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优势

2024-05-15

网络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优势(精选6篇)

篇1:网络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优势

网络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优势

网络工程师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而悄然走红,成为当下的热门行业。网络专业岗位具有哪些职业优势与发展潜力呢?

供不应求,需要匹配度高的职业技术人员

27%的行业增长速度使得每年有30万的人才缺口,这个数据有力的说明了网络人才的缺口有多大,这个行业的人才掌握企业的核心网络框架、安全技术、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并且逐年递增,所以说网络工程师供不应求。

但是面对不匹配的网络工程师,企业端也有苦说不出。而近期在行业内走红,收到很多企业端与网络工程师认可的“中国网络人才发展计划”为未达到企业标准的网络工程师提供免费得职业训练体系,在训练合格通过测试后,与行业内企业签订24个月的劳动合同。这是锐捷(国内大型的网络设备生产商)与国内知名的人力资源公司辽宁网力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共同启动的一个项目,每月都有很多的网络工程师加入。为网络工程师提供提升、就业平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路人才供不应求、匹配度低的现状。

可以零基础入行

很多专业都比较有限制,需要一定的基础,很多人想转行比较难,而网络专业岗位可以实现专业零基础入行,及时你以前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不是本专业的,在经过3—9个月的强化训练与实战训练再加上专业的职业化提升引导就可以成为加入这个行业从基层做起,成为企业继续的网络型人才。只要自己肯努力也能够在这个行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网络工程师不仅可以一直从事技术工作,成为专家、顾问,通过努力可以晋升为项目经理、区域经理等管理岗位,此外还可以成为讲师等行业内的培训行人才。

篇2:网络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优势

1、网络会议的定义是什么?又是怎样分类的?

答:网络会议又称远程协同办公,它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不同地点多个用户的数据共享。网络视频会议是网络会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根据会议对软硬件的需求程度,大致可以将其分为硬件视频、软硬件综合视频会议、纯软件视频会议三种形式。

2、网络会议有什么优点?

答:网络会议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功能上,网络会议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以全时网络会议为例,全时网络会议能够十分方便地通过网络连接,并且,不仅仅提供音视频服务。包括远程协作、文件共享、媒体文件播放、通告板等多种常用办公功能都被集成到系统中,而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软件视频会议能够容纳更多功能,包括更具投资价值的3G、4G无线应用。

在价格上,全时网络会议具有硬件视频会议永远无法超越的优势,任何具有长期发展观的用户,都无法拒绝它极高的性价比,以及极低成本的维护支出。

不仅如此,全时网络会议既能节约成本,增加效率,也能增加会议的亲和力。网络会议一改传统会议的惯例,参会人员都可以在网上发言交流讨论。

3、什么是新型的网络会议?

答:传统意义上的网络会议设备主要包括多点控制单元(MCU)、终端、网关、网闸和相关的配套外围设备(如显示设备、音响系统等),但是需要购买硬件、配备软件,部署一场这样的网络会议的周期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出现了以全时网络会议为代表的新型网络会议公司,这些公司主营的不是硬件设施,而是软件和服务。使用全时的用户可以先免费试用,如果觉得效果不错,则可以选择包月、包季或包年等付费方式。而此模式的网络会议的最大特点在于:服务商提供网络平台,用户不需要购买、安装应用软件。

北京某商务通信公司的陈经理说,“由于新型网络会议所具有的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灵活性等多种优点,网络会议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和客户接受,所以网络会议在中国的前景是相当光明的!”

全时网络会议,网络会议行业领导者!

4、网络会议的发展趋势?

答:未来的视频会议运营业务将在设计和推广中更多地从用户需求出发,提供更为出色的服务体验,并具有以下几个趋势。

(1)“普及型视频会议租赁”成为主流

(2)移动视频会议业务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3)运营模式更加多元化,免费应用(由第三方付费)指日可待

(4)视频会议将在电子商务、教育和医疗等领域获得更大的市场

视频会议市场是一个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市场,经过上下游生态链的紧密协作,已日趋成熟,并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随着新的IT应用和新的需求,视频会议市场必须“随需而变”,发挥整体优势,设计、开发出更具效率的产品和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用户的尊重。

5、公司和企业该怎样选择合适的网络会议?

