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要求

2024-05-05

普通话要求(通用10篇)

篇1:普通话要求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请携带准考证、身份证,按时到准考证上指定考试地点的备考室报到,领取测试考题准备测试

二、考试步骤。首先戴上耳麦,调整好麦克风的位置→输入准考证号(9位半角阿拉伯数字)→点击“确定”一查看个人信息是否正确一核对无误,点击“开始考试”→录音开始,首先说出自己的姓名和测试题号→进行试题录音→全部录音结束后,点击“交卷退出”→将试题、准考证交监考人员,离开考场

三、测试内容。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练习材料》为主。试卷包括四个组成部分: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命题说话。

四、各题测试时注意事项

(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3.5分钟,共10分。目的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淮确程度。)1.每个字读一遍,如果确实需要改,可以读第二遍,但不允许读第三遍。有第二遍读音的,一律以第二遍读音为准进行判定。

2.多音字只需要读出一种读音,一定不要读出该字的所有读音。3.不允许读出轻声和儿化音

4.不要省略某个字的读音,否则以错误判定

5.本题限时3.5分钟,超时扣分。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二)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2.5分钟,共20分。目的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1.每个词读一遍,如果确实需要改,可以读第二遍,但不允许读第三遍。有第二遍读音的,一律以第二遍读音为准进行判定

2.不要省略某个词的读音,否则以错误判定 3.注意轻声、儿化和变调的读音 4.注意读词语时的轻重音格式

5.本题限时2.5分钟,超时扣分。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三)朗读短文(400个音节,4分钟,共30分。目的: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测查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语调、停连以及流畅程度。)1.朗读注意准确,尽量避免错字、漏字、增字、换字现象出现。注意连读音变、停顿、语调、以及流畅程度。

2.朗读注意流畅,尽量避免回读和不连贯的现象发生

3.读到文中“//”处即可停止,此处为400个音节的位置,评分律在400个音节以内进行 4.本项测试限时4分钟,只要超时,不论长短,一律扣1分。(四)命题说话(限时3分钟,共40分。目的: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1.从所给出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说话题目。不允许自行选择其他说话题目,也不允许中途换题

2.说话是单向进行,不是双向交流,注意流畅和连贯

3.说话必须说够三分钟。说话不足三分钟,酌情扣分:缺时1分钟以内(含一分钟)扣1分、2分或3分(一般每缺20秒扣1分)缺时1分钟以上扣4分、5分和6分;说话不满30秒(含30秒)本测试项成绩计为0分。说话满3分钟,应试人自行停止,但应把最后句话表达完整。

五、测试要求

所有四项测试内容一律按照横向从左至右的顺序来读;不许说试题以外的内容,录音时请大声朗读,确保录音效果

普通话机测注意事项

一、准备时间 普通话水平机考与人工测试一样,会安排10 分钟左右的时间让考生在准备室作测前准备。

二、音量稍大 1.测试时应该采用中等音量(即两、三个人之间正常交谈的音量)。2.从试音到整个考试过程音量应保持基本一致。常见的问题是说话项声音太小,像说悄悄话,请注意克服。当然,也不要太大声。

三、语速适中 考试时应保持适当的语速,一个字一个字念清楚。常见的问题是读得太快,字与字都粘在一起,每一个字都不清晰,都有缺陷。按评分规则,缺陷都得扣分,结果,得分自然不会高。当然,也不要读得太慢,太拖沓。要做到吐字清晰完整,速度稳稳当当,从容不迫。

四、避免漏读 测试时,前三项如果有“漏读”现象是要按字扣分的,所以要注意避免漏读,即使有不认识的字,也应揣摩着读一下。要注意的是,看着电脑屏幕考试同看着书面材料考试的感觉会有些差异,换行时有可能发生漏行的现象。建议读字、词两项时换行可稍放慢速度,看清后再读,不要漏行(最容易漏行的读单字项,行与行单字的颜色已设置成蓝黑相间,以便把握);朗读时则要注意语义连贯,也不要漏行。

五、最好不重复读 第一项和第二项如果有个别字词因读错后重复读一遍的话,计算机系统会自动进行识别,不会因为一个字的重读而影响整体评分。当然,考试时沉着冷静,不出现错读、重读现象当然更好,因为像第三项朗读短文,如果出现上述现象,系统还是会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评分要求扣分的。

