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2024-05-18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共11篇)

篇1: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

《百分数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

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钟 娜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应用

(一)》教学设计

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 钟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实际问题中的“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计算“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学习难点:

理解具体情境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找一找每道题中的单位“1” 2.看题说说算式,不算结果。

二、新知探索: 1.情境激趣。

多媒体课件展示水面结冰的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问题。

淘气看完视频十分好奇,准备了一杯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成了50立方厘米。提出一个关于百分数的问题。3.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4.汇报。

重点讲解图和算式每一步的含义。

(50—45)÷45

50÷45≈111.1%

=5÷45

111.1%-100%=11.1% ≈11.1% 5.激发矛盾。

冰的体积与水的体积增加约11.1%,就是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11.1%吗? 6.学生从不同角度讲解两句话的差异,明确找准单位“1”的重要性。7.小结。

三、巩固提高。1.我们班有男生33人,女生26人,男生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学生独立解答,并讲解题目的含义)2.判断并说明理由。

如果甲数比乙数多25%,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25%。()3.选择。

四、回顾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或者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五、板书设计。

百 分 数 的 应 用

求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就是求冰比水增加的体积占水体积的百分之几?

(50—45)÷45

50÷45≈111.1%

=5÷45

111.1%-100%=11.1%

≈11.1% 前段时间,我们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百分数的特征,并能解决简单的百分数的问题。今天,我们接着来探究——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有趣的视频,一起来看看!【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1、情境激趣。

多媒体课件展示水面结冰的视频,引出情境图。

师:水在0℃会结成冰,通过观察,你发现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体积增加了。)师: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体会生活中水结成冰的情景,激发学习的欲望,为数学信息的导入作为铺垫】。

2、提出问题:

师:请你根据刚才的信息,提出一个关于百分数的问题。

3、理解问题:

1> 师: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 提问:谁跟谁比?比的标准是谁?谁是单位“1”?增加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4、画图分析:

1> 请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冰的体积与水的体积”的关系。2> 展示汇报。

3> 根据画图,再次理解“冰的体积与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5、列式解答:

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两生分别上台展示结果。说说是如何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50—45)÷45

50÷45≈111.1%

=5÷45

111.1%-100%=11.1% ≈11.1%

【设计意图:结合线段图列出算式,说出表示的意思,目的是数形结合,帮助理解题意,理清思路。】

6、激发矛盾:

师:冰的体积与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11.1%,就是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11.1%吗? 生:不对。

师:请同学们画图、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矛盾的激发,引出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进一步理解解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

7、小结:

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

8、总结方法。

三、拓展提高:

师:用你刚才总结的方法,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出示课后练一练1)请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师: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生活中冰的体积与水的体积实际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应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

百 分 数 的 应 用

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

(50—45)÷45

50÷45≈111.1%

=5÷45

111.1%-100%=11.1% ≈11.1%

答: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约增加11.1%。

篇2: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班别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认真思考我能填。(2×10=20分)

①l里面有()个lO%,120%里面有()个l%.②3÷()=75%==

163518

③一段路已经修了,还剩下()%没有修。

④60减少到45,减少了()%,50增加到80,增加了()%。

⑤八成是,也就是()%。

⑥六(1)班今天请假2人,到校上课48人,这天的出勤率是()o ⑦一台电视机定价4000元,现打八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元。⑧某商店九月份的营业额是2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商店九月份应缴税()元.⑨实际超额完成20%,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

⑩()增加25%是16,16增加25%是()。

二、仔细推敲我能辨。(对的打“√”,错的打“×”)(1×5=5分)

①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②甲比乙多25%,则乙比甲少25%。()③6折就是60%。()④在10的后面添上百分号,它的大小不变.()⑤生产1个零件用4分钟,比原来缩短了1分钟,缩短20%.()

三、反复比较我能选。(把正确答案酌序号填在括号里)(2X5:10分)①一件商品先提价10%,再降价10%,现价与原价相比()A、不变 B、贵了 C、便宜了

②完成同一件工作,甲用5小时,乙用4小时,乙的工效比甲高()A、20% B、25% C.80% ③如果甲数的60%等于乙数的吾,那么()A、甲数>乙数 B、甲数<乙数 C、甲数=乙数

