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2024-05-15

景观园林认识实习报告(共6篇)

篇1:景观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景观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教学单位: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一、认识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景观园林认识实习是我们景观学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入门学习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认识和了解所学专业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认识实习,使我们了解所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专业服务方向以及该专业毕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而使我们充分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认识实习的具体内容

根据此次老师给我们的任务书可知,此次认识实习的地点为合肥市区以及郊区范围内的已建成景观园林、在建的园林景观工地及相关设计单位。所以,就依据对景观的分类,城市广场、面状景观、带状空间场所、滨水带、社区景观环境进行举例讨论。

1、城市广场 1市府广场 ○合肥市府广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南邻省政府,北靠市政府,既是合肥政治活动中心,又是合肥商贸、金融和交通网络中心。广场由周边的四条道路围合而成,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其中心广场净占地25000平方米,分地面广场和地下车库两部分。市府广场在建筑上充分体现了合肥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同时又是一座新兴的科技、园林城这一特色。广场布局突出“一 点三轴”,即以市政府办公楼为基点,引入体现合肥特色的“文化轴”、“科技轴”、和S型“自然轴”,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中心广场。而S型的“自然轴”弯弯曲曲,似一条切割线将中心广场分隔成两

个主广场。一个是以文化及各种大型城市活动为主的人文广场,一个是拥有水池、音乐喷泉、小品的休闲广场。

由上图可知,该广场只要有三个方向的通道,呈放射状,广场周围有一定面积的绿化饰边,整个广场的绿化较为完整统一,也突出了现代城市广场景观整洁、明快的特点。整体以完整开阔的草坪为主,穿插线条流畅明快的花带等,乔木(广玉兰,银杏等),灌木(桂花,石榴等修剪整齐的绿篱),草坪层层过渡,高低错落,有整体性。如右图所示并配有酒杯状的小花

池,内有矮牵牛,与周围的绿色植物相得益彰,使人眼前一亮,活泼也不失稳重。广场一处亮点在于沿交行大楼周边以带状布置了一些高大乔木,以阻断视线,淡化大型建筑与广场的不协调关系。●建议:可以在广场周围适当种植一些色叶树种,使广场的景观有一定的季相变化,颜色不那么单调。

2、面状景观

1市级商业中心区(百大CBD购物广场)○百大CBD购物广场所在的合肥CBD中央广场,即合肥的中央商务区,地处合肥市三孝口商业中心,面向合肥市级商业中心中轴线长江路,占地面积14154平方米。

上图所示为广场周边以及广场的现状图。由图片可知,该广场地处繁华地段,广场前有岛式站台,广场对面则为中国农业银

行合肥总部,此处可谓为合肥经济、贸易、交通的中心地带。置身于广场之中不难发现,此处的广场与市府广场有不少不同之处,首先其广场的面积较于前者较小,绿化率也较低,建筑较为高大,但路边的植物相比较下显得矮小单薄,广场整体感觉比较僵硬,并不太生动,因为此处空地并不多,还要留给行人车辆一定的行动空间,绿植率较低可以理解。

但是,从右上图可看到,在建筑上的平台上设有屋顶花园,屋顶花园不但降温隔热效果优良,而且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还能丰富城市的俯仰景观,能补偿建筑物占用的绿化地面,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屋面形式。此处的屋顶花园改善了周围高楼大厦林立的局促感,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使人眼前一亮,是现代景观值得推崇,学习的新式景观处理方式。

●建议:可以在人行道边放置一些花箱,可以种植一些多年生的花卉(美人蕉,大丽花等)可以使整个景观显得生动,也能软化建筑僵硬,单调的金属色彩。

2城市公园(环城公园)○环城公园位于合肥市老城区周围,环绕护城河,20世纪50年代废城垣建环城马路,并植树造林。980年始建环城 公园,公园总长8.7公里,总面积为137.6公顷,是一个以原环城绿带为基础,采用开敞式布局,运用造园艺术,点缀园林建筑和山石小品形成的线带状敞开式公园。它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绿树碧水像一条绿色环带束于其间,被海内外宾朋誉为“一串镶嵌着数颗明珠的翡翠项链”。

置身于环城公园之中仿佛来到了一个缩小版的苏州园林,其中有红亭,有绿水更有茂密的姿态各异的树木。是一个水清林绿、莺飞草长的生态环境走廊。

上二图为宽阔水面的人工小岛和供人休憩的凉亭,岛边植有树木,也有山石饰边,从左图看去,亭子“藏”在树木的掩映之中,若隐若现,置身于亭中,眼前一片辽阔,即可观景也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平台,最重要的是,采取人工岛的设计可以缓解水面的空旷感,使水面显得蜿蜒曲折,颇有生趣,十分巧妙。

公园内部以带状布置了一些高大乔木,以阻断视线,淡化大型建筑的僵硬以及与公园的不协调,整体看来像整个公园被一道植物组成的围墙围合住,较有整体感。

上四图可知,其植物种植营造的围墙很好的将游人的实现框在绿色的围墙之中,虽然身在城区之中,却看不到周围的建筑,软化了城市建筑的僵硬感,十分巧妙。同时,大量的树木净化了城市的空气,缓解了热岛效应,吸收汽车尾气,并释放大量的氧气。置身于中,获得一份在城市中难得的清净,是较为成功的生态公园典范。

环城公园内有不少精心布局的亭榭,其园林建筑设计布局采取了“得景随形”,“顺手自然”的传统手法。注意与环境的协调

如临水的银河双亭、稻香水榭、傍坡的银河茶室,叠停。建

筑形式根据地形起伏的特点,多采用多层叠落式。在造型上吸收了徽州民居的特点,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风格。

