维套用了一下本市的另一小区“香泉花园”, 整个思路就是同一版本的“龙头”“凤尾”了。无独有偶, 前些日子我在湖北武汉侄儿家。他家在“金地格林”小区。属于一期工程的房子。我大嫂告知本小区二期工程马上开盘, 问我有意买一套否?我笑者问二期是不是在一期的里面, 三期是不是在二期的同一直线的右边。我大嫂很吃惊的看着我, 连连称是。我也很得意, 其实我不过是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做了一个推理而已。这样看来, 要买好房子, 就买“龙头”“凤尾”了, 不过价格肯定贵些。

中国人教育子女也是有一套的。把孩子养到18岁谓为养育成人。18年中始终贯穿了父母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方式上也呈现一条规律。那就是0—3岁和15—18岁有极大的相似点, 并且直指父母的教育理念。笔者称0—3岁的教育方式为“龙头”, 15—18岁的教育方式为“凤尾”。“龙头”体现了父母的初心, “凤尾”与“龙头”的相似体现了初心不改。有什么样的“龙头”、“凤尾”呢?笔者认为有两种。第一种类型是牵手型, 这一类型的人往往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 也很耐心教育孩子。孩子0—3岁时, 这类人往往是亲力亲为, 把自己的教育点滴的实施到孩子身上。这时期称为“龙头”。孩子到了15—18岁, 父母依然会重新把心思扑到孩子身上。此时孩子处于青春期, 父母依然付出很多。这段时期称为“凤尾”。牵手型的“龙头”“凤尾”的教育方式是亲力亲为, 教育理念是将孩子培养成人, 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创造未来。第二种是综合型。就是一半甩手, 甩给爷爷奶奶等信任的人, 另一半牵手, 就是自己没放手, 闲时也管。这种“龙头”“凤尾”的教育方式是既不放弃教育孩子, 也不放弃自己的生活。教育理念是把孩子养大, 同时帮孩子创造未来。既然教育思维也呈现这种“龙头”“凤尾”的特征。那么我们不妨推算一下身边的人和事。举个例子, 笔者生活在高中生陪读的圈里, 有意识做了调查。结果是如果父母陪读的, 孩子0—3岁就是父母带大的。如果老人陪读的, 孩子0—3岁就是老人带大的。

品味宋词, 我又想起了另一首, 范仲淹的《苏幕遮》。该词开头“碧云天, 黄叶地”二句, 总括秋色。意境开阔, 色彩浓郁, 实在是美, 堪为“龙头”, 本词结尾两句,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作者突发奇想, 用一段愁肠将“泪”和“酒”联系起来, 令人荡气回肠。堪为“凤尾”。

篇4:能不读宋词?

不读宋词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读,是不敢读。读了要自己吓自己一跳。握一只万宝龙钢笔却无素笺,A4打印纸又如何承受笔墨之重?最后索性把自己全交了出去,MSN随时开着,于是电脑下端经常是桃花依旧笑春风,招呼问候连带工作交流和带色的段子桔红色一片不断弹出,真是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袖早不再,赶紧减肥以备夏日来临,吊带装可让白肉翻飞一片,却道是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至于说到秋千,我从成都出发到汉城参加DIOR亚太发布会72小时打来回也算是乱红飞过秋千去?凭栏意,今宵酒醒何处。人来人往,三天便忘了姓名。什么浓睡不消残酒,什么似曾相识燕归来。早九晚五,咖啡不消盒饭,公车难抵东篱。零落成泥碾作尘,人不故,香怎么能故?

乱,乱,乱。

前两天一个经销商知道我们这期的选题是关于宋词,突然间给我一个电话:你还想不想卖你的杂志了?一听这题目就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景象,它和现代有关联吗?和你的读者有关联吗?这个时候是别人把自己吓了一大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锁清秋。

错,错,错!

