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05-17

沈阳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6篇)

篇1:沈阳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沈阳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2月22日8:47)

2006年2月18日沈阳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市长李英杰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5年和“十五”时期政府工作简要回顾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在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40亿元,同比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63.2亿元,增长4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15.1亿元,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81.5亿元,增长30.1%,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的速度递增;财政支出完成250.9亿元,增长23.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98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50元,增长16.2%。

过去的一年,我们实现了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基本完成了世园会筹备工作,期盼多年的地铁工程终于开工建设。这些成果标志着沈阳各项事业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鼓舞着720万人民万众一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工业年”活动硕果累累,工业整体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88.6亿元,同比增长39.3%;实现工业增加值624.3亿元,增长40.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0.3亿元,增长76.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1.3%,同比提高9.4个百分点。

全市新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45个,总投资705亿元,当年已竣工投产的项目766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创造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9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沈阳规模以上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4年末的1836户增加到3033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由1999年的第13位上升到去年的第8位,这种良好的势头还在继续发展。

培育和引进“三个20”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项目和产业集群是沈阳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现已有8户企业和7个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规划将会变成现实。

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最后攻坚战全面展开,24户重点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350亿元,同比增长25%。

铁西区振兴速度加快,产业项目和城建项目齐头并进,一个新型工业基地的形象已经展现。

浑南新区发展势头良好,芯片项目和南部“金廊”项目的积极推进,标志着浑南开发进入了新阶段。

东部汽车产业集聚迈出新步伐,完成了上通北盛二期的腾迁,启动了德国国际工业园一期建设。

沈阳目前已基本形成东部汽车、西部重化、南部高新技术和北部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经济布局。

2005年沈阳工业的高速发展将载入史册。从此,沈阳工业完全摆脱徘徊与困境,结束了在副省级城市排位靠后的局面,沈阳工业终于挺起了自己的脊梁!

(二)以筹备世园会为主线,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

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从2004年9月申办成功到去年底,占地246公顷的“世博园”已经完成了四大主体建筑、100个展园、园区景观和商业设施等全部工程。配套基础设施、绿化工程和商业招商也已完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项目已经确定,并正在筹备演练。

在世园会筹备中,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展园的招展,创造了第一个奇迹;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创造了第二个奇迹;现在我们正在厉兵秣马,争取创造第三个奇迹,就是吸引1000万国内外宾客前来参观。这将真正实现全市人民的夙愿,“世界给沈阳一次机会,沈阳就一定能还世界一个奇迹!”

为了迎接世园会,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建设。

完成了大二环和青年大街改造等13项重点工程,整修小巷街路454条,道路改造面积达468万平方米,浑河胜利大桥建成通车。

去年共植树600万株,建设街头公共绿地100块,拆违建绿10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65%,绿地率达到35.9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完成了占地达4.2平方公里、水面积3.1平方公里的丁香湖一期工程建设。城市水面积率已由2000年的2.43%提高到去年的4.68%。

新建扩建7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5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127万吨/日,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1%。投资6亿元对76公里长的细河进行了全面改造。又拆除烟囱1011根、锅炉房606处,集中供热率达到83%;完成了735辆公交车和5180辆出租车的双燃料改装工作。去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比上年增加16天。全长22公里的地铁1号线已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

全市开展了市容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对80条主要街路和4个广场,实施了立体化整治,整治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市容市貌大为改观。

(三)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城市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去年,我市制定出台14条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对外开放工作。

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01个,合同外资额61.2亿美元。目前已有44户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设立了63家企业,涌现出8英寸芯片、恒隆广场等一批投资额超亿美元的重大项目。此外,全市还有爱生药业等5户企业分别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资本市场上市,打破了我市多年来上市公司止步不前的局面。

在国家改变利用外资统计方法的情况下,全年实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占全省的60%以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出口总额23.7亿美元,剔除三宝电脑特殊因素,同比增长29.7%。张士、浑南两个出口加工区和苏家屯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将成为我市及周边城市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内陆港”。

法国总理拉法兰、朝鲜总理朴凤柱、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外国首脑相继来访;市领导会见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924批9750人次,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团组452批1800人次;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新党主席郁慕明专程访问我市。这些都表明沈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彰显。

新开通了沈阳经上海至伦敦等4条国际航线和伊尔库茨克至沈阳定期货运航线,使沈阳的国际航线总数达到23条,进一步确立了沈阳空港在东北地区的航空枢纽地位。桃仙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56万人次,同比增长9.8%;口岸出入境人数达到68.5万人次,增长15.9%。

先后举办了“荷兰日”等18项国际友好活动。沈阳已与国外5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城市关系。去年我们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会展活动,中欧经贸高层会议、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第四届制博会和第四届韩国周等大型国际展会,都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世界生产力大会的成功申办,将使沈阳大型国际活动达到新高峰。

一年来,全市共有689个招商团组、3457人次,分赴浙江、江苏、福建等省的60多个重点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共引进规模以上内资项目1750个,已调入资金352亿元,年内竣工项目847个。

(四)县和郊区经济加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去年四县(市)和四郊区完成生产总值885.5亿元,同比增长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2.9亿元,增长58.9%;实现财政收入22.7亿元,增长24.4%。这些指标不仅全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增幅居全省各县区前列。

去年,是沈阳历史上第三个农业丰收年,粮豆总产量完成342.7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0.4万吨、42.5万吨和2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2%、12%和12.6%。

全市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300个,已建成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600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118亿元。

市财政除每年支持4个县(市)各2000万元、2个郊区22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外,又为各县和郊区村镇规划建设补贴4000万元。去年全市将14亿元软贷款用于县和郊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县(市)和四郊区工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去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9.8亿元,增长72.7%。县和郊区工业的迅速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县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辉山农业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去年新引进项目195个,建区四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

