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宣传工作汇报

2024-05-15

百年校庆宣传工作汇报(共6篇)

篇1:百年校庆宣传工作汇报

百年校庆宣传工作汇报

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参与xx一中百年校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进一步提高一中乃至xx市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在xx一中百年校庆筹委会的领导下,一中百年校庆宣传工作在按计划稳步推进。现将一中校庆宣传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xx同志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百年校庆宣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新闻宣传组、社会宣传组、材料撰写组、展览摄影组、专题片制作组等五个工作专班。

(二)工作进展

各工作专班按照总体宣传方案的要求,积极行动,组织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运用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一中百年校庆,初步营造了良好的校庆氛围。目前,一中校园主网站得到了及时更新。在一中主站之外,创建了xx一中百年校庆专题网站。发布了五期校庆公告。印发了13期校庆筹备工作简报。编印了一期《xx一中校报》百年校庆特刊,第二期正在组稿。在《中国校庆网》、《东楚网·黄石新闻网》等网络媒体发表了数十篇校庆专题文章。在《中国教育报》发布了《湖北省xx市第一中学10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期)》。一中校园广播站每周按计划进行二次校庆信息播报。拟在《湖北日报》、《黄石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的校庆“专版通稿”已完成,正在组织媒体知名记者组稿。同时,xx一中百年校庆校徽设计征集工作进展顺利,已收到市残联肖佳平主席及武汉徽标设计公司等多套设计方案,10月底可以定案。

二是社会宣传工作。目前,已明确了城区主干道大型广告牌、展牌、墙体广告宣传的内容及联系制作工作,已拟定了酒店宾馆门前、校园内欢迎标语。

三是材料撰写工作。目前,市委和市政府政研室初步起草了省市领导在庆典大会上的讲话致辞及各种大会上的主持词。

四是展览摄影工作。目前,已经制订了《xx一中百年校庆展板制作及庆典摄影工作方案》,明确了任务要求。校庆展板已完成整体设计,内容分为16个版面。图片资料收集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10月底完成采编工作。

五是专题片制作工作。校庆专题片脚本创作进行了多次修改,已由市委政研室审核。目前,正在组织拍摄。

二、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浓烈的校庆气氛。

十八大召开以后,我们将在全市中心城区和重要路段、一中校园等位置,制作大型广告牌、悬挂宣传标语,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是与媒体紧密接触,扩大一中百年校庆的社会影响。

我们将充分利用一中校园网、校报、宣传栏、广播站等加大对百年校庆的宣传力度。在《湖北日报》、《黄石日报》、《东楚晚报》、《今日xx》、《xx电视台》等报刊、电视台上刊播专题文章,使百年校庆讯息的覆盖面达到省内知晓,市内通晓的地步。

三是寻求社会各界支持,积极参与校庆宣传工作。

我们将广泛动员,积极联络,寻求社会各界对xx一中校庆宣传工作的支持,让更多的单位或部门参与校庆宣传工作。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丰富多彩的宣传内容,让广大校友及xx市民及时了解百年校庆筹备情况,强化社会对一中校庆活动讯息的了解。

总之,校庆前期宣传工作,在xx一中百年校庆筹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社会宣传、氛围营造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部分具体工作的进度还不尽如人意,离领导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方案,尽快落实工作任务,为一中百年校庆营造最佳喜庆氛围。

三、经费预算

xx一中百年校庆宣传工作预算总额为xx万元,包含新闻宣传经费预算xx万元和社会宣传经费预算xx万元。其中新闻宣传主要包括以下费用,分别是:

一、中国教育报校庆公告x万元;

二、湖北日报专版x万元;

三、黄石日报专版x万元;

四、今日xx 八版x万元;

五、电视台专题片拍摄与制作x万元,光盘制作x万元;

六、晚会录制 xx电视台、黄石电视台转播x万元;

七、展板制作(16个版面)x万元;

八、xx一中校报两期彩板x万元;

九、其他媒体宣传x万元。

社会宣传主要包括以下费用,分别是:

一、快速路、新冶大道、金湖大道大型广告牌宣传x万元;

二、快速路、新冶大道、金湖大道沿线制作墙体广告标语x万元;

三、xx一中校园、宾馆酒店门前及实验中学悬挂广告宣传标语x万元;

四、xx一中和实验中学校内悬挂氢气球x万元;

五、世纪乐园、世纪钟、xx广场LED屏播放xx一中校庆专题片x万元。

篇2:百年校庆宣传工作汇报

百年校庆文艺晚会工作汇报

百年校庆文艺晚会工作汇报

校庆文艺晚会是庆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优良传统,展示办学成就,振奋师生精神的重要形式,根据xx一中百年校庆筹委会要求,校庆文艺晚会工作小组迅速行动,多方洽谈,几经协商,已初步完成晚会策划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一中百年校庆文艺晚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效监督下,文艺晚会工作小组按照筹委会的要求积极行动,各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晚会演出的圆满成功,根据xx一中百年校庆筹备方案,相应成立了校庆文艺晚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纪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春明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市人大副主任熊志红、副市长毕正洁、曾 怡、政协副主席宛学雄、王秋红担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二)工作进展

一是晚会主题、举办时间及演出场所均已确定。晚会的主题为“薪火相传 百年一中”。晚会开始时间为2012年12月29日19:00,时长在90分钟左右,场次为一场(彩排两次)。演出场所在xx一中田径运动场。舞台设计方案见附页。