游览于园中,不难发现环城公园的游览路设计方法不同于苏州园林的迂回曲折,而是随原本地形的自然舒展,形成平缓流畅的曲线。游览路线的组织,结合植物,山石,建筑(亭榭)的处理,适当设立观景点,此中不乏廊与亭的设计。

在亭榭与亭榭之间以廊为衔接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常用做法。在公园中组廊成景。廊的平面可自由组合,廊的体态又通透开畅,尤其是善于与地形结合,与自然融成一体,在园林景色中体现出自然与人工结合之美。在现代运用中它一方面是作为交通联系的通道,另一方面又作为一种室内外联系的“过渡空间”。把室内,外空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渗透、融合,形成生动、诱人的一种空间环境。(如下

图)

●建议:整个公园面积较大,但是却没有在一定距离设有一个厕所(不知道是不是当初因为生态原因没有设置),个人觉得这个应该考虑进整体的设计规划之中,毕竟公园是以人为本的开放空间。

2生态公园(杏花公园)○杏花公园占地400亩,是一座具有田园风貌和历史人文特色的公园,园内树木共130个品种,园内主干道随

园就势,次干道曲径通幽。杏花公园是合肥环城公园这串“翡翠项链”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位于合肥市城区内,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山水结合,以森林生态、环保为特色,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体现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

杏花公园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心有一块较大面积的草坪(如下图所示)

开阔的草坪周围以高大的乔木饰边,形成一个围合的广场,树木的配植较有整体性,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游人的视线(挡住了稍矮的建筑)。平时前来游玩的人们可以坐在草坪上休憩欣赏景色,同时开敞的空间也可以作为合肥市重大节庆活动的主会场,既有一定的生态价值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建议:可以再草坪广场的周围配植一些色叶树种,有一定的

季相变化,以弥补周围建筑过于高大有时不能阻断游人视线,通过对树种的美化引导游人视线停留在树上,而不是建筑物上。

3、带状空间场所 1繁华大道 ○明珠广场前较为宽阔的马路即为繁华大道。由右图不难看出,大道两旁并没有植有较大的行道树,而是选择了各色的绿篱在马路的中央及两侧,同时起到了绿化的作用,也将马路的车道分隔开,做了软隔断。从高处看向几条彩色的飘带流畅自由的飘向远方,整体感觉比较轻盈,虽然没植有大棵的行道树,并不显得空旷,反而感觉马路比较宽敞,明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建议:可以在马路边放置一些花箱,种植一些多年生的花卉(美人蕉,大丽花等)是颜色更加丰富,弥补层次感不强的不足,整体显得更加生动。

4、滨水带

1十五里河 ○

十五里河发源于大蜀山的东南麓,自西北流向东南,穿过蜀山区和包河区,在同心桥处汇入巢湖。十五里河是合肥西南部主要的行洪通道之一,河道弯曲,源短流急。

由上图可知,河道两岸的植物以柳树为主,营造出亲水的效果,河道整体比较狭长,水流较急,整体感觉十五里河及周边景观环境较为自然,少有人工雕琢之感,显得比较粗糙。

●建议:可以对十五里河进行整体的规划,治理,首先要考虑到其本身的防洪与生态方面的双重作用,要对水体以及岸边植物进行改造,使其不单调,有层次感,且有一定的季相变化,可考虑一些亲水的物种如千蕨菜,芦苇等,可在岸边放置一些不规则的石头饰边,显得整体生动又不失自然之感。

5、社区景观环境

1生态景观小区(琥珀山庄)○琥珀山庄是一座环境舒适优美、建筑风格独特的住宅小区,位于合肥市区西侧偏北,南接长江西路,东临环城公 园,宛如一块天然琥珀,玲珑剔透,流光溢彩。琥珀山庄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方法将传统性、地方性和现代性融为一体,具有新徽派建筑特色。商业服务中心等公共建筑布置在南侧下沉式广场周围,与环城公园连成一片。住宅组团基本上布置在高畅地段。向阳坡地布置迭落式住宅,各单元相互错开,层层迭落,配以石阶、假山和绿化,既妥善解决了高差,又丰富了小区景观。住宅单体设

计着意于反映地方风貌,采用红顶白墙、坡屋面,典雅而质朴,具有皖南民居的风味。(如左图)

小区北侧保留了原有的水塘,又添建了假山、石凳、曲桥、亭台等小品,作为小区的游园,即为现有琥珀潭广场。(如下图所示)

琥珀潭其自然地形四周高中心低,主体为带有喷泉的圆形广场,琥珀潭内部有水塘在水塘之上有涉水的走廊,沿着走廊向前便可看到仿自然的石壁景观,沿石壁上的阶梯而上,便可到达潭亭,置身于亭中,可饱览琥珀潭以及琥珀山庄的美景。琥珀潭内的树木配植别具匠

心,层次、季相变化丰富,使整个广场显得生机勃勃,具有生趣。在小区的东侧则为黑池坝景区。其是环城西路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面是合肥市图书馆,西面是琥珀山庄,南面与琥珀潭相连,东面是杏花公园,该景区从南到北分黑池坝南广场,水面和水上俱乐部三部分。(如右图)

黑池坝景区以水景为主,建有码头、亭廓和湖中小岛。黑池坝南侧有三个广场:文化广场,花坛、台阶和花岗岩地面采用圆、孤和螺旋形相交叉,并利用挡土墙建设了长120米的雕塑墙,其内容既有文化内涵又符合观赏要求;绿化休闲广场运用绿带、藤架、灯光构成了多道色彩潇洒飘逸的彩带。水广场是在水面上架

