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教案设计

2024-05-13

日月潭教学教案设计(精选11篇)

篇1:日月潭教学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不要加字,减字。)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近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能说说理由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秀导游为大家作介绍。(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向好友介绍日月潭。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四、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五、生字书写

篇2:日月潭教学教案设计

执教教师:覃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熟读课文,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学会本课“环、绕、迹、隐、约、建、筑、蒙、吸”9个生字及生词。3.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及句子。湖水碧绿

太阳高照

蒙蒙细雨 树木茂盛

点点灯光

隐隐约约 风光秀丽

薄薄的雾

名胜古迹

(1)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2)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3)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

(二)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读书说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的办法

重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出那里的美丽迷人。(通过学生,课文分析来突破重点)。

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光华岛把湖水分成日潭、月潭两半的。(利用简笔勾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利用查字典识字,掌握字的音、形、义。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五、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

2.读第一段并学习这段内容。

3.教师出示“日月潭在什么地方?这一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4.分组讨论,明确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理解这段的“茂盛”“环绕”“名胜古迹”等重点词语。

(教师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第二段。

1.用各种读书形式,熟读第二段。

2.让学生自己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句子,重点体会“碧绿”一词。3.通过对比句子来体会日月潭的形状之美,并了解日月潭名字的来历。(1)把“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能不能删去呢?为什么?(2)“弯弯的”不能删,因为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如果删去,就不知道月亮是弯的还是圆的了。

(3)有“圆圆的”这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4)教师指导“圆圆的”“弯弯的”是对应的,读时要重音。

(四)利用简笔画,指导背诵。

为了帮助学生背诵这一段,用简笔画勾出日月潭的平面图,然后再让学生看着图,用本段4句话中的一些词语给学生提示,这样学生很快地就记住了这一段的内容和文字。把课文流利地背下来。第二课时

(一)学习3、4自然段。

1.读3、4自然段,理解这两段主要写什么。

2.让学生自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分组讨论“倒映”“隐隐约约”“模模糊糊”“清晰”“朦胧”(清晰与朦胧的意思相反)能够显示出日月潭风光多姿多采。3.再读3、4段,出示“早晨、中午和下雨时日月潭的风光是怎样的?” 这一问题,通过熟读和讨论让学生知道:

(1)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还飘着薄薄的雾„„。

(2)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群清晰的展现在眼前„„。(3)要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4)通过朗读,体会日月潭是个美丽的地方。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再观察插图,让学生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说说日月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再读第5段,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

3.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象日月潭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就要爱它的山山水水。

(三)布置作业。

1.练习填空找出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三句话,然后出示下列填空题: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2.结合习题,进行听写课文,思考练习2、3题。3.进行词语搭配练习。湖水

茂盛

蒙蒙

灯光 树木

秀丽

点点

高照 风光

碧绿

太阳

细雨

篇3:《日月潭》教学设计

《日月潭》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这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 《日月潭》一课描写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从周围环境、日月潭的形状以及清晨与中午, 晴与雨等不同方面展现了日月潭的美。课文的语言优美, 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 也是一篇适合指导朗读的好教材。在学习课文时, 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优美词句, 在朗读中感悟日月潭的美丽, 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段特点

二年级学生, 由于年龄偏小, 有效注意的时间短, 知识储备少, 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所以, 学习本课应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 唤起学生的热情, 引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三、设计理念

本课文质兼美, 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素材。设计这一课, 应遵循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规律, 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 以情感为基础, 以训练为主线, 让学生自主发现, 主动探究, 力求使学生获得更好发展。

四、教学目标

1.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词句, 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3.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之情, 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寓情导学

1.师:新疆的吐鲁番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 人如潮, 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 我们的家乡多么可爱!今天, 老师要带同学们一同走进祖国的宝岛台湾, 来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播放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提问:看了刚才的短片, 你们感觉怎样?

3.小结:短片中的日月潭很美, 你们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日月潭的吗?

