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和陈述句转换

2024-05-06

反问句和陈述句转换(精选7篇)

篇1:反问句和陈述句转换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微课教学设计

桐城市东关小学 朱际红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句型特点,了解并掌握二者之间的互换规律。

2.能熟练地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并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互换规律。2.能熟练地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二、实例讲解

1.指导学生将反问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1)出示小锦囊:将反问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陈述句的四个步骤。

(2)出示例句,引导学生运用小锦囊将反问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2.指导学生将陈述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反问句。

(1)出示小锦囊:将陈述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反问句的四个步骤。(2)出示小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小锦囊将陈述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反问句。

三、小结拓展

1.出示陈述句和反问句转换的口诀。

2.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互换规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教学反思: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相转换,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互相转换的规律,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句式之间的转换呢?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小锦囊的环节,以此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小锦囊里主要是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步骤。最后,将这两种句式间的转换方法编了一个顺口溜。就这样,孩子们在这些简单清晰的步骤的引领下,能够快速地在练习中逐步掌握句子间转换的规律,从而提高转换句子的能力。

篇2:反问句和陈述句转换

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可通过具体的练习,总结出改变句式的方法:

陈述句变反问句:原句+疑问词+-不+语气词-句号+问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原句-疑问词+不-语气词-问号+句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比如:“你应该去看他。”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

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句中否定词或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再放上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相符。比如:“他不应该看她。”变为“难道他应该去看她吗?”或“难道他不应该不去看她吗?”由此可见:反问句的问号,起了一个否定词的.作用。反问句是对一个肯定内容或否定内容的否定。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白石老人看后好不吃惊,这不是自己“练笔”时扔掉的废画吗?

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8.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9.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1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11.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

12.这上面明明标的是本人的名字,怎么能说是你的呢?

13.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14.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15.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犯了错误旦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1.这就是伟大的奇观。

篇3:反问句和陈述句转换

随着Web2.0的快速发展,社区问答系统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在线获取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平台。例如雅虎问答,目前最大的社区问答系统之一,已经积累了超过两千三百万的问答对,这些问题和答案都是由社区的用户提供的。并且,每天将会有数以千计的问题被提出。然而随着数据指数级的增长,用户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对于问题的提出者,将会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

在社区问答系统中,为了缩短用户得到高质量答案的等待时间,需要从历史问题语料库中找到与用户查询最相近问题所对应的最佳答案。如果根据一个查询能清楚地得到用户的兴趣,那么就可以很轻松地根据用户的兴趣去找寻与用户兴趣最相关的问句所对应的答案。问句检索和问句推荐都是为了找到与用户查询最相关的问句或潜在兴趣相同的问句。对于用户的查询,问句检索是从问答语料库中找到和查询语义最相似的问句。作为问句检索的补充,问句推荐是找到和用户原始查询信息需求最相似和相近的问句。

为了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能够发现新提出来的问题,并进行回答。在雅虎问答系统中我们看到了一些问句推荐技术的应用,比如在用户主页将会看到一些的自动生成的基于某些特征的问题列表,例如基于问题提出时间和等级。但是这些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典型的推荐系统,因为他们没有考虑用户的兴趣,本文采用PLSA模型根据用户之前回答的问题去分析用户的兴趣,同时采用翻译模型根据用户之前回答的问题去分析用户的需求,然后综合两者信息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去生成一个细粒度的问句推荐列表。

1 相关工作

在社区问答系统中,对于新提出的问题,在系统原始语料库中可能不存在和新提出问题比较相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问句推荐作为问句检索的补充,就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1 问句检索

问句检索和问句推荐研究的领域从本质上来说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给用户提供与用户提问问句最相近的问句。在问句检索中,对于一个查询问句,问句检索主要是从问句的语义信息的角度去对比两个问句之间的相似性,侧重于从问句与问句之间词语的角度去对比。

