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结对帮扶的工作计划

2024-05-04

团委结对帮扶的工作计划(精选9篇)

篇1:团委结对帮扶的工作计划

松滋市共青团系统结对帮扶“一镇两线”新农村建设行动

实施方案

各乡(镇)团委、市直各团委(总支、支部):

“一镇两线”和“一镇两区”建设,是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的重要部署,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旅游观光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一轮跨越。“一镇两线”是指以新江口镇为中心,建设一条从米积台到新江口的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示范线,从新江口到洈水的旅游观光通道示范线。按照市委、市政 府的相关要求,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我委决定在共青团系统开展结对帮扶“一镇两线”新农村建设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及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关于“一镇两线”和“一镇两区”的重大部署为要求,坚持党建带团建,始终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开展团的各项活动,遵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立足“合作、交流、共享、双赢、发展” 的工作思路,大力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共青团工作格局。

二、目标任务

以“青春建功新农村,服务百村当先锋”为主题,以育人、服务、建设为重要环节,以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倡树乡村文

1明新风、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为主要目的,以青年带动、城乡互动、团组织联动为工作格局,开展“一助一”、“多助一”、“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团结带领全市团员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三、总体要求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市市直团委(总支、支部)各联系“一镇两线”范围内的一个村,开展“青春创业我能行”、“文明新风我愿行”、“民主管理我先行”主题活动,大力开发农村青年人才资源,丰富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基层组织服务大局的能力。

1、着眼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开展“青春创业我能行”活动。深化“双培双带双推”青年先锋工程,组织青年带头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村青年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技术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大力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2、着眼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积极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新风我先行”活动。引导农村青年倡树文明新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倡导广大群众提高长效保洁意识,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构建文明农村中发挥重要作用。

3、着眼管理民主,各级有序地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展“民主管理我愿行”活动。引导农村青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各级有序参与基层民主建设,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建设和谐农村、和谐松滋做贡献。

三、实施内容

1、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行动”。大力加强农村青年“四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引导农村青年立足本土,致富创业;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维护外出务工青年权益,为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新路;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反哺家乡。优化农村青年创业环境,开展专项培训、项目扶持、信息技术服务等活动,争取金融部门支持,为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提供资金援助,引导帮扶村的青年创业致富。

2、实施“新型青年农民培养计划”。积极争取农业、科技、扶贫、劳动等部门政策资金支持,依托农业产业基地和工业企业基地,开展青年农民“知识化工程”,为青年培训农技知识和务工技能。培养和造就“觉悟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青年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加强青年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农村青年经纪人协会建设,引导他们勇闯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力争“一镇两线”村村都有优秀、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青年经纪人。

4、实施“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计划”。引导和实施农民进行集中居住,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市也开始在八宝、沙道观等乡镇展开试点。各团组织一定要利用这一契机,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进行集中

居住。有集中居住点的村,我们要在集中居住社区开展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居住点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5、开展“青春志愿农村行”活动。开展经常性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卫生青年志愿者、农业科技青年志愿者、文艺青年志愿者送卫生、送科技、送文化进村,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等活动,服务“一镇两线”村精神文明建设。

6、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发动各少先大队与村小开展少先队“手拉手”活动。发动企业、各相关单位和广大团员青年捐款捐物捐书,救助村小贫困生,援建图书室、电脑室等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丰富农村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7、大力开展“保洁护绿”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改水改厕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农村团员、中小学生、青年志愿者争做“环保小卫士”,尤其是在“一镇两线”公路沿线村开展卫生大清扫、植绿护绿、长效保洁宣传活动,绿化美化“一镇两线”环境。

8、推进帮扶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为试点村选配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青年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团支部书记。深化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加大团干部培训力度,增强农村团的基层活力,为帮扶行动提供组织保证。

四、相关要求

1、加强领导,注重宣传。在共青团系统开展结对帮扶“一镇两线”新农村建设行动,是松滋共青团服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具体举措,是2011年全市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各相关团组织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大力宣传,营造全团参与的浓厚氛围,形成上下互动的良好局面。

2、发挥优势,科学实施。各相关团组织作为主要责任单位,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特点,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切实做好“助”的文章。团市委适时进行阶段性总结表彰,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分别授予优秀组织奖和先进个人;对措施不力,效果较差的责任单位,责令强化提高。结对帮扶“一镇两线”行动实行信息月报制度,各地各单位每月上报开展情况和工作进度,我委将在共青团松滋市委网站上开辟专栏,展示帮扶工作成绩、交流工作经验。

3、着眼长远,务求实效。各级团组织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开展好这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确保这一历史性任务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形成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篇2:团委结对帮扶的工作计划