[点评:从本单元的导语入手, 以饱含激情的话语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再让学生观看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情由景生, 由此产生对日月潭的兴趣和向往, 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和兴致。]

(二) 初读感知, 自主探究

1.自由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进行字词教学, 并检查朗读情况。

3.谁来说说课文中描写的日月潭, 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4.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并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点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带着问题读书, 通过读读、想想、画画、练练, 进行自主探究, 真正做到自读自悟。]

(三) 品词析句, 引导感悟

1.先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再跟同桌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或体会。

2.结合学生反馈的句子相机点拨, 进行朗读训练指导。

▲那里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引导学生结合画面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的意思, 感受日月潭周围的美)

▲日月潭很深, 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 叫光华岛。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碧绿”“美丽”来体会湖水美、小岛美的特点, 并读出这种美)

▲这个岛把湖面分为两半,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 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 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首先让学生弄清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再让学生比较句子:

北边像太阳, 叫日潭;南边像月亮, 叫月潭。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 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 叫月潭。

抓住“圆圆的”“弯弯的”来体会日月潭的形状美, 并练习用“……像……”的形式说句子)

▲清晨, 太阳刚刚升起, 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 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结合画面感受日月潭的清晨美景, 理解“隐隐约约”, 指导朗读和背诵, 教给背诵的方法)

▲中午, 太阳高照, 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 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 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 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结合画面说说, 中午阳光照耀下的日月潭和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阅读, 感受清晰美与朦胧美, 让学生想象蒙蒙细雨笼罩在日月潭上, 就像一位仙女披上轻纱, 犹如仙境一般的美)

[点评:阅读教学, 既要体会课文情感, 又要落实语言训练。因此, 在学生交流反馈对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悟时,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比较句子, 用词造句, 练习背诵。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训练中积累语言, 培养语感。]

(四) 抒发感受, 朗读深化

1.大家欣赏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现在你最想说什么呢?

2.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仙女, 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展现着她的美。她就像花儿吸引蜜蜂蝴蝶一样吸引谁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让我们美美地读课文, 再次感受日月潭那迷人的风光。 (配乐朗读课文)

[点评:通过相互交流读文的感受, 让学生产生美妙的遐想、向往和去看看的欲望;采用打比方帮助学生理解日月潭吸引游客的原因,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 再次感受日月潭的美, 巩固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五) 学以致用, 争当导游

1.大家都想去日月潭游览, 领略那迷人的风光, 谁愿意当导游, 介绍那儿的风光呢? (出示日月潭风光图片,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来介绍)

2.课后请同学们给家人当导游, 介绍日月潭的风光。

[点评:这一训练旨在为学生搭建创造性发挥的平台, 既着眼于引导孩子学习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又着力于让孩子灵活运用语言表情达意, 从而做到阅读与口语交际的有机结合。同时, 把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让日月潭的美在孩子心中驻足。]

总评:

1.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 能够把握教材特点, 紧紧抓住课文内容, 把引领学生探究的重点放在情感体验上。整个设计突出了一个“情”字, 体现在四个层面:短片、图片展现日月潭的美, 词句理解体会日月潭的美, 朗读背诵感悟日月潭的美, 抒发感受、争当导游体验日月潭的美, 这四个过程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境界, 使学生的情感越来越浓厚, 并由此产生对台湾日月潭的向往之情, 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2.在教学中, 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努力追求“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朗读、思考、感悟和体会, 从而使阅读的过程成为孩子们潜心读书获得个人独特情感体验的过程。在孩子们的反馈交流过程中, 适时地引导他们进行语言训练, 使认知学习活动得以进一步延伸, 使自读自悟的效益得到了提高。

篇4:日月潭教学教案设计

1.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则传说故事的情节是围绕这几个词语展开的,你们能把它们填出来吗?

( )( )一团 一筹( )( )

( )( )而出为民( )( )

永远( )( )

2. 大家一起读一读,通过这些词语回忆一下故事的情节。

二、 感知形象

1. (出示)“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什么叫“挺身而出”?谁来做个动作?通过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什么呢?

2. 大尖哥和水社姐究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呢?你能在书上找出个词语吗?(一筹莫展)

3. 什么叫“一筹莫展”?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人们“一筹莫展”的?

4.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人,天地间漆黑一团,你心里有什么感觉?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话。

5. 如果让你去面对两条能吞食日月的恶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话。

6. 是啊,此时的人们就是这样的无助、害怕、担心和焦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片段吧。

7. 此时此刻,大尖哥和水社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8. (出示)“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读了这句话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9. 请你来猜测一下,他们会遇到什么危险?