二是合作单位已敲定。为了保证演出质量,确保演出圆满成功,晚会筹备领导小组和多家文艺演出策划公司进行了沟通和联系,已确定与“龙行天下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开展晚会筹备工作。龙行天下文化传播公司是湖北省演出家协会理事单位,拥有庞大演艺资源的团队,专业的舞台制作班底。旗下合作团队有“湖北影视新星艺术团”(由舞蹈演员、声乐演员、曲艺演员等各类艺术人才组成的多功能综合性演艺团体),“湖北省话剧院”(该院创作演出的话剧剧目多次获全国或全省创作和演出奖),“武钢文工团舞美工程部”(致力于设计、制作、搭建户内外大型文艺演出等舞台美术项目以及灯光、音响设备租赁搭建)。以上单位均参加过湖北省“三万”活动大型情景音乐会和湖北省“争先创先”主题文艺晚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是晚会设计基本定型。这台晚会形式上将以“百年一中”校庆为主线,以“过去、现在、未来”为时间线索,融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为一体,用歌、舞、乐、朗诵、地方戏曲、曲艺小品、行为艺术等多种表演形式进行演出。

在结构上,晚会分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忆〃岁月如歌》;第二篇章《励〃 百年辉煌》;第三篇章《铸〃 盛世华章》。每个篇章用VR短片和主持人串词串联起来,加之表现主题的创作节目,辅以有矿冶文化、东楚特色的地方艺术形式。

别具特色的舞台设计:舞台两侧的台阶区作为气氛墙,使之成为本次活动舞台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00名学生根据节目的要求承担两个任务。

一、根据剧情需要变化造型、服装、道具,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烘托主题;

二、承担诗歌朗诵齐诵任务,增加现场感染力和震撼力。

VR短片:通过画面多角度的展示xx一中的百年历程。采用现场实景拍摄,同时利用资料片、图片等有效手段,丰富内容,以简洁明快的结构,充分展示xx一中取得的各项成绩。

四是演艺人员基本确定。晚会演艺人员以“龙行天下文化传播公司”固定班底为主,xx一中部分师生、知名校友适当参与,拟聘一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位歌唱明星(如潘美辰、杨洪基、周艳泓等)和一位知名演员(如宋春丽、温玉娟等)。晚会拟设置4位主持人,男女各2位。拟聘一位省级电视台综艺节目名主持(如陈静),另外3位主持人在校友及校内师生中选用。

五是节目流程已确定。晚会共有12个节目,前有序曲,后有尾声。其流程分别为:序 曲:《生日》(创作),然后进入第一篇章:《忆〃岁月如歌》,本篇章有四个节目。节目

一、打击乐+舞蹈《铜都鼓魂》;节目

二、歌伴舞《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节目

三、音〃诗〃 画《我们一起走过》;节目

四、舞蹈《楚汉娇雄》。第二篇章为《励〃百年辉煌》,其下也有四个节目。节目

五、杂技《万紫千红》;节目

六、情景讲述《告别阳光的日子》;节目

七、才艺展示+情景表演《百花齐放》;节目

八、原创节目湖北大鼓《百年一中铸辉煌》。第三篇章为《铸〃盛世华章》,本篇章也有四个节目。节目

九、舞龙+舞蹈《龙腾盛世》;节目

十、声乐+情景表演《好久未回家》;节目

十一、舞蹈《绿叶对根的情意》;节目

十二、配乐诗朗诵《相信梦想的力量》。尾声为声乐+舞蹈《母校,我心灵深处的珍藏》将本次演出活动推向高潮。

二、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与合作单位的沟通,进一步完善晚会策划方案。对晚会节目内容再次进行斟酌推敲,力求与xx的矿冶文化结合起来,更加切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合地域文化特色。对部分节目编排进行修改整合,力求三个篇章更加协调。对原创节目分别从老师、学生及学校办学成果的角度寻找着力点,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对演艺人员的选用加强协商,力求每一个篇章安排一名影视演员或话剧演员。(xx一中、xx一中、xx中学百年校庆晚会,有费翔、费玉清等演艺明星的演出。)

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确保文艺晚会筹备工作顺利进行。在后段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工作分工,以良好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投入到晚会筹备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工作任务,丰富节目内涵,提升晚会的整体质量。同时,注重每一个工作细节,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力求环环相扣,不出现任何纰漏。

三是尽快着手排练,发现问题,调整内容,提高晚会质量。基本节目确定之后,我们将迅速着手排练,在排练中发现问题、查找不足,综合考虑主创人员、演艺人员、现场观众的意见,修改节目脚本,调整节目内容,改进演艺形式。现场跟踪进度,协调临时突发状况及问题,现场把控舞台灯光及音响效果,及时安排空缺环节、及时增加所需物品及设备,确保晚会演出万无一失。

三、经费预算

晚会演出经费整体预算费用为xx万元。主要包含七个方面的费用,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分别是:

一、项目策划创意、节目统筹、编导执行、音乐制作费用x万元。

二、资料采集、拍摄、VR短片制作、LED视频备播带制作费用x万元。

三、专家对xx方面节目辅导、排练费用x万元。

四、语言类、歌舞类专业演员参与演出费用x万元。

五、灯光、音响、LED视频彩幕、舞美等设计、交通、安装、调试、使用费用x万元。

六、服装、道具、设计、制作、使用费用x万元。

篇3:百年校庆宣传工作汇报

一、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具体作用

(一) 识别、导向性功能

高校VI设计, 是将学校形象具体化的创作过程。形象得到具体的视觉表现形式, 看得见, 摸得着, 并且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无论是从传播的准确性, 还是从认知的容易性, 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学校整体的视觉形象设计, 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传播, 形成一个统一的、独特的学校形象, 区别于其他同类学校, 达到识别和宣传目的。其次, VI设计是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所有形象要素的整合, 对学校老师和学生个体心理、行为起导向性作用, 学校传达的精神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 凝聚、激励性功能