问句检索最早是应用在自动问答系统(FAQ)中。Burke等人[1]提出了结合统计相似性和语义相似性来对FAQ中的问句进行排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中统计相似性采用传统的向量空间模型来计算,而语义相似性则采用Word Net[2]来进行估计。Sneiders等人[3]提出了基于模板的常见问题检索系统。Lai等人[4]提出了一种自动从Web中获取常见的自动问答系统中的问题,但是没有研究收集问题集以后的研究。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问句检索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区问答系统中,众多学者积极参与进来,并涌现出来一些不错的模型和方法。Shtok等人[5]采用统计的方法,统计历史问答语料库中的信息,根据历史中已经解决的问题,来尽可能多地回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Riahi等人[6]主要从主题模型的角度出来研究问句主题,并与LDA相比,在性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Jeon等人[7,8]则综合比较了现有的多种检索模型,其中包括向量空间模型、语言模型和翻译模型等,并把这些模型在相同数据集中做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他们[9]随后提出了基于翻译的语言模型,并且把问句对象的相关答案信息也融入到了模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上这些方法虽然在社区问答系统中从不同的角度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但是这些方法仅仅以特征向量为处理对象,难以表示结构化的特征,存在数据稀疏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1.2 问句推荐

相当于问句检索,问句推荐的研究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同时也表明这个领域有很大的潜力,近几年吸引了众多学者积极投身这一领域的研究,并涌现出一些不错的推荐方法。Wu等人[10]基于潜在概率语义分析提出了一种自动增加的问句推荐模型。问句推荐在他的工作中被认为包含用户的兴趣和相关反馈。Duan等人[11]使用tree-cut模型根据问句中的特征词把问句表示成一个图模型。Chen等人[12]从机器学习的角度出发,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根据文本和元数据特征建立预测模型来预测用户问题的意图,并根据用户意图推荐相关的答案,表现出来良好的性能。

以上这些问句查询和问句推荐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从问答语料库中检索到相应的相似问句。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去考虑问句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本文提出的方法主要是站在用户的角度,采用PLSA模型根据用户之前回答的问题去分析用户的兴趣,并采用翻译模型根据用户之前回答的问题去分析用户的需求,然后综合两个信息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去生成一个细粒度的问句推荐列表,这样能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同时也能更加激起用户回答问题的欲望。

2 基于PLSA的用户兴趣预测模型

为了提高社区问题系统中的效率,问句推荐技术应该给用户推荐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新提出问题能快速等到答案,从而让提问问题的用户不必等待过久的时间。因此解决问句推荐技术的关键是获取用户的兴趣。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根据用户以前回答问题的记录去分析用户的兴趣。在一个典型的问答周期中,用户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回答哪些关于同一个主题的问题或者是回答的问题之间的主题比较接近。众所周知PLSA模型具有获取现在主题的能力,正好适合我们的问题。潜在的变量在PLSA模型中表示相应问句的主题,因此,对于一个给定的问句集合,用户和他回答的分布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u∈u1,u2,…,un表示用户集合,q∈q1,q2,…,qm表示问句集合,t∈t1,t2,…,tk表示k个主题,对于每个用户获取一个主题。

然而,在一个真实的社区问答系统中,对于社区问答系统中的每一个用户所回答的问题数量在问题集合中的比例是很小的,这将意味着由式(1)计算出来的Pr(u,q)将会是零。为了解决这个稀疏问题,我们把计算用户和问句的概率转换成用户到问句中特征词的概率,因此式(1)将改写为如下的式(2)表示:

其中w∈w1,w2,…,wL是问句集合中的特征词集合,需要注意的是在PLSA模型中允许每个用户有多个主题,反应的事实是每个用户可以有多个兴趣。

因此对于问句集合的对数似然估计L如下:

其中c(u,w)表示在用户u所回答问题集合中特征词w的个数模型参数的学习可以使用EM算法在问句集合中去找到一个最大的对数似然估计:

然后我们的模型向用户推荐问句作为后验概率Pr(u|q),也就是说,用户u可能回答问题q的概率。根据贝叶斯法则,我们将计算Pr(u|q)∝Pr(u,q),它的结果将作为包含特征词q的生成概率,用句子长度进行归一化:

其中wi表示问句q中的特征词,|q|表示问句的长度。因此,根据这个等分对用户的问句列表进行排序,然后推荐前n个问句给用户。

3 基于翻译模型的用户需求预测模型

3.1 基本思想

本文之所以去预测用户的信息需求,主要是基于两点思想:首先是在社区问答系统中有一些问句没有问句的主题部分,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模型去预测用户的信息需求,并且根据用户的需求去计算出相应的问句推荐列表。其次是信息需求的预测不仅在社区问答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部分,并且在信息检索中也至关重要。因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翻译模型的方法来预测用户的信息需求。