④刘叔叔买了6000元国家建设债券,定期三年,年利率2.8g%,刘叔叔计划把利息全部捐给希望工程,他能捐()元

A、173.4 B、416.16 C.520.2 ⑤甲、乙两个超市对同一种定价相同的饮料举行促销活动,甲商场买7瓶送l瓶,乙商场打八折。学校计划买一批饮料,应选()商场更便宜.A、甲 B、乙 C、甲或乙

四、想清方法我能算。(40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l-25%=

40×25%= 1÷20%= 10%-10= 10-10%= 27%+0.63= 100×24% = 36-0.6=

2、解方程。(6分)①x-60%X=4.8

②X+40%X= 0.1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2分)

①25%x32+×68

②(1-20%)÷(×)

14893435 ③(+-

59565)×36

④(3.4+2)×20%÷10.8% 12

4、列综合式或方程计算。(8分)

①一个数的30%比它的詈少60,这个数是多少?

②一个数的20%加上60等于100,这个数是多少?

5、看图列式计算。(6分)

五、解决问题我能行。(5×5=25分)

l、一只足球原价120元,现打九折出售,现价多少元?

2、建一幢教学楼,投资35万元,比计划节约5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3、某小学九月份用电1200千瓦时,比计划节约20%,计划用电多少千瓦时?

4、读一本故事书,已经读了60%,比未读的多48元,这本书有多少元?

篇3: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篇4: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作业

(二)圆的周长

一、填空。

1、围成圆的()的长叫圆的周长,用字母()表示。

2、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的数,叫做(),用字母()表示,计算时通常取()。

3、圆的周长=()×(),用字母表示()或()。

4、一个圆的直径是5m,周长是();一个圆的周长是21.98dm,直径是()。

5、一个圆的半径是4cm,周长是();一个圆的周长是28.26m,半径是()。

6、在一个周长20cm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周长是()。

7、一个钟表的分针长8cm,从5时到6时,分针针尖走过了()厘米。

8、圆的半径扩大3倍,直径扩大()倍,周长扩大()倍。

9、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如果半径增加1厘米,那么直径增加(),周长增加()。

··

2210、在π、3.14、、3.14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711、一个半圆的直径是10cm,它的周长是();一个半圆的半径是3dm,它的周长是()。

12、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m,它的半径是()。

13、一个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的和是46.4cm,这个圆的半径是(),周长是()。

14、在一个直径 10cm的圆里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二、判断题。

1、圆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倍。

()

3、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它们的周长也一定相等。

()

4、半圆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5、边长3cm的正方形与直径3cm的圆周长相等。

()

三、选择题。

1、圆周率是一个()小数。

A、有限

B、无限

C、无限不循环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A、3倍

B、3倍多一些

C、3倍少一些

3、要画一个周长25.12cm的圆,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应取()cm。A、4

B、8

C、25.12

4、在一个长8cm、宽6cm的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

cm;如果画一个最大的半圆,直径是()cm。

A、8

B、6

C、4

D、3

5、右图中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与大圆的周长比较,()。

A、一样长

B、大圆的周长长

C、大圆的周长短

四、应用题。

1、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20m,要用多长的粗铁丝才能把牛栏围上5圈?(接头处忽略不计)

2、一台压路机前轮直径是1.5m,如果前轮每分转6周,半小时可以前进多少米?

3、一辆自行车外轮胎直径是70cm,如果每分转150周,要过一座1300m长的桥,大约需要几分钟?(得数保留整数)

4、一辆汽车的车轮直径为0.5米,汽车行驶1570米,车轮转了多少周?

5、杂技演员表演独轮车走钢丝,车轮直径30cm,要骑过14.13m长的钢丝,车轮要转动多少周?

6、一个挂钟的分针长20cm,经过30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篇5: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A卷:基础题(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 分,共50分)

1、16是20的()%20是16的()%

16比20少()%20比16多()%

2、甲数是25,乙数是20,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3、“六一”期间游乐场门票八折优惠,现价是原价的()%。儿童文具店所有学习用品一律打九折出售,节省()%。

4、张大伯今年水稻产量比去年增产二成,今年产量相当于去年的()%。

5、三成是()%八折是()%

四成半是()%九五折是()%

6、小明家在银行存了5000元,定期两年,如果年利率是4.8%,到期时,他家共可得税后利息()元。

7、要修一条600米长的路,已经修了40%,还剩()%没修,还剩()米没修。

8、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到图书馆,甲要20分钟,乙要16分钟,乙的速度比甲快()%,甲的时间比乙慢()%。

