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师资培训的管理规定

2024-04-22

金融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师资培训的管理规定(精选5篇)

篇1:金融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师资培训的管理规定

外国语学院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考察调研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提高我院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必要的学术会议和进行专业调研活动。

第二条 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及专业调研,必须遵循必要、节约、学术、实效的原则。

第三条 学院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结合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及专业调研活动。第四条 外出参加的学术会议和专业调研活动,应与本人所承担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任务有较密切关系,参加学术会议者必须提交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否则不予批准。

第五条 凡要求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和专业调研的教师, 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书面申请表(包括目的、时间、地点、经费开支预算、调研安排情况等项目), 并附会议邀请函(通知)和参会论文(摘要),报学院领导审批。

第六条 凡未经审批同意,自行决定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和专业调研者,所有费用应由参加者自己承担。

第七条 经批准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和专业调研者的经费开支,必须遵守学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按学校财务报销制度,审批报销。第九条 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或专业调研活动返校后,应及时到科研秘书处做好科研业绩登记存档,向学院提交一份书面报告(含会议及调研活动内容、收获及建议等),并按学院安排以PPT形式向全体教师汇报会议或调研内容。

2015年9月1日

篇2:金融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师资培训的管理规定

为鼓励教职工外出参与学术会议和业务培训,提高教职工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规范教职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和业务培训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一条

参加会议范围:

1.各级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类学术会议,举办的培训会;

2.符合我院学科发展规划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省级学会年会、省级以上专题性学术会议或学术活动等。

3.教职工利用自己科研课题经费参加的各类学术会议。

非正规学术团体或以赢利为目的各类会议、培训,一般不予批准。第二条

参加会议的人员

参加会议的人员一般应是专业或学科(方向)带头人、教学团队负责人、青年学术骨干、有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参加培训人员。

第三条 审批程序

参加学术会议或培训必须出具会议举办方的正式邀请函,参会审批。教研室主任视能否安排教学、科研日常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提出意见后,报院行政主要领导审批。院行政主要领导视会议与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的关系,以及学院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予以审批。审批同意后,申请者方可享受学院资助。

第六条

登记核报。享受学院资助的所有会议,须在会议结束后一周内,在院科研秘书处领填《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信息登记表》(见附件2,以下简称《登记表》),包括会议时间、地点、规模、名称、主办单位、会议精神、收获体会建议等,并汇总、贴好相关正规票据待批。

第七条 审核报销。院科研秘书汇总《申请表》、《登记表》和票据汇总单,报院行政主要领导审批。享受资助的会议经费由院重点(培育)学科建设经费、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建设经费、院创收经费等列支。

第四章

资助办法

第八条

学院资助的会议经费仅限于交通费、住宿费和会务费(会务费报销上限为600元)三项费用,以每次2000元/人为限(报销标准参照学校财务处制定的相关政策执行)。应邀作大会主题发言交流者(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每次3000元/人为限。

第九条

赴境外参加专业性国际学术会议,除提前向学校申请会议经费外,经学院审批同意的,以每次2000元/人为限资助。

第十条

学科(方向)带头人、校级及以上人才培养对象原则上每年限申报一次,其他教师限每两年申报一次(不含省级学会年会、省社科联学术大会资助等)。若因特殊需要需享受更多次数的资助者,由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

第五章

有关说明

第十一条

参加会议严格实行人员精简原则,同一会议一般安排一人参加。如有属于同一个学科组多个与会者获得会议邀请,经该学科组负责人协调后,学院至多审批资助两人参会。

第十二条

参加学术会议与活动不能影响学院的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工作,参会前必须安排好日常教学任务,履行请假调课手续。否则不能报销有关费用。