一套完善的VI设计, 可以培养师生的归属意识, 群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大家在认同的价值观基础上凝聚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 并把学校的发展与每位师生的个体发展有机结合, 在心理上由认同转化为行为上的参与, 由参与产生责任感, 进而爆发出巨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艺术审美性功能

符合审美, VI设计固然不能以观赏价值代替实用价值, 但也不能单单只求实用而忽视了美。由于VI的识别是通过视觉传达完成的, 公众识别的过程, 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美的形象必然吸引更多的眼球, 同时也给人美的享受。

2012年5月, 南通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 百年校庆不仅是南通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也是学校凝聚八方力量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更是各界校友回归母校观看发展成就, 回顾办学历程, 共商学校发展大计的一次盛大聚会。届时, 南通大学将开展一系列庆典活动。围绕此次庆典活动主题的VI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对此, 笔者以南通大学百年校庆VI设计教学实践为例, 运用VI设计的相关理念, 通过对作品的设计分析, 探讨如何通过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应用来达到和增强校庆的宣传力和感染力。

二、VI设计的基本内容

VI设计主要分为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基础系统主要以标志, 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 整个VI设计是建立在这三大核心构成的基础之上。应用系统主要分为办公用品类、广告宣传类、纪念品类、服饰类和交通类等。

无论是基础系统的运用, 还是应用系统的拓展, VI设计都要突出的将抽象的理念最准确、最形象的表达出来, 使之转化为易被接受和识别的视觉符号系统。

三、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设计原则

高校VI设计首先从理念建设入手, 反映出鲜明的思想特色与文化个性。如北京大学借百年校庆时机广泛宣传“常为新的, 改进的运动先锋”的精神;清华大学九十年校庆把梁启超“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哲学名言作为一种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南开大学制定“允公允能, 日新日异”的校训;复旦大学制定了“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勤思”。高校VI设计以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为精神内涵, 将具体可见的外在形象与内在观念融为一体。高校VI的设计与实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既要体现视觉设计艺术的一般要求, 又要满足学校时代教育文化的特殊要求。在设计中应关注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一) 文化性

有人说, “文化品位不高的学校, 就象一个爆发户, 给人的感觉是缺乏底气, 缺乏底蕴, 比较单薄, 甚至浅薄, 这样的学校给人感觉缺乏教养, 当然谈不上品牌形象”。[1]因此, 文化性对塑造高校形象有着无形的影响力, 它是展示学校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而VI设计是将无形的学校文化转化为有形的视觉形象, 让人切身感知。这就要求设计者关注视觉形象设计的历史延续性, 挖掘学校的文化因素。这里的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办学宗旨、理念、历史、民族情节、人文底蕴及地域环境等。

在指导南通大学百年校庆VI设计实践过程中, 我们时刻关注学校文化元素的提炼。比如, 百年校庆的会徽设计时, 考虑到南通的地域文化以及南通大学的大学文化精神, 故采用汉字“百”以及南通二字的首字母“NT”以及阿拉伯数“100”同构组合变形, 在“百”字上采用写意手法, 该笔画又作为江海的浪涛形象, 寓意南通大学坐落在美丽的江海之畔——南通, 而且激荡飞扬, 富有动感。下方的“100”笔画严密规范, 体现严谨治学的态度, “南通大学”是中国教育家、实业家, 南通大学的创办人张謇先生的手写体, 端庄大方, 笔墨有力。色彩上采用中国红和南通特色传统工艺蓝印画布的颜色, 突出学校百年校庆的喜庆气氛, 又彰显南通地域文化。整个标志体型简洁、寓意明确、红蓝对比, 识别力强, 既体现了南通大学“祈通中西, 力求精进”的办学特色, 又衬托出南通深厚的地域文化以及南通大学百年校庆的主题。

(二) 教育性

一套好的高校VI设计要体现学校教育的特色, 让人一看到就能联想到是一个教育机构, 使学校的视觉形象设计有很好的指向性。同时, 学校的视觉形象本身具有教育功能。我们在视觉形象设计中要努力实现这一功能的最大化, 发挥学校视觉形象的教育功能。比如, 在指导南通大学百年校庆宣传海报设计时, 在图形选择上分别选取直尺、树木年轮、结绳和胶片, 这四种物象均有着明显的时间元素, 且对于时间进程有着高度的象征和概括。直尺虽然是长度的一种衡量工具, 但其长度数字却能转为时间数字, 该工具体现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树木年轮记载了时间的历程, 能够让人想到“十年树木, 百年数人”的教育理念。结绳以古老的结绳记事为依据, 体现了南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胶片的历史记录作用更是不言而喻。这些视觉形象象征了南通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理想, 使全校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 时代性