(五)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城市功能进一步拓展

南北“金廊”和浑河两岸的开发建设,开拓了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崭新空间。去年,北部“金廊”18个重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并有12个新推出的地块签订了开发意向;南部“金廊”有正大金茂中心等21个标志性建筑全部规划到位,将从今年起陆续开工建设。浑河两岸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8个,以罗士圈地区为重点的浑河北岸滩地绿化工程、滩地中心广场建设、滩地体育休闲带建设、南二环道路改造已全面完成;新开工招商项目39个,总投资407.5亿元。长白地区和于洪新城开发正在加速推进,到去年末已落实项目63个。尤其是投资4.2亿元,完成了浑河南岸防洪大堤的建设,结束了浑南不设防的历史。

城乡商业购销两旺,新型商业业态不断发展。去年共引进500万元以上的商业项目517个,总投资额164亿元。

房地产投资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13.6亿元,同比增长20.7%;交易面积900万平方米,交易额3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22%。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97亿元,贷款余额23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4.1%。继2004年韩国韩亚银行之后,去年又有韩国中小企业银行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两家外资银行进入我市。

成功举办了中国沈阳国际冰雪节、清文化节和沈阳国际旅游节等大型旅游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532.7万人次,同比增长24.2%。旅游总收入226.3亿元,增长24.8%。

去年4月,辽宁中部七城市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提出并着手推进了19项重点工作,由此拉开了沈阳经济区合作发展的序幕。

(六)坚持科学发展观,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200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100亿元,同比增长20%。

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档案馆都已全部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沈阳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作出了在农村新建10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筹建6所万人规模的职业技术学校等决策。有39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已建成,22所初中改革试点校建设取得新成效。

我市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农民已达184.7万人,参合率高达88.12%。市、县财政投资2534万元改善了县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设施条件,完善了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市、区两级财政安排4000万元预算资金,对城市特困居民实施医疗救助,现已有7208人享受大病医疗救助。多方筹集资金4300万元,加强了全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和预防控制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市区两级政府共投入1029万元资金,为468个具备条件的社区安装了户外健身器材。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获得奖牌总数列全省第一位。

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市新增参保人员21.9万人,总计达到148万人,参保率和缴费率同比增长13%和20%;医保参保人员增加到192.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117.2万人,在领失业保险金人员13.49万人;全市现有城市低保救助对象8.26万户、17.07万人;农村有4.5万户、8.62万贫困人口开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市实现实名制就业26.7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

(七)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执政为民勤政廉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全市各级政府认真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季度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市政协主席会议通报工作。全年办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建议1138件,办理省、市政协委员提案814件,办复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8.8%。

2005年,市政府共向市人大提报《沈阳市节约能源条例》等7件地方性法规草案;出台了《沈阳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办法》等13件政府规章;发布实施了《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浑河城区段捕鱼的通告》等15件政府通告。认真贯彻实施《行政监察法》和《行政许可法》,深入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86件;对我市15家主要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开展专项检查,共取消18项许可项目,清理出34项不符合许可法规定的收费项目,涉及资金3104万元。

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推进了政府机关的勤政廉政建设。对全市31个国债项目的建设,90亿元国债资金的使用,以及95项市政府重大工程招投标等情况,深入开展了执法监察和行政效能监察。

全市各级信访部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工作。去年共接待群众来访21万人次,受理群众来信1.1万件次,同比分别下降32%和30%。

公安机关坚持开展扫黑除恶,不断提高网格化巡逻的质量。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在上年较大幅度降低的基础上,又下降了9.6%,其中杀人、抢劫等八类主要案件下降13%,街面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4.4%。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各级政府多次认真组织并开展安全大检查和整改工作,去年全市共发生各类消防和安全事故7863起,同比下降9.83%;各类事故死亡857人,下降4.7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7万元,下降29%。

去年,我们完成了年初确定的22件为城乡群众办实事任务。市政府集中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难点问题,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

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审计、物价、参事、民族、宗教、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侨务、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气象、民兵、预备役、双拥、防震减灾、人防、档案、修志、文史、残联、红十字会和老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果。去年,沈阳市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5年全市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动沈阳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并由此决定了我们全面超额完成第十个五年计划。

过去的五年,是沈阳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0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2.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6倍。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是2000年的3.8倍。“十五”时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89.26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3.3倍。在去年全国百强城市评比中,沈阳名列第9位。这一切都充分表明,沈阳经济终于摆脱了低速徘徊的困境,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过去的五年,是沈阳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五年共投入城建资金433亿元,把昔日烟尘笼罩、缺水少绿、污水肆虐,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沈阳,一跃改造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一宫两陵”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天的广大市民,都会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座蓝天碧水、绿树成阴、路宽车畅、温馨和谐的现代大都市而感到骄傲。经过五年来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斗,沈阳终于摆脱了“慕、马大案”的恶劣影响,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大幅度提高。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我们五年为群众办实事120余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九五”末期的5850元提高到去年的10098元,年均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35元提高到5050元,年均增长10%;职工平均工资由6995元提高到16025元,年均增长18%;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17.4平方米提高到23.2平方米。特别是由于沈阳城市的升值,带动了房地产的升值,商品房平均价格由2000年的2546元/平方米提高到去年的3333元/平方米。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全市工作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努力拼搏的结果,是720万沈阳人民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为沈阳发展作出有益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各族人民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参与沈阳发展建设的中央和省在沈单位、驻沈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在沈工作的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沈阳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还处于中下游水平;二是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尚没有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还需要做最后的攻坚;三是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沈阳对周边城市乃至东北地区的辐射力还不够;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对于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十一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2006年的重点工作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沈阳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整合发展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做强主导产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紧紧把握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到“十一五”末期,沈阳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二是加快建设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三是经济总量力争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

为此,我们将主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市经济增长年均保持13%,力争达到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力争达到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5%,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力争达到20%。

———城市建设达到全国一流水准。为实现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要按照重点空间和特色空间布局的要求,统筹规划完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21个标志性重大项目建设。地铁一、二号线2010年要正式投入运营,适时开工建设三、四号线,初步形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保持在40%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城市水面积率达到1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到330天以上。力争各项指标接近“国家生态市”标准。

———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合理。坚持把“工业立市”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根本方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八大产业。到“十一五”末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要达到8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400亿元。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发展金融、中介、物流、旅游和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到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000亿元以上,将沈阳逐渐建成辐射东北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

