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三生教育

2024-05-12

浅谈学校三生教育(精选9篇)

篇1:浅谈学校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

一、用语文教学内容来扩展生命教育。

1、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生命本源教育。《生命 生命》。

2、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生命的价值教育。《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用语文教学内容来进行生存教育。

1、运用语文素材渗透生存教育。《地震中的父与子》。

2、运用语文素材进行挫折教育。《孔子拜师》。

三、将语文教学内容作为生活教育的新鲜事例。比如:三年级上册中教学的《美丽的小路》、《我不是最弱小的》。

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文化方方面面的思想。它不能脱离它所表达的内容而孤立存在,其中就有兼顾生命教育的传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剥离了技术至上的解构主宰,确立了文明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终极价值等已成为基本的教学思路。在这样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与质量,显然很有必要。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一个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积极向上的生存观和乐观健康的生活观,是语文教学的又一根本。作为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学和“三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为“三生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三生教育”之花开出艳丽的花朵。

看了学校三生教育的读者还看了:

篇2:浅谈学校三生教育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三生教育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三生教育总结1

“三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三生教育”是一次教育上的变革,因为它是一个从理论的高度把我们长期以来模糊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观念,清晰的展现出来的过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途径培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需要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个体。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我认为更具人性和可操作性。“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一个人的生命也不过短短几十年,而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可以把握时机,通过教育,奔放让人震撼的光彩,在有限的生命里去享受无限的快乐。从心灵深处去领悟生命的可贵,总需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撑起一张属于自己的风帆。

在学习中,我们必须适应环境,学会生存。在生活的路上,难免有困难,挫折,失败,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幸。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它们,把这些当成是在磨砺自己的意志,这样我们才能适应这个社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生活下去,才不会被淘汰,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在生活中,积极乐观的看待问题,要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我们失败过,哭泣过,但是我们没有倒下,我们仍然坚强的站立着,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去创造更大的奇迹,去缔造更多辉煌。

通过生命教育,我们应该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真爱生命,促进生命积极健康发展,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存教育使我们应该清楚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技能,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生命教育使我们应该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报告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团体、民族、国家及人类的幸福生活。

学校三生教育总结2

三生即生命、生活、生存。三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三生教育是一次教育上的变革,因为它是一个从理论的高度把我们长期以来模糊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而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可以把握时机,通过教育,奔放让人震撼的光彩,在有限的生命里去享受无限的`快乐。从心灵深处去领悟生命的可贵,总需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撑起一张属于自己的风帆。

在学习中,我们必须适应环境,学会生存。在生活的路上,难免有困难,挫折,失败,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幸。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它们,把这些当成是在磨砺自己的意志,这样我们才能适应这个社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生活下去,才不会被淘汰,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在生活中,积极乐观的看待问题,要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我们失败过,哭泣过,但是我们没有倒下,我们仍然坚强的站立着,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去创造更大的奇迹,去缔造更多辉煌。

篇3:浅谈学校三生教育

关键词:三生教育,学校德育,思想品德,高校教育

0 引言

面对精神生活落后于经济生活这一状况,世界各界人士都意识到了:必须在发展经济、进一步提高物质文明水平的同时,塑造新世纪的人类精神文明,尤其是要提高各民族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展现人们新的道德风貌、精神境界。学校教育中,语文是学校重要的基础学科,研究表明,利用语文教材、语文课堂教学来进行德育教育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本文笔者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

对于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界定。我们这里的生命教育选择的是学校生命教育。“学校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生存教育、死亡教育、生命美育、人生观教育。”[1]综观以上几种观点,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生命的起源教育;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教育;死亡教育;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1)生命的起源教育,如《盘古开天辟地》课文说的是一个关于人类的老祖宗创造世界的过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2)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教育,如《吾家有女初长成》中的“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是美的。”给生命的成长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这是对生命的尊重。(3)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如《紫藤萝瀑布》通过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永恒,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这里用紫藤萝的勃勃生机,来歌颂生命,来表现作者对生命意义的追求。(4)死亡教育。在《金盒子》练习二中,“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试给作者写一封信,表示慰问。”这一题目的设计,让学生知道人的生命历程中不仅有必然的生老病死的正常死亡,而且有可能因各种变故造成不正常死亡,并没有什么不好。