六、第四题“命题说话”的要求 命题说话的30 个话题都应作充分准备,测试时应按照要求讲述。如测试时有背稿、离题、简单重复、缺时等现象都会按评分标准被扣分。比如,说话不足 3 分钟就要被扣分,每缺 30 秒以上,加扣3 分;说话时间少于或等于30 秒,本测试项成绩计为0 分。又比如,应试人不按测试目的、要求说话的(如反复纠错、简单重复、背稿、离题等),酌情从5 分(5 分为一挡)起扣。

七、要有对象感 有人担心对着计算机测试,会因为没有具体的交流对象而找不到感觉,尤其是说话项。这确实是普通话水平机考的缺陷。对此,我们应调整心态和测试状态,想象着自己是面对着朋友、同伴在说话。有了心理准备和这种虚拟情景设置,感觉就会好多了。

八、准确时间把握

1.每道题目的下方都有时间滚动条,不用特别注意,你就能清晰地了解每题的用时。

2.一般来说,前三题的时间很充裕,每项读完通常都会有时间多余。这时,你不要干等着,你可以点击右下方的“下一题”按钮,系统便会进入下一题测试。只有“说话”这一项,一定要说满三分钟。

九、不受环境影响

1.普通话水平机考安排在面积较大的语音室或实验室进行,各个机位保持2 米左右的距离,考试时,难免能听到别人的声音。这时,请你调整状态,专注于自己的考试,这样就不会受别人干扰。千万不要去听别人的朗读,那样会影响你的情绪。再说,每台计算机的试卷是不一样的,没必要听别人的。

2.测试选用的话筒能屏蔽别处的声音,因此,别人的声音不会录进你的计算机,也就不会影响你的成绩。

十、熟悉系统的操作

1.考试报到室张贴有“应试指南”,请注意阅读。

2.计算机已设定程序,操作十分简便,测试时只要按提示操作即可。3.不要随意按动其它按钮,也不要拉扯各种连接线,以防出现影响录音的情况。

十一、沉着处理意外情况 测试前应解决所有操作上的疑问,测试时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说同测试内容无关的话。测试时如遇问题,应举手示意,工作人员会及时前来处理。

十二、出示《准考证》 测试时,录入准考证号并核对个人信息后,请将《准考证》置于靠走道的考试桌桌上角,考务人员将在测试过程中检查《准考证》。

篇2:普通话要求

最近很多的考生在关注普通话是怎么报名的,需要什么条件,具体是怎么操作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普通话考试要求,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先登入普通话报名在线系统网站:http://zj.cltt.org/Web/SignUpOnLine/Default.aspx。

(1)选择省份(2)阅读报名介绍(3)选择考点及考试时间(4)登录并阅读报名须知(5)填写报名信息并确认(6)在线缴费/现场确认缴费

(1)应试者应试时,须携带相关指定证件(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准考证,学生还应带上有效学生证原件),否则不予报名测试。

(2)应试者应严格按照准考证上指定的报名时间到现场进行报名。如未按时到者,取消测试资格,测试费不予退还。

(3)系统支持在线报名、在线支付功能,带有银联标志的支持在线支付,其他需到测试站现场支付测试费,打印准考证。

(4)应试者在测试后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凭身份证原件及“准考证”领取证书。由他人代领证书的.,除交验应试人身份证复印件及“准考证”原件外,还需交验代领者的身份证。

(5)考试严禁作弊,一经发现,取消本次测试成绩及一年内的应试资格。

篇3:普通话要求

据新华社报道, 2014年1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的通知指出,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媒体和主流媒体, 播音员主持人和嘉宾作为公众人物, 必须在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方面发挥积极的示范和表率作用。通知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 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不得模仿地域特点突出的发音和表达方式;避免滥用生造词语和不规范网络用语;不在普通话中夹杂不必要的外文。如果节目邀请嘉宾参加, 也要对嘉宾随意使用方言、夹杂外语等情况及时提醒纠正。总局新闻发言人还特别强调, 当前广播电视不规范用语现象主要集中在选秀等综艺娱乐节目中。对一些在规范用语方面问题突出的节目, 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将要求播出机构认真整改。

篇4:普通话要求

报道说,香港城市大学一个硕士课程的内地学生,选读了以粤语授课的“中国文化要义”,上课时却要求老师改用普通话授课,引发内地与香港学生“骂战”,称坐了约百人的演讲厅“火头处处,扰攘一时,双方势成水火”。报道还说,老师最终同意“双语授课”,本地生课程进度因此大受拖延。