———和谐沈阳建设达到新水平。到“十一五”末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8平方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进一步强化,社会公共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理体系、安全监管和保障体系,以及社会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机制,努力构建和谐沈阳。

2006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开放年”和“文化旅游年”。全市要坚持以对内对外开放为主线,突出工业立市和办好世园会两大重点,确保经济发展不低于上年实际增长水平,不低于沿海城市的平均增长水平,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重新整合区域空间布局,继续大力推进工业发展

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仍然是紧紧抓住工业不放,做到不是“工业年”,胜似“工业年”。全年要再新开工建设1000个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投资总额8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5%以上。

要进一步整合区域发展空间。今年要全面启动以铁西区、于洪区、辽中县为轴线的沈西工业走廊的开发建设,一期要抓好50公里长的西部工业开发大道、装备制造业园区、化工园区和冶金园区的建设。要按照大浑南的设想,对浑河以南的浑南新区、东陵、苏家屯及和平的部分街区进行总体规划和开发建设,逐步将其建设成为新城区和新产业区。要统筹规划辉山农业高新区和新城子区的发展,全面启动沈北大开发。要全面启动棋盘山国际旅游区建设,完善总体规划,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和中心服务区建设。

狠抓工业项目不动摇。继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面向国内外招商,以此加速沈阳吸纳集聚资本的速度。今年全市工业要力争引进外资项目550个,投资金额达到17亿美元。

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

重点推进“三个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建设,使之成为沈阳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支持华晨、北盛、中顺等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的建设和整合,加速壮大我市的汽车产业。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市属重点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

要放开投资领域,放大发展空间,放手支持创业,今年将召开全市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大会,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今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要力争增长20%以上。

(二)深入开展好“文化旅游年”活动,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园会

“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沈阳建城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展会活动,是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举全市之力,精心安排好各项活动,做到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将这次展会办成世界园艺博览史上最成功、最精彩的一届。

要在全市各行各业开展“喜迎世园会,文明在沈阳”为主题的教育竞赛活动。继续巩固百日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精雕细刻地做好城市环境的美化和绿化,向世人充分展现鲜花锦簇的美丽沈城和沈阳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以举办世园会为契机,促进旅游业更快地发展。今年来沈旅游人数要比去年增加450万人次,同比增长13%;全市旅游业收入要争取实现265亿元,增长17%。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县区工业化城市化步伐

要在城市总体发展框架中高起点地规划郊区和县的发展。四个郊区要分别纳入沈北大开发、大浑南、沈西工业走廊及东部旅游度假区的整体规划;四个县(市)要按照郊区进行规划。要做好重点新村镇和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发展壮大新产业,加速实现城镇化。

必须坚持把建设大项目和产业集群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四郊四县(市)要在年内再引进和培育4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每个县要至少培育壮大2个龙头农业产业化项目。今年全市粮食作物面积要稳定在55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80万吨以上。

继续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要实施千村富民小区工程和开发式扶贫工程;继续安排资金,用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今年要将3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化解10%的村级债务,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安置机制。

要充分发挥辉山农业高新区的龙头作用,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调整。

(四)围绕建设区域商贸金融中心目标,大力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

加快南北“金廊”和浑河两岸的开发建设。要加大南部“金廊”建设力度,陆续启动奥体中心等21个项目,其中有7个项目将在年内完成主体工程,使“金廊”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和大都市形象的展示区。浑河两岸开发要充分利用滩地资源,通过广泛招商,加速建设,使其成为国内城市最长的水岸生态景观区。

加快对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加大太原街、中街、长江街、西塔等传统商业街区的改造力度,加快提升东城商业区功能水平,形成一批以新兴业态为主的特色商业街区。

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依托沈阳金融开发区,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网络体系建设,在现有5家外资银行的基础上,今年争取再引进2-3家外资银行进入我市。要进一步发展保险市场。继续推进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推进新型工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会展和房地产业。住房消费类贷款余额要争取突破400亿元。

(五)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拓展城市整体功能

要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奥体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和重大基础设施。今年城市建设计划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22%。

要抓好地铁一号线建设,年内争取开工二号线,尽快建成十字型地下轨道交通骨架。重点建设区域性的沈康、沈新、沈通等高速公路工程。在浑河上再建设两座桥梁,增加贯通城市南北的大通道。

继续实施以浑河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水系建设工程,建设亲水休闲区和公园,恢复和保护卧龙湖、西湖等湿地,构建环绕城市的生态水系。

全面启动实施生态城市建设。实施南北运河及蒲河的综合整治。要建成辉山明渠和浑南2座污水处理厂,整体改善辉山明渠、白塔堡河两岸的环境景观;改造城市排水

管网,关闭浑河两岸现有排污口,全市城区和“世博园”区域内的水质要全部达到国家四类标准。继续拆除一批烟囱和锅炉房,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力争提高到320天。

不断巩固和提高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建立完备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坚持建管结合,使城市管理达到国内一流水准。

(六)以“开放年”活动为主题,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坚持以引进重大外资项目为主导,努力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改进招商方式。以韩国、日本和港台地区为重点,同时强化对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招商引资。

认真解决外贸出口的瓶颈问题,出口总额要同比增长20%。沈阳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要在2007年前建成。

进一步增进对外友好交流与合作。继续邀请更多的外国首脑和世界知名企业 C EO来我市参观考察、洽谈贸易。举办好第五届制博会和“韩国周”等重大国际展会活动。要争取再开通5条国际航线,空港出入境人数要增长30%以上。

对内开放仍然以江、浙、闽、粤等地区为依托,重点引进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大企业和产业集群。

(七)实现科技教育事业新突破,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要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把科技强市作为促进沈阳振兴的核心战略。今年将召开全市科技大会。要进一步明确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产值争取实现1380亿元,同比增长25.5%。

全面改造城区薄弱学校,在做好已经启动的46所初中和20所小学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再确定40所城区小学进行综合改革。在农村建设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年内完成100名校长、1000名教师的校际交流任务。正式启动装备制造等6所重点职业学校建设,形成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同时也为农村初中毕业生进入城市学习、就业打开通道。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支持在沈高校资源的整合。