9、加工一批零件,经检验发现有4个不合格,合格率是98%,有()个零件合格。

10、45分钟是半小时的()%.11、某校四月份的用水比三月份节约了20%,单位“1”的量是(),四月份的用水量相当于三月份的()%。

12、一套服装以七五折出售,表示现价是原价的()%,现价比原价降低了()%。

13、一件羽绒服打“九五”折,这件羽绒服现价比原价便宜了()%。

二、判断题(对打“√”,错打“×”,每空2 分,共22分)

1、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5%,就是女生比男生人数少15%。()

2、一个数的30%是60,这个数是18。()

3、张师傅做了50个零件,2个不合格,合格率是96%。()

4、圆的半径是2,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5、一根绳子长1米,截去40%,还剩0.6米。()

6、一种商品打九折,就是这种商品便宜90%。()

7、用100千克大豆榨油,出油率是60%,那么同样的大豆50千克的出油率就是30%。()

8、刘老师看一本8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35%。第二天应从第28页看起。()9、100克糖放入4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20%。()

10、100千克菜籽的出油率是40%,200千克油菜籽的出油率是80%.()

11、生产99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为99%。()

三、解答题(共28分)

1、解下列方程:(16分)

25%x = 7560%x + 25%x =

115x-30=1508x+42=1782、连线(12分)

商店有苹果600千克,有桔子多少千克?

① 桔子比苹果多40%600×40%×40% ② 苹果是梨的40%,梨又是桔子的40%600×(1+40%)③ 苹果是桔子的40%600×40%÷40%④ 梨是苹果的40%,桔子又是梨的40%600÷40% ⑤ 苹果比桔子少40%600÷40%÷40% ⑥ 梨是苹果的40%,梨又是桔子的40%600÷(1-40%)

B卷 提高题(共20分)

1、一件衣服,先降价10%后又提价10%,现价和原价比较()A、相等B、降低C、升高D、无法确定

2、甲数的60%等于乙数的40%(甲乙两数都不为零),那么()A、甲数<乙数B、甲数>乙数C、甲数 = 乙数D、无法确定

3、张阿姨看中一套套装,原价1800元,现商场八折酬宾,张阿姨凭贵宾卡在打折的基础上又享受5%的优惠,买这套套装实际付了()元。

4、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两车相遇,这时客车行了全程的60%,已

篇6: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A卷:基礎題(100分)

一、填空題(每空2 分,共50分)

1、16是20的()%20是16的()%

16比20少()%20比16多()%

2、甲數是25,乙數是20,甲數比乙數多()%,乙數比甲數少()%.3、“六一”期間遊樂場門票八折優惠,現價是原價的()%。兒童文具店所有學習用品一律打九折出售,節省()%。

4、張大伯今年水稻產量比去年增產二成,今年產量相當於去年的()%。

5、三成是()%八折是()%

四成半是()%九五折是()%

6、小明家在銀行存了5000元,定期兩年,如果年利率是4.8%,到期時,他家共可得稅後利息()元。

7、要修一條600米長的路,已經修了40%,還剩()%沒修,還剩()米沒修。

8、甲乙兩人同時從學校到圖書館,甲要20分鐘,乙要16分鐘,乙的速度比甲快()%,甲的時間比乙慢()%。

9、加工一批零件,經檢驗發現有4個不合格,合格率是98%,有()個零件合格。

10、45分鐘是半小時的()%.11、某校四月份的用水比三月份節約了20%,單位“1”的量是(),四月份的用水量相當於三月份的()%。

12、一套服裝以七五折出售,表示現價是原價的()%,現價比原價降低了()%。

13、一件羽絨服打“九五”折,這件羽絨服現價比原價便宜了()%。

二、判斷題(對打“√”,錯打“×”,每空2 分,共22分)

1、男生人數比女生多15%,就是女生比男生人數少15%。()

2、一個數的30%是60,這個數是18。()

3、張師傅做了50個零件,2個不合格,合格率是96%。()

4、圓的半徑是2,它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5、一根繩子長1米,截去40%,還剩0.6米。()

6、一種商品打九折,就是這種商品便宜90%。()

7、用100千克大豆榨油,出油率是60%,那麼同樣的大豆50千克的出油率就是30%。()

8、劉老師看一本80頁的故事書,第一天看了35%。第二天應從第28頁看起。()9、100克糖放入4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20%。()

10、100千克菜籽的出油率是40%,200千克油菜籽的出油率是80%.()

11、生產99個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為99%。()

三、解答題(共28分)

1、解下列方程:(16分)

25%x = 7560%x + 25%x =

115x-30=1508x+42=1782、連線(12分)

商店有蘋果600千克,有桔子多少千克?