起的平台、水墙、茶亭和观赏桥,游人可顺着广场天然石滩淌入水中。整个水岸边种植了常绿、有色树种和大量花草灌木,有丰富的季相变化,层次感较强,既提高了艺术品位,又丰富了自然景观。(如左上图所示)

琥珀山庄地处两个景区之间,其生态型较强,周围绿化率较高,且本身建筑的设计也较为巧妙,是园林设计中较为出色的生态小区设计。

●建议:通过仔细勘察发现小区内停车并不方便,这一点值得改进,其他都比较不错。

三、认识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历时一周的景观园林认识实习,使我们对园林景观设计所需要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巩固了大一所学习的园林树木学及花卉学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景观设计要有整体性等等。

此次学习也是一次较有代表性的团队学习的经历,也使我们了解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受益匪浅 总之,通过此次认识学习,使我们了解所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专业服务方向以及该专业毕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而使我们充分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增强我们的学习的动力。

篇2:景观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姓名:郑建新

学号:***1 班级:13级建筑2班

[摘 要]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景观园林的发展。景观园林影响着城市长期发展,因而受到各界的重视。文章对比东西方景观园林之间的差别,总结中国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表达在学习景观园林设计后的感受。并阐述了自我学习景观园林设计这一科目的的理解以及一些认识。

[关键字]景观园林;差异;问题;解决对策 ;感受,认识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34-01

1.东西方景观园林设计对比的差异

东西方国家的园林设计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是由于东西方国家存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思维模式等等的差异,还有不同民族部落对美的认识和对美的创造有着各自的认识,使得景观园林设计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对比东西方景观园林设计的不同,有助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和交融。

中国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上要求很高,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唯美意境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东方神秘感。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 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 根本原因。

中国的沧浪亭、狮子林、颐和园、拙政园、圆明园、留园等经典园林景观无一不彰显着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民对美的理解,其中苏州园林至今仍然是中国园林的代表,苏州留园在造林技巧上重点突出在不同空间的不同特征,各个景观之间相互借景,相互烘托,有着“虽未人作,宛如天成”的意境美,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的魅力。

中式园林它还以含蓄、守拙、淡泊为美,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清净无为、阴阳调和,与自然保持着和谐。

2.我国景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景观园林设计的不断进步,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也开始出现了。首先是过分的进行模仿,缺乏个性。城市之间相互观摩、取经、效仿和攀比造成千篇一律的局面,广场热、绿化跟风模仿贪大求洋、马路盲目拓宽越摊越大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地方为了营造这种“大环境”不惜破坏历史遗迹。地方风景园林要想保持长盛不衰,必须依靠的是地方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地方园林呈现出百花齐放争相斗艳的局面。

其次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缺乏人性,忽略以人为本。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就是为了使人感到舒适,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因而其在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到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

第二个问题是园林景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园林设计这一行业缺少相关的规范准则,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在实际的景观园林设计施工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往往忽视了很多细节问题,施工过程没有到施工的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施工进程,与施工人员沟通交流,从而导致建成的景观园林与最初设计方案相差甚远,甚至可能导致工程进行不下去,造成浪费资源。

3.我国景观园林设计问题解决措施

面对中国景观园林这一行业存在的尖锐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这些问题。

首先应该尽快的制定符合我国园林行业目前发展形势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使行业制度尽快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从根本上抑制园林景观施工中的一些违法和不负责的行为。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需要学习先进的设计手法,形成相关的设计理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坚决摒弃模仿模仿、抄袭的现象。设计者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作品可以学习和借鉴,在东西方的设计手法上兼收并蓄,在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和优秀设计者经验的积累,使园林景观的缔造者们在观念和态度有极大的飞跃。

第二就是施工过程是景观园林设计一点点的具体再现过程。为了杜绝施工过程中的不负责的行为,设计师要时时监控着工程进度,更要加强与施工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改变设计方案,市民也可以一起监督实施过程,及早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进而将问题在消灭在胚芽中,从而使建成的景观园林能够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4.学习景观园林设计的感受

通过学习园林设计,丰富了自己的景观园林的相关知识,感受了园林艺术作品的魅力,提升了自身的设计理念。在接触了实际园林设计后,发现中国景观园林设计近几年更加注重时代感和设计感。这就对园林设计师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挑战,设计师要与时俱进跟上大时代的步伐,不断吸收新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的迎合人们日渐增长的欣赏需求。

学习景观园林设计是一个不断否定和肯定的过程,设计初期只是一些杂乱的片断性的想法浮现在脑海,没有章法,不成体系,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慢慢的整理和概括就有自己的理念和完整的系统。在学习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感悟了很多,景观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不能与自然相悖,要因地制宜,让景观园林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它的生态效应,为城市的美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建筑学一样,景观园林设计职业先于景观环境设计学的形成,在大量景观环境设计师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景观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便是景观环境设计学。农业时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在中国称为风水),农业及园艺技术,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等,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的遗产,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环境设计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但景观环境设计决不能等同于已有了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的造园艺术,或园林艺术,也不能等同于风景园(林)艺术。

景观园林设计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学科,融合了人类文化学、艺术、当代科技、地域学、自然、地理、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园林学、市政工程设计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广义上讲,从古至今人类所从事的有意识的环境改造都可称之为景观环境设计。它是一种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性质的创造活动。它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每个时代都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它是一个创造和积累的过程。