一天津蓟县X村青年文化建设现状

1. 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统一组织

政府部门以及村两委班子对青年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 他们把更多精力用在发展经济、解决村民生活的问题上。村里缺乏统一的青年文化建设队伍, 组织领导不力, 缺乏凝聚力。青年自身对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深刻, 76%的青年对文化建设的内容并不清楚。

2. 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

现在农村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上网、打牌, 很少参加集体性文体活动, 只有16%的青年会在业余时间选择看书学习, 补充精神食粮。选择在业余时间看电视的占45%, 选择上网的有33%。

3. 条件保障不到位

根据调查, 村里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馆, 但是村民很少借阅图书, 也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村里用于文化建设的投入很低, 除非上级拨款用于专项建设。X村属于城边山区村, 交通相对便利, 但是村里的环境较平原村有待提高, 不便于组织集体活动。

二农村青年文化建设滞后原因分析

1. 领导不重视, 投入不够

农村青年文化建设虽然重要, 但是并没有引起基层领导以及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 仍然是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经费投入不够, 各种设施不够健全, 队伍管理与培训跟不上需求, 严重影响农村青年文化建设进程。

2. 自身文化意识淡薄

村里青年文化素质较低, 受调查者有62%的学历是初中, 有16%的学历是小学, 只有13%的是大学学历, 他们对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意识不够强烈, 因此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相对较差。据调查, 63%的青年不愿意参加集体文化活动, 仅有15%的青年愿意参加集体文化活动。

3. 职业特点

村里青年大多以进城打工为主, 较多从事体力性劳动。受调查者, 有45%的青年从事体力性劳动, 他们工作回家后, 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据调查, 52%的青年回家后不愿意外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4. 对外交流少

农村青年的社会交际范围相对较窄, 大多以邻里或者亲戚为主, 自身周围的环境影响着他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村里组织的活动由于职能或者权限的限制, 无法组织有规模、高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 也很少对外进行交流学习。

三帮扶背景下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1. 高度重视, 上下联动, 完善农村青年文化建设机制

地方政府以及村两委班子要把农村青年文化建设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 高度重视。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指导, 安排专人负责协调联系各个村庄, 在政策上、资金上向文化建设落后的村庄进行倾斜。地方政府要将青年文化建设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指标, 层层落实, 不打折扣。地方政府和村两委要积极发挥帮扶单位的优势, 在农村青年文化建设上创出特色, 办出品牌。帮扶单位要在思想上重视青年文化建设, 坚持两条腿走路, 防止出现经济过热、文化冷淡的现象。

2. 培育青年文化意识, 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一要增强农村青年的文化学习意识。切实挖掘农村青年的文化学习潜力, 发挥其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常到农家书屋, 倡导青年远离低俗文化, 亲近书香文化。二要结合本村实际举办特色活动。在农村定期推出书香文化节、引进图书漂流等活动, 提高农村青年的文化学习积极性。三要加强宣传引导。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推动农村青年开展有益文化的重要条件。地方政府以及村两委要从娃娃抓起,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培育农村青年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

3. 打造文化品牌, 建设文化阵地

大力实施“以点带面”方针, 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建设文化阵地, 推动农村青年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要积极挖掘每村优势, 培育每村特色, 打造每村特色品牌。各村要充分结合本村实际, 利用历史、自然资源, 开展文化活动, 调动青年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在建设文化阵地上下功夫, 吸引农村青年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扶单位作为市级单位, 视野相对开阔, 人才、信息、科技等资源相对丰富, 应当在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文化阵地上帮助农村想思路、找出路。

参考文献

篇3:团委结对帮扶的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

从2016—2020年,通过全区48所技工院校与54个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的方式,动员组织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参加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帮助他们实现技能型就业,促进家庭稳定增收,同时为产业转型升级输送一批青年技能人才。

二、实施对象

全区54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参加培训当年12月31日前15周岁以上、22周岁以下,未婚,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含退学、辍学等,以下简称“两后生”)。

三、实施内容

根据“两后生”的培训意愿、劳动能力和岗位需求,分类实施下列职业培训:

(一)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为期一学年(10个月),熟练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短期就业技能培训

为期2个月以内,强化实际操作培训,提高初次就业能力。

(三)创业培训

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创业实训等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四)中等职业教育

“两后生”直接参加,或参加上述培训后继续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学历教育。

四、实施步骤

(一)明确责任

各技工院校与结对帮扶县人民政府签订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在责任书的框架下,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由有关各方签订具体的培训协议。

(二)调查摸底

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每年定期组织对本县“两后生”培训就业创业意愿进行调查摸底,将需要参加职业培训专项计划的“两后生”人员详细名册,提供给技工院校,同时报送自治区、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