① 桔子比蘋果多40%600×40%×40% ② 蘋果是梨的40%,梨又是桔子的40%600×(1+40%)③ 蘋果是桔子的40%600×40%÷40%④ 梨是蘋果的40%,桔子又是梨的40%600÷40% ⑤ 蘋果比桔子少40%600÷40%÷40% ⑥ 梨是蘋果的40%,梨又是桔子的40%600÷(1-40%)

B卷 提高題(共20分)

1、一件衣服,先降價10%後又提價10%,現價和原價比較()A、相等B、降低C、升高D、無法確定

2、甲數的60%等於乙數的40%(甲乙兩數都不為零),那麼()A、甲數<乙數B、甲數>乙數C、甲數 = 乙數D、無法確定

3、張阿姨看中一套套裝,原價1800元,現商場八折酬賓,張阿姨憑貴賓卡在打折的基礎上又享受5%的優惠,買這套套裝實際付了()元。

4、客貨兩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開出,3小時兩車相遇,這時客車行了全程的60%,已

篇7: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篇8: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2018——2019学第一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五班有45名学生,男生24人,女生21人。总体来看,基础较差,好多学生连1、2、3、4、5等数字都不会写,还有几个学生连10个都数不清。再加上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编排教材,课堂教学以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为主。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

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

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2.备课。

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互相取长补短,把集体的结晶运用到教学中。同时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3.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4.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布置分层作业,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

5.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思。

四、教学时间:

数学上教学计划

(2018——2019学第一学期)

第四中学小学部

篇9: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方法 :

教学准备:贴图,(小红,小英,小兰)姓名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画画,今天老师也画了两幅画,但是老师总觉得这两幅画有什么地方怪怪的,老师想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来帮帮老师,找一找,这两幅图缺了些什么?

生:一幅图没有鼻子,另一幅图没有嘴巴。

师:小朋友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亮眼睛,那你能告诉老师鼻子(嘴巴)应该画在哪里吗? 生:鼻子画在嘴巴上面(眼睛下面),嘴巴画在鼻子下面。(学生边说老师边画)

二、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老师听了你们的发言之后,一下子就知道了鼻子和嘴巴的位置了。刚才在听小朋友们发言的时候,老师听到两个很重要的表示位置与顺序的词语,“上面”和“下面”,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们去学习我们的新朋友,“上下”(板书课题:上下,齐读课题)

二、新授

师:看!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今天是大树爷爷的生日,小动物们都来给树爷爷过生日,看看谁来得最早。

(拿出小兔和小鸟的图片贴在黑板的大树上)

师:谁能用“上下”来说说小兔和小鸟的位置? 生1:小鸟在大树的最上面,小兔在大树的最下面 生2: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一)说一说

师:不一会,小松鼠也赶来了(拿出小松鼠图片贴在大树中间)

谁能说说小松鼠的位置?

生1:小松鼠在中间。(师:能用上下来说说吗?)生2:小松鼠在白兔的上面,在小鸟的下面。

师:为什么一会儿说小松鼠在上面,一会儿又说小松鼠在下面呢?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回答:与兔子比较,小松鼠在兔子的上面;

与小鸟比较,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师小结:因为比较的对象不同,所以所处的位置也就不同了。

师:小朋友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小兔的上面有(松鼠和小鸟)

小鸟的下面有(松鼠和小兔)(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

(二)猜一猜

师:小动物们给树爷爷过生日可开心了,它们还玩了一个游戏,也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参加,你们愿意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眼睛,鼻子,嘴巴游戏,请小朋友们给同桌用“上下”来说一说眼睛,鼻子和嘴巴的位置。

(三)摆一摆

师:下面咱们再来玩一个动手的游戏“摆一摆”。请用你们课桌上的书、本和笔袋来完成。

1、我来说,你来摆(师说生摆)