10. 你们觉得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他们?(为民造福)

11. 你能读出这种为民造福的英雄气概吗?

12. (出示)“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点红)“纵身”这个动作让你体会到什么?(这一“纵身”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为了拯救日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13.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大尖哥和水社姐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的理解,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配乐朗读。

三、 深化理解

如果你有机会到台湾旅游,站在日月潭的岸边,你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并练写短文)

篇5:日月潭教学教案设计

12 日月潭

一、教学要求1毖Щ12个生字和与生字相关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崩斫饪挝哪谌荩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二、教材说明这篇课文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热爱之情。全文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自然段描写了清晨薄雾中日月潭的朦胧的景色。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晴天的中午和阴雨天气的景色。第五自然段概括全文,讲日月潭风光秀丽,是旅游胜地。本课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难点是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企盼祖国统一的意识。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放大的课文插图或投影片。(二)识字、写字教学本课要求学会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识字教学任务较重,要充分重视并落实识字、写字教学。1笔蹲纸萄А=萄е杏行┥字要注意纠正本地的发音习惯,读准字音,如“胜、称、筑”是翘舌音,“映、胜、境”是后鼻音,“隐”是前鼻音。有些生字要注意指导记准字形。筑:竹字头,下边是“巩”字,右边是几字加一点,不是“九”。2毙醋纸萄АL叮鹤笳右宽。右上“”字要写扁一点,右下“早”字写得短一点。建: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先里后外,里边“聿”的笔顺是:聿,外边是“廴”,不是“辶”。绕:左右结构,“纟”在格中占位略窄,右边占位略宽。右上无点,右下是“兀”,不是“元”。(三)词句教学本课有些词句,应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句中“群山环绕”,是说日月潭四周有许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名胜古迹”,指有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后一个词语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可做必要的讲解和举例。“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倒映”的现象学生都见过不难理解。较难理解的是为什么“隐隐约约”地倒映,这里应联系上句,让学生想象“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这时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又那么远,映到水里能是很清楚的吗?“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这句写日月潭中午下雨时一片朦胧的景色。“朦胧”是模糊不清的意思。景物为什么显得模糊不清呢?要引导学生联系前句“下起蒙蒙细雨”和“披上轻纱”,结合实际展开想象,就理解了。“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日月潭风光秀丽”,指的是风景清秀、美丽。为了加强词语积累,应该让学生认真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茂盛倒映建筑仙境群山环绕名胜古迹隐隐约约(四)朗读指导朗读这篇课文要像作者一样怀着一颗无限热爱祖国山河之心,抒发对日月潭由衷赞美之情。朗读语句的同时,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例如第二自然段介绍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朗读时要表达出名字是根据它的特点起的,必须突出它的形状特点。“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人们称它为日月潭。”第三、四自然段是指导朗读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读得声音轻一点,慢一点。第二句要把“晨星”和“灯光”读清晰,使人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景物,然后突出晨星和灯光倒映的特点“隐隐约约”,语调虚一点,慢一点。读出模糊不清时隐时现的感觉。第四自然段,写日月潭中午的两种景象。第一句写天气晴朗时景物清晰的美,第二句写下雨时景物朦胧的美。两相对比,写出景象变化的美。朗读应把不同的意境表达出来。读第一句应突出“太阳高照”和“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读第二句应突出“蒙蒙细雨、像披上轻纱、一片朦胧”和“仙境”。如果学生能通过读表现景物的特点和变化,就说明他们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都理解了。(五)练习提示课后练习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是积累语言的练习,应引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要认真检查背诵的效果。练习第3题,是延伸课文内容和情感的说话训练。做这道题可以联系第三册《看雪》一课,开展一次“两岸情深盼统一”的主题活动。(六)课时安排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四、教学设计举例(一)看图介绍有关情况,激情导入。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介绍台湾自古是我国领土,那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两岸人民盼望早日统一。今天所学课文《日月潭》就是介绍我国宝岛台湾省秀美山川的课文。(二)初读,读正确。1碧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2弊约撼錾试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练习把句子读通顺。3庇蒙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4奔觳槎量挝模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三)理解地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1蹦读第一自然段,质疑,理解“群山环绕、名胜古迹”。2敝傅祭识恋诙自然段,了解日月潭形状特点。3敝傅级恋谌自然段,体会清晨薄雾中景物的特点。4敝氐阒傅级恋谒淖匀欢危读出中午不同天气时景象的变化,感受日月潭风光美丽。投影课文插图,让学生描述景色变化。5逼攵恋谖遄匀欢危理解“风光秀丽”。(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加深体验。1庇懈星榈乩识寥文。2碧敢惶缸约旱母惺堋3绷系第三册《看雪》的内容,对台湾小朋友说几句话。(五)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检查背诵情况。(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读写词语。 五、参考资料台湾: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我国的第一大岛。岛上三分之二为山地。台湾山脉纵贯南北,玉山及阿里山在山脉的西侧,日月潭就是这两座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形成的。那里除了日月潭,还有阿里山等著名风景区。