第十三条

参会人员要根据会议安排,合理安排行程,及时返校,不允许绕道旅游或探亲访友。凡不符合会议合理时间区间内的规定支出,一律按自费处理。

第十四条

学院资助的重要学术会议,由学院安排参会者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十五条

未经学院审批参加学术会议者,所有费用由参加会议者自行承担,不得事后补报并要求享受资助。

第十六条

教师全额自费或利用自己科研课题经费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不适用本规定。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未尽事宜,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

第十八条

本规定从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附件:1.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资助申请表

篇3:金融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师资培训的管理规定

关键词:绩效目标,独立学院,教师,培训

0 引言

有效的培训, 可以提高员工的绩效, 从而达成组织的目标。目前, 独立学院的教师培训体系, 很多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被动式培训方式, 没有将教师的培训与绩效目标有机结合, 培训效果总是不甚理想。作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 摸索出了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学校和教师绩效的新思路——基于绩效目标的独立学院教师培训体系。

1 独立学院教师培训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调研西部30所独立学院, 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618份, 回收问卷有效率为61.8%, 分别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以及培训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调研。

1) 培训供给不能满足教师需求。调查数据表明, 独立学院对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普遍不够重视, 每学期和每年分别仅有13.33%、56.67%的独立学院偶尔开展此项工作。并且, 调查教师对其培训需求的匹配度, 完全符合的仅占5.03%, 比较符合需求的占12.56%, 基本符合需求的占45.23%。

2) 培训资源分配不均。调查数据表明, 大部分教师除参加岗前培训外, 参加外派培训的机会非常有限, 88.67%教师近三年只是偶尔或从未参加过培训。

3)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调查数据表明, 学校提供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教师满意度不高, 76.14%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4) 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独立学院教师培训的实用性不高, 80.40%的教师感到培训内容基本能够或不能用于本人工作。

5) 培训方式缺乏适用性。调查数据表明, 独立学院受训教师的培训方式主要有导师指导、讲授式、学术报告、网络培训、研讨式、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等。其中, “导师指导式”占90.45%, “讲授式”占70.35%, “学术报告”占62.31%。

同时, 调查独立学院教师对上述培训方式认为最有效的仍然是“导师指导式”, 占91.96%。其次是“学术报告式”, 源于获取、更新前沿知识的最佳途径, 占75.38%。再次, 是“网络培训”与“实地考察”, 分别是49.75%、52.76%, 由此可见独立学院教师适应时代发展, 教师愿意适时革新知识与技能, 同时更愿意走出去,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然而, “讲授式”“案例分析式”反而不被看好, 分别占12.06%和17.09%。

6) 培训重视度不足。调查数据表明, 被调查教师中62.78%的教师认为学校对培训重视度不够。

7) 培训系统性不足。调查结果表明, 很多独立学院教师培训缺少中长期的培训规划, 计划性不强, 93.33%的独立学院无培训规划, 66.67%的独立学院制定了年度或学期的培训计划。

2 构建绩效视角下的独立学院教师培训管理体系

2.1 绩效视角下的独立学院教师培训体系的管理流程

基于绩效目标的独立学院教师培训体系模型借鉴了价值链分析方法, 将培训活动分为输入、转换与输出三个阶段。

1) 输入。输入阶段, 是指确定学校战略目标, 明确教师绩效目标, 找出教师绩效实际差距, 确定培训内容, 制定培训计划, 组织实施培训的阶段。

2) 转化。转化阶段, 是指教师经过培训后, 将所学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等有效地、持续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转化成自身素质的过程[1]。

3) 输出。输出阶段, 是经过培训效果转移后, 评估培训效果, 考核教师绩效目标达成情况。

2.2 绩效视角下的独立学院教师培训工作模型

基于绩效目标的独立学院教师培训工作, 以提高教师绩效为中心, 从提高培训管理效能、确定培训内容、实施绩效改进计划、评估培训效果四个方面来检验培训的有效性。

1) 提高培训管理效能。提高培训管理效能主要从变革学校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流程、管理者与教师的支持、转变培训工作者职能三个方面展开。变革学校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流程, 主要是为保证学校战略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的实现, 改进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基于绩效目标的培训体系, 采用学校人事处和二级学院相结合的二级管理方式, 强调二级学院的培训培养职责, 提高二级学院对教师培训的参与度和重视度;管理者与教师的支持, 主要是通过学校主导、管理者的引导, 提高教师的培训意愿和参与度;转变培训工作者职能, 主要是指将学校人事处或师资培训中心的单一培训职能向绩效部门过渡与转型。