2 语文教材中的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中提到的“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这点实际上可以等同于我们的另外一种说法,叫做环境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主要是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价值观、环境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2]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所反映的环境道德教育思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反映人类对战胜自然充满信心与向往的,如《愚公移山》。(2)反映人类借助自然环境来抒发思想感情的,如《过故人庄》。(3)反映人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的,如《莺》、《爱莲说》。(4)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贡献的,如《种树‘种到’联合国》。(5)反映人类对自然成功改造的,如《苏州园林》。(6)反映人类对成功改造自然充满信心的,如《向沙漠进军》。(7)反映人类对自然的充分认识的,如《大自然的文字》、《看云识天气》、《食物从何处来》。(8)反映人类对自然充分赞赏的,《春》、《济南的冬天》、《心中的鹰》。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地认识自然、感受自然,逐步形成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3 语文教材中的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到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这些内容,在语文教材中同样有所体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课程目标”部分,对“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两个部分的要求,就能很好地体现“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如“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这是生活技能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要求。“能用普通话交谈。”这是最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综合以上三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三生教育”是我们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应该随时随地注意的问题,应该随时随地进行的教育。同时,我们在充分肯定了通过语文教材、教学来渗透“三生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基础上,在我们的其他学科,如历史、数学、地理、生物等非专门性的德育课程中,也可以考虑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来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大众传媒、节日庆典活动、生活环境等的利用,通过这些途径来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的方式将“三生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王学风.中小学生命教育论纲.载教书育人,2003,(01).

篇4:浅谈聋校中的“三生教育”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

一般认为,全面发展教育是促使人全面发展或培养人全面素质的教育,在我国主要指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这也就引申出了当今的热点话题——“三生教育”。即所谓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我想,对于生理和心理都相对不正常的聋哑学生来说:这几方面尤为重要。作为聋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让聋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更要提倡他们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这样他们才能学会生存,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生命教育——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之教育

聋哑学生觉得自己不是正常人,常常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和多疑心理。他们敏感、孤僻、封闭,对人缺乏基本的信任,不太愿意跟健康的人交往,却无时不在疑心人们的议论,无时不在担心来自周围的嘲笑与歧视。所以他们对待生命往往是很消极的。那么在聋校怎样对聋生进行生命教育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教育者须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聋校开展生命教育,教师自身须首先对生命有个清晰的认识,并在教育过程中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尊重聋生,尊重聋生的生命。其次,教师要细致了解聋生,了解聋生个体成长的点点滴滴。这就需要老师心系学生,不仅与学生个体深入沟通,还要密切联系聋生家长。最后,教师还应善于利用一切教育条件和资源,让聋生体会到生命的力量与美。

2.培养聋生积极的生命情感

生命教育应以认知新生命为起点。可以通过科教片引导聋生了解母体怀胎十月的历程,感受一朝分娩的艰辛;教师可结合学科教学,通过引导聋生观察大自然,欣赏动植物标本,让聋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还可以通过聋生从影视传媒中了解到的时事新闻来感受生命的可贵,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人们对生命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進而引导聋生欣赏生命、尊重生命。

3.加强聋生的法制观念

聋哑孩子的性格普遍比较任性、暴戾。当他们的要求或意愿不能得到满足,又无法有效沟通时,往往会感到非常委屈和无助。于是,划破手指、割腕、跳楼等自残行为时有发生。另外,聋生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要加强聋生的法制观念可以从媒体报道中感知,用感性的材料、形象化的方式把学生潜在的法律意识挖掘出来并加以激活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二、生活教育——生活目标与生活体验之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要想使聋生也成为一个懂得休闲、懂得工作、懂得生活的生命丰满的人,我们不能不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在聋校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具体经验结合起来,使课堂内容生活化,变有限的课堂为无限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另外,在聋校生活中老师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聋校生活中老师要与聋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平等相处的关系,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那种“管人”的形象。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困难和心理需求。能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消除隔阂。让学生能真正热爱生活。

三、生存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21世纪提出的教育口号是“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生存教育是从培养人的各种生存生活能力的角度去强调教育,以发掘人的各种潜能,增强人的生存生活意识和能力,使之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聋哑孩子因从小丧听失语,接受外来信息的渠道受限,生活能力也相对落后于正常的孩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惶惶不安或知难而退。因此,着力加强聋生的生存教育是目前聋校的重要课题。

1.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竞争,自强不息的竞争意识是现代人成功的基本条件。实际上,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处处充满着竞争。考试成绩的比较、三好学生的评选、运动会上的拼搏等等。要想让聋生适应社会,其自身就要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在教学中,可以多处通过一些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人物事迹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明白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成才,对家庭的安康、幸福,还是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还要让他们明白,虽然身体上有残缺,但是内心要强大,同样要做到自尊、自强、自爱。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聋生的生存能力

