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2024-05-17

新疆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精选8篇)

篇1:新疆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新疆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新疆大枣的加工与利用

学号:2011511078 姓名: 位军涛 教师:田红雷

日期:2014年4月8日

新疆大枣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红枣的文化已经遍布全中国。但依品质来论,新疆大枣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新疆独特的红枣生长环境、充足的光热资源、极佳的光和辐射、独一无二的树上采摘条件,新疆“若羌”大枣生长出果形饱满、色泽鲜亮、皮薄肉厚、口感甘甜醇厚的优质红枣,是极佳的滋补食品。但依现状情况来看,新疆虽盛产大枣,但大枣的利用却不尽人意,对新疆大枣的加工与利用依然停留在对大枣的粗加工上,这不仅浪费了大自然赋予新疆的财富,也埋没了新疆大枣的价值。所以新疆大枣的开发与利用还有待发展。

关键词:营养价值 生物活性 商品价值 新产品 开发 红枣在我国享有千年的历史,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红枣含有丰富的多糖,其中还原糖含量占总糖的70%以上;在已知的氨基酸中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须氨基酸及婴幼儿体内不能合成的精氨酸和组氨酸;还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挥发性物质、脂类化合物以及黄酮类、多酚、皂苷类等化合物。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红枣中的VC及环磷酸腺苷(cAMP)能减轻各种化学药物对肝脏的损害;皂苷磊物质具有抑菌、保肝、增强机体免疫力等重要生理功能。

几年来,为开拓红枣资源利用,各地针对红枣加工生产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在红枣产品深加工、功能成分提取和加工副产物利用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目前红枣加工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粗加工产品多、附加值低,缺乏生产和安全质量标准,保健产品开发相对滞后,科学研究与工厂化生产联系不紧密以及浪费较严重等。【结论】应加大红枣新产品及功能保健产品的开发,利用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改善传统加工工艺,加强产品生产规范操作,建立卫生质量安全标

【1】准以及提高产品综合利用效率。

一 红枣初加工

(一)红枣干制

红枣是我国的特产药食两用资源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干制是我国红枣加工传统方式,也是目前红枣加工的主要方式。红枣干制品能够很好的保持其营养成分,且产品易于保藏。按干制的方法可将其分为人工干制和自然干制2种。人工干制的方法很多,包括热风干制、远红外辐射干制、真空冷冻干制和微波干制等。目前,我国农户和红枣加工企业主要采用自然风干、热风干制和远红外辐射干制,其中大部分红枣仍采用自然晾干,干制过程中的霉烂损失相当严重。

干制过程中红枣的变化(1)香气成分的变化

闫忠心 鲁周民等为探索干制条件对红枣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pectrometry)技术分析鉴定了50、60、70℃热风干燥,自然阴干和糖心枣5种红枣样品的香气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对红枣中7类主要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影响红枣香气品质的主要香气物质种类为酯类、醛类、酸类和酚类;自然阴干的红枣香气品质较差,采用热风干制可有效提高红枣的香气品质;60℃热风干制的红枣香气成分综合得分最高,优于50℃和70℃热风干制红枣的香气品质,为红枣的干制工艺提供技术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可实现对红枣干制条件的区分,并能较好评价红枣的香气品质【2】。通过对红枣干制的过程中香气的变化,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一种能减少红枣在干制过程的香气的散失,从而提高干制品的品质,增加其经济效益。

(2)VC、还原糖和总酸的变化

张宝善 陈锦屏等研究了红枣中Vc、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自然方式干制红枣,Vc损失很大,干制2d,损失率达90%以上,还原糖含量随自然干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酸含量下降;用远红外辐射或热风干制红枣,其Vc、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均下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干制方式对Vc和总酸影响显著,对还原糖影响不显著,干制温度和时间,尤其是时间对Vc、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用真空冷冻干制红枣,其Vc、还原糖和总酸的损失很小。[3] 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红枣干制品,提高红枣的营养价值,使更多的人能感受到红枣的益处。但红枣的干制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的,鲜枣在干制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对其营养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在干制过程中不仅香气、VC、糖、总酸都有所降低,其果胶和香气的组成都有较大的变化,并且其变化随加工方法的不同,其变化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干制只是我们对红枣加工的初级方法。我们的目标的是找到更好的方法,让红枣物尽其用。

二 红枣的深加工

(一)大枣饮料的加工

新鲜的大枣酸甜可口,香气怡人,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有较强的保健功能,若把其加工成饮料,成为不限季节、不限地域的饮料,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红枣的滋补功能,既能充分利用大枣,又能强健国民。以新疆大沙枣为原料,对沙枣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沙枣汁果胶酶解浸提的最佳工艺参数:加入0.7%的果胶酶,调pH至4.5,在50℃下酶解8h。沙枣汁调配的最佳参数:在沙枣汁中加入3.5%白砂糖、3.5%蜂蜜、0.05%柠檬酸。沙枣饮料色泽明亮,枣香浓郁,口感细腻,是一种新型饮料【4】

(二)枣酒的开发

大枣风味独特,香气怡人,是我国的一大滋补物之一。酒活血化瘀,是我国一大特色,若两者有机结合,成就既有独特风味又有保健功能的酒。以徽州蜜枣的原料-尖枣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枣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枣酒发酵适宜料液比为1∶6,接种量为7%,以酵母粉为氮源,添加量为0.03%,SO2用量为80mg/L,发酵液pH值为3.5,25℃发酵7d,获得的枣酒VC含量为9.532mg/100g,酒精度为112.%vol。酒体呈透明的琥珀色,枣香浓郁,与酒香相调【5】 和,风味较好。

(三)大枣多糖的研究

实验研究了大枣粗多糖分离纯化和多糖对自由基O2-·、·OH和NO2-·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条件范围内大枣多糖对AP-TEMED体系法产生的O2-·的清除率达19.34%;对H2O2/Fe体系法所产生的·OH的清除率达47.30%;在酸性条件下对NO2-·的清除率达60%以上。实验显示,大枣多糖有很强的抗氧化性。【7】对大枣多糖的研究可以帮组我们对大枣的进一步利用,我们可以利用大枣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我们可以制作化妆品、保健品等一系列产品,让大枣进入高档产品系列。

