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见习期工资待遇

2024-05-04

船厂见习期工资待遇(共4篇)

篇1:船厂见习期工资待遇

1.外高桥,2500(税后),(不实,请高手指正)

2.沪东,3100(税前),(不实,请高手指正)

3.江南,3000—3400(税前),五险一金,第二年转正4500,3人空调寝,水电费自付,免费午餐一顿。

4.澄西,到手工资2100—2200,3人寝带卫生间,转正后据说有半年和年终奖金,金额不详,免费午饭一顿。

5.龙穴,3300(税前),住宿补贴200,员工要交住宿费,200左右,供免费早餐,见习期半年。

6.广远,2800(税前),在新厂区有30+5(饭)/day。

7.广船国际,2500(税前),二室一厅的套间,估计是4人寝。

8.熔盛,3000(税前)

9.黄埔,2700(税后),2人间,一年见习,转正后技术部3500,生产4500……

10.青岛北海,2000(税前),二室一厅4人间,免费午餐。

11.上船,2500(税前),一年见习,第一年,有崇明岛宿舍和市区的宿舍(后者只为毕业生免费提供一年,一年后有500补助/月),免费三餐。

12.天津新港,2000(税前),2人间,自己租房有500/月住房补助,13.福建东南

14.舟山中远,2000多每月。

15武汉青山,2800(税前),转正后4000—5000,员工宿舍+住房补贴

16.中海,5100(税前)

篇2:关于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国家公务员

2008年底,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要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同时对离退休人员发放补贴。2009年1月已经悄然过去了,据了解,很多省份没有落实这一政策,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教育办得好不好是关系到民族兴衰、国家存亡的大事。”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呢?温家宝总理说得好,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进步靠的是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靠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所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就证明了这一点。日本当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教师的工资必须先于县长的工资发放,教师的工资如果落实不了,县长就不能领工资。可见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因为教育如此重要,国家才提出了“科教兴国,教育为本”的战略决策。

可是时至今日,国家对教育的很多法律政策未能落实。比如,1993年中国就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是直到2007年这一目标也未达到,而当年世界的平均水平为7%。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是直到现在,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于是才有了上述的国务院的发文。

重视教育,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地位,让教育成为受人尊重和向往的职业,这样才能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提高教师的地位,首先必须提高其经济地位,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提高了,可教师工资的提高为何如此之难?难道真的“此题无解”吗?其实不然。问题不但可以解决,而且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目前全国中小学教师约1200万,义务教育教师约1000万,假定每人月收入提高1000元,每年全国的中小学教师涨工资的花费不超过1500亿元。2008年中国的GDP约30万亿,国家财政收入突破6万亿。国家只需拿出GDP的0.5%或者财政收入的2.5%就能完全解决问题。

如何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有三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是中央政府不“甩包袱”,肩负起自己的职责,真正落实“4%”的法定义务。GDP的0.5%就能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问题,GDP的0.5%也能解决高等教育中“上学难”的问题。可见,中央政府只要把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由现阶段的3%提高到法定的4%,就能解决我国目前教育领域的主要难题。

二是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将教师工资纳入公务员工资序列管理。在美、英、法、德、日、韩等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是特殊公务员(或准公务员),作为特殊公务员的教师,工资待遇完全按国家公务员管理。只是因职业不同,而与其他一般公务员有一些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比如没有行政级别,但可享受带薪假期等。我国可借鉴这一制度,修订《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对教师工资水平的表述,将教师工资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

三是改革义务教育经费划拨方式。我国的教育拨款体系应进行改革,可尝试建立把教育经费直接划拨到学校账号的新体系。可资借鉴的例子是法国,其中央财政甚至通过国民教育部把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直接划拨到他们的个人账户,从而承担了7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

篇3:大学生工资待遇不如民工活该!

这不禁会让人发出一声叹息:瞧这弯路走的,还真不如别上那么多年学,直接打工算了—还能多积攒点用工单位越来越看重的工作经验,少让老爹老妈含辛茹苦几年。

要为这个违反常理、在全世界都显得无比怪诞的现象辩护,只需要简单地从大学生自身找原因就可以了:比如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比如知识丰富,能力低下;再比如学非所用,浪费青春等。

但似乎这个责任更多应该由中国教育体制来承担:持续多年盲目的扩招、片面追求毛入学率、落后于市场需要的学科设置、日益利益化的办学宗旨,种种这些,怎么样保证学生质量?毕业直接可以加入无竞争力俱乐部了,靠什么谋生呢?