聋校的课程改革中提出“符合当前聋校教育实际需要的一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二是适应聋童的发展。在聋校中的生存教育就是要让聋生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生存价值。特校老师不仅承担着传道、解惑的责任,更要担当一个生活的引领者和心理的疏导着的角色。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保持健康心理和乐观豁达的胸襟;更要处处教给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生存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以及财物的安全,发生火灾怎么办,受人欺负怎么办,面对坏人怎么办等;指导学生独立进入社会和别人相处的方法。如上街购物、参加活动等等。在指导的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给学生做出如何生存的榜样,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生教育”作为一种系统的、全程的教育或教育理念,自始至终都蕴含着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及其基本精神,丰富和发展着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核,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气息。

参考文献:

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01.

篇5:学校开展“三生教育”的自查报告

开展“三生教育”的自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昭阳区苏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三生教育”的自查报告

昭阳区教育局:

我校在昭阳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根据《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意见》(云高工【2011】20号)精神及《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三生教育”的通知》(云高工【2011】13号)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顺利开展“三生教育”。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三生”教育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领导,科学管理,苏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了“三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乔家奎(苏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

副组长:陈关雄(苏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副校长)成员:三、五、七年级各班主任、三生教育教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务处,使“三生教育”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效。

二、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三、五、七年级每班每周安排一节三生教育课,安排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上课,做到每个学生有教材,教师有教学计划、有教案。

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和组织比赛为辅的形式开展“三生教育”。教师组织 “三生”教育实践活动。本着“以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原则,制定了《苏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三生教育实施方案》,广泛宣传,认真动员,通过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宣传途径,对什么是“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分别指的是什么?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进行了生动、活泼、有趣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师生都对三生教育有了认识。知道了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三者密不可分,互为条件、相辅相成。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大力向学生家长宣传实施“三生教育”的意义、目的和内容,让广大学生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参与“三生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良好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成人、成才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内容,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的能力。

三、以活动为载体,多种途径开展“三生教育”

1、消防教育活动。学习火灾的危害性、诱发火灾的常规原因,如何沉着冷静的应对火灾现场的自救、熟知各种逃生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学生在生活中高度重视身边的火灾隐患,提高自我的消防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和杜绝火灾发生;组织学生参与消防安全模拟逃生演练,使学生学会在火灾现场的安全避难技能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增强自救生存能力。

2、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学习防震逃生技能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等此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培养学生能自如处理所面对的发生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自救知识对自我人生的深远意义。开展此类教育旨在使学生对自救知识有一定的储备,以应对生命中不可预测的意外,培养学生保护自我生命的意识和能力,提升生理生命的质量。

3、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三生教育”,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文化、科技、艺术、体育活动,因地制宜地设立文化走廊、德育走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组织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生教育”学生活动、团队活动。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三生教育”,学校在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团队活动、主题班会中渗透实施“三生教育”。

四、存在的困难

“三生教育”是一门新课程,在没有教学参考书的情况下,如何上好这门课程存在很多实际困难,好多活动课不知从何下手。希望上级部门能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教师们更快走进课程,学习新理念。

总之,通过深入开展“三生教育”,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能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生教育”是一门很有价值,有意义的教材读本,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多学习、多交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当中继续广泛、深入的开展三生教育,让我们的教师走进学生、享受工作、快乐生活;让我们的孩子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它不但教育了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而且也给我们教师带来新的思考和挑战。

苏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篇6:永兴乡中心学校三生教育实施方案

中心校、寄宿校、各村完小: 为进一步落实2011年10月21日云南省三生教育大会和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学校四五六有八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本校实际,在学生中组织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创新精神;坚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高尚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人本性原则,使教育成为发展人的教育。

2、坚持实践性原则,以实际性教学和养成教育为主要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丰富体验、学到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和树立观念。

3、坚持开放性原则,大胆借鉴和吸收一切成功经验,面向社会、面向家庭,以开放的思维推进工作。

4、坚持整合性原则,整合管理、教师、课程、活动资源,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和勤工俭学教育资源构建整体合力。

三、“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的过程;“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着力于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实施“三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三生教育”着眼于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高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问题,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教育,是从人生的起点上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三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三生教育”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组 长:李顺海 校 长 副组长:涂丛源 书 记 组 员:

姚建国 政教主任 王天文 教务主任 沈孟清 总务主任 王清燕 少先队辅导员 王关容 妇联主任 张顺清 教师手拉手负责人 李顺友 中心校校长 罗光建 寄宿校校长 王顺敏 永兴村完小校长 刘祖文 基度村完小校长 张邦强习好村完小校长 姚建林 安科村完小校长 王官有 坝山村完小校长 钟腾辉 思目村完小校长 王苏祥 马鹿村完小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姚建国兼任,负责具体工作。

五、“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2、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3、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4、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六、“三生教育”实施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与学科整合。教师认真上好“三生教育”课,同时在各学科中渗透“三生教育”。各学科均把“三生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如在《品德与社会》中,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生活观、生存观的正确引领,进行理想与责任的教育;语文学科发挥语文课文所蕴含的优势,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数学课中进行逻辑思维教育,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课中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课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审美情趣;卫生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展“做勇敢孩子”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从那里来”等健康教育活动,“走近青春”青春期教育活动;体育课中,把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顽强毅力融为一体。坚持将“三生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把“三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广泛宣传与教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晨会.宣传栏、板报、校园广播、校园文化长廊、校园期刊等教育资源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促进“三生教育”的广泛开展。

3、突出实践活动的育人理念。结合学校安全工作,突出实际抓好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教育。以汶川大地震为事例对生命与大自然的抗争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在自然灾害来临之际,在突发事故中,如何经受考验,让学生了解相关常识,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有效方法,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现场紧急疏散演练,并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等,感受生命的顽强,领悟生存的智慧;开展“成功,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开始”的生活教育实践活动。

4、少先队主题活动促学习教育。学校少先队主要组织开展“畅想生命”、“ 生存是一种选择 ”、“守护生命”、“以生命握手”、“热爱生命•智慧生存•幸福生活”等少先队主题活动及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接受“三生教育”,彰显了“三生教育”注重体验的理念,让学生真正地在活动中学会生活,在活动中理解生存,在生活中读懂生命。

5、阅读好书,感悟人生。阅读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增长智慧的重要途径、结合“三生教育”的内容,向孩子们推荐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经典作品。如阅读《影响世界的一百位伟人》《伟人传记》等,引领孩子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推荐孩子们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孩子们了解人生的挫折与磨难,感受人性的辉煌,树立正确的生存观、价值观;推荐孩子们阅读《爱的教育》感受人性的博爱,增强世界观的认识;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品味生命的质朴与美好、懂得珍视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并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诵读小明星”。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热情,让书籍滋养孩子们的生命,引领孩子的健康成长。

6、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生影响的重要作用。

七、“三生教育”实施途径

1、强化课堂教学。保证必要的学时,使“三生教育”的内容通过教材和课堂进入学生的头脑。同时,充分挖掘其他课程中有关“三生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2、突出实践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小学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继续进行防震防灾演练、道路交通安全我知道、争当文明小使者等实践活动。通过演习、观摩、达标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我,认识世界,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

3、注重文化育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一直是永兴中心学校富有特色的德育创新活动。必将继续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及其它主题鲜明、特色显著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落实三生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点:感恩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4、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强化课堂教学。每周各开设一节“三生教育”课,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教真育爱。

5、抓好家庭教育,学校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提高学生家长的认识,取得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

6、抓好社会教育,学校主动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长效机制,主动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为组织开展“三生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充分利用好勤工俭学教育基地让学生学会生存,感悟生活,珍惜生命.8、抓好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人成其为人, 成其为有价值的人, 成其为幸福的人.八、经费保障

学校将根据“三生教育”各项工作计划,测算并安排“活动费、奖励费”等各项工作费用,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九、评价与考核

1.以政教处为主,采用多元化的综合测评方法,以开卷考、写心得体会、撰写小论文等方式,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考核和评价。

2.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孩子的评价等。3.注重对学生在情感、态度等隐性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价,更加关注“三生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4.最终采用“等级+评语”模式进行评价。评语为由班主任综合各方评语作出的总结性评语。

总之,“三生教育”是一项创新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新工作,我们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积累经验,将以“三生教育”为契机,抓好学校各项工作,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释放他们的生命激情,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灿烂、更亮丽!