(三)组织招生

根据“两后生”人员名册,技工院校与结对帮扶县联合进校、进村、进户,集中开展春季、秋季招生工作。

(四)实施培训

由技工院校或委托职业院校、定点培训机构根据年度招生计划,分类、分专业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五)推荐就业

对培训合格的学员,实施培训的技工院校或职业院校、定点培训机构负责推荐就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予以积极配合。

(六)补贴申请

实施培训单位和学员按规定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扶贫等部门申请相应的经费和补贴。

(七)工作考核

对各贫困县及技工院校“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考核。

五、政策措施

(一)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1.开展结对帮扶的技工院校,当年招生计划开设的全部职业(工种),自动取得在全区范围内就业技能培训定点培训资格。

2.培训实行全日制、寄宿制,培训时间为一学年,按10个月计。原则上单独编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编班。培训开班分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原则上春季学期开班安排在2-4月,秋季学期开班安排在8-10月。

3.学员培训期间的基本生活费(以下简称“生活费”)、学费、住宿费和实习材料费等实行全免,由自治区财政按1.2万元/人/学年给予补贴。其中,学费、住宿费、实习材料费、卧具费、实训工装费、体检费、医疗保险等培训费用补贴标准为6500元/人/学年,从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资金中列支;生活费补贴标准为5500元/人/学年,由各县从自治区切块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等资金中统筹安排。

4.培训结束后,技工院校推荐学员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率和创业率达到规定比率的,给予相关技工院校就业创业服务奖励(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二)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按我区现行有关政策执行。

六、补贴资金管理

参加中期就业技能培训的培训费和生活费补贴资金来源、申请、拨付和核算按下列办法执行:

(一)补贴资金来源

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和自治区切块下达各县的扶贫专项资金等资金。

(二)补贴资金申请

补贴资金由技工院校统一申请,其中,培训费补贴按属地原则,向技工院校所在地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生活费补贴根据生源情况,分别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扶贫和财政部门申请。

(三)补贴资金拨付和核算

培训费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拨付给技工院校。生活费补贴先拨付给技工院校,再由技工院校转拨付给学员。

各技工院校在培训学员入学后1个月内将学员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信息管理系统中学员人数及指纹数据,由技工院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并提出申请。经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预拨培训费用补贴总额的60%。

1.培训费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按实际参加培训学员人数及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率,对承接培训任务的技工院校给予补贴。学员完成一学年培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100%给予补贴;学员完成1个学期培训,没有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60%给予补贴;学员未完成1个学期培训的,不给予补贴。培训结束后,据实核算补贴应拨费用,预拨费用大于应拨费用的部分,转为下年培训费用预拨。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率低于60%的技工院校,不给予补贴,预拨费用全部退回财政部门或转为下年培训费用预拨。

nlc202309081720

2.生活补贴费由技工院校代为申请,县级扶贫、财政部门按学期分两次拨付到学员就读的技工院校。申请审批流程如下:

新学员开学后,技工院校按学员户籍所在地提供学员名单给县级扶贫部门审核补助资格→开班1个月后,技工院校按学员户籍向县级扶贫部门提出补助申请,附上经县级扶贫部门审核符合补助条件的学员名单列表(含申请第二学期补助的学员)及技工院校出具的学员在校培训证明→县级扶贫部门审核→县级扶贫部门按学员户籍地在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公示,同时在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示(公示期为7天)→报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县级财政部门在审批后15个工作日内把补助资金划拨到学员就读的技工院校,由技工院校按月通过校园卡发给学员。

学员中途退学的,本学期未发完的生活费,由技工院校一次性退回县级财政部门。

参加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按我区现行有关政策执行。

七、工作要求

(一)精准识别

利用扶贫大数据平台,比对相关部门业务数据,充分发挥各贫困村“第一书记”作用,对“两后生”开展到村、到户、到人的培训需求调查,确保人员名册准确。

(二)精准宣传

一要内容精准。每一个贫困村都要张贴宣传海报,详细告知贫困户有关政策精神、补助标准和办事流程。二要对象精准。要对照人员名册,对贫困户“两后生”及家长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宣传。三要责任精准。各县要积极配合有关技工院校开展定期招生宣传,各贫困县乡(镇)、街道要成立宣讲团,开展不定期宣讲,各贫困村“第一书记”要经常带领驻村工作队走家串户宣传政策,了解实情。

(三)精准协作

结对帮扶的技工院校要确定若干所技工院校或职业院校、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协作单位,在本单位难以满足学员的专业需求或其他条件时,及时推荐到协作单位开展培训工作。54个贫困县以外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专项职业培训的,参照本方案实施,相关技工院校应积极予以配合。