(四)大枣环磷酸腺苷的提取

以哈密大枣为原料,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环磷酸腺苷提取率的影响,分析对比了干制工艺、不同成熟度对环磷酸腺苷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水浴提取环磷酸腺苷和微波辅助萃取环磷酸腺苷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考察了不同提取、纯化工艺对环磷酸腺苷提取量的影响,【8.】

(五)大枣黄酮和多糖的提取

采用回流提取的方法,并结合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富集并浓缩得到总黄酮和总多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别得到含量为105.2%的总多糖及含量为5.3%的总黄酮,则大枣中总黄酮含量为0.11%,总多糖含量为16.43%。运用大孔吸附树脂可以同步提取大枣中的总多糖和总黄酮,对总多糖提取率高,有利于大枣的综合利用,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9】这为我们对大枣的功能行成分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基础。

(六)大枣精油的制备

研究了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大枣精油的工艺及条件,利用GC/MS对萃取大枣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 MPa,50℃下萃取2 h,可获得3.52%

【1】 萃取率;大枣精油中鉴定出13种化合物三 红枣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近年来红枣的加工虽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加工利用技术与现实生产不一致,科学研究较多而产品较少。(2)全国范围内的生产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工技术低,附加值低。(3)市场混乱,没有统一的生产和卫生质量标准。(4)发展方向偏差。追求口感而忽略了其营养价值。针对以上问题对红枣产业提出以下建议:(1)加快研发,科研与实际相结合,丰富产品种类。(2)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减少大枣营养物质的流失。(3)加快其功能性成分的研发,提高大枣的利用价值。(4)规范化市场,保证大枣从田间到消费者手中的安全性。四 展望

红枣是我国特有的资源,在国际贸易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红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很好的保健功能。近年来,对红枣的关注越来越多,消费者也逐渐认识到红枣的价值。因此,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上,红枣产品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红枣深加工产品以及具有特定功能的保健品,即可保证红枣的营养和功能,又使产品得到很大改善,因此其将逐渐显示出其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杨靖,王花俊,陈芝飞,李瑞丽,孙志涛,刘春奎.大枣精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分析[J].中国调味品,2010,09:92-94.[1]闫忠心,鲁周民,刘坤,李新岗,徐怀德.我国红枣资源加工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102-108.[2]闫忠心,鲁周民,刘坤,焦文月,赵佳奇.干制条件对红枣香气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01:389-392.[3]张宝善,陈锦屏,李强.干制方式对红枣Vc、还原糖和总酸变化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117-121.[5]姬华,杨丹,周红,张燕,张影.新疆大沙枣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07:694-695+670.[6]任琪,寻华凤,程江华,丁之恩.枣酒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J].中国酿造,2009,05:167-170 [7]李志洲,陈均志.大枣多糖的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04:115-117.[8]尤妍.哈密大枣环磷酸腺苷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 [9]韩璐,王亚丽,依明尕·哈甫,郑丽英,陈鑫.大枣中总黄酮和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现代仪器,2010,02:35-36+34.[10]杨靖,王花俊,陈芝飞,李瑞丽,孙志涛,刘春奎.大枣精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分析[J].中国调味品,2010,09:92-94.

篇2:新疆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新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作者:艾来提江·库尔班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5期

摘 要:本文结合新疆水资源的概况和分布情况,对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了环境保护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字: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

水资源是新疆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否可以高效保护水资源以及对于水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关系到新疆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事业的成败。

一.新疆水资源概况及分布特征

新疆境内大小河流总共有570多条,其地表可利用量为617亿立方米,在平原地区下水天然补给量为65亿立方米,包含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量在内总共可以利用的水量为68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大约占全国人均的2.2倍,在我国排在第四位,从此角度而言新疆的水资源是相对丰富的。但是,仅从新疆的土地面积平均水量却只有4.8m3/km2,在全国仅排在倒数第三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疆的水量又是一种非常紧缺的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的分布及其不均匀。我们从空间分布的角度上看,新疆的水资源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情况。然而,根据时间季节的不同,虽然新疆河路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平稳,但是年内的水量分配却又是非常的不均匀,呈现出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现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的经济的发展之间也十分的不协调,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水资源环境恶化

由于河流上游大量的开荒,将流域水流大量引走,导致下游水量严重减少,一些河流甚至出现了断流的情况。由于河流流程减短,流域下游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的恶化,河流断流断面逐渐的向绿洲移动,破坏了天然的水盐平衡,将土壤中的积盐和地下水流的矿化得以加重,造成了土壤盐渍化。人们只重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将环境保护问题抛诸脑后,导致了水资源恶化严重。

(二)胡杨林等自然植被衰竭

新疆的自然气候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条件下自然植被难以成长生存,但是由于内陆河的滋润,以胡杨为主的绿色植物成为了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有效的防止了沙漠化的,胡杨的有效防护稳定了荒漠化的生态环境。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对原始生态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减少了胡杨等自然植被赖以生存的水分,直接导致绿色防护植物大量的死亡。

(三)沙漠化威胁

沙漠的形成是人类不适当的活动导致的严重后果,又因为新疆气候干旱而水源缺少,绿色植被大量的死亡,没有新的植被覆盖,使得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正朝着一个严重后果恶化。水源和绿色植物的减少与沙漠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新疆很多地方的沙漠化扩散十分迅速,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恶化。

(四)湖区生态恶化

生态环境系统中的主要调节器是湖泊,湖泊的水量和质量不管是湖泊的自然资源还是整个生态系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生态结构本身就非常的脆弱,如果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对于生态的平衡和资源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一)制定全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

对于新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水资源和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且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跨流域的调水都需要做好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够全面将水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对于地表水需要适度利用,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采,将地表水和地下水有机的统一进行调配;对于各州的用水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处理满足经济用水之外,还需要对生态用水进行有效的保障,努力将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行全面提高。