但是,涉事各方都对报道予以否认,认为根本没有该媒体渲染的那么夸张,“骂战”是子虚乌有。

城市大学也向师生发出了澄清电邮。授课的陈学然助理教授详细介绍了事情经过。他说,授课语言有明文规定,上学期修读科目的学生,仍有不少来自内地。他们大部分听不懂广东话,所以,老师用广东话授课之余,关键内容还会以普通话再讲解一遍。

第一周授课后,有五位本地学生和两位内地学生留下来,与老师讨论授课语言的问题。本地同学担心,采用普通话作过多解释,会影响教学进度;内地同学表示,会尽快学习广东话,早日融入粤语授课环境,希望本地同学理解。

广泛聆听本地和内地同学的意见,并通过电邮与学生讨论相关问题后,授课老师决定,按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采用广东话授课,只有一些较为关键或较艰深的内容,才辅以普通话讲解。此外,老师在星期四下午三时到四时额外设立了一个普通话解答环节,前后共举办了三次。第一次出席者较多,第二次有六位,第三次只有五位同学。而且,课程自第二周开始,再没有同学向老师表达不满或异议。“大家都接受和满意目前的教学语言安排。”该科目的教学进度理想。学系同时承诺,会继续与同学沟通,解决同学在学习上可能遇到的问题。

没有“骂战”,没有“改双语授课”,也没有“拖延课程”,所以有关报道严重失实。城市大学一位老师说,看到报道“愕然”。因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一个月,问题早已解决,不知为何现在又拿出来当作“两地矛盾”炒作。

据介绍,城大的中文文学硕士课程,内地学生较多。本学期”‘中国文化要义”科目,有91名学生选读,内地生占60%。城大在开办课程时,考虑学生需要,‘中国文化要义”上学期广东话授课,下学期普通话授课。学生可按个人需要及进度选择。内地学生上学期上课,可以提高广东话水平,香港学生下学期上课,也可以顺道学习普通话。

香港高校一般是英文授课,有个别科目如中国文学等,通常广东话讲课。

入学之初,学校会为内地学生安排广东话课程。内地学生一般很快就能听懂,毕业时不少人更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

(新京报 23)

篇5:普通话证书遗失补办要求

各测试站:

根据《湖北省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细则》文件规定,普通话等级证书遗失,可申请补发。现将补办证书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补发证书对象

普通话等级证书遗失未超过两年的考生(以原发证日期为准)。

二、补发证书程序

1.证书遗失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向原测试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2.测试机构根据证书遗失者提供的信息,查找原测试成绩,并对原测试成绩进行复核。

3.测试机构出具对其成绩认定的证明。

4.证书遗失者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和原测试机构对其测试成绩的认定证明,到省测试中心补办证书。补发证书加盖“遗失补发”专用章。

三、补办证书收费

补办证书收取证书工本费5元。

四、补办证书时间

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三周,其它时间一律不予办理。

注:凡在华中师范大学参加测试的考生,按补发证书程序要求,在规定的补办证书时间内,向省测试中心申请办理。

湖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篇6:普通话命题说话的基本要求

(一)围绕命题进行说话

国家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制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共30个。命题说话的话题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中抽取。应试人在考前十分钟先从30个话题中抽出两个,然后再从这两个话题中选定一个,围绕这个话题连续说一段话。

应试人要围绕选定的话题说话,不能脱离该话题而自己找一个话题来说。这些话题是对说话范围的规定,并不规定说话的具体内容。这些话题内容宽泛,贴近生活,是应试者比较熟悉、感受较多、有话可说的。命题说话要求内容充实,不要求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也不要求非常生动、精彩。如果测试规定的时间到了而未能将话题完整地讲完,不会被扣分。

(二)无文字凭借

命题说话时完全没有文字凭借,不能照着预先准备好的文字稿件或文字提纲来读或讲,也不能变相地依赖现成的文字,例如背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大段背诵现成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或自己熟悉的规章、制度、条例,讲述现成的故事等。按照《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规定,应试人如果出现类似背稿的现象,要被扣分。有所表现的,扣0.5分;比较明显的,扣1分;较为严重的,测试员有权干预,要求应试人讲述其他内容,如多次干预无效,测试员可终止测试,判命题说话项的成绩为0分。

