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桑坝社灾害预防与灾害管理规划座谈会总结报告

2024-04-12

马桑坝社灾害预防与灾害管理规划座谈会总结报告(精选1篇)

篇1:马桑坝社灾害预防与灾害管理规划座谈会总结报告

马桑坝社灾害预防与灾害管理规划座谈会总结报告

时间:2009年4月30日20:00-23:30 地点:甘肃文县中庙乡茶园村马桑坝社 参加人员:共20人

其中村民代表共15人,包括茶园村书记、茶园村主任、马桑坝社社长、马桑坝社村民,参加人群有老、中、青各年龄段村民,其中妇女代表3名。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和志愿者3人、陇南“绿源”环保协会志愿者1人、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1人共同担任此次座谈会的协作人员。

一、背景

甘肃省文县中庙乡茶园村位于文县东南部,白龙江下游,四川省广元白龙湖上游,南与四川省青川县木鱼镇接壤,北距212国道和白龙江4公里。茶园村有合作社7个,共153户,510人,均为汉族。

茶园村与四川省青川县仅一山之隔,是“5.12”地震中文县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之一。地震造成该村4人死亡,705间房屋、圈舍、厕所、沼气池报废,4处人饮工程全部报废,交通、通讯和农网线路中断近1个月,高压电杆折断6处,并发生多处山体垮塌和堰塞湖。由于茶园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在本次地震救灾中收到外界的援助和支持较少。

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于2008年10月起在茶园村开展重建项目。目前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向居民宣传普及草砖、轻钢全框架房的原理和效益,结合自然地理和风俗习惯设计生态建筑建设方案,对村民进行生态建筑建造技术培训,设立生态建筑支持基金,资助较贫困的草砖房示范户及该村公共设施重建,在重建中引入生态理念和技术,比如沼气、生态厕所、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

2009年4月27至29日,茶园村社区代表和绿驼铃工作人员参加了由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主办的“甘肃省灾害社会评价及社区灾害管理规划”培训。培训完成后,茶园村社区代表、绿驼铃工作人员以及前来参观的另两家NGO代表希望将培训收获应用于实践。

二、会议内容(一)村领导致辞

茶园村吴书记首先介绍了民间组织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甘肃绿驼铃作为一家民间环保组织在“5.12”地震后来茶园村开展的工作和做出的努力。然后,其分享了参加为期两天 “甘肃省灾害社会评价及社区灾害管理规划”培训的心得,强调了认识社区灾害影响及制定社区灾害应对策略的重要性。最后,吴书记希望村民积极参与,共同完成茶园村马桑坝社灾害预防与灾害管理规划。(二)座谈会目的介绍

在介绍了此次座谈会的协作人员后,绿驼铃工作人员向各位村民代表介绍此次座谈会的目的――“5.12”地震发生后,灾害的影响十分巨大,许多NGO和志愿者积极参加了救灾行动,展示了民间组织的力量和爱心。目前,社区已进入灾后社区重建阶段,民间组织将继续细致和持久的参与社区重建。除了绿驼铃目前正在茶园村开展的生态房项目外,我们希望提升茶园村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灾害管理规划方案,实现社区的可持续性。我们将从马桑坝社开始试点,社区和各位村民将是项目的主体,希望各位积极发言,提出对项目的需求和意见,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三)参与式讨论和制定社区灾害管理规划

通过参与式讨论制定社区灾害管理规划的流程为:绘制社区图和社区灾害图――灾害大事记表――灾害影响及排序表――灾害应对策略及可行性表――防灾减灾具体规划表。

1、绘制社区图和社区灾害图

会议前,经过实地考察,绿驼铃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当地村民绘制了马桑坝社区图。社区图包括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原有房屋和在建房屋的分布;河流、道路、水田和茶园等自然资源的分布。在座谈会上,我们向村民展示了社区图,由村民集体讨论,标注出了灾害风险区,绘制出社区灾害图。山体滑坡和洪灾被村民认为是主要的灾害风险。

2、编写灾害大事记表

通过共同回顾灾害历史,村民列出社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影响较大的灾害――1976年7月发生松潘-平武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发生四川汶川大地震;1962年8月水灾造成社区水田、水磨全部冲毁,房屋部分被毁,1976年5月水灾冲毁部分水田,2005年5月水灾冲毁新建桥墩;1976年5月发生的冰雹引起夏粮大幅减产;1996年发生牲畜疫情使全村猪、鸡几乎全部死亡;1997年和2007年发生的山体滑坡造成部分房屋损坏;对于旱灾村民认为大旱小旱经常发生,造成粮食减产和茶叶产量、品质下降。