像宋词一样生活?那是我的一厢情愿。自来便有一个梦,如果可以让我选择生活的年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生活在南宋,或是晚唐。也就是叶嘉莹先生喜欢用一种柔软的入声调吟诵的那个年代,或者干脆就生活在宋词里,自认为如果生在当年还能算得上是一个才艺俱佳的女子。说来奇怪,哈佛大学著名学者Gardener在他的一本关于中国艺术教育的书里,居然也说他最向往的生活是南宋诗人的生活。全球化了,老外的说法自然算是一个例证。杨柳岸晓风残月,不是罐头旅游立此存照;江南依旧称佳丽,不是选美比赛呆痴而做作的问答和POSE;不要每天舟车劳顿、蓬头垢面,只为一个所谓的职业成就,就想经常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无非是对照自己粗糙生活之后的一点奢念。事实上人们一直以来就用这样那样的遣词造句给自己营造一种心境。从邓丽君婉转低回小楼昨夜又东风,到周杰伦的东风破,人们还感念那么一点柔肠和意境,那么一点在乎和痴迷,不要全给丢了。不要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看看以下这首词,然后试着用山东话念诵:“暗丝竹,暗湿大春竹。卧梅又闻花,卧枝伤痕低!”好笑吧?不好笑。如此,再如彼,俺们就真要成猪了。至今歌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我们粗糙、匆忙、机械、木纳、冷酷、生硬、透支过度的快餐生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篇5:读《宋词》有感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便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骚》,后来又出现了《论语》,《史记》等巨著。到了唐 宋 元 明 清时期,诗词歌赋,小说更是各具风采。

爱诗之人,必定从小背诵《唐诗三百首》,而爱词之人,当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词三百首》。小学时,老师很少提到宋词,上了中学,我渐渐对宋词有了了解并喜欢上了这种文学体裁。著名词人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都是我经常在朋友 家人面前提起的对象。

《宋词三百首》,集宋词三百多年的词义精华。在这里,我们能领略千百种愁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欣赏万般空间与时间的唯美转换,思考词背后的或凄怆江潭,或摇落星辰,或轻歌宛宛,或袅袅盛丽……

在乎个人的伤悲,总在月色一样的.气氛,静静宣泄。浪迹天涯,于风急雨骤中,柳耆卿长吟“渐霜风凄紧,残照当楼”、“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他追求的功名利禄,无声散开,繁华在听歌买笑之中。柳永的词是细腻的,透着淡淡的哀伤,丝丝渗骨,却令人无限忧愁。不过,他也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使变得憔悴疲弱,对心中的那个她,却如《上邪》中“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般炽烈执著。然而,花儿谢了又开,雁子飞了又回,红颜易逝,人生易老,总是年华斗不过春秋,纵使豪放派的辛弃疾,也不免说:“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纵然大文豪苏轼,也不免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惆怅的,如丁香细雨,簌簌落下一场,浸湿脸庞,枉凝眉,却不知是雨是泪。可到头也还是相思最苦,如刀子般寸寸地凌迟着心,一滴滴地淌血,却因生命的停滞而得不到解脱。在怅然若失中,易安居士轻敛眉睫“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想象着一座精致小桥坐落在缓缓流动的清澈河水之上,有位少女遥遥远望,望穿秋水不见高轩,樱桃小嘴低低呢喃:在那苏州盘门,横塘路呵,君家何处!

篇6:我读唐诗宋词作文

每一位诗人与词人,所作的诗与词都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豪迈,有的抒情,有的委婉。诗与词,任何一首所蕴含的情或意,都是不相同的。

我记得学的第一首诗应该是那首《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骆宾王以水为衬托描写了鹅的“毛”与“掌”,体现了鹅的形态。孟浩然的《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春的夜雨、花落。花落无声,而风雨的呼唤又与落花的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又何尝不是一种禅意。

“醉里挑灯看剑”,“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不仅给人一种身在茫茫草原、蓝天旷野的豪情,更有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动在心间。谁能说辛弃疾非为侠骨,却也在无意之中涌出柔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也可以闲云野鹤看世间百态,品味现世安稳。“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或是诗百姓疾苦,喜、怒、哀、乐,无论哪种,都是这位词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与尔同消万古愁”,从记事之初,李白的诗永远让人感到没有忧愁,他的失意也被万丈豪情抹去,给人一种站在巅峰向下俯瞰,芸芸众生的感觉。李白的诗,就是这种。他的一生或许充满不得志,可他却能把诗挥洒的淋漓尽致。

篇7:读唐诗宋词有感400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灿烂,纵横千里,诗之国度,词之故乡.唐诗宋词,任我飞翔!

诗由情生,词为愁作:爱恨情愁,生离死别,闺妇思君,慈母爱儿,游子远行,故人重逢.一杯淡酒,西出阳关,海内知己,天涯比邻,望断江水,孤帆过尽.

李有太白,浪漫豪迈.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行路之难,歧路犹在.长风破浪,济得沧海,抽刀断水,举杯消愁.仰天大笑,岂做蓬蒿?不为权贵,催眉折腰.力士脱靴,赐金放还,浮云流水,美酒相伴.