(四)精准担责

各县负责准确提供本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名册及相关信息,配合技工学校做好学员及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员安心接受培训,实现稳定就业。各技工院校负责按结对帮扶县提供的“两后生”名册开展招生工作,组织实施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并保证培训质量,做好学员在校期间安全工作,积极推荐学员就业创业,要指定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帮扶工作,组建专门工作队伍,落实结对帮扶工作专项经费。各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负责督促指导,组织实施各县职业培训专项计划考核工作。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负责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协调推进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实施工作。技工院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为技工院校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精准实施

各技工院校要根据帮扶县“两后生”的培训需求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任务分解和实施进度要及时上墙,实行挂图作战。各技工院校每月10日前,要将上个月开展宣传发动、学员报名、实施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等情况,报自治区、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对措施不力、进度缓慢的地方、部门和技工院校,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

篇4:团委结对帮扶的工作计划

7月中旬, 南宁公交领导班子成员, 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分别来到公司结对帮扶的三个贫困村, 与13位贫困户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 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和脱贫摘帽工作。

帮扶干部在贫困户家中了解了贫困户家中的基本情况、经济来源和面临困难后, 鼓励帮扶对象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争取早日脱贫摘帽。

南宁公交目前已完成精准扶贫前期入户走访、结对工作。下一步将与帮扶贫困户签订承诺书, 完成“双承诺”工作, 并将继续关注和帮助他们, 争取早日实现他们的脱贫愿景。

篇5:团委结对帮扶的工作计划

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组成5个督查工作组,每组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1名处级领导干部担任组长带队,对54个贫困县进行分片包干督查。督查内容包括:县政府召开全县大会动员部署及协调推进“两后生”职业培训工作情况、技工院校到结对贫困县进村入户开展招生情况、“两后生”报名及签订入学协议书情况、市县公共服务专责小组履行职责情况、“两后生”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工作建议等。督查期间,督查组采集了12个市54个贫困县和48所技工院校推进“两后生”职业培训工作情况材料和相关数据,实地抽查了田东、田阳、马山、桂平等28个贫困县(市、区),召开市、县、村各级调研座谈会42个,深入村屯实地走访“两后生”家庭135户。

督查了解到,全区54个贫困县与结对帮扶技工院校密切配合,走村入户精准摸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情况,精准宣传《实施方案》中“享受1.2万元政府补贴,拎包即可入学,培训结束推荐就业”的“两后生”职业培训优惠政策,动员“两后生”到技工院校参加培训,学到一技之长,实现技能就业,带动家庭脱贫致富。其中,广西工业技师学院积极联系结对帮扶县效益好的企业,与县政府、企业制定“三方共育”计划,签订了委培招生协议书,“两后生”踊跃报名参加职业培训,招生效果明显,结对帮扶县共有233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到校参加专项培训。

截至8月25日,全区共有5961名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其中,已经到结对帮扶技工院校报到参加培训1356人,其余学员9月10日前陆续到校参加培训。

篇6:对学生结对帮扶的深层思考

1. 辅导效果随时间的增长而下降。

儿童的个性心理素质决定了学生的耐心、恒心是有限的。当大部分学生都在快乐地游戏时, 天性好玩的他们更是难以静心辅导, 一些优生不耐烦的情绪溢于言表, 于是直接告知答案或敷衍了事地检查使帮扶后进生流于形式。

2. 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伤害。

标签式的优生后进生结对长期进行, 将滋生优生的优越感, 孤芳自赏、蔑视他人的不良心理, 将对其人生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后进生长期面对优生的师长式的讲解、训导, 甚至优生鄙视的目光, 慢慢地将变得更自卑、自闭。本是伙伴的他们将失去友谊, 产生等级差距。换句话说, 优生后进生结对帮扶是一块红艳艳的、热情过度的烙铁, 它将在学生的心灵烙下“我是优生”、“我是后进生”的骄傲或耻辱印记。

3.轻信优生, 信息反馈失真。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结对帮扶的优生中, 女生的责任心比男生要强很多, 较顽皮的男生辅导欠认真、少耐心, 效果较差, 长期的帮扶更是有名无实。我曾进行过多次试验:一次测试后, 教师不做评析, 要求优生帮后进生讲解错题, 订正试卷。隔两三天后, 用同一份试卷对后进生进行测试, 大部分后进生的得分均九十以上, 但细致检查后发现, 至少三分之二的后进生只是强记结果而不知其所以然, 尤其是数学填空、选择、判断题型的原错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验、实践, 我对结对帮扶的形式和活动方式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改革, 现将一些做法略作介绍, 供进一步探讨:

1.以学习小组取代优生后进生结对帮扶的形式, 模糊优

劣之分。每个学习小组以四人左右组成, 组长轮流担任。课内外的小组学习活动以及平时的定量、定性评价均以此为单位, 强化组员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课内组内成员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探索, 民主交流, 课后轮流为学有不足的成员补课, 实行全组成员互学互助、互策互励、荣辱与共、携手共进。

2. 后进生间的优势互补, 享受“我也行”。

孔子云:三人行, 必有我师。后进生之间同样存在相对优势。我班薛××同学出于兴趣, 能较熟练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我安排他辅导另外两名学生施××、黄××, 发现讲者认真, 听者出神, 效果极佳。究其原因:薛××因为自己所长得以展示, 享受的成功之乐远非教师的几句表扬能比, 对其树立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讲的过程也是其知识巩固的过程;接受辅导的学生因与辅导者学习水平相当, 他们的攀比心理将激起其奋勇急追的勇气。再者, 同等层次的学习水平也使他们具有很多共同语言, 能使他们很快地融入角色, 在平等、民主、和谐、共勉的学习氛围中互学、互励, 快速提高。

偶尔有些中等生或优生做错的题目, 而某后进生却答对时, 我更喜欢安排后进生讲给他们听, 以此方式表扬后进生, 激励中等生或优生。他们那洋溢着成功喜悦的笑容和满是不服气的神情是用再多的说教也换不来的。

3. 优中差自我反思, 扬长弃短。

人无完人, 各有长短。我在班上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品德进行分析, 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确定用自己的长处去帮谁, 我的短处请谁帮, 并制定一个可行的小计划贴在文具盒内 (教师要适度引导互助对象) , 每个星期反思一次, 写进数学日记, 每个月总结评比一次, 根据效果调整互助对象和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大部分学生均有很大的收获:有的补上了落下的功课, 有的改掉了不良的习惯, 有的相互帮助自学起课外数学……班上形成了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反思:

篇7:团委结对帮扶的工作计划

关键词:党代表;党员;结对帮扶

一、实施党代表结对帮扶工程的意义

(一)是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需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最高价值取向,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结对帮扶活动是用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二)是建设优良作风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实施结对帮扶工程,为党员发挥先进性和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了平台,可以更好地发挥党代表“知党情、听民意、促和谐”的作用。通过这个平台,发挥他们的优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身边生活困难、经济困难或其他困难的群众,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些对建设优良作风和和谐社会有着具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

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党代表必须练足“内功”,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也促使他们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提高思想觉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自身的表率带领帮扶对象共同进步。

二、结对帮扶工程实施过程

(一)分类分层帮扶

活动开始前先对拟帮扶的困难群众进行分类,如区分出经济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等不同类别,根据不同的困难确定帮扶的方式,对症下药。

1.“输血式”帮扶。“输血式”帮扶重在物质援助,主要对象是经济困难群众。帮扶资金除各类社会捐款外,还可以成立爱心基金,如党代表可以缴纳特殊党费方式带领其他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向基金捐款,同时发动全社会捐款,通过为困难群众发放爱心红包、爱心车票、疾病慰问、节日慰问等方式进行临时救济,解决帮扶对象燃眉之急。

2.“造血式”帮扶。“造血式”帮扶重在扶本。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困难家庭分类,有针对性帮扶。对经济困难除了适度输血外,更主要是帮他们联系就业岗位、社会兼职等,通过帮扶,使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换来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其他困难的帮扶方式主要采取“手拉手”结对帮扶,党代表可利用他们的优势与帮扶对象自愿结成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对子。心理困难的帮扶主要通过与其交朋友,平时多关心帮助他们,带领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让他们打开心扉,走出心理阴影。对个别心理障碍严重帮扶成效不明显的则求助于心理咨询老师,通过老师的开导帮他们打开心结。

3.“活血式”帮扶。“活血式”帮扶重在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是帮扶工程的目的和归宿。在“输血式”和“造血式”帮扶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表现突出的党代表、进步明显的困难群众。可通过开展寻找“闪光之星”、学习“闪光之星”和践行“闪光之星”等活动,评选出在不同方面表现优异的个人和集体,对他们进行表彰,并召开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形成良好氛围,将帮扶活动引向全面和深入。

(二)由点到面帮扶

为了将结对帮扶活动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对党代表全方位的考察教育,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让党旗飘扬在每个角落。如创建党员示范社区,为他们统一授牌,将他们公开,接受大家监督,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促使加强自律,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并辐射带动周边的管理规定。其次,组建联合巡查工作组,根据党员负责的区域组建工作组,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轮值,发现问题及时协调。

