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1古诗二首

2024-04-21

二下1古诗二首(精选6篇)

篇1:二下1古诗二首

课文1 古诗两首

1、乃(nǎi)

● 同音字:奶奶、氖气(气体元素,无色无臭,可用来制作霓虹灯和指示灯。)★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是,为:~大丈夫也。★ 竟:~至如此。

★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 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2、随(suí)

● 同音字:绥定(安定)、隋唐、半身不遂(身体一侧发生瘫痪)★ 跟着:随从。随员。随葬。随即(立刻)。随行(xíng)。随身。

随波逐流。随行(háng)就市。

★ 顺从,任凭:随意。随口。随和。随俗。随笔。随遇而安。

★ 顺便,就着:随带。随手关门。★ 像:他长得随他父亲。

▲ 随机应变: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近义词:见风使舵、见机行事/ 反义词:一成不变、刻舟求剑 ▲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近义词:因地制宜

▲ 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

中都能满足。

▲近义词:与世无争、随俗浮沉/反义词:愤时嫉俗、愤愤不平

3、潜(qián)

● 同音字:前面、荨麻、钤印(盖印章)、钱币、虔诚、乾坤、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 隐在水面下活动:潜水。潜泳。潜坝。潜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

b.在外边秘密行动)。

★ 隐藏的,秘密地:潜藏。潜伏。潜逃。潜力。潜台词。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

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近义词:耳濡目染、近朱者赤、潜移暗化/ 反义词:洁身自好、无动于衷

4、润(rùn)● 同音字:闰年

★ 不干枯,湿燥适中:湿润。润泽。滋润。★ 加油或水使不干枯:润肠。润滑。浸润。★ 细腻光滑:光润。滑润。珠圆玉润。★ 使有光泽,修饰:润饰。润色。★ 利益:利润。分润。★ 以财物酬人:润笔。

▲ 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近义词:飞泉鸣玉、余音绕梁、娓娓动听 反义词:不堪入目、不堪入耳

5、细(xì)

● 同音字:戏曲、系统、间隙

★ 颗粒小的,与“粗”相对:细沙。细面。细屑。★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细线。细丝。细眉。细水长流。★ 精致的:细瓷。细布。细工。细活儿。★ 声音小:嗓音细。

★ 周密详尽:仔细。精细。细致。细密。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 细腻。胆大心细。

★ 微小的:细小。细微。细节。事无巨细。★ 俭省:他过日子很细。

▲ 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

式和缓,不粗暴。

近义词:和颜悦色、温文尔雅/ 反义词:暴风骤雨、咄咄逼人 ▲ 精打细算: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 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近义词:克勤克俭、一丝不苟 / 反义词:大手大脚、粗心大意

6、晓(xiǎo)● 同音字:大小

★ 天明:晓市。拂晓。破晓。报晓。★ 知道,懂得:晓畅。晓得。分晓。★ 使人知道清楚:晓示。晓谕。

▲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近义词:妇孺皆知、众所周知 / 反义词:默默无闻

7、眠(mián)● 同音字:棉花、绵延 ★ 睡觉:安眠。长眠。失眠。

★ 某些动物一定时期内像睡眠那样不食不动:初眠。冬眠。★ 倒卧:一日三眠三起。

▲猫鼠同眠: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近义词:狼狈为奸

二会字

1、觉(jué)

●同音字:决定、口诀、角斗、抉择、绝对、倔强、挖掘、崛起、一蹶不振、咀嚼、昏厥、爵位

★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觉。知觉。触觉。

视觉。觉察。

★ 醒悟:觉悟。觉醒。“觉今是而昨非”。

▲不知不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

多指未加注意。

近义词:神不知,鬼不觉

/ 反义词:惊天动地

2、啼(tí)

● 同音字:提水、题目、马蹄、★ 哭,出声地哭:啼哭。啼泣。悲啼。啼笑皆非。★ 鸟兽叫:啼鸣。啼叫。虎啸猿啼。

▲啼笑皆非: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

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近义词:哭笑不得、狼狈不堪 / 反义词:镇定自若

篇2:二下1古诗二首

妙析教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齐读生字)4.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小组交流。

五、品悟古诗(一)学习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发现的。2.学生自由读第1、2句。3.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第1、2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早春二月里,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仿佛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风中轻拂堤岸。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指名读)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生汇报)7.这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诗的。(生齐读第1、2句)(二)学习第3、4句。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你能读好它吗? 2.自由读这两句古诗。

3.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他们在干什么?(分组交流)5.你们能配合画面,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分组交流,尝试练说)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6.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汇报)7.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们能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指名读)8.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中去呢?这样吧,让我们朗读古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生齐读第3、4句)