杜有子美,忧国忧民,生不逢时,国亡家破.妻离子散,家书难求,感花溅泪,恨鸟惊心.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安得广厦,大庇寒士,风雨不动,茅屋独破.壮志未酬,孤独左右.

游子陆游,一心报国,收拾河山,北定中原.山重水复,柳暗花明,铁马冰河,梦中才来.东风也恶,桃花吹落,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人也空瘦,泪痕消透,驿外梅花,零落依旧.

词有苏轼,豪放旷达,仕途坎坷,阴雨难测.三次遭贬,两下南蛮,流放离京,心系家园.几时明月,把酒问天,琼楼玉宇,何处胜寒?君王岂知,百姓冷暖,白堤之后,苏堤再造,为民谋福,名垂千古,苏门三士,流芳百世.千里婵娟,离合悲欢,阴晴圆缺,自古难全.十年生死,茫茫难忘,幽梦还乡,尘面如霜,柔肠寸断,为情所伤.大江东去,浪花淘尽,风流人物,赤壁周郎.人生如梦,早生华发,叹古伤今,人月难圆.

读 诗

上海 王俊愉

我手头上有三本《唐诗三百首》,其中两本还是近两年刚出炉的精品,雪白的纸张,新颖的装帧,精美的印刷……然而我却是不大去触摸的.因为它们夺目的外表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唐诗的凝重与古雅.与之相较,我更喜欢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旧本.褐黄的纸张,竖排的版本,带着一种古装书的气息,显得简朴而厚重.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作者面广,流派纷呈,体裁众多,因而就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复杂感情.唐诗可以让我透过书页窥见长安城那车水马龙、如真似幻的繁华,看见未央宫中长裙如风,摇曳生姿的宫女.一首唐诗就像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单的表达,勾勒的却是耐人寻味的意境.

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历史一去不返,时间在销蚀着一切,盛唐的遗迹渐渐地消亡了,不变的只有华美的诗句.卷帙浩繁的唐诗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当它被写在纸面上,便有了不朽的生命,可以连接古今,诉说兴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可以在忙中偷闲之时,独处僻静之角,捧一本《唐诗三百首》,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大川深谷.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妙绝天下的名山大川中漫步……唐诗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产物.历史上如果少了唐代,今天我们的中华文学就将缺失最亮丽的瑰宝.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索然无味;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心力交瘁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韵味;没了“我愿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柔情,今夜的星空将黯然失色;同样,若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放,今朝的美酒就显得寡然无味.唐诗就是诗化了的中国,几乎凝结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情感,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你可以在一刹那间抽离都市的繁华,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一种别样的心境,灵魂的乐土.

然而,诗人们的意境我们又真正了解几分呢?张继的寒山寺是他沧桑人生和失意心境的统一,而今,寒山寺的钟声至多寄托着人们新年的祝祷;秦淮河在诗人的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哀怨,而今,秦淮河却流光溢彩,歌舞升平,游人如织.对于寒山寺,张继的失意是没有了,然而,秦淮河的忧郁又存几分呢?诗是不变的,人却变了,于是心境就和人一起变了.

在今天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唐诗竞争的对手可谓太多太强了.人们会敲击电脑键盘,在网上搜集各种信息,肯读李杜诗集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可以目不转睛地关注股市的涨跌,却不屑翻阅诗词典籍.于是,他们疏远了王维的秋,岑参的雪,于是,他们时而浮躁,时而沉闷.

其实,在古人的唯美和今人的高速之间,唐诗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应该是一剂很好的调节剂,这种难得的文化瑰宝不应只属于那个古老而又华丽的时代.如果你有闲暇时间而又无谓虚掷,为何不静下心来读几页唐诗?在杜甫的月亮下,李白的山水边,王维的田园中,你会感受到一份宁静和安详,你会感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在物质和精神的两极间保持宁静和平衡.

简评

身处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大潮中,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作者却在静心捧读《唐诗三百首》,畅游于杜甫的月亮下、李白的山水边、王维的田园中,这是怎样一种宁静与安详、古雅与凝重、灵性与趣味?这是怎样一颗“冰心”与丹心?作者从唐诗的意蕴中“寻找一种别样的心境,灵魂的乐土”.我们呢,可曾为“疏远了王维的秋,岑参的雪”而感到惶恐?可曾去寻找唐诗那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可曾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品 味 苏 辛

上海 龚惠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读东坡名词听着那一场与天地的壮丽对话,不难发现,那明月、水光、箫声、凉气、墨迹、酒香的意象中,跃现的正是大师最旷达的人格!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无一、难有多得的大文人.他无复唐代李(李白)杜(杜甫)的豪放之风,却敢于突破北宋婉弱纤靡的词风,“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变绮丽婉媚为清雄刚健.