(二)强化流域资源的统一管理

要强化水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概念,对水权进行明确的规定,而且对于相关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以及经营权都需要进行明确的界定。全面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要的水量,要确立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法律地位,对水资源的宏观管理职能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得以加强,明确管理机制,更好的实现水资源的统一和管理规划。

(三)依法加大对污染排放的监管力度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是保障水利行业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首先对于水资源污染较大的中小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没有实现污水处理标准的坚决不允许其经营,全面将新疆内部企业污水处理达标量进行提升。对于一些不符标准排放污水的企业单位和责任人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惩罚,全面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督管理,为了强化遏制土地利用中地下水位下降与水质污染的出现,在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时候必须保证是采补平衡的情况进行使用,在发展城乡经济产业的时候,对于没有达到污水处理标准超标排放的污水,需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进行严格禁止,更好的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四)推广先进灌溉技术

利用水流进行灌溉,新疆对此应当做出节水灌溉总体规划,将宣传力度进行有力的加大,有效的在人们思想中增强节约用水意识。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将灌溉区的设备进行有效的更新,使其能够在灌溉方面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农业的节约用水,首先就是从灌溉着手,根据灌溉渠的实际情况,全面推广节约水源的方式灌溉,例如采用渗灌和大田喷灌以及膜上灌等节水技术,避免水量在灌水过程中的损失。

(五)做好水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各流域的水体进行有序功能区规划,对于规划区域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目标,对于区域之内的水质做出相应的评价,针对出现的主要污染物,进行有效的防控和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保护水质,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最佳化利用。各级政府要将水土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写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当中,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总结:对于新疆的水资源要高度重视承载问题,全面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新疆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学广.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06)

篇3:新疆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北京奥运会在“无以伦比”的赞誉声中落下帷幕,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多的是对体育运动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思考。中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为新的契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链,如体育运动产品、体育比赛赛事、体育旅游等。其中中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尚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中国地域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体育旅游资源市场。如何借住2008年奥运会后之契机稳步发展中国体育旅游市场,充分挖掘体育产业链中体育旅游业资源,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新疆地处于中国的西部,它以其唯美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游客。多民族聚居、迥异的生活习俗、多彩的文化、缤纷的地貌成就了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新疆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引人入胜的体育文化极大地顺应了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研究旨在为实现新疆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使其能够良性运行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

1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特点

1.1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的地域文化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及亚欧大陆腹地,也是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总面积约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联结疆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并被称为古丝绸之路。新疆地域辽阔,有着多样的地理外貌,浩如烟海的沙漠,广茂无银的绿色草原,气势如虹的延绵山脉,巨大的低洼盆地,星罗棋布的绿洲,正是这种多样化的地域特点造就了新疆多元化的体育内涵。新疆现共有55个民族,其中有13个世居民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新疆各民族人民依靠这种地理特点经过世代的生产生活逐步在新疆地区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部特点,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丰富新疆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是人们长期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的一种外在体现,也是人与自然环境顽强做斗争的一种生存反应。新疆天山以北与天山以南的地理气候差异较大,天山以北的地区冬季较为漫长,春秋两季不分明,夏季时间短,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这种气候特征特别有利于森林和草场的生长和畜牧业的发展。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培养了各族人民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热情好客、自由奔放的性格特征,因此形成了以此为依托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蒙古族的摔跤、哈萨克族刁羊、锡伯族的射箭、维吾尔族的赛马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天山以南的地区冬季时间较短,夏季时间较长,气候特征属于温带干旱荒漠气候,以农业耕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过各族人民世代的文化传承,形成了具有这一地区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有达瓦孜、萨地克、拔河、赛跑、跳、投及武术、角力、荡秋千等。

1.2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的生产生活文化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形成的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珍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和形成以及再发展,始终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联,始终随着人类文明而不断自我完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地域、气候奇特的新疆,沙漠戈壁、草原牧场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在长期的生活中,与自然界抗争、放养畜牧等活动孕育而生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心爱的坐骑较量速度,逐步形成技巧竞赛,如赛马、赛骆驼等;看管放牧牛羊,产生了如摔跤、投掷等活动;生活在山林和草原的少数民族在狩猎和牧业生产中,形成了赛跑、射箭、射弩等。每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深深的镌刻了民族智慧和文化,如锡伯族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他们从小就让孩子学骑马学射箭,以此磨练意志、显示武功、锻炼身体,射箭和摔跤由此成为锡伯族代表性体育项目;哈萨克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人们狩猎时的生动场面逐渐演变成叼羊活动;蒙古族人打飞鸟击走兽的狩猎生活成为“打布鲁”的起源;现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的“珍珠球”,也是满族人民生产劳动演变而来的传统体育项目。

由于地域、文化和习俗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群众主要以肉食、奶制品为主,使得他们肌肉发达、体格健壮,具备了主导类体能运动素质要求和条件。在同一体育项目中,虽其技法和技艺各有千秋,如蒙古族摔跤、哈萨克式穿麻袋摔跤、锡伯族摔跤规则各一,但其内涵和主旨均为彰显其民族精神和文化,体现其民族强壮勇敢、英勇善斗。

1.3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的节日民俗与娱乐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脱离了文化或背离民族精神的,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新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为民族体育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场所,不管在喜庆丰收、婚丧嫁娶,还是纪念性、娱乐性的各种节日中,体育活动为民族节日增添了纷繁多姿的色彩,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新疆各族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饮食服饰、建筑风格迵然各异、别具一格,形成了多彩的民俗民风。新疆地域的神秘性、奇特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新疆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在欢度古尔邦节(即新年)时除了相互问候,互相拜年,载歌载舞等外,赛马、马上角力、赛骆驼、打靶、叼羊以及摔跤、拔河、荡秋千等体育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塔吉克族人民每逢皮里克节、肉孜节时,骑牦牛叼羊、鹰舞、马舞等具有浓郁特色的体育活动都会将节日的氛围和欢快推向最高点。节日民俗为传统体育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民间传统体育赋予了民俗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容。

2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2.1 深度挖掘和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