景观园林设计与多种学科紧密相连,但又相互区别。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与市政工程设计不同,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地、多目标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目标地解决工程问题,当然,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赖于各个市政工程设计专业的参与。与环境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与景观设计学的关注点在于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题,关注一个物质空间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所以景观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景观环境设计。

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景观建筑设计师必须要充分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科学的设计方法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这是景观建筑设计师的职责所在。5.小结

景观园林设计与多种学科紧密相连,但又相互区别。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与市政工程设计不同,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地、多目标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目标地解决工程问题,当然,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赖于各个市政工程设计专业的参与。与环境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与景观设计学的关注点在于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题,关注一个物质空间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所以景观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景观环境设计。

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景观建筑设计师必须要充分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科学的设计方法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这是景观建筑设计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篇3: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理性认识

一、空间的秩序性

(一) 准确界定景观轴线

轴线的引入能够促进景观系统实现方向性和秩序性, 而园林景观的设计不同于其他类型景观的设计, 它偏向于在景观中创设出指向性较强的意境。比如“空间抒情意味”就是中国园林强调的意境创设理念, 而欧洲园林则热衷“如画”的空间层次意蕴的建构。轴线在园林景观中的形式有笔直和曲折两种, 而准确界定园林景观轴线能够保证园林景观中的空间组织确立起合理的逻辑顺序。以此为基础, 才能有效呼应景观的功能需求, 进而为创设适当的场所氛围提供有力参考。

(二) 充分理顺空间内涵

轴线是园林景观系统中的核心元素, 而景观具备的空间内涵正是隶属于这一核心元素上与人交流的媒介。在遵照景观承载内容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充分理顺空间内涵, 从而充分熟知景观所含内容, 能够保证景观设计能有目的地组织空间。然后再根据具体内容确立更加合适的空间模式, 以实现相互交叉的空间编排, 为有效统一空间、更加明确组合关系提供条件。

(三) 有效划分空间等级

编排园林景观中的空间内涵必须面临一个庞大的景观列表, 这就决定了要在园林场地之中将全部内容纳入范围之内是不具备较大的现实操作可能性的。为此,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就需要确认各个景观的表现需要, 并充分认识到各个景观之间的轻重比例关系, 也就是要有效划分出景观空间的等级。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在景观设计和创造过程中实现科学、合理的取舍, 并有效利用场地组织合理地组织景观空间。而科学的取舍, 如关键时刻牺牲某种需求能够有效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

二、尺度的适宜性

(一) 弱化人为压力

尺度适宜性要求实现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向人的个体尺度的转变, 而在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为此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和发展的有机秩序, 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合理利用已有的地形条件, 最大程度地留存原有的地貌特征。在此基础上, 若想获得诗意和有意蕴的园林景观设计就需要有效利用多变地形的自然起伏的特征。

(二) 协调园林体量

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和景观构筑物是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为此要特别关注这两类物体的高度、体量以及它们对园林环境的影响。设计过程中还要注重进行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与园林自然环境的有机承接实践, 同时, 要从整体的景观系统出发, 适当采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形式实现园林总体空间尺度的修饰与完善, 以此促进园林自然环境与人为景观的和睦相处。

(三) 适宜人体尺度

获得适宜的人体尺度是进行园林尺度、景观尺度和设施尺度设计与纠正的最终目的。研究发现, 人摄取的90%的信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 同时嗅觉、社交空间等因素也辅助着人的信息摄取, 而边长20-25米的景观空间是人类实现较好视觉感知以进行社会交流的最佳范围, 超出这个范围, 人的感知力就会迅速减弱。因此, 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需要努力做到有效的利用已有空间营造园林景观, 以保证人们既能获得自然的空气和阳光的馈赠, 又能享受到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三、视觉的艺术性

(一) 对自然之美的引用

对自然之美的引用有两方面意蕴:一方因地制宜:二来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要求充分借助已有的地形条件和地貌特征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 设计师应有意识地将山川形态作为远景纳入到园林景观的总体层次中, 以促进园林景观空间在视觉上形成深远的层次感。

因时制宜则强调园林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自然的四季变化, 通过合理搭配灌木、乔木和花草来实现自然时节与园林景观的融合, 最终充分体现四季景观的美学意境。这一过程犹如文学中的借景抒情, 通过引用自然之美, 体现对美的意蕴的关注, 最终实现自然之美与人为创造的有机融贯。

(二) 创造界面之美

在设计实践中, 视觉形式美的核心是界面之美。界面因空间而生, 是对空间要素的界定。景观中的竖向界面一般由景观空间的性格决定, 而顶界面则相对开放。创造底面形式美能够促成景观空间整体美感的形成, 而欣赏者的视觉体验往往会因底面面积的过小而受到削弱, 同时, 人们认知视觉美感的程度和能力也会受到竖向界面的形式美的影响。为此, 作为一种与单一的底界面和开放的顶界面不同的界面形式, 侧界面往往更能够体现丰富的艺术美, 并能更为完整地呈现这种艺术美。

四、环境的生态性

(一) 认识生态价值

环境生态性原则要求将生态价值观作为其核心理念, 生态价值观客观上迎合了人的社会性需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价值观生发于阐述艺术魅力基础上的对于为人们带来生命意义的自然的尊重和憧憬, 景观设计应始终关注并尊重自然环境状况, 充分理解自然赋予我们的对于艺术的一种肯定态度。

(二) 接纳生态基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最根本要素便是园林生态基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很多有关尺度景观的概念, 如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等, 而现代景观设计已较为完美地实现了对以上概念的诠释。但在实际的景观设计操作中, 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水系、气候和生态基质景观的影响, 以充分利用好它们的优势元素, 设计出较为完美的景观, 使得自然环境与人为景观能够有效、完美的结合起来。