深层次分析,随着社会不公的加剧,拼爹游戏的盛行,即使侥幸没被教育毁掉,走出校门也会面对潜规则叠成的重重关山。本来应届生还可以通过国考改变命运,现在这扇大门也关上了,只好放弃人才这个光荣称号,和民工一起进入劳动力市场竞争岗位。

当然,大学生也不是高人一等,学了中文去卖猪肉、学了经济管理去当掏粪工,学了党史去摆地摊都是人家的自由,但结合他们付出的教育成本和国家投入的教育资金资源,要当成时代先锋全面推广其先进经验似乎有些昧良心,有关部门和高校至少应该反思下。

除这些因素,尽管国家都在提倡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但结合目前中国企业在世界产业链最低端的现状,急功近利的山寨化风潮当道,市场主体也是创新主体的民营企业落实国民待遇遭遇体制关山,国进民退下的垄断有加剧趋势,不仅阻碍市场发育,更为就业不公推波助澜—和民工一起去劳动力市场的大学生有一个是权贵子弟吗?

也就是说,大学生工资不及民工,一方面是经济结构调整短期难以到位带来的,另一方面则是教育理念滞后、社会制度不公的产物。

平心而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职业前景要普遍好过民工。不少人忍受低工资待遇也是为未来积累经验和阅历。一旦中国劳动力红利年代终结,产业结构升级完成,知识技能化人才肯定会成为职场王者。

当然,要完成这样的升级换代,不仅需要大学生主动转变观念,主动承受阵痛,还需要教育、社会体制做深彻的改良。就拿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垄断央企来说吧,既然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地方,又属于全国人民所有,又天天说需要高端人才,咋就不能在招工的过程中真正借鉴国考,全员公开招聘呢?

劳动最光荣,职业无贵贱,都是社会主义的贡献者。前提是:为每一个人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博弈环境,实现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择业—而不是简单服从社会需要。毕竟,每一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篇4: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现实考察

“尊敬教师”和“教师获得报酬上的成功”是一体之两面。尽管当前中国社会给予教师较高的敬意, 教师的职业声望迅速提高, 但教师的工资收入长期处于社会中下水平。笔者的研究发现, 从1994—2002年教师工资在劳动力市场各行业 (十六大行业) 的排位一直在十位至十三位之间波动, 处于下等至中下水平。2003年的十九个行业中, 教师工资排第十一位, 2004年教师工资下降一位, 排第十二位。仍处于中下水平。教师工资没有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教师工资应处于社会的中等偏上水平的指标[2]。可见, 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其所担当的重要的科研和教育任务极不相称, 教师劳动的价值量与工资报酬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学校出现教育质量问题、出现人才流失及教师队伍质量下降等问题。本文将就教师工资多年来依旧偏低的症结进行粗略分析, 并且关注教师工资待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

一、教师收入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 工资难以达到合理水准的症结分析

教师劳动报酬有许多相关因素决定, 我们拟从报酬政策的支付能力、劳动力市场和工作三个方面分析教师工资与价值背离的症结所在。

症结一:非营利性学校的教师工资以行政机制为直接决定机制, 但政府报酬政策之支付能力较低。

现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经济报偿不仅仅是成本和费用, 当其成为促使教师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预期目标的强有力的工具时, 它就成为一种资产。英国著名战将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1961) 就曾指出:“薪水不高的教师通常是孤陋寡闻的, 其接触面和生活方式受致命限制, 让这种人向学生教授连他自己都一知半解的东西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学校的教师必须是一流的, 并付给相应的报酬。”[3]

中国许多政策都向教师倾斜:要让教师成为人们最羡慕的职业;《教师法》规定,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并逐步提高;《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 “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然而摆在世人面前的却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中国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不仅低于发达国家,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 始终在2%~3%之间徘徊, 连3.5%也没有突破[4];“目不识丁者腰缠万贯, 满腹经纶者捉襟见肘”, “臭老九不臭了, 但穷教师还是穷”, 在某些省市甚至出现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现象;教师转行、兼有“第二职业”、下海之热潮席卷全国。

非营利性学校的教师工资以行政机制为直接决定机制, 即教师的劳动报酬来源于国家教育投资中教育事业费。但政府的支付能力较低, 向教师报酬倾斜的政策并未付诸实际, 教师工资在社会工资比价体系中的地位无实际提高, 从而造成教师行为的短期化。

症结二:学校———计划经济最后的一块保留地, 劳动力市场强大的冲击波全方位地向学校辐射。

“谁力求支付最高的工资, 谁就是最好的企业家”, 企业越发明白企业中“无人则止”的道理。大型的优秀企业为在吸引人才中获胜, 定期进行报酬调查, 用以确定整个劳动力市场内的现行工资率;在确定工资率时参考生活费用指数, 使工资增长与生活费用增长大体一致。这样, 劳动力在企业内可遵循比较利益原则自由选择流动,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毋庸讳言, 中国教师的工资由政府有关部门界定, 教师的劳动没有市场化。教师劳动的价格没有比照相应时期劳动力市场的收入水平, 而是机械的对照国家行政机关工资制度模式, 以“官本位”为基础, 人为地分割教师的知识含量、贡献大小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内在关系, 从而抹杀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扭曲了教师的劳动价值, 降低了教师工资的标准。另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 劳动力市场的兴起, 教师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劳动力资源, 其流向必然受劳动力市场价格的调节。而学校仍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的人事管理模式, 以档案管理制度非理性地阻碍教师劳动力的正常流动。这样自然无法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 无法达到帕雷托最优, 反而加剧了教师的隐性流失。