任何设计都离不开时代的影响, 不管是否有意, 人们的设计总会留下时代的特征。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应用要体现时代性特征, 就是要强调对时代特征的理解和表现, 这实际上也是学校文化对外要求的一种积极反映。在指导南通大学百年校庆VI设计教学实践中, 我们着重体现以下两个时代性特征:1.传统元素的挖掘。当今社会是一个人类情感回归的社会, 重视民族、传统已经成为时代之需, 在设计领域也一度兴起设计回归的思潮。2.现代设计的结合。现代设计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这是以现代审美和技术发展共同促成的时代性特征。以南通大学校庆纪念文化衫设计为例, 从T恤的图案设计上同时贯彻了这两个时代性特征, 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紧密结合。如运用中国飞檐式建筑外形, 中国结的图案, 中国印章的形式以及中国传统玉玺外型等元素, 并通过丝网印刷的传统工艺形式表现。但这些传统元素在运用时, 又以现代表现手法展现。如图形的简洁概括, 运用点、线、面的装饰构成手法, 在图形中多次使用波尔卡点进行装饰, 这是通过现代电脑技术才能实现的一种表现效果, 以及选择T恤作为承载物, 时尚元素和大众文化并存, 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四) 艺术性

虽然视觉符号主要功能在于识别, 但这种识别毕竟是通过视觉传达完成的。换句话, 识别的功能是通过情感的功能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 视觉符号是一种视觉艺术, 而接受者进行识别的过程同时也是艺术审美的过程。艺术性包括艺术的形式、手法、原则和强化的视觉冲击力。以南通大学百年校庆剪纸纪念品设计为例, 在艺术形式上选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其审美风格独特, 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艺术形式。在表现手法上利用剪纸的造型语言, 构图简洁, 造型美观, 通过镂空对比体现图案装饰之美。在创作设计中遵循统一与变化, 对称与均衡, 节奏与韵律, 调和与对比, 比例与尺寸, 色彩与联想, 情感与心理等美学原则, 以达到主体视觉现象突出, 图形交错穿插而错落有致, 具有很强的视觉艺术效果。

(五) 参与性

高校VI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师生参与, 不少高校设有VI设计的相关专业, 在高校教师群体思想理论实践指导下, 加上学生的创造力, 完全有能力参与到学校视觉形象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来。此外, 高校VI设计主要受众也是师生。让师生参与高校VI设计与实施既有可能, 更有必要。以南通大学百年校庆为契机, 以教学实践的形式指导学生参与VI设计与实施, 不但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深刻感受和领会百年校庆的重大意义, 见证学校办学成果, 感受大学文化精神, 激发师生主人翁意识。同时, 把参与设计的过程变成接受教育的过程。

因此, VI设计是高校形象塑造的工作重心。一个拥有良好品牌形象的高校都不会轻易放弃VI形象设计的应用。同时, 在VI设计的过程中也应把握住高校形象塑造的独特性, 在设计原则上应注重其文化性、教育性、时代性、艺术性和参与性等特点, 充分发挥和挖掘高校的视觉形象传播资源, 达到提生形象, 打造品牌名校的目。

摘要:VI设计即视觉识别系统, 是高校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相同的使命, 对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南通大学百年校庆VI设计教学实践, 具体分析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体现的文化性、教育性、时代性、艺术性和参与性等设计原则。

关键词:VI设计,高校形象,南通大学百年校庆,应用

参考文献

篇4:校庆“三”“百年”

(一)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大学生活的母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今年9月8日将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从1962至1968年,我在那里生活了6年(本应1967年毕业,可分配时已到了1968年的夏季)。6年的大学生活让人感慨万千。有幸在历史系目睹大家风采,亲聆教诲,让人终身受益。白寿彝先生(讲授《史学概论》)的高屋建瓴,何兹全先生(讲授《中国历史文选》)的渊博宽厚,杨钊先生(讲授《中国古代史》)的古拙,刘家和先生、李雅书先生(讲授《世界古代史》)的谦和、娴熟,龚书铎先生(讲授《中国近代史》)的深邃,刘宗绪先生(讲授《世界近代史》)的睿智,回味无穷,吸纳不尽。还有些老先生如赵光贤、朱庆永、刘启戈等,因诸多原因有的未上课,有的甚至连面也未曾见过,但那声望却是不胫而走的。

何兹全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蜚声中外,却毫无"大家"的傲气,无论对学生还是同仁,都是诚于心,笑于形,亲敬之感油然而生。90年校庆时同窗好友陈琳国(是何先生的博士弟子)夫妇陪我一起去看望先生,先生虽已80高龄,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一如当年。当时学校流传着一段何先生的佳话:先生为北师大90年校庆捐了一笔钱,他的弟子闻知,建议有关方面不要接受,因为先生生活虽然并不拮据,平日却十分节俭,连皮带断了都要缝好再用,不忍心先生解囊。一向慈祥和善的先生得知此事,斥责弟子们"多管闲事",坚持己意,先生风范,可见一斑。今年5月8日,山西大学百年校庆时,学校请来了何老先生的公子何芳川先生。何芳川专攻世界史,博导、教授自不必说,还是刚卸任的北大副校长。可是当我自我介绍是何老先生的学生时,他马上接口说:"那我就是你的大哥,可以吧?"这不仅使我"升格",更使彼此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在"历史系百年成就展"室,有一幅1982年中国非洲史研讨会在山大举行的照片,他兴致勃勃地寻找着43岁时的"他",不时风趣几句,虽满头白发,却一片纯真。在留言簿上的署名是"后学何芳川"。这次到山西,携夫人同来,但夫人一应开销坚持自付;与陪同相持不下时,每每搬出何兹全先生作"盾牌",声称"家父有言"......早就听说何芳川在北大有"平民校长"之美称,短暂的接触,实实在在地填补了耳闻之"虚"。何兹全先生当年任北师大历史系副主任时,虽无"平民主任"之说,但在我们心中他既是师长也是同行,套用一句时髦的话,那是一种"零距离"的尊敬。在何芳川身上,我看到了又一个何兹全先生。大概这也可以叫作"有其父必有其子"吧。我为此感到骄傲!