(八)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建设和谐沈阳

要继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增加公益性岗位,全年力争实现实名制就业23.87万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企业养老保险收缴比例由20%下降到19%。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抓紧制定统一规范的征地、拆迁补偿政策,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农村文化站和广场,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全力办好第六届沈阳艺术节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

要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完善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全力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的防控工作。要加大对食品和药品生产销售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卫生和生命安全。积极发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今年要开展5-10项具有一定规模和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并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措施,营造政府、企业和市民诚信的良好环境,努力构建诚信沈阳。继续支持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功能和水平。继续加强国防教育,不断深化双拥工作,争取沈阳连续第六次进入“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行列。

要高度重视和抓好社会公共安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防止各类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网格化”巡逻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建设平安沈阳。

市政府将继续大力为城乡群众办好24件实事。

(九)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民代表的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重视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提高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和质量。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不断提高机关公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强化执法监察和行政效能监察。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个新的五年建设期开始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领导下,我们有“十五”期间打下的雄厚基础,有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奋力拼搏,有业已形成的良好发展态势,就一定能够再创辉煌,夺取更大的胜利!

篇2:沈阳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XXXX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

XX会议以来,区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建设XXXX市龙头区的目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区二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顺利实现了“XX”发展目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阶段。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去五年,我区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XX亿元,年均增长XX%;财政收入达XX万元,年均增长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X元,年均增长XX%;农民人均纯收入达XX元,年均增长XX%;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年均 增长XX。XX年我区荣获XXXX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XX年在XXXX经济发展10佳县(市、区)评比中,综合分值排名第7位;XXXX镇荣获2005年XXXX市经济发展10佳乡镇。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五年来,我区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0.60∶19.88∶49.52调整为2005年的17.33∶37.93∶44.74。农业产业化有较大发展。无公害生态优质稻示范基地、花卉基地等十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得到新的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总投资XX亿元的XXXX电厂建设扎实推进,第一、第二台机组将分别于2007年2月和5月建成发电;启动了XXXX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6家,总产值达24.06亿元,增加值达8.06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6.60%和25.00%;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饲料、建材、化工、电缆等产业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商贸业、房地产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我区不断加大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城市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投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化进程得到较快推进。一是实施乡村道路建设大会战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累计投资XX万元建成四级以上公路112公里、村级公路250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 通汽车目标。二是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解决了农村群众用电难问题。三是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累计投资XX万元除险修复加高加固19条沿江防洪大堤、修复16座水库、建成一批桂中蔗区治旱工程和农村人饮工程,增强了防汛抗旱能力,群众用水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四是积极推进XXXX新区和小城镇开发。编制了5.52平方公里XXXX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重新修编了6个乡镇的城镇总体规划,建成XXXX行政中心大楼、世纪花园、港宝商贸街、凤凰城、盛世名门等一批办公楼、住宅新区和商住小区,开发建设了XXXX镇金盆街和恒森商贸城等小城镇商贸小区,配合市政府完成江北大道等6条主要街道景观改造工程,城乡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改革开放持续推进。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政策,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和各项惠民政策。相继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区、乡镇行政机构改革,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推行财政改革,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补贴、教育“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水利、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的成效。二是大力促进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五年累计引进新项目337个,计划投资总额XX亿元,到位资金19.92亿元;外贸出口总额五年累计达4401万美元,年均增长31.50%。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坚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一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投资XX万元实施了59项中小学危房改造工 程项目,投资XX万元建成新世纪学校、八一实验学校和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全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考、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二是文化卫生事业明显进步。建成4个乡镇宣传文化站,实施了123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投资XX多万元建成区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和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地防控“非典”和人禽流感疫情及各种传染病的流行。三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8.07‰以内,我区连续五年被评为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二类县(市、区)达标先进单位,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三好—满意”合格单位。四是民政事业得到新的发展。五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款1480万元,全区10087名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建成一批村委办公楼,全面解决了基层组织无办公用房问题;建成了6个乡镇敬老院和23个五保村。“双拥”工作扎实有效,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双拥”先进区和拥军爱民模范单位。此外,扶贫、糖业、体育、人事劳动、统计、农机、国防、民族、宗教、侨务、环保、工商、土地、审计、档案、人防、老龄、残联、债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积极维护社会稳 定,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平安XXXX”建设、文明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工作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四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我区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综治工作先进县(区)、XXXX1999—2004年度同“法轮功”邪教组织作斗争先进单位、2005年度XXXX平安县(市、区);市公安局XXXX分局两次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区检察院被评为全国先进检察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获得新成果,我区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自治区授予第四批文明城区;原XXXX镇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XXXX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XXXX镇、XXXX镇先后被授予自治区文明镇,XXXX镇旺岭村、XXXX镇新建村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五年共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690件、区政协委员提案657件,办复率100%。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机关作风不断改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政府执行力、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不断完善政府工作机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有较大提高。政务公开得到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收到良好成效。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XXXX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较小,特别是工业经济规模偏小,没有对全区国民经济起主要支撑作用的骨干企业。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特色农业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三是投资环境不够优化,工业园区建设滞后,企业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强,招商引资的质量不高,创税型企业不多。四是小城镇开发建设步伐缓慢,管理水平不高,城镇商贸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五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加大,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六是政府服务水平离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政府的职能仍需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过去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实现XXXX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五个“必须坚持”:

第一,必须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发展是XXXX最大的政治,XXXX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经济的发展。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以工业和商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支柱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全区经济综合实力。

第二,必须坚持立足区情,科学决策。实现XXXX又快又好地发展,要准确把握区情,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我们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优势,把XXXX置于XXXX市构建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南国特色园林港口城市的发展大局之中,实施了“发展突破年”、“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年”等主题年活动,使全区工作纲举目张,主题鲜明,既明确了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又使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抢抓机遇。改革开放,抢抓机遇是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不断推进各项改革,抓住多种机遇,积极改善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上项目,进一步增强了XXXX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加快了发展步伐。