3.2 统计机器翻译模型

统计机器翻译模型的定义如下首先是需要一个平行的语料库。设(f(s),e(s)),s=1,2,…,s是一个平行语料库。在一个句子对(f,e),源语言字符串,f=f1f2…fJ含有J个特征词,并且e=e1e2…eI含有I个特征词。a=a1a2…aJ表示源字符串到目标字符串的映射信息。

统计机器翻译模型主要是估计Pr(f|e),从源字符串e到目标字符串f的转移概率为:

这里EM算法又来训练校正模型来估计参数词典p(f|e)。

在E步,对每一个句对(f,e):

在M步,词典参数将变成:

不同的校正模型比如IBM-1到IBM-5和HMM模型对于Pr(f,a|e)提供不同的分解方式。对于不同的校正模型对于相应的校正和参数提供不同的方法。

3.3 信息需求预测模型

我们对统计转移概率预测完后,对每个特征词w根据p(w|Q)进行排序,从特征词生成问句Q的概率为:

对于特征词到特征词之间的转移概率Ptr(w|t)是特征词w在问句Q中使用翻译模型从特征词a到t的转移概率。上述的公式采用线性平滑,公式后半部分可以看出是语言模型。其中λ是平滑参数。P(t|Q)和p(t|C)是利用最大似然估计等到的值。

需要注意的一个重点是在使用统计翻译模型第一次估计Pr(f|e)和计算Pr(e|f)要使用贝叶斯最小排序误差。

4 基于用户兴趣和需求的问句推荐模型

前面介绍了基于PLSA的用户兴趣预测模型和基于翻译模型的用户需求预测模型,从中可以看出对于问句推荐,如果能有效地利用用户的兴趣和用户的需求,那么问句推荐算法将能更加准确、有效地进行推荐。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者两种有效的信息,本文采用线性加权的方式去融合这两种信息,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是因为采用线性加权简单有效,并且效率较高。结合式(8)和式(13)可得到如下公式:

其中Score(u,q)是最后的推荐得分,Pr(u,q)是式(8)的结果,Pr(w|q)是式(13)的结果。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数据

为了获得实验所使用的语料,我们抓取了Yahoo!Answershttp://answers.yahoo.com的五个类别的数据,分别是关于环境、健康、运动、旅行和社会科学。首先对抓取的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去停用词、词干化等),同时过滤掉5个类别中只有一个答案的问句,同时5个类别的问句在都标记了最佳的答案。数据集的统计如表1。对于每一个类别,我们用该类别中的85%的问答对集合(其中包含问句和相应大答案)作为训练。剩余的25%作为测试集合。同时我们根据经验选择潜在的概率变量为100。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评价本文检索推荐的性能,采用P@N和MAP(Mean Average of Precision)两个指标对实验进行评价,同时采用了5种不同的问句推荐系统进行对比实验,表2是4种不同方法的描述,其中(1)和(2)分别是文献[13]和文献[14]中提出的方法,采用相关类中的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

(1)采用基于问句类别信息的语言模型(LM+C)比传统的语言模型在MAP和P@10上都有所的提高,是因为采用基于类别信息的语言模型除了拥有传统语言模型的优势外,还考虑了句子本身的类别信息,从中也可以看出问句的类别信息对于问句的推荐还是很有用处的,对于一个问句首先确定其类别,然后根据问句类别再进行相应的推荐。

(2)采用基于PLSA的问句推荐算法不仅在MAP上比基于问句类别信息的语言模型提高了0.0313,而且在P@10上提高了0.0243,表明基于PLSA的问句推荐算法要优于基于问句类别信息的语言模型的方法。其主要原因在于基于PLSA的问句推荐算法根据用户以前回答的问题,从中分析出用户的兴趣,然后根据用户的兴趣进行定向的推荐。可以看出用户的兴趣在问句推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采用翻译模型的问句推荐方法比基于问句类别信息的语言模型的方法在MAP和P@10上都有所提高,可以看出用翻译模型来预测用户的需求信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向的推荐,效果要好于基于类别的语言模型的方法。但是,采用翻译模型的问句推荐方法比基于PLSA的问句推荐算法在MAP和P@10上都有所降低,表明在问句推荐中用户的兴趣起到的作用要高于用户的需求,或者说从用户历史回答的问题中更容易找到用户的兴趣。