同是山水,早期的“花间词人”常劝平江波暖鸳鸯语,两两钓舡归极浦”的温和明媚,而苏轼笔下却是“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的宽广博大,以及“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的.高大雄健!

在苏轼笔下跃然而出的是“帕手腰刀”的投笔将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的出猎太守、还有那“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的青年才俊.他为宋词塑造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开了先河.

东坡先生命运多舛.身后有朋友的出卖、捕风捉影的诬陷、莫须有罪名的笼罩.他有过“乌台诗案”的满身脏水,有过丢官保命的侥幸和穷途末路的绝望,还有过被放逐的寂寞.于是,他的豪放词作难免一丝阴影,写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他曾做“我欲乘风归去”的奇想,却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的矛盾心态.然而,他在发出“人生如逆旅”的慨叹之后,依然能写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般极富理趣的名句.

东坡先生上承屈原、李白空灵飘逸之风,下开辛(辛弃疾)词清旷隽永之风.这位豪放词派的先导,实在是中国文学史的骄傲.

金兵南侵,汴京沦陷,王朝迁都,偏安江南,就在那国运衰落、山河破碎之时,辛弃疾作为豪放词人的代表,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奏响了令人骄傲的一曲曲悲壮豪放的爱国乐章!

面对金兵的野蛮铁蹄,豪放词人发出了“整顿乾坤,廓洗宇宙”、“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烈呼声;面对投降派的苟且偷安和自己的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辛弃疾慷慨遥想起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的抗金经历;一次次地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水龙吟》),将悲愤寄之于词.纵使如此,他壮心不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位文武全才的爱国词人,曾有过“唤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的无奈,却更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的矢志不渝!

豪放词人并非没有柔情,苏、辛二人也非无泪的男人,一曲苏词《江城子》道尽人世凄凉;一曲辛词《贺新郎》,其中的是花是人,叫人寻味无穷.一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苏轼《水龙吟》)洒尽天下离人泪;一句“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堪与柳永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媲美!

或刚或柔的文字,展现的是豪放词人真实而立体的人性.那豪情,是他们笑看千古的狂傲;那豪情,是英雄建功立业的理想;那豪情,是志士忠贞耿介的人格.这豪情,流淌于作者的笔下,文字则如天地奇观;这豪情,融注于人生,人格则愈趋高尚;这豪情,展放于“世海”,入世态度则更趋积极.豪放词作,让后人读出了浓情,受到了震撼!

往事越千古,今人至今还在为赤壁矶旁孤傲旷达的灵魂而潸然泪下,为那些遥远的文字而击节赞叹――就因为,那力透纸背的刚劲,那跨越千年的豪情!

简评

这是一篇带有研究性质的文学小论文.文章以苏东坡和辛弃疾这两位词人为代表,既品味他们的词作,又联系他们的经历与遭际;既客观评说他们沉雄刚舰清旷隽永的词风,又吐发出豪放派词人笑看千古、孤傲旷达之情.行文运用分章分节的形式,先“各显英雄本色”,再巧妙整合,评说时举出苏、辛两位的几首代表作,并融入精妙的议论,用语饱含情韵,力透纸背.

篇8:读宋词

一、词调的来源

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 规定了一首词的行数、字数、平仄及韵脚。词牌的名称因为词的曲调众多而跟着相当多。现在已知的大多数词牌与词的内容其实没有太多联系, 只作为词谱的一种代号, 与内容有关系的往往是词题, 一般词人填词的时候需要另起一个标题或者在下面标注一行小字说明他要表达的志向或者观点。宋代已知的词牌有近千个之多, 而它们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于教坊曲名或熟知音律的词人自制的词牌。

在众多宋词词牌中, 许多是从宋代舞蹈中演化而来的。在全部481首与宋代舞蹈有关的宋词中, 经统计, 直接用舞蹈作为词牌名的有《调笑》2首, 《花舞》1首, 《剑舞》1首, 《采莲舞》1首, 《太清舞》1首, 《舞迎春》1首, 《柘枝舞》1首, 《渔父舞》1首, 《番禺调笑》1首, 《鸾凤双舞》1首, 《句降黄龙舞》1首和《句南吕薄媚舞》1首, 总计13首。

此外, 还有形形色色的词调名称都与歌妓为代表的舞者群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 女性日常生活中与舞蹈有关的词牌