珍爱生命

智慧生存

篇7:浅谈学校三生教育

2013年云南省“三生教育”示范学校公示名单

(19所)

云南财经大学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云南农业大学属中学

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

会泽县东风小学

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

牟定县安乐中学

开远市西湖小学

文山市第一幼儿园

江城县国庆中学

景洪市嘎洒镇嘎栋中心小学

弥渡县密祉乡初级中学

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

宁蒗县大兴镇红旗中学

临沧市临翔区幼儿园

篇8:浅谈学校三生教育

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云南省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以下简称“三生教育”) , 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得到了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的认同。教育部派出的专家考察组认为, 云南开展的“三生教育”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有鲜明的时代教育特征, 有深远的现代教育价值意义。

1.1 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运用身体练习、健康知识学习等手段,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 重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锻炼身体的意识与能力, 使学生受益终生。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及各单项选修课, 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 由学校或学生自行组织, 以学生发展身体, 增强体质, 愉悦身心,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课余体育锻炼、训练、竞赛等多种组织形式。

1.2“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 提升生命质量, 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 掌握生存技能, 保护生存环境, 强化生存意志, 把握生存规律, 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 掌握生活技能, 实践生活过程, 获得生活体验, 树立正确生活观念, 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三生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 “三生教育”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 从人生的起点上逐步建构个体成长的基础,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三生教育”体系有机地整合了现有教育资源, 全方位地推动了传统教育理念变革, 使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学校体育在“三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2.1 学校体育能很好的融入生命教育

2.1.1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著名论断。生命运动是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生命在于运动的内涵是:生命的产生在于运动, 运动是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 没有物质运动就不会有生命的产生;运动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要维持生命体存在, 离不开物质运动;生命的发展在于运动, 运动又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其外延是:生命运动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运动, 更包括人类生命体运动;对人体生命来说, 不仅包括宏观的躯体运动, 还包括微观的细胞运动、分子运动等诸多运动形式;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 正如古语云:“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2.1.2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佳途径

体质是人体的综合质量, 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 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高度概括了体育与体质的关系。影响体质的因素很多, 如遗传、环境、营养、教育、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 在这些因素中学校体育锻炼, 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了血液循环, 加强了新陈代谢, 增强了骨骼的坚固性, 同时还能促进骨骼的生长;肌肉血液供应充足, 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储备能力增强, 可使肌肉强健;在运动过程中, 完成各种复杂多变的动作可提高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的伸展性能, 扩大关节的活动幅度, 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体育锻炼使心脏重量增加、容积增大、心脏变得更有力, 血管弹性、心输出量增加, 可有效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2.1.3 体育锻炼能促进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目前,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证明:有氧代谢运动可奇迹般地扭转神经紧张, 让抑郁症等恶性症状得以治疗好转;运动锻炼, 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 消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持续一年以上的锻炼能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长期锻炼, 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明显。全面的身体锻炼和适宜的运动竞赛, 能显著地松弛人们紧张的精神, 改善人的自我感觉, 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满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友谊的需要, 消除沮丧和失望情绪;这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消除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

2.2 学校体育能很好的融入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等方面进行的有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从而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健康地发展。体育来自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 为了获得生存条件, 学会了跑、跳、追逐、角力、投掷, 或模仿鸟飞、兽走、鱼游等技能, 学校体育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预防并降低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意外事故的发生, 让学生体验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 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提高生存质量。

2.2.1 学校体育能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学校体育使学生展现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体育教学的环境是开放的, 但又是有规则的, 学生在活动中必须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教师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 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 教育学生掌握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事故引起的极端情况下应有的行为准则, 从而学到一些必要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以后的社会生活, 提高生存质量。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 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 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2.2 学校体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

教育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顺应自然规律, 使人类更好的生存。生存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健康体质, 需要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坚定信念, 需要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需要在灾难来临时保全生命的技能和智慧……在生存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俱佳的前提下, “体能”是“生存”的基础, “技能”是“生存”的保障。学校体育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付诸于实践, 练就良好的身体、稳定的心理、过硬的技术, 不断提高生存技能。

2.2.3 体育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学校体育重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与能力, 养成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为了检验学习锻炼的效果,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举办体育竞赛是非常普遍和必要的。在体育竞赛中要充分发挥个人、集体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才能取得最佳成绩。参加体育竞赛, 可以使压抑已久的表现欲充分释放, 实现自我价值, 增强自信心, 协调人际关系, 发泄和转移不良情绪, 摆脱平日过重的心理负担;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培养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勇敢坚毅、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可以体验在竞争中的胜败得失, 乃是人生的平常事, 不必大喜大悲而伤心劳神;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素质, 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经得起各种逆境的考验, 顺利完成学业, 远离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提高将来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