(三)语音标准

命题说话的测试目的是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达到的规范程度。普通话语音标准程度是最重要的考查内容。语音标准指应试人说话发音时声母、韵母、声调要正确;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音变正确恰当;语调平稳自然,能够按照普通话口语的语调来说话,接近自然生活中的口语,不带有朗读和背诵的腔调。

命题说话时要尽可能减少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应试人在命题说话规定的3分钟时间内所出现的语音错误累计的次数是重要的扣分依据。语音缺陷也是语音标准程度评分的重要依据。语音缺陷的数量和程度直接反映出应试人含有方言语音的程度,在语音错误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含有方音或方音明显都会增加扣分。按照《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规定,没有语音错误,扣0分;失误1—2次,扣1分;失误3—4次,扣2分;语音错误在5—7次之间,扣3分;语音错误在8—10次之间,扣4分,如方音明显,则要分别扣5分、6分;语音错误在11—15次之间,无明显方音,扣5分、6分;语音错误在11—15次之间,有明显方音,扣7分、8分;语音错误在16—30次之间,视方音程度扣9分、10分、11分;语音错误超过30次,视方音程度扣12分、13分、14分。

(四)词汇语法规范

命题说话虽然预先有一定时间的准备,但是仍属于即兴说话,没有文字凭借,应试人要注意词汇语法的规范。要使用普通话词汇,不使用典型的方言词汇。要使用普通话的语法格式,不使用典型的方言语法格式。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句式,避免句法失误,避免出现明显的病句。按照《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规定,应试人在命题说话中如果出现词汇、语法不规范的情况,会被酌情扣1—4分。

(五)自然流畅

命题说话要求语句通顺流畅,不间断地,一句一句往下说,缓而不急,不能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要求语流自然通畅,前后连贯,完整传达语意,便于听众的理解。按照《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规定,应试人如果出现语言不连贯、语调生硬、结结巴巴及类似现象,要被扣分。程度一般的,扣2分;程度严重的,扣3分。

(六)口语化

命题说话是即兴口头表达,要求使用灵活的口头语言。主要表现在多用常用的口语词汇,可以适当使用语气词如“吧”“吗”之类,慎用文言词和书面色彩浓厚的词语,避免使用同音词,这样可以使话语表意清晰、便于理解。可以有目的地、适当地重复部分语句,要避免无意义的机械重复。避免使用过多的口头禅,如“这个这个”“那个”“嗯„„嗯„„”等。避免过多使用外语词、字母词等,尽量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汇。多使用简单句和短句子,句式灵活多变,避免使用结构复杂、成分繁多的长句。按照《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规定,应试人如果口语化较差,会被酌情扣分。

当然,口语化是相对而言,不同的人因为语言习惯和文化程度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口语化特征不尽相同,但都应该力求使用通俗浅显、灵活流畅的口头语言。

(七)时间饱满充足,语速适中

按照《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规定,命题说话的时间不少于3分钟,如不足3分钟,要酌情扣分。说话时间少于或等于30秒钟,扣40分。说话时间超过30秒钟而未满3分钟的,每缺30秒钟,扣7分。应试人要努力说满3分钟,如果准备的内容说完了,时间还没有到,可以联系相关的内容继续往下说,直到现场工作人员示意时间到后再停止。

为顺利说足规定时间,又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应试人要注意语速适中,以每分钟200—220字为宜。语速适中,发音从容,可以提高发音的准确程度。如果语速过快,会影响发音的准确程度,错误率会上升;同时在规定时间里说话的音节数会增加,语速过快与语速适中之间发音音节数会相差几百字之多,这也增加了语音错误出现的几率,将直接影响本项得分。也不能语速过慢,因为语速过慢会影响语句的完整,使人听起来感觉别扭,不像是日常说话了。因此必须注意把握说话的语速。

【附】30个命题说话话题

1.我的愿望(或理想)2.我的学习生活 3.我尊敬的人

4.我喜欢的动物(或植物)5.童年的记忆 6.我喜爱的职业 7.难忘的旅行 8.我的朋友

9.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 10.谈谈卫生与健康 11.我的业余生活

12.我喜爱的季节(或天气)13.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14.谈谈服饰 15.我的假日生活 16.我的成长之路

17.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18.我知道的风俗 19.我和体育

20.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21.谈谈美食 22.我喜欢的节日

23.我所在的集体(学校、机关、公司等)24.谈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25.谈谈个人修养