答:应该主要考虑一下几方面:

 易用性和可靠性。网络会议的两个主要特性就是易用性和可靠性。

 用户人数或者接入数数量。在任何时间使用网络会议系统的人数多少都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需求,这点上全时的网络会议是支持人数最多的网络会议,可以同时支持上千人开会。

 数据共享需求和数据的保密性能。全时网络会议系统的加密功能不仅保

证了数据的共享,而且还为数据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 网络需求。总体而言,系统的带宽(以kbps为单位)越高,音频和视频

质量就越高。销售人员应当帮助您评估您的带宽和网络需求。

 软件升级能力。网络会议系统拥有相当长的使用寿命,但是随着您的需

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升级,您可能需要安装/升级最新的软件。网络会议系

统软件的开发人员会不断地开展研发工作,并及时地向客户推出新的产

品。

 系统的管理。了解系统使用的频率、使用者和成本非常有用。这将让您

篇3:网络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优势

新媒体指的是像手机、电脑等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一种媒体形态, 传播范围广泛、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形式丰富多彩。每出一种新鲜事物都遵循着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的生存规律, 无形之中就给传统的电视传媒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为了适应当今的发展趋势, 为了让自己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拥有明显的优势, 传统的电视传媒学会了合作, 借助互联网络平台, 巧妙的与网络传媒进行了整合。这将为传媒业开启新的篇章。

二、超级视频传媒产业模式的快速传播

传统的电视传媒与传媒的融合, 从本质上来讲, 就是丰富精彩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这就是超级视频传媒。用网络化及数字化的方式在新媒体和传统电视传媒之间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平台, 实现超级服务、超级平台、超级内容和超级渠道。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可以将周边产业都有效的利用起来, 将生活、智能家庭服务、广告、信息和综合平台进行融合, 同时借助互联网的平台, 凭借这些视频信息, 形成特有的产业群落, 将视频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视频节目线上线下接口处增加PC客户端和移动端APP, 让视频服务最大限度的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让视频服务的点击率持续上涨。这样电视传媒就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扬长避短, 将超级视频传媒最大限度的进行外延扩张, 让其扩散范围广、规模增长快、拥有力量强的特点全部展现出来, 不管是什么都源于电视, 同时又高于电视。

三、电视传媒多元化的内容及发布

近些年传媒业的发展越来越快, 为了跟上电视传媒的脚步, 其发布的方式及和内容都做了较大的创新, 由于传统的电视传媒在内容采集上就相对比较单一, 因此, 需要进行多样化采集、发布渠道的多元化和外延化的实现改革。

1、多样化采集的实现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对互联网的传播途径进行了信息整合, 利用栏目APP、4G直播内容传输等将收集的内容进行选题并制定任务, 再传回到生产平台里。电视传媒再借助互联网的平台, 在电视节目播出的时候与互联网进行同步, 及时更新, 实现多样化。

2、发布渠道的多元化

要想使传统的电视传媒信息发布的渠道多样化, 要构建属于电视传媒自己的官方微信、微博等, 覆盖SNS社交媒体的途径, 在互联网的公众平台上发布。为了便于电视内容的传播, 收集, 与用户之间进行无障碍的互动, 要开发属于自己的智能终端APP。这样, 在原有的条件下, 可以开发多个互联网的传播途径, 并结合自己开发的终端APP, 对互联网信息的基本传播途径进行全面的覆盖。

3、外延化的实现改革

人们对媒体的需求越来多, 对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那么为了电视节目观赏时能够方便、简单、效率高, 并实现在任何网络、任何地点都能够进行播放, 这就要求它具有一定的移动性、灵活性、多样性,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外延化的发展。

四、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制作团队

节目的定位定好了, 内容的采集和整理也整理好了, 现场的主持, 导演也都准备到位了, 要是没有一个精良的、高素质的制作团队, 那呈现给我们的将是什么呢。所以, 好节目的播出质量与播出形式与制作团队是缺一不可的。这样就要广纳英才, 适当的引入高多媒体技术的人才, 还要具备专业电视传媒工作经验的人才, 通过电视台的人才招聘渠道扩大范围, 将这种人才融合到精良的制作团队之中。让他们不受约束, 统筹合作, 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意, 做出更加吸引人、更加新颖的电视节目。