或许因自幼喜好文史,在北师大,不仅对历史系,对其他文科系的名家也非常景仰。如中文系的黎锦熙、黄药眠、刘盼遂、穆木天、李长之、葛信益、启功、钟敬文诸先生,政教系的陶大镛、马特,教育系的瞿菊农、朱智贤等众多老先生,虽无缘耳提面命,却心仪久之。每看到他们有新作问世,总要翻看翻看,似乎不懂也是一种满足、一种享受。有一次,我在学校的书店里看到启功先生新出版的一本诗词集,全部手书,甚为喜爱,可惜锦囊羞涩,无缘致喙。当年给我们讲写作课的是中文系的齐大卫先生,尚年轻,但极其敬业,讲授杨朔的《荔枝蜜》,绘声绘色,至今历历在目。我从一个偏远的县城第一次到北京,一切甚感新鲜,头回作文,写了篇大意是北京美、北京人的心灵更美的短文,齐先生在课堂上夸奖了几句,几使我萌生转系的念头。还有教英语的蔡文萦先生,偶尔几句鼓励的话,就使人受益匪浅。历史系资料室的马香雪先生,平常很少说话,只是埋头整理卡片,后来才知他是精通英、法、意等多种文字的行家里手,在翻译方面颇有造诣。时在图书馆政史阅览室工作的杨国昌先生,工作尽职尽责,还经常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直到他当了全国《资本论》研究会的会长,我才知道他原来是经济学专家。

我对陈垣老校长的敬佩之心近乎虔诚。老校长与历史系关系特殊,进校前我就看到过他对历史系毕业生的讲话,听到过"四世同堂"的佳话。到了师大历史系,才逐渐感受到老校长的学识与威望的魅力。大约是1963年,为了鼓励学生读书,在程今吾副校长的主持下,学校搞了个书展,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图书馆大厅中央的一张大圆桌上,密密麻麻摆放着的全是老校长一人的著作,有许多精品是他个人出资印制的。那时,我才开始懂得什么是"学富五车",什么是"著作等身",什么叫"大师"。当时师生中流传着许多老校长如何对史书"如数家珍"的轶事,让人折服,惊叹不已。遗憾的是那时老校长已80高龄,平时住在校外,很少到校,六年里未能亲自聆听老校长讲话。有一次,老校长来校参加声援非洲人民的一个大会,声明是让助手宣读的,我们只能在操场远远地看见他模糊的身影,然而那也是极大的满足,因为老校长是"国宝"级的人物!

北京毕竟是北京。六年里,每逢"五一"或国庆,常有幸远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风采;在历史博物馆,聆听郭沫若先生讲郑成功;纪念"一二·九",在人民大会堂目睹蒋南翔部长做报告;中苏论战,戎子和来校描述如何唇枪舌战;中印边界冲突,从硝烟弥漫的前线回来的解放军军官介绍怎样克敌制胜;柴德赓先生讲《王鸣盛与钱大昕》的口才与风采,陈瀚笙先生介绍印度研究时的厚重与无华,陈强先生表演"黄世仁"的滑稽与可笑,中山公园的音乐会,国庆仪仗队的演练,天安门广场的狂欢......一切好像发生在昨天。有一次,似乎是外交部的乔冠华先生来校做报告,我与一位同窗被安排作记录,两个小时下来,手指发直,可那兴奋却溢于言表,因为头回坐到了主席台的角落。即使是"文化大革命"的日子里,也有国家体操队、乒乓球队、举重队、田径队、战友文工团等各种文艺、体育团体到校表演,有幸目睹王维俭、庄则栋、陈镜开、吴浮山、胡松华等人的风采。记得胡松华演唱时,起初他一首一首地唱"语录"歌,大家则不依不饶地一遍又一遍地鼓掌,直到那清脆嘹亮的《赞歌》回荡在北饭厅,才得以收场。

有位学者曾这样说:"牛津大学的教授是怎样教学生的呢?就是每周把几个学生召集在一起,教授抽着烟,把烟喷向学生,系统地喷了四年,学生就变成了成熟的学生。......一流大学的学术氛围、一流的学者,就是被这种氛围熏陶出来的。"我想他这里强调的就是一流大学那种宽松、和谐、活泼、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师大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万千的师大学子们就是在这种理念的熏陶下吸纳营养,成长壮大,以母校为骄傲,为母校增光。

在师大的后两年适逢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书是无法念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另一幅景象:"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阴阳怪气,北京五大学生"领袖"的穷争恶斗,学子的无知,老先生的厄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倍受折磨......学业大受影响,却也多了一番但愿以后再也不会有的阅历。

(二)

忻州一中是从1902年成立的"秀容书院"绵延下来的,也跨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1956至1962年在那里的六年中学生活,保留着我青少年时期最美好的记忆。