篇7:普通话等级测试对象及达标要求

国家语委规定:一九五四年一月一日以后出生的下列人员应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规定的等级:

1.师范系统的教师和毕业生,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其中普通话语音课教师和口语课教师必须达到一级;

2.普教系统的教师以及职业中学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

3.非师范类高等院校的教师以及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

4.广播电视教学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

5.报考教师资格的人员,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

6.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甲等;其余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达标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另行规定;

7.电影、话剧、广播剧、电视剧等表演、配音人员,播音、主持人专业和电影、话剧表演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

篇8:普通话要求

一、隐性表达方式的实质和种类

1. 隐性表达方式的实质

职位任职条件要求在招聘条件要求中以隐性方式出现, 一是用人单位的有意之作, 二是用人单位的无意之举。无论是有意之作还是无意之举, 其实质都是对求职者的政策知识、行业常识、职位认知能力和常识性逻辑推理能力的不露声色的综合考察。

2. 隐性表达方式的种类

隐性表达方式的种类有政策规定类、常识类等。

政策规定类隐性表达方式是指国家政策法规已经专门规定某种职位必须具备某些条件才能入职, 故而用人单位认为没必要在招聘条件要求中再重复列出的情况。例如, 《教师法》和国语[1994]43号等国家文件已经对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教师入职的学历条件和普通话水平等级条件作了明确的硬性规定, 因此许多学校特别是公办学校在招聘教师的简章中常常仅列出招聘的学科和人数, 并不列出学历和普通话水平方面的要求, 但在资格审查和录用时却会按国有法规和文件规定去执行。

常识类隐性表达方式是指某职位必须具备某种条件才能胜任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该职位的简章中并不列出这种条件, 但在资格审查和录用考核时却会根据这种条件要求去衡量和选择。例如2009年3月24日广西民族大学校园招聘会上, 南宁市顺势昌兽药有限公司招聘会计1名的条件要求是:“大专以上学历, 能独立处理相关业务”, 其任职条件要求中并未提到“会计专业”和“会计业务”, 因为会计职位肯定是处理会计业务, 且必须是学过会计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才能胜任, 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因此, 用人单位认为即使在招聘条件要求中隐去了字面上的明确表达, 求职者也应该知道其实际要求的条件是“会计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能独立处理会计相关业务”, 用人单位在资格审查和录用考核时肯定会根据众所周知的常识条件要求去衡量和选择。又如中国境内几乎所有单位的工作语言都是普通话, 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求“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时候, 虽未点明是“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但其不言而喻的实际要求就是“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在任职条件要求的隐性表达类型中, 普通话技能条件要求的隐性表达属于常识类隐性表达型, 加上普通话技能条件要求的隐性表达方式较多, 因此普通话隐性表达方式在招聘条件要求的隐性表达类型中不仅最常见最突出, 而且也最容易给求职者和准求职者造成误导。我国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条件中对普通话水平的较高要求以飙升的态势和隐性的表达方式呈现, 是经济危机后近几年的事情。这是因为普通话的技能性特征和无形性价值是经济危机后才被我国企事业单位陆续发现的。这也是普通话隐性表达方式最容易给求职者和准求职者造成误导的重要原因。

二、普通话的技能性价值及其职位条件要求的隐性表达方式

1. 普通话的技能性价值及职位普通话水平要求的飙升态势

(1) 普通话的技能性特征及其无形性价值

现代社会的变化发展和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 促使人力资源跨区域大规模流动成为必然。自然而然地, 国语普通话就成了来自不同民族语言区域员工正常交流, 顺畅沟通的必然工具。在这种情况下, 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工作沟通的顺畅程度, 也直接决定了团体协作的成败和工作效率的高低, 普通话能力因此成了人力资源高效工作, 职业成功的基础性技能, 其技能性特征从而得以显性地表露出来。普通话的这些技能性特征及其无形性价值, 终于被企事业用人单位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发现。2008年的金融风暴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后, 市场竞争更加惨烈。许多企事业单位在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种种问题时发现, 成功的沟通协调不仅可以避免重大损失, 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效益。而成功的沟通协调离不开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必须以普通话作为工作和生活语言的环境下, 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因此, 越来越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显性或者各种隐性的表达方式, 对包括理工科在内的各类专业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普通话价值的职场体现:职位要求呈飙升态势

