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研究论文

2024-05-17

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研究论文(精选6篇)

篇1: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研究论文

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研究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建议办法

在那个奋斗向上的时光,寝室这块狭小的天地记录着他们的欢笑、泪水、悲伤、成功、失败。在那些70后、80后的讲述中,那些日子似乎都是他们最亲切的怀恋。然而30多年后的今天,现实中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寝室生活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和谐融洽。

一、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1.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环境的差异上,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以下几点:贫富差异;城乡、地域的差异;独生子女家庭的差异。

2.生活习惯的差异。大学生都已经在各自的生活圈子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发难以去除,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一切行为当中。

3.个性的差异。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崇尚个性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们在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各种人际交往的不和谐。

4.缺乏交流技巧。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当中,大学生往往凭自我感觉,凭情绪和自我经验来处理各种人际问题,这样就很难适应新环境下复杂的大学生活,很多情况下反而会造成人际冲突,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5.社会影响。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使道德观念被弱化,人们的诚信度不够,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也受到了质疑。而没有诚信就很难进行良好的沟通,也就不会有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更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内部因素

1.自卑心理。看到周边与自己同时入校的伙伴在学业、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一些骄人成绩的时候,那种强烈的自我失落感就产生了。

2.自傲心理。部分学生在伙伴眼中,是很优秀的,他们一直生活在源源不断的鲜花、掌声和赞美中。这种结果,使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优越心理。这种心理一旦移植到大学生宿舍,就很难使宿舍成员间达到和睦的平等相处。

3.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由于嫉贤妒能,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情绪体验。

4.猜疑与闭锁心理。猜疑与闭锁心理通常表现为生活孤僻、敏感多疑、小心谨慎、戒备心强、对人冷淡。与人交往总是胸有城府,很少向宿舍成员交流自己的情况,也很少真心实意地接受别人反映的情况,完全是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理小圈子中。

二、构建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议

(一)学校自身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关系学课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开设人际关系学课程,向大学生讲授人际交往技能技巧,人际冲突的原因以及人际冲突的应对方法等知识,引起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视。通过对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促进大学生更好地与宿舍人员交流。

2.在高校内设心理咨询机构:可在心理咨询机构中提供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专项服务,也能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训练等方法,使问题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及时纠正自己,改正自己,重新塑造健康的个性心理。对于已经产生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应该及时与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联系,对其进行心理治疗。

3.创建宿舍文化:在宿舍区通过采取种种措施培养学生具有集体荣誉感,塑造好学生的健全人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卫生评比、寝室美化大赛,寝室命名大赛和以宿舍为单位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集体团结合作意识,在集体荣誉的感召下实现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二)学生本人

1.学会宽容理解:同一宿舍的同学聚在一起应看作是一种缘分,要把宿舍当作家,把舍友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和舍友相处过程中,难免会因误会、不理解而产生摩擦,这是很正常的,可是应有一颗宽容之心。只有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对方、宽容对方,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否则,由于一句话、一件事而斤斤计较,便永远也得不到朋友。

2.学会角色互换: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理解。因此,我们要常常设身处地去看待、理解和处理问题,就必然会少发生或不发生矛盾,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宿舍既是休息也是娱乐和学习的场所,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要为别人考虑。

3.注重自我的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大学生要经常检讨自身的不良性格,找出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增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水平。在宿舍人际的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认为合理的想法,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去代替他人的思维方式,不能容忍他人的过失和生活或学习习惯,在很多场合、环境,大学生会做出不合时宜的言语和行为。这些都要大学生们时常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在否定中不断发展。

4.注重语言的重要作用:通过语言的沟通和交流能达到很好的人际交流的目的,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因此,要善于用语言来沟通情感,引起双方的心灵共鸣。语言艺术运用得好,人际交往就能顺畅得多。相反,假如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就会无意间出口伤人,产生矛盾。大家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场合、分寸,以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其次,当对一个人产生偏见的时候,不能以偏概全。如不能以某个人的行为而代表一个地方人的行为,在讲话的时候攻击某个区域的人,这样就会扩大打击面,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第三,要避免争论。青年大学生喜欢争论,但争论往往是在互不服输、面红耳赤甚至演化成直接的人身攻击或在严重的敌意中结束。这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大学生要尽量避免争论,而要通过讨论、协商的途径解决分歧。最后,当发生矛盾时,不能恶语伤人,假如说话尖酸刻薄,就会伤害到对方的感情,为以后的交往设置了障碍。