2) 确定培训内容。基于绩效目标的培训, 则是以提高教师的绩效为目标, 培训项目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某一项或几项技能, 而是要开展系统的培训活动, 以期提高教师的绩效, 从而达到学校的绩效目标。培训内容的确定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战略目标, 以弥补绩效差距、提升绩效为导向, 关注未来绩效 (目标要求) , 改进当前绩效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重视过去绩效 (曾经绩效薄弱环节) , 从而确定培训具体内容, 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3) 实施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 即是实施绩效改进计划。学校可将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组织起来建立学习型组织, 强调团队学习, 而非个体汲取知识、技能;引导教师参与培训互动, 而非传统培训模式的“观众”;注重培训项目的系统性, 而非培训项目的无序性;将提升教师绩效水平作为根本任务, 而非仅仅是传授某一项知识或技能。

4) 评估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效果, 是对教师工作绩效提高程度, 个人、团队和学校目标达成度, 教师满意度的评估。通过对教师的培训, 个人工作绩效提高, 教师目标达成, 所在团队绩效水平随之提高, 最终学校战略目标实现, 同时, 教师的满意度也就提高了。

3 加强独立学院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建议

3.1 学校高度重视培训工作

加强独立学院教师培训管理工作, 学校领导应树立科学的教育培训观念, 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认识教师培训的重要价值, 将教师的绩效与学校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 将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同时, 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期规划, 制定培训管理制度, 明确培训经费投入比例, 为培训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3.2 开展基于绩效目标的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应从学校期望、岗位标准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析[2]。首先是学校期望方面, 根据发展战略目标, 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明确学校对教师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要求;其次是岗位标准方面, 根据教师的职位说明书, 确定教师的具体任务与职责。最后是教师自身方面, 根据学校目标与任务要求, 找出教师实际绩效与绩效标准之间的差距, 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重点和内容。

3.3 制定基于绩效目标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不仅要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求, 而且要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 充分考虑人力资源开发的超前性和培训结果的不确定性, 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具体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及培训时间。在此阶段, 要特别注意教师的学历、职称等个体差异, 在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要体现差异性。

3.4 实施基于绩效目标的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的实施阶段, 是最关键、最主要的阶段, 很大程度影响了培训的有效性。这此阶段, 学校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培训的效果, 严格监控培训过程, 尤其是加强委培机构对参训教师的监管。同时, 要求讲师互动式教学, 教师参与式学习。

3.5 建立基于绩效目标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教师参加培训的效果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来体现。学校要加强培训后的管理, 创造和保持适宜培训后时期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必要的环境条件, 扫除教师将培训成果付诸实践的障碍, 使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 使培训的效果充分显现[3]。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培训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培训效果评估, 分析培训结果, 检验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师的工作绩效是否有明显的改善, 了解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培训工作中的不足, 对下一步培训的需求分析、提高和改进提供依据。同时, 还要及时反馈培训效果, 将培训的有效性与教师及其所在单位的业绩联系起来, 进行适当的激励。

参考文献

[1]陈霞.教师培训效果转化的测评体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11) :29-31.

[2]余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导图: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教师教育研究, 2012 (04) :38-44.