我们分别对广西人才市场2003年、2009年和2011年的用人招聘信息进行了调查统计, 结果是:2003年, 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 要求汉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及沟通、协调、组织能力的职位仅占总职位的4.5%, 其中明确提出普通话水平要求的职位仅占总职位的0.5%。2009年, 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普通话标准流利、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口齿伶俐、口齿清楚”的招聘职位共占全部招聘岗位的70%, 其中要求必须普通话标准的招聘职位占总职位的19%, 要求“口齿伶俐、口齿清楚、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的职位占全部招聘岗位的51%。2011年, 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对普通话或表达沟通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的职位占招聘总职位的89%。调查统计数据表明, 经济危机前仅有4.5%的招聘职位显性或隐性地提出普通话水平方面的要求, 而经济危机后的2009年和2011年, 对普通话水平显性或隐性提出较高要求的招聘职位从4.5%一下子飞速飙升至70%, 再飙升至89%, 一路呈飙升态势。这是普通话的技能性特征和无形性价值在职场上的显性体现, 也是用人单位对普通话的技能性特征和无形性价值的不断发现与重视。

职场普通话条件要求在经济危机前后的这种飙升态势, 无论是显性的0.5%到19%, 还是包括隐性的4.5%到70%, 对于求职者和准求职者来说, 都是工作岗位对较高普通话水平要求的迅猛提高, 但许多求职者和准求职者却还没有回过神来甚至还没有发现这些新情况。而其中大多数职位的较高普通话水平要求是以隐性的表达方式提出来的, 这更容易让尚未回过神来或者仍未发现新情况的求职者和准求职者误以为这些并非是对普通话水平条件的要求, 因而放弃较高普通话技能的准备, 最终导致良好就业机会的错失。因此, 求职者和准求职者清楚了解较高普通话水平要求的各种隐性表达方式以避免其造成误导, 不仅非常必要, 而且也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2. 普通话职位条件要求的隐性表达方式

普通话水平要求在招聘条件中的隐性表达方式主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式、“组织能力”式、“沟通协调能力”式、“团队能力”式、“口语能力”式、“口齿伶俐”式等等。

(1) “语言表达能力”式

我们在调查研究用人单位招聘简章的职位条件要求中发现, 许多用人单位对职位的任职条件提出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或者“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乍看起来, 这似乎与普通话水平无关。语言表达能力不就是说话表明意思的能力嘛, 除了紧张过度说不出话或者语无伦次的以外, 流畅说话表达意思这谁不会?这么一想, 许多求职者便用“多余”的评判将这一条件要求扔在一边不再理睬。而事实上, 这“多余”的评判和“不再理睬”的态度是轻率的, 也是错误的。试想, 当今中国用人单位的工作语言是什么?肯定是普通话。因此所谓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指的就是普通话的表达能力。要求求职者“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或者“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实就是要求求职者的普通话表达要能使倾听者舒畅准确地听懂其意思。那么, 什么样的普通话表达才能达成这样的效果呢?当然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水平啦。让人听着别扭难受甚至造成误解的方音浓重的不标准的普通话, 是无法达成“舒畅准确地听懂其意思”的效果的。因此, “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或者“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其实就是“较标准的普通话”或者“较高等级的普通话水平”要求的隐性表达方式。求职者和准求职者应就此及时认真检测并尽量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以免错失及时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良机。

(2) “沟通协调能力”式

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对职位的任职条件提出了“较强的沟通能力”或者“沟通能力较强”的要求。我们知道, 沟通协调离不开语言, 工作的沟通协调离不开工作语言。所谓沟通协调, 是指用语言通过口头解释、口头说服、口头鼓动的方式来争取沟通协调对象的释怀、理解、合作和支持, 以实现矛盾问题的良好解决与工作目标的圆满达成。用人单位的工作语言是普通话, 因此, 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其实就是要求“普通话口头解释、口头说服、口头鼓动的能力较强”。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告诉我们, 被沟通协调者往往怀着一种戒备、挑剔的心理在接受沟通和协调, 对方的口头解释、口头说服、口头鼓动稍有不足就有可能触发他们抵触、不合作、鄙弃等等心理, 导致沟通协调行为的失败。普通话方音浓重不够标准, 让戒备、挑剔的对方听着别扭难受甚至误解, 势必触发其不愉快和抵触情绪, 导致沟通协调目标的无法实现。可见, 用人单位“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或者“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要求, 其实也是“较标准的普通话”或者“较高等级的普通话水平”要求的隐性表达方式。