新疆传统体育项目,如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的“荡秋千”,哈萨克族的“穿麻袋摔跤”、“姑娘追”,柯尔克孜族的“嗄啦哈”,塔塔尔族的“爬杆”,维吾尔族的“打嘎嘎”等都具有典型的娱乐文化特征。这些民族体育项目就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而产生,易于组织开展,并能令人愉悦、得到情感抒发和宣泄,是“惟我所有,惟我所长”传统体育融于旅游品牌打造的有效载体。

虽然新疆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誉为国家旅游资源后备基地,景点共有1000多处,居全国首位,通过国家旅游局认证的A级景点就有30多个,新疆自然风光独特,文物古迹众多,浓厚民族风情令人耳目一新,但目前,文化、体育和旅游的结合却没有发挥最好的效益。旅游点只能依靠景色,而缺少吸引游客的活动项目,更缺少能留住人的体育活动项目。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只把它作为民族风情旅游的补充或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业来抓,以至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的规模小、影响力不大,在整个旅游业中还处于从属地位。为此,为积极发挥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作用,一方面,注意保护、开发和利用现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活动,使其成为当地品牌活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第三,要善于宣传、肯做宣传、会做宣传,宣传上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宣传态势,特别要重视网络平台、彩信、电视媒体等新型宣传手段,让更多的群体关注新疆主流体育旅游建设,最终产生巨大的影响和良好的效应。

2.2 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协同合作共同开发和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在开发和打造体育旅游品牌时,应克服狭隘的地域和部门意识,积极与协调当地体育、文化和旅游以及社会力量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最大限度的扩大体育旅游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还要克服“只管脚下,不管天下”的行事风格,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善于动用社会资源,搭建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平台,吸纳社会各方尤其是体育和旅游企业的积极参与,打造和推广体育旅游活动,形成“党委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协同作战、荣辱与共”的合格格局。2006年第六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举全州之力,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合作,企业的加入,成功举办了民运会。期间,每天都有近3000人观看比赛,宾馆酒店入住率达到95%以上,旅游人数达到11万人次,消费总收入达到近300万元。

2.3 长期坚持,打造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建设

体育旅游业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个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不仅要保持自身特色,还要不断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质量工程,切忌在体育旅游业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猴子掰苞米”,干一件丢一件,看似“全面开花”,实则影响不大。对于体育旅游业的老资源要增添新内容,赋予时代主题,坚持打造。要将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与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少数民族节庆等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真正做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优势。对于未做尝试的传统体育项目,要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去腐留神,全方位的提升品牌的知明度,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体育活动搭台,文化经济唱戏”,将文化、体育和旅游有机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赛马、射箭、拔河等多项体育比赛成为弘扬文化,传播体育项目,促进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不但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和无数游客,而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4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

目前,旅游业在全球而言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行业。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经济在我国还不成熟,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化的理论研究滞后,不但对文化体育旅游产业战略的研究不够,而且也缺乏相应的引导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始终处在各自为战状况,没有形成结构化产业链,更无法产生巨大的产业效益。作为新疆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和基础,大力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产业,不仅能带动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民族体育器材、民族体育服装、民族体育竞赛和健身娱乐等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业、邮电业、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新疆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加大对该产业理论的研究力度,研究符合新疆区情和地方特点的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其次,树立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一盘棋”思想,整合产业资源,以文化发展带动体育旅游的迅猛发展。第三,为新疆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文化体育旅游活动的深入发展,将不断改变、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新疆的发展必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实现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少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2]王国元,张玉祥.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特征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3]王红蕾.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开发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

[4]王天军.新疆体育产业资源开发利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5]朱海新.新疆少数民族草原体育文化的审美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6]张守平,臧留鸿.新疆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9).

[7]刘全福.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承[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8]刘全福.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及其特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

篇4:新疆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关键词:新疆;地下水;开发利用

新疆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逐渐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质地貌特征。由于新疆正好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在远离海洋和高山的地理因素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因此水资源就成为新疆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否高效保护水资源以及对于水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关系到新疆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事业。通过对这个新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特性的研究,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对新疆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疆地区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

1.1新疆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少

新疆地区地下水以地表水转化形成补给量为主,由于新疆地质特征划分为山区和平原区两大区域,而山区是形成径流水,是新疆地区水资源形的主要降水源;但是在山前平原区降水非常少,同时又迅速蒸发,基本上不会产生多余的地表水,于是平原区成为水资源主要的消耗地区。在水资源的转换关系上,新疆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虽然同是来源于山区的降水补给,但是新疆地下水资源还是主要由地表水转换形成。

1.2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频繁

自然界中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四个主要因素。在自然条件下,四者相互转化遵循自身生态规律性;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扩张,对水资源的相互转化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转化循环过程中,不断发生水资源的消耗,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互相转化越频繁,转化量越大,则消耗的水资源量就越多。因此,要实现新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首先必须减少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转化次数,在水利工程逐步完善过程中,应尽量将地表水损失量转化为有效地下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无效蒸发。

1.3水文地质单元特征显著

新疆地区以河流冲击扇末端潜水溢出带为界,将上下游划分为相对独立的里木地下水系统和准噶尔地下水系统。里木地下水系统属为潜水含水层系统,准噶尔地下水系统属于潜水承压水含水层系统。这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含水层结构和水力特征差异非常大,与下游相比,上游含水层颗粒粗大,透水性和给水能力强,水力坡度也大,含水层透水性好,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地下水回补快,开采条件优越,是建设井群水源地的优越地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潜水溢出带上游区被划分为地下水调蓄开采区。而在潜水溢出带下游,由于地形坡度小,潜水埋深浅,与上游相比潜水溢出带下游岩性颗粒细,富水性差,水质劣,易于产生土壤盐渍化,会造成大量潜水的无效蒸发。

2新疆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主要向题

2.1水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新疆地区地表水水价过低,导致有些地区出现超标准灌溉现象,如南疆灌区农业亩平均用水量在1000m3左右,而北疆玛纳斯均用水量仅为400~500m3,表现出极大的节水潜力。同时流域上、下游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极不平衡,不仅加剧了各区域的用水竞争,还使得自然生态环境遭到急剧破坏,如塔里木河下游断流,胡杨林大面积枯死,绿色走廊濒临消亡,使得下游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沙尘暴日数增多,严重威胁着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缺乏统一规划