篇2: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研究论文

你们好,我们是商院06级的新生,因为缘分我们相聚在4号东的zz.也许是因为我们8个人有7个都是医药系的(其中一个是社招口腔工艺)有一个是服装系的,我们在一起很谈的来,大家一起在宿舍中讨论各自所不了解的,互相帮助对方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的难题,并且我们在一起还积极鼓励对方,竞选各班的干部,我们中的几个人还参加了商院各大商社,希望这样可以更充分的将我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更好的为商院服务,为步长的明天做一些小小的贡献。

但由于我们不是一个班的,学院不好管理,就将十一收假后将各班同学分到一起有利于学院管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都很伤心,毕竟时间久了大家都有了深厚的感情,恳请校领导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愿意接受一切学院对我们224全体成员的考验。

篇3: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研究论文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样本。

2012年3月采用随机抽样对西南民族大学不同年级、专业学生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730份, 有效回收652份, 男生230人, 女生422人, 有效回收率89.3%。

2. 测量工具。

①《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 ;②《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

3. 研究程序。

①施测过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填写。测试由研究者亲自主持, 采用标准化指导语。②统计方法。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主要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

①大学生社交状态整体情况。民族院校大学生SAD总均值为10.29, 回避、焦虑分量表均值为5.14、5.15。SAD总均值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3] (9.1) t=5.136, p<0.001。②社交状态性别、独生与否方面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为:女大学生在回避、焦虑及总量表得分上均显著高于男生;而非独生子女在焦虑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总得分也有如上趋势并达到临界显著状态 (p=0.054) 。③社交状态年级差异。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焦虑得分差异显著, 如表1。事后分析 (LSD) 显示, 大二均值显著高于大一 (p=0.021) 、大四 (p=0.007) 。

注:p<0.05

2.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现状。

①大学生寝室关系整体情况。根据寝室关系问卷诊断标准[2], 受寝室关系困扰较少的被试占77.1%, 有一定困扰的比例为20.2%, 困扰严重的比例为2.5%, 困扰很严重者仅占0.2%。可见,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总体情况良好。②寝室关系的性别差异。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性别在寝室关系总分及谈话、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室友支持4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 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这表明:女生寝室关系状况优于男生。③寝室关系的经济状况差异。对不同经济状况大学生寝室关系的方差分析发现, 在总分及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室友支持三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事后分析 (LSD) 显示:待人接物上, 很宽裕学生显著高于较宽裕、一般的学生, 较宽裕的学生显著低于较窘迫的学生;交际交友上, 很困难的学生显著地高于其他4类;室友支持上, 较窘迫、很困难的学生显著地高于较宽裕、一般的学生;总分上, 很困难的学生显著高于较宽裕和、一般的学生, 较窘迫的学生显著高于较宽裕的学生。

注:p<0.001

3.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心理状态与寝室关系状况的关系分析。

民族院校大学生在SAD问卷上的各项得分与寝室关系问卷的各项得分在0.01水平上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另外, 每个量表内部各项目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三、讨论

1.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

被试SAD总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 而汉族与少数民族间却无显著差异。这提示我们,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状况更多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正是这种特殊的人际环境现实, 使各民族学生在人际交往时更易产生回避行为及焦虑心理。其中, 女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显著差于男生, 女生更多以回避方式处理人际冲突, 且在人际交往中更易体验到焦虑情绪。非独生子女的社交焦虑程度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这可能是由于非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面临更多人际问题。大二学生的焦虑平均分显著高于大一、大四;大二的SAD总平均分显著高于大四。对于身处磨合期的大二学生, 一方面已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 交往中的言语行为趋于自由、随意、性格、习惯的差异逐渐暴露;另一方面对交往对象的缺点不愿再包容, 致使他们的寝室关系及其他人际交往状况都进入低谷。