六、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背下来。

2.集体配乐吟诵。3.生自由背。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好生字“诗”“童”“村”,重点写好生字“童”。1.看“电脑小博士”的笔顺顺序,学生认真观察笔顺顺序、笔画写法。

2.指名反馈。

“童”字是上下结构,共有12画,可组词为“儿童、童年”。3.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立”的最后一横最长。)4.教师范写3个生字。5.学生描红并临写3个生字。6.师生评议。

八、梳理板书

村居

儿童散学快乐人物忙放纸鸢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柳》,背诵古诗《咏柳》。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草长莺飞

美丽景物

杨柳春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难点

领略春天的美,体会诗人借柳树歌咏春天的情感。

三、导入新课,初感诗境 1.课前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2.齐背古诗《村居》。

3.导入:同学们,春天来了,这轻快飞行的黄莺,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随风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5.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6.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7.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8.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这些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交流切磋,诵读感悟 1.指导学习第1、2句。

出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1)生齐读。

(2)(出示从远处看柳树的图片)你们看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它就像什么呢?(碧玉、丝绦)(4)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合作学习第3、4句。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和同桌一起读第3、4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2)学生自读。

(3)(出示第4句诗的课件)让学生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

4.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感受到的意境描述出来。

五、分组活动,熟读成诵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思考、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用白话文翻译、画画等。)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把他们分成三组:朗诵组、翻译组、画画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3.分组展示。

(1)朗诵组用多种朗读方式诵读古诗;(2)翻译组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3)画画组展示各自根据诗意描绘的图画。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诗歌,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

六、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5个生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教师指导。

“绿”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不要把右下部写成“水”。

“丝”字注意笔顺。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3.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七、梳理板书

咏 柳

篇3:二下1古诗二首

一、课堂片段回放:图文引入, 助解文本片段一:

师:“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老师觉得这句话有问题, 既然全天下的田地都种上粮食了, 每个人都应该能吃得饱饱的啊, 农民怎么还会饿死呢?农民忙碌了一年, 到头来得到的是什么?农民的粮食去了哪里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悲剧?我们来看大屏幕。

(生交流)

生1:我觉得是揭露了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残酷, 他们把粮食全部都拿走了, 所以农民饿死了。

生2:有可能那些农民是为自己的后代着想, 把粮食全部卖了得到钱财之后给自己的后代享用。

众生:不合理!我要改正!

生3:我想问的就是:上面第一幅图, 农民辛辛苦苦种出那么多粮食, 漫天遍野, 那为什么底下的那些农民都会被饿死呢?

生4:我知道是那些达官贵人们收走了本来应该是农民的粮食, 我想问的就是:就像另一首诗中说的一样, “朱门酒肉臭”, 为什么那些达官贵人们宁愿把那些粮食仍在那里吃也吃不完, 也不给农民吃, 让农民饿死呢?

师:有没有同学来回答一下她们两个提出的问题呢?

生4:被贪官抢走了!

生5:我觉得还有可能被偷了。

生6:有可能是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逼他们把粮食拿出来。

生7:有可能是他们已经把粮食收好了, 贪官挨家挨户地收, 把粮食收走了。

生8:还有可能是有人打劫。让他们把所有粮食交出去。

生9:可能是那些地位很高的皇亲国戚, 他们把那些地都包下来了, 农民去种的时候得在他们的田里种, 种的粮食也都归他们了。虽然“四海无闲田”, 但四海没有一片地是农民的, 都是那些皇亲国戚的。

师:对, 地根本就不是农民的。我们知道, 以前很多农民是没有地的。农民种的地都是租的地主的, 对吧?

生:对!

师:那他们收了粮食以后要给地主交租, 农民收的粮食, 有很大一部分都给地主交租了。打个比方, 有时候一个农民收了100斤粮食, 可能要交给地主90斤。

生:哇!

师:剩下10斤还够吃吗?

生:不够!

师:所以“农夫犹饿死”。再加上交了租以后, 还要给国家交税。交完租交完税……

生:就没有钱了!就没有粮食了!就所剩无几了!

师:所以农民辛辛苦苦干了一年, 到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生:饿死!

师:悲不悲惨?

生:悲惨!比凡卡还悲惨!