篇4:金融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师资培训的管理规定

关键词:金融创新,管制放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重构

金融自由化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 (R.J.Mckinnon) 和爱德华·肖 (E.S.Show) 在20世纪70年代, 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 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提出的。他们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 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 (financial repression) 的危害, 认为应该减少政府干预, 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 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 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 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 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 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 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 最终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的主要方面———利率自由化、合业经营、业务范围自由化、金融机构准入自由、资本自由流动———都有引发金融脆弱性的可能。如果一个国家解除了金融管制, 即实现了国内利率完全市场化、银行业进出完全自由、资本项目完全自由流动等, 就可以说其已经基本实现了金融自由化。但是, 截至目前为止,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金融自由化, 即使像美国等发达国家, 经过金融自由化改革后, 反而加大了对资本账户管制的力度。就发展中国家来讲, 由于金融抑制的时间过长、程度太深, 要想在短期内实现金融自由化几乎不可能。

一、金融管制的放松

在20世纪30年代华尔街股市大崩盘的背景下, 美国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银行法案》 (Glass Steagall Act) , 实施分业经营原则, 禁止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 对定期存款也规定了最高利率上限 (Q项条款) 。之后一系列的《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等, 逐渐完善和强化了这一规则, 形成了分割金融市场和金融分业经营制度框架。由于金融机构实行的是专业化经营, 业务简单而安全, 在这一时期内各金融机构基本相安无事, 也很少出现经营失败, 金融业处于长时期的繁荣之中, 每年破产、关闭的银行寥寥无几。但是, 随着经济的一体化, 金融服务开始全球化。美国花旗银行率先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业务, 它发现, 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不受国内法律的严格监管, 不仅可以翻过分业经营的“防火墙”, 绕过禁止跨州经营的“篱笆”, 还可以突破利率管制的“天花板”。堡垒从外部开始攻破, 花旗银行的成功, 使西方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一切, 都加快固定汇率制的解体步伐。

然而, 随后的浮动汇率制和资本自由流动使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加大, 为了达到转移和分散风险的目的, 各大金融机构开始寻求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 进行了多种多样的金融创新。在这种情况下,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大公司都需要某种金融工具, 使其以很小的代价锁定自己的收益, 衍生工具便应运而生。金融衍生工具最本质的特点, 其实是它的风险转嫁功能。作为衍生产品中的一种, 住房低押贷款证券也是如此, 它的目的, 就是帮助贷款银行分散风险、提高资产的流动性。然而, 在罗纳德·麦金农等学者的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支持下, 借助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的避险目的逐渐让位给了投机套利。由于金融业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 换言之, 谁能开发出规避政府监管法规的产品, 谁就能率先拓展经营空间, 获得丰厚利润。规避政府监管成为金融新行业的重要平台。投机套利和规避监管, 这些都为今天的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在金融创新产品的冲击和既得利益者的游说下, 美国金融当局开始对金融法律法规进行了各种修改。1980年的《储蓄机构取消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取消了贷款利率上限, 放松了储蓄机构的业务范围, 直到1986年, 美国彻底实现利率自由化。此后, 金融机构以控股为名, 爬过分业经营的障碍, 解禁跨州经营, 并购潮此起彼伏, 到新世纪初, 以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银行法案》为代表的金融管制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金融自由化逐渐成为主流。1999年底,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均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标志着美国实行了近70年的金融分业制度的终结。正如有人所言, 从《格拉斯-斯蒂格尔银行法案》到《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这是一场金融管制与放松管制之间的反复博弈, 更有意思的是, 现在,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 则让人们再次以全新的眼光打量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管制。从本质上来看, 美国的整个金融史就是一个“放松→管制→再放松→重构管制”的过程。