2. 民族院校大学生寝室关系现状。

被试寝室关系状况的总体均值为6.172, 受寝室关系困扰较少者占77.1%, 有一定困扰者占20.2%, 困扰严重者占2.5%, 困扰很严重者仅占0.2%。可见, 民族院校大学生寝室关系的总体质量良好。这说明,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并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 主动包容寝室同学的不同生活习惯, 多民族寝室内部的交往并不多见大的问题。本研究发现:被试寝室关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不同民族、生源地上均无显著差异;在性别和经济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寝室关系总体质量显著优于男生, 这与上文中女生比男生更易产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相联系。女生人际敏感度高, 更易体验到寝室冲突, 且惯用忍让、谦卑的处理方式, 可使寝室冲突得到更有效的解决。这与毛小玲、许传新的研究结果一致[4,5]。自认为经济状况较宽裕的学生寝室关系质量相对最优, 很宽裕的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并不好, 而从一般、窘迫、到很窘迫, 寝室关系质量越来越差。另一方面, 寝室关系质量并未随经济状况的好坏而增减。

3.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心理状态与寝室关系状况的关系分析。

结果显示,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心理状态及寝室关系状况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寝室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有其特性也有人际关系的共性。尤其在多民族院校, 人际环境更加复杂, 一个在一般社交场合承受较大压力的学生也很可能在寝室人际关系中面临更大挑战。不管是社交心理状态还是寝室关系状况, 其内部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而社交心理的各因子也与寝室关系各因子存在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 多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和寝室关系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而这些问题又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

四、结论

本研究的调研结果如下: (1) 基于民族院校人际环境的特殊性, 其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 (2)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状况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 相较而言,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良好; (4)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在性别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5)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心理状态与寝室关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其内部各因子之间也有较高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杜娟, 陈骁.关于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与人际交往问题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3) :62-63.

[2]杨荣.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5.

[3]Watson, D., &Friend, R.Measurementofsocial-evaluativeanxiety[J].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 Psychology, 1969, (33) :448-457.

[4]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 2005, 04.

篇4:当代高校大学生室友关系问题研究

关键词:某大学投毒案;大学生室友关系;思考与对策

高校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大学四年求学期间滞留时间最长的空间,是学生生活、交流、情感传递的重要场所。和谐的室友关系对于同学之间感情的促进、身心的健康有重要意义,恶劣的室友关系不仅会伤害同窗之谊,而且可能会酿成恶性事件。大学生室友关系是大学生最重要、最直接的人际关系,它的健康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高校大学生室友关系研究基础

2013年四月初,某大学的研究生林某因为平日在宿舍里与黄某的小矛盾,将剧毒的二甲基亚硝胺注入宿舍的饮水机内致黄某中毒身亡,自己也被送上了审判席。调查显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是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和谐的室友关系。健康的室友关系可以有效地避免恶性事件的爆发,最终促进和谐校园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高校大学生室友关系的现状

大学生室友关系总体是比较单纯的,大体上有这几种情况:一是小矛盾及时解决。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总体上层次比较高。相对于物质方面的交往,大学生之间精神方面的交往较多,在交往中都比较理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并尊重彼此,很少因为一点小事而闹矛盾,即使偶尔有小矛盾,也能快速地解决掉。二是室友是知心朋友可能来源。作为年轻人的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思想相对简单,且由于一直生活在比较纯粹的校园之中,人格较为纯真,因而,室友之间很自然地形成一种淳朴的感情,甚至有一些会成为知心的朋友。三是近距离的交往空间利弊兼有。有一大部分学生鉴于大学时光的短暂,毕业以后也各自天涯,不太会重视人际交往,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活。调研的结果显示,总体来看,虽然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室友关系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但这并不影响以良好室友关系为主的现状。