师:我们提到了凡卡, 确实比凡卡还悲惨啊, 凡卡还能有一点东西吃, 可是农民却要被活活饿死。封建时代, 租重税苛, 农民辛苦终年, 最后到自己手上的没有多少, 农民不得温饱, 甚至饥饿而死。下面, 请我们带着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这种感情, 朗读一下这首诗。

生声情并茂齐声朗读。

师:刚才的朗读很到位, 老师通过你们的朗读, 仿佛看到了丰收成灾的场面, 看到了人吃人的剥削社会的残酷无情。

片段二: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诗歌中, 还有很多描写剥削阶级的残酷、劳动人民的苦难的诗歌。老师搜集了相关诗歌, 请同学们欣赏后进行理解交流。

课件呈现诗一: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唐·李绅《悯农 (其三) 》

生齐读, 举手谈理解。

生:我从这首诗中知道了耕地的人肚子却是饥饿的, 整天织布的人, 却没有衣服穿。

课件呈现二: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宋·梅尧臣《陶者》

生齐读, 举手谈理解。

生:我从这首诗中知道了整天做瓦的匠人却没有瓦房住, 只能住在茅草房里。而那些达官贵人, 什么都不做, 却住在舒适豪华的屋子里。

二、资料价值评析:以读促解, 拓宽视野

在这两个教学片段中, 老师引用了两个资料进入课堂, 体现了课外资料的两个功能:以读促解, 升华情感;以诗解诗, 拓宽视野。

第一个资料是一组图片资料, 她将一副丰收景象图和三幅农夫被饿死、饿得踉踉跄跄的图片进行了组合, 将“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的诗句形象化的呈现出来了,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视觉冲击力, 在学生内心深处引发了强烈的震撼和愤慨。在此过程中, 老师并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说“看了这组图片, 此时此刻你心中想说什么?”而是让学生结合这组图片去猜解“为什么丰收了, 农民还被饿死?”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讨论、互动、追问, 理解了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是耕者无其田、残酷的剥削造成的。

第二个资料是一组表现统治阶级残酷无情、劳动人民生活悲惨的古诗 (有的是节选) 。引入后, 老师以“齐读———理解”为范式, 对每首诗作了简单处理, 最后又回到对主体诗《悯农二》的朗读上。

篇4:《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是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8课的内容,其中收录了《村居》和《小儿垂钓》两首古诗。这两首诗浅显易懂,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贴近孩子的生活,学生爱读、易懂。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能读、背两首古诗,初步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和童真童趣。

3.感受古诗的魅力,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背古诗,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寄语,初尝诗味

教师寄语:(出示幻灯片,教师诵读并伴唱《新学堂歌》)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3)“多熟悉一些古诗词,你将终生受益。多听一听为古诗词谱写的歌曲,你将会熟悉更多的古诗词。”(汪国真)

师:《新学堂歌》已经将20首优秀的古诗谱成音符,供我们边哼着曲调娱乐,边轻松地背诵古诗。(大屏幕出示:愿每个孩子都能用诗文的语言,展示自己诗化的心灵!)

(二)诵读感悟,读准背通

1.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8课《古诗二首》(板书,仍伴唱《新学堂歌》)继续用古诗来美化我们的心灵!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预习作业(幻灯片)。

预习作业:(1)网上查找关于两位诗人的信息及关于风筝的信息。(2)读这两首古诗,尽量把字音读准,查找相关词语的解释。(3)有能力背诵的,就把这两首古诗背下来。(4)试着用“看注释、看图猜、联系上下文或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的方法理解诗意。(5)想办法弄清楚“鼎”和“垂”的书写笔顺。

师:老师要在学习这两首古诗的过程中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步骤是:读——背——问——诵——唱 (幻灯片)。

师:谁能把古诗的题目和诗作者书写到黑板上?(学生板书的同时,老师问:谁来介绍你掌握的诗人信息)。

2.读准诗句,读出诗韵

(1)指名读,教师指导,使其明白:会读,不光要读准字音,还要有节奏、不唱读,边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2)教师配乐范读。(3)学生试读。(4)学生配乐表演读,教师评价。

3.循序渐进,背诵诗文

进入古诗学习的第二步——背。

(1)看着这些词试着背诵:(课件出示)草、莺、杨柳、春烟;儿童、纸鸢;蓬头稚子、路人、鱼……(2)分行背(看哪行背得又正确、又整齐、又有节奏)、(两行,每行一首)。(3)接力背(看哪位同学声音洪亮、有节奏)、(老师指定诗题,一对一句背)。(4)指名背。

(三)问读理解,融情于景

下面我们继续古诗学习的第三步——问。

以《村居》为例。

一问:这首诗高鼎描绘的是江南春景,那么,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知道春天的?说明理由。

二问:如果为《村居》这首诗题画,你会画些什么?怎样表现“草长”?(草尖上的新绿)说说你的理由。

师:江南的早春二月,小草、黄莺、杨柳、儿童都精精神神的,谁来精神十足地读出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一读:生机勃勃)

三问:“醉”是什么意思?(沉迷,过分喜爱)高鼎“醉”了还是杨柳“醉”了?