(三)由内而外帮扶

如结对帮扶工程除了在社区的纵向延伸外,还延伸到社区外进行横向帮扶。如通过与周边城乡结对共建,发挥党代表专业优势,送文化送技术下乡。开展村干部电脑技术培训,慰问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开展 “中国梦”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这些对外帮扶活动,不仅为农村送去了他们急需的物质与精神援助,而且为党代表搭建了联系基层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广阔平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增强了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扩大了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结对帮扶工程的保障机制

(一)完善组织机制

一是根据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壮大党务工作队伍,有利于各支部开展工作,也有利于加强党代表的督促指导。各支部根据需要可分别成立几个党小组,便于分类开展工作。二是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加强了对帮扶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自职责。三是创建党务工作和党员工作QQ群,微信群,方便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

(二)健全管理机制

制定实施党代表结对帮扶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及活动方案。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约束,保证活动有序高效运行。

(三)建立考评机制

建立党代表结对帮扶考评机制,坚持定期考核,在党代表进行自评的基础上,党组织定期不定期地走访帮扶对象,召开座谈会,了解党代表在帮扶工作中的表现,将结对帮扶成效作为评价党代表履职能力的重要参考因素。

参考文献:

[1]李俊伟.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理论前沿,2007(4):33-34.

篇8:团委结对帮扶的工作计划

与普通教育的结对帮扶相比, 成校的结对帮扶不论在目的、方式还是帮扶的途径、举措上, 有着本质的不同, 前者更多的是通过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模式、师资流动互换培育等方式促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后者更多的是在培训项目的选定、示范基地的建设等方面促进办学内涵的优化及办学事业的拓展。笔者试图以该市为例, 梳理并分析出成校结对帮扶的方法及思路, 从而培养优秀人才。整体而言, 要以“瞄准项目逐一突破, 夯实内涵注重实效”为帮扶原则, 以“帮扶一项, 落实一项, 完成一项, 提升一项”这“四个一项”为帮扶主线, 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一、健全脉络, 加强管理, 落实帮扶工作的保障力

成人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不能仅仅看作是提升被帮扶学校的一项常态性工作, 更应该当作是提升帮扶学校自身、挖掘内涵、拓展事业的一项创新性工作, 在帮与被帮之间确立携手共赢式的帮扶模式。因此, 在开展帮扶过程中, 要建立并不断健全帮扶的保障体系。

(1) 要切实做到确保“四有”。在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 帮扶双方首先要确保组织上有领导, 成立由双方校长参与的专项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其次要确保实施上有计划, 根据双方的优势、地理位置以及本土资源, 科学制订翔实的结对工作实施方案;其三要确保过程上有落实, 瞄准每阶段的工作目标, 出台工作举措;其四要确保检查上有考核, 注重成果的显性与隐性结合并与相关的考核标准、细则相融合。通过确立“四有”帮扶思路, 帮扶双方才能确保该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与推进。

(2) 要有效实现“三个转变”。在开展帮扶工作各个阶段中, 帮扶双方尤其是帮助者这方首先要转变观念, 变“小家”为“大家”, 有效实现两教育中心资源的共享;其次要转变思路, 变立足帮者本土资源为立足帮者与被帮者双方本土资源, 有效寻找突破的项目、互促的基点;其三要转变方式, 变一般性的交流沟通为专题性的集中研讨、分析, 有效实现帮扶问题的解决与项目的推进。通过“三个转变”, 不仅要帮扶对方, 而且让双方的视野不断得以开拓, 内涵不断得以挖掘, 思路不断得以创新。

二、注重调研, 由浅入深, 维护帮扶项目的科学性

“结对帮扶”工作不是一种口号, 也不是一种形式, 更不是一种运动, 而是一种常态化的全面性、开创性工作。为确保科学化地推进, 帮扶双方应该确立“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由点及面”的帮扶思路。

(1) 注重调研, 了解面上情况。自结对帮扶以后, 双方应该举行若干次的共同调研, 对被帮成校的概况、人员状况、培训项目、发展方向等逐一了解;对被帮成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结构、人口总量、发展趋势、政府支持等情况要有深入的把握。

(2) 寻找结症, 切准发展瓶颈。通过调研, 双方要共同寻找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一般而言, 乡镇成校发展的瓶颈可以归结为:年龄结构偏大, 制约着思路的拓展;培训项目单一, 制约着事业的发展;经济基础薄弱, 制约着学校自主式强大;政府关注失衡, 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而这些问题, 又相互融合, 形成问题链、问题群, 严重束缚着被帮学校发展的步伐。