五、运用多屏介质进行跨屏传播

传统的电视传媒和新媒体的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个一推一拉的过程, 所谓“推”说的是凭借互联网群电视技术, 通过不同的渠道在互联网的视频平台上完成节目直播。“拉”说的传统的电视传媒和新传媒在相互融合的过程当中, 其传播途径不单单是电视屏, 还有移动终端屏、户外大屏和电脑屏等途径, 他们相互交融, 交叉传播, 共同合作, 不断探索, 这就起到了拉动作用。新传媒的及时性、多样性等特点是传统传媒无法比拟的, 因而成为了新媒体的绝对的优势,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电视的霸主地位在渐渐的被瓦解, 新媒体逐渐发展成为了舆论的主流。为了更好的吸引用户的眼球, 传统的电视传媒采用参股新媒体应用, 收购的方式收集的用户信息通过视频在手机客户端直播, 像美联社、CNN、NBC。高新技术的充分利用, 对传统的传媒业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改造, 让传统传媒的内容在新传媒的推拉作用下得到很好的发挥, 使观众轻而易举的接受了这种全新的模式。虽然运用多屏介质进行了传播, 但自身还是用着不可避免的劣势, 虽然不可替代, 还需扬长避短, 互相融合。

六、结束语

现如今信息化、网络化的丰富的介质传播渠道, 为用户、客户提供了这样一个丰富优质的服务。在快速发展的今天, 这种新兴的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新生, 涌现。既相互融合, 又回归于自我的阵地, 传统电视传媒与网络信息时代的融合, 各自保留了原有的优势, 快速转型, 与时俱进, 实现了传统传媒、新媒体以及跨界业界多方面的共赢, 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补互赢, 达到了多元化的传播效应, 顺应着未来传媒业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胡智锋, 刘俊.生产、传播、营销——打造媒介融合时代电视媒体新主体[J].电视研究, 2014 (11) :7-9.

[2]曾军辉.电视媒体与微博融合传播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和新浪微博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12.

[3]王若梅.试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冲突与融合[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上) [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2 (6) .

[4]姜学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方式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10:5-6.

[5]黄霞.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思考[J].教育观察 (上旬刊) , 2013 (12) :87-91.

篇4:把发行网络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前提是高度重视基础性建设

2006年,发行公司围绕“夯实基础年”的定位,抓住“投递质量与物流配送”两个重点,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杭城一流的投递配送品牌队伍。基础性建设主要有以下四点:

⒈队伍建设上,发行公司推出站长讲评、巡回督查、绩效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投递员队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通过内部分级培训和技能达标考核提高队伍素质。通过一年努力,投递配送队伍执行力提高了,战斗力增强了,凝聚力提升了,为发行网络业务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⒉技术应用上,“站长日记”博客开通、指纹考勤系统应用、客服呼叫系统改造是发行公司2006年信息化建设三大项目。“站长日记”博客成为员工学习交流的网上平台,指纹考勤系统保证出勤管理的公平公正,客服呼叫系统整合发行业务和配送业务,实现网点信息共享,为物流配送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⒊网络改造上,分阶段实现从发行网络向配送网络的转型,适度调整和增加网点,使网络规模适度、布局合理,专心构建符合物流配送特点的半小时服务圈。发行站根据配送业务需求调整功能区块,统一进行装修。目前,公司建立了以8家物流门店站、16家物流配送站为框架的二级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实现了发行网络改造。

⒋企业文化上,公司着重提升员工的服务理念,形成共同价值观,逐步形成“把新闻、服务、形象、品牌带给读者;把责任、激情、诚信、发展带给员工”的共识。围绕打造学习型团队,全年外派经营骨干培训累计近50人次。投递员队伍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办理员工城镇医疗保险证历本,以此来稳定发行配送队伍。

二、重点是抓住发行产业化特征

发行网络不仅是社会产品分销渠道,更是各种信息的采集渠道。拓展发行网络业务,重点是抓住劳动密集型、服务型产业的特征。一是在项目筛选和可行性论证时,要分析项目是否适合投递员队伍特点、是否符合发行网络经营模式。二是优先选择发行业务高相关、高附加值的项目,提高网络运营赢利能力。物流配送项目能较好地整合发行网络、车辆、人员、信息、客户关系等资源,是报业集团产业生态和发行公司产业拓展的一项战略业务。我们的做法是:

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市场经营主体。杭报集团发行公司授权其下属全资子公司杭州每日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负责发行网络拓展业务。每日送公司将成为一个完全独立运作子公司,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由发展。组建董事会和设立监事,日常经营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每日送公司发展定位是电子商务BtoC模式的综合性物流配送企业。

⒉测算项目收益回报,明确业务分类性质。发行公司负责外报外刊投递、DM夹页业务;每日送公司负责绿色产品配送、插箱投递业务、旧报纸回收、公交IC卡充值、清亮亮水配送等业务。每日送公司将业务分为战略业务、支柱业务和补充业务。战略业务指绿色产品物流配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提供免费配送服务;支柱业务是指插箱投递业务;补充业务是指旧报回收、IC卡充值和桶装水配送,更多出于服务读者、承担社会责任的考虑。

⒊建立配套激励机制,明确经营发展目标。发行公司已推出的《站长工作目标捆绑式绩效考核》就把网络经营业绩纳入考核体系,经营比重占30%,今年准备提高到50%。鉴于物流配送的特点,公司提出“以团购带动配送,以特色带动零售,以服务打响品牌”的经营思路。同时,积极尝试会展活动,举办“年货大会展”,“五一”团购展,扩大每日送的品牌影响力。目前,加盟企业已有近30家,配送商品近百余种。

三、核心是机制创新和科技推动

发行网络业务拓展必须将把通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与地理分布上的“发行网”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发行配送网络的市场竞争力。

⒈差异化竞争。每日送公司优选以杭州近郊优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来拓展配送市场,逐渐引入市民生活常用的快速消费品,扩大每日送物流配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物流配送项目营业收入突破200万元,经营保持良好态势。

⒉信息化推动。每日送以开展电子商务和市民生活物流配送业务为着眼点,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利用成熟的网络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搭建一个着眼于未来的商业信息集成和增值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

⒊产业化运作。发行网络价值在于渠道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应用。一是以加盟、对接、重组等形式把发行网络引入城市配送供应链,收取网络使用费、品牌无形资产折价入股等方式来实现盈利。二是成为渠道服务供应商,为供应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整体策划解决方案,在策划过程中实现公司服务升级和品牌升值。

四、2007年发行网络业务拓展考虑

科技日新月异,多媒体应用、跨媒体合作给发行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杭报集团发行公司2007年在网络开发利用上,采取了以下举措:

⒈电子商务。合作筹建集团的电子商务平台,设立“网上商城”,成为“大众家庭生活帮手和顾问”,以垄断通向家庭的“销售服务渠道”,用电子商务平台带动物流配送业务。

⒉社会调查。不断完善读者信息数据库,整合读者信息资源,为报纸定向有效发行和包装DM广告新业务提供依据。建立基于客户服务、双向交流的信息集成平台,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

⒊票务公司。以资金和业务为纽带,利用客服呼叫中心平台,承接机票、车票等销售和配送业务,尝试承接会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门票代理业务。

篇5:网络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优势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榆次区自提出并倡导以来,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今年以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下面就我区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经验体会、问题困难及发展意见等,报告如下:

一、我区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成效

从20开始,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按照“平川蔬菜上设施、丘陵红枣加果仁、畜牧特色抓奶牛、水果科技增效益”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效。据统计,从年实施“一村一品”以来,全区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余家,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近100个(其中蔬菜专业村21个,水果专业村10个),带动近3万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农民从中获得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60%以上。农业产业化进程进程加快,蔬菜、红枣、养殖、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步入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区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开始,增长速度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打破了以来增长幅度在5%左右低水平徘徊的落后局面,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先后被授予省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区)、省级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区)称号。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以来,我区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从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4万亩左右。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1万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1.63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24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由20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全部进入盛果期,红枣总产量可达6.64万吨,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可增收460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总产值3.5亿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7649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年以来,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一村一品”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的建设“两区三带”特色产业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形成了“三线四片”优势区域,即,108国道沿线18万亩、榆长公路沿线10万亩、太旧高速公路沿线6万亩,茄果类蔬菜优势区15万亩、结球叶菜类蔬菜优势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优势区5万亩、设施类蔬菜优势区5万亩。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优势区面积达到25万亩,有11万亩进入挂果期。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主导产业靠拢,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白象方便面12万吨项目,年消耗面粉就达8万吨。紫晨醋爽苹果汁、葡萄汁、红枣汁加工项目,可带动红枣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去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0万亩节水工程全面铺开,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去年新发展达标节水面积6.5万亩,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公路集雨、修建集雨场集雨等形式发展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作示范园一户一井一菜园,户均年收入元,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兴水富民的成功经验,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水土保持生态流域工程建起什贴镇十里沟流域综合治理万亩精品工程。耕地保护和开发工程先后铺开乌金山镇聂店村等1500亩高效田造地工程和3000亩土地复垦工程。去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的成长过程中,我区十分重视本地资源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嫁接,高度重视科技推广和应用。市政府提出的以108国道为轴线,打造“绿色科技园区”的规划,我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重点建设好1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就是榆次区东阳镇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目前前期规划已经制定。张庆乡利用怀仁醋业品牌资源打造醋业园区,现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去年成立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包括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对提升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根据晋中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园区建设安排,今年我区新增4个科技示范园区(东赵乡石羊坂温室蔬菜示范园区、东阳镇彭村无公害农业示范园区、张庆优质玉米示范区、什贴优质谷子示范区),总数累计达到了16个。在东阳镇东阳、彭村建立了5000亩蔬菜病虫无害化生态控制示范区,辐射带动区10000亩。在6月份山西省蔬菜病虫无害化生态控制示范现场会上,全省11个市20多个重点县农业植保部门近百名专家参观了该示范区,一致认为我区无公害蔬菜病虫无害化建设全省领先,值得全省各市推广和借鉴。石羊坂温室园区去年种出了百余年来第一荐蔬菜,实现棚均收入1万元以上,纯收入比种粮翻番50倍以上,尝到甜头的石羊坂人更坚定了发展致富产业的信心,今年在原有31套温室的基础上,又上马了29套温室。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6万亩,比2003年增加10.6万亩,增长31%,被市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第一名的荣誉称号。粮食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总播种面积48.12万亩,比去年增加3.52万亩,增7.8%。

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一向抓在手上,十分重视,每年举办多类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如2003年的“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20的全区乡镇技术骨干综合培训、今年组织的“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服务活动、“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289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仅近三年来就培训农民达58万余人次。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去年5月,我区组织6个乡镇和重点村参观了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以前我区农民对种植核桃有误解,认为“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要等十五年”,通过参观速生核桃(三年生),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计划用三年时间发展扁桃、核桃3万亩。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安全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成为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20我区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6个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截至目前,全区新认定产地23万亩,累计达到35万亩,使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达到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71.8%;新认证番茄、黄瓜、苹果、梨、枣、小米等产品21个,累计达到38个。标准化生产规程得到推广应用,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榆次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已编写完成,将向全区广大农户免费发放1万册,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有利于跳出农业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跳出农村抓发展,推进产业富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二、我区发展“一村一品”的几点体会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关键在于抓好“四个重点”。

1、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决心。

“一村一品”工作能否有效地推进,首先取决于领导认识的高度和工作推进的力度。我区一开始学习推广“一村一品”经验,区委、区政府领导就高度重视,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来抓。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一村一品”工作专项列入了我区“十一五”规划。实践证明,没有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决心,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发展“一村一品”就难以取得明显成效。

2、关键在于培育、引进、壮大一批能够把“一村一品”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并努力付诸实践的带头人(企业)。

我们围绕培育壮大“一村一品”带头人队伍,着重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通过培训村支部书记,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今年2月,在由榆次区委组织部、区农委联合举办农村“两委”主干培训班,对全区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进行集中培训,使刚刚换届的新一届“两委”主干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当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领头雁,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省委党校教授范俊彦、山西农大教授王文昌等领导学者进行了专业授课,使全区500余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耳目一新,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石羊坂村支书边旭东,舍小家顾大家,卖掉自家70多只羊,克服重重困难,带头发展温室蔬菜;石羊坂集体收入匮乏,两委干部把仅有的转移支付工资1.5万元全部拿出来支援温室建设,成为群众打心底里信任的领头人、贴心人。