新疆地区的上下游用水,地下水与地表水,工业布局与水资源条件,城市用水与农业用水等各自独立,相关部门系统之间关系还不够协调,如上游的过度拦截造成下游地区地下水补给大量减少;农业用水的超标灌溉导致用水竞争加剧,同时还强调地表水开发,使流域内地下水遭到不合理的开采,导致水资源生态系统和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恶化。

2.3对水资源管理的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市场化的推进,新疆地区必须加强对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统一调度规划。由于新疆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使用水竞争不断加剧,不断激化了各区域内的用水矛盾。相关单位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建设远远滞后,再加上监测项目系统设计不合理、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完善等现象,造成检测信息系统数据资料极系列性差、误差较大,不能完全及时地反映地下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行政区水资源管理的关系协调问题迫在眉睫。

2.4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域不平衡

在吐鲁番一哈密盆地、天山北麓等开发利用地下水程度高的地区,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单井出水量减少,水成本逐渐上升从而使农民负担加重;而南疆地区地下水位处于天然状态,人工开发利用程度低。对各河山前倾斜平原潜水溢出带的地下水开采较为集中,结果导致溢出带地下水位下降过大。而溢出带以下的细土平原则由于引灌水量不减,地下水开采力度小,排水条件差,造成地下水位升高,使土壤次生盐演化极为严重。

3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

3.1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统一规划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应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水资源的系统分析、研究。要重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规划,建立地表水、地下水调蓄与合理调配的运行机制,以保证开采地区规模、层次和时间等问题得到合理解决。同时调整用水结构,应用最新的理念与先进的科技方法对水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实行分质供水,在积极稳妥推进地下水治理工作的同时科学有序开展潜力区地下水资源规划布局,以保证水土容量、水量供需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使当地水资源和农业经济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2提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科技水平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研究工作,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典型流域的水资源转化规律、水质运移规律,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调控地下水位的模型,将地表水与地下水作为一个水资源系统,建立水均衡方程和地下水均衡方程,对采集来的水资源数据进行动态的观点分析,研究出生态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地下水资源的不同影响程度。另外还应联合区内外的专业人士,采用多种方法保证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精度。

3.3切实加强地下水水质的保护与管理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受污染的地下水又非常难以治理,因此新疆地区必须要切实加强对有限的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相关部门应在全疆范围内定期开展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摸清地下水环境现状与变化规律,掌握最新地下水情况数据,并根据《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制定相应配套措施,对划定的水源地卫生保护区加强监管,对于地下水超采区,要制定节水政策,同时严格控制水源补给区的污水排放,对已污染的地表水体抓紧治理。有关部门要强化行政执法手段,在规范和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工作同时,加强计划用水,逐步削减该区内地下水开采量,以达到采补平衡的目的。另外要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加速水价改革,发挥价格对节水的调控作用。

3.4健立地下水监测网络系统

在地下水监测网络系统中,地下水动态检测是最为有效地手段。该方法不仅对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调控和监督,还可以综合反映地下水系统对外界各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开展实时地下水运动要素的监测工作,在整个全疆地区建设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并加强对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系统的统一管理与协调,最大限度的发挥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系统的监测成果。另外,由于南疆地区地表水匮乏同时又农业灌溉用水超标,因此对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也可以与具体农业项目相结合,达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目的。

3.5因地制宜开发水资源

由于新疆地区地表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又极度不平衡,因此在使用的技术、工程布设方案,开发利用水资源时也同样要因地制宜、合理使用。为此,应深入了解开发区地质环境条件根据具体的水文、气象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区别对待。额尔齐斯河、北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低,地表水资源丰富,因此应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对地表水进行综合的开发与利用;而吐鲁番一哈密盆地、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较为缺乏,同时又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因此应建立节水型农业灌溉用水,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水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和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的;而南疆地表水匮乏同时又农业灌溉用水超标,因此该区重点是对整个灌区农业灌溉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地下水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结束语

水是维持人类和一切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中国新疆地区干旱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水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的经济的发展之间也十分的不协调,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内陆干旱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与地下水资源生态链条的特征,正确掌握干旱区三水转化的自然规律,对地下水资源科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对新疆地区乃至对整个生态脆弱的中国干旱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汝骥, 樊自立, 王亚俊.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其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 2002, (3).

[2]丁宏伟. 西北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勘查方向[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 (5).

篇5:新疆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摘 要: 通过对新疆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和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推广先进灌溉技术与生物技术、因地制宜开发水资源方面提出了实现新疆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水资源利用程度及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也直接影响着大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年降水量约400mm,而蒸发量达 3000mm,干旱少雨,每年 6 月~7 月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根据国家遥感普查统计,新疆水土流失面积达 103 万㎞

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 28.1%。同时,新疆地表水资源量 794 亿 m3,由于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春季河流径流占全年 10%~20%,夏季占年径流的 55%至 70%,所有地表水灌区都存在着春旱缺水问题。新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352 亿 m3,实际可开采量 152 亿 m3,现已开采 94 亿 m3。而且随着区内经济发展,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量加大,以及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水污染和水质恶化现象日趋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一、新疆水资源形成及分布的特点

㈠大气降水是新疆水资源形成的总来源 新疆地形封闭,外部河流入量少,大气降水是水资源形成的总来源,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是大气降水的转化。新疆年降水总量 2429 亿 t,每年由降水形成的水资源总量为 878 亿 m3,其中 793 亿 m3为地表水资源,85 亿 m3为独立的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如果加上由国外流入的水量 91 亿 m3,则新疆的地表水总径流量为 884m3。地表水资源的组成为:冰川融雪补给占22.5%,山地下水转化占 34.4%,山区降水直接补给占43.1%。新疆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252 亿 m3/ a[1]。