这一类词牌名主要有《柳腰轻》、《呈纤手》等。柳腰被用来比喻女子如柳条般纤细柔软的腰身, 是中国自古以来评价女性美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富于曲线美的身材具有柔婉温和的审美效应, 与中国传统男性社会中强调女性柔顺、服从的伦理要求有着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 历代诗词作品中对它的生动描述数不胜数 (1) 。早在战国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就将女子的腰比喻成一束白色生绢, 说道“腰如束素”, 充分反映楚国人对细腰的欣赏。这种以纤细为美的风尚在后代一直延续发展, 最终成为评价一个女子美貌与否的重要标准, 如“小腰微骨, 朱衣皓齿” (谢灵运《江妃赋》) , “肩若削成, 腰如约素” (曹植《洛神赋》) , “楚腰纤细掌中轻” (杜牧《遣怀》) , “皓齿歌, 细腰舞” (李贺《将进酒》) 。女子腰肢的美, 不仅要纤细, 在其基础上还要柔软, 因此文学作品中常用“柳”这一意象加以形容, 有些文人在作品中甚至直接称其为“柳腰”, 这一标准在审美情结崇尚瘦弱柔美的宋人眼里更突出。如“柳腰人舞” (黄裳《霜叶飞·冬日闲宴》) , “柳腰花态娇无力” (柳永《法曲献仙音》) , “柳腰如醉不胜扶” (向子諲《浣溪沙》) , “柳腰花貌天然好, 聪慧更温柔” (杨无咎《眼儿媚》) , “花脸柳腰” (张元干《兰陵王》) , “柳腰花面, 一醉霓裳曲” (赵长卿《念奴娇·上张南丰生日》) (2) 。这些词作是宋代这种审美眼光最有力的证明。《柳腰轻》这一词牌取自于柳永词“英英妙舞腰肢软”的意境, 而柳永创作的《柳腰轻》顺理成章地作为此词牌的正声:“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 绮堂筵会, 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 倚轻风、佩环微颤。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 急趋莲步, 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 暂回眸、万人肠断。” (3)

(二) 女性游艺活动中与舞蹈有关的词牌

与宋代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一样, 宋朝城市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是相当丰富的, 娱乐冶游扩展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在中国整个封建王朝时期, 宋朝女性的生存环境还是相对比较宽松的, 当时妇女还是能参与娱乐游艺活动的。宋代词牌中与妇女游艺活动相关的主要有《斗百草》、《抛球乐》、《扑蝴蝶》、《期夜月》、《翦牡丹》等。这里以《抛球乐》、《翦牡丹》的词牌为例稍作阐释。

《抛球乐》本是唐人古诗, 后入教坊谱曲供演唱, 遂成词调。《唐音癸笺》云:“《抛球乐》, 酒筵中抛球为令, 其所唱之词也。”《填词名解》卷一:“唐刘禹锡词‘五色绣团圆’, 本咏抛球之戏, 遂名《抛球乐》。” (4) 唐五代词中就有冯延巳、皇甫松、刘禹锡、徐铉等诗人先后作过《抛球乐》词, 词牌名称和内容完全一致, 写的就是抛绣球。唐代宴席中有抛球娱乐的习俗, 宋代队舞中有专门的抛球乐队, 想来应该就是用这一词调作为舞曲的。《宋书·乐志》就有记载, 宋代队舞分为“女弟子队”和“小儿队”两大类, 每类下面又分出十个独立的队舞, 其中女弟子队舞的第三支队舞即为抛球乐队。之一队舞共由十六人组成, 参与舞蹈的舞姬分别着四种颜色的绣罗宽衫, 腰系银带, 手执绣球。表演的时候, 领队的两人拿着“竹杆子”, 紧随其后的两人中的一人执花, 一人执笔, 十二人分两行而立, 中设描龙绘凤、并饰彩色纹缎的球门;球门上有一圆孔。舞者们一边舞蹈, 一边向前, 将手中绣球抛向球门和圆孔, 同时朗诵、歌唱 (5)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 抛球乐这一娱乐活动是热闹和技巧的展现。现存《全宋词》此词牌的词有三首, 分别是无名氏、李从周和柳永创作的。其中无名氏和柳永创作的《抛球乐》与这一游戏活动是有关联的。宋代队舞“女弟子队”中紧随“抛球乐队”之后的就是“佳人翦牡丹队”, 诸从舞艺人“衣红色砌衣, 戴金冠, 剪牡丹花” (6) 。该舞由十二人组成, 其中六个舞者手拿着花, 围成一个圆圈, 圆圈中央放置一个牡丹花模, 舞者们围绕花模进退旋转、翩翩起舞。分开的时候只见朵朵牡丹、含苞待放, 聚拢来又是一朵盛开的牡丹, 灿烂夺目, 衣服与牡丹的颜色还可以因舞蹈差异而随意变换, 这是一支相对而言优美抒情的舞蹈。《翦牡丹》这一词牌的音乐来源就是这一舞蹈, 但遗憾的是宋词中这一词牌的词作仅留存一首, 就是张先的《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但这首词的内容与这一舞蹈已经完全没有关联。