(3) 针对问题, 确立帮扶项目。通过调研与问诊, 帮扶双方要确立科学化帮扶的若干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是带领共同学习理论, 力求思路的开拓;构建政府之间的媒介, 开辟新型培训途径;注重服务方式的沟通, 引领三类业余学校;提供对应的资源支撑, 逐步推进基地建设等。

三、紧扣项目, 逐一突破, 确保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自确定帮扶项目后, 为保障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帮扶双方要按照“化难为易, 逐一突破, 有虚转实”的要求, 特别注重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1) 以学习为抓手, 不断转变教育服务观念。首先是携手共同学习。帮扶双方可以以相互走访的方式, 围绕《社区教育概论》、社区教育培训途径的拓展、社区教育的服务形式、成人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等多个专题, 开展结合双方校情的集中学习与研讨。其次是送教上门学习。结对帮扶领导小组中的核心成员, 可以专门到被帮扶学校, 专门针对地域特点、经济结构、培训现状、发展方向等内容, 结合帮扶学校的具体做法以及其他县市成人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 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开展学习、研讨与商议。其三是“一对一”带培学习。围绕帮扶双方的师资数量, 结合各自的师资特长, 紧扣学校管理、教学研究、校园文化、培训事业、项目拓展、档案管理等方面, 开展师资的“一对一”带培学习。通过网状式、多渠道的学习, 采用读、学、议、思、写等学习形式, 能有效转变被帮扶对象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培训思路的拓展, 同时也实现了双方教师业务素养的跨越式提升。

(2) 以拓展为目标, 逐渐培育各类培训市场。多元化、多形式培训, 是乡镇成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单一化、传统型的培训项目若不有效拓展, 其路将越走越窄, 事业将越做越小。据此, 首先, 要积极帮助培育学历培训市场。一方面, 帮方可以借助自身已有的资源优势, 为被帮方学校打通与高校“零距离”对接的学历培训通道;另一方面, 帮方甘作媒介, 邀请当地政府分管教育镇长出面, 与被帮方政府协调, 取得被帮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关注。通过从中协调与沟通, 就学历培训工作得到被帮方学校所在镇政策上的倾斜, 该镇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并下发到了各个村、企业、居委会。其次, 积极帮助拓展其他培训项目。帮方利用本身已相对成熟的诸如建造师培训、电焊工培训、等级工培训等培训项目, 将对应的培训通道介绍给他们, 将对应的培训经验传授给他们, 同时有效地把两镇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双向互动多赢”式的培训项目拓展与潜在生源共享。

(3) 以资助为手段, 有效推进中心基地建设。“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是乡镇成校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被帮方可以利用原有的土地资源、种植优势, 形成示范基地的雏形, 但受资金的约束、技术的匮乏、运作流程的生疏等影响, 未能有效发挥基地的功能。基于此, 帮方首先是可以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用于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品种的改良。其次是给予技术资助, 对该基地农作物种植进行前期的研究及实验。通过实验, 提升农作物的发芽率并尝试将产品进行推广。其三是给予运作流程的尝试, 双方结合被帮方向旅游区逐渐发展的趋势, 向基地内无偿提供了一定的农村动物进行套养, 开展生态养殖。这一方面借助帮方基地的运作流程, 让被帮方进行体验、总结;另一方面, 也为即将成为旅游区后的基地运作提供了先行实践的保障。

(4) 以带培为载体, 务实引领三类业余学校。帮方首先是利用师资优势, 帮助被帮方开展三类业余学校进行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力求实现“更新及时, 内容充实, 主题突出, 设计美观”的目标。其次是传授已得经验, 将“分片包干, 责任到人”等科学的做法落实于被帮方对三类业余学校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力求双方对业余学校的管理逐步向着“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教学、统一教材、统一证书、统一时间”的发展方向迈进。

篇9: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之我见

关键词:城乡学校 结对帮扶 注重实效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92

近年来,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学校间的差距,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许多学校都在城乡结对帮扶活动中大显身手,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土本校特色的城乡结对帮扶新路子。下面,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对城乡结对帮扶活动谈一些看法。

一、科学合理制定帮扶活动计划

1.“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一般都有着相应的计划(包括结对时长,每学期活动次数、心得篇目、课件、共同研究的规划课题、达成目标等)。例如,制定帮扶活动计划时可涉及以下内容:本次结对的时间由某时开始至某时结束,要求双方在此期间研讨几次,相互观课几次,撰写反思心得几篇,在“结对帮扶”结束后,要求被帮扶对象的教学水平得以明显提升等。

2.“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因其对象是有着不同需求的不同团体,所以,我们除了要制定一些常规性质的“共性”计划要求,更要结合“结对帮扶”的团体需求,制定符合团体实际、满足团体需求的“个性”计划。而此类计划的制定是基于对“结对帮扶”双方的充分了解,共同研究,集体帮助,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才能将一方的优势与另一方的需求完美地结合,从而为实现“结对帮扶”的最大效率而打好基础。