三、大学生室友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大学生室友关系存在的问题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很多同学之间的交流流于形式,很少有情感、思想等方面深层次的交流,都在维持一种表面的和谐。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行为习惯、思想方面难免有差异,那些想法相近的人很容易关系亲密,慢慢形成自己的小团体。一旦“小团体”形成,宿舍内其他的同学就面临着加入还是独立的抉择,加入其中,则会加剧宿舍的分散。多元化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在丰富了大学生活的同时也增加室友交往的难度。目前的大学生多是90后,很多在长辈的溺爱下成长,难免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包容心,一些同学身上会难免会有“公主病”,一旦进入宿舍,就会行为骄纵,超级自恋。

2.不良室友关系的原因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常会有认知障碍,处于青年时期的他们自我意识增强,有主动交往欲望,但由于心里的不成熟,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和身边同学尤其是室友的关系,人际交往常常过于理想化。同一个宿舍的同学有时难免会因为荣誉、奖学金、班干部等存在竞争关系。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众星捧月”式的家庭教育和“有求必应”的成长环境容易养成自私、骄纵的性格,室友之间一旦不够包容,矛盾、冲突和误解就产生了。

四、解决大学生室友关系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室友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1.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对学生的性格、人际交往、身心健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会给学生的人生打上烙印,所以家长对于是室友关系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家长在日常的生活和做人方面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另一方面,父母应与学校密切联系,经常与老师沟通,一旦发现孩子在交往、情感方面遇到了困难,立即与他们沟通,提供有效的帮助。

2.学校方面

高校应全面贯彻“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宿舍的教育功能。首先,在大学生刚进大学时,就重视和谐室友关系的构建。辅导员在学生大一阶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宿舍成员之间要互帮互助,互相爱护。其次,学校应经常组织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再次,学校应提高大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学校应开展多样的宿舍成员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让宿舍成为舒适、温馨的家园,其中的室友关系自然也就健康了。

3.学生方面

作为室友关系的主体,大学生在室友关系改善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一,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大学生之间应坦诚相待、平等相处。第二,大学生与室友之间应经常及时地沟通。只要及时地沟通,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都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第三,大学生应提高自我修养。建立良好室友关系的建立,要从自身入手,完善自己的人格,能包容、接纳他人,才能适应公共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如平时说话要注意言语,注意交往的行为,适当地暴露自己,让室友更好地了解自己。

五、小结

室友间的感情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情谊,和谐的室友关系会成为大学生未来人生中美好的回忆,现代这种开放的社会,和谐健康的室友关系尤为重要。只有家庭、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齐心协力,室友关系才能健康发展,大学宿舍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青年乐园。

参考文献:

[1]申艳婷.大学生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01).

[2]欧嘉烟.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防御与干预方法新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4).

[3]梅超智.探索影响高职院校宿舍室友关系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3).

作者简介:

韩同莲(1993.02~),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法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3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从复旦高才生毒杀室友说起——浅析大学生的宿舍关系”(项目编号:13C213)研究成果。

篇5: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大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单纯,他们的文化修养层次较高,生活的主旋律是学习,同学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但是从近几年的心理辅导的记录来看,在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健康的诸多因素中,人际问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与人交往处于紧张状态,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而人际问题中寝室人际问题又最为主要和集中。特别是女大学生寝室人际,由于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寝室人际较之男大学生更现复杂化和微妙化,而女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征,也造成了其负性影响明显要高于男大学生。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并应给予必要干预。

一、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点

同性相斥又相吸:由于现在的公寓化管理,住宿条件大人改善,每个寝室一般安排2—4人同住,以4人房间为例,常常会出现2人相对关系较好(称其为合作体),一人相对中立,另一人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中立者是被争取(或争夺)的对象。曾接待一个女生来访,在寝室中她是相对独立者,合作体为了争取中立者,故意地增多共同的交往,尽管那个中立女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倾向,但独立者却担心有一天会被孤立而开始关注和中立者的交往,“真有些争风吃醋”的感觉,但是我很担心她被拉拢过去,所以我每天都观察她们的交往,心理始终是紧张焦虑的。”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个别的,在来访的关于寝室人际的咨询中,类似的问题约占78%。