(把书放在课桌上;本和笔袋放在书的上面;笔袋不在最上面)(把笔袋和书放在本下面;书不在最下面)(生摆完后,指名说说文具的上下位置)

(指导说话:„„在最上面,„„在最下面。(中间的)„„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2、你来摆,他来说(同桌互动)

师: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好这些文具,然后请你的同桌用“上下”说说它们的位置。

3、师小结(整理用完的文具):

请同学们快速地整理好自己的文具,坐好

三、巩固练习

(一)动物旅馆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 生:动物旅馆

师:今天动物旅馆开张了,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想住进来了,可是只能住四个小动物,老师安排了平时表现的最好的四个小动物住了进来,看看,它们是谁? 生:

师:小动物们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问题,看看谁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看!第一个问题,谁住在最下面?......(二)寻宝物

师:刚刚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就在我们一起参观动物旅馆的时候,淘气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他说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去帮忙,帮什么忙呢?原来,小机灵狗要送给淘气一个宝物,宝物就在这三个盒子中的一个,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宝物在哪个盒子里,根据小机灵狗的提示来猜一猜,看看机灵狗是怎么说的。宝物放在1号盒的下面,那么宝物可能放在几号盒呢? 生:宝物可能放在2号盒,也可能放在3号盒。

师:我们来看看机灵狗说的第二句话,宝物放在3号盒的上面。那现在你能说出宝物放在哪个盒子了吗?

生:宝物放在2号盒。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因为宝物可能在2号盒,也可能在3号盒子,机灵狗又告诉了我们宝物放在3号盒子的上面,实验宝物就在2号盒。

生2:因为宝物在1号盒下面,所以就不再1号盒子,宝物又在3号盒的上面,所以宝物不在3号盒子里,宝物既不在1号盒子也不在3号盒子,那么宝物就在2号盒子里。师:宝物在2号盒子里,大家想不想看看宝物是什么?(想)

(三)推理家

师:老师也有一个礼物要送给小朋友们,想要吗?但是,首先要解决老师给你们出的问题,敢挑战吗?看!这是一栋房子,有几层?(三层)里面住着三个小女孩,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住在最上面?谁住在最下面?读了题目之后,你知道这三个小女孩的名字了吗?(请一名学生说)你确定吗?(不确定)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活动,做完这个活动,我们就能知道谁住在最上面,谁住在最下面了。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名字卡片对不对?现在请你翻到65页,拿出姓名卡片,四个人一组,根据上面说的两句话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来摆一摆,摆出她们的上下位置关系。

四、总结

篇10: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P59,P60,P61 【教学目标】

1、使自己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难点: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会自定标准进行不同分类。【教具、学具】

语文书,数学书,语文黄冈小状元,数学黄冈小状元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喜欢)那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吧。(出示超市图片)谁来说一说,你经常去超市买什么?去超市什么地方可以找到你要买的(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1、出示超市不同区域的图片,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区?

2、想一想,超市的物品为什么分成不同区域摆放?

3、初步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方便人们更加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使生活有序,整齐。

二、讲授新课、探索新知。

师:刚刚大家了解了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要不要去学好它?(要),好,下面我们一起去学习一下分类的方法吧。板书标题:一起来分类

(一)探索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一样。

师:逛完超市了,超市阿姨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考验吗?(敢)出示不同物品的图片,请同学们将不同类的找出来。(请个别同学找出不同类的物品,并说一说为什么)师:为什么你们找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呢? 师生小结:在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一致。

(二)探索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感知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师:你们真棒,通过了超市阿姨的考验了,下面我们一起动手探索一下更多的分类方法吧。

1、活动一:分书(分两类,知道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1)准备语文书,数学书,语文黄冈小状元,数学黄冈小状元(2)请把这些书本分类两类,同桌讨论,怎么分,学生动手分一分(3)请2名学生上黑板分一分。

(4)师生小结: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书本可以分类摆放,希望你们学会后回家将自己书包的书也分类摆放整齐吧,让我们以后上课更快的找到需要的书本。

2、活动二:分图形(分多类,探索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师:刚刚我学会了用2种方法将书本分成了2类,下面,你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手中的图形分成几类吗?