第四,必须坚持关注民生,务实为民。不断改善民生是我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我们坚持关注民生,做到亲民、爱民、护民、为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好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入学难 以及就业、医疗和社保等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第五,必须坚持依靠群众,依法行政。政以民为本,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我们坚持把依靠群众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到民主决策,激发了群众的创业热情,形成了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全力以赴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率先崛起的五年;也是我区抢抓机遇,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扎实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中国—东盟“M”型区域合作大力推进这些难得的机遇,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全力开拓XXXX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篇3:沈阳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1 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1 主要农业机械增幅加快, 装备结构明显改善

(1) 农机总动力。规划目标540万k W, 2008年农机总动力达到529.82万k W, 较“十五”末475.9万k W增加53.92万k W, 年均增加17.97万k W;增长11.33%, 年均增长3.78%, 完成规划目标98.1%。

(2) 大中型拖拉机。规划目标9 000台, 2008年保有量达到8 156台, 较“十五”末6 372增加1 784台, 年均增加595台;增长28%, 年均增长9.33%, 完成规划目标90.6%。

(3) 联合收割机。规划目标7 000台, 2008年保有量达7 249台, 较“十五”末5 780增加1 469台, 年均增加490台, 增长25.4%, 年均增长8.47%, 完成规划目标103.6%;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规划目标600台, 保有量达404台, 较“十五”末102台增加302台, 年均增加100台, 增长296%, 年均增长99%, 完成规划目标67%。

(4) 配套农具。秸秆还田机规划目标6 500台, 2008年保有量达7 377台, 较“十五”末5 420新增1 957台, 年均增加652台, 增长36%, 年均增长12%, 超规划目标877台;旋耕机2008年保有量达7 804台, 较“十五”末5 270新增2 534台, 年均增加845台, 增长48%, 年均增长16%;精少量播种机保有量达32 816台, 较“十五”末28 450增加4 366台, 增长15.35%;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1 335台, 较“十五”末612台增加723台, 年均增加241台, 增长118%, 年均增长39.4%。

大中型农机具配套比规划目标1∶3, 2008年达到1∶2.97, 较“十五”末1∶2.66增长11.65%, 完成规划目标99%。

(5) 农机固定资产总值。2008年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7.82亿元, 较“十五”末23.3亿元增加4.52亿元, 年均增加1.5亿元, 增长19.4%, 年均增长6.46%。

(6) 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小拖保有量达到13.3万台, 配套农具22.85万台, 比“十五”末略有增长。

1.2 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支撑和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1) 农机化综合水平。规划目标60%, 2008年已达70.55%, 较“十五”末46%提高24.55个百分点, 年均提高8.13个百分点, 超规划目标10.55个百分点。

(2) 机耕水平。规划目标85%, 2008年机耕面积33.8万hm2, 机耕水平达85.45%, 较“十五”末28.0万hm2、70.6%分别增长5.8万hm2和14.85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1.94万hm2和4.95个百分点, 超规划目标0.45个百分点。

(3) 机播水平。规划目标70%, 2008年机播面积33.9万hm2, 机播水平达到67.8%, 较“十五”末28.0万hm2、56.1%分别增长5.9万hm2和11.7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2.0万hm2和3.9个百分点, 完成规划目标96.8%。其中小麦机播稳定在99%以上, 玉米机播面积4.0万hm2, 机播水平20.21%, 基本完成规划目标。

(4) 机收水平。小麦机收规划目标95%, 2008年机收面积29.4万hm2, 机收水平98.03%, 较“十五”末27.4万hm2、91.2%分别增长2.0万hm2和6.83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0.7万hm2和2.28个百分点, 超规划目标3.03个百分点。玉米机收规划目标1.3万hm2, 2008年机收面积1.2万hm2, 机收率5.78%, 较“十五”末0.4万hm2、1.8%分别增长0.8万hm2和3.98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0.2万hm2和1.33个百分点, 完成规划目标86.75%。

(5)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规划目标80%, 2008年完成还田面积16.4万hm2, 还田率82.8%, 较“十五”末11.0万hm2、55%分别增长5.4万hm2和27.1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1.8万hm2和9个百分点, 超规划目标2.1个百分点。

此外, 农业生产其他环节机械化水平也有不同幅度增长, 2008年完成化肥机械深施21.7万hm2次, 同比增长9%;机械植保53.9万hm2次, 同比增长18%;机电灌溉36.4万hm2次, 同比增长4.7%。

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及农机化作业市场化的发展, 使安阳市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特别是玉米机播和机收2个环节水平提升, 使全市农机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主要粮食生产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1.3 新技术推广引领农机化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进入“十一五”以来, 安阳市重点示范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玉米联合机收”、“设施农业机械化”等农机化技术, 在滑县、安阳县、龙安区、内黄县、汤阴县和林州市分别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玉米机收”、“花生机收”、“设施农业”等农机化示范区, 引领农机化作业领域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1.4 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加快, 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安阳市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步伐加快, 农机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已有县级农机服务组织6个, 乡级农机服务组织11个, 村级农机服务组织422个, 农机大户732个, 其中, 拥有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户2个, 资产20万~50万元的农机户170个, 资产10万~20万元的农机户561个, 培育了一批农机经纪人和中介组织, 在农机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以来, 全市创建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24个, 2008年经营总收入3 866万元, 农田作业收入3 604万元, 年经营纯收入1 392.5万元, 其中年经营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12个。

1.5 抓好常规工作, 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一是以农机生产安全为目标, 切实抓好农机监理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 全市共创建平安农机乡镇5个, 平安农机村14个。累计新增入户挂牌农业机械4 412多台, 核换发驾驶证2 119个, 检审机车17 974多台, 农机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二是科教培训工作有新进展。规范强化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 促进拖拉机驾驶培训依法培训, 规范办学。三是积极开展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和职业技能鉴定。建立市级职业技能鉴定站, 培训配齐了考评员, 对400多名农机从业人员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 培训农机维修人员410人。四是农机质量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配合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开展农机产品专项治理活动。全市开展宣传活动10余次, 发放宣传材料9.4万份, 接受农民咨询1 080人次, 检查农机维修点72个, 经营场所112处, 对30家销售、维修点进行了整顿, 查处假冒伪劣农机产品43台 (件) , 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 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玉米生产机械化进展缓慢