(4)本文提出的基于用户兴趣和需求的问句推荐算法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方法在MAP和P@10上都有所提高。同时由于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问句推荐中用户的兴趣起的作用要高于用户的需要,因此在本文提出的方法中,我们在参数设定上让α=0.7来偏重用户的兴趣。实验结果也证明本文提出方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6 结语

社区问答系统作为新兴的知识获取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群,每天产生大量的问题与答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研究的问句推荐是社区问答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探讨社区问答系统中的问句推荐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兴趣和需求的问句推荐方法,对于用户的兴趣的发现采用PLSA模型,而对于用户信息需要的预测采用的基于翻译的模型。多角度对比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社区问答系统中句子推荐的问题。当然,本文描述的方法尚存在着速度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也是以后要研究的重点。

摘要:问句推荐在CQA中主要是针对用户提出来的新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在历史问答对中找到与用户原始问题最相关的问题,从而在不能给用户提供精确结果的情况下,为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兴趣和需求的问句推荐方法,主要是利用PLSA模型根据用户历史回答问题的记录去发现用户的兴趣,同时采用基于翻译模型根据用户的查询预测用户的需求。结合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在问答语料库中推荐最相关的问句。实验在Yahoo!Answers上抽取的真实标注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性能上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篇4:反问句和陈述句转换

陈述句变为一般疑问句:

1. 陈述句中含有be (am, is, are)动词时,只要将be(am, is, are) 动词提到句首并把首字母改成大写,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即可。例如:

(1)Tom is behind the door.

→Is Tom behind the door?

(2)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his family.

→Are there four people in his family?

(3)I’m in Class 1, Grade 7.

→Am I in Class 1, Grade 7?

2.当主语是人称代词I和we时,改成一般疑问句,最好将I或we 改成you, be动词一律使用are;句中如果有my, our要改成your。例如:

例3最好改成:Are you in Class 1, Grade 7?

There are forty students in our class.

→Are there forty students in your class?

3.陈述句中含有some,改成一般疑问句时,some 要改成any。例如:

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

→Are there any books on the desk?

4. 陈述句中不含有be (am, is, are)动词,要改成一般疑问句时,分为两种情况:A.当主语不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在主语前加助动词do, 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B.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在主语的前面要加助动词does, 原来句中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要改成动词原形。例如:

I have a baseball bat.

→Do you have a baseball bat?

He reads English every morning.

→Does he read English every morning?

陈述句变为特殊疑问句:

陈述句变为特殊疑问句即是对画线部分提问。

1.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特殊疑问词,要弄清疑问词用来询问什么,如:问物用what; 问年级用what grade; 问健康状况要用how; 问年龄要用how old; 问地点要用where 等等。例如:

I’m thirteen.

→How old are you?

I’ m in Grade Two.

→What grade are you in?

2.特殊疑问句是由“疑问词+一般疑问句”构成的,所以,疑问词确定后,要将原句改成一般疑问句(画线部分要去掉)。例如:

My name is Jim White.

→What is your name?

My father works in a school.

→Where does your father work?

注:疑问词作主语时,语序不变。例如:

Betty watches TV every evening.

→Who watches TV every evening?

3.如果对there be 句型中的主语提问,无论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习惯上用“What’s +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句型,中间不用there。例如:

There is a big table in the room.

→What’s in the room?

4.如果对there be 结构中表示数量的词提问,无论数量是单数还是复数,都用“How many +名词复数+are there +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或“How much +不可数名词+is there +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两种句型。例如:

There are ten oranges in the box.

→How many oranges are there in the box?

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glass.

→ How much water is there in the glass?

[巩固练习]

一、将下列句子改成一般疑问句:

1. I’m thirteen.

2. That sounds good.

3. They have tennis rackets.

4. There are some baseballs in my room.

二、将下列句子改成特殊疑问句:

1. I’m fine today.

2. There is a pencil sharpener on the desk.

3. There are three erasers in the box.

4. There is some chicken on the plate.

5. We watch TV on Sundays.

6. She has breakfast at home.

Key:

一、1. Are you thirteen?

2. Does that sound good?

3. Do they have tennis rackets?

4. Are there any baseballs in your room?

二、1. How are you today?