[12 日月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日月潭》教案设计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日月潭(板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今天,我们就走进日月潭,细细地浏览一番。等会儿,老师还要请大家当小导游呢!)

2、检查生字(课件),先读生字再边成词,并理解“附近”

三、入境悟情

1、现在你们是小导游,假如一个外国游客想去日月潭旅游,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们有信心回答吗?

1)、日月潭在哪里?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先读课文,完成填空。再做小导游介绍。

3、指名填空(课件出示)。

4、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来做导游,老师做外国的游客。谁想做小导游?

5、朋友,日月潭正是你们所介绍那样吗?看(出示课件)。

6、师介绍:这就是光华岛,一座小小的山,却长满树,绿绿的,就像是水中的一颗绿珠,把湖水分成两半。我们看着图一起来介绍。

7、小结: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真是“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

四、细读品味

(过渡:日月潭不光神奇,她还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要换上不同的衣服。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日月潭的美表达出来?

(一)、清晨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清晨的日月潭。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来学。(找好词、想画面、美读课文)

2、讨论交流:

你觉得哪些词特别好?(学生汇报交流)

3、理解“隐隐约约”.4、指导朗读(指读——师范读——指读点评——齐读——背诵)

(二)中午的日月潭

过渡:中午的日月潭有时太阳高照,有时细雨绵绵,你喜欢哪一种情景呢?——用刚才的方法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自读

2、汇报交流,随机教学。

1)晴天的日月潭

a、找好词(太阳高照、清晰、展现)齐读。

b、整个日月潭的美景会有哪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湖水、湖面、游人、周围会怎么样?)

c、交流

d、课件出示阳光下的日月潭

2)雨天的日月潭

a、下雨时的日月潭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b、找好词,理解“朦胧”(从文中找反义词:清晰;课件对比理解)

3)男女生分读晴天、雨天的日月潭感受不同的美。

4)小结:

(三)总结朗读

小朋友,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不仅是台湾人民的骄傲,大陆同胞也它的奇景而自豪。让我们再次走进日月潭的美景中,美美地读一读。

五、拓展升华

1、除了课文中描绘的清晨、中午、雨天的美景外,你还能想象出其他时候的日月潭美景吗?

六、指导书写生字“茂”。

1、师:关键是下面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教师范写。

2、师: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在书上描一个,写2个。

篇7:日月潭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茂”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段。

3、借助图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4、积累课文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优美词语。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学生能感受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呢?能给大家说说吗?

2、是啊,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我国的台湾省,去游览那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3、齐读课题。

4、小朋友们,看到“潭”你是否想起了以前我们学过的一句诗?还记得吗?(引导学生回顾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潭”。)

5、师:那你知道什么是“潭”吗?师相机指导:很深的湖水叫“潭”。

6、“日月潭”这个地方,总是令人神往。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课件里的这些生字,这是我们能观赏到日月潭美景的门票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拿到这些门票呢?(等学生回应)

1、自愿读,读得全对给与奖励(千纸鹤)

2、齐读,开小火车读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卡

4、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引导形、义上的认识)

5、我会读

小岛 展现 建筑 轻纱 群山环绕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台湾省 树木茂盛

学生边轻声读,边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

三、书写指导

师:看谁的写字本领最大。

1、出示:岛、绕、建、纱、茂盛等字

重点指导“岛”“建”和“茂盛”。“建”字的偏旁与走之儿区别。

2、仔细观察“茂”的下部分和“盛”的上部分,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四、细细品读,情感体验

1、过渡:课文的第几段告诉我们日月潭在哪里?