3、编写灾害影响及排序表

通过讨论,村民得出地震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有:人员伤亡,房屋毁坏,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山体滑坡,人心恐慌和农业、交通、电力、通讯中断等。水灾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有:引发泥石流,淹没农田,冲毁房屋桥梁,中断交通、电力和通讯等等。冰雹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有:房屋损毁,茶叶减产或绝收。旱灾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有:茶叶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牲畜疫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有:经济损失,影响村民健康。鉴于我们给出的以灾害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和其造成损失和影响的大小为评估依据,村民得出的灾害影响排序为:地震――水灾――旱灾――牲畜疫情――冰雹。

4、灾害应对策略及可行性表 针对地震造成的影响,在硬件方面村民提出建抗震房和紧急避难所。建抗震房效果很好,但缺乏资金和技术,评估等级四颗星;建紧急避难所,效果好,可行性强,可直接利用将建成的小学,评估等级五颗星。在软件方面村民提出成立一支应急小分队和组织抗震房屋修建的知识培训。成立一支应急小分队效果很好,但缺乏相关知识培训及药品,评估等级四颗星;组织抗震房屋修建的知识培训,效果较好,但缺乏培训技术及专家,评估等级四颗星。针对水灾造成的影响,在硬件方面村民提出疏通渠道,修建河堤,效果很好,但缺乏资金,评估等级三颗星;在软件方面村民提出多关注天气变化和给学生做一些紧急转移的培训。关注天气变化效果一般,可行性不理想,不能准确把握天气变化,评估等级一颗星;给学生做一些紧急转移的培训,效果很好,可行,评估等级五颗星。针对旱灾造成的影响,在硬件方面村民提出修建蓄水池和修渠引水及抽水。修建蓄水池,效果很好,但环境不允许,评估等级一颗星;修渠引水和抽水,效果较好,但缺乏资金,评估等级三颗星。应对牲畜疫情的策略硬件方面是1年不低于2次防疫,其效果很好,有可行性,评估为五颗星;软件方面为防疫知识培训,效果也很好,有可行性但缺乏技术人员,评估为四颗星。

5、防灾减灾具体规划表

在灾害应对策略及可行性表的基础上,村民们继续讨论制定了社区防灾减灾具体规划表。针对地震,在硬件方面村民提出的活动是修建抗震房,加固原有房屋和修建紧急避难所,需要资金和技术,时间是6个月,负责人为村主任,监测评估人为投资方,需要政府和NGO的资助;在软件方面村民提出的具体任务是成立紧急救险小分队和组织抗震知识培训。成立应急小分队,需要技术和专家,长期进行,负责人社长,监测评估人为NGO,需要NGO来组织培训;抗震知识培训,需要培训专家及资料,进行长期不定期培训,负责人是社长,监测评估人为NGO,需要NGO来邀请专家。针对水灾,在硬件方面村民提出通过疏通渠道、修建河堤来应对,需要较大资金和相关专家,为期一年,负责人是社长,监测评估人为投资方,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及NGO的资金支持;软件方面村民提出组织学生紧急转移培训,需要宣传册和长期开展,负责人为教师,监测评估人为村书记,需要NGO来编写宣传册。针对牲畜疫情造成的影响,在硬件方面村民提出一年不低于两次的疫情防疫,需要防疫员和药品的提供,长期进行,由乡防疫站负责,监测评估人为乡长,需要政府提供技术人员与药品;在软件方面村民提出组织防疫知识培训,需要技术人员,长期进行,由乡防疫站负责,监测评估人是乡长,需要NGO提供相关手册和技术人员。

三、经验与不足

本次社区座谈会总体来说还是成功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参与式方法完成了预定内容的讨论和图表的绘制。部分村民参与和讨论十分积极,特别是在编写灾害大事记和制定防灾减灾规划环节。通过此次座谈会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灾害管理规划的认识和理解,积累了社区居民和NGO共同制定社区发展和治理规划的经验,绿驼铃也将以此次座谈会的讨论成果为基础设计实施社区灾害管理的项目。

同时,此次座谈会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会前于村民的沟通不足,通知大家来开会时未能向大家详细说明介绍座谈会的内容和相关知识;会议中主持人的语速较快,对村民较陌生的概念未做反复解释,也缺乏对村民理解程度和反馈的询问;会议中对村民参与的调动也显不足,一些村民代表,尤其是妇女代表在会议中没有发言;完成表格过程中、没有安排充分的讨论时间,协作者对讨论结果的引导较多。这些问题都应是我们今后在社区开展工作时需注意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马桑坝社灾害预防与灾害管理规划座谈会总结报告】相关文章:

地质灾害预防管理制度11-11

矿井灾害预防管理制度01-09

预防自然灾害工作总结04-27

亚东煤矿2009年度灾害预防计划演习报告04-07

城市灾害预防05-05

雷电灾害预防05-22

滑坡灾害预防论文05-12

地质灾害总结报告06-28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06-28

预防地震灾害小常识09-04

上一篇:学年度五年级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惜分钗/撷芳词,惜分钗/撷芳词吕渭老,惜分钗/撷芳词的意思,惜分钗/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