金融自由化是一个风险极高的制度变迁过程, 所以金融自由化的实施必须在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下按照严格的规则进行。然而, 金融自由化虽然解除了利率管制和外汇管制等金融约束, 为金融创新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但金融市场上有效的监督机制并未自发形成, 金融自由化反而使国内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变得更加不平衡。在发达国家, 以日本为例, 随着20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急剧展开, 日本的泡沫经济逐渐膨胀。日本在金融自由化的同时, 并未及时建立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 形成了只破不立的局面。比如, 在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 由于管制的放松, 日本许多银行在提供贷款时既不认真审查贷款用途, 也不考虑偿还能力, 许多银行还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参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 而大藏省和日本银行则对此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 许多审查形同虚设。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这种激励增强而约束软化的状态, 使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充分暴露, 进一步推动了泡沫经济的膨胀。同样, 在发展中国家, 金融自由化也并未取得很大的成功。在孟加拉国、津巴布韦、萨尔瓦多、厄瓜多尔等发展中国家, 研究表明, 其金融自由化的结果是极端失败的:一方面, 银行资产被集中到少数精英分子手中, 他们垄断金融, 热衷于投机活动, 将利率大幅提高, 从而获得巨额投机利润, 却使生产性活动得不到投资, 国家自主的工业化进程完全中断, 整个国民经济萎缩;另一方面, 金融自由化令许多人选择了短期行为, 并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非生产性活动以及以消费为目的的借贷行为。

二、美国之鉴: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

金融自由化加剧了货币在各个虚拟经济部门之前自由、快速地流动并投机、套利。毫无疑问, 住房金融制度的改革和住房金融约束的放松, 为大量货币流转于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提供了原材料。金融自由化使信贷约束放松, 造成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货币资金增加, 也就是需求增加, 在供给刚性的情况下, 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信贷约束的放松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对房地产泡沫负责。美国这一次次贷危机, 本质上是一种以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为特征的信用危机。房地产抵押贷款本来是一个信用产品。但是, 由于金融自由化和近乎疯狂的金融创新, 由于管制的放松, 由于法律的不到位、缺位或者刻意被规避, 银行的抵押贷款给了一群没有信用的人。信用标准的降低, 次级债款越来越多, 使银行的信贷资金过度流入到了房地产市场, 制造出了一个巨大的资产泡沫。而且, 在合业经营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的业务与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的业务交织在一起, 房地产行业一旦出现问题, 风险就会迅速传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 按揭证券化在美国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2007年末, 美国按揭贷款市场规模已经接近11万亿美元, 年增长速度甚至一度达到近16%。基于1.5万亿美元的信用泡沫, 美国创造了超过2万亿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MBS) , 为了这些证券的高评级, 债券保险公司又产生2.4万亿担保产品。眼花缭乱的产品泡沫以及伴随的价格泡沫, 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值泡沫。在美国, 与房地产有关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造就了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房地产虚拟资本的规模大大超过了房地产实体经济的规模。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以及商业银行等整个金融市场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担保债务凭证 (CDO) 等金融衍生产品紧紧联接在一起。在按揭项目不断进行证券化的过程中, 银行及其它机构把原本一部分的借贷款及相对风险转移给按揭证券的持有者。由于证券可以在市场自由流通, 在货币循环流的作用下, 更多人可以间接投资于房地产市场, 按揭证券的资金来源也不再只局限于本地的存款金额, 也可以来自证券市场。毫无疑问, 这又变相增加了房地产及其衍生品市场的资金来源渠道, 在扩大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范围的同时, 也在放大房地产的泡沫, 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时候, 房地产泡沫就会通过这种具有“传递”性质的证券, 将房地产领域内的风险转嫁给固定收益市场。很容易理解, 这是一整条的泡沫链:信用泡沫———产品泡沫———资金泡沫———价格泡沫———市值泡沫。

一般而言金融创新是能够分散风险的, 然而, 伴随衍生产品越来越多, 金融创新和衍生工具的初衷不再是真正地为了防范风险和分散风险, 而是演变成了一个投资性乃至投机性的产品。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 这种异化强烈表现在衍生产品的杠杆交易比例上。美国政府一直相信“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 相信市场主体的理性, 可是, 正如经济学中的合成谬误, 集体行动的结果往往却是非理性。就拿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来说, 一家金融机构将抵押贷款证券化, 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但如果全市场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创造这种资产证券化, 甚至在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 创造结构化, 在结构化的基础上, 创造一系列的更高层次, 更深层次的衍生产品, 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 风险也就会相互分散, 最后, 整体的市场由于繁多的创新衍生产品, 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系统风险和市场风险。