(1)准备黄色、蓝色、绿色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一个。(2)请把这些图形分类,同桌三人一组,讨论,并分一分。(3)请2名学生上黑板分一分。

(4)师生小结:分类方法有很多,我们要用心去发现。3活动三:把班里的同学分成两组,说一说,怎么分?(分类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类方法有很多,分类结果也不一样了,那么,你可以用你知道的方法,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两组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指名请多个学生说一说,然后班上学生按照说的分类方法站起来或者坐下)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知。

师: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了,那么老师要考考你们会了没有,下面,请大家将手中的算式卡片拿出来,给他们分分类吧。① 6 + 2 = 8 ②10 – 1 = 9 ③8 – 0 = 8 ④5 + 4 = 9 ⑤2 + 3 + 4= 9 ⑥9-0 – 1 = 8 方法一:按得数分,①③⑥一类,②④⑤一类。方法二:按加减法分:①④⑤一类,②③⑥一类。方法三:按个数分:①②③④一类,⑤⑥一类。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一起来分类

篇11: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师:今天呀,我们来到一个新的多媒体教室上数学课,老师很激动也很开心。看到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我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跟洪老师一起进入数学王国学习了。既然大家坐姿那么端正,老师就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好不好?笑笑家的苹果树成熟了。她邀请我们一起去她家做客,大家想去吗?

生:想!

(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1、观察情境,读懂题意

①师:我们一起看看笑笑家的苹果树。大家仔细观察,这棵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呀? 生:苹果树上有5个苹果。师:你的眼睛真亮!一阵风吹过,哎呦!快看,掉下来了几个苹果?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生:掉下来2个苹果,树上还有3个。

②师:你说的真好。那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幅图的故事完整的讲出来呢? 生: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还剩下3个。③师:你说的可真完整!老师发现刚才你们在讲数学故事的时候都用到了这三个词“原来有,掉了,还剩下”那谁能再用这三个词对这个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师:能提出这个问题,你真了不起!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解决的问题。大家齐读课题“还剩下多少”。

(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活动二:还剩几块奶酪?

1、观察情境图,说一说题意

①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笑笑家的苹果树。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动物乐园的聚会。大家看,在这次聚会上一共出现了几块奶酪呀? 生:5块奶酪

师:你的眼睛真亮。哎呦,快看,小老鼠干什么了?还剩下几块奶酪? 生:小老鼠拿走了2块奶酪,还剩下3块。

②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谁愿意把这个故事完整的给大家讲一讲? 生:聚会上有5块奶酪,小老鼠拿走2块,还剩下3块奶酪。③师:你说的真棒!那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有5块奶酪,小老鼠拿走了2块,还剩下多少块奶酪? 师:好问题!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来思考。

2、摆一摆,进一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①师:现在呀,我们用圆片代替奶酪摆一摆。请大家拿出透明袋里的圆片。同桌合作:一个人讲故事,另一个人边听故事边摆圆片。现在开始。(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师:好,摆好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告诉我。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还剩下多少块奶酪? 生:还剩下3块奶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还剩下3块奶酪的?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数出来的

3、画一画,再次感知减法的意义

师:现在请大家把圆片放回透明袋里。把透明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放好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刚刚我们用摆圆片的方法解决了还剩下多少块奶酪的问题,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能表示这幅图的图意呢。我们可以用画图来表示!现在请大家拿出白纸,用圆圈来表示奶酪,一个圆圈代表一个奶酪,试着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这幅图的图意。开始吧!(学生动手开始画)

师:好,画好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告诉我。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呢? 生:我先画出5个圆,用斜线去掉2个圆,还剩3个圆。

师:说的真好!刚才呀,我们用摆圆片和画图的方法表示了这幅图的图意。大家可真聪明!

三、认识减法

1、说一说,5-2=3表示的意义

师:现在请大家再想一想小老鼠搬奶酪的故事,试试看,谁能把这个数学故事用一个简单的算式表示出来呢? 生:5-2=3(板书:5-2=3)

师:你能说出这个算式,说明你已经预习过书本了,真棒!那现在请大家仔细看这个算式。在这个算式中有几个数字,谁能说说这几个数字在故事中都表示什么呢? 生:5表示原来有5块奶酪;2表示搬走2块奶酪;3表示还剩下3块奶酪。

师:说的真好真完整。那哪位小朋友能根据苹果树掉苹果的故事也列出一个算式呢? 生:5-2=3 师:同样的算式,都是5-2=3.在这个故事中,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呢?

