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萧:有诗陪伴的日子是一种幸福

2024-04-10

林萧:有诗陪伴的日子是一种幸福(共2篇)

篇1:林萧:有诗陪伴的日子是一种幸福

林萧:有诗陪伴的日子是一种幸福

――兼谈谈我的诗歌之路

今天收到广东省作家协会杨克老师寄来的刚出版不久的《中国新诗年鉴》,精美的大32开本,里面一些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诗作者。

很久没读到纯诗歌报刊了,前段时间《星星诗刊》的编辑朋友说给我寄,估计要过段时间才能收到。在湖南主编《青少年作家》的时候,熊盛荣兄经常给我寄,感觉也挺好的。我还记得那时我一个人住,下班了没事情做就跑到楼顶去看《星星》,还大声地朗读,依稀记得有关白玉兰的诗,作者是谁忘记了,也是一个颇为熟悉的诗人吧。《星星》在中国诗坛的地位仅次于中国作协的《诗刊》,但很多诗歌我认为比《诗刊》好,《诗刊》一般发有名气的多一点,我写诗多年,只在1月份在《诗刊》发表过一首《在春天里行走》,还获了个小奖。《诗刊》的编辑蓝野说给我发一个组诗,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发出来,我也不再询问。以后一直没投过稿,也没和《诗刊》联系过,想想那是20的事情了。

―,大学毕业后一直忙于工作,做编辑、记者,自己也创办过报刊,在湖南呆了一两年后,去年8月来广东发展。做过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也做过内刊编辑,现在还算比较稳定,在东莞一家教育类的报纸担任主编。想想有好几年没投稿了,一些编辑朋友约稿,我也没兴趣写,离开校园,仿佛脑海里对“投稿”这个词语感觉很陌生了,而且越来越远。

有空的时候还是会写写的,有时一口气也写上几首诗,但自己满意的很少,常常是写完就放博客上了,感觉这样挺好,懒得投稿,有熟悉的编辑朋友偶尔也会从博客上拿几首去发表,但也大都不是诗歌报刊,真正读到诗刊,今天是第二次了,前段时间收到广州市文联的《诗词报》,罗晗兄很热情,差不多从第一期给我寄到现在的,厚厚的一大信封。也随便翻了翻,没时间好好看看。

年8月去广州,认识了着名诗人杨克先生,他很和蔼,我还记得那是8月23日,在广东省作协《作品》杂志社办公室里,杨克老师和我谈了一个多小时,还给我当时担任社长的大学文学社题写了寄语。可惜的是,我毕业后,文学社一蹶不振,现在已经不复往日的繁荣了。

有空的时候()得好好读读这本漂亮的《2006中国新诗年鉴》,从编辑出版到现在,已经第九个年头了,每年都在出版,这让我很感动,在诗坛混沌的今天,认真地编一本权威读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为杨克老师的执着而感动。

今年的选本没有选我的诗,但是能给我寄一本过来,这也不是每个诗人都能享受的快乐。匆匆翻阅一下,诗友郑小琼的诗也没能选入,也许都要等到明年了吧,,万众瞩目的奥运会,相信2008会带来好运的,希望诗人朋友们好好生活,安静地写诗,有诗陪伴的日子是一种很幸福的生活。

篇2:宜居是一种实在的幸福

正因如此,房屋宜居条件的好坏,在房价的构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直至如今的现代文明,一直都没有停止对美好前景的渴望以及幸福的追逐,并从这一过程中逐渐升华, 进化成为有社会规则,有上层需求,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缺一不可的高素质人群。这一点, 人们无不从自己选房的过程中深知其味。

近十年房地产业的发展,几可抵得上以前几十年的进程。如今盖一栋房子,建一座小区,并不是用钢筋砖石堆砌起来,坚固耐用就可以,而是更多注重整个楼区的地域特色,建筑艺术风格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融合,甚至整栋住宅所深藏的文化内涵,或雍容或典雅或流畅或自然,能使每位漫步其中的过客流连而忘返。

建筑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在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中,都提到过建筑文化这一文明,古建筑中建筑样式格局、房屋居住方式、居住文化特性等都是建筑文化的内容。

从现代文化中来看,人们已把公司、企业提高到一种文化。那么,在特殊的公司、企业中又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一一房地产开发公司,如此一来,说地产也是一种文化就有着充分的理由。既然地产是一种文化,那么就应该有一种追求:对文化的追求。

地产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广大人们开拓进取,也离不开人们对文化的发展的诠释,现代人们的幸福,不再是追求单一的物质方面的幸福,更多的需要的,是精神文化及社会文化的幸福。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文化是人们在交往之间形成的一种氛围。所以, 追求地产文化,也是一种幸福。