㈡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衡首先,新疆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新疆各地降水从时间分布看,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 4月~9 月份,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 4 月~9 月的降水占年总降水量的 75﹪~90%,盆地南部地区占 80﹪~90%,阿尔泰地区占50﹪~55%,伊犁地区占 55﹪~60%。阿勒泰和伊犁地区 10月~3 月降水比重较大,且以降雪为主,阿勒泰地区降雪占年降水量的 30%以上,伊犁地区约占 20%,积雪对地面具有保温保墒作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从空间分布看,降水主要集中于山区,平原区很少。新疆年降水总量为 2429 亿 m3,山区降水占84.3%,平原区占 15.7%。新疆降水总的分布情况是北疆多于南疆,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平原。其次,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衡,从时间分布看,大部分水量集中于夏季,6 月~9 月水量占年径流量的 70﹪~80%。

这使作物生长期供水较充分,但由于春季径流量少,约占年径流量的 17%,影响作物早期需水供应,造成春旱减产明显。从水资源分布看,南疆约占 /2 3,北疆约占 /1 3,但从单位面积所拥有的水量或者用平均年径流量来比较,则北疆比南疆大 1 倍。从河流发源地的分布看,北疆有大小河流 337 条,东疆 89 条,南疆 144 条。所以新疆河流分布特点是:北部多于南部,西北部多于东南部。若以策勒-焉耆-奇台划一线,分新疆为西北和东南面积大致相等的两半,则西北部占全疆产水量的 93%,为 737 亿 m3,而东南部仅占 7%,为 56

亿 m3。这造成一些地区水多地少(,如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伊犁河流域),而有相当部分地区则水少地多,水土平衡矛盾较为突出,对充分发挥水土资源潜力是不利因素,需修建跨区调水工程才能发挥其潜力。

㈢地下水从属于地表水, 二者相互转化, 具有多次重复利用的可能性 总的来讲,新疆地下水不是独立的水资源,它是从属于地表水的。新疆独立的地下水资源量不大,只有 85 亿 m3,绝大多数地下水是地表水的入渗,并转化为地表水补给河流。除此之外,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具有稳定性,这对灌溉农业十分有利。

二、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浪费严重,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科学管理 由于缺少全面的整体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充分,同时存在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现象,综合效益差。在一些用水集中的城市和工业密集区以及农业用水高峰,由于缺少水资源统一管理,各自为政,用水无计划,无定额,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新疆农业作为用水大户浪费严重,由于灌溉技术落后,部分灌区采用大水灌溉,致使地下水位上升形成渍水,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㈡水质污染加重新疆河流、湖泊自净能力差,在人类活动区易受污染。一般而言,山口以上河流水质良好;河流进入农区后,农药、化肥残留物、城市垃圾、厂矿废水、废渣等使河流水质受到污染。据估算,新疆每年大约有 46 亿 m3农田排水。这些高浓度盐碱水本不应排入下游河道或蓄水体造成灌区盐分的恶化转移。但由于重灌轻排,或排水工程投资高、管理难等原因,地区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农业生产。因此,可以说农业对水资源的污染是环境劣变的敏感因素。另外,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 三废”排放量增加造成了水污染,如乌鲁木齐每天有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近郊河流, 使该地区浅层水体大部分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加剧了城市用水困难。主要污染行业有石化、冶金、电力、造纸、机械、纺织等,这些行业废水排放量约占 53%,严重污染了水资源。㈢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新疆山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40%,森林和草地被破坏,加剧了山地侵蚀,大量泥沙下泄带来水库被淤、库容减少、调洪能力降低,洪患日趋严重。近四十年来,新疆各地共发生大小洪灾 166 次之多,冲蚀草场耕地约 450 万 hm2,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危害。水土流失更加恶化了新疆的生态环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造成大面积的干旱,导致生态脆弱,沙害严重。干

旱的气候,疏松的土壤表层与强大的风力相结合,形成了严重的风沙危害;灌溉农业形成的绿洲区面积 2.9 万 m2,仅占流域面积的 2.8%,盆地内沙漠面积达 36 万 m2,沙漠每年向南移动 10m~30m,和田地区被流沙吞没的农田达 2 万 m2,沙化形势严峻。㈣现有水利工程维护及配套差, 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新疆地区有不少水利工程修建于 20 世纪 70 年代或更早,设计标准低,配套不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往往仅考虑单一目标,综合利用率差,致使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许多大型灌区缺乏调蓄引控能力,工程设施老化,农田水利设施严重不足。全疆水库总库容 58 亿 m3,已淤积 11 亿 m3。全疆农用机井 3 万多眼,完成配套的只有 2.5 万眼,一大批劣质井需要更新。由于水利工程不配套,管理措施不力,长期未能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水资源利用效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都低。水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均也给新疆农业带来了不小的问题。从新疆各地州产水模数来看:最多是伊犁地区;最少是哈密地区。巴音格楞蒙古自治州与和田两地州水资源总量虽分别列全疆第二、四位,但因行政区广大,其产水模数均较小,分别为

2.334 万 m3/km2、3.699万m3/km2,这两个地州因水资源不足而引起的生态境问题较突出。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和哈密是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从经济发展的长远观点来看,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需考虑跨流域调水。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

㈠ 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以河系划分,实行按流域统一管理的体制;二是按流域统一管理与区域分级管理相结合,对水资源统一管理;三是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应体现在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取水许可、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在分级和分部门开发利用时,必须注重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㈡加强水资源保护治水要治本,要有明确的方向。应加强从上到下水环境的意识,把治水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制订治水计划和远景目标。加强水文水质及污染源调查监测工作,根据该区的特点,为了满足各方面的需要,除调整和完善现有水文水质监测站外,还应展开各种水文水质及污染源综合调查工作,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调查,密切监视一些市(县)水环境及污染源变化情况,全面掌握该区河流水质状况和排污情况,为提出主要污染物总体控制目标,有步骤地削减污染物入河排污量和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奠定基础。