2、学生默读,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心得:

⑴ 出示地图,了解台湾的位置。让学生明白台湾是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⑵ 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日月潭在()。(可由“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并起来,“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⑶ 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插图释义)

⑷ 朗读指导。

4、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默读第二段)

⑴ 自由小声读,画出写日月潭名称来历的句子。

⑵ 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

日月潭的水有什么特点?(碧绿)(借图理解)

5、句子分析: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A、日潭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月潭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B、比较句子: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通过比较让学生学会准确用词,月亮有时圆有时弯,“弯弯的”不仅写出了月潭的形象,而且表达很准确。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

C、用“因为„„所以”来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学生自由准备──指名说──同桌互说。

④ 指导朗读。

五、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篇8:日月潭教学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第三组课文的专题是爱祖国, 爱家乡。《日月潭》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台湾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课文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美丽风景;然后介绍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分别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不同秀丽风光。文章篇幅短小, 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 既是一篇学生阅读、品词析句的好文章, 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本课, 除了让学生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外, 还要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环、绕、茂、隐等9个生字, 会写岛、展、建、纱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 理解内容

师:同学们, 老师带你们观看日月潭, 请你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和相关图片, 对照课文, 思考问题。

1.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出示中国地图, 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省。板书:日月潭)

2.日月潭周围环境怎样美?

(指导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等词语。)

3.指导学生图文对照, 理解内容, 给五个自然段分别加上小标题。

4.学生交流小标题。 (预设: (1)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2) 为什么叫日月潭。 (3) 晨星和灯光, 倒映湖中。 (4) 童话中的仙境。 (5) 风光秀丽, 游客不断。

二、仔细观察, 体会景美

(一) 学习第1自然段, 整体感知。

我们要去日月潭, 先要去什么地方, 谁能在地图上找出来?你怎么知道日月潭在台湾省呢? (第1自然段:“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请同学读出日月潭特点的句子。 (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我们杭州的同学都游过西湖, 日月潭比西湖还要大一些, 比西湖深10多倍, 所以称为潭。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 东临太平洋, 西隔台湾海峡, 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台湾是一个物产丰富, 风光美丽的宝岛。又是旅游的宝岛。日月潭是台湾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找出词语做小标题。 (板书: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二) 学习第2~5自然段, 具体领悟。

1. 为什么叫日月潭。

日月潭的名字怎么得来的? (阅读第2自然段。)

请一位学生将日月潭的轮廓和光华岛画出来, 并给日潭和月潭标上名称。 (“日”圆圆的, 光芒四射;“月”, 弯弯的, 温柔皎洁。“潭”指很深的水域。)

关于日月潭的来历, 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哩。 (教师讲故事, 加深学生对日月潭的印象。)

师:请用波纹线画出两个比喻句, 并填写:日潭像_____的太阳;月潭像_____的月亮, 合起来称为_____潭。

2. 晨星和灯光倒映湖中。

天还没有亮, 日月潭的景物怎样?轻声读第3自然段。 (板书:薄薄隐隐约约)

3. 童话中的仙境。

仔细看图, 中午太阳高照, 日月潭是怎样的? (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板书:整个清晰展现)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 日月潭又是怎样的? (板书:蒙蒙轻纱朦胧仙境)

4. 风光秀丽, 游客不断。

日月潭不仅神秘, 而且美丽。课文第5自然段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 (板书:风光秀丽)

因为日月潭风光秀丽, 所以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想象一下, 同学们到了日月潭, 热情好客的台湾人民和小朋友会怎样欢迎你们。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插图, 演示课件, 想象旅游, 朗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宝岛台湾省日月潭真是风光秀丽, 感悟日月潭的形状和不同时间的风景美, 品味和积累语言, 受到美的熏陶。)

三、拓展练习, 延伸课堂

1.用“风光秀丽”和“许许多多”造句。

篇9:日月潭教学教案设计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 复习词语: 冒着危险 千辛万苦 漆黑一团。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根据下面的提示,把故事的内容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传说,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天地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吃尽了()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又()降伏了恶龙,最后,他俩却化作了青山,守卫潭边。]