二是支持本区农产品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晋中顺康养牛合作社是榆次区修文镇农民在原来修文镇奶牛养殖协会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合作社为推进奶牛产业快速发展,与我区博瑞乳业公司合作,争取政府支持建设了奶牛养殖示范园,这项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奶牛已全部入园生产。整个园区工程投资240万元,建成饲养房22套,无菌挤奶台一栋,兽医站及合作社办公室一栋,沼气池40个,建有消毒室两个,消毒池一个。目前,园区奶牛已达400多头。

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农工商企业,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年,我区为弥补某些地区不宜种植红枣的空白,发挥当年新引进的威特食品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栽植美国大杏仁及核桃5000余亩,22000株,新栽植规模排全省第一。今年我区又把美国大杏仁和核桃种植加工作为一项特色产业来抓,新增树生果仁面积1万亩,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全区大杏仁和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3、关键在于着力解决市场、技术、信贷等发展难题,不断创新服务体系。

发展“一村一品”,必须要有市场、信息、技术、人才、信贷等服务体系作支撑。我们为此主要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有效开展互帮互助。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可以有效提高信贷担保能力,协调规范产品市场价格,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增强开拓市场能力,从而促进“一村一品”健康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灵活务实有效,对破解发展中的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难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农民欢迎。榆次区张庆乡怀仁村具有悠久的酿醋历史,在全体醋农的推动下,山西四眼井酿造实业有限公司、榆次怀仁春润酿造厂等5家企业牵头于2002年成立了山西榆次怀仁醋业协会,发展会员单位11个,会员120名。年开始筹备成立醋业合作社,2005年11月份正式注册成立了“山西榆次怀仁醋业合作社”。目前,醋业合作社已有社员单位5个,社员50个,有230个加工户参与合作。以来,我区大力推进股权科学、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户、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产业化链条,目前合作组织总数已达到94个,其中规范化发展5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目前在市工商局正式登记的已达13个,正在筹备成立准备登记的10个。

二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市场准入水平。乌金山镇在温室规模发展的同时,按照“旧棚调结构,新棚上档次,旧点扩规模,新点求突破”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科技含量投入。2005年,总投资50万元,规划建成北胡、南胡、峪头三村250亩水肥一体化示范区。该项目是农业部推广的新技术,为全市第一家,采用新技术后,每棚均可节本增效1000元。张胡温室园区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引进高效抗老化EVA新型塑料膜150亩、示范防虫网50亩、生物肥料、生物农药150亩,自动卷帘机42套,新品种对比试验20亩,营养模块育苗20亩等。在新品种试验推广应用方面,大面积推广了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佳、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卡依洛、抗基因003、法国利玛、红皇后2号、韩国大红、金宝皇、东胜3号、红师等。推广应用了二氧化碳发生器、臭氧杀菌器、高效育苗模块等新技术。园区农户石瑞玲采用西红柿落蔓换头延秋新技术,一次定植,二次收获,亩产量达到2.5万公斤,亩收入达到3.6万元。此外,园区还积极调整棚内种植结构,现已建起山东无核早红葡萄温室9套、台湾洋香瓜温室8套。温室西红柿百米单棚平均纯收入达2.9万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75%。园区典型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辐射全区10个乡镇、4万亩蔬菜基地建设。

三是开展部门定点挂钩服务,帮扶“一村一品”发展。区直农业部门和单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产业指导、市场开拓、资金扶持、银行贷款、引资引智、税收优惠、品牌质量、科技服务等,上下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石羊坂村2004年11月拉开了建设温室蔬菜的帷幕,对于这个贫困村来说,资金不足是影响建温室的关键问题。为帮助农民尽快建起温室,区、乡及各部门领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关注。副区长宁山岗专门召开了农口部门协调会;水利局帮助打旱井、建水塔,解决了水的问题;农业中心负责帮助建沼气、滴灌;蔬菜中心抽出专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科技局为农民培训棚面集雨技术,并解决了高压电;乡政府帮助村民办贷款,每户贷给8000元;结对子单位贝斯特公司捐助了3万元;驻村扶贫单位晋中建设局的刘巨荣个人捐助4000元。园区一期工程100万元投入中,就有30万元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使这个贫困村的31户农民在去年10月建起了温室。