二、词人官馀生活元素之一, 倚声填词的素材

毋庸置疑, 词人是词的第一创作主体, 他们都以独特的创作个性、独特的艺术作品体现存在价值。同样, 每一位词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 都在努力探索和尝试独特的创作手法。如学者讨论柳永词时所说的“屯田蹊径”或者“柳氏家法”, 就是从一个角度谈柳永词的创作手法。

前文提过, 宋代的歌妓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宋代的文人官员都有在家蓄养歌妓的习惯。与歌妓交往是宋代词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下, 与歌妓交往、歌舞活动成为宋词极其重要的题材来源。

虽然在一些场合, 词人们会发出“且免歌词, 休载妓, 莫携樽”的感慨, 但就整体而言, 他们与歌妓的交往还是相当普遍的, 尤其在唐宋两代。而且, 他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词人方面的因素, 又有歌妓方面的原因。根据歌妓活动环境的不同可划分为官妓、家妓和私妓三种。词人根据社会地位和行为习惯, 与歌妓相处的背景也不尽相同, 如柳永大多是在秦楼楚馆与歌妓交往, 晏殊则主要在自己家中与家妓相处, 而苏轼基本是在官府聚会上和歌妓往来。

某种程度上, 与歌妓交往对当时词人来说, 既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 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上的追求。以柳永为例, 对于一个像柳永这样在仕途上屡屡遭受挫折的词人而言, 情感生活变得尤为迫切, 几乎变成他生活的全部。他的情感生活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与歌儿舞女交往基础之上的。柳永将这样一种情感主动外化, 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作品中。据叶梦得《避暑录话》里记载:“ (柳永) 为举子时, 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 必求永为辞, 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罗烨《醉翁谈录》丙集二也提及:“耆卿居京华, 暇日遍游妓馆。所至, 妓者爱其有词名, 能移宫换羽, 一经品题, 声价十倍, 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可见, 歌舞妓为柳永不断提供新声、新曲, 并且及时传唱他的新作, 慷慨地给予他酬劳。既在艺术上与其合作, 又在生活上给予其帮助, 词人与歌妓相处的时光对他来说是非常美好的。

当然还有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既有歌舞女, 又有歌舞男, 如苏轼创作的《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 , 就是让东州舞男边舞边唱的。

三、宋词勃发的助推剂

舞蹈是词这一文学体裁在宋代蓬勃发展的养料。既是宋词传播的渠道, 又是宋词中重要的题材来源。宋词在舞蹈推动下绽放出璀璨光芒。

宋词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 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两宋王朝用三百多年的历史共孕育了近1500位词人, 创作出了两万余首词作。这些词作有的纵横慷慨, 勃发出敲金戛玉的声响;有的香软冶艳, 散发着香馥醉人的浓香。许多名家、名篇千古传唱, 奇闻轶事脍炙人口, 至今仍然使人从中得到意味无穷的艺术享受。后人将宋词推崇为“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年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从《全宋词》中筛选出的与宋代舞蹈直接相关的481首词中共涉及167位具体词人。另外, 还有生卒日期无法考证的宋代乐舞词作者:曹違 (1首) 、徐口 (1首) 、无名氏 (18首) 、元明小说话本中依托宋人词 (1首) 。他们在宋词中对舞蹈的生动描写成为后世宝贵的文化遗产。可见, 舞蹈是推动词人创作的兴奋剂。

注释

11 谢穑.宋代词牌来源的女性化意蕴.湖南社会科学, 2012 (5) .

22 唐圭璋.全宋词.2011年6月

33 宋·柳永.乐章集.