安阳市小麦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但玉米生产特别是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 2008年虽有一定发展, 但机收水平仍然较低, 仅为6.58%, 是河南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较“十一五”10%规划目标差3个多百分点,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的全面发展。主要原因:一是机具适应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玉米种植标准化程度低, 农机与农艺配套性差, 造成作业效率低, 比较效益差。三是作业市场尚未完善。农民购买机具成本高, 回收投资时间长。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效果不佳

2006年以来, 安阳市相继在滑县、汤阴县、龙安区、安阳县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年均实施面积3.5万hm2左右, 占“十一五”规划目标6万hm2的57.8%, 差距较大。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安阳市耕地主要采用大水灌溉, 免耕播种浇地困难;增产效果不明显, 群众接受程度低;机具价格高, 影响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二是作业效率低, 特别是免耕播种机由于添加肥料、小麦 (玉米) 种、调整种量、肥量, 地块大小与播种机的幅宽不适宜, 以及作业速度慢和机具自身因素等造成作业效率低, 经济效益差, 挫伤了农机手使用机具的积极性。三是机具的性能和适应性差, 易出现部件开焊、断轴、断链条现象;整机刚性差, 机件易变形等, 自行维修困难。

2.3 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少, 整体水平不高

虽然安阳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有较快发展, 作业领域也不断拓宽, 具备了规范发展、加快发展的基础, 但组织化程度不高, 内部运行机制、管理制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与“十一五”规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规模较小, 技术落后。有的农机合作组织拥有的机具动力较低, 又缺乏合理的更新补充机具的机制, 尚不足以进行规模化作业服务, 服务面和效率受到制约。组织化程度不高, 资源配置能力弱。由于前几年没有合理的引导和积极的扶持政策, 农机合作组织发育不健全, 不能开展广泛高效的农机服务。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 基础建设薄弱。

另外, 农机化装备结构仍不尽合理, “三多三少”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3“十一五”计划中期执行情况分析

3.1 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有利因素

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河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 依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 提出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明确了扶持发展的有关政策。二是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环境保护,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要适应新的变化和需求, 为农机生产服务开辟了新的空间和领域。三是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对农业机械化作业需求和依赖程度加大。四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收入的增加, 生产条件的改善, 对农业机械化重视程度增加, 投入加大, 势必促进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五是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农机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六是一些主要机械和主要作业指标已经完成或提前规划目标, 为“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奠定了有利基础。

3.2 制约“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不利因素

安阳市农业机械化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装备结构仍不尽合理, 特别是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机械发展不平衡;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各个环节薄弱;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还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不足, 与农业机械要求大规模作业之间产生矛盾, 农业机械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较慢, 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在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 而且农机具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耕作较粗放。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机化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4 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1) 大力组织实施“兴机富民”计划, 着力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打好以跨区作业为重点的“三夏、三秋”2大战役, 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着力提高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水平, 使农机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手段和有效途径;着力普及推广农机新科技,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节约型农业的发展;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机经营者素质。

(2) 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 发挥项目引导示范作用,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按照突出重点和兼顾特色的原则, 向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倾斜, 推进玉米生产过程关键环节机械化, 推进全市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发展进程。结合其他农机化项目的实施, 抓好重点农机化技术的示范推广, 提升农机科技应用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安阳市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3) 更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推广、发展特色农业机械, 示范推广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类机械装备, 依法淘汰和更新高耗能及落后的农业机械。

(4) 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和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大力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 使农机合作社成为推动农村新一轮改革, 土地流转的新生力量, 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生力量, 成为建立农村发展新的体制机制新载体。推进土地流转, 实现规模化生产, 大力发展合作经营、跨区作业、农村运输等社会化服务, 通过代耕、代管、代种、代收等机械化服务, 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实际困难, 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5) 抓好示范园区建设, 打造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农机化示范园是农机部门向农民展示农业机械化作用和优越性的平台, 以先进性、创造性和示范性为特征, 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农机化示范基地。以服务和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效率、土地产出率为目标,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选择一批农机化基础好的村, 建立规范的村级服务组织、新技术示范推广、农机安全等“多位一体”的农机化发展示范基地。

(6) 实施4项规划, 整体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通过实施玉米机收专项规划、保护性耕作专项规划、节约型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规划、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项目, 整体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为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7) 加强农机队伍建设。抓好农机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依法管理、依法监督的水平;抓好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落实推广任务, 提高推广质量;充分利用农机化学校等资源, 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 切实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操作、维修和保养农业机械的技能。

(8) 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监管责任。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 抓好拖拉机的登记、检验、核发牌证和拖拉机驾驶员的考核、发证、审验。健全监管网络, 建立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9) 加强宣传, 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计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新闻媒体以及各级党政信息刊物, 宣传《河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在新时期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利用现场演示会、培训班各种会议等宣传农机化工作的政策,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 取得各级领导对农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为“十一五”农机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

篇4:沈阳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资料来源:来自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性病疫情年度汇总表,报告病种为《性病管理办法》规定报告的8种性病;人口资料来自东阳市统计局。

分析方法:采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流行趋势:2002~2006年东阳市累计报告性病29676例,年均发病率为748.46/10万,2002~2006年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13.40/10万、532.63/10万、868.42/10万、904.36/10万、1018.05/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幅为19.75%,从各病种各年的发兵情况来看,梅毒和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发病率快速上升,由2002年的11.67/10万、185.78/10万上升到2006年的68.51/10万、759.63/10万,年平均增幅分别为42.47%、32.53%;而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的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