4. 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这是故事的起因;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了恶龙,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他俩却化作了青山,守卫潭边,是故事的结果。三个方面连起来说清楚,就是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讲故事,首先就要按顺序。

【设计意图】 本课的复习安排了两个内容:字词的复习和课文内容大意的概括。教师设计了一个有层次的选择词语填空。加上教师对于这个填空从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的分析,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梗概,也初步了解了叙事性课文表达的一般规律,还为课后练习中“讲故事”这一目标的落实做好了铺垫。

二、 与文本相遇:领悟精妙,凸显表达意识

1.出示学习要求:① 默读课文。看看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哪些表现打动了你,感动了你?画出相关的词句。② 反复朗读你所画的词句,想想这些地方为什么打动了你,感动了你。

2. (出示:“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哪里看出人们没有一点办法了?你看他,眉头紧锁,无可奈何的样子,这就是一筹莫展的意思。别人不敢,大尖哥和水社姐却敢,这就是挺身而出的意思。谁能将他们无所畏惧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 神话传说类课文一般文字浅显,内容易懂,乍看上去缺少“抓手”,但细读之后会发现,本文中的一些成语和重点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是很有特点的,可以让学生反复品味、感悟和朗读。

3. 一个“挺身而出”,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大尖哥水社姐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4. (出示:“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千辛万苦”是什么意思?句子中哪些词写到了他们吃的苦多?“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师介绍:阿里山由连绵起伏的十八座大山组成,最高峰达到2600多米。山上树木茂密,荆棘丛生。请你想象一下,在漆黑一团中,他们如何翻越这一道道山岭的呢?

5. 真是吃尽“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一句。

6. (出示:“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可想而知,战斗有多么激烈!你能把现在内心的想法说给大尖哥和水社姐听听吗?

7. 这是为民造福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呀!(齐读)

8. 你能把激战恶龙这一个情节讲给同学们听吗?怎么才能讲得生动、感人呢?可以抓住课文中生动的词句,加上动作与表情,也可以用上自己的词语。学生练习后先在小组里讲一讲,推选一名同学上台来讲,教师相机点评、鼓励。

【设计意图】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能讲一讲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讲故事不同于复述课文,本册教材中课后要求讲故事的只有两篇课文,因此,本课的教学还承担着如何教会学生讲故事这一任务。本课设计了当堂练习讲“激战恶龙”的片段,把讲故事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并且在课堂进行了充分的练习,这样授之以渔,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讲故事。

三、 与编者相遇:个性感悟,凸显价值意识

1. 大尖哥与水社姐让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自己却化作两座挺拔的青山,默默无语、静静地守护着这一潭碧水,让我们深情地记住这两位英雄的名字,齐读最后一段。

2. 出示图片:这就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它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

四、 与作业相遇:拓展延伸,凸显阅读意识

1. 把《日月潭的传说》讲给爸爸妈妈听。

2. 推荐阅读《神农试百草》《女娲补天》。

【设计意图】 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品词析句、感悟表达,此时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趁热打铁,也是锦上添花。

篇10:《日月水火》教案设计

1、听录音看投影,了解“日、月、水、火”的演变过程。(图画—像形字—汉字)

2、逐幅看图教学生字。

第一幅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tàiyáng)

(2)太阳也叫“日”。

教学:日(rì)

(3)学生自学生字。

自学要求:看拼音读准音,看笔顺记字形,看图画想意思。

(4)自学交流。

(5)看图拼短句:hóngrì xiànghuǒ qiú。

(指名读,小组读。)

第二、三、四幅图教学方法同上。

(1)教学“月”时,学习新的笔画名称:横折钩,用有色电线折成笔画“横折钩”,然后用力拉直电线,让学生掌握新学的笔画是一笔写成的。“月”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里”。

(2)教学“水”和“火”两个字时,同时出示生字活动卡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笔顺相反。“水”的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重点强调“火”字的最后一笔是捺。

(3)借助拼音读短句,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先拼拼读读,再想想做做动作,达到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字的目的。