44 谢穑.宋代词牌来源的女性化意蕴.湖南社会科学, 2012 (5)

篇9:夜读唐诗宋词

读唐诗宋词,在清丽中感受刚健,在苍凉中体悟壮阔。唐诗是青春的腾跃,宋词是迟暮的远行;唐诗是勇往直前的飞奔,宋词是瞻前顾后的徘徊;唐诗是笑傲江湖醉酒狂欢的洒脱,宋词是秋雨纱窗悠然品茗的温馨;唐诗是搏击奋进的煌煌火炬,宋词是栖惶短憩的袅袅心香;唐诗是芍药海棠花繁彩,宋词是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是划亮苍穹的明月,宋词是濡染心灵的婵娟;唐诗是“东皋薄暮望”的憧憬,宋词是“寻寻觅觅”的悲伤……吟哦佳词妙句,在甘美中品味历史的沧桑,在愁绪中体会作者的苦涩和辛酸,越品越有滋味,心是那般的充实而安静,梦想在诗中升腾,我在诗意的萦绕中学会了超脱,拥有了空灵。

展读唐诗宋词,我惊佩古人的凝练、睿智和透彻,我甚至怀疑他们是神而不是人。我佩服李白的诗才,更赞叹他那忧乐圆融的智慧:仕途不达则求诸仙道,仙道幻灭则寄情美酒,难寻美酒则邀明月,恋红尘时可入皇宫,隐退时游遍名山大川。李白是一轮充满伤情的皎洁明月,一壶满载忧伤的百年陈酿,一位壮志满怀却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酒中仙人。

我喜爱苏东坡的旷达。东坡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谈禅而不佞佛。他无论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心境的平和,都能欣赏身边的风景。他在赤壁赏月,在西湖种柳,一派诗心;贬谪黄州,他能“长江绕郭知鱼美”,贬谪琼州,他能“日啖荔枝三百颗”,随遇而安,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这是生存的大智慧。我喜爱东坡放任旷达的大气节,我佩服东坡宠辱不惊的大气度,宁将醉人的功名弃于脑后,任凭一次次的机遇擦肩而过,任凭一代代的繁花逐水流走,你只留意于云影天光,日出日落;你只醉心于一蓑烟雨,满眼风波。

我醉心于李商隐和李清照的纯粹。我觉得古今诗人中只有他们二人情感最少受生活和文化的污染,单纯到透明,真挚到只剩下真挚本身,忧伤是生命和情感找不到目的的纯粹忧伤,而不是忧于时伤于物的世俗化情绪。李白的浪漫里仍掺杂着对功名的牵挂;杜甫的国家意识大于生命意识;李贺荒寂敏感,有点病态;王维的禅性一半得自技巧一半得自悟性,过高的艺术悟性取代了他对生命的真诚投入;柳永在风尘烟巷里走得太远,他是一个真诚地玩情游戏的人,他不是情感生活中的圣人……李商隐和李清照是活在心灵世界的人,他们是以爱为信仰的人,对爱很投入,爱才是这个世界不死的灵魂,是生命的意义。但爱情给他们的却是五味俱全,而苦的记忆尤为深刻,爱使他们体验了透明的幸福,也感到了彻骨的绝望。

篇10:读《宋词三百首》有感600字

听,

是那一篇篇弥散在如漏光阴里的词章。从“裁剪冰绡,轻叠露重,淡着燕脂匀注”到“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三百首,抒写的三百个情感的誓言。

听,

是那一丝丝敲碎了萦绕在内心的情愫。还有自徽宗赵佶到易安居士,一个个富有才气词人道出的缕缕情思。

合上书,闭上眼,那些词句情景如现眼前。接下来,我就道一道,从《宋词三百首》旖旎的词章中体味的淡淡情怀。

国维有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乃成就事业之说。然,今吾阅宋词三百,另辟蹊径,从感情方面探寻其三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曰思之境。

我默叹,高楼独倚时,只剩君一人,望月明星疏,寄予深情,只愿人长久,只可惜远方的佳人,却是婵娟不共。再没有梦里相遇的瞬间,悲欢离合,无人相伴这微寒的明月夜。

想念,凝结了泪水。唯有在夜深人静时,独自默默遥望,任凭相思泛起。深觉,相思浓如酒,亦犹记,晏殊相思四壶酒。“绿酒初尝人易醉”,“烂醉花间应有数”,“醉后不知斜阳晚”,“一场愁梦酒醒时”。如此思念,把酒一壶, 亦算是一种宽慰罢。而飘落的相思泪,跌碎了时常忆起的重逢画面。

原来,有一种等待,叫做思念。

第二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曰等之境。

多少年华似水流去,多少等待在朝朝暮暮。

轮回了多少春花秋月,掠过了多少春雨秋寒,落尽了多少清愁别恨。

打不开的枷锁,冲不出来的牢笼,撩不清理还乱的鬓发,擦不了抹不尽的苦涩泪。谁默默的厮守“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梦游处,不知道何地何方,醉酒时,不知道何人何恨长。