忻州一中当时叫忻县一中,忻州、定襄合并时又叫忻定一中,校址也多次迁移。在我的记忆中解放时在老城东北角的"火神庙"附近,后迁到老城的西南坡上,到1956年我上中学时刚搬到城北约两三里处。粉红的围墙,整齐的教室,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名目繁多的运动器材,在我幼小的心灵中,那就是童话里的世界。那时,学校和老城之间,全是庄稼地,冬春视野开阔,夏秋一片绿黄。我的家在城内,上下学常是一路小跑,路旁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学校盖大礼堂,我们一趟一趟从附近匡村的砖窑上背砖;学校号召积肥,我们披星戴月,一大早沿着乡间小路拾粪;大炼钢铁,我们曾在上学的路上被拦截到铁厂砸矿石;除"四害"时,我们也曾在上课时间到庄稼地里敲锣打鼓赶麻雀......在那童心正盛的日子里,一切都涂着一层浪漫的色彩。尤其是初中的41班,在同年级8个班中年龄最小,也调皮至极。有的住校生晚上光着屁股在操场周围的杂草丛中捉迷藏;有的竟然爬到宿舍的房顶上东游西逛,到处乱窜!一次上语文课,我们把一位姓李的老先生气得对着窗户讲了45分钟,因为下面一片吵吵声,而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后来,教代数的董有为先生当了班主任,他管理学生很有一套,不卡不压,不愠不怒,却把一团乱麻拧成了一股绳。一群十四五岁的小孩,无论是全校的歌泳比赛还是广播操比赛,都能捧回冠军奖状,就连踢毽子比赛也让高三的"大"学生"俯首称臣"。有一年冬天,拔河成风,我们班和隔壁高一个年级的同学较上了劲,每逢争夺战,全班齐上阵,硬要把那根又粗又长的绳子盘到我们教室的后边。也许就是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调动起了学习的劲头,我们那个班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同年级前茅,就连1962年高考,凡考上重点大学的,都是当年41班那群"调皮小子"。那时候,调皮归调皮,考试却极其规矩,"偷看"比小偷要丢脸万千倍,为大家所不齿。每临考场,必目不斜视。

忻州一中也有一批让人骄傲的老师。也许是处于铁路沿线的缘故,教师来自四面八方,清华、北师大、南京大学的都有,这使我们增长了许多见识,就像一间封闭的房屋开启了许多窗户,射进了缕缕灿烂的阳光。来自清华的罗明昆先生,讲数学干净利落,每节课只讲二三十分钟就交代得一清二楚,余下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交口称赞;语文老师杨廷钧,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提到了《荡寇志》,好奇心竟驱使我千方百计在一位同学家里找到了一册缺头少尾的旧本子,借来浏览;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文学院的李良和先生,古文底子很厚,是学校的"活字典",有一年元旦晚会,大家请他吟诗,他双手一张说:"我有两只手,好诗无一首。"虚怀若谷的作风赢得了阵阵掌声;狄子中先生的英语,语法交代得很清楚,1962年高考,考文科的同学凡是上了山西大学的,都念了外语系;章乃彬先生刚从北师大中文系毕业,课余常在操场踢足球,又给我们投射了些许足球文化的影子。那时的老师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些许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山大中文系毕业的王仁玉老师,患风湿病,上课拄着拐杖,但常常提前十分钟到教室,预先把要讲的重点写到黑板上,有时累得满头大汗,但从未见他坐着讲课。有一回,为了鼓励学生练笔,号召大家写"万字文",竟然给我的作文打了99分!那不过是些东拉西扯的东西,可却促使我暗中在语文上使了劲,还悄悄地在《忻定小报》、《云冈文艺》上发表了两三首小诗。遗憾的是上大学后我再没有见过王老师,听说他后来调到太原十中,"文革"中不堪羞辱,切腹自尽。此噩耗曾让我唏嘘不已。我一向对教师动辄斥责学生"笨蛋"、"蠢才"极为反感,因为稚嫩的嫩苗需要的是精心呵护,不是狂风暴雨!王老师是一位深谙教育之道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忻州一中的王法成老校长。我上中学时,他由地区教育局局长调任忻县一中校长。老人学识渊博,治校有方。在新盖的礼堂里,学子们席地而坐,一上午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辩证法;早自习,他会突然随意叫几个学生到办公室,询问英语单词,掌握情况;早晨,我们跑校生拼命地往学校跑,生怕校门口遇上检查迟到的那位个子不高、戴一副深度眼镜、不苟言笑的老人。当时的师生对老校长是畏而敬之。一听说"老校长来了",谁也免不了"心跳脸变色";可是在背后,无人不对老校长的所作所为点头称道。1959年我念高一时,他独具慧眼地把四个班的外语分成了英、俄两个语种,我所在的高16班和17班学英语,这一举措当时在全国也属罕见。我到师大历史系时,全班40位同学,念英语的只有4人,分别来自四川、浙江、北京和山西。那时一起上英语课的还有中文系、教育等系的,几个系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个人。我调到山西大学任教后,通过培训、考试,有幸出国深造,细想起来,与王法成老校长当年的高瞻远瞩不无关系。

早就听说老校长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系和外语系,是老资格的"双学位"获得者,早年参加革命,曾任保德县长等,但仅耳闻而已。最近,山西大学百年校庆出了两本书:《山西大学百年纪事史》和《山西大学百年校史》(中华书局,2002年3月版)。《纪事》在"1938年(民国27年)"条下对老校长有专门介绍,读后方知传言毫无水分,兹照录如下:"王法成(山西大学理学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保德委员会干事、岢岚中心区秘书与组织部长、岢岚专员公署财政科长、保德县长。1946年,国共和谈三人小组抵晋绥时,作中共代表英文翻译。"(见《纪事》第149页)山西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郭贵春先生在为两书所写的"前言"中指出:"面对着国家与民族的危亡,山西大学的师生们、校友们用自己的热血和身躯谱写着抗日的篇章。"大批山大师生、校友"留在了山西,参加了牺盟会、决死队、战动总会"。在他所列的战动总会工作的10人中,"王法成"的名字赫然在目。他还指出,"山西大学的师生们和校友们在抗日前线、在敌人后方、在各抗日根据地,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解放而努力工作者,他们发扬山大光荣的革命传统,为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而英勇不屈地战斗着!"(见《纪事》第5-6页)读到此处,我深深地为我们的老校长而骄傲,为山西大学而骄傲!不幸的是"文革"中,老校长却备受摧残,癫狂而死......