(4)运用多种方法读词语。如老师领读,学生领读,师生对读等形式,达到巩固所学生字积累词语的目的。

三、写字指导

“日、月、水”三字要居中写。

“火”字的第一笔,点要点到横中线。第二笔,撇高于点。第三笔,从竖中线起笔,穿过中心点向左撇出去。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收笔与撇要齐。

四、朗读课文

(1)听录音,跟着录音轻声读课文。

(2)自由读、同桌对读。

篇11:巴金日月教案及讲稿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提高朗读散文诗的水平以及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教学预设

1、明确课题,介绍作者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 “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多方面的贡献,但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是我国现代具有独特风格、在国外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小说家之一。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雾》、《雨》、《电》。1962年出版了《巴金文集》,1981年荣获但丁文学奖。这是一个“我愿意让自己化为灰烬的作家。”

2、音乐范读,学生圈点

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把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圈画出来。

3、学生质疑,师生交流(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2)要求学生针对文章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回答老师问题。问题预测

(1)作者写《日》,为什么还要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呢?这两个事情都有贬义,指做无意义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赞扬这两件事情呢?(2)作者为什么认为“月的光是死的光”?为什么在《月》中要写到姮娥去追寻冷月的传说?

(3)《日》和《月》之间似乎有对比之意,作者到底有表达什么?

4、问题探究,把握主题 A(1)飞蛾是怎样扑火的?为什么它值得赞美?(2)夸父逐日与飞蛾扑火有什么异同?

(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有很多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仁人志士,你能举出几个事例来吗?(4)巴金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B(1)日的特点是代表着光和热,那么月又有怎样的特点呢?(2)为什么在《月》中要写到姮娥去追寻冷月的传说?(3)写月的时候为什么会提到“某某人”、“什么人的面影”? C 两片短文,一个寒冷,一个温暖,放在一起,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

讲稿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巴金其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的追求光明的呼号。光明,这就是我许多年来在暗夜里所呼叫的目标,它带着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前面引诱我。同时惨痛的受苦的图画,像一根鞭子在后面鞭打我。在任何时候我都只有向前走的一条路。”

这段话摘自巴金在1935年10月所写的《写作生活回顾》。与其说写小说如此,巴金的散文同样也是追求光明的呼号,从今天要学的《日》、《月》两篇短文中就可窥见一班。

下面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两篇散文诗。2.首先是我们这节课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

3.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对巴金做下基本了解。这是一个“我愿意让自己化为灰烬的作家。” 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 “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以及背景介绍。4.预习检测。

5.下面就让我们来依次学习这两篇散文诗,首先是《日》,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由许拙老师朗诵的这篇文章,在听的同时,也请大家思考老师在演示文稿上提出的两个问题。

6.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句话,可以说,在传统的眼光中,飞蛾是渺小的不自量力,自取灭亡也带有一种贬义,那么这篇文章,在巴金的笔下,飞蛾成为了巴金大力赞扬的产物,那么为何作者要大加赞扬呢?可以说,巴金不仅是一位极其出色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有自己卓越独到思想的思想家,他对于事物的看法总是不落俗套不落窠臼的,这里我们就要回到之前的背景,文章作于1940年抗日战争之时,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民族的衰微无异于飞蛾,然而在这种危机的时刻,巴金以有力的笔触写下了这篇文章,飞蛾扑火是如此的从容不迫,明知道自己要死,要浸在油中,可它还是毫不犹豫、宁死不屈。一个“终于”令人感觉它不是在自取灭亡的无为牺牲,更是一种凤凰涅槃般地超脱。寓意昭然若揭,飞蛾即代表了无数为国献身的仁人志士,夸父也是如此,道渴时那种刻骨铭心的煎熬、临死前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都被心底的不灭追求所忽略、抚慰,以致献身了还不忘化作邓林,两个经典的成语虽然有着诸多不同:飞蛾实现了愿望而夸父没有实现理想,飞蛾在为自己孜孜追求而夸父是为大众做不懈努力,飞蛾很小、小到微不足道而夸父很大、大到要仰视敬畏。但两者又有着共同的心声:“我”要追求,追求理想,追求希望,追求光明的呼号。