从个人习惯来讲,我比较喜欢住平房。

我最羡慕那些在城市边缘有着小住宅楼或者平房,平房周围有一大片的土地,可以种树种草,环境非常美好的生活。

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生活中的人应尽可能地与自然接近,否则,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与自然接近,也是宜居人居环境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外国人去陕北考察,说那里的土窑洞最适合人居,因为它最接近大自然。

以往的四合院,作为一种传统居住模式, 也有许多优点,如果做好它的基础的设施,引进下水道、煤气,在院子种树种花,形成局部小环境,宛如一座小城市,树长大还有吐氧净尘功能,有益市民养生和城市美化。

但我们的城市土地有限,这种环境在现代任何一个城市都很难再有,要改善当今这么多人的住宅,高层是惟一的选择。

不过,在郊外盖一些比较高层的建筑,以自身原有的地域条件,把四合院与土地两个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这样既解决了人们的住房问题,又解决了环境问题。从直观上来说, 这样的楼盘既有传统的宜居底蕴,又有随着时代进步的方便与时尚。例如万科最早形成的“城市花园”系列,地块都处于城乡结合部, 容积率相对较低,建筑风格以现代、欧陆为主。 北京城市花园采用德国民居的建筑风格,坡屋顶,红砖墙,整个建筑群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天津城市花园由中高层公寓和花园洋房组成,拥有大面积花园绿地。深圳景田城市花园引入围合式规划设计概念,重彩勾画景观环境等。

而好的人居环境最重要的就是舒适。

一般来说,舒适包含这么几个条件:

其一,环境和自然比较密切,有树林,有河流经过,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来自然的地貌。 自然的地貌和原来的自然融入一体。

其二,看得到天空和天上的阳光以及大地上的植物。

其三,宽敞而不逼仄。

其四,方便。这个方便里面不仅包括生活各方面的方便,也包括户型的层次化和个性化,自己的房间应该能体现出自己的爱好,也就是说,能有自己的选择空间。

比如,沈阳有个项目的产品就包括56平方米两室、76平方米两室、87平方米三室,这种小面积的户型即是一个人的自由天地,也是两个人的甜蜜世界,更是三口之家的幸福源泉。每一种需求都可以在该项目轻松找到满足自己的希冀。而且户户还有赠送,送出来的房间可以是书房、是老婆的衣帽间、儿女的儿童房,或作为影音室、娱乐室、棋牌室、收藏室、花房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只有这样科学人性地规划居住空间,才会让生活动线更加合理,让每一个居住其中的人都能收获更大的舒适感。

追求利润是经营者首要目的,无可厚非。 但我希望,经营者在追求利润过程中,应该存有善意,要让你所经营的整个项目都焕发出善意。善意是有价值的,当然这个善意里有多种多样的内涵,包括优良的建筑设计、美好的环境、高质量的后期管理等。这一切都构筑在利润的平衡上。

开发企业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应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做好充分的案前工作,如市场调研与分析、项目定位、产品规划方案等, 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不是将决策建立在经验和直觉的非科学基础之上。

此外,科学化的决策还需要程序化的过程,不少大型房地产企业都建立了项目投资听证会制度,通过集体讨论和辩论来评估项目,决策投资。

开发企业还须注意特色经营的重要性, 把研究市场需求、强化使用功能、追求个性特色、营造人性空间的思想作为经营理念,不仅在小区布局、建筑外型、色彩楼层、阳台、内部结构等产品策略方面力求突破雷同,突出居住者个性,而且在广告宣传、价格确定、促销方式等方面也要独具风格,努力成为市场亮点。

重视环保和文化品位也是个性化服务的重要体现。同时,规范到位、体贴入微的物业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开发企业形象,甚至应为宜居程度高而使物业升值。

可以这么说,科学化决策开发的小区,肯定是人居环境比较好的小区。试想,如果小区建筑物旁边都有大片树林,让居住者时时呼吸到新鲜空气,小区内再有大片的花木和绿地,环境整洁自然优美,居住者生活在里面怎能不和谐舒适?

理想一点说,一座宜居小区,应能吸引每一位居住者每日穿梭于这座花园式的小区里, 逐一品味它们的每一处精致,每一点狂放,每一份关怀,每一轮唯美,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如一名虔诚的舞者,精心寻找那可一生与之同旋的舞伴……现代地产商都应以地产文化将每一幕真实场景编缉得灵活生动,令每一位居住者触电般感受着新生活的幸福。

上一篇:大班科学教案:气象预报下一篇:初一生物课后的教学反思