忻州一中的教学设施在当时也属一流。在实验室,我第一次看到了显微镜下的昆虫翅膀;从图书室,我第一次接触了《国语》、《战国策》之类;音乐课上我学会了唱"小杜鹃叫咕咕";体育课使我懂得了打垒球的规则,还迷上了乒乓球,后来又加入了"校队",有幸同当地的高手"过招",如今又成了老年健身的一"宝"!那时,学校给每班配有二胡、笛子等乐器,让学生课余拨弄,同学中能拉个曲、吹个调的大有人在。回想中学时代,只是在高三时为了应考,放弃了一切爱好,"蓬头垢面"在树丛中死记硬背,着实吃了一番"苦",其余的日子都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不像如今的孩子,娘肚子里就得听音乐、学英语,又吃苹果又补钙,操心过度;一背上书包,就重担在肩,如牛负重,将来能否成为贝多芬、张大千姑且不说,先倒失去了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三)

第三个"百年"校庆就是我现在工作的地方--山西大学。它的前身是1902年用"庚子"赔款建立的"山西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一起,是我国最早的三所大学之一。今年5月8日,浓彩重笔的庆典使山大人感受了百年老校的自豪与自信。

我与山西大学的关系是从1978年调到历史系后开始的。眨眼间,我在这里已度过了24个春秋。这24年,可谓五味俱尝。受"文革"影响,毕业后的我,整整在社会上混了10年,把大学学的一点东西都还给了老师。"文革"后登上大学讲台,又得教世界史,个中甘苦,只有业内同仁可知。山西大学虽然比不上全国的名牌院校,但历史系也有一批功底厚实的老先生。如周传儒、马非百、梁园东、阎宗临、王辑五、罗元贞等长期在历史系执教,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为师生所敬仰。王辑五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53年任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他所著的《中国日本交通史》被誉为"至今仍未见可以替代"的著作;另一部专著《亚洲各国史纲要》曾是全国高校的通用教材。何芳川先生在《世界历史》2000年第4期上发表的《迎接中国世界史研究新纪元》一文中指出:"王辑五、何肇发、朱杰勤、陈瀚笙、季羡林、周一良先生的著述,培养了一代年轻的学人,奠定了我国亚洲史研究的最初基石。"阎宗临先生是瑞士伏利堡大学的博士,并曾在该校执教。回国后先后在中山大学、山西大学历史系任教授、系主任等职,在当时"草盛豆苗稀"的世界史园地,荜路褴褛,辛勤耕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记得60年代初,有一次舅父马作楫家来了一位老人,见舅母正在厨房操持,便信口吟出"三日下厨房,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诗句,态度祥和,满口五台话。第一印象是为人和善、学识渊博,事后才知是阎宗临先生。那时我正念高中,敬佩之心自在不言中。可惜我调到山大时,老人已病瘫在床,无缘受诲。罗元贞先生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大等校教授。先生精于诗词,1952年曾致书毛主席,建议改《长征》诗中的"金沙浪拍云崖暖"句中的"浪拍"为"水拍",毛主席亲笔回函致谢,被师生称为毛主席的"一字师"。江地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捻军史专家,《剑桥中国史》称他是"治学严谨的中国史学家",在师生中也威望甚高。我第一次给78级上《世界近代史》时,同时上《中国近代史》的就是江先生。当时自己初登大学讲台,和这样一位学界前辈同台"献艺",压力可知。所幸有同事和学生的鼓励,才算闯过教学关。作家韩石山先生曾对系友说过一句话:"能够到山大历史系读书应该感到自豪!"确实,山西大学历史系有一批造诣不凡的学界前辈,也有一批奋发向上的可畏"后生",厚重的文化传承和底蕴是历史系的骄傲,是山大人的骄傲!

在山大历史系,我教世界近代史,懂点英语是情理中事。但过去学过的,经过十年动乱,基本上还给了老师,一切得从头做起。已届不惑之年,却得硬着头皮记单词、练口语,苦不堪言。第一次到北京考EPT,听懂的只有"number one"、"number two"之类......其余一片空白。幸运的是在外语进修班遇到的老师都是山大外语系的英语"高手",诸多外教不说,外语系的常风、高健、彭阜民、聂崇信诸先生,就是颇多建树的专家,从中受惠良多。高健先生辅仁出身,中英文底子很厚,他的译著《英诗览胜》、《培根论说文选》等,颇得世人赞许。彭阜民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尤擅汉译英,他的《郭沫若剧作选》在英译本受到广泛好评。1986年,他到美国访问,在美国人家里做客,主人惊诧地问他在何处学的英语?因为女主人是希腊裔,在美国生活了二三十年,照主人的说法是"也不如彭先生讲得好!"有一年,太原电视台让我翻译电视剧《唐王开基》的剧情介绍,我不谙深浅,冒昧地接受下来。译出后,心里没谱,拿去请彭先生过目,彭先生几乎重译了一遍。我起初把题目译成"How the tang Dynasty was Established"彭先生改为:"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Tang Dynasty"。优劣高下,自不待言。从那时起,我才逐渐领悟到点翻译ABC。