(3) “组织能力”式

“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等要求, 是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规定的职位任职条件。组织是指安排、指派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那么, 用人单位里是用什么去“安排”和“指派”呢?很显然, 基本上所有的“安排”和“指派”还是得用普通话这一工作语言去口头说服、口头鼓动、口头沟通。只有说服、鼓动、沟通得让目标对象认可和支持, 才有可能服从“安排”和“指派”去形成系统性或整体性。口头说服、口头鼓动、口头沟通的工作语言普通话如果说得方音浓重, 让目标对象听着别扭难受甚至误解, 即使目标对象极不情愿地勉强听从“安排”和“指派”去凑合, 也很难达成系统性或整体性的效果, 实现系统性或整体性的目标。因为极不情愿和勉强会使目标对象产生背离系统和整体的离心力, 误解则更可能导致目标对象背离系统和整体的“蚁穴”性行为, 引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后果, 造成组织行为的最终失败。失败的组织行为正是组织能力欠缺的后果和证明。这样看来, 较强的组织能力同样离不开较标准的普通话, “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要求实际上也是“较标准的普通话”要求的隐性表达方式。

(4) “团队合作能力”式

经济危机后, 陆续看到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的任职条件中提出“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什么是“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呢?这似乎有些不好确定。然而细究起来, 就是“较强的能使团队成功合作的能力”和“较强的与团队成功合作的能力”, 也并不难明确。前者是从组织管理者对团队的角度出发, 后者则是从个人对团队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使团队成功合作”还是“与团队成功合作”, 都必须运用普通话这种语言去“使”和“与”。也就是运用普通话去口头解释、口头说服、口头鼓动, 使团队成员理解、信服进而接纳、支持和配合, 共同齐心协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促成合作的实现与成功。如前所述, 如果普通话水平较低, 口头说服和鼓动时就可能让戒备、挑剔的对方听着别扭难受甚至误解, 触发其不愉快和抵触情绪, 得不到团队成员的接纳与配合, 无法使团队成功合作, 也无法与团队合作成功。因此, “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其实也还是“较标准的普通话水平”要求的隐性表达方式。

(5) “口齿伶俐”式

有些招聘简章中的任职条件提出“口齿伶俐、口齿清楚”的要求。“口齿伶俐、口齿清楚”是指使用普通话这一工作语言进行工作沟通时吐字清晰, 表达清楚流畅。而工作沟通很多时候是处于被审视被挑剔的环境中的, 普通话方音浓重的人根本无法做到“口齿清楚”, 此时, 方音浓重的普通话往往会被挑剔、指责甚至嘲笑, 导致工作沟通的无效。而自卑拘束等心理, 则让普通话方音浓重者常结结巴巴不敢在人前说话, “口齿伶俐”当然更无法做到。因此, “口齿伶俐、口齿清楚”的职位要求, 实际上也是“较标准的普通话水平”要求的隐性表达方式。

(6) “口语能力”式

很明显, 用人单位要求的口语能力是指普通话工作口语能力。在招聘简章的任职条件中提出“口语能力较强”的要求, 其实就是要求职位应聘者普通话水平较高, 同样也是“较高普通话水平”要求的一种隐性表达方式。

经济危机后的就业市场形势表明, 无论是社会求职人员, 还是高校的准求职者, 都应该警惕招聘条件中职位条件要求的隐性表达方式尤其是普通话水平要求的隐性表达方式的误导, 及时在求职准备阶段了解清楚这些隐性要求的技能条件并做好准备。唯其如此, 才有可能实现其及时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人生规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篇9:普通高中课程实施要求

(1)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要依据本意见实施。在总体上执行统一的课程教学计划基础上,鼓励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学校根据需要可对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提供三年课程实施计划,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我厅备案,且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课程和学时。

(2)学校要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制度。要配齐各科目师资,安排好选修课程所需的师资、教室和教学设备。要建设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相关的教学设施。学校要有若干处固定和非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5)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可从高一下学期逐步开设选修课程。市级规范化学校选修学分Ⅰ课程的总体开设率应达到60%以上,省级规范化学校应达到70%以上。原则上30名以上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必须开设。

(4)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科学指导。学校应建立课程规划、开发、管理制度和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向学生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班主任及其他教师都应做好指导学生选课的工作,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课程规划和选课工作的监管,各高中学校应将每学期的课程规划实施方案上报市教育局。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选课工作的指导。