4、关键在于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始终将致富农民作为根本出发点。

发展“一村一品”,目的是为了致富农民,关键是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突破,要害是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农户与公司的对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项目、确定产品、培育产业,着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通过公司、基地带动农户搞特色经营,推动“一村一品”的实施。该基地由晋中市富通绿色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是一个集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基地。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经营方式,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引进国内外100多个新品种,经营户辐射榆次10个乡镇和太谷、平遥等周边县市,种苗推广面积达到36000多亩,产品行销8个省市。在果品销售上,实行品牌战略,统一生产、统一回收、统一品牌、统一投放市场的营销战略。在代理“魏榆”牌商标的同时,注册了自己的无公害商标“悦田”。在山东寿光、威海、北京、天津、石家庄、呼市、大连等25个销售网点均设立了办事处。年蔬菜交易量达5000万公斤。该基地建立三年多来,带动周边农户1200余户,为农民增收150万余元,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近千人,同时有效拉动了当地运输业、销售业的发展。修文万亩芦笋基地完成合众社改制,注册成立绿野芦笋开发公司,新增基地2200亩,实行定单生产,预计亩收入2400元以上。

三、我区发展“一村一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

1、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建设“一村一品”,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但从调查的情况分析,资金上的短缺严重制约“一村一品”建设。这集中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方面。近年来,尽管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尤其是水利建设落后,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石羊坂温室园区供水能力目前仅能勉强维持一期工程31个温室,二期工程建成后,园区温室总数将达到60个,供水矛盾相当严重。张胡村有一眼120米深井,但位置在村北,而温室园区却在村南,温室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北田镇西祁村去年建成内径120米的温室6套,每棚收入在3万元以上,农民建棚积极性很高,今年一下子又报了20户,但水利条件跟不上,发展受到影响。即使是平川乡镇,水利问题也很严重。修文镇3.5万亩土地,只有50眼井,平均每眼井要供应700亩地用水。

2、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东阳村90%以上的村民还停留在大田式粗放型蔬菜种植上,农业生产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在走访东阳村种菜户刘利发时,发现他还不知道本镇蔬菜注册了“晋一鲜”商标。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东长寿村支书丁福友的福大蔬菜加工项目搁置多年没有开工建设。郭村芦笋种植面积近千亩,正在打造以郭村为龙头的修文万亩芦笋基地,但加工方面还是零,托盘保鲜膜包装项目尚处于意向阶段。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

3、农村政策还不够宽松。人们反映最集中的政策问题是农村土地政策。演武村养殖业发展,由于受去年国土部五不准政策限制,养殖园区扩建、改建受到影响。

4、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调研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受教育平均年限只有6.3年。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石羊坂村种植温室蔬菜积极性非常高,但农民第一次种菜,技术还不过关,农户收入差距明显,收入最高的已达12000元,而低的只有4000元。村民边有才自己动手,建起了园区第一个手动卷帘机,但由于技术原因,现在停用了。

5、市场建设缓慢,综合性农业市场缺乏。山西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项目(串串红农贸),虽与省委后勤中心达成共建协议,但由于由于资金等问题,目前尚处于筹建阶段。

四、今后发展“一村一品”的意见建议

1、强化领导体系。继续把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进协调机制,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形成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建立“一村一品”工作评优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2、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把培养、吸引、使用“一村一品”人才列入省、市、区(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建议省、市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技能培训和基地建设,每年为每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下拨一定经费着重用于干部培训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进一步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开辟人才培养、引进和配置的“绿色通道”。

3、完善发展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全市乃至全省的“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形成省、市、县和示范点完整的规划体系,从而进一步明确 “一村一品”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4、抓好招商引资。按照“市场需要、项目可谈、近期可建”的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一村一品”示范点精心准备一批招商项目,进行推介洽谈。利用省、市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客商进行推介,力争引进一批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的实业型企业来榆发展“一村一品”。

篇6:网络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优势

增创和谐发展新优势

高崖水库库区党工委、管委会

高崖水库库区总面积57.6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丘陵乡镇。近年来,我们结合水源地保护和自身发展要求,大力实施以造林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累计植树造林2.2万亩200多万株,建设了市级仙月湖湿地公园,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湿地公园和省级旅游强镇。具体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三点:

一、提高认识,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库区发展的重要位置 作为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而紧迫的任务,改善仙月湖生态环境,确保水源地安全,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根据上级关于创新思路、科学发展的要求,经过深入学习调研,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并不矛盾,库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宝贵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只有改善和发挥好这一优势,把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大产业进行经营、开发,才能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此,我们在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工作中,确定了“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低碳环保、富有特色魅力”的发展定位,明确了建设“生态、和谐、富裕新库区”的发展目标。自1996年区划调整以来,我们坚持把植树造林作为增强发展潜力的民生工程、长远工程来抓,列入了党工委、管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历年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一届接着一届干,锲而不舍15年,使森林覆盖率由9%提高到现在的30%。

二、高点规划,促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我们抓住植树造林这个重点,制定了《高崖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五年规划》,建成了1万亩速生林基地、8000亩水源涵养林基地、1000亩干鲜果品基地和1000亩的绿茶基地。配套制订了《高崖库区植树造林实施方案》,确定以水库周围和各条河道沿岸为重点,本着“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具体措施是:环湖“围带子”,即沿水库兴利水位线,围绕水库建设宽20米以上的水源涵养林带;山岭“披毡子”,即对水库东岸8000亩荒山进行绿化开发,尽快使荒山变成绿色金山;道路“镶边子”,即在库区内所有的主干道栽植行道树,并在重点路段两侧建设10-50米宽的绿化林带;河道“戴袖子”,即在汶河、洋河等5条主要河流两岸建设水源涵养林。在搞好植树造林规划的同时,我们瞄准乡村生态旅游逐渐兴起,迅速成为城市人的新追求这一发展趋势,立足库区生态环境优势,着眼于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聘请专家制定了《仙月湖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了综合服务区、度假休闲区、自然风景区、文化休闲区、水上运动区和特色居民区等六个区域,形成了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大框架。计划通过植

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并且以生态旅游开发为突破口,带动和促进库区现代农业和环保型二三产业的崛起。

三、加强领导,狠抓各项植树绿化措施的落实

为确保实现生态绿化的预期效益,我们在认真实施植树造林规划的同时,针对群众生态环境淡薄、地形地貌复杂等问题,通过狠抓宣传教育、政策引导、技术标准等措施的落实,使生态绿化水平得到持续性提升。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将生态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年度考核的重点,严格奖惩,增强了全库区上下抓生态绿化工作的责任感和压力感。二是广泛宣传教育。在管委会驻地和各村主要街道涂写“库区是我家,生态家园建设靠大家”、“植树爱绿、从我做起”等标语口号,开设了学校生态课堂,开展了“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文明村”等的创建活动,把生态环境建设渗透到各类群体、各个角落,在全库区营造了浓厚的生态环境建设氛围。三是实行政策引导。对规划范围内的绿化用地,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给予群众一定的粮款补助,调动了群众绿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所有林地的确权,签订承包合同946份,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四是严格质量规范。在造林绿化工作中,因地制宜制定绿化方案,严格落实整地、挖穴、选苗、栽植、管理等各项施工规范,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全程监督检查,确保了新植林木的成活率。五是加强管护。对新植林木全部进行确权,将大部分集体林地交给群众承包经营,与承包户签订管护协议3000多份,在将收益权交给个人的同时落实了管护责任。同时,调整充实了护林专业队伍,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故意毁树等行为,确保了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

由于我们长年坚持不懈努力,现在高崖库区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空更蓝了,仙月湖湿地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也明显增多,今年春天又有100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白鹭来库区安家落户。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库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品牌效益,库区1万多亩绿色食品芋头销售价格连年攀升,由前几年每公斤不足2元提高到8元,鲜牛奶、山鸡蛋、红瓤地瓜等生态农产品价格成倍增长,群众真正尝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甜头。今后,我们将以省级湿地公园和省级旅游强镇建设为动力,牢固树立“抓生态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搞好植树造林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以及村庄整治、路域环境治理等工作力度,不断提升“生态、和谐、富裕新库区”建设水平。

上一篇:校园安全稳定整改情况下一篇:全国道德模范事迹观后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