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管制重构

与金融创新相伴而生的, 是金融管制的重构。“管制———创新———再管制———再创新”, 这是金融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金融法紧跟金融市场的变幻和金融技术创新的步伐, 而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 成为法律体系中市场导向性最强、变化最快的部门之一。以巴塞尔协议为例, 作为国际银行监管领域的一系列划时代的文件群, 最初的原型诞生于联邦德国赫尔斯塔银行和美国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的倒闭。此后, 一系列金融领域的变革以及危机均成为巴塞尔协议修改和完善的领先表征。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和衍生工具创新潮后, 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将银行的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类, 并在风险权重计算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资本充足率, 即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必须达到8% (其中核心资本不低于4%) 。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事件和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则导致了《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修订和1996年《市场风险修正案》的问世。随后, 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危机的蔓延所引发的金融动荡, 使得重新修订现行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己刻不容缓。于是在1999年和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两次就新协议草案向各国政府和银行公开征求意见, 该新协议的正式文本于2003年底完成, 2004年6月正式签署, 并于2006年底至2007年初正式生效。

然而,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实施的一年, 也正是美国资级债危机爆发的一年。2008年3月, 美国第五大投行、有着85年历史的贝尔斯登崩溃。紧接着, 美国两大房地产低押贷款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陷入危机, 雷曼破产。这一系列国际金融事件进一步凸现了加快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美国次债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银行业在评估信用风险时, 过于依赖外部评级机构, 放松了内部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据统计, 2007年三大评级机构为75%以上的CDO (债务抵押债券, 次级贷的衍生品) 产品提供了AAA级评级, 从而严重误导了投资者, 对危机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新资本协议鼓励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 本身有助于改变金融机构过于依赖外部评级的状况。此外, 2001年以来, 国际上许多银行在监管套利动机的驱使下, 大量发放MBS (抵押支持债券) 、CDO等衍生工具, 将表内资产转移到表外, 只不过是在金融体系内部转来转去, 这大大减小了资产证券化的避险功能。旧资本协议对资产证券化并没有作更详尽的规定, 这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盲区。而新资本协议则不但提出了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 还详细规定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计量方法, 这有利于加强资产证券化监管, 也有利于防止资本套利行为。有人就认为, 如果国际银行业是在2003年就实施新协议, 而不是等到2007年, 那么也许本次金融危机是可以避免的, 至少损失也会大大降低。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法律的滞后性也使得新资本协议未老先衰。这也告诉人们金融市场的管制重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与金融技术创新重复博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次金融危机虽然凸显了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必要性, 但在另一方面, 也暴露出它的许多内在缺陷, 这为下一步新资本协议的改进、修订和升级指明了方向。中国光大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武剑撰文指出, 首先, 应重新审视衍生工具带来的衍生风险。一方面, 金融衍生产品与基础资产相分离, 使交易者难以了解基础资产状况, 一旦基础资产质量发生问题, 交易者更容易采取拒绝所有同类资产的方法自我保护, 市场也更容易丧失流动性;另一方面, 金融机构通过证券化将资产负债表风险转移出去, 然后又作为结构性产品投资者承担这些产品新的风险, 这些做法均未减少金融市场整体风险, 甚至通过杠杆作用增加了风险。为此新资本协议应更加重视金融创新带来的创新风险, 制定新的计量标准和监管规则, 将衍生工具产生的衍生风险一并纳入金融监管视野。此外, 还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 提高对内部评级模型和风险参数的审慎性要求, 改进风险计量的模型与方法。在这次危机中, 大型金融机构风险信息的透明度不够, 误导了市场参与者的判断, 加剧了市场波动。而且, 本次金融危机也说明, 基于先前良好经济环境下历史数据估计的风险参数可能低估了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基于市场繁荣时期抵押率发放的贷款, 在经济衰退时期风险上升的程度往往超过预期;按揭贷款及结构化贷款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间存在强相关性。针对上述问题, 监管当局应改进风险计量模型, 使历史数据更具有前瞻性国;检验银行估计风险参数的方法, 督促银行更新风险参数以便及时反映违约率和损失率的上升;在评估借款人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之间的相关性时, 应充分考虑系统性风险因子的影响。