严仁一首笔致清倩的闺怨词,道一声“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宣卿情调幽怨的一句“断肠落日千山暮”,净土尽头,几人解脱,谈笑间,华发早生,流年东逝而去。怆然间,留一缕青丝不肯老去,只为等你来。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曰缘之境。

一阵风,一场梦,海誓山盟般磨蹭。要寂静,谁能懂?缘来缘去缘无踪,缘生缘灭缘是影。

佛捻断了一声叹息,苍黄便染了满眼。

缘来,缘散,缘如水。

三生石上的印记历历在目,画楼湖畔的笑声声萦耳。带着前世的期盼,来到今生,寻找那个夜晚,寻找那夜的,朵朵烟花。

上元灯节,火树银花不夜天,人潮涌动。他和她走散了,在人群中切切找寻,已经是灯火阑珊的时候,无意间回头,却看见她立在那里微笑等待。他站在亭内,她立在桥头,隔着灯火遥遥相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令我不禁忆起,吴文英的花梦情缘,“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万般,只因一个缘字,一切便变的美好起来。佛说:一切皆有为法,尽是因缘和合,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恍惚间,四周已是古风古韵的亭台楼阁,共度一幕幕哀乐交加的人事纷扰,才后知后觉,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为了遇见。

吾,本是喜好诗词的,特钟于耆卿和清照,然今纵观宋词三百,感受颇深。

一方斜阳铺成诗笺,一壶香茗饮出词话。品一句“心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道一声“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思一段“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的款款柔情。心中,似无杂念。

词,亦是可以养性的。读懂一首词,就是读懂了一个故事。言说亲情,爱情,友情和羁旅之情。

最后的最后,忽觉有点不舍了,不如就以自己的一首小词来结束吧,继续体味这旖旎宋词里的淡淡思绪,回味这宋词里的历久弥香。

一剪梅

残叶纷飞拭秋霜,征鸿过尽,径自彷徨。轻扶罗裙拾芬芳,荷锄葬花,苦泪千行。

篇11:读宋词

读古诗,赏春景,十首描写春天的唐诗宋词。

1.>>>《咏柳》贺知春(唐)字季真,号“四明狂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春晓》孟浩然(唐)字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慧崇春江晚景》苏轼(宋)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字退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5.>>>《春夜喜雨》杜甫(唐)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6.>>>《相思》王维(唐)字摩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7.>>>《春题湖上》白居易(唐)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8.>>>《清明》杜牧(唐)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9.>>>《如梦令·春景》秦观(宋)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10.>>>《春思》李白(唐)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篇12:读宋词

按原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老莫还乡,_________。(韦庄)

2.独立小桥风满袖,________________。(鹊踏枝 冯延巳)

3._________________,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____________,不堪看。(李璟)

4.别时容易见时难。_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李煜)

5.疑怪昨宵春梦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

6.离愁渐远渐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踏莎行 欧阳修)

7.___________________,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 欧阳修)

8.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蝶恋花 欧阳修)

9.________________,芳草无情,__________。(苏幕遮 范仲淹)

10._________________,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张先)

11.争知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声甘州 柳永)

1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

13.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量,________。(江城子 苏轼)

14.春色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龙吟 苏轼)

1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 苏轼)

16.落花人独立,_______________。(临江仙 晏几道)

17.今宵剩把银釭照,__________________。(鹧鸪天 晏几道)

18.__________________,因风飞过蔷薇。(清平乐 黄庭坚)

19.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____。(踏莎行 秦观)

20.若问闲情都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贺铸)

21.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

22.____________,帘卷西风,____________。(醉花阴 李清照)

23.壮志饥餐胡虏肉,_________________。(满江红 岳飞)

24.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卜算子 陆游)

25.渐黄昏,__________,都在空城。(扬州慢 姜夔)

26.江晚正愁余,_____________。(辛弃疾)

27.落日楼头,___________,江南游子。(水龙吟 辛弃疾)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读宋词】相关文章:

读宋词三百首有感06-26

读宋词三百首心得体会2004-26

《宋词》教案04-07

著名宋词05-13

春天的宋词05-27

宋词论文题目05-02

宋词选集范文05-17

浅谈宋词11-13

宋词的魅力04-23

宋词的历史04-28

上一篇:犬类集中整治专项工作简报下一篇:罗纳尔迪尼奥我心目中的偶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