缺乏同理心:由于多种原因,有一些寝室人际最终还是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由于女大学生爱面子等心理,大多数还是希望维持表面的平静和正常。直接导致寝室人际走到边缘的因素通常有:内部失盗、三角恋、武力冲突等。在处理寝室关系失败后,有些同学选择了调换寝室或者独住。在来访记录中,选择独住通常是在调换寝室失败后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一口从原寝室搬出,不仅“丑事”被暴光,从此会背上“不好相处”的名声,在随后的新家中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再次被排斥,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来访记录中,有一个案例连调两个寝室被拒绝,最终选择一个人独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抛弃或拒绝于团体之外,他便会产生孤独感,精神会受到压抑,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绝望的情绪,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对于女大学生而言,除了心理上的折磨,还有安全上的问题。虽然此类来访记录只有3例,但是它的不稳定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是最大的。

恶意同化:在寝室中差异是客观存在,由于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和矛盾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基于嫉妒。由于学习工作、个人生活的差异,常常有“爱情宠儿”、“老师宠儿”、“学习宠儿”之类的学生中的焦点人物的存在,也是同学妒忌的对象,这类同学在言行上表现稍有不当,就引发同学矛盾而导致悲剧发生。另一类是出于轻视。主要是针对一些来自落后地区或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或是长相教难看的学生。如在来访者中有一女生(已搬出原寝室独住)因为来白农村,虽然学习很好(是班级学委),但由于打扮“老土”,生活简朴被同寝所排斥冲突的升级是因为她在房间里擦廉价的鞋油,发展到后来,另一女生在房间里会男友时已经公开撵其出去,还怒斥她“没有人情味”,最终她被同寝以不好相处为由调出。有了这种被“抛弃”的经历,最直接的后果是她对自己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可能再获得尊重和友谊

二、女人学生寝室人际问题原因分析

1.新的公寓管理模式带来寝室人际关系的变化

公寓管理取代思想政治工作对人际关系的干预。在公寓管理模式下,住宿的大学生被赋予了“房客”的概念,在后勤工作社会化的前提下,把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做好服务的意识的确在增强,因此,在上述调换寝室等工作完全由公寓管理人员负责和操作,公寓管理人员能满足的仅是寝室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女大学生的表层要求,而隐含的寝室人际关系问题被忽视了。特别是有个别的公寓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此过程中,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会加重问题的恶化。

公寓化条件下人际选择空间变小。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双向选择为前提和基础的。而公寓化条件下,在宿舍安排上大多属于随机组合,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性情特征难免有“先天不匹配”。每个房间2-4人,住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人际可选择性降低,无论喜欢不喜欢,是否处得来都不得不去适应,牵涉精力,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由于人少,一旦宿舍内部出现问题,没有积极正面的中介因素介入,难

以调和,改善氛围的周期加长。

2.女大学生自身性格特点给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

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性格特点:依赖性强,理想化色彩浓郁,在人际关系中总希望对方给予自己多一些;情感易外露,喜怒哀乐形于色;情绪体验深刻细致,环境的细微变化、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反复思量,想得很多很远,甚至伤感痛苦;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常常以他人为镜评价自己作出消极的判断;由于心眼小、喜欢消极夸张地评价人或事,相互之间就会产生误解,不良情绪因此进一步加深,导致了同学之间进一步隔膜,形成更深层次的孤独和痛苦;情绪稳定性不够。同时由于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转化负性情绪的时间较长,因此容易发愁、心烦、自卑、忧虑,这些情绪反过来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形成恶性循环。

3.独生子女的共性特点决定了缺乏交往技巧,不易融合现在在校人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群体生活的环境里,独生子女的共性特点在人际关系中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日益彰现。独生子女会社会顺应不良,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自我中心,要求别人注意、爱发脾气、爱不高兴、不讨人喜欢、爱自作主张,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缺乏与人协同合作精神;依赖性强,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在寝室人际中,诸如打水卫生值日等日常生活小事通常是引起矛盾的导火索。

4.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有效性提升

侧重于成长管理,把学生作为被动的对象,通过以下机制来实现住宿群体的管理:一是灌输,就是制定各种管理条例,使大学生懂得为什么要遵守,怎样去遵守这些社会规范:二是惩罚,就是管理组织对发生了偏离群体规范的行为的大学生采取物质的或精神的手段进行制裁。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管理机制无法实现其有效性,群体心理学认为症结在于旧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力失效。