2. What’s on the desk?

3. How many erasers are there in the box?

4. How much chicken is there on the plate?

5. When do you watch TV?

篇5:反问句与陈述句相互转换的方法

一、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什么是陈述句?就是用一句话来叙述一件事

什么是反问句?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句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是问号,有的也可加感叹号。它也是一种修辞方式。

第一步: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如果句子原来就是否定句呢?

就要把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把(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是、能、会等)。

第二步: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第三步: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如:这里的景色这么美,真让我们流连忘返。

我们试着把这句话改成反述句。

第一步:添加否定词“不”。

第二步:在否定词的前面加上“怎能”

第三步:在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

就变成了: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我们来看一下原来就是否定句该如何变成反问句呢?

例如: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第一步:如果句子原来就是否定句,就要把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把不能变才能。

剩下两步同上。

答案是:我们难道能因为学习任务重不参加体育活动吗?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

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怎么、难道、哪能、吗、呢)这些词语全部去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第三步:把问号改成句号。

例如: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把这个反问句如何改成陈述句呢。

这个句子中,“不”去掉。

把结尾处的“吗”去掉。

把结尾处的问号改为句号。

就改成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王老给你几个题目你也来试一试: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少先队员们应讲文明,有礼貌。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面对困难,我们难道要退缩不前进吗?

王老师小提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题目的考试呢?一是为了考察同学们的语感,理解句子的能力。二是为了让大家熟练掌握反问句这种修辞方法,如果你在写作时,遇到想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反问句。

同样,如果你做阅读赏析题时,遇到反问句,它的好处你就可以写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篇6:反问句和陈述句转换

1、肯定形式的反问句: 例:

这种时候,我怎么能离开呢? 这种时候,我不能离开。

2、否定形式的反问句: 例:

我们是小学生,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我们是小学生,应该要好好学习。

反问句变成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练习: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

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14、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15、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16、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17、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18、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19、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

20、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21、你怎么能这样做?

22、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23、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24、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25、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

26、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正像晶莹剔透的

钻石吗?

27、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28、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29、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

30、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

31、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3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33、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34、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3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36、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37、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38、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39、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

吗? 40、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41、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不就看到不同的形状了吗?

42、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43、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44、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45、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46、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47、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48、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9、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50、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51、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52、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53、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54、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55、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56、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5、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57、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58、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59、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60、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61、肺结核病人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62、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6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64、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65、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66、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67、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68、那大臣想:“难道我不称职吗?难道我是愚蠢吗?”

69、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

70、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71、你的家不是在6单元212号房间吗? 72、凡卡天天挨打挨饿,他怎能不想念乡下的爷爷?

73、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4、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75、难道蜜蜂不是有益的昆虫吗?

76、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流泪呢?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

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2、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5、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6、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8、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19、咱们早就分好了。

20、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21、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是一条道。

22、这个世界上应该有您最想要的东西。

23、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

24、这本书真好看,叫人喜欢。

2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26、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27、网络丰富多彩,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

28、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29、我们都爱自己慈爱的母亲。

30、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31、作为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32、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33、这场比赛不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

34、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35、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36、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37、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不能参加祖国建设。

38、任弼时同志不同意搬进新房子,他说,不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

39、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金明家。

40、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感到心惊肉跳。

4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42、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43、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44、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准会长蛔虫。

45、登泰山看日出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

46、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47、对这种坏人坏事,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8、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49、我们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50、我们应当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51、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手术台。

三、按要求改变句式,意思不变。

1、讲桌上的那束鲜花,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变成反问句)

2、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变成反问句)

3、同窗五载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变成反问句)4、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变成反问句)

5、漓江的水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改为反问句)

6、大家老师热爱自己的祖国。(改为反问句)

7、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改为反问句)

8、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改为反问句)

9、越过岷山,不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改为反问句)

10、“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改为反问句)

1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改为反问句)

12、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改为反问句)

篇7:反问句和陈述句转换

“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陈述句转反问句等四种句式转换 说明:本句可以在以下几种句式中互相转换,意思基本保持不变。1.本句可以改陈述句为反问句:陈述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反问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难道不是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吗? 2.本句还可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把字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把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找到了。被字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终于被爱迪生找到了。3.肯定句和否定句互换:肯定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双重否定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不是没有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4.陈述句可改为感叹句:陈述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感叹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上一篇:2017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下一篇: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具体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