师:这迷人的春景,谁人不醉?何物不醉呢?高鼎沉醉,醉得把“杨柳”看作了能传情达意的人,并把这份“醉”的情绪赋予了杨柳。怎样读,才能把高鼎这份特别喜爱春天美景的情绪表达出来!(自己试试)(二读:特别喜爱)

四问:“纸鸢”指什么?(风筝)“鸢”是什么?(老鹰)关于风筝,你知道哪些信息?

幻灯片出示风筝简介。(略)

师:这该是多么热闹的场面呀,纸鸢天上飞,儿童地下跑;纸鸢天上唱,儿童地上喊。请把这种热闹、欢快的场面读出来。(同桌互读)(三读:热闹、欢快)

五问:你们读得很投入!欢快、热闹之后,老师要问个深奥的问题,看看谁特别聪明!认真听:

草长莺飞、杨柳醉是一年四季中的春天;

其实人生也有春、夏、秋、冬四季: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放纸鸢的儿童就是人生的春天,你们也正处在人生的春天。

高鼎在诗中描写儿童放风筝,有什么用意?再欣赏这幅画,再品味这首诗,思考一会儿。

老师引导:

儿童——人生的春天;这幅图、这首诗描绘的是大自然的春天。

人生的春天融入了大自然的春天——

就更让这幅迷人的春景图,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无限的(生机)、无限的(活力)!

带着这份激情、这份希望,我们一起齐读全诗!(四读:激昂、希望)

(四)诵读感悟,体悟情境

下面我们进入古诗学习的第四步——诵。

(1)自由“诵”

诵是“熟读成诵”,诵是“背诵”;更重要的,诵是像“念”一样的背,就像眼前有这首诗的文字;就像眼前有这首诗描绘的画面(试着诵一诵)。

(2)指名“诵”

自然哼唱,享受古诗

猜猜下面我们该进入哪一步了?(唱)(放歌曲:《小儿垂钓》、《村居》重复播放)学生自然跟唱。

(五)灵活选择,乐在学中

1.推荐书目:《小学古诗词70首》

2.作业:选择自己想做的

画:画出你喜欢的诗句,并将这句诗写在上面。

唱:自己配上熟悉的旋律演唱古诗或者学唱作曲家谱曲的古诗歌曲。

编:把这两首诗编成小故事讲给亲人、朋友听。

背:背诵这两首古诗的同时,自己归类查找其他的古诗背诵,如风筝类、春景类、小儿生活类等等。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人生的春天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可以去放风筝,也可以去学垂钓;更要怀抱诗书润泽心灵,以高雅的气质提升人生!

幻灯片出示:中国的经典,不可忘却!(齐读)

四、板书设计(略)

篇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认读五个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泥融飞燕子”。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1)师: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赞美春天。画家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音乐家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诗人写出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老师听说你们会背很多古诗,那有没有赞美春天的诗呀?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草》、《咏柳》、《春晓》、《江南好》、《村居》

(2)随机布置作业:像这样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回去以后,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背一背。

2.配乐诗朗诵《绝句》 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生: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读读。

/ 5

师导:杜甫真了不起呀,被人们称为“诗圣”,是诗中的圣手,他写的诗又多又好。《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想读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3.学习生字:

(1)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朋友。(2)读生字卡片:快看,调皮的生字朋友跑这来了,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3)记字形(绝、句):你怎么记住他们的样子呢?(结构记、用“色”记等,记“句”字,可用勺、包记,注意笔顺的变化书空)

(4)指导书写:记住了这两个生字朋友的样子,你们想不想把它写漂亮啊?你们觉得哪个字不好写?

老师范写一个,学生描一个写两个。句:口要写在撇的下边。4.读词语:这里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 课件:迟日泥融沙暖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喜欢吗?觉得怎么样?那咱们再读读。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好轻声)

5.这些字词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读正确读流利。

6.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7.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师:你都读懂了什么?请你跟大家谈谈。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2)质疑:“迟日”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探究:谁知道?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博士吧。(指导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向小博士请教,小博士才愿意告诉我们呀?学生问小博士答:《诗经》中有“春日迟迟”

/ 5 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师: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什么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观察插图:这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呀?(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你从哪看出风来了?)