因此可以说明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它们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象征着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赞美飞蛾,怀念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7.那么第二个问题。经过上一个问题的解答,这一个问题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见解。是的,从古至今,这样舍生取义的事也时常会在历史的天空里发出耀眼的光芒。那些仁人志士信奉“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地死”的诺言、恪守着“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的至理。在人生的旅途上,他们真正做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天悯人,做到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傲贞不屈,更做到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从容洒脱。于是巴金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声,甘愿做人间的飞蛾,不管过程是热,还是冷,不管有知觉,还是没知觉,即使化作一阵烟,一撮灰都在所不惜。

7.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日》这篇散文的结构。

8.上面是关于《日》这篇文章的讲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篇短文《月》。《月》是一场哀怨凄绝的追求.下面老师播放月的朗诵,请同学们细听并体会,感受一下巴金的月给你怎样的感觉,你从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了这种感觉,等会老师会抽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9.(抽同学回答)是的,是一种非常寒冷的感觉。

在巴金的笔下,素有美名的月亮似乎成了冰面人,皓月、圆月、明月的称呼都不及一个凉月给人的意外和惊心。冷光扑面、寒光侵身的背后不仅使作者“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更让人想起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凄清,和“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产生了共鸣,文中的月光是死的,是冷的。10.那么,“月的光是死的光”,这种凄清冷寂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写月的“冷”“死”有什么含义?联想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得出答案,前面说过,当时的背景正处于1940年抗日战争之时,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社会有三座大山,残留的封建主义,以日本侵略者为首的帝国主义,以国民党反动派为首的反动资本主义,因此社会现实黑暗,人民水深火热,正如这寒冷凄清的月让人感觉冷意和死意。

11.因此“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冷”“死”感情色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恨。“

12.那么还有一个问题,第一篇借用后羿射日,寄托作者的理想,象征着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那么同样,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要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里老师为大家拓展延伸讲讲嫦娥奔月的典故,姮娥奔月这一内容出自《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 但这些文章并没有把姮娥奔月的真正原因说清楚,然而在《楚辞•天问》中,却道出了姮娥奔月的根本原因。在“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时代,高高在上的姮娥为了爱情陪同倒霉的羿一同到凡间来吃苦受罪,但是在羿与河伯的妻子洛嫔开始有了恋情以后,姮娥便忍无可忍了。羿背叛了当年和姮娥的纯真感情,姮娥便有了偷药奔月的举动,她要成仙,她要摆脱,她更要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不管前景如何,不管月宫冷寒,也要找寻到真正爱着自己的“某某人”,可以说巴金的《月》赋予姮娥奔月恰如其分的诠释。13.因此“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14.《月》这篇散文总结起来就是,月光是冷的光死的光,代表当时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嫦娥奔月则代表作者内心的理想,即不顾一切地也要这个世界有所改变,可以说,《月》和前篇一样,都是有深厚的理想情怀意蕴的。

15.在日和月中出现了三种传统典故,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这三张是否有相似之处呢?两篇文章,两种基调,却有着同个元素,同片情怀——不论是飞蛾扑火、夸父逐日,还是姮娥奔月,他们都在追求,追求的道路不尽相同,追求的结果有好有坏,但只要心中有了一份追求,一个理想,那就什么都不在话下了。

16.“飞蛾扑火,“终于死在灯下”,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总算“得到了光,也得到了热”。由飞蛾作者进而联想到夸父“追赶日影,渴死在 谷”,与飞蛾的葬身灯下情同、理近。嫦娥奔月,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他们为了自己的追求,百折不挠,坚韧顽强,心甘情愿,在所不惜。”

17.因此,由日到月,由发光发热到冷冰死光,有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如烈火般的奋不顾身,也有嫦娥奔月式的决绝毅然。巴金以坚实的笔触饱满的情思告诉我们,与其寒冷寂寞地生,到不如轰轰烈烈地死,这也是19世纪30.40年代无数前辈先烈用行动告诉我们的真理。

18.巴金曾在其1935年10月所写的《写作生活回顾》中说,我有的是激情,有的是爱憎。对每个题目,我都有话要说,写起来并不费力。我不是在出题目做文章,我想,我是掏出心跟读者见面。这也许这就是追日和奔月背后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吧。

上一篇:鲁滨逊漂流记电影观后感250字下一篇:机械波教案整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