症结三:工作分析与绩效评价的不完善以及职业计划的缺乏, 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成就的需要。

详尽的工作分析、系统的绩效评价与有吸引力的职业计划对教师成功扮演社会角色乃不易之论。那么, 何为工作分析 (job analysis) ?工作分析将确定教师完成各项工作所需的技能、责任和知识, 为教师接受何种继续培训以及进行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同时让教师了解工作的价值所在。那何为绩效评价 (performance appraisal) ?绩效评价能正式考察教师工作业绩, 及时指出教师优缺点及潜能, 为增加教师待遇提供合理、公平的基础, 更有利于教师将来工作的开展。至于职业计划 (career planning) , 就是为每位教师筹划有吸引力的、适应自身的职业发展路线, 充分考虑每个教师的志向和能力, 真正体现教师劳动价值的计划。但由于中国工作分析与绩效评价的不完善以及职业计划的缺乏, 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成就的需要, 工作过程中缺乏满足感与成就感。

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现实依据, 一个必须重新审视的问题

1. 外部环境

经济:在韩国, 工业迅速发展, 使得一部分有能力的教师脱离教育界而去谋取收入更丰的职业, 这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5]。众所周知, 当一国经济低迷时, 人们的就业选择范围较小, 工资变化对劳动力的供给影响不大;当一国经济形势较好时, 就业选择范围较广, 工资的变动则对劳动力供给影响较大。中国经济体制的成功改革, 给中国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经济的崛起, 扩大了教师竞争半径、增强了教师的竞争强度。如何保证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 这是中国在经济腾飞和教育扩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社会:李强教授在其《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两个阶段》[6]一文中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明显地分成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社会边缘群体容易进入新体制, 最先介入市场, 迅速的享有了新体制所到来的利益。因此这一阶段普通工人、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相比之下, 社会中心群体———国家干部、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 他们和原来的体制联系密切, 较少与市场结合, 收入没有很大的上升。随着市场发展的深入推进, 社会结构转型进入第二阶段, 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到高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业等。这些领域的社会核心群体介入市场后, 由于知识技术各方面的优势, 明显的在经济上和利益上有了很大改观, 所以这一阶段表现为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应有很大的提高。

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并且协调就业决策的市场成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 是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价格反映劳动者质的差异, 通过工资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 劳动力市场上的制度性分割及用户籍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阻碍劳动力正常流动的情况已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与指责, 中国正努力改变这种不良状况, 促使劳动力市场的良性发展。作为劳动力资源的教师, 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流动必然受到劳动力价格信号的调整。

政策:中国过去的公共福利支出制度是以与低工资制度并存为前提的。现在出台的一连串政策———医疗制度改革、福利房制度改革、高等教育交费入学等, 减少了公共支出, 增加了个人的经济负担。这些新政策制度的顺利执行是以人们具有相应的经济承受能力为前提的。因此, 国民收入应向个人倾斜, 使人们实际收入大幅度提高。

2.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从学校和教师自身两方面进行分析

学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社会、家庭和个人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高工资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学校从而对人才有更多的选择和比较, 才能“优中选优”。另一方面, 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 国外力量进入中国办学, 面对国际间教育实力对比及争夺教育市场的压力下, 学校求得继续的生存与发展, 高素质的教师资源是前提。

教师需求:亚当·斯密说过:人的肠胃容量很小, 但人在其他方面的欲望则是多得难以满足的[7]。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拥有货币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因为货币是交易的媒介, 又是价值的尺度。在当前, 劳动是人们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 劳动获得收入, 收入满足更多需求。

价值观:““君子言义, 小人言利”, 过去人们谈“利”色变, 追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境界。改革开放后, 人们更看重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无私奉献固然是一种美德, 但在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和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晋升机遇、获得更能施展才华的环境和更为优厚的待遇, 普遍被看做是人生价值更为具体而实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高天明.国外教师工资的发放及管理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 1995, (5) .

[2]栾俪云.现实与差距:和谐视野下的中国教师工资水平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1) .

[3]蓝劲松.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143.

[4]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244.

[5]兰英, 易连云, 亚洲部分发展中国家普教师资质量现状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 1993, (4) .

[6]李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两个阶段[J].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 1998, (3) .

上一篇:异议申请书下一篇:“市机关事务管理局2012年计划”政府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