病种构成:2002~2006年除性病性淋巴肉牙肿以外,卫生部规定的其余7种性病均有报告,2004年首次在术前检查的病人中发现艾滋病病例,2002~2006年报告性病构成比中NGU最大(66.02%),其次为尖锐湿疣(13.35%),淋病(13.31%),梅毒(5.06%),生殖器疱疹(2.22%);随着各种性病增长速度的不同,其构成比在不断发生改变,NGU和梅毒的构成比在逐年升高,由2002年的44.94%、2.82%上升到2006年的74.62%、5.06%,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在渐渐下降,由2002年的28.53%、20.64%、3.07%下降到2006年的8.19%、9.59%、0.84%(见表1)。

性别分布:5年报告病例29676例,其中男性7317例,女性22359例,平均男女性别比为0.33︰1,2002年为0.55︰1,2003年为0.63︰1,2004年为0.32︰1,2005年为0.26︰1,2006年为0.21︰1,男性病例所占比重由逐年下降趋势,这主要由于女性NGU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NGU的发病构成比在逐年上升所致。

年龄分布:报告病例最多的是20~29年龄组,报告病例11554例,占所有发病的38.93%,其次为30~39年龄组,11110例,占37.44%;从年龄分布趋势来看,性病发病有向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扩散的趋势,15~19年龄组的发病比重逐年上升,2002年(1.56%)、2003年(1.74%)、2004年(2.23%)、2005年(2.64%)、2006年(3.22%),40~49年龄组发病比重也由2002年的14.17%发展到2006年的17.13%。

职业分布:发病数占前三位的职业分别为农民(15517例)、个体(5495)、工人(2031),占总发病比例分别为52.29%、18.52%、6.84%,前三种职业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7.65%,干部职员1548例(5.22%)、其他1612例(5.43%)、无待业1270例(4.28%)、饮服1265例(4.26%)、供销278例(0.94%)、驾驶223例(0.75%)、学生190例(0.64%)、不祥190例(0.64%)、儿童57例(0.19%)。

6 文化程度以中学文化程度为主24064例(81.09%)、小学文化2912例(9.81%)、大专以上2441例(8.23%)、不祥108例(0.36%)、文盲93例(0.31%)、学龄前58例(0.20%)。

传染来源:经非婚性接触传染23624例(79.61%)、配偶传染3028例(10.20%)、间接接触传染1938例(6.53%)、不祥1041例(3.51%)、母子传染43例(0.14%)、血液传染2例(0.01%)。

讨论

近5年,东阳市性病发病持续上升,特别是非淋菌性尿道炎增加明显,除去自然增长因素外,可能与实验室检测水平提高和性病报告质量完善有关;从增加幅度上看,梅毒病例增长迅速,其5年平均增幅达42.47%,梅毒的预防控制工作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职业分布来看,农民的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可能与城乡一体化、人口流动频繁所致。

篇5:2006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一、“十五”和二00五年工作简要回顾“十五”期间,政府几任班子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主动应对区划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按可比口径,预计生产总值年均递增**%;全口径财政收入、区本级财政收入年均递增**%,超过翻番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万元。传统商贸业再现繁荣,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凸显,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进程加快,三产内部结构日益优化,经济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和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教育、卫生、城建等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先后与**个县(市)、区建立了友好关系。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内资***,***万元、外资*,***万美元,引进项目*,***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个,超亿元项目**个,有效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经济运行质量。----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累计投入**,***万元用于城市建设。打通了亚泰大街、南湖大路等交通动脉,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维修改造道路***余条,道路硬化面积比“九五”净增***万平方米。新建现代化住宅小区**个,新增绿地面积***.*公顷,拆除违章建筑**万平方米,改造摸黑街路近百条。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创建活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区面貌大为改观。----群众基本利益得到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累计开发就业岗位*.*万个,*.*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支出逐年增加,困难群众最低生活费和临时救济金及时足额发放,累计发放低保资金*,***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积极促进残疾人康复,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次。农村劳动力输出*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资源整合成效显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市一类一级学校由2001年的**.*%增加到目前的**.*%,形成了以树勋小学、***中学为龙头的名校梯队;省级一类重点高中进线率由2001年的**.*%提高到目前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蓬勃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纲要”,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累计获得国家、省、市荣誉**项,奖牌***枚。计划生育率保持**.*%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七年负增长。累计投入*,***多万元建设了**个全国一流的社区用房,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受到国家的嘉奖表彰。武装、科技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步。----民主法制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明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依法治区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广电子政务,全力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充分发挥区长公开电话作用,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交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管,保持了社会稳定。各位代表,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收尾之年。一年来,我们按照区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积极构建“三大”板块,全力发展“六大”经济,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南关区进入了发展快车道。预计到年末,全区生产总值实现***,***万元,同比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万元,区本级财政收入实现**,***万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和**%;引进内资***,***万元、外资*,***万美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和***.*%;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1、深入实施三产兴区战略,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乔赛数码商城等名企名店相继落位,健康娱乐城建设和南岭体育场招商有序推进,磐石路商业街建设步伐加快,重庆路、南湖大路等四大商圈活力日增。亚泰大街新填充商用面积*.**万平方米,沿街企业已达***余家,年新增税收*,***万元以上,三产隆起带日显繁荣。专业街集聚企业***户,年销售额达**,***万元以上,实现税收*,***万元,特色经济规模日益壮大。重点商务楼宇引进企业***户,通钢国贸、茂祥药业等一批名企入驻运营,总部经济势头迅猛。“千店工程”新开店铺***户,完成年计划的***%;**条创业路聚集商家*,***户,民本经济日益活跃。

篇6:沈阳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自查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长沙乡坚持以“科教兴乡”的方针,紧紧抓住“尊师重教”这个主题,在“强化意识,调整网点,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等方面切实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按照《安远县2006政府教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评估评分细则》的文件精神,我乡成立以陈同山副乡长为组长的自查小组对本教育工作进行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长沙乡位于安远县东北部,总面积约76平方公里。长沙乡辖长沙村、圆当、吉祥、渡屋、小山、光明等6 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总人口1.3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90人、农业人口1.29人。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在校学生1213人;初小7所,在校学生1336人。教师118人,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1%、94%。