四、结论

金融自由化不是不切实际的金融创新, 不是单纯的放弃政府管制, 而是改变政府管制的作用方式与政策工具;金融自由化所抛弃的仅仅是妨碍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金融抑制政策, 而不是放弃所有正当而必需的金融体系游戏规则。事实上, 要使得金融自由化导致真正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必须有一整套完善有效的法律规范和市场规则, 以此来支撑金融体系的自由化过程。此外, 对于金融衍生工具, 鉴于美国次级贷危机, 出于审慎监管的考虑, 应确立先严格规管、后有序发展的原则。在一项金融创新正式或者全面启动前, 必须先进行法制准备, 这是确保衍生工具市场发挥正常功能及有序运作的前提。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其实, 也暗合了国际金融风险监管的发展趋势, 即:从强调统一的外部监管标准转向多样化的外部监管与内部风险模型相结合, 从强调定量指标转向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从一国监管转向国际合作监管, 从合规导向转向风险导向的监管思路。

2008年10月1日, 我国银监会发布了第一批新资本协议实施监管指引, 包括《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商业银行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指引》、《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这5个监管指引是实施新资本协议系列监管规章中的一部分, 今后银监会还将陆续发布第二批、第三批相关监管规章, 建立一整套以新资本协议为基础的风险监管制度。应该说, 这一系列监管指引将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然而, 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多端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不断发展, 我国在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过程中, 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与时俱进的问题。此外, 快餐可能很方便, 但是慢火的烹制可能更好吃, 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鉴, 对于爆炸般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 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 以便稳扎稳打地一步步走过去。

参考文献

[1]Diaz-Alejandro, c.Good-bye financial re-pression, Hello financial cras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85.

[2] (美) R.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卢骢,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3] (美)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邵伏军, 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8.

[4]徐孟洲, 葛敏.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初探[J].成人高教学刊, 2003 (5) .

[5]姚德良.1933年~1999年:峰回路转66年——美国金融创新与监管放松互动[J].数字财富, 2004 (2) .

[6]刘丰.论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5) .

[7]武剑.金融危机如何检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N].中国经济周刊, 2008-12-15.

[8]李文龙, 霍鸿, 黎朱莺.对金融衍生工具法律风险的防范[J].经济论坛, 2002 (6) .

[9]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10]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篇5:金融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师资培训的管理规定

教育是决定人类未来的最重要的事业, 是人类重要的活动方式, 也是人类所有事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决定着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而这一事业的传承者和执行者就是教师。教师传递着人类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 从事着如何做人的教育和伦理道德的教育, 教师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着一代又一代对社会有用的新人。由此可以看出, 教师的作用重大, 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因此, 人们常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重大意义, 用“辛勤的园丁”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高敬意。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 而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命运。教师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显而易见, 毋庸质疑。而高校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的重任, 其作用和任务更显突出, 因此, 加速培养和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素质成为了各高校的头等大事。