生:5表示原来有5个苹果,2表示掉了2个苹果,3表示还剩下3个苹果。师:你说的很清楚,真棒。

2、认识减号

师:现在我们来看中间这个符号,这个符号在故事里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拿走了,去掉了。

师:嗯,说的很对。这个符号呢,表示去掉,拿走的意思。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减号”(板书:减号)

师:那现在谁愿意再说一说这个符号叫什么名字,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这是减号,它表示去掉、拿走的意思。

师:说的真不错。在一个算式里,含有这样的符号就叫做“减法”。

(板书:减法)

3、读一读,想一想

师:那谁会读这个减法算式呢? 生:5减2等于3 师:好,现在大家一起读:5减2等于3。那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两个数学故事要用减法来计算呢?什么时候要用到减法? 生1:拿走的、去掉的要用减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当我们从总数里拿走、去掉一部分时,就要用减法来计算。

4、说一说

师:现在大家想一想,除了黑板上这两个数学故事可以用5-2=3来表示,还有哪些数学故事也可以用5-2=3来表示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妈妈买了5个梨,我吃了2个,还剩下3个。

师:说的真棒!刚才这些同学说的数学故事都可以用5-2=3这个算式来表示。那么也就是说,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要用减法来计算。

四、巩固提升

1、画一画,算一算

①师: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本27页,一起来看书中的“画一画,算一算”。你们找到这道题了吗?

生:找到了。

师:好。谁来说一说第一幅图的图意?

生:一共有5个圆,划掉4个,求还剩几个圆。可以用减法5-4=1来表示。

师:哇,你说的真好,不仅提出了数学问题,还懂得用减法算式来解决。谁还能像他一样再来说一说这幅图的图意啊?

生:原来有5个圆,划掉4个,还剩1个。可以用减法算式5-4=1来表示。

师:说的真好,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要用减法来计算。这道题,我们就可以用5-4=1来表示

②师:那现在我们就试着把书中的2道题自己画一画,算一算,现在开始。(生独立完成)

师:好,做完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告诉我。观察第二幅图,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1:有4个圆,我划掉了1个圆,还剩3个。可以用4-1=3来表示。师:说的挺好。谁还有不同做法的?

生2:有4个圆,我划掉了2个,还剩2个。可以用4-2=2来表示。师:说的不错。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想说一说的?

生3:有4个圆,我划掉了3个,还剩1个。可以用4-3=1来表示。师:不错,这也是一种。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把4个都划掉,可以用4-4=0来表示。

师:这也是对的。同学们真聪明,一道题能想出这么多个算式来,老师都佩服你们!③师:现在看第三幅图。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1:有3个圆,我划掉1个,还剩2个。可以用3-1=2来表示。

师:你回答的又准确,声音又响亮。大家要向你学习。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生2:有3个圆,我划掉2个,还剩1个。可以用3-2=1来表示。师:这也是一种算法。还有不同的吗?

生3:有3个圆,我划掉3个,还剩0个。可以用3-3=0来表示。

师:这道题同学们也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真棒!现在请大家把数学书合起来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比一比,谁放的又快又安静。放好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

2、说一说,算一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就要用到减法算式来计算。现在啊,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数学国王看到你们刚才学的那么认真,想要出几道题来考一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生:愿意。

①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数学国王给你们带来的这些挑战。首先看第一关,看图列算式。我们看第一幅图,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呢?

生:有3只青蛙在荷叶上,1只跳进了池塘,还剩几只青蛙在荷叶上呢? 师:谁愿意列算式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生:3-1=2 师:你说的真好,谢谢你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②师:谁能根据第二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盒子里有5个球,拿走2个,还剩几个? 师:谁愿意列算式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5-2=3 师:感谢你的帮助!恭喜大家,第一关挑战成功!

3、画一画、算一算

师:第二关:画一画,算一算。大家先看看这幅图,谁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生:5个羽毛球,用斜线划掉2个,还剩下3个。也就是5-2=3 师:这个小老师说的真棒!第二幅图、第三幅图,大家自己写在数学本上。写完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五、课堂总结

师:说完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学会了减法。

上一篇:中班环保活动总结下一篇:浅析企业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