2.3 学校体育能使学生弘扬体育精神热爱生活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 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 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 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 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 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在去年召开的两会上, 代表委员就呼吁加强学校体育推进素质教育, 国家需要体魄强健的青年一代。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说:“我今年7 1岁了, 精力还很好, 我在小学、中学的时候就很注意锻炼。体育锻炼教给我不服输、力争上游的精神, 就像跑一百米, 你是1 2秒, 我就要跑到11秒8, 在我的工作中, 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一直支撑着我。”除了是著名的“抗非英雄”, 还是一位体育健将。据说北京大学医学部 (原北京医学院) 至今还有他创下的几项运动纪录无人能破。广州亚残运会和北京残奥会所有的运动员都用不屈服命运的奋斗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运动员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体育改变了我的人生。”残疾人在运动场上的一举一动, 都是对旁观者心灵的一次次强烈震撼, 激励着健全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不断奋进。

在朝气蓬勃的运动场上, 良好的群体氛围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乐观向上的精神情绪。在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过程中, 同学、老师的互动可促使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 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 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这种健康的人格品质, 将带给学生生活的幸福感。现代人除了要学会生存以外, 还要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 终身体育已成为现代人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结语

体育和教育从来就有紧密联系, 体育能给“三生教育”提供理论实践的场地, “三生教育”又能促进体育更好的发展。“三生教育”的实施, 使学校体育服务于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具体。2007年以来,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以及奥运会、亚运会的成功举办, 使学校体育备受关注和重视, 校园呈现出生机勃勃, 健康和谐的场面。目前, 教育部已下发通知, 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 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让“三生教育”在学校的实践活动又多了一份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M].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8.

[2]陈锋.学校体育与生存教育[J].梧州学院报, 2009, 12 (15) .

[3]孔祥.生命教育思想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0, 10.

篇9:浅谈学校三生教育

【关 键 词】 小学教育;“三生教育”;生存发展

进入21世纪之后,“以人为本”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孩子的成绩高低与否,这对家长来讲都不是最重要的,家长看重的是孩子能否获得良好的生活能力,并且能不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着力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脉相承。本文对小学教育中的“三生教育”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一、三生教育的内涵

所谓“三生教育”,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具体指的是通过三个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小学教育中施行的“三生教育”并不都是在学校这个学习环境中进行的,需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整体力量,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一)生命教育

在“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是最为基础的教育,只有拥有了生命,其他的教育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接受。在小学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就是通过相应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在生命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对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进行充分的认识,尊重生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

(二)生存教育

当一个人拥有了生命之后,就要生存下去。所谓生存教育,就是让学生对各种生存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对各种生存技能进行充分的掌握,让自己的生存意志不断加强,对生存规律进行把握,最终长久地生活下去。在生存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通过生存教育,让学生明白不能只顾自己的生存,要养成更好的和谐的生存方式。

(三)生活教育

应该说,生活教育是最为长期的一项教育工程,借助于生活教育,让学生对生活常识进行相应的了解,从而掌握具体的生活技能。同时,在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借助于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人活着的意义,遵守社会规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比较和选择生活,从而获得有质量的生活方法。

二、提高小学“三生教育”教学策略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充分借助于学校课堂的教育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三生教育”。但是,若想单纯凭借学校教育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加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三生教育”真正贯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一)学校发挥主引导作用

小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因此要借助学校这个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的“三生教育”。学校教育中,课堂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学校借助于相应的“三生教育”教材,专门开辟课时进行学习;或者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广泛引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学校应该突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感知、反思生活,从而积累起生活经验。同时,学校应加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主要以精神文化引领为中心,让学生借助于学校生活获得相应的教育。

(二)家庭发挥引领的教育作用

小学生每天的生活场景就是学校、家庭、社会,其中家庭是较为重要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只有家长的通力配合,才能让学生的“三生教育”落到实处。如有部分家长喜欢打牌,甚至让孩子陪伴自己玩牌;有的家长喜欢玩游戏、玩手机,任凭孩子一个人无拘无束地生活,缺少生活引领。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形成符合学生成长的氛围。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

学生最终的生活场所会转向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因此要借助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社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学校要与当地政府密切联系,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争取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如可以借助于科技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场地,让学生借助于社会平台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

总之,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要将“三生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在培养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最终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家荣. 论生存教育是生命价值回归的重要途径[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2] 李玉娟,高义. “三生教育”研究述略[J]. 黑河学刊,2014(8).

上一篇:林业局机关党员包风口、服务基层典型事迹汇报材料下一篇:学而思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