(5)逐步废止传统的文理分科教学的做法。要尊重和保障学生通过选择课程实现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权利,在保持行政班级不变的基础上实行走班教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为学生集体确定选修课程,不得强迫学生选择文、理或艺、体发展方向。从200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在二年级末以前不得组织学生分科。

(6)认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统筹管理,全面协调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各市要对本市普通高中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建立电子档案,加强研究、交流和评估。

(7)学校应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通过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联系实际,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8)学校应建立和不断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建设,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主动开展专业咨询,合作开展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依据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课程对教学实施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要充分认识高中课程的选择性要求和学分制管理特点,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教学时要着眼于模块或专题的整体设计,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融入教学实践。

(2)尊重教学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坚持教学常规,也要根据新课程精神,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三个环节的工作,借鉴、融合各派教学理论,与同伴、专家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

(5)尊重学生差异,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一方面要努力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要承队、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学中要增强教学预设的针对性和活动任务的选择性、灵活性。

(4)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创造性思维的启迪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要促进师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师生之间要互尊互信、理解宽容,教学相长。

(5)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要认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开设好技术课程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课,创造性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

(6)改进教学手段,逐步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教师要努力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要了解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3考试与评价

(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是考试与评价的基础。本课程设置与教学意见安排依据国家《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制,是对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管理与评价的基础,是学分认定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2)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学校要实行学生选课、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要加强对学生选课、作业和作品展示、实践活动、标志性成果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学分的认定要基于学生平时选课、学习成绩和模块考试成绩,同时参照有关规定满足修习的学时数。省教育厅对学校实行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

(3)规范日常考试行为。学生学业成绩考试应注重测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实践和探究的能力。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学校、班级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

(4)做好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学业水平考试是决定普通高中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以必修课程为主,逐步开考选修课程内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照实际考分和等第记录在普通高中学生发展评价报告和省、市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学业水平考试工作,依据课程标准和当年颁布的《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做好考试的准备和组织工作。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篇10:关于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的要求

关于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的要求

一、外语(含古汉语、医古文)要求根据浙人专〔2007〕80号文件规定执行。其中申报会计、经济、统计、审计、新闻、出版、农业技术、技校实习指导教师、广播电视播音、律师、公证员、图书资料、档案、电影放映专业技术资格,以及长期在野外从事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建筑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年龄在40周岁以上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时,职称外语成绩不作为必备条件,作为专家评审的参考依据。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于外语考试:

(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获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

(二)年满50周岁。

(三)曾在国外留学并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

(四)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

(五)在国内取得硕士学位;取得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或按新考试标准成绩达到总分的60%以上),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

(六)取得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三级以上合格证书的。

(七)正式出版过译著,译文累计3万汉字以上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译文累计5万汉字以上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译文包括汉译外和外译汉)。

(八)通过WSK、GRE、GMT、托福等考试,以及中央有关部委组织的出国留学人员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合格标准;或经组织批准,在国外连续进修1年以上。

(九)通过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的全国工商企业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BFT)中级者,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通过BFT考试高级者,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十)转评、兼评专业技术资格。

(十一)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中药,民族医药,古籍整理,工艺美术,文物博物,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十二)经组织选派在援外、援藏、援疆、支边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

(十三)机关工作人员调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首次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

(十四)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十五)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和初次确认专业技术资格的。

二、计算机要求:2006年底前取得的《浙江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证书(Windows 2000/XP & Office)》证书,在2007年底前仍可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和聘任职务的依据。凡2007年1月1日后取得的《浙江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证书(Windows 2000/XP & Office)》证书,不再作为我省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和聘任职务的依据。从2007年开始,凡年龄在50周岁以下,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获得3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获得4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一)年满50周岁。

(二)博士学位获得者或留学回国人员。

(三)申报工艺美术、艺术、文学创作、农业技术、体育教练员、乡村卫生专业技术资格。

(四)转评、兼评专业技术资格。

(五)硕士学位获得者初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六)国家承认的计算机类大专以上(含大专)毕业人员(不包括其它专业设有计算机课程的毕业人员)。

(七)获得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证书的人员。

(八)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取得成绩,并获设区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的人员。

(九)经组织选派在援外、援藏、支边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资格。

(十)机关工作人员调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首次申报专业技术资格。

(十一)乡镇基层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关于普通话要求:仍按浙教高科〔2002〕93号文件办理。

上一篇:中医考试试卷及答案下一篇: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