五、场所包容性

(一) 包容宽泛群体

场所扮演了传播情感的有力道具, 是情感实现有效传播的空间基石。设计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将最大的能量给予公众。操作中, 我们一直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 设计的景观界面体贴人性, 让人与大自然之间没有隔阂, 始终给人一种绿色、充满生气和舒适度的视觉体验。场所集合了各种情感元素, 而处于情感集合中的设计师更要将包容纳入到自己的设计理念中。全部景观的设计和筑造都应与人性中的包容性相契合, 并以此为艺术表现目标。因而, 更多地包容宽泛的群体应成为景观设计实践的基

自然生态环境与设计艺术的关系之我见

刘佳丽 (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安庆231400)

摘要:广袤博大的自然地理区域环境为我们研究自然与地球上存在的各种事物之关系提供了深刻而又详尽的物质基础, 设计艺术的发生和存在自然也与物态环境的适应性是不可分离的。本文拟从广博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入手,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与设计艺术的相互关系, 从而揭示出客观的自然环境才是设计艺术的最终源泉。

关键字:自然;设计艺术;设计物;关系

诚如我们所了解, 设计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与设计文化生态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这一设计文化生态环境自然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我们都知道“经济”“社会”的概念是在有能动性的人的主动参与中形成的, 当然“设计”也是, “设计艺术”“设计文化”更是。所谓“设计文化”最原始的概念其实就是在原生态的自然上打上了“人的活动”的烙印, 形成“人化自然”的过程, 也就是讲, 设计本身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物, 而是与各种文化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以上所讲的三方面也称为设计文化的三要素, 由于“三要素”涉及到地理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知识, 知识体系较为繁杂, 我们暂选其一, 试着论述下自然生态环境与设计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自然生态环境对设计艺术的影响

客观的自然存在物与人为的创造性动态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得“文化”这一概念的产生已不是鲜为人知的事情, 但这一客观存在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却很少被人关注, 基于此我觉得对这一课题的探讨是有意义的。

1.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特点决定着设计艺术的不同风貌

众所周知, 组成我们世界的七大洲、四大洋大致分为寒带、温带与热带三大气候区, 气候的温差巨变使得各地区天然地呈现不同的适应环境生存的地理环境, 当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存在物发生某种联系时, 因地域、气候等因素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的, 然而正是这种所谓的“大相径庭”造就了世界各地同类或不同类的设计物的不同风貌, 造就了设计物与设计文化的多样性特点, 从而丰富了我们设计文化的精神内涵。

我们知道相对集中的自然生存区域铸就了一个地域相同或相近的文化特色, 形成了其相对独立且稳定的艺术风格。拿我们地大物博的祖国来说, 东西南北各个方位, 无论在气候还是地貌上都相差悬殊, 我们不难想象那满布风尘、干旱难耐的西北与湿润如酥、气候怡人的江南二者作用下所造就的设计物及设计文化之间有何等的差异。当然, 这一过程也必然受到经济的、社会的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我想, 在这期间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是显性的, 是不必靠激发便可令人觉察的。正因如此, 在“人之为人, 客体有变”的情况下, 我们才得以窥见祖国河山的壮丽辉煌, 中华文化的富丽多样!

2. 自然环境的可塑性特征决定了设计艺术的本质特点

本原则, 更应被当做景观营造的价值取向。

(二) 呼应心灵需求

亲近自然、触摸绿色、享受舒适是每个人最本真的生命体验愿望, 当公众有机会自主选择自己心仪的园林景观的时候, 他们大多热衷选择心灵缺失的那片空白。因此作品的本质更契合了人们内心那片最需要一种能释放, 感受, 亲近自然的美。

总而言之, 随着现代的经济建设飞快发展,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 急速膨胀的社会需求不满足于以前那种单一模式的设计效果, 而将目光着眼于更加高端并能充分迎合现代景观发展需求的崭新的设计理念。为此,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

以上一个分论点单从客观的自然生态环境本身论述了它与设计艺术的关系, 然而在设计物品的产生过程中自然也少不了人的参与, 因为“人”比“物”要高明, 人能塑造物, 而物的“接受性”恰恰是其可塑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更为重要的是, 它体现了设计物的本质特征。

拿我们的生活必需品——衣来说, 尽管现代社会, 代表“速度之美”的现代交通系统已几近发达, 身居一地便轻松体验与之不同的“异乡风情”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但若考虑到理想条件下——刨除这些社会因素不算, 我们仅对处于原始“文化发生期”的文化现象展开研究, 便不难发现——衣之面料的差异恰恰是自然生态环境差异的再现, 由它所导致的技术差异进而造就的产品差异同样亦是显而易见的, 但耐人寻味的是“衣之为衣”, 其本质却还是遮体保暖, 并在这一基础上寻求美观,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设计发生 (过程)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

完成设计过程的必要条件是实现“自然的人化”, 这一过程的发生与作为主体的人的主动参与是不可分割的。人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能动地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是设计发生的前提条件, 设计的过程也就是人有意识地作用自然环境的结果。从这一意义上讲, 设计发生过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所谓“能动地改造”上。它们好比哲学上所讲一对同时处于对立、统一矛盾之中的存在物——作用上总是相互牵制, 相互制约。动作发生的愿望与意志决定着客体被改造的程度, 同时客体自身的特性又制约着设计动作的发生。正是在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中, 设计艺术、设计文化才得以灌溉, 得以新生。