我作为一名刚走上高校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 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着较高的学历和学位, 但是在如何组织教学, 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 如何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感到缺乏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之前, 我也有过教学实习经历, 并且利用假期也有过短期的教学工作活动。曾有过一种想法, 教书不过如此, 照本宣科, 让学生学会就行了。通过这次学院举办的教学法研讨班的学习, 我收获很大, 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 现在比较清楚了。我深深体会到,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不是光凭一腔热血、一股劲头就能胜任, 既然我选择了教育这个职业, 它就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国家的发展在教育, 教育的发展在教师, 教师水平的高低对于教育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法中很重要的教学原则, 衡量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这位教师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诚然, 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这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从事的是钢琴教学, 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有较大的区别。一般学科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是以上大课为主, 老师是主动者, 学生是被动者。而钢琴专业课的教学基本上是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授课, 这种授课经常是互动性的, 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情况下要给予必要的示范, 有时甚至还要用手把手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钢琴教师来说, 其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弹好每首曲目, 正确地理解曲目的含义,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 也要享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 并且把这种欢乐带给民众, 让人们享受到音乐的快乐, 使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鉴于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更鉴于我校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在教学中不可能用同一种教学方式, 用同一首曲目去教授学生。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国内外优秀名曲, 这就对钢琴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种要求不光是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更多的应体现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上, 其核心就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特别是要进行启发式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各有差异,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尽一致, 因此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地保持耐心, 这种耐心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由此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 老师们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绘声绘色的课。通过这些课, 使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中要多加思考,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 贯穿新的教学理念, 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艺术的眼光对待教学, 要精益求精。并且, 高校教师应与时俱进, 自身就应该走在学术的前沿, 将最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 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教育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它的最大任务是既要教书, 又要育人, 光教书不育人不是成功的教育, 也有悖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因此, 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 更要注意自身的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潜移默化, 身正为范, 教师是榜样, 有了这样的榜样, 受其影响和感染的学生将一生沿着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方向发展, 一代又一代, 这样的民族, 这样的国家才会有希望, 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对教师有着极高的期望和评价的原因。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付出, 勤劳工作, 那么, 这个国家, 这个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结束, 人们将会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短短的几个字是教师工作的最好写照, 它不仅说明了教师职业的高尚、光荣、伟大, 还说明了教师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精神。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毕生都在追寻的这个目标, 并把它视为自己人生的最大幸福和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并以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 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的有用的人才, 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和谐, 人民会更幸福, 国家会更强盛。因此,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成了各高校的最重要的任务。

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门课是每一个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必须要学习的课程, 在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中对此有明确的规定。而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两者的结合与延伸的学科,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研究的是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学生, 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变化会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在这次研讨班的学习上, 老师们的精辟分析和讲解, 使我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新的认识, 它不仅更正了我先前的模糊认识, 还填补了以前的空白, 对我们这些刚走出校园踏上高校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 只有充分掌握了这门学科, 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想法, 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一个过程, 为了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我还得努力地学习, 这种学习不光是书本知识的学习, 也不能只限于一、二次研讨班、培训班的学习, 还得向他人学习,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素质, 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完成转型后新角色任务。当然, 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想法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师道尊严”可能会是这种了解的一道屏障, 与学生的交谈、交流和交心就是突破这道屏障的最好办法。只有在学生把老师当成了良师益友后,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双赢结果, 这应该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和要想得到的结果, 这也是教育所要得到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活动和过程中,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一定要做到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不光要书教得好, 还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到不仅是学生的老师, 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对学生不仅有亲和力, 更要有爱心, 有责任心, 这样, 才会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有困难时敢于并及时向老师反映, 与老师交流, 向老师倾诉, 以便让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教师的责任感还体现为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上好每一堂课。在学习中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 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不断养成对待任何事情、从事任何工作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的正面榜样作用将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整个人生道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金融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师资培训的管理规定】相关文章: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10-08

广东金融学院公司金融11-21

金融学院金融学国金学硕专硕的选择04-30

广东金融学院专业06-29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07-28

宏皓金融学院04-22

交大络学院金融学的导论试卷三05-19

宏皓金融学院范文05-27

上海金融学院范文05-31

上海金融学院宿舍07-14

上一篇:青协部介绍下一篇:破解干部选任难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