㈢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对涵养水源、降低土壤中的盐分、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新疆现有植树造林 166.7 万 hm2,其在境内流水系中可降低由流水带来的盐分。据《 新疆土地资源》一书介绍:林木可净化空气,每公顷林木可吸收灰尘 3.6 万 kg, 吸收 CO21000kg、SO2720kg,放出氧气 730kg 事实证明,林木具有抑制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功能[3]。总之,生物系统可以给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所以要倡导人人种树,年年造林,利用生物系统工程改善环境条件、保护水源,提高水环境质量。

㈣ 推广应用先进灌溉技术和生物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灌溉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滴灌、喷灌、低压管道输水、覆膜灌溉等灌溉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功效。改大水灌溉为水畦灌和沟灌可节水 20%~50%,喷灌可节水 50%~64%,滴灌可节水 34%~74%。此外,应推广运用先进生物技术,培育耐干旱、盐碱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及野生植被,以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应实施灌区实施水利枢纽节水改造工程,加强渠系防渗工程建设,提高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加大灌区改造工程的力度,实施水利枢纽节水改造工程;加强排水工程的建设,降低灌区地下水位,控制土壤盐渍化的发展,逐步减少盐渍化面积。㈤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 由于新疆地表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北疆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应以地表水开发利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天山北坡经济带、吐-哈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应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建立节水型农业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机制;南疆重点是合理调整灌区灌溉系统,加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实行渠灌、井灌相结合,防止土壤盐渍化,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另外,针对流域内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保证下游有充足用水的基础上,应该制定出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不同地区适用的用水、取水量定额,经过论证之后使之法规、条例化,以此来约定各地区水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水平,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全流域内水资源开发的无序化和严重浪费,缓解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紧张趋势。

参考文献

篇6: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1、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园只有把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才能拓宽幼儿教育的空间和内容,使幼儿教育达到最优化,为幼儿身心发展奠定基础。

2、幼儿家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儿经验是幼儿园有效的教育经验来源:家长们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但就 本园现有情况来看,教室们已经认识到家长资源的重要性,但还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家长们同样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通过此子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开发、利用家长资源。

二、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幼儿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功能,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发挥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成为幼儿园合作的伙伴。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采用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标:

1、幼儿园在各种活动中充分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教师具备利用家庭教育资源的能力。

2、家长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与他人分享成功的育儿经验和方法发回家庭和自身的资源优势。

3、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拓展。

四、研究时间: 2013.9~2014.9

五、研究对象:

大托班保教人员、23名幼儿及其家长

六、研究思路和策略:

(一)、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本班各种计划。

(二)、设计问卷,了解家长的职业、爱好特长、空闲时间、教育思想、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识等。

(三)、分析问卷,找出可利用的家长资源。

1、对于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成功育儿经验的家长:

(1)组织教育经验交流会

(2)家庭教育专题讨论会

(3)利用家园园地的“育儿经验”专栏

(4)家庭互动组。包括:参观学习家庭教育的物质精神坏境、解决家庭教育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2、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进班当“一节课的教师|”

3、利用有爱好特长的家长共同参与与本班环境创设、布置。

4、按照教师要求,给幼儿园提供物品,制作玩具教玩具。

(四)、制定利用家长资源活动计划。

(五)、与各类家长分别制定活动计划并全面实施。

(六)每次活动后详细记录,活动后与家长一起评价活动效果,一起分析总结,找出存在问题。

篇7: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历史课程资源

有物质的(课本、等)和人力的资源两类(老师、学生、家长只要经过历史的人)

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物质的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材是其它资源的基础

可以开发别的资源再结合雨果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评价就可以全面认识了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庐山谈话可以与

可以与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相联系与共产党的政策相联系

家庭成员经历过很多历史事件,另外如讲书法,家长有专业的,另外还有家谱还有别的文物等

要引导

要辨别其真实性

要筛选

篇8:新疆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新疆地区属于典型干旱地区,长年降水较少,因此水资源在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有效促进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真对待当前的水资源问题,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到合理开发水资源。

1 新疆地下水资源基本特征

新疆地区的绿洲主要位于不同河流出山口下面的冲积平原,因此平原地区的地下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1 平原区地下水的赋存及分布

在新疆平原地区,其地下水主要包括第四系的孔隙潜水和承压水。平原带水文地质特点是新疆平原地下水的主要特点,也就是地下水分布自山前一直到盆地中心,分别存在于山前倾斜平原、细土平原、沙漠地区。分地第四系沉积的主要分布形式是向心式,水层沙粒逐渐变细,地下水流向也会由原来的水平分布而演变为垂直分布;地下水水质和其中的化学成份也表现为带状,也就是水平方向上自山地到盆地中点,原来是HCO3型水而后逐步演变为SO4型水、CL型水。

1.2 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转化

径流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山区形成,由岩隙水逐步形成河水;径流一般在平原地区消失,地表水在流出山区后到达平原后逐步消失而成为地下水,其对地下水的补给比例达到了80%以上,而地下水自身补给量只占总量的18%,地下水一般情况下变化不大。地下水会在山前平原上流出,而成为地表径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河水。相同流域在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其地下水补给量达到总量的一半以上[1]。

2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

2.1 地下水资源量的分析计算方法

新疆地区是非常明显的内陆河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变化关系,不同流域都会形成自身水资源系统,因此在计算中不易应用地下水均衡原理来计算,有可能出现地下水资源计算失误情况。可应用水均衡法,统一计算地表水与地下水,才能得到正确的地下水资源数量。

2.2 新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

现状年的水均衡分析,是从多年平均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平衡状况。采用水均衡方程为:

式(1)~式(2)中,Q进为进入区内的各种水量,m3/a;Q出为出境水量,m3/a;Q蒸为区内消耗于大气中的蒸发腾发水量,m3/a;Q地收为地下水的收入项总和,m3/a;Q地支为地下水的支出项总和,m3/a。新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计算结果见各补给项综合分析表(见表1)。

2.3 可开采量分析

新疆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总面积在32×104km2,地下水可开采数量达到了201×108m3/a,整个新疆地区可采系数为0.57。但由于新疆地区幅员辽阔,因此有实用价值的水资源主要存在于人类活动区,人类活动的绿洲面积为6×104km2,由于新疆地区的荒漠生态用水与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与一般地区不同,主要指的是人工绿洲,经过计算得出人工绿洲可以进行开采的地下水数量为159×108m3/a。