侧重于宏观管理,忽视微观问题和个体差异。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等教育难以兼顾大学生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多样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同大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内容;二是每一名大学生又都有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内容。但是目前情况下,高等教育已经产业化,必须计算它的投入产出效益,因而要想象我国历史上的私塾一般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显然不大可能。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它重点突出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批判、创新能力的培养,兼顾大学生其他层面的教育需求需要时日。再者,大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内容也往往反映在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同时空,而高等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生活,特别是对课外的时空,很难令及。

二、女人学生寝室人际问题的应对

第一,女人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自尊、自重、自强。自尊是人的自尊心是表现个人尊重自己而不容他人歧视和侮辱的一种道德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与别人的理解、沟通和吸引,将更深和更高的层次上与他人交流作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自重,就是独立自主,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有独立的看法和主张,但决不强加于人,正视个体差异,有求同存异的意识。自强就是有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就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有了自我鼓舞的主动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同时竞争但不嫉妒。

第二,从管理层面上,公寓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加强合作,及时沟通,各负其责,不能越俎代庖,以管代教,尽量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真空地带。如在寝室内部出现问题时,公寓管理人员应及时与辅导员取得联系,齐抓共管,将表层现象和深层问题共同解决。

学生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公寓管理模式下,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适时调整德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以跟进新形势,掌握新变化,解决新问题。如,辅导员办公地点要设在宿舍区,可安排单身女辅导员进住女大学生宿舍,深入了解女人学生的宿舍人际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出现问题时可承担起中介角色,起到调节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建设,转移女人学生对宿舍人际的关注,如增加优秀寝室的评比比例,调动更多的积极性,或者以一个宿舍为单元,以几

个寝室为合作区,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吸纳更多积极的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因素,淡化小人际空间中的冲突和狭隘,同时增强人际可选择性等,都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

篇6:大学生寝室关系调查报告

姓名学号:

xx年5月xx年来因寝室内部关系不和而引发的一系列高校惨案,已使人们将寝室关系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大一同学经过一个半学期,大二则是三个半学期的相处,尚不熟悉的关系已转向相熟相知。但同时各自的坏习惯和性格等已由当初因陌生而约束转为随意。那么,学生间是否能真正接纳要相处四年的室友?目前大学生宿舍的关系到底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宿舍人际关系?影响的程度如何?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通过问卷星在网上对大学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进行调查。并在针对大学生寝室关系中出现的不良趋势,探讨其形成原因,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方式

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问卷星制作问卷,全部在网上发放,实际参与问卷调查的人数为89人。

2.调查对象

在网上发放问卷,以重庆大学的学生为主,其他高校学生适当发放一些问卷。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结构分析

本次问卷星上一共收到89份问卷。从问卷就结果看,参与调查的群体中,男女比例基本一致,而其中独生子女只占一小半,大多数都不是独生子女。

(二)寝室关系分析

在回答“请问您觉得您当前的宿舍关系是怎样”时,39.53%的男生回答十分融洽,女生则为47.83%,58. 4%的男生基本和谐,女生则为47.83%,其余的则是有矛盾或关系紧张的。这样我们可以发现,男女生在相处关系上基本和谐和融洽的比例相差不大,但女生比男生融洽的比例更大。总之,男女生寝室关系在大体上没有太大区别,但细节上还是有许多不同的。

Q1寝室融洽程度与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关系

Q2您在平时怎样称呼您的室友

Q3请问您觉得您当前的宿舍关系是

Q4请问您的宿舍成员请况是

从结果分析,在受调查的同学当中寝室融洽程度与是否为独生子女没有太大差别,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都都和室友相处融洽且还会称呼室友外号或昵称,这说明寝室成员基本相处融洽,而且是否融洽与是否为独生子女无必然联系。

2.寝室融洽程度与宿舍成员情况的关系

上一篇:企业三标管理体系培训下一篇:适合三年级看的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