所以, 无论是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可塑性对设计艺术产生过程的影响还是设计过程对自然环境的改造, 都从有差别的侧面揭示了作为不同艺术形式的设计艺术品的成长历程。对这一关系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同样影响着我们对设计文化的驾驭, 影响着我们对艺术本质的全面而又精到的认知。

以上就自然生态环境与设计艺术的关系作了一浅析, 在上文探讨的二者改造与被改造、联系与制约的相互关系中我们不难得出:客观存在的多样自然生态环境是设计活动发生的物质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点才是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尽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设计艺术学十讲》.诸葛恺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作者简介:

刘佳丽 (1985—) , 女, 山东潍坊人, 现任安徽省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教师,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

应从全新的社会发展实际出发, 拓宽思路, 形成更具个性和艺术性的设计和创造理念, 以满足同样具备个性化的和艺术化的社会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青.园林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J].河南林业科技.2007 (04)

[2]杨明磊, 韩立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一点浅见[J].当代小说 (下) .2010 (08)

篇4:景观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无不得益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及建设,成绩是十分巨大的,但在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仍然有许之不足之处。本文主要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54

1 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用性方面欠缺

在很多城镇小区的园林建设中,设计方面欠缺实用性,很多地方仅仅是为了满足绿化的需要,在景观的设计建设上实用性不强,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同居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有的甚至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设计而设计,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产生一定的浪费。比如北方地区多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而且冬季比较长,不适合建设一些喷泉之类的景点,但是北方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喷泉设计,可实际情况是景点建设完成后,喷泉基本都属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有的几年以后便弃之不用了。

1.2 园林景观设计单一

园林景观少不了各种植物的装饰,在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群落问题,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只偏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造成景观的设计单一呆板,缺少艺术性,同时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园林景观中“乔、灌草”结构是最利于生态完整的,但是很多地区在建设时,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而忽视其他植物的合理配置,降低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同时草坪也增加了不少养护成本。

1.3 缺少艺术性及人文关怀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从地区特点出发,设计上要展示和体现城市的特色,展示历史及人文,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群众的精神需求,一般设计目标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居住在其中的人及外来的人才是主体。但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两个方面,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过度追求艺术而忽视了自然的原则,人为引进一些本不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反而造成成活率低的情况,造成巨大浪费。另外各种植物景观的配置上人为痕迹过重,不符合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绝不是仅仅设置几个休息的座椅或者健身设施就能达到的。

1.4 违背自然原则使用绿化部件

绿化部件的使用一定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比如人为制造一些草坪、花坛的形状,这些绿化部件的应用一定要合理,盲目使用会弄巧成拙,对整体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占用大量资源,产生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

2 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

2.1 要重视绿色生态的建设和保护

园林规划人员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对绿化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考虑到园林生态问题,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确保原有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规划拓展,设计出实用的、美观的、舒适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结合规划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地理风貌,在设计上突出展示当地的特色、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尽可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生长的外来植物品种,要把景观和生态列为重要事项,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2.2 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要先从宏观上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科学协调园林景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达成统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

在统一的布局下,设计人员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考虑群众的生活需求,既要注重实用性,也要考虑精神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们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进行差异化的微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协调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促进园林景观的自然化和生态化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地的利用率,将集中设计和分散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2.3 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原則

实用性原则是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每一块草坪的铺设、每个小设施的布置、每条人行步道的建设甚至每棵树的位置都要体现一定的实用性。实用性一方面是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居住,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园林环境,感受到园林景观的人性关怀。所以在设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情况及自然环境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规划,要注重实用性,体现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 合理使用绿化部件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绿化部件的合理使用对于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体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盲目乱用,则会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且造成一定的浪费,使园林建设成本增加。一定要立足长远,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注重园林设计的自然美,少人工辅助,能避免使用的就尽量不使用。园林工作者要认识到艺术美是在自然的绿化环境基础上体现的。设计中重视运用人文因素,加强情感化设计,使人文历史元素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3 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设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紧跟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节奏,遵循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与自然,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构建舒适、和谐的现代园林景观。

篇5:园林景观实习报告

这一次的园林景观实习,主要由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西山庭院以及北京教学植物园,并由同学自行组织参观公园,我们又另外参观了森林公园、北京园博园和颐和园。由于上个学期进行的城市公园设计,我们对园林景观首先有了一定的认识。公园设计仅仅进行了半学期,这次的实习为我进一步了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借此机会,我将结合此次园林景观实习,以对西山庭院的参观实习为起点,重新梳理自己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浅谈这次实习中的心得体会。

一、西山庭院园林景观设计——小型庭院与公共空间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居住水平的提高,小体型低楼层的住宅逐渐成为各地城市周边城乡居民住房的一种新模式,与其他类型住宅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绿化空间,能直接被居民经常利用和享受。

西山庭院整个小区由13个院落组成。地块中心部位规划中心广场,并由横贯东西向的小区绿轴和休闲轴分割地块南北两侧分列布臵13组庭院,组织26栋低层住宅。在小区中心部位规划建设小区绿地景观核心区,围绕这个环境景观核心区,布臵休闲健身、文化娱乐、水系景观三个功能区,以南侧园区主入口为起点,结合园区道路形成景观轴线,贯穿各个环境空间。空间上中心核心景观区向各个院落空间渗透,达到最优质的环境景观资源最大限度的使住区居民共享。给住区居民以回归自然,共享自然景观的生活感觉。