3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 开发强度

新疆地区自古代就已开始了地下水的开采,主要以坎儿井的形式。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大规模开发。到2000年底,整个地区共打成机井近3×104眼,每年抽出地下水54×108m3,占全地区总开采量的34%。乌鲁木齐市、天山北麓各县(市)及吐鲁番地区、哈密市等地区每年都需要开采较大数量的地下水,当前已然超出了当地的限度。南疆五地还没有大规模开发地下水,在开发地下水过程中当前还没有达到当地总数量的1/4,还占不到天然补给量的一半。如果再加上平原水和坎儿井取水,整个新疆地区需要利用地下水的数量突破了94×108m3。地下水数量在整个地区中占到了11%,工业用水量在全部用水量当中占有1/10,居民生活用水占到了总量的1/7,农业用水占到了总量的7/10,可以满足当地城市生产、生活与农业生产用水现状[2]。

3.2 地下水开发利用效益

新疆地表水在每年的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流量(一般情况下春季较少而夏季较多),在全部新疆地区都表现为明显的春季缺水现象,而有效开采地下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新疆地区的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而且也可以收到改良土壤治理碱土的效果。

3.3 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负效应

a)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笔者分析了新疆地区最近20 a的地下水发展情况,发现地下水变化主要决定于水文和开采因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地区当前主要是天山地区和吐鲁番盆地;

b)泉水流量减少。因为当地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所以导致地表径流量不断减少,原来的水井已经没有水。石河子市泉水流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渠道建设与超量开采地下水,平均每年减少了414×104m3;

c)部分地区水质恶化。因为开采地下水缺乏计划,或者打的机井质量不合格,造成有的地区水质发生变化;

d)土地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草场面积越来越小,存在着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可为生态提供的用水越来越少,因此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与水土流失现象。

4 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缺乏水资源的统一规划

由于新疆地区当前不能协调处理地下水与地表水、上游水与下游水、城市用水与农业用水、工业分布与水资源分布的关系。只是一味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传统意义上的天然水循环系统不复存在。如上游地区大量截流了地表水,以致于造成河流下游地区严重缺水。

4.2 水资源利用浪费严重、缺乏全局观念

在新疆地区应用地表水只收取少量费用,因此造成了浪费水的现象,农业用水在北疆地区是每亩500m3,而南疆地区却达到了1 000 m3,可有效实现节水。同一流域的上游与下游地区也不能协调用水,使原来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受到了破坏,当地水位急剧下降,出现了较为频繁的沙尘暴,大量胡杨木死亡,原来的绿色走廊消失,不利于当地居民生产与生活。

4.3 水资源管理的力度尚待加强

由于缺少水资源造成了水资源竞争,相同流域的上游与下游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因此要求尽快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化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应用[3]。

4.4 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域不平衡开采强度也不同

区域分布方面,天山北面与吐鲁番地区大量开发地下水,造成当地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很多机井不再出水,提水成本急剧增加,而南疆地区由于没有过多开采地下水,很多地区的地下水还属于自流状态。通过研究当地水文地质单元可发现,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不同山口的倾斜平原上开采地下水较多,其开采地下水数量可达到总量的9/10,因此当地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而居于溢出带的细土平原因为不应用过多的水量,又不开采地下水,但同时又不能实现有效排水,因此地下水位居高不下,造成土壤盐碱化现象。

4.5 地下水监测及信息数据库预报系统不完善

在当前全部的314眼机井的监测中,监测项目也不完整,缺乏资料,也不能据此看出当地地下水的变化规律。

5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

5.1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统一规划

要正确分析当地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做到科学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提前制订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妥善处理地区、层次、时间的问题,科学配置水资源。合理用水,将水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实际需要给予不同的供给。做好宏观控制工作,保证水土容量、水量供需、生态环境三者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出现不良现象。不但要开发而且也需保护,根据需水数量进行开采,保证开采与补充二者的均衡。

5.2 提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科技水平

认真研究当前的水文地质情况,重新评价当前的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全面研究当前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处于哪种状态,设置应用地下水与生态环境试验区,利用试验区收到的良好效果向全区推广节水经验,以此全面谋划水资源的应用、管理、保护等工作。

5.3 切实加强地下水水质的保护

一般情况下,受污染的水不再应用,因此要大力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产生污染地下水的情况。对于水源补给区的污水要做到合理处理,进一步明确卫生保护区,积极治理当前状况不良的地表水。掌握整个新疆地区的地下水污染情况,掌握地下水现状[4]。

5.4 水资源开发要因地制宜

因为在整个新疆地区地表水资源存在着不均匀分布现象,南疆与北疆就存在着较大差别,所以不同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别应用不同的措施。天山北坡经济带已超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北疆的伊梨河地区存在着丰富的地表水,但没有进行合理开发,所以要全面发挥地表水的作用,预防发生水土流失等情况,大力保护当地自然环境[5]。

6 结语

当前主要任务是做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打造节水型农业,才能保证当地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还需认真对待艾比湖的水资源利用问题。南疆的工作重点就是科学配置灌溉系统,大力应用地下水,做到灌渠与井灌的全面发展,积极治理当前的土壤盐碱化现象,积极保护自然环境。

摘要:研究了新疆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和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可利用的数量,分析了当前地下水利用现状,指出了地下水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引起的环境污染情况,最后指出今后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措施。

关键词:新疆,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

参考文献

[1]邓铭江.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9(5):647-654.

[2]朱宏,周宏飞,陈小兵,等.新疆喀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5(2):152-156.

[3]孙宝林,魏琳,杨瑾,等.新疆地下水资源量及开采潜力分析[J].地下水,2005(4):266-267.

[4]李鸿安,吴虹睿,艾力.浅谈新疆地下水超采现状与治理措施[J].新疆水利,2004(3):33-36.

上一篇: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下一篇:毕业生会计出纳的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