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课件欣赏:多美的春天呀!想不想亲眼去看看?(放课件:师叙述,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

(5)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2)“融”什么意思?

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啄春泥)师:也有的小燕子在衔融化的泥土筑巢呢。想看看吗?

(3)欣赏课件: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4)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哇?自己练练,可以加上动作。评读。4.把整首诗练习读读,试着背背,练好了,老师还给你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呢。

练好了,谁先来,要像古人吟诗那样抑扬顿挫?指读、背诵。5.改写:

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诗中所描绘的这种美景吗?(自己说、指名说)

老师总结: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

/ 5

地睡觉。

6.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板书设计: 绝句

江山、花草、燕子、鸳鸯

《村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2、背《村居》。

3、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4、背诵诗歌。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随着作者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吧。还想读读吗?

二、配乐朗读,进一步感悟诗歌内容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想象。

2、你还看见春天是什么样的?感受怎样?

3、带着你的感受,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三、读、背古诗《村居》

春天多美呀!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诗,让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古诗《村居》。

1、图文结合,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指导学生写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

2、预习《理想的翅膀》

六、板书计划:

/ 5

村居

草 莺 柳 水 纸鸢 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

教学反思:

以前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会让学生进入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感情朗读,但确实是有一些学生因为见识少而无法完成,但却要装着完成。今天教师尝试着在课前多下点功夫,根据所教古诗的需要,和学生一起去收集资料,放手让学生去找图片、找声音,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堂课下来,学生们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境了。

篇6:《古诗二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体会两首诗中马的形象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学习以学生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领悟词句的大致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就都描写了马。(教师板书课题。)

二、《房兵曹胡马》初步感知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朝诗人杜甫)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学生齐读。

三、了解古诗内容 1.解题。

《房兵曹胡马》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首诗以胡马为题材。胡马的主人房兵曹,是一位姓房的武官,其生平、身世皆不可考。

2.解释词语。

(1)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2)胡:此指西域。

(3)大宛(yuān):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4)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5)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6)峻:尖锐。“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7)堪:可以,能够。

(8)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9)骁(xiāo)腾:健步奔驰。3.诗句理解与赏析。

(1)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瘦骨棱棱,好比刀锋。

篇首直接点题,交代出胡马产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寻常。因为“大宛”一向以出产汗血马而著称于世。接下来写马的形态:骨相瘦劲,状如锋棱。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对马的审美情趣:他总是重视马的清骨神韵,偏爱瘦马而厌弃肥马。这种审美情趣在以丰腴为美的盛唐时期,不能不说是超然脱俗的。

(2)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两耳尖锐,如同削竹。四蹄轻快,犹如劲风。

颌联写了马的外部形态。诗人略去胡马的首尾、毛色等不写,只取具有特征性的“双耳”和“四蹄”来写,形容“耳峻”,像竹筒削成;夸张“蹄轻”,能急速生风。这是对马的气质、品格的刻画,同时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怀。

(3)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所向之地,空阔广漠。不怕险阻,可托生死。

颈联承接上句,品评之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能有这样纵横飞驰、勇往直前的马,主人真是可以将生死托付与它了。

(4)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有如此健壮、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横行万里之外。尾联更是因马及人,人马合写,表达了对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骁腾有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万里可横行”希望友人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横行于疆场之上,立功于万里之外。这也是诗人壮阔胸怀的自我写照。

四、总结提升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马,实际上是喻人。采用了“借物言志”或“托物寓意”的手法,通过对马的骁腾善驰、可托生死、横行万里、所向无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并寄托了他对未来前途的坚强信念。

第二课时

一、《马诗》初步感知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再加上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学生齐读。

二、了解古诗内容 1.解题。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采用了比兴的手法。《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表达对自由豪放生活的爱慕和向往。

2.解释词语。

(1)大漠:广大的沙漠。

(2)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3)何当:何时,何日。

(4)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妆饰的马笼头。(5)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6)清秋:清朗的秋天。3.诗句理解及赏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广阔的沙漠如万里铺雪,燕然山上悬挂着如钩的弯月。这两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之意。作者所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是在为后两句的抒情做铺垫,又具兴义。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时能够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天奔驰向前。

后两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暗含的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着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叹。

三、比较赏析

《房兵曹胡马》与《马诗》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异同?

1.相同点:

(1)两首诗都借写马来抒发感情。(2)两首诗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2.不同点:

(1)第一首诗对马进行描写,而第二首诗描写边疆景色。(2)第一首诗表达的感情中包含了对别人的鼓励,而第二首诗没有。

四、作业布置

上一篇:草莓育苗技术下一篇:杨马小学安全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