西山庭院在几个线性的地带空间的交汇处、进行了重点公共空间的设计,包括围合、局部放大和增加地表特征等方法。商业街和中心绿化带交接处放大为“水景广场”。它是建筑自然围合成的街区中心的概念,是形态的中心,追求生活的味道,亲切的感觉,而不是规则的、人为的、过分几何构图的无生命的形式,是小区的中心。

西山庭院强调设计了小型庭院的公共空间形式,进而形成十字形的路网格局,这样的形式使得空间的类型非常清楚,为公共空间景观的形成和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每个内庭院以其环境设计主题各具特色,有不同的标识设计,不同的进入方式,有空间和构筑物的过渡,体现不同的气质和氛围,这些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有居住气氛的、可交往的、体现居住品质的共享的园林景观场所。

庭院空间是一个外边封闭而中心开敞的较为私密性的空间,有着强烈的场所感,所以人们乐于去聚集和交往。传统庭院空间承载着人们吃饭、洗衣、聊天、下棋等日常性和休闲性活动。而现代庭院空间所承载人们活动的范围更广,特别是给紧张工作的人们通过视听嗅感官从庭院空间中获得被动式活动。如享受阳光的照射、清新的空气、花草的芬香等,娱乐时感受休憩设施的舒适和放松、观赏花草树木的美好姿态、感受鸟语花香的诗情画意等。

下面我主要从园林景观设计的三个方面,结合在西山庭院参观学习的体会,对小型庭院的景观设计的要素进行分析。

二、小型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1.小型园林水体设计

水是园林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东方园林崇尚自然,水体往往是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媚”。在中国古代基本形成了“无水不成园”的境况。如颐和园的昆明湖大水体,扬州瘦西湖的带状水体,拙政园中的大小不同且相连的水体,苏州沧浪亭借用的水体等。在国外的园林设计中也广泛运用水体进行造景,尤其西方园林体系中,规整式布局用呈笔直的水渠、水道、几何形的水池、喷泉等进行造景。都说明水体是园林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造景要素。

水体在园林中的景观效应和功能

水体作为园林要素中重要因素,在园林景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西山庭院的景观设计中主要采用了水池的这种形式,避免大面积水景的出现,以点式、线型水景创造展示效果及趣味性。

水池属于静水,面积可大可小,形状可方可园。水池用于规则式园林中,水体的外形轮廓为有规律的直线或曲线闭合而成几何形,大多采用圆形、方形、矩形、椭圆形、梅花形、半圆形或其他组合类型,线条轮廓简单,常采用垂直水岸。自然式水池的外形轮廓由无规律的曲线组成。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

水池除本身外形轮廓的设计外,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也是水池设计的一个重点。主要表现在获取水中倒影方面,水面波光粼粼,利用水池水面的倒影作借景,能丰富景物的层次,扩大视觉空间,增强空间的韵味,从而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但需确定好观赏点位臵、水面大小同其他形成倒影的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

2.小型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的观赏作用

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要素,使得园林更能充满生机,同时植物的生态效应也为人类带来自然而舒适的感受。而植物这一有生命的设计要素有着与其他园林要素不一样的特征,进行植物造景时既要考虑植物本身生长发育特点,又要考虑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营造,满足功能需要,符合审美及视觉观赏原则,即园林植物的造景,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

园林植物作为园林一个必不可少的设计要素,本身也是一个独特的观赏对象。园林植物的树形、叶、花、果、干、根等都是具有重要的观赏作用,园林植物的形、色、姿、味也有独特而丰富的景观作用。园林植物种类丰富,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有乔木、灌木、花卉、草坪植物等;按植物的观赏特征,有观形、观花、观叶、观果、观干、观根等类型。在人类长期应用植物的实践中,还赋予了植物一定的拟人的性格,如竹、松、梅喻“岁寒三友”等。随着气候的变化,园林植物群体也能呈现不同的季相景观:春天丛花灿烂,秋天层林尽染。

园林植物的造景作用

园林植物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要素,具有很强的造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植物可单独作为主景进行造景,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作用(2)园林植物可作园林其他要素的背景,与其他园林要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景。

(3)利用园林植物分隔空间,增强空间感,从而达到组织空间的作用。(4)利用园林植物引导视线,形成框景、漏景、夹景。(5)利用园林植物阻挡视线,形成障景。

(6)利用园林植物加强建筑的装饰,柔化建筑生硬的线条。

(7)利用园林植物创造一定的园林意境。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了植物一定的人格化。

3.小型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

在园林设计中,园林建筑与小品比起山、水、植物,较少受到条件的制约,人工的成分最多,是造园的四个主要手段中运用最为灵活、也是最积极的手段。随着工程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也随着人类审美观念的变化,园林建筑与小品在现阶段又赋予了新的意义,其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现阶段也因园林设计目的的变化,朝着更好改善和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方向发展,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也日愈重要。正因为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多样性、时代性、区域性、艺术性,所以也给园林建筑与小品的设计赋予了新的使命。

园林建筑和小品的类型

按园林建筑和小品的使用功能来进行分类,园林建筑与小品大致可以分成四个类型,即服务、休憩、专用以及小品建筑。但在西山庭院这种小型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主要出现的是休憩建筑以及园林建筑小品。

(1)休息建筑:也叫游憩性建筑,具有较强的公共游憩功能和观赏作用。(2)园林建筑小品:主要是指具有一定使用功能和装饰作用的小型建筑设施。

园林建筑的造景作用

在园林中,园林建筑是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其观赏方面的功能主要在于它对创造园林景观所起的积极作用,可以概括为下面四个方面:

(1)点景:点景即点缀风景。建筑与山、水、植物相结合而构成园林内的许多风景画面,有宜于就近观赏的,有适合纵目远眺的。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往往是这些画面的重点或主题,没有建筑也就不能成其“景”,就谈不上园林之美。在园林中,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常常作为园林一定范围内甚至整座园林的构景中心。(2)观景点:以一幢建筑物或一组建筑群作为观赏园内景物的场所,就要使观赏者在视野范围内摄取到最佳的风景画面。因此建筑的位臵、朝向、封闭或开敞的处理往往取决于环境景观的优劣。

(3)划分空间:利用园林建筑的形体,在园林的局部进行分隔空间,或者利用建筑物围合成一系列的庭院,或者以建筑为主,辅以其他园林要素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层次。

(4)组织游览路线:在园林中,以道路结合建筑物的穿插,运用对景和障景等手法,创造一种步移景异,具有导向性的动态观赏效果;或者利用建筑的导与引,有序组织游人对景物的观赏。

园林小品的造景作用

(1)组景作用:在园林设计中常常使用建筑小品把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使园林意境更为生动,画面更富诗情画意。如我国古典园林中常利用门洞、门窗、墙将园林中的景色有效组织在某个画面中,使园林景观更丰富,层次更深远。(2)烘托主景:一般园林建筑在设计时,都以园林建筑小品作为配景,从而烘托主景(园林建筑)。园林建筑小品还可作其他园林要素的配景,如草坪周围的栏杆,树下的石凳等,都是作为配景而使用,从而起到很好烘托主景的作用。(3)作为主景:一些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可以作为主要的景观,如园林中的雕塑等都可作局部景观的主景。

(4)装饰作用:利用园林建筑小品装饰性强的特点,在园林中加强某些装饰,使园林景观更为生动,渲染园林气氛,增强空间感染力。4.园路的设计

园路是园林中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设计要素,也是园林绿地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各景区、景点及活动中心的纽带。园路设计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的布局和利用率。因此,园路需精心设计,因景设路,因路得景,做到步移景异。

园路的功能

园路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也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交通:园路同其他道路一样,具有基本的交通功能,它承担着游人的集散、疏导、组织交通作用。

(2)划分空间:园路本身是一种线性狭长的空间,因园路的穿插划分,把园林其他空间划成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一系列空间。通过大小、形状的对比,极大丰富园林空间的形象,增强空间的艺术性表现。

(3)引导游览:因景设路,因路得景,园路是园林中各景点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整个园林形成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艺术整体。它不仅解决园林的交通问题,而且还是园林景观的导游脉络。园路作为无形的艺术纽带,很自然地引导游人从一个风景点到另一个风景点。

(4)构成景观:在园林中,园路也参与园林的造景。各种不同姿态的蜿蜒起伏的道路,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与园内各种建筑和植物共同组合成景。园路本身的曲线、质感、色彩、尺度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利用园路的形式和铺装的材料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能渲染出特定的园林气氛,从而产生一定的园林意境。

三、园林景观实习总结

在园林景观实习之前,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大多仍旧停留在上一次的城市公园设计上,在平时的规划设计中也没有太多的涉及这些方面。而这次实习真正了解到了相关的一些东西,比如此次对北京教学植物园的参观,使我们对园林景观植物有了细致、全面的了解,熟悉了北京主要的园林植物种类,掌握了其主要景观效果,增强了我们对城市园林植物的识别及应用能力;而对西山庭院的参观学习,使我们对什么是一个好的园林景观设计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篇6:景观园林工程实习报告

如下:

(一).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它占地

51950平方米,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园中建筑稀疏错落,格调古朴而自然,水木明瑟,厅堂明净,长廊迤丽,山影空蒙,使人不出城市而能获林野逸趣。

拙政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东部明快开朗。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体建筑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二).留园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

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同时也是私家园林的典范。这里的冠云峰是整个景点的最主要的特色,它是由整块太湖石堆成,在冠云峰上完全地体现出了太湖石“漏”、“透”、“瘦”、“皱”的特点。它是中国四大奇石之一。据我了解,冠云峰是当年“花石纲”事件中塑造的景象,也是我国一大文化和自然遗产。

留园到处都给我们一种古朴凝重的石文化感觉,那些用湖石、黄石堆叠的假山,营造了留园的山林气氛;那些湖石名峰,增添了留园传统艺术氛围;那些大理石座屏、鱼化石等,充满了清新而朴素的自然气息;那些墙壁上的书条石记录了留园的昔日风采,这些作品林林

总总从具体到抽象,无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周庄

周庄镇内河道呈井字形,民居依河建屋,依水成街。河岸街道狭

窄迂回曲折,古居鳞次栉比,临河水阁石桥错落,一派江南水乡面貌。河道上至今还保存着元、明、清古梁14座。其中有国内仅存的桥楼富安桥和国内罕内陆的双桥。古朴的建筑配合穿过周庄的流水、小桥,构成了当地独特的风韵。

周庄全镇依河而建,唐风孑遗,宋谁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

通过此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对园林要素的构建能力。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特点,并对园林绿地规划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考察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时,感受人文山水园林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额的三个境界和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建筑形式,造园布局,植物材料应用上的地方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含的意境以及古建中的牌匾,对联中的诗文,书法对环境氛围的烘托、点睛的作用。

结合苏州留园中冠云峰假山体会传统造园中假山布置“漏”、“透”、“瘦”、“皱”的特点。把具有典型中国特征的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景观作比较,分析不同现象中的深刻文化及社会内涵,体会现在化城市中布置各级不同绿化层次布置的常见形式。如:道路绿化,花坛绿化,公共绿地绿化等。

上一篇:工程祭文下一篇:考试300字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