在外语培训班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德高望重的常风老先生,他的学识、风范,堪称楷模。常风先生系榆次常家第15代后人,清华外语系毕业,三四十年代曾协助朱光潜先生主办京派重要刊物《文学杂志》,在学界崭露头角,与钱钟书、萧乾等过从甚密。常先生曾任北大西语系副教授,山大外语系教授、系主任等,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一身仙风道骨。出版的集子取名《弃余集》(1944)、《窥天集》(1944,1998)、《逝水集》(1995)、《彷徨中的冷静》(1998)等,或许不无寓意。钱钟书是先生北大时的同窗挚友,吴晗是其夫人郭吾真先生的清华同学,但常先生夫妇从不向人提起这些;钱钟书先生弃世时,先生发唁电,人们才对此略有所闻。80年代初我听先生讲课时,常先生已70高龄,但精神矍铄,一口流畅的英语连续讲一个上午,不事休息,讲桌上连一杯水都不放,倒常提醒我们随时"方便"。有一次,我对英文《全球通史》里的一段话在理解上有些困惑,便把两种理解的译文附原文呈交先生请教,没想到几天后收到先生复函,钢笔行书密密麻麻两页,详细阐述了他的看法,因为是竖写,行文中的英文是把纸横过来写上去。其不苟精神令人岂止感佩!有一次,某刊物创刊40年,想请先生写几个字,先生坚辞,谦称自己"不会写"。谦恭之风,常萦徊脑际。有一年春节,我去给先生拜年,临行,先生非送到楼下不可,并说"这是我的规矩!"山西大学百年校庆,他虽年迈多病,与外界接触甚少,却与夫人各捐200元,以表心迹。可惜老人未能目睹庆典,以93岁高龄猝然离世!常先生的夫人郭吾真先生是历史系的资深教授,早在1992年,就在收入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慨然解囊,捐资1万元设立郭吾真奖学金,至今已奖励9届,惠及40余位学子。老一辈学者严谨治学、一丝不苟、虚怀若谷、待人以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山大学人的骄傲,也值得我们这些后学者深思!

转瞬间的60个春秋里,18年在学校念书,25年在学校教书;其间,有37年是在上述三所有"百年"历程的老校度过的,这是一件乐事。为庆贺山西大学百岁,我诌了几句打油诗:"坎坷长征路,荆棘世纪程。九曲十八弯,感慨万千重。云横山川晦,天高日月明。海纳百川时,老树沐春风。"我想,大学之"大",不在地盘大小,学生多少,关键是要营造一种能容纳千家百派的氛围,让学子们的思想张开翅膀。只有这样,"求实"、"创新"、"勤奋"、"严谨"之类才能真正体现,而不至于流于"套话"!希望我们的学校愈办愈好,我们的后代愈长愈壮!

2002年6月于山西大学

(责编 周边)

篇5:思想汇报:通大百年校庆

敬爱的党组织: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谈笑间我校已历尽百年沧桑。这一百年对于我们南通大学来说不算长,但就在这充满了风雨的一百年里,我校目睹了我国近代的屈辱与苦难,同时也见证了我国的崛起与发展。2012年5月5日,将注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日子。一百年栉风沐雨,一百年弦歌依旧,一百载 薪火相传,一百载风雨历程。我校将通过举办这一活动来回顾办学历史、展示办学成就、丰富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发展。

此次校庆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回顾我校百年办学历程,大力弘扬“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认真总结“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兴校”的理念和实践,强化内涵建设,凝炼大学精神,提升大学文化,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大本着教育为本原则,为每一位通大学子计划着未来。它百年如一日不辞辛苦地用它智慧滋养着通大学子。校庆期间我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了我校发展历史和成就、明晰了我校文化的精神内涵,坚定了信念,顽强了斗志。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办了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后经发展及重组才有了现在的南通大学。栉风沐雨一个世纪,南通大学已建设成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明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一名在校的通大学生,我们应弘扬通大“祁通中西、力求精尽”的百年校训。

作为一名通大人,我深知通大以后发展道路任重道远,所以要以通大以后繁荣昌盛为己任,要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前提下,扩宽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增加内涵。梁启超《少年说》中有一句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少年在国家中重要性。正值青春大好年华的我要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为母校发展和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出一份力量。

经过在本次校庆活动上的熏陶,我在思想上又向党组织靠拢了一步。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发展的本质,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增强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心。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积极热心为同学服务,努力做好党组织分配的社会和群众工作,积极接受党内生活的锻炼和考验,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将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做好准备,时时以优秀党员标准鞭策衡量自己,争取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请党组织考验我!

汇报人:

篇6:百年校庆宣传口号

2、百年XX小学,世纪春华秋实。

3、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XX。

4、春去秋来,儿时的地方。岁月如歌,难忘XX。

5、热烈庆祝XX小学百年华诞。

6、同庆百年华诞 ,共创美好明天。

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8、校友是母校靓丽的名片,母校是校友温馨的家园。

9、百年春耕秋耘,风雨兼程;世纪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0、重踏校园故土,再叙师生情谊。

11、喜迎校庆一百华诞,共创XX小学美好明天。

12、弘扬传统,凝聚力量,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13、爱我XX,兴我XX,强我XX。

14、振奋精神,再创佳绩,迎接建校一百周年。

15、欢庆一百华诞,续写世纪新篇。

16、共商母校发展大计,共创X小美好未来。

17、百年学府,千秋基业,万株桃李谱华章。

18、一百年辛勤耕耘,桃李芬芳;跨世纪艰苦奋斗,人才辈出。

19、弘扬百年优良传统,培养世纪创新人才。

上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同步练习题下一篇:建党90周年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