二、认真细致使帮扶活动计划得以落实

例如,根据我县城乡中小学教育发展实际,以“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校校结对、互助帮扶为主要形式,按照“城区结对农村”的要求,我校与巷道中心校、正远小学、西八里小学结成“一对多”的互助帮扶对子,实现帮扶带动和共同提高。每学期开校初,通过召开学校间领导联席会议,周密制定帮扶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我校的做法如下:

1.学期初在确定本学期的帮扶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后,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种帮扶活动。

2.通过领导联席会议,成立联合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拟定课题研究计划,并按月定时展开各种课题研究工作。

3.为落实计划,城乡学校领导和教师就互派学科教师、互派中层领导挂职、教师培训、教学研讨活动(互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开展集体备课、评课和教研交流等)、在教育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图书资料、课件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互补、“结对子”“手拉手”“献爱心”等帮扶事宜不间断地进行交流协商沟通。

在计划落实中,充分发挥我校城区学校的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开校以来,通过我校与巷道中心校、正远小学、西八里小学的结对帮扶,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管理水平及教育质量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显著的提升。

三、有效开展城乡学校间各种结对帮扶活动

城乡学校间的相互帮扶,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学校通过选派学科骨干教师到被帮扶学校任教,安排优秀中青年教师与被帮扶学校相应学科教师结对,组织骨干教师到被帮扶学校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听课评课、教科研活动、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帮助被帮扶学校教师提高素质,并通过定期选派中层以上业务领导到被帮扶学校挂职帮助被帮扶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此外,还将通过资金和物资上给予被帮扶学校支持,不断改善被帮扶学校硬件薄弱状况。

我校开展的帮扶活动如下:

1.开校以来,我校先后派多名中层领导分别到被帮扶学校挂职。在两个多月的挂职时间里,他们实地了解被帮扶学校在管理、师资以及硬件等方面具体情况。亲自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并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与被帮扶学校领导商讨、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确保帮扶活动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被帮扶学校也先后派中层领导到我校来交流学习。

2.在教师帮扶交流方面,每学期,我校均派出十几位骨干教师先后赴被帮扶学校进行帮扶活动,他们到结对学校上示范课、指导备课、参与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并积极与被帮扶学校交流开放课堂的相关经验。帮扶活动中,我校教师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被帮扶学校的教师受益匪浅。

3.结对帮扶活动中,我校还定期向被帮扶学校捐助电视、教学仪器等教学设备、图书等文化用品,有效地改善了被帮扶学校的办学条件,激发了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按帮扶计划,我校不断派出师生到被帮扶学校进行书法绘画作品展览、普通话演讲、艺术才能展示等交流活动。活动中,我校学生代表,和被帮扶学校学生一起表演葫芦丝演奏、唱歌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之后还进行书法绘画作品展览、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活动。我校师生还参观被帮扶学校校园,举行两校学生座谈会。每年八、九月份,我校派出师生到被帮扶学校展示我校学校特色课程,并开展“手拉手、共进步、共成长”结对子活动。城乡学生交叉坐在一起,相互交流生活、学习上的心得与感受,互相了解,交流感情。学生们相互鼓励、共进步、共成长,一颗颗心挨得更近了。

四、抓好结对帮扶活动的过程管理

1.强化领导责任。城乡学校间每年要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帮扶活动的具体指导,做到定计划、定目标、定措施、定人员、定职责,指导开展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强化协调服务。建立帮扶活动日记,如实记录结对帮扶工作情况。

3.帮扶活动中,被帮扶教师要努力上好每堂课,并请“结对帮扶”老师听课、评课,认真听“结对帮扶”教师的示范课。要对比差距,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途径,尽快提高教学工作能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用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开发校本教材。

4.结合学校听课制度,课后虚心听取“结对帮扶”教师的意见,并加以分析,在课堂中创造性实施。

5.每学期完成4篇教学反思,请“结对帮扶”老师审阅指正。

6.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对“结对帮扶”老师的课多听,听完课后虚心向“结对帮扶”老师请教,并作详细记录。在结对期间,结对双方制定专题,指定书目加以学习、研讨、感悟、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五、帮扶活动中的感受与启发

一是帮扶和被帮扶学校的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被帮扶学校教师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被帮扶学校得到了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此项活动的开展,为薄弱学校带来了诸多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经济等方面的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帮扶学校和被帮扶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们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不懈地努力。

上一篇:龙岗区应急指挥中心2010上半年工作总结 及2011工作思路下一篇:医院感染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