二、领导重视。

1、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统筹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沙乡人民政府把教育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放在全乡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位置,切实确立教育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通过强化督政,完善了教育“决策—执行—监督”的工作机制。依据教育法规,签定《目标责任书》,提高了政府职能部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乡所站、村委会认真履行《教育法》所规定的职责,从过去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变教育为各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和责任。每月月底,乡人民政府还要求长沙学校向乡报告工作情况,以便乡人民政府及时了解我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一步营造共同关心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为长沙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2006年,乡人民政府对长沙乡教育长期发展目标体系进行了反复的商讨和论证,编制出台了《长沙乡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提高基础教育建设力度,加速教育现代化步伐,建设充满活力的长沙教育”新一轮教育发展目标。

2、坚持和完善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为明确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法定的教育责任。成立了长沙乡科教兴乡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机制。2006年,乡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目标责任,有力地推动了长沙教育发展中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为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乡科教兴乡领导小组认真制订好我乡教育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建立相应的自评制度和调控机制,财政所为保障学校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司法所积极开展对违法青少年的帮教活动,还主动对家境和行为特殊的儿童开展法律援助,保障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派出所认真贯彻公安部《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在交通复杂路段的中小学门口设立巡岗维护治安,在全乡学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上安全宣传课7场。经常性整治学校周边“三乱”现象,使学校周边始终有一个安静良好环境。为保障措施的落实乡人民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乡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乡党委、政府将履行教育法律法规情况作为乡党政主要领导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己任,担当了为长沙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法定责任。

3、坚持和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专题会议制度

将教育工作列入乡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领导联系学校是我乡传统,党委政府把联系学校纳入党政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基层制度,定期开会研究教育工作、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学校调研,每年为教育发展办实事均形成制度。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留守孩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帮困助学、加强学校的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办公会进行讨论研究解决。

4、尊师重教,表彰先进。

为在全乡浓厚尊师重教气氛,政府建立教育表彰奖励制度,表彰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在教师节期间召开教师座谈会,发放2000元左右的慰问款和纪念品。让教师感受到政府、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关心。

三、依法治教

1、加强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

加强依法治教,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我们根据“更稳定,更安全,快提高”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法为准,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依据“依法治教”工作意见以及其他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围绕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工作的大局,在上级政府领导下,认真落实普法的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努力达到“两个全面提高”和“两个转变”。“两个全面提高”:全面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两个转变”:实现由提高全面师生的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实现由注重行政管理向注重依法行政的转变。我们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领导带头,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和教师们一道学习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

2、明确职责,依法督学

依法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对各种违反国家规定,侵犯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传播、贩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行为等等,进行重点监督和查处,坚决打击违反义务教育政策的人和事。为防止学生辍学实行了乡、校、村目标责任制,将控辍任务落实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辍学生报告制度。督促各学校建立详细的学籍档案,各中学定期向乡人民政府报告辍学情况。一经发现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立即查明原因,查明后由当地政府和学校针对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动员学生复学。对于由于贫困的家庭,我乡认真研究措施,建立了贫困生救助基金,开展救助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努力我乡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在校生巩固率达99%;初中正常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初中在校生达到80%以上;残疾少儿入学率达到85%

以上;小学升初中比例达100%。

四、学校安全

我乡建立健全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使学校周边整治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乡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周边环境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为营造学生安全,教师安心,家长放心的学校周边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为此要求各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制度:(1)、门卫安全管理制度:

1、严守校门,严禁闲人自由进出校园,不得无故脱离岗位。

2、注意观察进出校园人员情况,严禁学生课间出校门。

3、负责检查各室门窗关锁情况,经常巡视校园,确保校内财产安全。

4、如发现安全隐患及发生安全情况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和联系。

(2)、护送学生制度:

1、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班主任必须护送学生过马路。

2、严禁雨雪天给学困生补课,补课需得到家长的同意,谁补课谁负责护送学生。

3、班主任和护送教师必须准时到岗,严禁擅自脱离岗位。(3)、课堂教学制度:

1、每堂课的科任教师是当堂课的安全第一责任人。

2、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3、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检查教学设备设施。

4、严禁擅自脱离课堂及不按要求进行教学。

5、班主任如发现学生无故不上课,应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到学生家长。(4)、设备设施检查制度:

1、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检查设备设施情况,并做好记录。(5)、课间管理制度:

1、值周教师必须加强课间巡视工作,并做好记录。

2、各班配备安全巡视员,监管同学的课间行为。

3、教育学生课间不攀高、不跳台阶、不追跑、上厕所不拥挤、不做危险性游戏等。(6)、物品放置安全制度:

1、严禁学生携带锐器、危险器具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没收。

2、严禁学生携带如剪刀、小刀等锐器上体育课或活动课。

3、学校综合实验等可能触及的一些有毒药物注意保管和使用。(7)、用电安全制度:

1、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常识的教育,不准随意触摸电源和线头等。

2、教师在使用电器前必须检查电源、线头等安全。(8)、组织保障制度:

1、建

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安全工作。

2、健全安全工作台帐资料,确保安全工作有台帐。

3、实行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制度。

五、办学条件

政府对全乡学校网点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布局,把光明小学的的四、五年级集中到长沙学校小学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改造薄弱学校,使我乡教育资源充分得到合理配置,尽最大可能地发挥资源优势。近几年,乡党委、政府多渠道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这两年乡政府投入4.25万元完成长沙学校外操场的扩建工作,并先后拿出1万多元资金给学校添置办公桌凳,另外还积极发动各校自身力量,自筹资金改善校园环境、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全乡的办学条件的到显著改善。

六、高中阶段教育与成职教育

多年来,针对高中阶段教育与成职教育,我乡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每季发送《致家长一信封》,发动村干部下村动员,形成全民普九意识,全乡义务教育程度较高。大力宣传尊师重教思想,鼓励家长供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组建技术讲学班、成立福娘学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农民文化技术培训活动,把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重点放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上。

七、今后努力方向

1、树立现代教育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一支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适应现代化教育,办精致型学校。

2、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转变观念,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长沙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政研会报告下一篇:2022儿童节国旗下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